CN211858738U - 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 - Google Patents

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58738U
CN211858738U CN202020731478.2U CN202020731478U CN211858738U CN 211858738 U CN211858738 U CN 211858738U CN 202020731478 U CN202020731478 U CN 202020731478U CN 211858738 U CN211858738 U CN 211858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late
cylindrical lithium
pipe
liquid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314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lei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lei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lei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lei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314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58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58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58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其包括铝制电池盒,电池盒内设有多个呈矩形排列的柱形锂电池,电池盒的底部设有用于承载柱形锂电池的底板,电池盒的顶部设有用于封盖柱形锂电池的顶板。相邻柱形锂电池的排列间隙内填充有导热硅胶块,顶板的上表面设有上液冷板,上液冷板的下表面设有贯穿顶板并插入导热硅胶块的第一导热管。电池盒的内壁设有填充相邻柱形锂电池之间间隙的填充部,底板的下表面设有下液冷板,液冷板的上表面设有贯穿底板并插入填充部的第二导热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有效解决锂电池散热效率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柱形锂电池散热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出行者的选择。然而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也暴露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随着长时间的使用,电动汽车的电池老化严重,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电池的进行大功率充放电时电存在发热严重且内部发热不均匀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寿命。
目前常规的电池散热方式大都采用的是风冷或者液冷,其中风冷是采用导热板将电池的热量导出到散热端,通过风冷对散热端吸收的热量进行排散。而冷夜则是通过在电池板的底部设置液冷板或者蛇形热管进行散热。上述两种散热方式与电池芯接触面积小,散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旨在解决锂电池散热效率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包括铝制电池盒,所述电池盒内设有多个呈矩形排列的柱形锂电池,所述电池盒的底部设有用于承载所述柱形锂电池的底板,所述电池盒的顶部设有用于封盖所述柱形锂电池的顶板。
相邻柱形锂电池的排列间隙内填充有导热硅胶块,所述顶板的上表面设有上液冷板,所述上液冷板的下表面设有贯穿所述顶板并插入所述导热硅胶块的第一导热管。
所述电池盒的内壁设有填充相邻柱形锂电池之间间隙的填充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有下液冷板,所述液冷板的上表面设有贯穿所述底板并插入所述填充部的第二导热管。
可选地,所述上液冷板与所述顶板之间设有第一隔热板,所述下液冷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第二隔热板。
可选地,所述顶板上设有向相邻柱形锂电池的排列间隙内延伸的第一凸起部,且所述第一凸起部设有供所述第一导热管穿过的通孔。
所述底板上设有向相邻柱形锂电池的排列间隙延伸的第二凸起部。
可选地,所述顶板压接所述柱形锂电池的一面凹设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内设有硅胶压片。所述底板承载所述柱形锂电池的一面凹设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内设有硅胶垫片。
可选地,所述上液冷板上设有S型的第一主管路,所述第一导热管内设有与所述第一主管路连通的第一支管路,所述第一支管路内设有将所述第一支管路分割成U型的第一隔板。
可选地,所述下液冷板上设有回字形的第二主管路,所述第二导热管内设有与所述第二主管路连通的第二支管路,所述第二支管路内设有将所述第二支管路分割成U型的第二隔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均为镁铝合金制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柱形锂电池设置在一铝制电池盒内,通过再铝制电池盒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置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并在上液冷板上设置插入柱形锂电池排列间隙的第一导热管,在下液冷板上设置插入铝制电池盒内的第二导热管,通过第一导热管和第二管热管分别从排列间隙处和电池盒上吸收柱形锂电池在工作过程产生的热量,可实现对全部的柱形锂电池组进行均匀快速的散热,有效避让柱形锂电池的局部问题过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一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液冷管的第一主管路与第一导热管的第一支管路连通示意图;
图8为下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导热硅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硅胶压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中:
100-电池盒,100a-填充部,100b-第一避让孔,110-顶板,110a-第一凸起部,110b-通孔,111-硅胶压片,120-底板,120a-第二凸起部,120b-第三避让孔,121-硅胶垫片;
200-柱形锂电池;
300-上液冷板,300a-第一主管路,310-第一导热管,310a-第一支管路,311-第一隔板,320-导热硅胶块,320a-第二避让孔,330-第一隔热板;
400-下液冷板,410-第二导热管,420-第二隔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该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包括以上而下依次叠设的上液冷板300、电池盒100以及下液冷板400。电池盒100内设有16个柱形锂电池200,该16个柱形锂电池200以4*4排列在电池盒100内。电池盒100的底部设有用于承载柱形锂电池200的底板120,电池盒100的顶部设有用于封盖柱形锂电池200的顶板110。
上液冷板300与顶板110贴合,其下表面设有贯穿顶板110并插入柱形锂电池200的排列间隙内第一导热管310。为了提高第一导热管310与柱形锂电池200之间的导热效率,在柱形锂电池200的排列间隙内还填充有导热硅胶块320,导热硅胶块320上设有供第一导热管310插接的第二避让孔320a,组装时,第一导热管310可插接在导热硅胶块320的第二避让孔320a内。由此上液冷板300通过导热硅胶块320吸收柱形锂电池200产生的热量,并通过板内的液体介质将吸收的热量带走,达到对位于中央区域的柱形锂电池200的快速散热。
具体地,如图7所示,上液冷板300上设有S型的第一主管路300a,第一导热管310内设有与第一主管路300a连通的第一支管路310a,第一支管路310a内设有将第一支管路310a分割成U型的第一隔板311。当液体介质从第一主管路300a的进口流进第一主管路300a后,依次分流到每个第一支管路310a内,并从第一支管路310a重新汇入第一主管路300a上,最后从第一主管路300a的出口流出,将第一导热管310吸收的热量带走。
下液冷板400与底板120贴合,其上表面设有贯穿底板120并插入电池盒100与柱形锂电池200之间的间隙的第二导热管410,底板120上设有供第二导热管410穿过的第三避让孔120b。为了保证柱形锂电池200与第二导热管410的导热效率,电池盒100的内壁设有填充相邻柱形锂电池200之间间隙的填充部100a,该填充部100a内具有第一避让孔100b,组装时,第二导热管410可插接在填充部100a的第一避让孔100b内。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池盒100为铝制,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通过在电池盒100的内置设置填充部100a,可以提高电池盒100与柱形锂电池200之间的接触面积,吸收中央区域周边的柱形锂电池200产生的热量。第二导热管410插接在填充部100a的第一避让孔100b内,可以有效吸收电池盒100吸收的热量,并通过下液冷板400内流动的液体介质将热量带走,达到对周边柱形锂电池200的快速散热。
具体地,下液冷板400上设有回字形的第二主管路,第二导热管410内设有与第二主管路连通的第二支管路,第二支管路内设有将第二支管路分割成U型的第二隔板。下液冷板400的液冷散热原理与上液冷板300的散热原理类似,同样是通过液体介质从第二主流管内分流到第二导热管410内再汇入第二主流管内,从而将第二导热管410吸收的热量带走。
为了保证导热效率,第一导热管310和第二导热管410均为镁铝合金制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柱形锂电池200设置在一铝制电池盒100内,通过再铝制电池盒10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置上液冷板300和下液冷板400,并在上液冷板300上设置插入柱形锂电池200排列间隙的第一导热管310,在下液冷板400上设置插入铝制电池盒100内的第二导热管410,通过第一导热管310和第二管热管分别从排列间隙处和电池盒100上吸收柱形锂电池200在工作过程产生的热量,可实现对全部的柱形锂电池200组进行均匀快速的散热,有效避让柱形锂电池200的局部问题过高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提供双层液冷散热模组通过上下液冷板400可实现对柱形锂电池200以及周围进行快速散热,散热效果好,效率快。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液冷板300与顶板110之间设有第一隔热板330,下液冷板400与底板120之间设有第二隔热板420。通过在液冷板和电池盒100之间设置隔热板,以使得锂电池产生的热量更好的通过液冷板上的导热管进行热传递,更好地对柱形锂电池200内部的区域的进行散热。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顶板110上设有向相邻柱形锂电池200的排列间隙内延伸的第一凸起部110a,且第一凸起部110a设有供第一导热管310穿过的通孔110b。底板120上设有向相邻柱形锂电池200的排列间隙延伸的第二凸起部120a。由此,使得柱形锂电池200保持规则排列,使得柱形锂电池200与导热硅胶块320能够有效贴合,保证热传递的效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10压接柱形锂电池200的一面凹设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内设有硅胶压片111。底板120承载柱形锂电池200的一面凹设第二容置槽,第二容置槽内设有硅胶垫片121。通过设置硅胶垫片111和硅胶压片121,以减小柱形锂电池200与底板120和顶板110之间的挤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以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制电池盒,所述电池盒内设有多个呈矩形排列的柱形锂电池,所述电池盒的底部设有用于承载所述柱形锂电池的底板,所述电池盒的顶部设有用于封盖所述柱形锂电池的顶板;
相邻柱形锂电池的排列间隙内填充有导热硅胶块,所述顶板的上表面设有上液冷板,所述上液冷板的下表面设有贯穿所述顶板并插入所述导热硅胶块的第一导热管;
所述电池盒的内壁设有填充相邻柱形锂电池之间间隙的填充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有下液冷板,所述液冷板的上表面设有贯穿所述底板并插入所述填充部的第二导热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液冷板与所述顶板之间设有第一隔热板,所述下液冷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第二隔热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设有向相邻柱形锂电池的排列间隙内延伸的第一凸起部,且所述第一凸起部设有供所述第一导热管穿过的通孔;
所述底板上设有向相邻柱形锂电池的排列间隙延伸的第二凸起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压接所述柱形锂电池的一面凹设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内设有硅胶压片;所述底板承载所述柱形锂电池的一面凹设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内设有硅胶垫片。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液冷板上设有S型的第一主管路,所述第一导热管内设有与所述主管路连通的第一支管路,所述第一支管路内设有将所述第一支管路分割成U型的第一隔板。
6.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液冷板上设有回字形的第二主管路,所述第二导热管内设有与所述主管路连通的第二支管路,所述第二支管路内设有将所述第二支管路分割成U型的第二隔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均为镁铝合金制造而成。
CN202020731478.2U 2020-05-06 2020-05-06 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 Active CN211858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1478.2U CN211858738U (zh) 2020-05-06 2020-05-06 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1478.2U CN211858738U (zh) 2020-05-06 2020-05-06 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58738U true CN211858738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177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31478.2U Active CN211858738U (zh) 2020-05-06 2020-05-06 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5873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0299A (zh) * 2020-11-30 2021-03-16 湖南海博瑞德电智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去模组化电池系统
CN112768806A (zh) * 2021-01-22 2021-05-07 倍登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液冷系统的电池箱结构
CN115297671A (zh) * 2022-06-24 2022-11-0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散热系统及服务器系统
WO2023162450A1 (ja) * 2022-02-28 2023-08-31 パナソニック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0299A (zh) * 2020-11-30 2021-03-16 湖南海博瑞德电智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去模组化电池系统
CN112510299B (zh) * 2020-11-30 2022-12-23 湖南海博瑞德电智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去模组化电池系统
CN112768806A (zh) * 2021-01-22 2021-05-07 倍登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液冷系统的电池箱结构
WO2023162450A1 (ja) * 2022-02-28 2023-08-31 パナソニック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CN115297671A (zh) * 2022-06-24 2022-11-0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散热系统及服务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58738U (zh) 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
CN106856230B (zh) 电池模组
CN116130834A (zh) 一种浸没式液冷储能电池包结构
WO2019113846A1 (zh) 基于气液两相散热及热能回收的动力电池系统
CN211879414U (zh) 密封散热电池包
CN111403847B (zh)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u型扁平热管耦合的动力电池极耳散热系统
CN116937007B (zh) 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17423929A (zh) 冷却保温一体式电池包
CN217485566U (zh) 一种电池箱及电池包
CN216624395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09804852U (zh) 一种集中散热的电池组散热装置
CN212209700U (zh) 高稳定性镍氢电池组
CN11365923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液冷系统及储能系统
CN113206322A (zh) 一种电池包风冷热管复合散热结构
CN207116511U (zh) 一种高密封性能的电池包
CN216213695U (zh) 方形电池外壳和采用该外壳的电池、电池包及汽车
CN221282246U (zh) 一种电能存储系统
CN220420683U (zh) 一种带有导热件的动力电池
CN214254524U (zh) 一种新型基于极耳散热的软包锂电池散热系统
CN219163494U (zh) 一种高效散热锂电池
CN219066940U (zh) 电池的壳体及其电池
CN217522118U (zh) 一种电池单体及电池包
CN216597734U (zh) 一种液冷和风冷相结合的18650电池散热装置
CN213546401U (zh) 方形电池模组液冷装置
CN219419180U (zh) 电池单体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s 101, a and B, No. 7, Baodong Road, xiuxin community, Kengzi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LEI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Lijing South Road, Shijing street, Ping Shan, Shenzhen, Guangdong 69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LEI NEW ENER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A, No. 7 Xiusheng 1st Road, Xiuxin Community, Kengzi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lei New Ener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buildings 101, a and B, No. 7, Baodong Road, xiuxin community, Kengzi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LEI NEW ENER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