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18201U - 一种辊压机油缸及辊压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辊压机油缸及辊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18201U
CN218118201U CN202222479651.6U CN202222479651U CN218118201U CN 218118201 U CN218118201 U CN 218118201U CN 202222479651 U CN202222479651 U CN 202222479651U CN 218118201 U CN218118201 U CN 218118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rod
cylinder body
cylinder
nut
roller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796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永宁
崔树旗
冯建军
叶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ngli Hydraul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ngli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ngli Hydraul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ngli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796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18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18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18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辊压机油缸及辊压机。一种辊压机油缸,包括:缸体;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伸入到所述缸体内,沿所述缸体滑动,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将所述缸体内隔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活塞杆部分伸出所述缸体,该部分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活塞杆的外螺纹螺纹配合;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通过传动结构驱动所述活塞杆做直线往复运动。一种辊压机,包括:压辊;上述的辊压机油缸,所述缸体的缸底作用于所述压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辊压机不便于调节辊隙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辊压机油缸及辊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辊压机油缸及辊压机。
背景技术
铜棒作为工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原料,对其有效的加工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铜棒本身材料的质地较软,连铸后的铜棒可能存在一定的弯曲,因此,在连续加工时,铜棒需要经过后道工序的矫直处理。
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辊压机来对铜棒进行矫正,辊压机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辊,铜棒经过两个辊之间被矫正。但在处理不同直径大小的铜棒时,压辊之间的辊隙调整十分不便,检修困难,因此急需一种调隙方便,连续操作,便于维修的矫直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辊压机不便于调节辊隙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辊压机油缸及辊压机,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辊压机油缸,包括:
缸体;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伸入到所述缸体内,沿所述缸体滑动,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将所述缸体内隔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活塞杆部分伸出所述缸体,该部分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
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活塞杆的外螺纹螺纹配合;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通过传动结构驱动所述活塞杆做直线往复运动。
本申请的辊压机油缸,通过辊压机油缸的缸体作用于辊压机的压辊,可用于调整辊压机的辊隙。具体地,通过缸体与活塞杆配合,可实现采用液控的方式来控制缸体的位置;通过活塞杆与驱动件、传动结构配合,可实现电控的方式来控制缸体的位置,进而可实现采用电控、液控或电液控制的方式来调节辊隙,调节方式多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活塞杆被限位块限制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呈扁平状,所述限位块上对应形成有限位孔,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滑动穿过所述限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动结构包括齿轮和螺母,所述齿轮与所述螺母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齿轮间隙套设在所述活塞杆外,所述螺母与所述活塞杆螺纹配合,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齿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螺母为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分别位于所述齿轮的轴向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螺母上设置有油孔,所述油孔延伸至所述螺母与所述活塞杆的螺纹配合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缸体的缸口处设置有导向套,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导向套滑动配合,当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导向套上时,所述活塞杆伸出所述缸体的长度最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油道,所述油道为两条,两条油道分别延伸至与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油道从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端面延伸至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
一种辊压机,包括:
压辊;
上述的辊压机油缸,所述缸体的缸底作用于所述压辊。
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辊压机油缸,通过辊压机油缸的缸体作用于辊压机的压辊,可用于调整辊压机的辊隙。具体地,通过缸体与活塞杆配合,可实现采用液控的方式来控制缸体的位置;通过活塞杆与驱动件、传动结构配合,可实现电控的方式来控制缸体的位置,进而可实现采用电控、液控或两者结合控制的方式来调节辊隙,调节方式多样;
2.本实用新型的辊压机油缸,通过设置限位块,活塞杆的第二端设置成扁平状与限位块滑动配合,限位块可限制活塞杆转动,但不影响活塞杆轴向直线运动;
3.本实用新型的辊压机油缸,设置传动结构包括齿轮和螺母,螺母与活塞杆螺纹配合,齿轮与驱动件配合,则驱动件可通过传动结构驱动活塞杆作直线往复运动,且方便对传动结构的转动装配;进一步设置螺母为两个,分别位于齿轮的两侧,可保证传动的稳定性;螺母上设置油孔,可方便通入润滑油,对螺母与活塞杆的螺纹配合处进行润滑;
4.本实用新型的辊压机油缸,油道设置在活塞杆上,活塞杆仅做直线往复运动,油道可稳定进出油;此外,油道设置在活塞杆上,不会引起干涉,如在缸体上设置油口和油管,则缸体运动时,油口和油管可能会与周围的支撑结构产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辊压机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辊压机油缸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中:1-缸体;11-有杆腔;12-无杆腔;2-活塞杆;21-外螺纹;22-第一油道;23-第二油道;3-传动结构;31-齿轮;32-第一螺母;321-第一油孔;33-第二螺母;331-第二油孔;4-导向套;5-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辊压机油缸,包括缸体1、活塞杆2、传动结构3和驱动件,活塞杆2的一端伸到缸体1内,与缸体1滑动配合;活塞杆2部分伸出缸体1与传动结构3配合,形成直线模组,驱动件通过传动结构3可驱动活塞杆2沿其轴线做直线往复运动。
缸体1为一端开口结构,缸体1的一端形成有缸口,缸体1的另一端为缸底,活塞杆2的第一端自缸口伸入到缸体1内,与缸体1的内壁滑动配合,活塞杆2的第一端将缸体1的内腔隔成有杆腔11和无杆腔12,可通过向有杆腔11和无杆腔12内通入油压来作用于活塞杆2的第一端,进而控制活塞杆2在缸体1内的相对位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缸体1的缸口处固定装配有导向套4,导向套4相较于缸体1的内腔壁呈凸出状,如此,导向套4的设置可使缸体1的缸口处呈缩口状,导向套4可与活塞杆2的靠近第一端的部分滑动配合,起到导向作用;还可限制活塞杆2的第一端,使活塞杆2不会脱出缸体1,当活塞杆2的第一端抵靠在导向套4上时,活塞杆2伸出缸体1的长度最大。优选地,导向套4的内周面还设置有密封件,以起到密封作用。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缸体1的缸底固定有销5,当辊压机油缸用于调整辊压机的辊隙时,销5与外部球座连接,油缸的液压力通过球座传递至压辊上,实现铜棒的矫直。
活塞杆2的一端滑动装配在缸体1内,活塞杆2的伸出缸体1的部分还与传动结构3进行配合。具体地,活塞杆2呈外径变化的杆状体,活塞杆2的第一端伸到缸体1内与缸体1的内腔壁滑动配合,活塞杆2的靠近第一端的外表面与导向套4配合;活塞杆2部分伸出缸体1,活塞杆2的伸出缸体1的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21,活塞杆2与传动结构3螺纹配合。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外螺纹21可设置为梯形螺纹。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了防止活塞杆2随传动结构3旋转,设置活塞杆2被限位块(图中未示出)限制旋转。具体地,可设置活塞杆2的第二端呈扁平状,限位块被固定装配,限位块上对应形成有与活塞杆2的第二端形状相适应的限位孔,活塞杆2的第二端可穿过限位孔,并沿限位孔直线滑动。由于活塞杆2和限位块的配合,活塞杆2仅做直线运动,而不会发生旋转。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了方便给有杆腔11和无杆腔12供油,活塞杆2上还设置有油道,油道为两条,分别为第一油道22和第二油道23,第一油道22与有杆腔11连通,第二油道与无杆腔12连通。优选地,第一油道22和第二油道23均自活塞杆2的第二端端面延伸至活塞杆2的第一端。
传动结构3与活塞杆2螺纹配合,驱动件通过传动结构3驱动活塞杆2,驱动件驱动传动结构3转动,传动结构3转动带动活塞杆2做直线往复运动。本实施例中,传动结构3包括齿轮31和螺母,齿轮31和螺母同轴固定连接,齿轮31的中部形成有通孔,齿轮31间隙装配在活塞杆2的外周,螺母上形成有内螺纹,螺母与活塞杆2螺纹配合。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螺母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螺母32和第二螺母33,第一螺母32和第二螺母33分别位于齿轮31的轴向两侧,第一螺母32、齿轮31和第二螺母33依次轴向层叠固定。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螺母内还形成有油孔,以向螺纹配合处注入润滑油,保证螺纹处零件的自由转动。具体地,第一螺母32上形成有第一油孔321,第二螺母33上形成有第二油孔331,第一油孔321从第一螺母32的外周面延伸至第一螺母32与活塞杆2的螺纹配合处;第二油孔331从第二螺母33的外周面延伸至第二螺母33与活塞杆2的螺纹配合处。
驱动件可设置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可通过主动齿轮与齿轮31啮合,带动齿轮31旋转,齿轮31带动第一螺母32和第二螺母33旋转,由于活塞杆2被限位块限制旋转,活塞杆2仅能做直线往复运动。装配时,驱动件可被固定装配,第一螺母32和/或第二螺母33可通过轴承被转动装配,传动结构3仅做旋转运动。通过控制电机转动的转数,螺纹的螺距等参数,精确控制辊隙大小。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辊压机,包括压辊和前述的辊压机油缸,辊压机油缸的缸体1的缸底处的销5连接有球座,缸体1在油压的作用下将液压力通过球座传递给压辊,对铜棒进行矫直。具体地,压辊为两个,每个压辊对应一个辊压机油缸。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的辊压机油缸的工作原理为:
当更换铜棒直径,需要调整辊隙时,开启电机正转,由于主动齿轮的配合,电机的转动带动齿轮31转动,第一螺母32和第二螺母33也随之转动,第一螺母32和第二螺母33的梯形螺纹与活塞杆2的梯形螺纹相互啮合,在第一螺母32和第二螺母33的转动下,活塞杆2发生移动,由于活塞杆2端部设计为扁平状,被限位块限制转动,只能沿缸体1轴线方向上移动。当活塞杆2的第一端移动至与导向套4接触,油缸行程走完,活塞杆2会继续带动整个缸体1移动,缸体1带动安装在销5上的外部结构球座一起移动,球座与压辊分离,从而调节辊隙,继续提升缸体1高度,即可提供足够的空间维护或更换其他设备零部件。
当调整完辊隙或检修后,需调整缸体至合适的位置,此时,开启电机反转,油缸的有杆腔11和无杆腔12的油道关闭,保证活塞杆2在缸体1内无法移动,故缸体1能在电机的转动下随活塞杆2一起反向移动,直至移动到规定的位置。然后打开两油道,活塞杆2继续移动,将与缸体1发生相对位移,与导向套4分离,直至活塞杆2移动至距离缸体1内底面一定距离下停止移动。关闭电机,向有杆腔11充油供压,此时,电机停转,在齿轮31的限位下,活塞杆2不会发生移动,而缸体1在油压的作用下,经连接于销5的球座,将液压力传递给压辊,保证压辊对铜棒的矫直。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辊压机油缸还可单纯采用电驱式调隙,即活塞杆2上的第一油道22和第二油道23关闭,电机工作,此时缸体1和活塞杆2可看做一个整体,电机正反转动,可带动缸体1和活塞杆2整体移动,从而精确控制压辊之间的间隙。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辊压机油缸还可单纯采用液控式调隙,即电机关闭,活塞杆2上的第一油道22和第二油道23打开,此时活塞杆2由于齿轮31的限位,活塞杆2自身无法发生移动,但通过对有杆腔和无杆腔的充放油液,可以实现缸体1相对于活塞杆2的相对移动,从而调整辊隙的间距。
本实施例的辊压机油缸为双驱式,由液压系统与电机装置共同完成油缸驱动,可实现控制辊隙方法的多种模式:电驱式调隙、液控式调隙及两者结合调隙,调节方式多样,调节精度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辊压机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体(1);
活塞杆(2),所述活塞杆(2)的第一端伸入到所述缸体(1)内,沿所述缸体(1)滑动,所述活塞杆(2)的第一端将所述缸体(1)内隔成有杆腔(11)和无杆腔(12);所述活塞杆(2)部分伸出所述缸体(1),该部分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21);
传动结构(3),所述传动结构(3)与所述活塞杆(2)的外螺纹(21)螺纹配合;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通过传动结构(3)驱动所述活塞杆(2)做直线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压机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被限位块限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辊压机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的第二端呈扁平状,所述限位块上对应形成有限位孔,所述活塞杆(2)的第二端滑动穿过所述限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压机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3)包括齿轮(31)和螺母,所述齿轮(31)与所述螺母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齿轮(31)间隙套设在所述活塞杆(2)外,所述螺母与所述活塞杆(2)螺纹配合,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齿轮(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辊压机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为包括第一螺母(32)和第二螺母(33),所述第一螺母(32)和所述第二螺母(33)分别位于所述齿轮(31)的轴向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辊压机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上设置有油孔,所述油孔延伸至所述螺母与所述活塞杆(2)的螺纹配合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压机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的缸口处设置有导向套(4),所述活塞杆(2)与所述导向套(4)滑动配合,当所述活塞杆(2)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导向套(4)上时,所述活塞杆(2)伸出所述缸体(1)的长度最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压机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上设置有油道,所述油道为两条,两条油道分别延伸至与有杆腔(11)和无杆腔(1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辊压机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从所述活塞杆(2)的第二端端面延伸至所述活塞杆(2)的第一端。
10.一种辊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辊;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辊压机油缸,所述缸体(1)的缸底作用于所述压辊。
CN202222479651.6U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辊压机油缸及辊压机 Active CN218118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79651.6U CN218118201U (zh)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辊压机油缸及辊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79651.6U CN218118201U (zh)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辊压机油缸及辊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18201U true CN218118201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30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79651.6U Active CN218118201U (zh)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辊压机油缸及辊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18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11000473B4 (de) Press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Pressen von Werkstücken
EP1748853B1 (de) Stanzmaschine mit einem motorischen dreh-/hubantrieb
CN107249769B (zh) 挤压机的阴模滑动装置
CN103802343A (zh) 一种行星滚柱丝杠传动的双向卧式伺服压力机
CN218118201U (zh) 一种辊压机油缸及辊压机
CN103498830A (zh) 卷耳机曲轴初始和旋转角度可调整驱动装置
CN105134898A (zh) 用于高度可调台架的传动装置以及改变台架高度的方法
DE102012103957B4 (de)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Hohlkörpern aus einer Glasschmelze
DE2401591C3 (de) Rohrvorschubeinrichtung zum Einbringen eines auszuwalzenden Rohres in die Formänderungszone eines Kaltpilgerwalzwerkes
DE4419827A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das Reduzieren des Durchmessers eines zylindrischen Werkstückes
DE102007045014B3 (de) Hydraulischer Antrieb
ITMI960407A1 (it) Dispositivo per la laminazione obliqua di materiale da laminare tubolare o in barre
DE102016100599B4 (de) Schmiedemaschine und Schmiedeverfahren
CN209502633U (zh) 曲率半径可调的渐进式四辊卷板机
CN107838247A (zh) 简易型滚弯机
CN209379841U (zh) 钢索旋压成型机
DE19628117A1 (de) Drehantrieb, insbesondere Schwenkmotor
CN210966493U (zh) 一种多辊卷板设备
CN101607263A (zh) 回转体饼类零件三辊横轧成形方法及设备
CN112517981A (zh) 一种液压冲孔装置
CN218656106U (zh) 一种精轧机
CN109500158A (zh) 一种曲率半径可调的渐进式四辊卷板机
DE102015113660B4 (de) Pressenantrieb
CN215355526U (zh) 一种数控编程卷板机
AT524867B1 (de) Antriebseinheit und Formgebungsmaschine mit einer solch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