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15355U - 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 - Google Patents

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15355U
CN218115355U CN202222524156.2U CN202222524156U CN218115355U CN 218115355 U CN218115355 U CN 218115355U CN 202222524156 U CN202222524156 U CN 202222524156U CN 218115355 U CN218115355 U CN 218115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shell
shell
heat insulation
double
out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241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际鹏
陈宝峰
王德新
陈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huangdao Longy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huangdao Long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huangdao Longy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huangdao Long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241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15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15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15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包括:外壳和内壳封头,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封头各自顶部的中间位置均向上凸起以形成中间高、外周低的拱形结构;所述内壳封头吊装在所述外壳的底部,且所述内壳封头内填充有隔热介质。本实用新型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具有外壳和内壳封头,外壳和内壳封头顶部的中间位置均向上凸起以形成中间高、外周低的拱形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罐盖的刚性及增强结构稳定性;内壳封头内填充有隔热介质,来起到保温隔热功能;此外,内壳封头用螺栓吊装在外壳里面,可以极大的减轻内壳自重的压力,并通过在内壳上布设多个热胀冷缩孔,可以降低内壳板材受热后的膨胀量,进而能大幅度的减少高温下罐盖的变形程度。

Description

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炭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
背景技术
焦炭生产线上,熄焦罐里面盛载的红焦裸露于空气中,会排放烟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需要在熄焦罐上盖装罐盖,可以有效的大幅度减轻此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条焦碳生产线通常有130个炼焦炉,配置二台拦焦车,每台拦焦车要承担60余个炼焦炭炉出炭工作,而熄焦车在装载后面60余个炼焦炉的焦炭时必须要从其中一台拦焦车下面通过,熄焦罐口上面与拦焦车下方只有300mm距离,受限于这个条件,安装在熄焦罐上面的罐盖厚度必须要小于300mm熄焦车才能安全行驶,否则将要与拦焦车发生碰撞。
目前,小的焦罐体直都在5500mm左右,大的熄焦罐体直径在7500mm左右,受拦焦车限制罐盖厚度不能大于270mm,物理条件使罐盖的制作强度也受限。现有的罐盖都是单层且为平直结构,由于熄焦罐里面的红焦炭温度高达1000℃左右,罐盖在受到高温传导、对流和热辐射的影响下,使得罐盖金属材料热变形,并且金属的蠕变强度和刚性强度下降,极易造成罐盖外形塌凹、翘曲、变形,使之无法继续使用。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以克服现有罐盖结构稳定性差、受高温容易变形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包括:外壳和内壳封头,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封头各自顶部的中间位置均向上凸起以形成中间高、外周低的拱形结构;所述内壳封头吊装在所述外壳的底部,且所述内壳封头内填充有隔热介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壳封头包括与所述外壳仿形的内壳,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均设置有顶板以及由各自的顶板外周向下弯折形成的围边,且所述内壳的尺寸小于所述外壳的尺寸,以使得所述内壳能够嵌套在所述外壳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壳的顶板和围边上均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热胀冷缩孔;所述外壳的顶板和围边上均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散热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封头上穿设有排气管组,所述排气管组用于将熄焦罐和大气连通以释放出熄焦罐内受高温膨胀的气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管组包括排气弯管和外壳排气管,所述排气弯管埋设于所述隔热介质内,其下端延伸至所述所述隔热介质的底部,其上端穿过所述内壳的围边露出在外侧;所述外壳排气管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围边上并与所述排气弯管对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壳封头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围边底部的底板及围板,所述围板的底部向内收缩,其顶部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内侧,所述底板的外侧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围边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壳封头上焊接有多个螺母,所述外壳上使用多个螺栓一一对应锁附在多个所述螺母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母均处于所述内壳封头的内壁上,所述内壳封头的外壁相对于所述螺母的位置均固定有隔套,所述隔套内设置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锥形导向孔;
其中,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封头之间被所述隔套所隔开的间隙内填充有隔热介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呈交叉分布的加强筋;所述外壳沿边缘布设有若干散热鳍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起吊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具有外壳和内壳封头,外壳和内壳封头顶部的中间位置均向上凸起以形成中间高、外周低的拱形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罐盖的刚性及增强结构稳定性;内壳封头内填充有隔热介质,来起到保温隔热功能;此外,内壳封头用螺栓吊装在外壳里面,可以极大的减轻内壳自重的压力,并通过在内壳上布设多个热胀冷缩孔,可以降低内壳板材受热后的膨胀量,进而能大幅度的减少高温下罐盖的变形程度,保障其正常使用;
2、由于内壳封头阻挡了大部分热量外溢,外壳又布设多个散热孔,有利于散热,以便尽快排出内壳封头散发出来的热量,使得外壳温度较低,且外壳刚性好,用于吊装内壳封头、承担整个罐盖的重量压力和保持罐盖外形的物理形态完好功能;
3、内壳与外壳之间使用隔套进行支撑,在锁紧螺栓时避免外壳与内壳受力不均导致变形、倾斜及装配不可靠等问题;并且在外壳和内壳之间同样填充有隔热介质,能够形成对内壳封头的热量有效隔离,减少热量传导至外壳上;
4、外壳和内壳封头上还穿设有若干排气管组,用于将熄焦罐和大气连通以释放出熄焦罐内受高温膨胀的气体;
5、在外壳边缘部位布设散热鳍片,来加强罐盖边缘散热效果。
6、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起吊板,以便于抓取罐盖进行加揭盖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中外壳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中内壳封头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中内壳封头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中隔套的剖视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外壳;101、散热孔;102、加强筋;103、散热鳍片;2、内壳封头;201、内壳;2011、热胀冷缩孔;202、底板;203、围板;3、隔热介质;4、排气弯管;5、外壳排气管;6、螺母;7、螺栓;8、隔套;801、锥形导向孔;9、起吊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包括:外壳1和内壳封头2,外壳1和内壳封头2各自顶部的中间位置均向上凸起以形成中间高、外周低的拱形结构,通过将外壳1和内壳封头2设计成拱形的,能够有效提高其刚性。
参阅图3和图4,外壳1的结构具体是:其具有圆拱形的顶板以及由该顶板外圆周向下弯折形成的围边。
参阅图1和图5,内壳封头2可拆卸地吊装在外壳1的底部,且内壳封头2内填充有隔热介质3,通过隔热介质3来起到保温隔热功能。内壳封头2的结构具体是:其包括有内壳201、底板202及围板203。内壳201仿形于外壳1,同样具有圆拱形的顶板以及由该顶板外圆周向下弯折形成的围边,且内壳201的尺寸小于外壳1的尺寸,以使得内壳201能够嵌套在外壳1内。
进一步的,底板202呈圆环状,沿水平方向焊接在内壳201的围边的底部。围板203呈上端口径大、底部口径向内收缩的锥形管状,其顶部焊接在底板202的内侧;底板202的外侧延伸至外壳1的围边处。
隔热介质3填充在由内壳201、底板202及围板203合围构成的内腔中,且隔热介质3的底部向下延伸出围板203的底端。通常熄焦罐装载的焦炭距离罐口处留有600~700mm的空间距离,隔热介质3在直径小于熄焦罐内壁内径范围内的部分可以在熄焦罐里面向下延伸300mm左右,隔热介质3的整体厚度可以做到400mm左右,可以通过尽可能的增加隔热介质3的厚度来达到更好保温隔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内壳封头2内填充的隔热介质3为密度300kg/m3、at1000℃时导热系数≦0.25W/m.k的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耐高温陶瓷纤维模块。此外,在敷设完陶瓷纤维模块后,在其表面进行喷涂固化剂或耐高温涂料,以硬化保温隔热材料表面,提高其表面耐热冲击强度。外壳1、内壳201、底板202及围板203采用的材料均为310S不锈钢板,此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可以在1150℃工作环境中持续使用,800℃度温度时其屈服强度、蠕变强度和刚性不产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提升罐盖的耐高温性能。
参阅图1至图3,外壳1的顶板和内壳201的顶板上均相对设置有多个安装孔,该安装孔呈环形阵列分布。内壳201的内壁对应每个安装孔的位置均焊接有螺母6,外壳1上使用多个螺栓7穿过其上的安装孔一一对应锁附在多个螺母6上,从而实现将内壳201吊装在外壳1里面,可以极大的减轻内壳201自重的压力。
本申请通过将内壳201用螺栓7吊装在外壳1里面,由于内壳封头2阻挡了大部分热量外溢,使得外壳1的温度较低,且外壳1的刚性好,主要用于吊装内壳封头2、并承担整个罐盖的重量压力和保持罐盖外形的物理形态完好功能。
当内壳封头2在高温长期烘烤下变形程度超过允许使用要求后,可使用电动扳手松开螺栓7,将外壳1与内壳封头2分解,进行快速更换已经装好隔热介质3的备用内壳封头。
参阅图1和图7,内壳封头2的外顶壁与每个螺母6相对的位置均焊接固定有隔套8,隔套8处于内壳201和外壳1之间,螺栓7穿插在隔套8内。在隔套8的支撑下,在锁紧螺栓7时避免外壳1与内壳201受力不均导致变形或倾斜。
值得一提的是,隔套8内设置有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锥形导向孔801,能够使螺栓7易于插入。
其中,在外壳1和内壳封头2之间被隔套8所隔开的间隙内同样填充有隔热介质3,能够形成对内壳封头2的热量有效隔离,减少热量传导至外壳1上。
更进一步的,本申请在内壳201的顶板和围边上均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热胀冷缩孔2011,优选的热胀冷缩孔2011的直径为10mm左右,孔密度为每平方米面积达100个,可以降低内壳201板材受热后的膨胀量,进而能大幅度的减少高温下内壳201的变形程度。
此外,本申请还在外壳1的顶板和围边上均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散热孔101,优选的,散热孔101的直径为15mm左右,孔间距为100mm左右,有利于外壳1散热,以便尽快排出内壳封头2散发出来的热量;同时,也可以降低外壳1板材受热后的膨胀量。
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在外壳1和内壳封头2上还穿设有若干排气管组,排气管组用于将熄焦罐和大气连通以释放出熄焦罐内受高温膨胀的气体。
具体的,排气管组包括排气弯管4和外壳排气管5,排气弯管4埋设于隔热介质3内,其下端延伸至隔热介质3的底部,其上端穿过内壳201的围边露出在外侧,并与内壳201的围边焊接固定。需要注意的是,排气弯管4露出于内壳201的围边的长度应当小于外壳1与内壳201之间的间距,避免在组装时对外壳1造成干涉。外壳1的围边上正对于排气弯管4的位置设置有排气管孔,外壳排气管5穿过排气管孔内与排气弯管4对接,并且外壳排气管5使用螺丝固定在外壳1的围边上。
其中,排气弯管4的上端插入在外壳排气管5内,在其之间的空隙处使用隔热介质3进行充填。
继续参阅图1和图2,外壳1的顶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102,加强筋102包括沿径向呈辐射状设置的若干条形筋和若干直径大小不一的环形筋,条形筋和环形筋相交分布,以用来加强外壳1的刚性和强度。
外壳1沿边缘布设有若干散热鳍片103,若干散热鳍片103呈环形等间距分布,且均沿外壳1的径向延伸。由于罐盖表面是弧形,罐盖边缘尺寸厚度薄,因此罐盖边缘圆周局部范围内散热温度要多些,为此在外壳1边缘部位布设散热鳍片103,加强罐盖边缘散热效果。
作为本申请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外壳1的顶部还设置有起吊板9,起吊板9采用碳钢材质,可采用磁力吊具和/或抓钩吊具等抓取起吊板9进行加揭盖操作。
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内壳封头(2),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封头(2)各自顶部的中间位置均向上凸起以形成中间高、外周低的拱形结构;所述内壳封头(2)吊装在所述外壳(1)的底部,且所述内壳封头(2)内填充有隔热介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封头(2)包括与所述外壳(1)仿形的内壳(201),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201)均设置有顶板以及由各自的顶板外周向下弯折形成的围边,且所述内壳(201)的尺寸小于所述外壳(1)的尺寸,以使得所述内壳(201)能够嵌套在所述外壳(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201)的顶板和围边上均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热胀冷缩孔(2011);所述外壳(1)的顶板和围边上均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散热孔(10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封头(2)上穿设有排气管组,所述排气管组用于将熄焦罐和大气连通以释放出熄焦罐内受高温膨胀的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组包括排气弯管(4)和外壳排气管(5),所述排气弯管(4)埋设于所述隔热介质(3)内,其下端延伸至所述隔热介质(3)的底部,其上端穿过所述内壳(201)的围边露出在外侧;所述外壳排气管(5)固定于所述外壳(1) 的围边上并与所述排气弯管(4)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封头(2)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1)的围边底部的底板(202)及围板(203),所述围板(203)的底部向内收缩,其顶部连接在所述底板(202)的内侧,所述底板(202)的外侧延伸至所述外壳(1)的围边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封头(2)上焊接有多个螺母(6),所述外壳(1)上使用多个螺栓(7)一一对应锁附在多个所述螺母(6)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6)均处于所述内壳封头(2)的内壁上,所述内壳封头(2)的外壁相对于所述螺母(6)的位置均固定有隔套(8),所述隔套(8)内设置有供所述螺栓(7)穿过的锥形导向孔(801);
其中,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封头(2)之间被所述隔套(8)所隔开的间隙内填充有隔热介质(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呈交叉分布的加强筋(102);所述外壳(1)沿边缘布设有若干散热鳍片(10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起吊板(9)。
CN202222524156.2U 2022-09-23 2022-09-23 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 Active CN218115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4156.2U CN218115355U (zh) 2022-09-23 2022-09-23 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4156.2U CN218115355U (zh) 2022-09-23 2022-09-23 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15355U true CN218115355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30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24156.2U Active CN218115355U (zh) 2022-09-23 2022-09-23 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153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76312B (zh) 一种提高煅后焦换热器寿命的换热器结构
CN218115355U (zh) 熄焦罐双层隔热罐盖
CN204987000U (zh) 一种蓄热式燃烧器
CN213535938U (zh) 一种高温储油罐顶保温结构
US3730073A (en) Chimneys
CN108548426B (zh) 一种废钢加热炉
CN105155898B (zh) 核电厂乏燃料干式贮存用混凝土筒仓
CN206185134U (zh) 一种连铸大包包盖
CN213073153U (zh) 用于核电反应堆冷却剂泵壳内壁堆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CN214009915U (zh) 一种用于罩式炉的炉台
CN210050438U (zh) 干熄焦系统用拱形高温膨胀节
CN219433811U (zh) 一种余热回收烟道罩
CN213317646U (zh) 一种耐火烘烤器包盖
CN220959577U (zh) 一种热熔渣炉体
CN220871140U (zh) 燃尾气有机热载体炉人孔
CN218089432U (zh) 一种煤焦炉干熄焦罐壳体内衬机构
KR102490346B1 (ko) 액화가스 화물창의 분리 구조형 펌프 타워 베이스 서포트
JPS59200717A (ja) 鋼片加熱炉の移動ビ−ムポスト開孔部の遮蔽構造
CN220750757U (zh) 提纯炉新型保温结构
CN215930512U (zh) 一种回转窑窑尾保护结构
CN213113436U (zh) 一种压力环双层水路
KR0128018B1 (ko) 고로용 외연식 열풍로의 연결구조
CN115264953B (zh) 一种用于超大型蓄热式加热器的支撑装置及安装方法
CN216764784U (zh) 一种用于捣固焦炉的节能型水封槽上盖装置
CN215062163U (zh) 一种可消解热应力的自立式套筒烟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