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14720U - 一种电梯预装吊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预装吊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14720U
CN218114720U CN202221698189.2U CN202221698189U CN218114720U CN 218114720 U CN218114720 U CN 218114720U CN 202221698189 U CN202221698189 U CN 202221698189U CN 218114720 U CN218114720 U CN 218114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elevator
plate
rod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81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小文
曹晓光
陈涛
苏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Wenjin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Wenjin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Wenjin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Wenjin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81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14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14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147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梯预装吊厢结构,涉及电梯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井道框架,及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分别与电梯吊厢上下两侧连接,且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均与井道框架连接;井道框架整体为矩形体框架,包括四根角部立杆,角部立杆的杆体上设置若干水平的矩形框;上连接部与四根角部立杆固定连接,下连接部与矩形框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结合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形成对于电梯吊厢的预装固定结构;通过上下两个连接部的组合使用,将电梯吊厢固定摆放在已经完成建造部分的电梯井道之内。且通过上下两个连接部,形成借助井道框架中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两种结构的借力支撑,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预装吊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梯预装吊厢结构。
背景技术
外装电梯作为建筑改造设备的一个部分,为无电梯建筑的住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外装电梯包括用于电梯纵向移动的电梯井道,电梯井道与楼体外墙之间通过电梯连廊连接,形成从电梯轿厢至楼体的通道。
与建筑内电梯最大的不同是,外装电梯具有独立于建筑本体的井道,井道与建筑通过若干连廊连接,电梯井道自身具有完全独立的建筑结构,这就致使对于轿厢的安装和建筑内电梯存在较大的区别。户外电梯在吊厢安装时,需要先进行一部分井道的建设,然后将吊厢以预装的形式放置在井道内部,确保吊厢放置稳固后,再逐渐完成全部的井道建设,最后通过升降装置与吊厢的连接,在井道全部建造完成之前,吊厢一直固定在最初的预装位置,因此,需要确保该情况下,电梯吊厢的稳固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预装吊厢结构,解决电梯吊厢预装结构既需要稳定,又需要后期便于拆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预装吊厢结构,包括井道框架,及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
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分别与电梯吊厢上下两侧连接,且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均与所述井道框架连接;
所述井道框架整体为矩形体框架,包括四根竖直设置的角部立杆,所述角部立杆的杆体上设置若干水平的矩形框;
所述上连接部与四根所述角部立杆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矩形框连接。
优选为,所述上连接部包括与电梯吊厢上侧面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为“门”字形,上连接板两个竖直的平行板与所述电梯吊厢的上侧面固定连接,上连接板的水平板上侧固定连接两个平行的上连接件,上连接件通过上架杆与所述角部立杆固定连接;
所述上连接件的截面为“U”形,上连接件包括底板及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与底板垂直,所述底板与上连接板的水平板固定连接。
优选为,所述上连接件的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为朝向电梯吊厢的内侧板,及与内侧板平行的外侧板;
所述上架杆包括中杆及位于中杆两端的两根斜杆,所述中杆与内侧板固定连接,斜杆一端与所述中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角部立杆固定连接;
每个所述上连接件对应设置一根所述上架杆,每根所述上架杆的两根斜杆分别与一根所述角部立杆固定连接。即两根所述上架杆的四根斜杆分别朝向四根角部立杆。
所述角部立杆的杆体上固定设置耳板,耳板及上架杆的端部分别设置通孔,耳板和上架杆通过在通孔内设置紧固螺栓固定连接。耳板可以直接焊接在角部立杆上进行使用,而在后续拆除上架杆的工作中,因为耳板并不影响电梯使用,可以选择保留或者使用切割机切割掉。
优选为,所述下连接部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电梯吊厢下侧的下连接板及下连接件;
所述下连接板上端面与所述电梯吊厢相贴,下端面与所述下连接件相贴;
所述下连接件跨接在电梯吊厢下方的所述矩形框上。
优选为,所述下连接板包括两个平行的侧框板,所述侧框板为“匚”形,两个所述侧框板开口的一侧相对设置,所述侧框板设置两个平行的中框板,所述中框板同样为“匚”形,两个所述中框板的开口相背设置。
优选为,所述下连接件包括两根平行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杆跨接在所述矩形框的两个平行杆上。
所述下连接板搭接在所述下连接件的支撑杆上。
优选为,所述两个上连接件的内侧板之间设置若干拉杆,所述内侧板的板体上开设通孔,所述拉杆两侧分别贯穿两个所述内侧板的通孔,且拉杆端部螺纹连接螺母,螺母位于所述内侧板朝向外侧板的一侧。
优选为,所述矩形框与上连接件平行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一个内支撑框,所述内支撑框为水平设置的“n”形,包括两根朝向电梯吊厢设置的内横杆,及位于两根内横杆靠近电梯吊厢的端部之间的内纵杆;
所述内横杆远离内纵杆的一端与所述矩形框固定连接;
所述内横杆朝向电梯吊厢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立杆,所述内立杆连接卡块;
所述卡块一侧设置有卡槽,卡块通过卡槽与所述内立杆卡接,另一侧与所述外侧板固定连接。
优选为,所述内立杆的水平截面为“丄”形,包括与所述内支撑框固定连接内立板,及与内立板中部固定连接且垂直的中板;
所述卡块与中板卡接。
优选为,所述外侧板上设置螺纹孔,所述卡块朝向外侧板的一侧转动连接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与所述外侧板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结合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形成对于电梯吊厢的预装固定结构;通过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组合使用,将电梯吊厢固定摆放在已经完成建造部分的电梯井道之内。且通过上下两个连接部,形成借助井道框架中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两种结构的借力支撑,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C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连接板放大图。
图中:
100、电梯吊厢;1、井道框架;11、角部立杆;12、矩形框;13、内支撑框;14、内立杆;2、上连接部;21、上连接板;22、上连接件;221、内侧板;222、外侧板;23、上架杆;24、拉杆;3、下连接部;31、下连接板; 311、侧框板;312、中框板;32、下连接件;4、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预装吊厢结构,包括井道框架1,及上连接部2和下连接部3;
上连接部2和下连接部3分别与电梯吊厢100上下两侧连接,且上连接部2和下连接部3均与井道框架1连接;
井道框架1整体为矩形体框架,包括四根竖直设置的角部立杆11,角部立杆11的杆体上设置若干水平的矩形框12;
上连接部2与四根角部立杆11固定连接,下连接部3与矩形框12连接。
上连接部2包括与电梯吊厢100上侧面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板21,上连接板21为“门”字形,上连接板21两个竖直的平行板与电梯吊厢100的上侧面固定连接,上连接板21的水平板上侧固定连接两个平行的上连接件22,上连接件22通过上架杆23与角部立杆11固定连接;
上连接件22的截面为“U”形,上连接件22包括底板及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侧板与底板垂直,底板与上连接板21的水平板固定连接。
上连接件22的两个侧板分别为朝向电梯吊厢100的内侧板221,及与内侧板221平行的外侧板222;
上架杆23包括中杆及位于中杆两端的两根斜杆,中杆与内侧板221固定连接,斜杆一端与中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角部立杆11固定连接;
每个上连接件22对应设置一根上架杆23,每根上架杆23的两根斜杆分别与一根角部立杆11固定连接。即两根上架杆23的四根斜杆分别朝向四根角部立杆11。
角部立杆11的杆体上固定设置耳板,耳板及上架杆23的端部分别设置通孔,耳板和上架杆23通过在通孔内设置紧固螺栓固定连接。耳板可以直接焊接在角部立杆11上进行使用,而在后续拆除上架杆23的工作中,因为耳板并不影响电梯使用,可以选择保留或者使用切割机切割掉。
下连接部3包括依次设置在电梯吊厢100下侧的下连接板31及下连接件 32;
下连接板31上端面与电梯吊厢100相贴,下端面与下连接件32相贴;
下连接件32跨接在电梯吊厢100下方的矩形框12上。
下连接板31包括两个平行的侧框板311,侧框板311为“匚”形,两个侧框板311开口的一侧相对设置,侧框板311设置两个平行的中框板312,中框板312同样为“匚”形,两个中框板312的开口相背设置。
采用这一结构的下支撑板31,既能获得足够稳定的支撑力,有相对节省材料,还可以再确保稳固的基础上,尽量减轻自重。
下连接件32包括两根平行的支撑杆,支撑杆之间设置若干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根支撑杆固定连接;
支撑杆跨接在矩形框12的两个平行杆上。
下连接板31搭接在下连接件32的支撑杆上。
本方案结合上连接部2和下连接部3,形成对于电梯吊厢100的预装固定结构;通过上连接部2和下连接部3的组合使用,将电梯吊厢100固定摆放在已经完成建造部分的电梯井道之内,下连接部3中的下连接件32选择直接摆放于井道框架1的矩形框12上,下连接板31固定在电梯吊厢100的下侧,这一做法,将电梯吊厢100初步摆放于井道框架1内的施工难度降至最低,等同于直接进行摆放。在这一基础上,通过上连接部2形成对电梯吊厢100 上侧面和角部立杆11的连接,借助上连接板21、上连接件22及上架杆23,将连接的负荷分散到四根角部立杆11上。从而形成在电梯吊厢100上侧依靠角部立杆11支撑,电梯吊厢100下侧依靠矩形框12支撑的支撑结构,对于电梯吊厢100的重量分散更为合理可靠。
因为本结构与井道框架1的连接点相对较少,因此在进行拆除时,也非常简单,极大的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作业负担。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两个上连接件22的内侧板221之间设置若干拉杆 24,内侧板221的板体上开设通孔,拉杆24两侧分别贯穿两个内侧板221的通孔,且拉杆24端部螺纹连接螺母,螺母位于内侧板221朝向外侧板222的一侧。
通过拉杆24,可以更好的将两个上连接件22形成一体式的结构,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矩形框12与上连接件22平行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一个内支撑框13,内支撑框13为水平设置的“n”形,包括两根朝向电梯吊厢100设置的内横杆,及位于两根内横杆靠近电梯吊厢100的端部之间的内纵杆;
内横杆远离内纵杆的一端与矩形框12固定连接;
内横杆朝向电梯吊厢100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立杆14,内立杆14连接卡块 4;
卡块4一侧设置有卡槽,卡块4通过卡槽与内立杆14卡接,另一侧与外侧板222固定连接。
内立杆14的水平截面为“丄”形,包括与内支撑框13固定连接内立板,及与内立板中部固定连接且垂直的中板;
卡块4与中板卡接。
外侧板222上设置螺纹孔,卡块4朝向外侧板222的一侧转动连接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与外侧板222螺纹连接。
通过调节两侧的卡块4,可以方便确定两侧的卡块4到外侧板222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在摆放电梯吊厢100时,借助卡块4和内立杆14的位置关系,来辅助观察并确定电梯吊厢100是否摆放于井道框架1的中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梯预装吊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框架(1),及上连接部(2)和下连接部(3);
所述上连接部(2)和下连接部(3)分别与电梯吊厢(100)上下两侧连接,且所述上连接部(2)和下连接部(3)均与所述井道框架(1)连接;
所述井道框架(1)整体为矩形体框架,包括四根竖直设置的角部立杆(11),所述角部立杆(11)的杆体上设置若干水平的矩形框(12);
所述上连接部(2)与四根所述角部立杆(11)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部(3)与所述矩形框(12)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预装吊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2)包括与电梯吊厢(100)上侧面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板(21),所述上连接板(21)为“门”字形,上连接板(21)两个竖直的平行板与所述电梯吊厢(100)的上侧面固定连接,上连接板(21)的水平板上侧固定连接两个平行的上连接件(22),上连接件(22)通过上架杆(23)与所述角部立杆(11)固定连接;
所述上连接件(22)的截面为“U”形,上连接件(22)包括底板及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与底板垂直,所述底板与上连接板(21)的水平板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预装吊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22)的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为朝向电梯吊厢(100)的内侧板(221),及与内侧板(221)平行的外侧板(222);
所述上架杆(23)包括中杆及位于中杆两端的两根斜杆,所述中杆与内侧板(221)固定连接,斜杆一端与所述中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角部立杆(11)固定连接;
每个所述上连接件(22)对应设置一根所述上架杆(23),每根所述上架杆(23)的两根斜杆分别与一根所述角部立杆(11)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预装吊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部(3)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电梯吊厢(100)下侧的下连接板(31)及下连接件(32);
所述下连接板(31)上端面与所述电梯吊厢(100)相贴,下端面与所述下连接件(32)相贴;
所述下连接件(32)跨接在电梯吊厢(100)下方的所述矩形框(12)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预装吊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板(31)包括两个平行的侧框板(311),所述侧框板(311)为“匚”形,两个所述侧框板(311)开口的一侧相对设置,所述侧框板(311)设置两个平行的中框板(312),所述中框板(312)同样为“匚”形,两个所述中框板(312)的开口相背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预装吊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件(32)包括两根平行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杆跨接在所述矩形框(12)的两个平行杆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预装吊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上连接件(22)的内侧板(221)之间设置若干拉杆(24),所述内侧板(221)的板体上开设通孔,所述拉杆(24)两侧分别贯穿两个所述内侧板(221)的通孔,且拉杆(24)端部螺纹连接螺母,螺母位于所述内侧板(221)朝向外侧板(222)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预装吊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12)与上连接件(22)平行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一个内支撑框(13),所述内支撑框(13)为水平设置的“n”形,包括两根朝向电梯吊厢(100)设置的内横杆,及位于两根内横杆靠近电梯吊厢(100)的端部之间的内纵杆;
所述内横杆远离内纵杆的一端与所述矩形框(12)固定连接;
所述内横杆朝向电梯吊厢(100)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立杆(14),所述内立杆(14)连接卡块(4);
所述卡块(4)一侧设置有卡槽,卡块(4)通过卡槽与所述内立杆(14)卡接,另一侧与所述外侧板(222)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预装吊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立杆(14)的水平截面为“丄”形,包括与所述内支撑框(13)固定连接内立板,及与内立板中部固定连接且垂直的中板;
所述卡块(4)与中板卡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预装吊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222)上设置螺纹孔,所述卡块(4)朝向外侧板(222)的一侧转动连接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与所述外侧板(222)螺纹连接。
CN202221698189.2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电梯预装吊厢结构 Active CN218114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8189.2U CN218114720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电梯预装吊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8189.2U CN218114720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电梯预装吊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14720U true CN218114720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15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8189.2U Active CN218114720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电梯预装吊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147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67927U (zh) 一种附着式升降作业的安全防护平台
CN109025259A (zh) 一种可周转式液压爬模附墙装置
CN218114720U (zh) 一种电梯预装吊厢结构
CN219280494U (zh) 一种用于桥塔稳定性控制的塔梁临时固结支撑结构
CN208310204U (zh) 一种用于电梯井连梁模板支设的底座
CN208934394U (zh) 一种可周转式液压爬模附墙装置
CN213509662U (zh) 一种可用于大跨度结构整体提升的菱形装置
CN213174742U (zh) 一种顶撑钢立柱结构
CN210289075U (zh) 一种可调节可周转的电梯井操作平台体系
CN216276800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挂架
CN221256137U (zh) 一种楼承板临时支撑装置
CN221119197U (zh) 一种悬空钢筋混凝土煤斗模板支设装置
CN217518280U (zh) 一种大跨度钢梁安装提升系统
CN220395153U (zh)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附着结构
CN210685313U (zh) 一种安全便捷的住宅钢连接结构
CN221703101U (zh) 一种建筑外墙施工用组装式吊篮
CN211286560U (zh) 一种球形节点悬挂可调式操作平台
CN219100689U (zh) 一种适用于超高楼层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附着结构
CN220725748U (zh) 一种超高层中庭顶处避难层支模体系
CN213597445U (zh) 一种升降脚手架下节轨道
CN21826457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CN219080936U (zh) 一种可调节升降的全钢爬架
CN218375102U (zh) 一种金属屋面吊顶底板安装装置
CN210976654U (zh) 用于临时固定预制构件的新型连接装置
CN217602044U (zh) 一种凸出梁板架体施工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