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6788U - 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以及油气回收体系 - Google Patents

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以及油气回收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6788U
CN218106788U CN202222547473.6U CN202222547473U CN218106788U CN 218106788 U CN218106788 U CN 218106788U CN 202222547473 U CN202222547473 U CN 202222547473U CN 218106788 U CN218106788 U CN 218106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oil
cooling mechanism
secondary cooling
recove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4747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ongtai Precisio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Xinfeiyu Rubber Products Co ltd Suzhou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Xinfeiyu Rubber Products Co ltd Suzhou Branch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Xinfeiyu Rubber Products Co ltd Suzhou Branch
Priority to CN20222254747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06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6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6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以及油气回收体系,所述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包括:气体压缩机构;初次冷却机构,沿油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的下游且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相连接,以接收并冷却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压缩后的待回收油气;二次冷却机构,沿油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初次冷却机构的下游且与所述初次冷却机构相连接;气体膜分离机构,沿油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二次冷却机构的下游且与所述二次冷却机构相连接;液体分离机构,沿油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二次冷却机构的下游。本实用新型的三次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具有提升降低油气温度的效果,来达到提高油气液化的效果。

Description

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以及油气回收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油气回收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以及油气回收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油零售业,据市场调查了解到:“冷凝+膜分离”式作为主流的三次回收装置的油气处理方式,而且绝大部分品牌的三次回收装置的设有压缩气体系统、风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系统、膜分离系统;机器运转时压缩机系统启动从油罐内抽油气进行压缩,排出气体经风冷却,实现气体液化,经过气液分离器系统时气、液分离,液体存储在分离器内待到三次回收装置停机后回流到油罐内供油站继续使用,气体则进入到膜系统进行再次分离:高浓度油气被真空泵抽回至油罐内,分离后的低油气浓度、符合大气排放标准的气体则排放到大气中。
当夏天气温高的时候,风冷却的效果降低,气体液化的条件降低,这会导致气体液化的液体量减少,带给油站的收益减少,由于油气液化效果差,导致进入到膜系统的油气浓度高而增加膜的负担,不仅会引起排放的油气浓度增高、超出排放标准,同时也降低膜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其能够提升对油气的冷却效果,从而提高油气液化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包括:
气体压缩机构,用于接收并压缩待回收油气;
初次冷却机构,沿油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的下游,且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相连接,以接收并冷却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压缩后的待回收油气;
二次冷却机构,沿油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初次冷却机构的下游,且与所述初次冷却机构相连接,以接收并冷却所述初次冷却机构冷却后的待回收油气;
气体膜分离机构,沿油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二次冷却机构的下游,且与所述二次冷却机构相连接,以接收并分离所述二次冷却机构冷却后的待回收油气;
液体分离机构,沿油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二次冷却机构的下游,且与所述二次冷却机构相连接,以接收并分离所述二次冷却机构冷凝后的液态汽油。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初次冷却机构为风冷却器,所述二次冷却机构为冷干机。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二次冷却机构和气体膜分离机构通过第一管道相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调压阀。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三次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压强检测器,所述压强检测器设于所述调压阀的上游。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三次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沿油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气体膜分离机构下游的油气抽取机构,且所述油气抽取机构与所述气体膜分离机构相连接,以接收并抽取所述气体膜分离机构分离后的待回收油气。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三次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气体膜分离机构相连接的出气口,以排放所述气体膜分离机构分离后的气体。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气体膜分离机构和出气口通过第二管道相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排放浓度传感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沿油气流动方向,所述三次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上游和所述液体分离机构下游的阻火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油气回收体系,包括:
如上述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
储油罐,具有分别与所述三次油气回收装置相连接的出料口以及收料口。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油罐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罐压监测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通过在初次冷却机构的下游设置二次冷却机构,从而起到将油气温度降至10℃以下,来达到提高油气液化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降低进入气体膜分离机构中气体的温度,提高气体膜分离机构中过滤膜的使用寿命,也保证了排放气体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油气回收体系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储油罐;11、出料口;12、收料口;2、气体压缩机构;3、初次冷却机构;4、二次冷却机构;5、液体分离机构;6、气体膜分离机构;7、油气抽取机构;81、第一管道;811、调压阀;812、压强检测器;82、第二管道;821、出气口;822、膜压调节阀;823、排放浓度传感器;824、膜压传感器;83、第三管道;831、罐压监测传感器;9、阻火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油气回收体系,包括储油罐1以及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包括沿油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气体压缩机构2、初次冷却机构3、二次冷却机构4以及液体分离机构5;其中,沿油气流动方向,二次冷却机构4的下游还设置有气体膜分离机构6。储油罐1包括出料口11以及收料口12,出料口11与气体压缩机构2相连接,收料口12与液体分离机构5以及液体分离机构5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储油罐1内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包括油气以及空气)经出料口11进入至气体压缩机构2对油气进行压缩,从而降低油气的液化所需要的温度,然后油气进入初次冷却机构3,对压缩后的油气起到初步的降温,有部分油气会液化成汽油,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仍会有部分油气处于气态,且即使经过初次冷却机构3后,油气的温度可能仍然在50℃以上,此时,二次冷却机构4可以对初次冷却后的油气进行二次冷却,从而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油气的温度,甚至可以将油气温度降到10℃以下,来达到提高油气液化的效果,经过二次冷却机构4后的油气,一部分可以液化成汽油,然后进入液体分离机构5,分离提纯后,将纯净的汽油输送至储油罐1内;另一部分还保持气态的油气则经由气体膜分离机构6,将混合气体被气体膜分离机构6中的过滤膜分离后得到纯净的气态油气,并将纯净的气态油气重新输入至储油罐1内。由于二次冷却降低油气的温度,即降低了进入气体膜分离机构6中气体的温度,提高气体膜分离机构6中过滤膜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油气回收体系中各机构或者部件之间可以通过管道相连接,混合气体(油气和空气)可以在管道内流动。
其中,图1中虚线框内的部分可以认为是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图1中箭头的方向可以认为是混合气体或油气或汽油的流动方向。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回收体系可以认为是三次油气回收体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初次冷却机构3可以为风冷却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二次冷却机构4为冷干机。冷干机可以起到冷却和干燥的作用,从而便于经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回收的液态汽油纯度更高。具体的,冷干机内具有制冷剂。冷却剂可以在冷干机内循环,从而保证冷干机的冷却效果。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二次冷却机构4还可以包括冷冻机以及沿油气流动方向位于冷冻机下游的干燥器。冷冻机起到对油气进行降温的作用,干燥器起到对冷却后的油气和汽油进行干燥的作用。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二次冷却机构4和气体膜分离机构6通过第一管道81相连接,第一管道81上设有调压阀811。调节阀起到调节进入气体膜分离机构6的气体的压强,从而起到保护气体膜分离机构6中过滤膜的作用。
具体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位于二次冷却机构4和调压阀811之间的压强检测器812。压强检测器812检测通过二次冷却机构4后的混合气体的压强,即可以认为是进入气体膜分离机构6的混合气体的压强,根据压强检测器812测得的压强,从而调节调压阀811,以调节进入气体膜分离机构6的混合气体的压强。其中,压强检测器812也可以位于液体分离机构5的上游。
需要说明的是,气体膜分离机构6是根据气体分子的大小从而对混合气体的油气进行分离,油气分子较大无法通过气体膜分离机构6中的过滤膜,而混合气体中的空气则可以通过过滤膜。
在本实施方式中,三次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沿油气流动方向位于气体膜分离机构6下游的油气抽取机构7,且油气抽取机构7与气体膜分离机构6相连接。油气抽取机构7起到驱动气体膜分离机构6分离后得到的纯净的油气经管道流经收料口12,从而进入储油罐1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三次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与气体膜分离机构6相连接的出气口821,以排放气体膜分离机构6分离后的气体。
具体的,气体膜分离机构6和出气口821通过第二管道82相连接,第二管道82上还可以依次设置有膜压传感器824、膜压调节阀822以及排放浓度传感器823。其中,膜压传感器824可以检测过滤膜的空气的压强,膜压调节阀822可以调节穿过过滤膜的空气的压强,从而调节过滤膜的膜压;排放浓度传感器823则可以起到检测排放的气体的中油气的浓度是否复合排放标准。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油气流动方向,三次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分别位于气体压缩机构2上游以及液体分离机构5下游的阻火器9。阻火器9起到阻止意外情况下的燃烧蔓延到装置外的作用。
具体的,管道上靠近出气口821处也可以设置有阻火器9。
在本实施方式中,储油罐1通过第三管道83与气体压缩机构2相连接,第三管道83上设有罐压监测传感器831,起到检测储油罐1内混合气体的压强,当储油罐1内混合气体的压强过大时,则可以启动三次油气回收装置,从而降低储油罐1内混合气体的压强。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传感器或压强检测器812等部件以及各个阀门均可以设置在管道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通过在初次冷却机构3的下游设置二次冷却机构4,从而提升降低油气温度的效果,来达到提高油气液化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降低进入气体膜分离机构6中气体的温度,提高气体膜分离机构6中过滤膜的使用寿命,也保证了排放气体的合格率。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体压缩机构,用于接收并压缩待回收油气;
初次冷却机构,沿油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的下游,且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相连接,以接收并冷却所述气体压缩机构压缩后的待回收油气;
二次冷却机构,沿油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初次冷却机构的下游,且与所述初次冷却机构相连接,以接收并冷却所述初次冷却机构冷却后的待回收油气;
气体膜分离机构,沿油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二次冷却机构的下游,且与所述二次冷却机构相连接,以接收并分离所述二次冷却机构冷却后的待回收油气;
液体分离机构,沿油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二次冷却机构的下游,且与所述二次冷却机构相连接,以接收并分离所述二次冷却机构冷凝后的液态汽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次冷却机构为风冷却器,所述二次冷却机构为冷干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冷却机构和气体膜分离机构通过第一管道相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调压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压强检测器,所述压强检测器设于所述调压阀的上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沿油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气体膜分离机构下游的油气抽取机构,且所述油气抽取机构与所述气体膜分离机构相连接,以接收并抽取所述气体膜分离机构分离后的待回收油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气体膜分离机构相连接的出气口,以排放所述气体膜分离机构分离后的气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膜分离机构和出气口通过第二管道相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排放浓度传感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油气流动方向,所述三次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气体压缩机构上游和所述液体分离机构下游的阻火器。
9.一种油气回收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
储油罐,具有分别与所述三次油气回收装置相连接的出料口以及收料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气回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储油罐和气体压缩机构的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罐压监测传感器。
CN202222547473.6U 2022-09-26 2022-09-26 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以及油气回收体系 Active CN218106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47473.6U CN218106788U (zh) 2022-09-26 2022-09-26 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以及油气回收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47473.6U CN218106788U (zh) 2022-09-26 2022-09-26 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以及油气回收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6788U true CN218106788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31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47473.6U Active CN218106788U (zh) 2022-09-26 2022-09-26 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以及油气回收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67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39401B1 (ko) 유증기 회수 시스템
CN101906800B (zh) 基于真空除湿膜从空气中回收液态水的装置和方法
CN108168166B (zh) 一种低温辅助制冷剂回收系统
US4462813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wellhead gas to liquefied petroleum gases (LPG)
JPH0650639A (ja) 機能を失った冷却ユニットから冷媒を回収するための回路及び回収方法
CN104359246A (zh) 涡流分离液体与喷射器引射的co2双温制冷系统
CN218106788U (zh) 具有二次冷却机构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以及油气回收体系
CN110171796A (zh) 一种三次油气回收系统
CN208843735U (zh) 光纤制造冷却管氦气回收系统
CN106669355B (zh) 基于影像识别除霜技术一体化油气回收装置
CA2740649A1 (en) Vessel compressor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1601969B (zh) 含油气体的回收方法
CN105910337B (zh) 热泵
CN204254927U (zh) 涡流分离液体与喷射器引射的co2双温制冷系统
CN212383452U (zh) 一种有机膜分离法油气回收装置
CN109945540A (zh) 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及其回油均衡方法
CN214809616U (zh) 一种油气回收装置
CN213238038U (zh) 一种冷媒提纯净化系统
CN210393739U (zh) 一种二氧化碳分离捕集及冷却干燥系统
CN112920833A (zh) 基于载冷剂的多级冷凝油气回收系统
CN112033073A (zh) 一种冷库专用风幕控制带风机保护控制系统
JP2826693B2 (ja) 一口バルブ回収容器への冷媒ガス回収装置
CN216481664U (zh) 一种设有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
CN110470084A (zh) 一种油气液化处理的制冷系统
WO2023087519A1 (zh) 混合气体分离装置和分离混合气体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6

Address after: Part of the second floor of Building B and part of Building C at No. 45 Fangyuan Street,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yuan

Patentee after: Suzhou Zhongtai Precision Electromechanic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5000 some plants on the second floor of building B, No. 45 Fangyuan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xinfeiyu rubber products Co.,Ltd. Suzhou Branch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