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3938U - 一种联轴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联轴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3938U
CN218093938U CN202221910471.2U CN202221910471U CN218093938U CN 218093938 U CN218093938 U CN 218093938U CN 202221910471 U CN202221910471 U CN 202221910471U CN 218093938 U CN218093938 U CN 218093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r
bearing
shaft
coupling
fix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104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彩雲
漆重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aoliu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aoliu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aoliu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aoliu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104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93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3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3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联轴器组件,其包括整体呈“T”型的阶梯轴、套设在阶梯轴上的联轴器轴承、联轴器固定座;所述阶梯轴较大的一端与待连接的负载连接;所述阶梯轴较小的一端与待连接的外接动力轴连接,且与外接动力轴通过键槽配合间隙连接;所述联轴器轴承套设在所述阶梯轴较小的一端上;联轴器固定座套设在联轴器轴承上,且联轴器固定座将联轴器轴承的外圈压紧固定。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呈“T”的阶梯轴、联轴器轴承、联轴器固定座、第一锁紧件、第二锁紧件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分别独立限制联轴器轴承的内外圈的轴向运动,进而隔断了联轴器组件负载端传递过来的轴向力,使得该轴向力不会传递给动力轴端。

Description

一种联轴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联轴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机械自动化生产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电池生产、制药生产、生物试剂以及是有化工等多个行业领域的灌注设备中,都会使用到注液泵。
注液泵一般包括驱动电机端、传动连接组件、液力端等三大主要部分。通常的注液泵有叶片式泵、活塞泵、隔膜泵、齿轮泵、螺杆泵。在一些精度要求较高的电池生产或者制药生产的灌注过程中,一般采用活塞泵类型的注液泵进行灌注。
现有的活塞式注液泵通常具有以下缺点:
一、液力端的活塞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会通过传动连接组件给驱动电机一个轴向反作用力,有损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二、液力端的活塞由于存在给驱动电机轴向的反作用力,通常可能会造成驱动电机跳动,反过来驱动电机的跳动又会造成液力端的活塞行程走位不精准,进而造成液力端注液产生误差,造成注液不精准。
以上缺点的行程主要是由于负载端的轴向反作用力或者驱动电机的跳动产生的轴向力经过传动连接组件进行了相互传递。如果能够研发出一种联轴器组件,用该联轴器组件作为传动连接组件连接负载端与驱动端时,将负载端与驱动端的轴向力可以隔断,则将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安全可靠、可以隔断被连接件之间的轴向力传递的联轴器组件。将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组件适用于锂电行业的电解液注液泵时,可以提升电解液的注液精准度,同时还可以提升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联轴器组件,包括整体呈“T”型的阶梯轴、套设在阶梯轴上的联轴器轴承、联轴器固定座;所述阶梯轴较大的一端与待连接的负载连接;所述阶梯轴较小的一端与待连接的外接动力轴连接,且与外接动力轴通过键槽配合间隙连接;所述联轴器轴承套设在所述阶梯轴较小的一端上;联轴器固定座套设在联轴器轴承上,且联轴器固定座将联轴器轴承的外圈压紧固定。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联轴器组件还包括环状的第一锁紧件和环状的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联轴器固定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联轴器轴承的外圈相抵,限制联轴器轴承的外圈沿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锁紧件与阶梯轴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联轴器轴承的内圈相抵,限制联轴器轴承的内圈沿轴向方向移动。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环状的第一锁紧件开有外螺纹,所述环状的第二锁紧件开有内螺纹;所述阶梯轴具有向外凸起的外凸缘,且该阶梯轴较小的一端还开有与第二锁紧件的内螺纹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联轴器固定座一端具有向内凸起的内凸缘,联轴器固定座另一端开有与第一锁紧件的外螺纹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联轴器轴承的内圈一端与阶梯轴的外凸缘相抵,联轴器轴承的内圈另一端与第二锁紧件相抵;联轴器轴承的外圈一端与联轴器固定座的内凸缘相抵,联轴器轴承的外圈另一端与第一锁紧件相抵。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联轴器固定座上还开有螺纹孔,通过紧钉螺钉与该螺纹孔螺纹配合,且紧定螺钉与第一锁紧件相抵,限制第一锁紧件相对联轴器固定座运动。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联轴器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待连接的负载可以为注液泵的泵头组件(即注液泵的液力端),所述待连接的外接动力轴可以为注液泵的电机输出轴(即注液泵的驱动电机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联轴器组件与待连接的外接动力轴(例如注液泵的电机输出轴)之间采用键槽连接,且为间隙配合。因此电机与联轴器组件之间不会存在轴向力传递,只存在径向转动力传递。不存在轴向力传递,整个机构运行可靠,因此有利于提升电机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联轴器组件采用整体呈“T”的阶梯轴、联轴器轴承、联轴器固定座、第一锁紧件、第二锁紧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联轴器组件将待连接的负载端的轴向反作用力进行了阻断,通过分别独立限制联轴器轴承的内、外圈的轴向运动,进而隔断了联轴器组件连接的负载端传递过来的轴向力,使得该轴向力不会传递给待连接的外接动力轴(例如电机,有利于提升电机使用寿命)。同时,由于阶梯轴上的外凸缘与第二锁紧件限制了联轴器轴承内圈轴向运动,联轴器固定座的内凸缘与第一锁紧件限制了联轴器轴承外圈轴向运动,同时通过紧定螺钉将联轴器外圈上的力传递给联轴器固定座,从而不再向驱动电机端传递轴向力。而且通过分别独立的结构来独立限制了联轴器轴承内、外圈的轴向运动,也有利于联轴器组件的输出动力是稳定可靠的,尤其是其轴向的输出是安全可靠。将其应用到注液泵的传动连接组件上时,可以使得泵头组件的活塞往复运动时精准可靠的,让注液泵的注液更加精准。
附图说明
图1为联轴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联轴器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联轴器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联轴器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阶梯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阶梯轴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阶梯轴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阶梯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联轴器固定座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联轴器固定座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应用本实用新型联轴器组件的注液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应用本实用新型联轴器组件的注液泵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应用本实用新型联轴器组件的注液泵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应用本实用新型联轴器组件的注液泵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底座、旋转板组件、角度调整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底座、旋转板组件、角度调整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18为底座、旋转板组件、角度调整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左视示意图。
图19为底座、旋转板组件、角度调整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右视示意图。
图20为旋转板组件、滑叉轴之间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1为旋转板、滑叉轴、差动螺栓之间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2为差动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滑叉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差动螺栓与滑叉轴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5为万向球头连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电机;2-联轴器组件;21-阶梯轴;211-外凸缘;22-联轴器轴承;23- 联轴器固定座;231-内凸缘;232-螺纹孔;24-第一锁紧件;25-第二锁紧件; 26-紧定螺钉;3-泵头组件;4-万向球头连杆;41-万向球;42-连接杆;5-底座;51-转动板;6-旋转板组件;61-旋转板;611-双耳板;62-旋转轴;7- 角度调整组件;71-差动螺栓;711-较小螺纹段;712-较大螺纹段;713-弹簧; 72-滑叉轴;721-单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5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联轴器组件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联轴器组件2包括整体呈“T”型的阶梯轴21、套设在阶梯轴21上的联轴器轴承22(该联轴器轴承可以采用多种常规轴承,比如深沟球轴承)、联轴器固定座23;所述阶梯轴较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泵3的活塞 (即待连接的负载)通过万向球头连杆4连接;
所述万向球头连杆4包括万向球41、以及可插入该万向球41内移动的连接杆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万向球头连杆4的万向球41可转向的嵌设在活塞泵3的活塞内,万向球头连杆4的连接杆42一端固定在联轴器组件2的阶梯轴21上,连接杆42另一端插入位于活塞内的万向球41内;且该连接杆42 可在万向球41内滑动,所述电机1转动驱动联轴器组件2转动,带动万向球头连杆4的连接杆42可在万向球41内移动,驱动活塞泵3的活塞做往复运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万向球头连杆4的万向球41也可以嵌设在联轴器组件2的阶梯轴21内,万向球头连杆4的连接杆42一端固定在活塞泵3的活塞上,连接杆42另一端插入位于阶梯轴21内的万向球41中;所述电机1驱动联轴器组件2的阶梯轴21转动,带动连接杆42在万向球41内滑动,驱动活塞泵3的活塞做往复运动。
所述阶梯轴21较小的一端与所述电机1输出轴(即待连接的外接动力轴) 通过键槽配合间隙连接;所述联轴器轴承22套设在所述阶梯轴21较小的一端上;联轴器固定座23套设在联轴器轴承22上,且联轴器固定座23将联轴器轴承22的外圈压紧固定。
所述联轴器组件2还包括环状的第一锁紧件24和环状的第二锁紧件25,所述第一锁紧件24与所述联轴器固定座23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联轴器轴承22的外圈相抵,限制联轴器轴承22的外圈沿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锁紧件 25与阶梯轴2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联轴器轴承22的内圈相抵,限制联轴器轴承22的内圈沿轴向方向移动。
所述环状的第一锁紧件24开有外螺纹,所述环状的第二锁紧件25开有内螺纹;所述阶梯轴21具有向外凸起的外凸缘211,且该阶梯轴21较小的一端还开有与第二锁紧件25的内螺纹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联轴器固定座23 一端具有向内凸起的内凸缘231,联轴器固定座23另一端开有与第一锁紧件 24的外螺纹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联轴器轴承22的内圈一端与阶梯轴21的外凸缘211相抵,联轴器轴承22的内圈另一端与第二锁紧件25相抵;联轴器轴承22的外圈一端与联轴器固定座23的内凸缘231相抵,联轴器轴承22的外圈另一端与第一锁紧件24相抵。优选地方案中,所述第一锁紧件24的内径大于第二锁紧件25的外径,第二锁紧件25穿过第一锁紧件24的内径与联轴器轴承22的内圈相抵。
所述联轴器固定座23上还开有螺纹孔232,通过紧钉螺钉26与该螺纹孔 232螺纹配合,且紧定螺钉26与第一锁紧件24相抵,限制第一锁紧件24相对联轴器固定座23运动。
参照图1至图25对应用本实用新型一种联轴器组件的注液泵的应用例进一步说明。一种注液泵,包括电机1、与电机1输出轴相连的联轴器组件2、与联轴器组件2相连的泵头组件3;所述泵头组件3为活塞泵;所述电机1输出轴与联轴器组件2通过键槽配合间隙连接;所述联轴器组件2与泵头组件3 通过万向球头连杆4连接;所述电机1输出轴与联轴器组件2的轴心共直线分布;所述泵头组件3的轴心与联轴器组件2的轴心之间成一定夹角分布;所述电机1驱动联轴器组件2做旋转运动;所述联轴器组件2通过万向球头连杆4驱动活塞泵的活塞做往复运动。
所述联轴器组件2包括整体呈“T”型的阶梯轴21、套设在阶梯轴21上的联轴器轴承22(该联轴器轴承可以采用多种常规轴承,比如深沟球轴承)、联轴器固定座23;所述阶梯轴较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泵3的活塞通过万向球头连杆4连接;
所述万向球头连杆4包括万向球41、以及可插入该万向球41内移动的连接杆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万向球头连杆4的万向球41可转向的嵌设在活塞泵3的活塞内,万向球头连杆4的连接杆42一端固定在联轴器组件2的阶梯轴21上,连接杆42另一端插入位于活塞内的万向球41内;且该连接杆42 可在万向球41内滑动,所述电机1转动驱动联轴器组件2转动,带动万向球头连杆4的连接杆42可在万向球41内移动,驱动活塞泵3的活塞做往复运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万向球头连杆4的万向球41也可以嵌设在联轴器组件2的阶梯轴21内,万向球头连杆4的连接杆42一端固定在活塞泵3的活塞上,连接杆42另一端插入位于阶梯轴21内的万向球41中;所述电机1驱动联轴器组件2的阶梯轴21转动,带动连接杆42在万向球41内滑动,驱动活塞泵3的活塞做往复运动。
所述阶梯轴21较小的一端与所述电机1输出轴通过键槽配合间隙连接;所述联轴器轴承22套设在所述阶梯轴21较小的一端上;联轴器固定座23套设在联轴器轴承22上,且联轴器固定座23将联轴器轴承22的外圈压紧固定。
所述联轴器组件2还包括环状的第一锁紧件24和环状的第二锁紧件25,所述第一锁紧件24与所述联轴器固定座23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联轴器轴承 22的外圈相抵,限制联轴器轴承22的外圈沿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锁紧件 25与阶梯轴2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联轴器轴承22的内圈相抵,限制联轴器轴承22的内圈沿轴向方向移动。
所述环状的第一锁紧件24开有外螺纹,所述环状的第二锁紧件25开有内螺纹;所述阶梯轴21具有向外凸起的外凸缘211,且该阶梯轴21较小的一端还开有与第二锁紧件25的内螺纹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联轴器固定座23 一端具有向内凸起的内凸缘231,联轴器固定座23另一端开有与第一锁紧件 24的外螺纹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联轴器轴承22的内圈一端与阶梯轴21的外凸缘211相抵,联轴器轴承22的内圈另一端与第二锁紧件25相抵;联轴器轴承22的外圈一端与联轴器固定座23的内凸缘231相抵,联轴器轴承22的外圈另一端与第一锁紧件24相抵。优选地方案中,所述第一锁紧件24的内径大于第二锁紧件25的外径,第二锁紧件25穿过第一锁紧件24的内径与联轴器轴承22的内圈相抵。
所述联轴器固定座23上还开有螺纹孔232,通过紧钉螺钉26与该螺纹孔 232螺纹配合,且紧定螺钉26与第一锁紧件24相抵,限制第一锁紧件24相对联轴器固定座23运动。
注液泵还包括底座5、旋转板组件6、角度调整组件7;所述旋转板组件 6将所述泵头组件3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底座5上;所述角度调整组件7与所述旋转板组件6连接,通过驱动旋转板组件6转动调整泵头组件3的安装角度。
所述旋转板组件6包括旋转板61、旋转轴62;所述角度调整组件7包括差动螺栓71、滑叉轴72;所述泵头组件3固定安装在该旋转板61上,旋转轴62将旋转板61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5上;所述差动螺栓71具有较小螺纹段711和较大螺纹段712;所述滑叉轴72一端与旋转板61连接,滑叉轴72 另一端与差动螺栓71的较小螺纹段711螺纹连接;差动螺栓71的较大螺纹段712与所述底座5之间螺纹连接。该滑叉轴72的形状可以各异,其中之一的滑叉轴72的形状可以是一端为单耳板721,另一端具有螺纹。旋转板61与滑叉轴72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其中之一是,旋转板61与滑叉轴72 连接端为双耳板611结构,将滑叉轴72的单耳板721插入旋转板61的双耳板611内,通过销轴将旋转板61的双耳板611与滑叉轴72的单耳板721连接起来。
所述底座5上设置有转动板51;该转动板51通过销轴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5上,且该转动板51开有内螺纹通孔;该转动板51的内螺纹通孔与所述差动螺栓71的较大螺纹段712的螺纹配合;所述滑叉轴72与差动螺栓71上还套设有弹簧713。该弹簧713可以防止差动螺栓71的打滑松动。采用转动板51来过渡差动螺栓71与底座5之间的直接连接,可以使得差动螺栓71在调节角度的过程中不存在卡死的现象,让其调整角度大大增大。即转动板51 可以在差动螺栓71进给的时候,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以让差动螺栓71可以自适应因为旋转板的角度变化带来可能存在的卡死现象。
滑叉轴72与差动螺栓71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以为:滑叉轴上72为外螺纹,则差动螺栓71的较小螺纹段711为内螺纹,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在差动螺栓71 与滑叉轴72相连的一端开设轴向盲孔,然后在该盲孔内攻丝出与滑叉轴72 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当然也可以滑叉轴72上为内螺纹,差动螺栓71 的较小螺纹段711为外螺纹。具体实现方式为在滑叉轴72上与差动螺栓71 相连的一端开设轴向盲孔,在该滑叉轴72的盲孔内攻丝内螺纹,实现滑叉轴 72的内螺纹与差动螺栓71的较小段螺纹711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注液泵工作原理如下:
该注液泵的电机与联轴器组件之间采用键槽连接,且为间隙配合。因此电机与联轴器组件之间不会存在轴向力传递,只存在径向转动力传递。同时通过联轴器组件与泵头组件之间的轴心分布具有一定的夹角,而联轴器组件与泵头组件之间采用万向连杆连接。由于轴心之间存在一定夹角,且采用万向连杆连接,因此可以将联轴器组件接收的电机传递过来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泵头组件的活塞泵活塞的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注液泵的联轴器组件采用整体呈“T”的阶梯轴、联轴器轴承、联轴器固定座、第一锁紧件、第二锁紧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联轴器将泵头组件负载端的轴向反作用力进行了阻断,通过分别独立限制联轴器轴承的内外圈的轴向运动,进而隔断了联轴器组件负载端传递过来的轴向力,使得该轴向力不会传递给电机,有利于提升电机使用寿命。同时,由于阶梯轴上的外凸缘与第二锁紧件限制了联轴器轴承内圈轴向运动,联轴器固定座的内凸缘与第一锁紧件限制了联轴器轴承外圈轴向运动,同时通过紧定螺钉将联轴器外圈上的力传递给联轴器固定座,从而不再向驱动电机端传递轴向力。而且通过分别独立的结构来独立限制了联轴器轴承内外圈的轴向运动,也有利于联轴器组件的输出动力是稳定可靠的,尤其是其轴向的输出是安全可靠,进而使得泵头组件的活塞往复运动时精准可靠的,因此该注液泵的注液更加精准。本实用新型注液泵的泵头组件可旋转的固定在底座上,且配合有角度调节组件,当需要不同的注液量式,只需要调节泵头组件与联轴器组件轴心之间的分布角度,就可以改变泵头组件的活塞泵的活塞往复运行时的行程,从而实现注液泵的注液量是可以调整的目的。角度调整组件采用差动螺栓与滑叉轴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实现对旋转组件的旋转角度精准调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联轴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呈“T”型的阶梯轴、套设在阶梯轴上的联轴器轴承、联轴器固定座;所述阶梯轴较大的一端与待连接的负载连接;所述阶梯轴较小的一端与待连接的外接动力轴连接,且与外接动力轴通过键槽配合间隙连接;所述联轴器轴承套设在所述阶梯轴较小的一端上;联轴器固定座套设在联轴器轴承上,且联轴器固定座将联轴器轴承的外圈压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轴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组件还包括环状的第一锁紧件和环状的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联轴器固定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联轴器轴承的外圈相抵,限制联轴器轴承的外圈沿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锁紧件与阶梯轴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联轴器轴承的内圈相抵,限制联轴器轴承的内圈沿轴向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联轴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的第一锁紧件开有外螺纹,所述环状的第二锁紧件开有内螺纹;所述阶梯轴具有向外凸起的外凸缘,且该阶梯轴较小的一端还开有与第二锁紧件的内螺纹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联轴器固定座一端具有向内凸起的内凸缘,联轴器固定座另一端开有与第一锁紧件的外螺纹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联轴器轴承的内圈一端与阶梯轴的外凸缘相抵,联轴器轴承的内圈另一端与第二锁紧件相抵;联轴器轴承的外圈一端与联轴器固定座的内凸缘相抵,联轴器轴承的外圈另一端与第一锁紧件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联轴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固定座上还开有螺纹孔,通过紧钉螺钉与该螺纹孔螺纹配合,且紧定螺钉与第一锁紧件相抵,限制第一锁紧件相对联轴器固定座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轴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CN202221910471.2U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联轴器组件 Active CN218093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0471.2U CN218093938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联轴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0471.2U CN218093938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联轴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3938U true CN218093938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82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10471.2U Active CN218093938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联轴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939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12010A1 (en) An axial plunger pump or motor
CN102926959A (zh) 一种斜盘式柱塞泵或马达
CN101371062A (zh) 弗雷摩擦齿轮
CN218093938U (zh) 一种联轴器组件
CN218093328U (zh) 一种注液泵
CN218093329U (zh) 一种双头注液泵
CN218093330U (zh) 一种双头自动调节注液泵
CN217950612U (zh) 一种单头自动调节注液泵
CN117469307A (zh) 一种联轴器组件
CN117469122A (zh) 一种双头注液泵
CN115694065A (zh) 一种锁紧机构
CN117469123A (zh) 一种注液泵
CN212445306U (zh) 一体化外骨骼机器人关节组件
CN113894838A (zh) 一种扁平型谐波减速模块化驱动关节
CN109737187B (zh) 一种减速装置
CN217945597U (zh) 一种进给装置
CN217735670U (zh) 用于柱塞机的分体式斜盘及柱塞机
CN220248714U (zh) 直线联轴器
CN218991859U (zh) 一种泥浆泵用管箍连接装置、泥浆泵
CN220362595U (zh) 一种机器人摆线针轮减速的关节模组
CN217401341U (zh) 高寿命低损耗的活塞组件
CN117650851A (zh) 一种数字舵机控制的双机械臂收发联动装置
CN218325122U (zh) 一种角度调整装置
CN115711210B (zh) 变量机构及采用该变量机构的柱塞泵和柱塞马达
CN217977099U (zh) 一种万向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