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3787U - 卡扣 - Google Patents

卡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3787U
CN218093787U CN202222617613.2U CN202222617613U CN218093787U CN 218093787 U CN218093787 U CN 218093787U CN 202222617613 U CN202222617613 U CN 202222617613U CN 218093787 U CN218093787 U CN 218093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clamping
deformation
join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176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胜利
何包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hengli Faste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hengli Faste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hengli Faste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hengli Faste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176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93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3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3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卡扣,包括安装座以及卡扣本体,安装座可拆卸地设置于饰板的背面;卡扣本体包括支撑板、延伸板以及卡接件;支撑板设置于安装座,支撑板的左右两端均向上延伸形成有延伸板,两个延伸板的上端相互抵接,从而限制两个延伸板相向发生形变;至少一个延伸板上形成有卡接件,卡接件卡接汽车钣金上的安装孔。通过该卡扣安装饰板时,无需在饰板上进行开孔,无需加装盖子,视角效果更好,安装更加方便,安装周期更短;卡接件的强度高,不易发生脱落;在气囊展开时,不会形成飞溅物,安全性更高,且后期维修成本低。

Description

卡扣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卡扣。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车辆一般配置有侧气帘;当汽车受到撞击时,侧气帘开始充气,随后体积变大后会挤压顶棚和B柱饰板,从而使得顶棚与B柱饰板产生变形并张开缺口,气囊即可通过缺口展开,以保护乘客尽量不受伤害。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B柱饰板安装固定可靠,在气囊爆破时,保证B柱饰板不会飞出,B柱饰板通常采用螺栓直接安装在车身钣金上。但是,这种安装方式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在流水线中加工生产时,需要在B柱饰板上开一个孔用来安装螺栓,并需要增加一个盖子用来遮挡螺栓,增大了安装难度,延长了安装周期长,且视觉效果较差;(2)由于B柱饰板固定不动,因此,在气囊展开时B柱饰板受到很大的冲击力,B柱饰板本身为塑料制品,当其受到的冲击力过大时,B柱饰板会出现撕裂破损,并瞬间形成飞溅物,飞溅物极有可能会对乘客造成二次伤害,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也会增加后期的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安装周期短,强度高,不易脱落,视觉效果好,安全性高,且维修成本低的卡扣。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卡扣,包括安装座以及卡扣本体,所述安装座可拆卸地设置于饰板的背面;所述卡扣本体包括支撑板、延伸板以及卡接件;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端均向上延伸形成有所述延伸板,两个所述延伸板的上端相互抵接,从而限制两个所述延伸板相向发生形变;至少一个所述延伸板上形成有所述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卡接汽车钣金上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卡接件包括第一形变部以及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形变部沿所述延伸板的上端向外下方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卡接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形变部的下端;当所述第一形变部插入所述安装孔时,所述第一形变部向内发生形变,直至所述第一卡接部运动至所述安装孔位置时,所述第一形变部恢复形变,从而迫使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其优点是:这种结构的所述卡接件的强度高,能够充分保证所述饰板与所述汽车钣金之间相互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这种所述卡接件的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部沿所述第一形变部下端的前侧和/或后侧向内下方延伸形成。其优点是: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加工成型的所述第一卡接部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形变,从而能够充分提高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强度,进而保证了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安装孔之间相互卡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装配时,只需要使所述第一形变部向内发生形变,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一卡接部正常卡接到所述安装孔内,不会影响安装。另外,由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形变部的前侧和/或后侧,又由于所述第一形变部沿所述延伸板的上端向外下方延伸形成,因此,相当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延伸板的前侧和/或后侧,即当所述第一形变部向内发生形变时,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延伸板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涉。
优选的,所述延伸板上向外延伸形成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之间适于夹紧所述汽车钣金。其优点是:当将所述卡接件插入所述安装孔,直至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汽车钣金接触时,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夹紧所述汽车钣金,从而能够限制所述第一卡接部继续向所述安装孔的内部方向移动,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安装孔之间相互卡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形变部的上下两端之间向内折弯形成有至少一道折边。其优点是:在所述折边的作用下,提高了所述第一形变部上靠近所述折边位置的强度,即所述第一形变部上靠近所述折边的位置不易发生形变;同理,在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作用下,提高了所述第一形变部上靠近所述第一卡接部位置(即所述第一形变部的下端)的强度,即所述第一形变部上靠近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位置也不易发生形变;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形变部上容易发生形变的位置在所述第一形变部的上端,即所述第一形变部上靠近所述延伸板的位置最容易发生形变;又由于所述第一形变部沿所述延伸板的上端向外下方延伸形成,因此装配过程中,当将所述第一形变部插入所述安装孔时,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迫使所述第一形变部的上端向内发生形变,即所需的插入力度小,装配更加方便;在装配后,所述第一形变部的下端以及中部设有所述折边的位置都不易发生形变,即所述第一形变部不易发生弯曲形变,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安装孔之间相互卡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形变部与所述延伸板之间设有缺口。其优点是:在所述缺口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形变部上靠近所述缺口的位置(即所述第一形变部的上端)更加容易发生形变,从而能够配合所述折边,进一步降低了所述第一形变部插入所述安装孔的插入力度。
优选的,所述延伸板包括连接段以及抵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连接段的上端通过所述抵接段与所述第一形变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段的上端逐渐靠拢,从而使得两个所述抵接段相互抵接。其优点是:这种结构的所述延伸板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更加方便;另外,增加了两个所述抵接段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所述延伸板的强度;此外,增加了所述第一形变部与所述延伸板之间的空余空间,从而为所述第一形变部向内发生形变提供了足够多的空间,防止产生干涉。
优选的,两个所述延伸板的上端均向内折弯形成折弯段,两个所述折弯段的末端相互抵接,从而限制两个所述延伸板相向发生形变;至少一个所述折弯段的末端延伸有压边段,所述压边段压接于另一个所述折弯段,从而限制两个所述折弯段相互分离;所述延伸板上贯穿设有通孔;所述卡接件包括第二形变部以及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形变部沿所述通孔的上侧壁向外下方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卡接部形成于所述第二形变部的下端。其优点是:这种结构的所述延伸板通过所述折弯段的末端相互抵接,从而能够限制两个所述延伸板相向发生形变;同时,在所述压边段的作用下,即通过一个所述折弯段上的所述压边段压接于另一个所述折弯段上,从而能够限制两个所述折弯段(即两个所述延伸板)相互分离。另外,所述第二形变部以及所述第二卡接部能够由所述延伸板直接冲压成型制得,加工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接部由所述第二形变部的下端先向内折弯再向下折弯形成;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外侧设有凹槽。其优点是:这种所述第二卡接部的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更加方便;另外,在配合所述凹槽的作用下,进一步增加了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安装孔之间的相互卡接的力度,从而增加了所述第二卡接部脱离所述安装孔的难度,即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安装孔之间相互卡接的稳定性更高。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卡扣还包括螺钉,所述螺钉贯穿所述固定孔后再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其优点是:安装时,通过将所述螺钉贯穿所述固定孔后,再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即可实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安装座之间的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另外,在加工所述螺纹孔时,在所述支撑板上冲压形成圆孔,在所述圆孔的外周冲压形成一个断口,通过所述断口将所述圆孔的内环面切断,并通过冲压所述圆孔的外周,使得所述圆孔的内环面形成螺旋状结构,即所述圆孔的内环面相当于一段螺纹,从而能够实现与所述螺钉之间的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孔的这种加工方式,降低了所述支撑板的厚度;另外,这种结构的所述螺纹孔可以通过发生形变释放所述螺钉与所述螺纹孔之间的应力,从而能够防止因应力集中而使得所述螺纹孔发生损坏,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所述螺钉上的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适配所述支撑板的定位槽,或者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适配所述安装座的定位槽。其优点是:通过所述定位槽能够对所述支撑板进行定位,既降低了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安装座之间的安装难度,又提高了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安装座之间的装配精度;另外,当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安装座之间通过单个所述螺钉安装固定后,所述定位槽也能够防止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所述安装座产生转动,从而能够降低所述螺钉的使用数量。
优选的,所述饰板的背面设有卡接座,所述卡接座上设有第一滑道;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或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形成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或所述第二滑道内凸出有卡块,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二滑道或所述第一滑道内凹陷有卡槽;当所述第二滑道滑动至所述第一滑道的末端时,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卡槽,从而限制所述卡接座与所述安装座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其优点是:通过所述第一滑道与所述第二滑道之间的滑动连接,得以提高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卡接座(即所述饰板)之间的装配精度。通过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之间的卡接配合,得以将所述第一滑道与所述第二滑道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从而实现了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卡接座(即所述饰板)之间的安装;当通过外力作用,即朝反方向用力滑动所述安装座,也可以迫使所述卡块脱离所述卡槽,从而实现了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卡接座(即所述饰板)之间的拆卸。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卡钩,当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卡槽时,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卡接座,从而限制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分离。其优点是:当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卡槽时,即所述第二滑道滑动至所述第一滑道的末端时,所述第二滑道与所述第一滑道之间无法进一步滑动,即进一步滑动所述安装座时,不会使得所述卡块脱离所述卡槽;又由于当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卡槽时,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卡接座,因此,当反方向滑动所述安装座时,所述卡钩限制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分离,从而保证了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卡接座(即所述饰板)之间相互连接的稳定性。另外,在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先通过外力迫使所述卡钩发生形变,从而使得所述卡钩与所述卡接座分离,即可反方向滑动所述安装座实现拆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装配时,先将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饰板的背面,再将所述卡接件卡接于所述汽车钣金上的所述安装孔内,即可实现所述饰板与所述汽车钣金之间的连接,相比于通过螺栓进行安装固定,无需在所述饰板上进行开孔,无需加装盖子,视角效果更好,且安装更加方便,安装周期更短。
(2)由于所述卡接件形成于所述延伸板上,且两个所述延伸板的上端相互抵接,因此,通过限制两个所述延伸板之间相向发生形变,从而提高了所述卡接件的强度,日常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脱落;另外,在气囊展开时,所述饰板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使得靠近气囊的所述卡接件从所述安装孔内脱落,从而使得所述饰板上靠近气囊的一端整体脱离所述汽车钣金,进而不会形成飞溅物,安全性更高,在后期维修时,只需要重新将所述卡接件卡接于所述安装孔即可,无需对所述饰板以及所述卡扣进行更换,维修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饰板(B柱饰板)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卡接座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一中卡扣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图3中卡扣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图4中卡扣本体的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图5中卡扣本体的主视图。
图7、图8以及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图3中卡扣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图9中卡扣的装配原理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二中卡扣的立体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1中卡扣的爆炸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2中卡扣本体的放大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3中卡扣本体的主视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3中卡扣本体的右视图。
图16、图17以及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1卡扣的装配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8中卡扣的装配原理图。
图中:1、安装座;10、固定孔;11、第二滑道;12、卡块;13、卡钩;14、定位槽;2、卡扣本体;21、支撑板;211、螺纹孔;2111、圆孔;2112、断口;22、延伸板;221、限位部;222、连接段;223、抵接段;224、折弯段;225、压边段;226、通孔;23、卡接件;231、第一形变部;2311、缺口;2312、折边;232、第一卡接部;233、第二形变部;234、第二卡接部;2341、凹槽;3、螺钉;100、饰板;101、卡接座;102、第一滑道;103、卡槽;200、汽车钣金;20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参照图1-19,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卡扣,包括安装座1以及卡扣本体2,安装座1可拆卸地设置于饰板100的背面;卡扣本体2包括支撑板21、延伸板22以及卡接件23;支撑板21设置于安装座1,支撑板21的左右两端均向上延伸形成有延伸板22,两个延伸板22的上端相互抵接,从而限制两个延伸板22相向发生形变;至少一个延伸板22上形成有卡接件23,卡接件23卡接汽车钣金200上的安装孔201。
上述卡扣在装配时,先将安装座1安装于饰板100的背面,再将卡接件23卡接于汽车钣金200上的安装孔201内,即可实现饰板100与汽车钣金200之间的连接,相比于通过螺栓进行安装固定,无需在饰板100上进行开孔,无需加装盖子,视角效果更好,且安装更加方便,安装周期更短。另外,由于卡接件23形成于延伸板22上,且两个延伸板22的上端相互抵接,因此,通过限制两个延伸板22之间相向发生形变,从而提高了卡接件23的强度,保证日常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脱落;另外,在气囊展开时,饰板100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使得靠近气囊位置的卡接件23从安装孔201内脱落,从而使得饰板100上靠近气囊的一端整体脱离汽车钣金200,故不会形成飞溅物,安全性更高,且在后期维修时,只需要重新将卡接件23卡接于安装孔201即可,无需对饰板100以及卡扣进行更换,维修成本低。
本申请对卡接件23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以下仅提供两种具体结构进行参考,详见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
实施例一:参照图3-10,卡接件23包括第一形变部231以及第一卡接部232,第一形变部231沿延伸板22的上端向外下方延伸形成,第一卡接部232形成于第一形变部231的下端;当第一形变部231插入安装孔201时,第一形变部231向内发生形变,直至第一卡接部232运动至安装孔201位置时,第一形变部231恢复形变,从而迫使第一卡接部232卡接于安装孔201的内壁。这种结构的卡接件23的强度高,能够充分保证饰板100与汽车钣金200之间相互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这种卡接件23的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更加方便。
参照图5以及图8-10,在实施例一中,第一卡接部232沿第一形变部231下端的前侧和/或后侧向内下方延伸形成。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加工成型的第一卡接部232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形变,从而能够充分提高第一卡接部232的强度,进而保证了第一卡接部232与安装孔201之间相互卡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装配时,只需要使第一形变部231向内发生形变,从而能够将第一卡接部232正常卡接到安装孔201内,不会影响安装。另外,由于第一卡接部232形成于第一形变部231的前侧和/或后侧,又由于第一形变部231沿延伸板22的上端向外下方延伸形成,因此,相当于第一卡接部232位于延伸板22的前侧和/或后侧,即当第一形变部231向内发生形变时,第一卡接部232与延伸板22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涉。
参照图6以及图10,在实施例一中,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延伸板22上向外延伸形成有限位部221,限位部221与第一卡接部232之间适于夹紧汽车钣金200。当将卡接件23插入安装孔201,直至限位部221与汽车钣金200接触时,第一卡接部232卡接于安装孔201,且第一卡接部232与限位部221之间夹紧汽车钣金200,以限制第一卡接部232继续向安装孔201的内部方向移动,提高了第一卡接部232与安装孔201之间相互卡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5以及图10,在实施例一中,第一形变部231的上下两端之间向内折弯形成有至少一道折边2312。在折边2312的作用下,提高了第一形变部231上靠近折边2312位置的强度,即第一形变部231上靠近折边2312的位置不易发生形变;同理,在第一卡接部232的作用下,提高了第一形变部231上靠近第一卡接部232位置(即第一形变部231的下端)的强度,即第一形变部231上靠近第一卡接部232的位置也不易发生形变;也就是说,第一形变部231上容易发生形变的位置在第一形变部231的上端,即第一形变部231上靠近延伸板22的位置最容易发生形变;又由于第一形变部231沿延伸板22的上端向外下方延伸形成,因此,在装配过程中,当将第一形变部231插入安装孔201时,安装孔201的内壁迫使第一形变部231的上端向内发生形变,即所需的插入力度小,装配更加方便;在装配后,第一形变部231的下端以及中部设有折边2312的位置都不易发生形变,即第一形变部231不易发生弯曲形变,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卡接部232与安装孔201之间相互卡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5、图7、图8以及图10,在实施例一中,第一形变部231与延伸板22之间设有缺口2311。在缺口2311的作用下,第一形变部231上靠近缺口2311的位置(即第一形变部231的上端)更加容易发生形变,从而能够配合折边2312,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形变部231插入安装孔201的插入力度。
参照图5以及图6,在实施例一中,延伸板22包括连接段222以及抵接段223,连接段222的下端与支撑板21连接,连接段222的上端通过抵接段223与第一形变部231连接;两个连接段222的上端逐渐靠拢,从而使得两个抵接段223相互抵接。这种结构的延伸板22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更加方便;另外,增加了两个抵接段223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延伸板22的强度;此外,增加了第一形变部231与延伸板22之间的空余空间,从而为第一形变部231向内发生形变提供了足够多的空间,防止产生干涉。
实施例二:参照图11-19,两个延伸板22的上端均向内折弯形成折弯段224,两个折弯段224的末端相互抵接,从而限制两个延伸板22相向发生形变;至少一个折弯段224的末端延伸有压边段225,压边段225压接于另一个折弯段224,从而限制两个折弯段224相互分离;延伸板22上贯穿设有通孔226;卡接件23包括第二形变部233以及第二卡接部234,第二形变部233沿通孔226的上侧壁向外下方延伸形成,第二卡接部234形成于第二形变部233的下端。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这种结构的延伸板22通过折弯段224的末端相互抵接,从而能够限制两个延伸板22相向发生形变;同时,在压边段225的作用下,即通过一个折弯段224上的压边段225压接于另一个折弯段224上,从而能够限制两个折弯段224(即两个延伸板22)相互分离。另外,第二形变部233以及第二卡接部234能够由延伸板22直接冲压成型制得,加工更加方便。
参照图14以及图19,在实施例二中,第二卡接部234由第二形变部233的下端先向内折弯再向下折弯形成;第二卡接部234的外侧设有凹槽2341。这种第二卡接部234的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更加方便;另外,在配合凹槽2341的作用下,进一步增加了第二卡接部234与安装孔201之间的相互卡接的力度,从而增加了第二卡接部234脱离安装孔201的难度,即第二卡接部234与安装孔201之间相互卡接的稳定性更高。
本申请对支撑板21与安装座1之间的安装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如图3和图4(或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支撑板21上设有螺纹孔211,安装座1上设有固定孔10;卡扣还包括螺钉3,螺钉3贯穿固定孔10后再螺纹连接于螺纹孔211。安装时,将螺钉3贯穿固定孔10后,再螺纹连接于螺纹孔211,即可实现支撑板21与安装座1之间的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另外,如图5(或图13)所示,在加工螺纹孔211时,在支撑板21上冲压形成圆孔2111,在圆孔2111的外周冲压形成一个断口2112,通过断口2112将圆孔2111的内环面切断,并通过冲压圆孔2111的外周,使得圆孔2111的内环面形成螺旋状结构,即圆孔2111的内环面相当于一段螺纹,从而能够实现与螺钉3之间的螺纹连接,螺纹孔211的这种加工方式,降低了支撑板21的厚度;另外,这种结构的螺纹孔211可以通过发生形变释放螺钉3与螺纹孔211之间的应力,从而能够防止因应力集中而使得螺纹孔211发生损坏,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螺钉3上的外螺纹。
参照图3和图4(或者参照图11和图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上设有用于适配支撑板21的定位槽14。通过定位槽14能够对支撑板21进行定位,既降低了支撑板21与安装座1之间的安装难度,又提高了支撑板21与安装座1之间的装配精度;另外,当支撑板21与安装座1之间通过单个螺钉3安装固定后,定位槽14也能够防止支撑板21相对于安装座1产生转动,从而能够降低螺钉3的使用数量。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槽14也可以设置在支撑板21上,其作用原理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
本申请对安装座1与饰板100之间的可拆卸安装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如图3和图4(或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饰板100的背面设有卡接座101,卡接座101上设有第一滑道102;安装座1上设有或安装座1与支撑板21之间形成有第二滑道11;第二滑道11内凸出有卡块12,第一滑道102内凹陷有卡槽103。如图7和图8(或者如图16和图17)所示,当第二滑道11滑动至第一滑道102的末端时,卡块12卡接于卡槽103,从而限制卡接座101与安装座1之间产生相对位移。通过第一滑道102与第二滑道11之间的滑动连接,得以提高安装座1与卡接座101(即饰板100)之间的装配精度。通过卡块12与卡槽103之间的卡接配合,得以将第一滑道102与第二滑道11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从而实现了安装座1与卡接座101(即饰板100)之间的安装;当通过外力作用,朝反方向用力滑动安装座1,迫使卡块12脱离卡槽103,从而实现了安装座1与卡接座101(即饰板100)之间的拆卸。需要说明的是,卡块12与卡槽103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卡块12在第一滑道102内,卡槽103在第二滑道11内。
参照图11、图16以及图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上设有卡钩13,当卡块12卡接于卡槽103时,卡钩13卡接于卡接座101,从而限制卡块12与卡槽103分离。当卡块12卡接于卡槽103时,即第二滑道11滑动至第一滑道102的末端时,第二滑道11与第一滑道102之间无法进一步滑动,即进一步滑动安装座1时,不会使得卡块12脱离卡槽103;又由于当卡块12卡接于卡槽103时,卡钩13卡接于卡接座101,因此,当反方向滑动安装座1时,卡钩13限制卡块12与卡槽103分离,从而保证了安装座1与卡接座101(即饰板100)之间相互连接的稳定性。另外,在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先通过外力迫使卡钩13发生形变,从而使得卡钩13与卡接座101分离,即可反方向滑动安装座1实现拆卸。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以及卡扣本体,所述安装座可拆卸地设置于饰板的背面;所述卡扣本体包括支撑板、延伸板以及卡接件;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端均向上延伸形成有所述延伸板,两个所述延伸板的上端相互抵接,从而限制两个所述延伸板相向发生形变;至少一个所述延伸板上形成有所述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卡接汽车钣金上的安装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包括第一形变部以及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形变部沿所述延伸板的上端向外下方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卡接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形变部的下端;当所述第一形变部插入所述安装孔时,所述第一形变部向内发生形变,直至所述第一卡接部运动至所述安装孔位置时,所述第一形变部恢复形变,从而迫使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沿所述第一形变部下端的前侧和/或后侧向内下方延伸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上向外延伸形成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之间适于夹紧所述汽车钣金。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变部的上下两端之间向内折弯形成有至少一道折边。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变部与所述延伸板之间设有缺口。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包括连接段以及抵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连接段的上端通过所述抵接段与所述第一形变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段的上端逐渐靠拢,从而使得两个所述抵接段相互抵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延伸板的上端均向内折弯形成折弯段,两个所述折弯段的末端相互抵接,从而限制两个所述延伸板相向发生形变;至少一个所述折弯段的末端延伸有压边段,所述压边段压接于另一个所述折弯段,从而限制两个所述折弯段相互分离;
所述延伸板上贯穿设有通孔;所述卡接件包括第二形变部以及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形变部沿所述通孔的上侧壁向外下方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卡接部形成于所述第二形变部的下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由所述第二形变部的下端先向内折弯再向下折弯形成;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外侧设有凹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卡扣还包括螺钉,所述螺钉贯穿所述固定孔后再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
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适配所述支撑板的定位槽,或者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适配所述安装座的定位槽;
所述饰板的背面设有卡接座,所述卡接座上设有第一滑道;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或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形成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或所述第二滑道内凸出有卡块,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二滑道或所述第一滑道内凹陷有卡槽;当所述第二滑道滑动至所述第一滑道的末端时,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卡槽,从而限制所述卡接座与所述安装座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卡钩,当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卡槽时,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卡接座,从而限制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分离。
CN202222617613.2U 2022-09-28 2022-09-28 卡扣 Active CN218093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7613.2U CN218093787U (zh) 2022-09-28 2022-09-28 卡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7613.2U CN218093787U (zh) 2022-09-28 2022-09-28 卡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3787U true CN218093787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54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17613.2U Active CN218093787U (zh) 2022-09-28 2022-09-28 卡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93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85056A (en) Method of mounting an emblem to the cover of a gas bag restraining system in vehicles
JP3032923U (ja)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の搭載装置
EP1331141A2 (en) Fixing method and structure of inflator, and airbag apparatus
CN106979201B (zh) 具有漏斗引导件的紧固件夹具组件
WO2006034307A2 (en) Vehicular lamp and retainer assembly for interior applications
US6345837B1 (en) Passenger side air bag module
US20040100071A1 (en) Modular airbag hous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KR20010079749A (ko) 스냅-삽입 커넥터 시스템
CN218093787U (zh) 卡扣
US7510209B2 (en) Airbag module with integral lock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making
US20060117535A1 (en) High strength fastening system
CN115853875A (zh) 卡扣
CN201777202U (zh) 一种采用组合装配的卡扣结构
CN214728655U (zh) 一种固定卡扣和汽车安全气囊
CN210047421U (zh) 一种汽车b柱内饰板的接头结构
US10532638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mounting interior component
US20200361400A1 (en) Anchor clip
CN215097313U (zh) 用于车辆的挂钩总成和车辆
CN210970911U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塑料背饰板总成
CN219584109U (zh) 一种顶棚支架及汽车
CN210734023U (zh) 具有安全气帘的a柱内饰结构、a柱结构及车辆
CN212556087U (zh) 一种内饰板安装总成结构及汽车
CN220662473U (zh) 安全气囊导向结构
CN209795136U (zh) 后背门锁维修盖板及汽车后背门
CN219706891U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内饰防止装饰盖板脱落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