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89071U - 沉淀气浮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沉淀气浮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89071U
CN218089071U CN202221733277.1U CN202221733277U CN218089071U CN 218089071 U CN218089071 U CN 218089071U CN 202221733277 U CN202221733277 U CN 202221733277U CN 218089071 U CN218089071 U CN 218089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zone
air
precipitation
sedi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332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千里
卢扬
王语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kong Zhongke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Chengdu Branch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kong Zhongke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Chengdu Branch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kong Zhongke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Chengdu Branch, 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kong Zhongke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Chengdu Branch
Priority to CN2022217332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89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89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89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淀气浮一体机,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浮法净水设备占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出水水质不稳定、底部易沉泥的技术问题。该沉淀气浮一体机包括机体,机体的内部通过隔板分为絮凝区、处理区和排放区;处理区包括接触区、气浮分离区和沉淀区,气浮分离区与沉淀区相通并位于沉淀区上方,沉淀区底面向下凹陷并形成排泥口;沉淀区内设置有刮泥组件,刮泥组件能将沉降在沉淀区底面上的固态沉淀物刮至排泥口内。由于气浮分离区和沉淀区上下布置,因此能够实现对沉淀区上部空间的有效利用,提高设备的空间利用率,缩小设备的占地面积,使其能够高效、方便的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处理。

Description

沉淀气浮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沉淀气浮一体机。
背景技术
现有气浮法是依靠在水中产生的微小气泡,使其粘附于水中的污染颗粒上,依靠气泡较低的密度造成整体絮粒密度低于水的密度,从而实现絮粒强制性上浮,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工艺,由于气泡的密度远小于水,浮力很大,因此能促使絮粒迅速上浮,因而提高了固液分离速度,对于低浓度水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现有沉淀法是依靠重力将污染颗粒沉淀,具有截留污泥量大的优点,适合处理高浓度水。
现有的利用浮沉法进行污水处理的净水设备通常包括气浮区和沉淀区,两者并列设置并分别按照气浮法和沉淀法的原理来运行。这种结构会导致沉淀池的池内空间利用率较低,同时也存在设备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缩小设备的占地面积,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净水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沉淀气浮一体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浮法净水设备占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沉淀气浮一体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通过隔板分为絮凝区、处理区和排放区;所述处理区包括接触区、气浮分离区和沉淀区,所述气浮分离区与所述沉淀区相通并位于所述沉淀区上方,所述沉淀区底面向下凹陷并形成排泥口;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刮泥组件,所述刮泥组件能将沉降在所述沉淀区底面上的固态沉淀物刮至所述排泥口内。
由于气浮分离区和沉淀区上下布置,因此能够实现对沉淀区上部空间的有效利用,提高设备的空间利用率,缩小设备的占地面积,使其能够高效、方便的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泥组件沿所述沉淀区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排泥口位于所述沉淀区长度方向上的一端。
这一结构可以保证刮泥组件在工作时能够将落在沉淀区内的固态沉淀物刮至排泥口,避免固态沉淀物在沉淀区底面堆积,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泥组件包括第一转轮、第一传送带和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转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转轮水平布置,所述第一传送带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转轮上,当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转轮转动时,所述第一传送带能随之转动;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刮泥板,当所述第一传送带转动时,所述刮泥板能随之转动并将固态沉淀物刮入所述排泥口。
当第一启动单元启动时,刮泥板能随着第一传动带移动并将位于沉淀区底面上的固态沉淀物刮至排泥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浮分离区和所述排放区之间还布置有排渣槽,所述排渣槽的上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气浮分离区内设置有浮渣刮除组件,所述浮渣刮除组件能将位于所述气浮分离区液面上的浮渣经所述开口刮入所述排渣槽内。
此时,位于气浮分离区内的浮渣能够在浮渣刮除组件的作用下从气浮分离区的上表面被推移至排渣槽处并经开口落入排渣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渣刮除组件包括第二转轮、第二传送带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转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转轮水平布置在所述气浮分离区上方,所述第二传送带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二转轮上,当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转轮转动时,所述第二传送带能随之转动;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浮渣刮板,所述浮渣刮板的数量为多个,当所述第二传送带转动时,所述浮渣刮板能随之转动并将浮渣刮入所述排渣槽内。
在使用时,第二传送带以及位于第二传送带上的浮渣刮板能随着第二驱动单元的驱动而正常运行,从而能够有效的将浮起在气浮分离区液面上的漂浮物刮至排渣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淀区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刮泥组件上方的斜板,所述斜板的数量为多个且所有的所述斜板沿同一高度平行布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斜板之间形成供固态沉淀物沉降的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淀区处还布置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沉淀区内,另一端与所述排放区相通,位于所述沉淀区内的液体能经所述集水管流入所述排放区内。
该集水管可以用于引导经气浮分离区和沉淀区处理后的水导入排放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区与所述气浮分离区通过引流板相隔,所述引流板的下部与所述机体相接触,上部高度低于所述气浮分离区,位于所述接触区内的液体经所述引流板流入所述气浮分离区内;所述接触区处设置有曝气释放器,位于所述絮凝区内的污水与所述曝气释放器释放的气体混合后流入所述气浮分离区。
引流板能够用于实现接触区和沉淀区的分隔,同时保证接触区域气浮分离区相通;在曝气释放器的作用下,流入接触区内的液体可以与气体充分接触,不仅可以实现搅动液体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防止悬浮物下沉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放区包括稳流区和出水区,所述稳流区和所述出水区之间设置有出水堰,位于所述稳流区内的水经所述出水堰流入所述出水区内。
稳流区可以起到一定的稳流作用,从而确保经处理区流入出水区内的水流速相对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稳流区内还设置有恒液位控制装置。该装置可以帮助稳定控制稳流区内的液位,从而保障气浮分离区的浮渣刮除效果,防止絮凝物解体重新融入水中,帮助提高出水水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沉淀气浮一体机通过将气浮分离区和沉淀区协同使用的方式,将沉淀区布置在气浮分离区下方,从而对待净化的水同时进行沉淀和气浮处理,充分挖掘该装置的利用率,从而帮助缩小占地面积,提高处理效率,使得处理得到的水质更好;另外,位于沉淀区内的刮泥板可以将沉降在沉淀区内的固态沉淀物刮至排泥口处,从而有效解决集水管排出的水可能携带固态沉淀物的问题;同时设置在稳流区内的恒液位控制系统可以帮助稳定位于稳流区和处理区内的液位,避免出现因液位波动导致的悬浮物刮除不便的问题,保障对水的处理效果和出水水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沉淀气浮一体机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沉淀气浮一体机的剖面图。
图中:10、机体;1、絮凝区;11、进水口;12、搅拌器;2、处理区;21、接触区;211、曝气释放器;22、气浮分离区;221、第二转轮;222、第二传送带;223、浮渣刮板;23、沉淀区;231、排泥口;232、第一转轮;233、第一传送带;234、第一驱动单元;235、刮泥板;236、斜板;237、集水管;24、排渣槽;241、开口;242、排渣口;25、引流板;3、排放区;31、稳流区;311、恒液位控制装置;32、出水区;321、排水口;322、回水口;4、回水管;5、储气罐;51、回用泵;6、检修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附图1-2中的箭头所指方向即为流体的流向。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淀气浮一体机,包括壳状机体10,机体10的内部通过隔板分为絮凝区1、处理区2和排放区3,如图1所示;其中絮凝区1上设置有供待处理的液体流入的进水口11,位于絮凝区1和处理区2之间的隔板下端设置有连通絮凝区1和处理区2的通孔,位于絮凝区1内的液体能经该通孔流入处理区2内;同理,处理区2和排放区3之间也存在相应的供污水通过的结构,排放区3上设置有将处理后的液体排出的排水口321。
下面对处理区2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处理区2主要用于处理污水,包括接触区21、气浮分离区22和沉淀区23,其中接触区21靠近絮凝区1设置并通过上述通孔与絮凝区1相通,气浮分离区22和沉淀区23位于接触区21的另一侧并上下布置,此时两者相通。为了方便将沉淀物排出,设置沉淀区23底面向下凹陷并形成排泥口231,同时还在沉淀区23内设置刮泥组件,刮泥组件能将沉降在沉淀区23底面上的固态沉淀物刮至排泥口231内。
由于气浮分离区22和沉淀区23上下布置,因此能够实现对沉淀区23上部空间的有效利用,提高设备的空间利用率,缩小设备的占地面积,使其能够高效、方便的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刮泥效果,上述刮泥组件的下端面能够与沉淀区23的底面相贴,或者两者之间仅存在较窄间隙。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刮泥组件沿沉淀区23的长度方向布置,排泥口231位于沉淀区23长度方向上的一端。
这一结构可以保证刮泥组件在工作时能够将落在沉淀区23内的固态沉淀物刮至排泥口231,避免固态沉淀物在沉淀区23底面堆积,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刮泥组件包括第一转轮232、第一传送带233和第一驱动单元234,第一转轮23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转轮232水平布置,第一传送带233套设在两个第一转轮232上,当第一驱动单元234驱动至少一个第一转轮232转动时,第一传送带233能随之转动;第一传送带233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刮泥板235,当第一传送带233转动时,刮泥板235能随之转动并将固态沉淀物刮入排泥口231。
当第一启动单元启动时,刮泥板235能随着第一传动带移动并将位于沉淀区23底面上的固态沉淀物刮至排泥口231处。
为了方便使用,上述刮泥板235的为中部凹陷的曲面结构,上述第一转轮232为链轮,第一传送带233为传送链。
具体的,排泥口231外安装有排泥管,可以用于排出刮入排泥口231处的污泥。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方便使用,避免大量的水经该排泥口231排出,排泥口231在多数时间内处于关闭状态,可以定时开启一定的时间,以用于排出沉淀物,在排泥口231处于关闭状态时,刮泥板235刮出的沉淀物可以堆积在排气口的凹陷处。
具体的,可以每隔两周开启一个排泥口231,单次开启15s。排泥口231的开启时间以及开启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气浮分离区22和排放区3之间还布置有排渣槽24,排渣槽24的上端设置有开口241;气浮分离区22内设置有浮渣刮除组件,浮渣刮除组件能将位于气浮分离区22液面上的浮渣经开口241刮入排渣槽24内。
此时,位于气浮分离区22内的浮渣能够在浮渣刮除组件的作用下从气浮分离区22的上表面被推移至排渣槽24处并经开口241落入排渣槽24内。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该排渣槽24的开口241处为一倾斜设置的斜面结构,该斜面结构靠近气浮分离区22的一端高度较低且不超过气浮分离区22的液面,从而保证位于气浮分离区22液面上的漂浮物能够在浮渣刮除组件的作用下经该斜面进入排渣槽24内。另外,排渣槽24的一侧能与机体10相接,该处设置有排渣口242,排渣槽24内的污物能经排渣口242排出。
具体的,浮渣刮除组件的整体结构与刮泥组件类似,包括第二转轮221、第二传送带222和第二驱动单元,第二转轮22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转轮221水平布置在气浮分离区22上方,第二传送带222套设在两个第二转轮221上,当第二驱动单元驱动至少一个第二转轮221转动时,第二传送带222能随之转动;第二传送带222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浮渣刮板223,浮渣刮板223的数量为多个,当第二传送带222转动时,浮渣刮板223能随之转动并将浮渣刮入排渣槽24内。
在使用时,第二传送带222以及位于第二传送带222上的浮渣刮板223能随着第二驱动单元的驱动而正常运行,从而能够有效的将浮起在气浮分离区22液面上的漂浮物刮至排渣槽24内。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沉淀区23还设置有位于刮泥组件上方的斜板236,斜板236的数量为多个且所有的斜板236沿同一高度平行布置,相邻的两个斜板236之间形成供固态沉淀物沉降的通道。气浮分离区22处的液体以及液体中可能含有的沉淀物会经斜板236之间的通道流入沉淀区23内,此时沉淀物会经通道落入沉淀区23的底面上。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沉淀区23处还布置有集水管237,集水管237的一端位于沉淀区23内,另一端与排放区3相通,位于沉淀区23内的液体能经集水管237流入排放区3内。
经上述斜板236处理后的水可以经集水管237导入排放区3。
具体的,上述集水管237位于斜板236下方且两者互不干涉。
一般而言,该集水管237沿水平方向布置。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接触区21与气浮分离区22通过引流板25相隔,引流板25的下部与机体10相接触,上部高度低于气浮分离区22,位于接触区21内的液体经引流板25流入气浮分离区22内;接触区21处设置有曝气释放器211,位于絮凝区1内的污水与曝气释放器211释放的气体混合后流入气浮分离区22。
引流板25能够用于实现接触区21和沉淀区23的分隔,同时保证接触区21与气浮分离区22相通;在曝气释放器211的作用下,流入接触区21内的液体可以与气体充分接触,不仅可以实现搅动液体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防止悬浮物下沉的作用。
具体的,该引流板25为一朝向气浮分离区22方向部分弯折的结构,其上端高度位于气浮分离区22和沉淀区23之间(即引流板25的上端高度不超过气浮分离区22的液面高度)。
另外,上述曝气释放器211还通过管道结构与一储存有气体的储气罐5相连。在使用时,储气罐5内的气体能经管道输送至曝气释放器211内。
下面对排放区3的结构进行说明。
排放区3包括稳流区31和出水区32,稳流区31和出水区32之间设置有出水堰,位于稳流区31内的水经出水堰流入出水区32内。
稳流区31可以起到一定的稳流作用,从而确保经处理区2流入出水区32内的水流速相对稳定。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稳流区31内还设置有恒液位控制装置311。该装置可以帮助稳定控制稳流区31内的液位,从而保障气浮分离区22的浮渣刮除效果,防止絮凝物解体重新溶入水中,帮助提高出水水质。
该恒液位控制装置311主要包括单片机和压力传感器等,其具体结构和安装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上述排水口321位于出水区32上,除排水口321以外,该出水区32还设置有回水口322,回水口322通过一回水管4结构与储气罐5相连,回水管4与储气罐5之间还设置有回用泵51。在回用泵51的作用下,经回水管4回流的水能与储气罐5内的气体混合。气液混合物经曝气释放器211在接触区21内释放并产生大量微小气泡,气泡能与污染颗粒凝聚在一起形成絮状物并快速上浮。该絮状物进入气浮分离区22后能被刮至排渣槽24内。
下面对絮凝区1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絮凝区1除进水口11外,还包括搅拌器12,搅拌器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搅拌器12能够对流入絮凝区1内的液体进行混合和搅拌处理,从而使污水中形成絮凝物。
另外,为了方便对该沉淀气浮一体机进行维护和检修,上述絮凝区1、沉淀区23和排放区3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布置有检修口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沉淀气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通过隔板分为絮凝区、处理区和排放区;所述处理区包括接触区、气浮分离区和沉淀区,所述气浮分离区与所述沉淀区相通并位于所述沉淀区上方,所述沉淀区底面向下凹陷并形成排泥口;
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刮泥组件,所述刮泥组件能将沉降在所述沉淀区底面上的固态沉淀物刮至所述排泥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气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组件沿所述沉淀区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排泥口位于所述沉淀区长度方向上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淀气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组件包括第一转轮、第一传送带和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转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转轮水平布置,所述第一传送带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转轮上,当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转轮转动时,所述第一传送带能随之转动;
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刮泥板,当所述第一传送带转动时,所述刮泥板能随之转动并将固态沉淀物刮入所述排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气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分离区和所述排放区之间还布置有排渣槽,所述排渣槽的上端设置有开口;
所述气浮分离区内设置有浮渣刮除组件,所述浮渣刮除组件能将位于所述气浮分离区液面上的浮渣经所述开口刮入所述排渣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淀气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渣刮除组件包括第二转轮、第二传送带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转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转轮水平布置在所述气浮分离区上方,所述第二传送带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二转轮上,当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转轮转动时,所述第二传送带能随之转动;
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浮渣刮板,所述浮渣刮板的数量为多个,当所述第二传送带转动时,所述浮渣刮板能随之转动并将浮渣刮入所述排渣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气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刮泥组件上方的斜板,所述斜板的数量为多个且所有的所述斜板沿同一高度平行布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斜板之间形成供固态沉淀物沉降的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气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处还布置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沉淀区内,另一端与所述排放区相通,位于所述沉淀区内的液体能经所述集水管流入所述排放区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气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区与所述气浮分离区通过引流板相隔,所述引流板的下部与所述机体相接触,上部高度低于所述气浮分离区,位于所述接触区内的液体经所述引流板流入所述气浮分离区内;
所述接触区处设置有曝气释放器,位于所述絮凝区内的污水与所述曝气释放器释放的气体混合后流入所述气浮分离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气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区包括稳流区和出水区,所述稳流区和所述出水区之间设置有出水堰,位于所述稳流区内的水经所述出水堰流入所述出水区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沉淀气浮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区内还设置有恒液位控制装置。
CN202221733277.1U 2022-07-07 2022-07-07 沉淀气浮一体机 Active CN218089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33277.1U CN218089071U (zh) 2022-07-07 2022-07-07 沉淀气浮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33277.1U CN218089071U (zh) 2022-07-07 2022-07-07 沉淀气浮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89071U true CN218089071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77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33277.1U Active CN218089071U (zh) 2022-07-07 2022-07-07 沉淀气浮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890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41938B1 (ko) 혼화응집설비를 갖춘 슬러지 수집기
KR900001539B1 (ko) 폐수의 생물학적 호기성 처리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4163018A (zh) 一种适用于重介质絮凝的混凝澄清一体化系统和方法
CN112408590A (zh) 一种短途回流高浓污泥的好氧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CN218089071U (zh) 沉淀气浮一体机
CN212504366U (zh) 高浊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1088540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浮选装置
CN208632149U (zh) 全行程刮渣气浮一体机
CN201923899U (zh) 一种斜管浮沉池净水系统
CN108751611B (zh) 高效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KR100545746B1 (ko) 슬러지의 침전효율과 수처리효율이 우수한 개선된 구조의침전조
JP2523295B2 (ja) 側部流路型清澄槽を有する廃水処理装置
CN114887358A (zh) A20工艺用二沉池装置
CN211752716U (zh) 一种气液固三相分离装置
CN210620462U (zh) 一种水处理用竖流式沉淀与气浮装置
KR101989834B1 (ko) 오폐수 처리장치
CN2097976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器
JPH11290882A (ja) 窒素除去装置
CN112142151A (zh) 一种水上浅层气浮装置
CN217854723U (zh) 斜板沉淀池自动除油装置
CN202322483U (zh) 自回流式生物曝气池
CN219907293U (zh) 过滤气浮一体机
CN219709307U (zh) 一种碳素焙烧炉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KR960014040B1 (ko) 하·폐수 처리장의 포기조에 내장된 침전조(A Clarifier Installed in the Aeration Tank for Waste Water Treatment)
CN217895336U (zh) 一种具有污泥脱水装置的气浮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