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62733U - 电风扇 - Google Patents

电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62733U
CN218062733U CN202222001574.3U CN202222001574U CN218062733U CN 218062733 U CN218062733 U CN 218062733U CN 202222001574 U CN202222001574 U CN 202222001574U CN 218062733 U CN218062733 U CN 218062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uct
electric fan
port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015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亮
王勇
陈宇强
冯爽
韦彦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20015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627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62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627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风扇,包括:风筒,风筒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风道、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且风道的内径由第一风口至第二风口的方向趋于减小;风叶,风叶安装于风道内且位于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之间,当风叶绕其中心轴沿第一转向转动时,空气从第一风口排向第二风口;及加热器,加热器安装于风道内且用于加热风道内的空气。因此,当空气由第一风口流向第二风口的过程中,使得暖风逐渐聚集,流速提高,提高了第二风口处的送风效率及送风距离,避免了热量快速流失,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电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具有各种功能的家用电器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极大改善。风扇是一种利用电动机驱动扇叶旋转,来达到使空气加速流通的家用电器,其主要分为冷风风扇和暖风风扇。其中,冷风风扇主要用于制造冷风在夏季为人们带来清凉,暖风风扇主要用于加热空气在冬季为人们提供温暖。然而,受结构的限制,目前的暖风风扇在产生暖风时,送风不集中,送风距离短且散热较快,难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风扇,该电风扇适应性高,能有效改善暖风送风距离短,散热快等问题。
一种电风扇,包括:风筒,所述风筒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风道、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且所述风道的内径由所述第一风口至所述第二风口的方向趋于减小;风叶,所述风叶安装于所述风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之间,当所述风叶绕其中心轴沿第一转向转动时,空气从所述第一风口排向所述第二风口;及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安装于所述风道内且用于加热所述风道内的空气。
在上述的电风扇中,风道与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均连通,风叶安装在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之间,由于风道的内径由第一风口至第二风口的方向趋于减小,且当风叶绕第一转向转动时,空气从第一风口排向第二风口,因此,当空气由第一风口流向第二风口的过程中,会使风道内空气流速增加,提高了第二风口处的送风效率及送风距离,同时,还有利于空气从第二风口集中排出。此外,由于加热器安装于风道内且用于加热风道内的空气,因此,空气由第一风口排向第二风口的过程中,使得暖风逐渐聚集,流速提高,避免了热量快速流失,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的内径由所述第一风口至所述第二风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风叶和所述第二风口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风扇还包括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风叶连接以使所述风叶能够绕其中心轴沿所述第一转向或第二转向转动,当所述风叶绕所述第二转向转动时,空气从所述第二风口排向所述第一风口,其中,所述第一转向与所述第二转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叶包括固定轮及多个叶片,所述固定轮上设有连接所述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孔,且绕所述固定轮的周向所述多个叶片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轮上,每一所述叶片均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端面,且两个所述端面均呈直面形式,其中一所述端面朝向所述第一风口,另一所述端面朝向所述第二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风扇还包括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位于所述风道内,且所述电机支架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正反转电机,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风筒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风扇还包括第一网罩,所述第一网罩安装于所述第一风口处,所述第一网罩包括外框、中间体以及多个格栅条,所述外框环设在所述中间体外,单个所述格栅条的一端连接所述外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中间体,各个所述格栅条沿所述中间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格栅条均为弧形筋条,且各个所述格栅条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风扇还包括第二网罩,所述第二网罩安装于所述第二风口处,所述第二网罩为具有多个穿孔的挡板,多个所述穿孔之间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风扇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罩设在所述风筒外。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风扇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风扇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风扇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风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风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风筒的剖视图。
图中各元件标记如下:
10、电风扇;110、风筒;111、风道;112、第一风口;113、第二风口;120、风叶;121、固定轮;1211、轴孔;122、叶片;130、加热器;140、正反转电机;150、旋钮;160、电机支架;161、安装部;162、连接部;170、加热器支架;180、第一网罩;181、外框;182、中间体;183、格栅条;190、第二网罩;210、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风扇10,包括:风筒110、风叶120及加热器130。风筒110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风道111、第一风口112和第二风口113。且风道111的内径由第一风口112至第二风口113的方向趋于减小。风叶120安装于风道111内且位于第一风口112和第二风口113之间。当风叶120绕其中心轴沿第一转向转动时,空气从第一风口112排向第二风口113。加热器130安装于风道111内且用于加热风道111内的空气。
在上述的电风扇10中,风道111与第一风口112和第二风口113均连通,风叶120安装在第一风口112和第二风口113之间,由于风道111的内径由第一风口112至第二风口113的方向趋于减小,且当风叶120绕第一转向转动时,空气从第一风口112排向第二风口113,因此,当空气由第一风口112流向第二风口113的过程中,会使风道111内空气流速增加,提高了第二风口113处的送风效率及送风距离,同时,还有利于空气从第二风口113集中排出。此外,由于加热器130安装于风道111内且用于加热风道111内的空气,因此,空气由第一风口112排向第二风口113的过程中,使得暖风逐渐聚集,流速提高,避免了热量快速流失,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向”是指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向为逆时针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130是指利用电能达到加热效果的电器设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130为PCT发热体。
需要说明的是,趋于减小可理解为:逐渐减小;或者,先减小后不变再减小;又或者,呈阶梯性减小等等。
具体地,在本实施中,请参阅图2和图3,风道111的内径由第一风口112至第二风口113的方向逐渐减小。如此,进一步提高第二风口113的空气速度,使得暖风进一步聚集,进而进一步减少热损失。
在一实施例中,风道111的内壁为弧面。
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风道111的内壁为锥面。
可选地,加热器130位于第一风口112和风叶120之间;或者,加热器130位于风叶120和第二风口113之间。
具体地,为了提高风道111内加热器130的加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加热器130位于风叶120和第二风口113之间。
为了提高该电风扇10的多功能型,上述的电风扇10中除了用于制造排放暖风外,该电风扇10还可以用于排放冷风。其中,冷风排放方式具有两种。其一,风叶120单向转动,即风叶120只能绕第一转向自转。因此,当风叶120沿第一转向转动时,空气从第一风口112排向第二风口113;若加热器130待机,则第二风口113排出冷风。若加热器130启动,则第二风口113排出暖风。其二,风叶120双向转动,即风叶120能绕第一转向或第二转向自转,其中,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相反。当风叶120绕第一转向转动时,加热器130启动,且空气从第一风口112排向第二风口113;当风叶120绕第二转向转动时,加热器130待机,且空气从第二风口113排向第一风口112。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器130待机是指加热器130断电不工作,其不产生热量。加热器130启动则是指加热器130通电后工作,并产热热量。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风扇10还包括正反转电机140。正反转电机140位于风道111内。正反转电机140的输出轴与风叶120连接以使风叶120能够绕其中心轴沿第一转向或第二转向转动。当风叶120绕第二转向转动时,空气从第二风口113排向第一风口112。因此,可通过控制正反转电机140的转向控制风叶120的转向。由于风道111的内径由第一风口112至第二风口113的方向逐渐减小,即风道111的内径由第二风口113至第一风口112的方向逐渐增大,因此,当空气从第二风口113排向第一风口112时,使得通过第一风口112排出的冷风扩散范围较广,吹拂面积更大,进而提高了舒适性。可见,该电风扇10能有效满足冷风、暖风模式下的出风需求,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向为顺时针方向。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风叶120包括固定轮121及多个叶片122。固定轮121上设有连接正反转电机140的输出轴的轴孔1211。且绕固定轮121的周向多个叶片122间隔设置在固定轮121上。每一叶片122均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端面,且两个端面均呈直面形式。其中一端面朝向第一风口,另一端面朝向第二风口。如此,当风叶120沿第一转向转动时所产生的风量与沿第二转向转动时所产生的风量相同,以保证第一风口112或第二风口133的出风量相当。
为了便于将风叶120固定在正反转电机140的输出轴上,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风扇10还包括旋钮150。旋钮150安装于正反转电机140的输出轴上且用于限制风叶120在正反转电机140的输出轴上的位置。如此,可避免正反转电机140的输出轴转动时风叶120与输出轴发生相对移动而造成风叶120脱离输出轴。
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电风扇10还包括电机支架160。电机支架160位于风道111内。且电机支架160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162和安装部161。安装部161用于安装正反转电机140,连接部162与风筒110连接。如此,可实现正反转电机140快速安装至风筒110内。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162与风筒110固定连接。或者,连接部162与风筒110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6和图7所示,电风扇10还包括加热器支架170。该加热器支架170用于安装加热器130。
具体地,该加热器支架170由耐高温的材料制成。
请参阅图1至图3,为了提高电风扇10工作时的安全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电风扇10还包括第一网罩180。第一网罩180安装于第一风口112处。如此,可避免手或其他物体进入风筒110内造成安全事故。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网罩180包括外框181、中间体182以及多个格栅条183。外框181环设在中间体182外。单个格栅条183的一端连接外框181,另一端连接于中间体182。各个格栅条183沿中间体182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各个格栅条183均为弧形筋条,且各个格栅条183的弯曲方向与第二转向相反。如此,当风叶120沿第二转向转动时,第一风口112处的空气经过弧形的格栅条183时会产生风阻形成挤压,进而起到增压效果,提升了送风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格栅条183的弯曲方向与第二转向相反”是指风叶12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各个格栅条183的凸出方向沿逆时针方向布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风扇10作业的安全性,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电风扇10还包括第二网罩190。第二网罩190安装于第二风口113处。如此,可避免手或其他物体从第二风口113进入风道111内而误碰加热器130和/或风叶12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网罩190为具有多个穿孔的挡板。多个穿孔之间间隔设置。
具体地,穿孔设有多个,且多个穿孔沿挡板的周向方向以及径向方向间隔布置。
为了避免风筒110损坏,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电风扇10还包括外壳210。外壳210罩设在风筒110外。如此,可为风筒110提供保护,避免风筒110损坏而造成风道111损坏影响进出风效果。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筒,所述风筒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风道、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且所述风道的内径由所述第一风口至所述第二风口的方向趋于减小;
风叶,所述风叶安装于所述风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之间,当所述风叶绕其中心轴沿第一转向转动时,空气从所述第一风口排向所述第二风口;及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安装于所述风道内且用于加热所述风道内的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内径由所述第一风口至所述第二风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风叶和所述第二风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风扇还包括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风叶连接以使所述风叶能够绕其中心轴沿所述第一转向或第二转向转动,当所述风叶绕所述第二转向转动时,空气从所述第二风口排向所述第一风口,其中,所述第一转向与所述第二转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包括固定轮及多个叶片,所述固定轮上设有连接所述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孔,且绕所述固定轮的周向所述多个叶片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轮上,每一所述叶片均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端面,且两个所述端面均呈直面形式,其中一所述端面朝向所述第一风口,另一所述端面朝向所述第二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风扇还包括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位于所述风道内,且所述电机支架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正反转电机,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风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风扇还包括第一网罩,所述第一网罩安装于所述第一风口处,且所述第一网罩包括外框、中间体以及多个格栅条,所述外框环设在所述中间体外,单个所述格栅条的一端连接所述外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中间体,各个所述格栅条沿所述中间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格栅条均为弧形筋条,且各个所述格栅条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风扇还包括第二网罩,所述第二网罩安装于所述第二风口处,且所述第二网罩为具有多个穿孔的挡板,多个所述穿孔之间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风扇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罩设在所述风筒外。
CN202222001574.3U 2022-07-29 2022-07-29 电风扇 Active CN218062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01574.3U CN218062733U (zh) 2022-07-29 2022-07-29 电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01574.3U CN218062733U (zh) 2022-07-29 2022-07-29 电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62733U true CN218062733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01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01574.3U Active CN218062733U (zh) 2022-07-29 2022-07-29 电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627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88919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JP5649656B2 (ja) 遠心天井扇
US8655159B2 (en) Heating and cooling apparatus
RU2611221C2 (ru) Обогреватель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WO2013155837A1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62733U (zh) 电风扇
CN210371327U (zh) 叶轮、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
CN115435421A (zh) 风扇头及冷风扇
CN215949941U (zh) 风机和家用电器
CN215982779U (zh) 一种风扇安装结构及取暖器
CN213176182U (zh) 一种风扇导流结构及风扇
CN212231273U (zh) 一种散热性好且散热性可调的无刷电机
US6644300B1 (en) Portable blower heater/cooler apparatus
CN209800328U (zh) 风扇
KR100429235B1 (ko) 천장 부착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7876447U (zh) 一种两用暖风机
CN211041245U (zh) 一种风道结构及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
CN220354067U (zh) 冷暖风扇
CN212132710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2511457U (zh) 新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21033276U (zh) 轴流风机和空调器室外机
CN111219345A (zh) 一种双风叶冷暖循环扇
CN20976330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808787U (zh) 一种聚风型静音取暖器
CN220303765U (zh) 取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