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1179U - 刹车碟盘组件及其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刹车碟盘组件及其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31179U
CN218031179U CN202222296933.2U CN202222296933U CN218031179U CN 218031179 U CN218031179 U CN 218031179U CN 202222296933 U CN202222296933 U CN 202222296933U CN 218031179 U CN218031179 U CN 218031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ection
penetrating
bas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969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胜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peng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peng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peng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peng Internation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31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31179U/zh
Priority to DE2020231006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DE202023100676U1/de
Priority to US18/109,738 priority patent/US20240052898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12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 F16D65/123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comprising an annular disc secured to a hub member; Disc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moun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2065/13Parts or details of discs or drums
    • F16D2065/134Connection
    • F16D2065/1376Connection inner circumfere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2065/13Parts or details of discs or drums
    • F16D2065/134Connection
    • F16D2065/1384Connection to wheel hub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2065/13Parts or details of discs or drums
    • F16D2065/134Connection
    • F16D2065/1392Connection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刹车碟盘组件,包含有一具有多个第一穿孔的碟盘本体、一具有多个第二穿孔的底座,以及多个固定装置,各固定装置包含有一夹置于碟盘本体与底座之间且包含有一第三穿孔的垫片、一包含有一抵接部、一穿设部及一第四穿孔的套筒、一螺栓及一螺帽,套筒的穿设部设于第一、第二及第三穿孔内,螺栓的杆部穿过第四穿孔且其螺纹段与螺帽螺接固定,使得碟盘本体、垫片、底座及套筒的抵接部被夹持于螺栓的头部与螺帽之间;由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成本低,且可略微产生碟盘本体浮动的效果并同时可避免异物进入。

Description

刹车碟盘组件及其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碟式刹车系统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刹车碟盘组件,以及一种用于将刹车碟盘组件的碟盘本体与底座固定在一起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编号M502761,习知刹车碟盘组件包含有一呈圆环状的碟盘本体、一呈圆盘状的底座,以及将碟盘本体与底座相互固定的固定件,底座用来固定于车轮,因此碟盘本体及底座随着车轮转动。在产生刹车作用时,碟式刹车系统的一卡钳受驱动而夹持碟盘本体,使得底座及车轮均随着碟盘本体降低转速进而停止转动。
在前述的中国台湾专利编号M502761中,固定件分别为一螺栓,直接螺接于底座及碟盘本体的螺孔,以将碟盘本体与底座相互固定,此固定方式虽然结构简单,但固定件容易因车轮转动及振动而略为松脱,因此固定效果不佳。碟盘本体与底座之间的连接非常重要,用于确保碟式刹车系统的刹车作用能确实传递至车轮,因此现今发展出许多关于碟盘本体与底座之间的连接技术,例如也有如下述的可供碟盘本体相对于底座轴向滑移的,即浮动式碟盘组件。
请参阅大陆专利授权公告号111201387B,其中用于连接碟盘本体与底座的连接装置包含有一螺杆、一螺帽及一垫片,螺杆包含有位于其二端的一头部及一螺纹部,以及自头部往螺纹部呈宽度或外径由大而小排列的三定位部,螺杆的三定位部分别位于碟盘本体、底座及垫片的穿孔,螺帽则是螺接固定于螺纹部并通过垫片迫紧于底座,使得螺杆、螺帽、垫片与底座相互固定,而碟盘本体则能在螺杆头部与底座之间的小范围内略为轴向滑移。如此的浮动式碟盘组件的优点在于可避免卡钳在碟盘本体二侧的作用力不平衡,进而可避免碟盘本体二侧与卡钳之间的磨耗不均等,并且可避免碟盘本体因其二侧受力不平衡而变形。
然而,前述大陆授权公告号111201387专利中的连接装置结构复杂,不但制造成本高,且其螺杆并非现有的常用规格,需再经过抗拉强度认证才可使用,并且类似结构但不同尺寸的螺杆均需分别通过认证,如此更加提升其制造上的不便及成本。此外,由于螺杆头部与底座之间需有一定范围供碟盘本体轴向滑移,因此螺杆头部与碟盘本体之间,以及底座与碟盘本体之间,都可能有空隙会让外部的灰尘或异物进入,进而影响刹车碟盘组件的作动性能并增加其零件的磨耗。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刹车碟盘组件,其结构较为简洁、成本较低,且可略微产生碟盘本体浮动的效果并同时可避免异物进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刹车碟盘组件,能定义出一第一方向及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碟盘组件包含有:一碟盘本体,包含有一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前表面、一面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后表面,以及多个贯穿所述前表面及所述后表面的第一穿孔;一底座,包含有一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前表面、一面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后表面,以及多个贯穿所述前表面及所述后表面的第二穿孔;多个固定装置,各所述固定装置包含有一螺栓、一套筒、一垫片及一螺帽,所述垫片夹置于所述碟盘本体的后表面与所述底座的前表面之间且包含有一第三穿孔,所述套筒包含有相互连接的一抵接部及一穿设部,以及一贯穿所述抵接部及所述穿设部的第四穿孔,所述套筒的穿设部设于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及所述第三穿孔内,所述螺栓包含有相互连接的一头部及一杆部,所述杆部穿过所述第四穿孔且包含有一螺纹段,所述螺帽螺接固定于所述螺纹段,使得所述碟盘本体、所述垫片、所述底座及所述套筒的抵接部被夹持于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螺帽之间。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筒的穿设部包含有一与所述抵接部连接且横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三穿孔的大穿设段,所述垫片与所述大穿设段之间有一空隙。
所述套筒的穿设部包含有一与所述抵接部连接且横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三穿孔的大穿设段、一与所述大穿设段连接且横向尺寸配合所述第三穿孔的中穿设段,以及一横向尺寸小于所述中穿设段的小穿设段,所述中穿设段设于所述第三穿孔内,所述小穿设段局部位于所述第三穿孔内。
所述垫片与所述大穿设段之间有一空隙。
所述套筒的穿设部包含有一连接于所述中穿设段与所述小穿设段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三穿孔内的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的横向尺寸自所述中穿设段朝所述小穿设段渐缩。
所述套筒的大穿设段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二穿孔内,所述套筒的小穿设段设于所述碟盘本体的第一穿孔内,所述套筒的抵接部抵接于所述底座的后表面;所述螺栓的头部抵接于所述套筒的抵接部,所述螺帽抵接于所述碟盘本体的前表面。
所述套筒的大穿设段的横剖面形状及所述底座的第二穿孔的横剖面形状均呈非圆形;所述套筒的中穿设段的横剖面形状及所述垫片的第三穿孔的横剖面形状均呈非圆形。
各所述第二穿孔包含有一自所述底座的后表面凹陷的凹槽,以及一自所述凹槽的一槽底面延伸至所述底座的前表面的穿设孔,所述套筒的大穿设段设于所述穿设孔内,所述套筒的抵接部设于所述凹槽内且抵接于所述槽底面。
所述底座包含有一连接其前表面与后表面的外周面,所述底座的后表面包含有一中央区块,以及一自所述中央区块的一外周缘向外且向前倾斜延伸至所述外周面的外围区块,各所述第二穿孔的凹槽自所述外围区块凹陷。
各所述第二穿孔的凹槽具有一位于所述外围区块的槽开口,各所述第二穿孔的穿设孔具有一位于所述外周面的开口,各所述第二穿孔的凹槽的槽开口与穿设孔的开口相互衔接。
各所述第二穿孔的凹槽具有一与所述穿设孔衔接的槽内壁,所述套筒具有二侧平面,各所述侧平面同时位于所述抵接部及所述大穿设部,其中一所述侧平面面对所述槽内壁,其中另一所述侧平面与所述外周面对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刹车碟盘组件的固定装置,用于将一碟盘本体与一底座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盘本体具有一第一穿孔,所述底座具有一第二穿孔,而所述固定装置包含有:一垫片,设置于所述碟盘本体与所述底座之间,且具有一第三穿孔;一套筒,包含有相互连接的一抵接部及一穿设部,以及一贯穿所述抵接部及所述穿设部的第四穿孔,所述穿设部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及所述第三穿孔内;一螺栓,包含有相互连接的一头部及一杆部,所述杆部穿过所述第四穿孔且包含有一螺纹段;一螺帽,螺接固定于所述螺纹段,以将所述碟盘本体、所述垫片、所述底座及所述套筒的抵接部夹持于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螺帽之间。
其中,所述垫片的第三穿孔的一部分孔壁呈一平面,所述套筒的穿设部具有一平面,且所述穿设部的平面对应贴接于所述第三穿孔的孔壁的平面。
所述穿设部包含有自所述抵接部依序连接的一横剖面形状呈矩形且横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三穿孔的大穿设段、一横向尺寸配合所述第三穿孔的中穿设段、一倾斜段以及一圆柱形且横向尺寸小于所述中穿设段的小穿设段。
所述穿设部的中穿设段的横剖面形状及所述垫片的第三穿孔的横剖面形状均呈非圆形。
所述套筒的穿设部包含有一与所述抵接部连接、用于设于所述第二穿孔内的大穿设段,所述套筒具有二侧平面,各所述侧平面同时位于所述抵接部及所述大穿设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碟盘组件的固定装置各构件均直接或间接紧抵于碟盘本体及底座,因此可避免异物进入固定装置与碟盘本体或底座之间而影响其动作性能或增加其磨耗,同时垫片又可通过其材质及/或形状而产生些微弹性,使得碟盘本体可相对于底座而略微轴向移动,也就是可略微产生碟盘本体浮动的效果。此外,相较于习用的浮动式碟盘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碟盘组件结构较为简洁,且其螺栓及螺帽可采用现有的常用规格,不需再另外进行抗拉强度认证,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碟盘组件在制造上较为便利且成本较低。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刹车碟盘组件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创作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这些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刹车碟盘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刹车碟盘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刹车碟盘组件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刹车碟盘组件的一固定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3沿剖线5-5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7及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刹车碟盘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刹车碟盘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刹车碟盘组件的后视图;
图11是图10沿剖线11-11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部分的另一剖视图;
图13是图1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图式中,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其结构特征。
请先参阅图1A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刹车碟盘组件10包含有一碟盘本体20、一底座30,以及十二个固定装置40。
在此需先说明的是,刹车碟盘组件10固定于一车轮(图中未示)并随着车轮转动,因此能定义出一旋转轴向,即图式中所示的X轴,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将X轴的正向定义为第一方向、X轴的负向定义为第二方向。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横向,指垂直于前述旋转轴向(即垂直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任何方向,换言之,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横向位于Y-Z平面,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各构件的横向尺寸指其在Y-Z平面所定义出的宽度、直径等尺寸,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各构件的横剖面形状指其在Y-Z平面的剖面形状。
本实用新型对于碟盘本体20及底座30的形状并无限制,可采用各种习知结构。碟盘本体20包含有一面向第一方向(X轴的正向)的前表面21、一面向第二方向(X轴的负向)的后表面22(如图5所示),以及十二个贯穿前、后表面21、22的第一穿孔24。底座30包含有一面向第一方向的前表面31、一面向第二方向的后表面32,以及十二个贯穿前、后表面31、32的第二穿孔34。固定装置40分别设于一第一穿孔24及一第二穿孔34,将碟盘本体20与底座30相互结合,详述如下。
请参阅图4所示,各固定装置40包含有一螺栓41、一垫片42、一套筒43,以及一螺帽44。螺栓41包含有相互连接的一头部411及一杆部412,杆部412包含有一位于其末端的螺纹段414。垫片42概为四个角呈圆角的长方形薄板,惟其二长边421配合底座30的形状而略呈弧形,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垫片42包含有一位于其中央的第三穿孔423,第三穿孔423的横剖面形状概呈圆形,惟其一部分的孔壁呈一平面424而非圆弧面,换言之,第三穿孔423呈非圆形。套筒43包含有相互连接的一抵接部431及一穿设部432,穿设部432包含有自抵接部431依序连接的一大穿设段433、一中穿设段434、一倾斜段435及一小穿设段436,其横向尺寸也依前述依序由大而小。此外,套筒43还包含有一贯穿抵接部431、大穿设段433、中穿设段434、倾斜段435及小穿设段436的第四穿孔437。
请参阅图2及图4至图6所示,套筒43的穿设部432自底座30的后表面32依序穿过底座30的第二穿孔34及垫片42的第三穿孔423,再插入碟盘本体20的第一穿孔24,使得大穿设段433位于底座30的第二穿孔34内、中穿设段434及倾斜段435位于垫片42的第三穿孔423内、小穿设段436位于碟盘本体20的第一穿孔24内,垫片42夹置于碟盘本体20的后表面22与底座30的前表面31之间。然后,螺栓41的杆部412自套筒43的抵接部431穿过第四穿孔437,且螺栓41的螺纹段414自碟盘本体20的前表面21凸伸而出。最后,螺帽44螺接固定于螺栓41的螺纹段414,使得螺栓41的头部411抵接于套筒43的抵接部431、螺帽44抵接于碟盘本体20的前表面21,碟盘本体20、垫片42、底座30及套筒43的抵接部431被夹持于螺栓41的头部411与螺帽44之间。以下进一步详述套筒各部位及各穿孔的形状及尺寸关系。
请参阅图2及图4所示,套筒43的抵接部431的横剖面形状概呈圆形,惟其一侧配合底座30的形状而呈一平面431a,抵接部431在Y轴及Z轴方向上的尺寸均大于第二穿孔34,组装完成时,抵接部431抵接于底座30的后表面32。套筒43的大穿设段433的横剖面形状及底座30的第二穿孔34的横剖面形状均呈非圆形,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此二者概为长方形,此特征可限制套筒43无法相对于底座30转动,使得固定装置40的固定效果更加良好。此外,底座30的第二穿孔34的一短边侧呈开放状而在底座30的一外周面35有一开口36,可供套筒43的大穿设段433自开口36进入第二穿孔34而更便于组装。套筒43的大穿设段433的短边侧的横向尺寸(在图4中为沿Y轴的宽度)与垫片42的第三穿孔423的直径相近,而大穿设段433的长边侧的横向尺寸(在图4中为沿Z轴的宽度)则大于第三穿孔423的直径,因此大穿设段433无法进入第三穿孔423。套筒43的中穿设段434的横向尺寸配合第三穿孔423的横向尺寸,意即二者的尺寸相近而使得中穿设段434刚好可穿入第三穿孔423,更明确地说,中穿设段434的横剖面形状概呈圆形,惟其有三侧分别呈一平面434a(图4中仅显示出面向Y轴正向者,另有面向Y轴负向及Z轴负向者),中穿设段434的直径仅略小于第三穿孔423的直径,且平面434a的位置及尺寸对应于第三穿孔423的平面424,组装完成时,中穿设段434的其中一平面434a与第三穿孔423的平面424相对贴接。换言之,中穿设段434的横剖面形状及第三穿孔423的横剖面形状均呈非圆形,此特征可限制套筒43与垫片42无法相对转动,使得固定装置40的固定效果更加良好。套筒43的倾斜段435的横剖面形状呈圆形,且其直径自中穿设段434朝小穿设段436渐缩,小穿设段436则为直径固定的圆柱状,其直径小于中穿设段434的直径且与碟盘本体20的第一穿孔24的直径相近,使得小穿设段436刚好可插入第一穿孔24。
通过上述的固定装置40,碟盘本体20与底座30之间夹置垫片42,垫片42可采用较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甚至可制成翘曲状或其他可弹性变形的形状,使得碟盘本体20在其前、后表面21、22维持与螺帽44及垫片42抵接的情况下仍可通过垫片42的弹性而相对于底座30略微轴向移动,即碟盘本体20可略微产生浮动效果。更进一步而言,如图6所示,套筒43的大穿设段433与垫片42之间可留有一空隙45,即套筒43的中穿设段434有一小部分位于垫片42的第三穿孔423外,此外,套筒43的小穿设段436有一小部分位于垫片42的第三穿孔423内,如此的设计可供碟盘本体20在受力时通过垫片42的弹性而略微相对于底座30滑移,例如碟盘本体20可滑移至倾斜段435与小穿设段436交界处,受力更大时甚至可再略微滑移至倾斜段435上。换言之,前述空隙45、小穿设段436局部位于第三穿孔423内,以及倾斜段435的设计,皆更利于碟盘本体20在受力时略微产生浮动效果,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可仅通过垫片42的弹性而略微产生浮动效果。在没有前述空隙45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碟盘组件的各构件之间没有向外开放的空隙。或者,在底座30未设有前述便于组装的开口36的情况下,底座30可另设有遮挡垫片42的部位,使得空隙45不向外开放。而如本实施例的有空隙45的设计,空隙45实际上相当微小,且其位置在固定装置40中段而较为隐蔽,因此并非明显的空隙。不论是前述任一情况,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碟盘组件的固定装置40都可有效避免外部灰尘或异物进入其构件之间,且固定装置40各构件均直接或间接紧抵于碟盘本体20及底座30,因此可避免外部的灰尘或异物进入固定装置40与碟盘本体20或底座30之间而影响其动作性能或增加其磨耗。再者,相较于习用的浮动式碟盘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碟盘组件10结构较为简洁,且其螺栓41及螺帽44可采用现有的常用规格,不需再另外进行抗拉强度认证,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碟盘组件10在制造上较为便利且成本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实施例中的套筒43先穿过底座30的第二穿孔34、垫片42的第三穿孔423再插入碟盘本体20的第一穿孔24,因此第二穿孔34、第三穿孔423及第一穿孔24配合大、中、小穿设段433、434、436的形状且横向尺寸依序由大而小,然而,套筒43的设置方向也可相反,使得套筒43的抵接部431抵接于碟盘本体20的前表面21,只要穿孔也对应地变化即可。此外,螺栓41的设置方向也可相反,即螺栓41的头部411与螺帽44的位置可对调。惟,如前述实施例所示的套筒43及螺栓41的设置方向,较利于制造及组装,并可产生较佳的固定效果。
请参阅图7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刹车碟盘组件12类同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刹车碟盘组件10,同样包含有一碟盘本体20、一底座30,以及多个固定装置40,其差异详述如下。
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对于碟盘本体20及底座30的形状并无限制,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刹车碟盘组件10采用实心设计的碟盘本体20,而本实施例的刹车碟盘组件12则是采用通风设计的碟盘本体20,此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较无关联,容申请人在此不详加叙述。此外,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刹车碟盘组件10采用十二个固定装置40,而本实施例的刹车碟盘组件12则是采用十个固定装置40。事实上,本实用新型对于固定装置40的数量并无限制,可依结构需求而调整。除了上述差异,本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固定装置40的套筒43,以及底座30对应于套筒43的结构设计,以下将详述本实施例的套筒43及底座30。
如图9所示,套筒43的抵接部431的横剖面形状概呈方向及尺寸与垫片42相近的长方形,惟抵接部431的二短边侧呈圆弧形,套筒43的大穿设段433的横剖面形状为四个角呈圆角的长方形,其二短边侧分别与抵接部431的二长边侧齐平而共同形成套筒43的二侧平面438,换言之,所述二侧平面438位于套筒43的相对二侧,各侧平面438同时位于抵接部431及大穿设部433。本实施例的套筒43的其他部分类同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套筒43,容申请人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如图8所示,底座30的后表面32包含有一呈圆环形平面的中央区块322,以及一位于中央区块322外围且略呈弧面状的外围区块324,外围区块324自中央区块322的一外周缘323向外且向前倾斜延伸至底座30的外周面35。所述“向外”意指朝远离外周缘323的方向,所述“向前”意指朝靠近前表面31的方向,即往图8所示的X轴正向。如图8及图9所示,各第二穿孔34包含有一自底座30的后表面32的外围区块324凹陷的凹槽341,凹槽341具有一位于外围区块324的槽开口342,槽开口342具有一位于中央区块322的外周缘323的内边缘343,以及一相对于内边缘343且邻近底座30的外周面35的外边缘344,凹槽341更具有一与槽开口342的外边缘344连接的槽底面345,以及一自槽开口342的内边缘343延伸至槽底面345的槽内壁346。各第二穿孔34还包含有一自凹槽341的槽底面345延伸至底座30的前表面31的穿设孔347,凹槽341的槽内壁346与穿设孔347衔接,即槽内壁346与穿设孔347的部分孔壁直接连接成同一表面。
如图11所示,组装完成时,套筒43的大穿设段433设于第二穿孔34的穿设孔347内,套筒43的抵接部431设于第二穿孔34的凹槽341内且抵接于槽底面345。如图12所示,套筒43的其中一侧平面438面对槽内壁346且彼此相互贴近,另一侧平面438与底座30的外周面35对齐(如图13所示)。此外,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各第二穿孔34的穿设孔347具有一位于底座30的外周面35的开口348,凹槽341的槽开口342的外边缘344与穿设孔347的开口348相互衔接,可供套筒43的大穿设段433自开口348进入第二穿孔34的穿设孔347而更便于组装。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特征类同于第一较佳实施例,容申请人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由上述内容及图9与图1B可得知,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穿孔34的穿设孔347及槽底面345分别如同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二穿孔34及后表面32。相较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底座30,本实施例中的底座30多了外围区块324所构成的部分而呈现较为厚实的结构,如此不但结构强度较为良好,更可设置如前述的凹槽341,以供套筒43的抵接部431定位于凹槽341内,使得固定装置40固定碟盘本体20与底座30的效果更加良好。本实施例的其他功效类同于第一较佳实施例,容申请人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最后,必须再次说明,本实用新型在前述实施例中所揭示的构成元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或变化,也应被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所涵盖。

Claims (16)

1.一种刹车碟盘组件,能定义出一第一方向及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碟盘组件包含有:
一碟盘本体,包含有一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前表面、一面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后表面,以及多个贯穿所述前表面及所述后表面的第一穿孔;
一底座,包含有一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前表面、一面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后表面,以及多个贯穿所述前表面及所述后表面的第二穿孔;
多个固定装置,各所述固定装置包含有一螺栓、一套筒、一垫片及一螺帽,所述垫片夹置于所述碟盘本体的后表面与所述底座的前表面之间且包含有一第三穿孔,所述套筒包含有相互连接的一抵接部及一穿设部,以及一贯穿所述抵接部及所述穿设部的第四穿孔,所述套筒的穿设部设于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及所述第三穿孔内,所述螺栓包含有相互连接的一头部及一杆部,所述杆部穿过所述第四穿孔且包含有一螺纹段,所述螺帽螺接固定于所述螺纹段,使得所述碟盘本体、所述垫片、所述底座及所述套筒的抵接部被夹持于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螺帽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碟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穿设部包含有一与所述抵接部连接且横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三穿孔的大穿设段,所述垫片与所述大穿设段之间有一空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碟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穿设部包含有一与所述抵接部连接且横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三穿孔的大穿设段、一与所述大穿设段连接且横向尺寸配合所述第三穿孔的中穿设段,以及一横向尺寸小于所述中穿设段的小穿设段,所述中穿设段设于所述第三穿孔内,所述小穿设段局部位于所述第三穿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刹车碟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与所述大穿设段之间有一空隙。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刹车碟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穿设部包含有一连接于所述中穿设段与所述小穿设段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三穿孔内的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的横向尺寸自所述中穿设段朝所述小穿设段渐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刹车碟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大穿设段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二穿孔内,所述套筒的小穿设段设于所述碟盘本体的第一穿孔内,所述套筒的抵接部抵接于所述底座的后表面;所述螺栓的头部抵接于所述套筒的抵接部,所述螺帽抵接于所述碟盘本体的前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刹车碟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大穿设段的横剖面形状及所述底座的第二穿孔的横剖面形状均呈非圆形;所述套筒的中穿设段的横剖面形状及所述垫片的第三穿孔的横剖面形状均呈非圆形。
8.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刹车碟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穿孔包含有一自所述底座的后表面凹陷的凹槽,以及一自所述凹槽的一槽底面延伸至所述底座的前表面的穿设孔,所述套筒的大穿设段设于所述穿设孔内,所述套筒的抵接部设于所述凹槽内且抵接于所述槽底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刹车碟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含有一连接其前表面与后表面的外周面,所述底座的后表面包含有一中央区块,以及一自所述中央区块的一外周缘向外且向前倾斜延伸至所述外周面的外围区块,各所述第二穿孔的凹槽自所述外围区块凹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刹车碟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穿孔的凹槽具有一位于所述外围区块的槽开口,各所述第二穿孔的穿设孔具有一位于所述外周面的开口,各所述第二穿孔的凹槽的槽开口与穿设孔的开口相互衔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刹车碟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穿孔的凹槽具有一与所述穿设孔衔接的槽内壁,所述套筒具有二侧平面,各所述侧平面同时位于所述抵接部及所述大穿设部,其中一所述侧平面面对所述槽内壁,其中另一所述侧平面与所述外周面对齐。
12.一种刹车碟盘组件的固定装置,用于将一碟盘本体与一底座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盘本体具有一第一穿孔,所述底座具有一第二穿孔,而所述固定装置包含有:
一垫片,设置于所述碟盘本体与所述底座之间,且具有一第三穿孔;
一套筒,包含有相互连接的一抵接部及一穿设部,以及一贯穿所述抵接部及所述穿设部的第四穿孔,所述穿设部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及所述第三穿孔内;
一螺栓,包含有相互连接的一头部及一杆部,所述杆部穿过所述第四穿孔且包含有一螺纹段;
一螺帽,螺接固定于所述螺纹段,以将所述碟盘本体、所述垫片、所述底座及所述套筒的抵接部夹持于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螺帽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刹车碟盘组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的第三穿孔的一部分孔壁呈一平面,所述套筒的穿设部具有一平面,且所述穿设部的平面对应贴接于所述第三穿孔的孔壁的平面。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刹车碟盘组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部包含有自所述抵接部依序连接的一横剖面形状呈矩形且横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三穿孔的大穿设段、一横向尺寸配合所述第三穿孔的中穿设段、一倾斜段以及一圆柱形且横向尺寸小于所述中穿设段的小穿设段。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刹车碟盘组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部的中穿设段的横剖面形状及所述垫片的第三穿孔的横剖面形状均呈非圆形。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刹车碟盘组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穿设部包含有一与所述抵接部连接、用于设于所述第二穿孔内的大穿设段,所述套筒具有二侧平面,各所述侧平面同时位于所述抵接部及所述大穿设部。
CN202222296933.2U 2022-08-09 2022-08-31 刹车碟盘组件及其固定装置 Active CN218031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23100676.0U DE202023100676U1 (de) 2022-08-09 2023-02-13 Bremsscheibenanordnung und deren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US18/109,738 US20240052898A1 (en) 2022-08-09 2023-02-14 Brake disc assembly and fastening devic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874963 2022-08-09
CN202222087496 2022-08-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31179U true CN218031179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50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96933.2U Active CN218031179U (zh) 2022-08-09 2022-08-31 刹车碟盘组件及其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52898A1 (zh)
CN (1) CN218031179U (zh)
DE (1) DE202023100676U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02761U (zh) 2014-12-26 2015-06-11 Rui-Fa Huang 煞車碟盤
IT201700097892A1 (it) 2017-08-31 2019-03-03 Freni Brembo Spa Disco freno per freno a disc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23100676U1 (de) 2023-04-19
US20240052898A1 (en) 2024-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29193A (en) Cutting disk mounting assembly
JP2013241941A (ja) 回転子の取付構造
JP3435856B2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
JPWO2009020175A1 (ja) バケットのツース取付構造および取付ピン組立体
CN218031179U (zh) 刹车碟盘组件及其固定装置
TWM635098U (zh) 煞車碟盤組件及其固定裝置
US20210215212A1 (en) Pad pin receiver, disc brake pad, and disc brake device
JP6568287B1 (ja) 取付部材
CA3073578A1 (en) Disc brake rotor assembly
US7325978B2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217692925U (zh) 用于电机的减振装置
EP2551534A1 (fr) Élément d'assemblage et meuble en kit comprenant un tel élément d'assemblage
CN216993751U (zh) 车轮组件和车辆
KR101989476B1 (ko) 차량용 너클 및 허브베어링의 어셈블리
CN217159496U (zh) 一种分离式编码器转子
CN219220808U (zh) 电机主轴
CN219406138U (zh) 电机悬置结构和车辆
JP4234656B2 (ja) 導波管の接続構造
JP6616875B1 (ja) ケーブルグランド
CN112360887B (zh) 连接转动机构
CN216343575U (zh) 制动器降噪结构及制动器
CN214947134U (zh) 一种车辆用连接法兰盘
CN220910302U (zh) 刹车盘组件以及车辆
CN219655043U (zh) 一种膨胀销连接结构
CN218882716U (zh) 一种塑料紧固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