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1333U - 杯托结构、副仪表台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杯托结构、副仪表台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1333U
CN218021333U CN202221654494.1U CN202221654494U CN218021333U CN 218021333 U CN218021333 U CN 218021333U CN 202221654494 U CN202221654494 U CN 202221654494U CN 218021333 U CN218021333 U CN 218021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up holder
supporting
cup
holde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5449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福龙
彭龙辉
黄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5449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1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1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1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并公开一种杯托结构、副仪表台和车辆。其中,该杯托结构包括杯托和支撑件,杯托设有夹持件,夹持件具有夹持通道;支撑件设于夹持件背离夹持通道的一侧;其中,支撑件的热变形温度高于夹持件的热变形温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件可以确保杯托结构不会因为夹持件的永久变形而失去夹持功能。

Description

杯托结构、副仪表台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杯托结构、副仪表台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汽车已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代步工具,汽车座舱已经成为生活“第二空间”。很多车型在副仪表板上都设置了杯托结构,让乘客放置水杯或瓶子,提升乘坐舒适性,也给车内乘员带来了便利。
杯托结构的方案有两类,一类是无夹持的,杯托内放置水杯或瓶子时会有晃动、异响;一类是有夹持的,对水杯或瓶子进行夹持固定,避免晃动。
相关技术中,有夹持的杯托结构通常利用软胶进行夹持。软胶在高温情况下持续受力会发生永久变形,不仅影响杯托内部美观,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夹持功能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杯托结构、副仪表台和车辆,旨在避免杯托结构在高温下发生永久变形导致夹持功能失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杯托结构包括:
杯托,所述杯托设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具有夹持通道;和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夹持件背离所述夹持通道的一侧;
其中,所述支撑件的热变形温度高于所述夹持件的热变形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的材质为软胶材质;所述支撑件为金属弹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杯托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周侧壁设有多个安装孔;
所述夹持件包括多个夹持部,每一所述夹持部安装于一所述安装孔内;多个所述夹持部之间形成所述夹持通道;所述夹持部封堵所述安装孔;所述夹持部背离所述夹持通道的一侧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背离所述夹持通道的一侧凹陷,以使所述夹持部朝向所述夹持通道的一侧凸起,且凸起面呈弧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杯托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每一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杯托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支撑部,每一所述支撑部设于一所述夹持部背离所述夹持通道的一侧;所述支撑部贴合于所述夹持部背离所述夹持通道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于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夹持部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沿所述支撑部的边沿延伸设置,所述加强部与所述支撑部的连接处呈光滑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杯托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每一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杯托的底部;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的连接处与所述杯托之间具有间隙;
和/或,当所述杯托结构同时包括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夹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杯托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杯托结构还包括内垫,所述内垫设于所述夹持通道的底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杯托结构还包括内垫,所述内垫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并对应所述夹持通道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垫的边缘设有翻边,所述翻边朝向所述夹持通道的方向延伸;所述翻边设有凸条;
和/或,所述内垫面向所述夹持通道的一侧设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对应所述夹持通道设置;
和/或,所述内垫面向所述夹持通道的一侧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对应所述夹持通道设置,并与所述夹持通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容纳腔呈连通设置或间隔设置;
所述夹持件的数量为两个,每一所述夹持件对应一所述容纳腔设置;
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每一所述支撑件对应一所述夹持件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杯托还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副仪表台,所述副仪表台包括:
副仪表台本体;和
如上所述的杯托结构,所述杯托结构连接于所述副仪表台本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副仪表台。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夹持件可对放置于夹持通道的杯体进行夹持,提高杯体的稳定性,避免晃动;支撑件设于夹持件背离夹持通道的一侧,支撑件可对夹持件起到支撑作用,加强对夹持通道内杯托的夹持的稳定性。其中,在夹持件受到一定时间的高温并达到热变形温度而发生永久变形时,此时由于支撑件的热变形温度高于夹持件的热变形温度,故支撑件还未达到热变形温度。未达到热变形温度的支撑件可以继续支撑夹持件,以对夹持通道内的杯体提供夹持力,确保杯托结构不会因为夹持件的永久变形而失去夹持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杯托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内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杯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杯托结构一实施例中变形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杯托 1a 容纳腔
11 安装孔 1b 间隙
12 固定部 13 定位槽
14 连接柱 2 夹持件
2a 夹持通道 21 夹持部
22 第一连接部 23 第一过渡部
3 支撑件 31 支撑部
32 加强部 33 第二连接部
34 第二过渡部 4 内垫
4a 容置槽 41 翻边
411 凸条 42 防滑部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 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杯托结构,用于承托杯体,该杯托结构可应用于车辆。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杯托结构,包括杯托1和支撑件3,所述杯托1设有夹持件2,所述夹持件2具有夹持通道2a;所述支撑件3设于所述夹持件2背离所述夹持通道2a的一侧;其中,所述支撑件3的热变形温度高于所述夹持件2的热变形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夹持件2可对放置于夹持通道2a的杯体进行夹持,提高杯体的稳定性,避免晃动。在支撑件3设于夹持件2背离夹持通道2a的一侧,支撑件3可对夹持件2起到支撑作用,加强对夹持通道2a内杯托1的夹持的稳定性。其中,在夹持件2受到一定时间的高温并达到热变形温度而发生永久变形时,此时由于支撑件3的热变形温度高于夹持件2的热变形温度,故支撑件3还未达到热变形温度。未达到热变形温度的支撑件3可以继续支撑夹持件2,以对夹持通道2a内的杯体提供夹持力,确保杯托结构不会因为夹持件2的永久变形而失去夹持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热变形温度是表达被测物的受热与变形之间关系的参数。对被测物施加一定的负荷,以一定的速度升温,当达到规定形变时所对应的温度。是衡量材料耐热性优劣的一种量度。具体到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件3 的热变形温度高于夹持件2的热变形温度,当对支撑件3和夹持件2施加相同的负荷(例如装有高温液体的杯体对支撑件3或夹持件2的挤压力),一段时间后,夹持件2发生了永久变形(即使冷却后也不能自己回弹回去),此时支撑件3并不会发生永久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2的材质为软胶材质;所述支撑件3为金属弹片。
可以理解的是,软胶材质具有柔软性,使得夹持件2与杯体的接触为软接触,可对杯体和夹持件2都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当杯体插入夹持通道2a后,杯体挤压软胶材质的夹持件2,使夹持件2发生变形,发生变形的夹持件2积蓄势能对杯体起到夹持作用,以稳定夹持杯体。在杯体离开夹持通道2a后,如果夹持件2未发生永久变形,夹持件2可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变形以复位。金属弹片的热变形温度高于软胶材质的夹持件2,且金属弹片具有弹性,受力可发生变形,且在受力消失后,可复位。
本实施例中,金属弹片的刚度大于软胶材质的夹持件2,支撑件3可对夹持件2起到支撑作用,加强对夹持通道2a内杯托1的夹持的稳定性,同时支撑件3的复位还会带动夹持件2复位。其中,在夹持件2受到一定时间的高温并达到热变形温度而发生永久变形时,此时由于支撑件3的热变形温度高于夹持件 2的热变形温度,故支撑件3还未达到热变形温度。未达到热变形温度的支撑件3可以继续支撑夹持件2,以对夹持通道2a内的杯体提供夹持力,且在杯体离开夹持通道2a后,支撑件3复位仍然可以带动夹持件2复位,确保杯托结构不会因为夹持件2的永久变形而失去夹持功能,后续杯体放入夹持通道2a后,依然可以被稳定夹持。
同时,由于夹持件2和支撑件3受力均会发生变形,使得夹持通道2a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杯体,扩大杯托结构的适用范围。举例来说,一实施例中,杯托结构可以适应直径范围为65mm-75mm的杯体,放置直径为65mm杯体时,夹持部与杯体间隙为0,主要通过支撑部贴合夹持部来提供夹持效果;放置直径75mm的杯体时,夹持件及支撑件发生弹性变形,与杯体干涉量为5mm,杯体取出后,夹持件及支撑件弹回。
可选的,金属弹片的材料可以为弹簧钢、钢材渗碳、不锈钢等,但并不限于这些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所述杯托 1具有容纳腔1a,所述容纳腔1a的周侧壁设有多个安装孔11。
所述夹持件2包括多个夹持部21,每一所述夹持部21安装于一所述安装孔11内;多个所述夹持部21之间形成所述夹持通道2a;所述夹持部21封堵所述安装孔11;所述夹持部21背离所述夹持通道2a的一侧与所述支撑件3 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杯托1为夹持部21提供安装基础,同时杯托1可以与车内的其他设备连接,以实现将杯托结构固定于车辆内的目的。再者,如果杯体不小心脱离夹持通道2a,容纳腔1a还可以对本体起到容纳和限位作用,避免杯体或杯体内的液体从杯托结构掉出,影响车内环境。多个夹持部21的设计,可在杯体的周向提供夹持支撑,确保夹持稳定性。夹持部21封堵安装孔 11,可以起到密封作用安装孔11的作用。
相比于在周向呈闭合状的夹持通道2a,本实施例中,多个间隔设置的夹持部21围合形成在周向呈开放状的夹持通道2a,夹持通道2a与容纳腔1a通过相邻两个夹持部21之间的间隙1b连通,可便于用于放置杯体的操作,在放置杯体的过程中,即便对准有些微偏差,也可以顺利地将杯体放入夹持通道2a内。
本实施例中,每个夹持件2设有三个夹持部21,三个夹持部21间隔设置,且三个夹持部21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夹持部21 背离所述夹持通道2a的一侧凹陷,以使所述夹持部21朝向所述夹持通道2a 的一侧凸起,且凸起面呈弧面状。
可以理解的是,夹持部21呈弧形凸起状,在从上而下放入杯体的过程中,弧形凸起状的夹持部21与杯体接触过程中干涉量是由小到大,所以杯体受到的反作用力也是从小到大的,受力变化均匀,不会发生受力突变,提升了用户取放水杯时的操作舒适性。
如果夹持部21面向夹持通道2a的一侧是凹槽,凹陷后形状更加不美观,且凹槽本身落灰不易清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夹持部21还包括第一连接部22,所述第一连接部22设于所述杯托1背离所述容纳腔1a的一侧,每一所述夹持部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2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22可连接多个夹持部21,使多个夹持部21 与第一连接部22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便于成型和装配。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连接部22设于杯托1背离容纳腔1a的一侧,可避免影响下文实施例中内垫4 的安装和拆卸,避免第一连接件和内垫4均设于容纳腔1a内带来拆装不便的问题。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夹持件2可全部设于容纳腔1a内,也即第一连接部 22设有容纳腔1a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22连接于所述杯托1的底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22连接于杯托1的底部,夹持部21安装于杯托1的周侧壁,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杯托1的底部外避免设有定位槽 13,所述第一连接部22容纳于所述定位槽13内。定位槽13起到定位作用。
一实施例中,杯托1与夹持件2可通过注塑工艺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件3包括多个支撑部31,每一所述支撑部31设于一所述夹持部21背离所述夹持通道2a的一侧;所述支撑部31贴合于所述夹持部21背离所述夹持通道 2a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每一支撑部31对一夹持部21起到支撑作用,支撑部31 贴合于夹持部21设置,使得支撑部31与夹持部21之间受力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件3还包括加强部32,所述加强部32设于所述支撑部31背离所述夹持部21 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支撑部31设置加强部32,可起到加强支撑部31 的强度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加强部32 沿所述支撑部31的边沿延伸设置,所述加强部32与所述支撑部31的连接处呈光滑过渡。
可以理解的是,将加强部32设置在支撑部31的边沿,且加强部32朝向背离夹持部21的方向延伸,可在加强支撑部31刚性的同时,避免夹持件2 软化变形时支撑部31的边沿挤入夹持件2的问题。加强部32与支撑部31的连接处呈光滑过渡,可减小夹持件2软化变形时加强部32与支撑部31的连接处与夹持件2之间压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件3还包括第二连接部33,所述第二连接部33设于所述杯托1背离所述容纳腔1a 的一侧,每一所述支撑部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3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部33为支撑部31提供连接基础,第二连接部 33可连接多个支撑部31,使多个支撑部31与第二连接部33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便于成型和装配。本实施例中,支撑件3整体位于杯托1背离容纳腔1a 的一侧,在杯托结构安装于车辆内后,可将支撑件3隐藏,可起到美观作用。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杯托1的底部的外壁面设有连接柱14,支撑件3的第二连接部33设有连接孔,连接柱14插设于连接孔内且连接柱14与第二连接部33连接。可选的,杯托1与第二连接部33通过焊接连接,连接柱14为焊接柱。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件的固定方式,不局限于焊接,还可以采用螺接或嵌件注塑等其他的固定形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杯托结构同时包括所述第一连接部2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3时,所述第一连接部22夹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3和所述杯托1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22为第二连接部33的安装提供定位基础,便于第二连接部33的安装,也即便于支撑件3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连接柱14穿设于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3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连接部 33连接于所述杯托1的底部。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部33连接于杯托1的底部,支撑件3对应于杯托1的周侧壁设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连接部 33与所述支撑部31的连接处与所述杯托1之间具有间隙1b。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部33与所述支撑部31的连接处与所述杯托1 之间具有间隙1b,该间隙1b可以用来吸收支撑件3由于制造可能出现的偏差。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7,定义夹持部21与第一连接部22的连接处为第一过渡部23,定义支撑部31与第二连接部33的连接处为第二过渡部34,第一过渡部23贴合于杯托1,第二过渡部34与第一过渡部23之间具有间隙 1b。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杯托结构还包括内垫4,所述内垫4设于所述夹持通道2a的底壁。
本实施例中,夹持通道2a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通道,通过在夹持通道2a的底壁设置内垫4,一方面可以对夹持通道2a内的杯体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在有灰尘时可以将内垫4取出进行清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杯托结构还包括内垫4,所述内垫4设于所述容纳腔1a的底壁,并对应所述夹持通道2a设置。
本实施例中,夹持通道2a为贯通的通道,通过在容纳腔1a的底壁设置内垫4,一方面可以对夹持通道2a内的杯体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在有灰尘时可以将内垫4取出进行清洁。
本实施例中,内垫采用软胶材质,内垫和第一连接部分别位于杯托的两侧,可采用二次注塑工艺将内垫和夹持件成型于杯托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内垫4的边缘设有翻边41,所述翻边41朝向所述夹持通道2a的方向延伸;所述翻边41设有凸条411。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内垫4的边缘增加翻边41,便于通过手拿取翻边 41来实现拿取内垫4;翻边41设有凸条411,可增大手操作时的摩擦力,便于拿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内垫4面向所述夹持通道2a的一侧设有防滑部42,所述防滑部42对应所述夹持通道2a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内垫4设置防滑部42,可增大夹持通道2a内的杯体与内垫4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内垫4的稳定性。
在车辆启动或刹车或经过颠簸路况时,内垫与杯体的底部接触,增加横向的摩擦力,促使杯体的底部不发生晃动,同时通过夹持部和支撑部对放置于夹持通道中的杯体提供横向的夹持力和竖向的摩擦力,使得杯体横向不会晃动,同时竖向也不会脱离杯托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内垫4面向所述夹持通道2a的一侧设有容置槽4a,所述容置槽4a对应所述夹持通道2a设置,并与所述夹持通道2a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内垫4设置容置槽4a,可起到容纳灰尘或液体的目的,避免在拿取内垫4的过程中,灰尘或液体掉出。
本实施例中,防滑部42设有容置槽4a的底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容纳腔1a 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容纳腔1a呈连通设置或间隔设置;所述夹持件2的数量为两个,每一所述夹持件2对应一所述容纳腔1a设置;所述支撑件3的数量为两个;每一所述支撑件3对应一所述夹持件2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计可实现独立夹持两个杯体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杯托1还设有固定部12,所述固定部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固定部12实现将杯托结构安装于外部设备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2凸设于杯托1的底部的外壁面,固定部12设有螺纹孔,可通过穿设于螺纹孔的螺栓将杯托1固定外部设备,实现将杯托1 固定安装于车辆内的目的。可选的,外部设备为车辆内的副仪表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副仪表台,该副仪表台包括副仪表台本体和如上所述的杯托结构,该杯托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杯托结构连接于所述副仪表台本体。
本实用新型还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副仪表台,该副仪表台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方案,提供了适用不同直径杯体且带夹持功能的杯托结构;解决了在车辆启动、刹车,颠簸路况时杯体发生晃动,异响问题;解决了高温情况下,杯托长时间受挤压力之后的夹持件永久变形,夹持失效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杯托结构包括:
杯托,所述杯托设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具有夹持通道;和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夹持件背离所述夹持通道的一侧;
其中,所述支撑件的热变形温度高于所述夹持件的热变形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的材质为软胶材质;所述支撑件为金属弹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杯托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周侧壁设有多个安装孔;
所述夹持件包括多个夹持部,每一所述夹持部安装于一所述安装孔内;多个所述夹持部之间形成所述夹持通道;所述夹持部封堵所述安装孔;所述夹持部背离所述夹持通道的一侧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背离所述夹持通道的一侧凹陷,以使所述夹持部朝向所述夹持通道的一侧凸起,且凸起面呈弧面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杯托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每一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杯托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5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支撑部,每一所述支撑部设于一所述夹持部背离所述夹持通道的一侧;所述支撑部贴合于所述夹持部背离所述夹持通道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于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夹持部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沿所述支撑部的边沿延伸设置,所述加强部与所述支撑部的连接处呈光滑过渡。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杯托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每一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杯托的底部;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的连接处与所述杯托之间具有间隙;
和/或,当所述杯托结构同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夹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杯托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杯托结构还包括内垫,所述内垫设于所述夹持通道的底壁。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杯托结构还包括内垫,所述内垫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并对应所述夹持通道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垫的边缘设有翻边,所述翻边朝向所述夹持通道的方向延伸;所述翻边设有凸条;
和/或,所述内垫面向所述夹持通道的一侧设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对应所述夹持通道设置;
和/或,所述内垫面向所述夹持通道的一侧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对应所述夹持通道设置,并与所述夹持通道连通。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容纳腔呈连通设置或间隔设置;
所述夹持件的数量为两个,每一所述夹持件对应一所述容纳腔设置;
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每一所述支撑件对应一所述夹持件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杯托还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
17.一种副仪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仪表台包括:
副仪表台本体;和
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杯托结构,所述杯托结构连接于所述副仪表台本体。
1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副仪表台。
CN202221654494.1U 2022-06-29 2022-06-29 杯托结构、副仪表台和车辆 Active CN218021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54494.1U CN218021333U (zh) 2022-06-29 2022-06-29 杯托结构、副仪表台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54494.1U CN218021333U (zh) 2022-06-29 2022-06-29 杯托结构、副仪表台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1333U true CN218021333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78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54494.1U Active CN218021333U (zh) 2022-06-29 2022-06-29 杯托结构、副仪表台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13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15412B2 (en) Cup holder assembly
CN213323375U (zh) 汽车前地板结构及汽车
CN218021333U (zh) 杯托结构、副仪表台和车辆
CN205930418U (zh) 杯托、带有杯托的副仪表架及汽车
JP4314023B2 (ja) スプリング支柱支持ベアリング
CN215850760U (zh) 一种汽车副仪表主体和模具
CN213948237U (zh) 副仪表杯托结构及车辆
KR20100054775A (ko) 밸런스 웨이트 제조방법
CN210618024U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211684605U (zh) 便捷式汽车车门护板
CN113525089A (zh) 一种汽车副仪表主体和模具
CN220483376U (zh) 车用前挡玻璃台车
CN213501994U (zh)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的杯托
US20140265466A1 (en) Shell for saddles or seats of vehicles
CN220315998U (zh) 车架存放装置和车辆存放教具
CN210641036U (zh) 一种麦克风支架
CN214689180U (zh) 一种可调节式移动杯托
CN219029050U (zh) 一种用于悬架的连接座槽件及悬架件
CN210912276U (zh) 一种汽车卡扣底座结构
CN211648708U (zh) 汽车塑料件和钣金件的连接结构及卡扣
CN209955837U (zh) 一种车载杯座的安装结构
CN220785341U (zh) 具有减振结构的箱包轮
CN219467491U (zh) 一种空气弹簧储气筒固定支架
CN220673459U (zh) 一种夹持机构、车载充电结构及汽车
CN210310067U (zh) 一种设有自夹紧结构的汽车用杯托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