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73459U - 一种夹持机构、车载充电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夹持机构、车载充电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3459U
CN220673459U CN202322253598.2U CN202322253598U CN220673459U CN 220673459 U CN220673459 U CN 220673459U CN 202322253598 U CN202322253598 U CN 202322253598U CN 220673459 U CN220673459 U CN 2206734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clamping mechanism
soft
bending part
ben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535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健飞
甘成利
张磊
管中学
王琪
陈其亮
雍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535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34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34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34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机构、车载充电结构及汽车,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该夹持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盛放件和软质结构,所述盛放件用于设置有无线充电器,所述软质结构的内部具有腔体,所述软质结构朝向所述盛放件的一侧沿设定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切槽,所述切槽与所述腔体连通。夹持机构通过在软质结构上开设切槽而形成可受压变形的变形部,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结构,就可以实现对手机的横向限位,结构和成型工艺都比较简单,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夹持机构、车载充电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夹持机构、车载充电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市场中一些汽车具有提供手机无线充电的功能,无线充电结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敞开式的充电结构,另一种为带有限位功能的充电结构。其中,敞开式充电结构的缺点比较明显,当汽车发生颠簸时,手机很容易脱离充电位置,手机充电的有效性无法保证。而现有的带有限位功能的充电结构通常仅能于法向(垂直于手机的方向)对手机进行限位,但手机仍有横向(汽车宽度方向)移动的风险,如果手机发生横向运动,也会导致手机充电的有效性无法保证。此外,现有的限位功能的充电结构中,限位结构通过需要多种零部件单独生产后再装配在一起,工艺繁杂,整体成本也比较高。尤其是对于采用软胶结构进行对应手机限位的限位结构而言,其软胶结构在生产后,可能需要某一个特定的造型来对手机进行限位,但是现有的这种软胶结构可能存在难以始终保持该特定造型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盛放件和软质结构,所述盛放件用于设置有无线充电器,所述软质结构的内部具有腔体,所述软质结构朝向所述盛放件的一侧沿设定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切槽,所述切槽与所述腔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机构,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技术效果:
软质结构朝向盛放件的一侧沿设定方向,例如沿汽车的横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连通内腔的切槽,进而相邻切槽之间的这部分软质结构则构成可以向腔体方向变形的变形部。需要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时,可将手机贴放在盛放件朝向软质结构的一侧面处,手机贴放的过程中,手机会挤压部分数量的变形部,使这些变形部受压并向腔体的方向变形,而其他未受压的变形部则保持原状态,如此,受压变形的变形部会给予手机法向上的一个反作用力,使得手机不会在其法向移动,而其他未变形的变形部则会对手机的左右两侧(横向两侧)进行限位,进而防止了手机横向移动,保证了盛放件上设置的无线充电器对手机充电的有效性,也能保证手机充电的效率。而且,该夹持机构只需要在软质结构上开设切槽而形成可受压变形的变形部,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结构,就可以实现对手机的横向限位,结构和成型工艺都比较简单,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所述软质结构包括软质基层,所述软质基层的一端朝向所述盛放件的方向折弯形成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靠近所述盛放件的一端朝向所述软质基层的方向折弯形成有第二折弯部;
其中,所述切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处,所述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软质基层之间围合形成所述腔体。
进一步地,夹持机构还包括固定骨架,所述软质基层贴设于所述固定骨架远离所述盛放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均位于所述固定骨架朝向所述盛放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折弯部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固定骨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弯部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端折弯形成有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三折弯部贴设于所述固定骨架朝向所述盛放件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折弯部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固定骨架上设置有卡接配合部,所述卡接部用于卡接于所述卡接配合部。
进一步地,令所述盛放件到所述第三折弯部的垂向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相接的位置到所述盛放件的垂向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比值的范围为3.7:1至5.5:1。
进一步地,所述盛放件到所述第三折弯部的垂向距离为22mm-26mm;和/或,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相接的位置到所述盛放件的垂向距离为4mm-7mm。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骨架与所述软质结构为双色注塑一体成型结构;和/或,所述软质基层与所述第一折弯部之间设置有弱化槽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盛放件为呈板状结构的盛放板,所述盛放板倾斜设置,所述盛放板的底端垂直设置有底托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载充电结构,包括无线充电器和如前所述的夹持机构。
由于所述车载充电结构的技术改进和技术效果与所述夹持机构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车载充电结构进行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前所述的夹持机构或车载充电结构。
由于所述汽车的技术改进和技术效果与所述夹持机构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汽车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盛放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盛放件;11、底托板;2、软质结构;21、软质基层;22、第一折弯部;23、第二折弯部;24、第三折弯部;241、卡接部;25、弱化槽结构;3、切槽;4、腔体;5、固定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而且,X轴表示纵向,也就是前后方向,并且X轴的正向表示前,X轴的负向表示后;Z轴表示竖向,也就是上下方向,并且Z轴的正向表示上,Z轴的负向表示下。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X轴和Z轴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夹持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盛放件1和软质结构2,所述盛放件1用于设置有无线充电器,所述软质结构2的内部具有腔体4,所述软质结构2朝向所述盛放件1的一侧沿设定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切槽3,所述切槽3与所述腔体4连通。
本实施例中,软质结构2朝向盛放件1的一侧沿设定方向,例如沿汽车的横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连通内腔的切槽3,进而相邻切槽3之间的这部分软质结构2则构成可以向腔体4方向变形的变形部。需要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时,可将手机贴放在盛放件1朝向软质结构2的一侧面处,手机贴放的过程中,手机会挤压部分数量的变形部,使这些变形部受压并向腔体4的方向变形,而其他未受压的变形部则保持原状态,如此,受压变形的变形部会给予手机法向上的一个反作用力,使得手机不会在其法向移动,而其他未变形的变形部则会对手机的左右两侧(横向两侧)进行限位,进而防止了手机横向移动,保证了盛放件1上设置的无线充电器对手机的无线充电的有效性,也能保证手机充电的效率;而且,该夹持机构只需要在软质结构2上开设切槽3而形成可受压变形的变形部,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结构,就可以实现对手机的横向限位,结构和成型工艺都比较简单,成本较低。
可以理解的是,变形部未变形时到盛放件1的垂直距离应小于手机的厚度,如此,手机贴放在盛放件1后,才会有部分数量的变形部受压变形。
本实施例中,该夹持机构除了具有前述的优势之外,还能够实现对不同宽度手机的夹持。具体地,由于变形部具有多个,不同宽度的手机则挤压对应数量的变形部发生变形。
该夹持机构还能够实现对不同厚度手机的夹持,由于腔体4的存在,变形部可以向腔体4方向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即,手机厚度越厚,变形部受压后变形的程度越多,手机厚度越小,变形部受压后变形的程度则越小。
其中,软质结构2的材质可以是TPE材料(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盛放件1和软质结构2可以是布置在汽车的副仪表板总成处。
本实施例中,手机优选水平放置在盛放件1上,即,盛放件1朝向软质结构2的一侧面为平行于水平面,此时,可以依靠发生变形的变形部与手机之间的静摩擦力,以实现对手机的前后方向上的限位。
参见图1-2,可选地,所述软质结构2包括软质基层21,所述软质基层21的一端朝向所述盛放件1的方向折弯形成有第一折弯部22,所述第一折弯部22靠近盛放件1的一端朝向所述软质基层21的方向折弯形成有第二折弯部23;
其中,所述切槽3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弯部22和所述第二折弯部23处,所述第一折弯部22、所述第二折弯部23与所述软质基层21之间围合形成所述腔体4。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软质基层21朝向盛放件1的一侧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22,第一折弯部22远离软质基层21的一端再折弯形成第二折弯部23,第一折弯部22、第二折弯部23与软质基层21之间就可以形成前述的腔体4,以供变形部变形。软质结构2通过弯折产品成型,成型工艺简单,能有效降低产品成本。
参见图1-2,可选地,夹持机构还包括固定骨架5,所述软质基层21贴设于所述固定骨架5远离所述盛放件1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弯部22和所述第二折弯部23均位于所述固定骨架5朝向盛放件1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折弯部23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22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固定骨架5连接。
本实施例中,固定骨架5用于供软质结构2安装,固定骨架5可以是原有副仪表板总成中的现有结构,也可以是额外增加的结构,固定骨架5具有一定的刚度,其材质可以是PC+ABS,是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并而成的热可塑性塑胶,结合了两种材料的优异特性,ABS材料的成型性和PC的机械性、冲击强度和耐温、抗紫外线(UV)等性质。
本实施例中,软质基层21可以先贴设在固定骨架5远离盛放件1的一侧面,然后再将其朝向盛放件1的方向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22,之后再将第一折弯部22向固定骨架5的方向,也就是向软质基层21的方向折弯形成第二折弯部23即可,第二折弯部23远离第一折弯部22的一端可固定在固定骨架5上。
参见图1-2,可选地,所述第二折弯部23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22的一端折弯形成有第三折弯部24,所述第三折弯部24贴设于所述固定骨架5朝向所述盛放件1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第二折弯部23远离第一折弯部22的一端不是直接固定在固定骨架5上的,而是将第二折弯部23再次折弯形成第三折弯部24,第二折弯部23通过第三折弯部24与固定骨架5固定,不妨碍第二折弯部23处变形部变形。第三折弯部24可如软质基层21一样,贴合在固定骨架5上,第三折弯部24具体是贴合在固定骨架5朝向盛放件1的一侧,第三折弯部24与固定骨架5面面连接的方式,更加方便,两者之间可采用粘接固定。
参见图1,可选地,所述第三折弯部24上设置有卡接部241,所述固定骨架5上设置有卡接配合部,所述卡接部241用于卡接于所述卡接配合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折弯部24处可一体成型有卡接部241,形状类似于蘑菇头,该卡接部241可卡接于固定骨架5对应的卡接配合部处,也可以实现第三折弯部24与固定骨架5的固定连接。
具体地,固定骨架5与软质结构2可以为双色注塑一体成型结构,两者一体成型后,再将软质基层21的一端朝向盛放件1的方向折弯形成有第一折弯部22,第一折弯部22靠近盛放件1的一端朝向固定骨架5的方向折弯形成有第二折弯部23,第二折弯部23远离第一折弯部22的一端再折弯形成第三折弯部24。即,软质结构2先与固定骨架5双色注塑一体成型,然后再通过折弯方式形成多个折弯部,该夹持机构具有更高的美感,并且,固定骨架5和软质结构2这种一体式结构首次应用于汽车手机夹持方案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固定骨架5与软质结构2双色注塑一体成型时,可对软质结构2增加弱化槽结构25,以方便软质结构2在弱化槽结构25处进行后续的折弯工艺,进而形成弱化槽结构25两侧的软质基层21和第一折弯部22,并可通过弱化槽结构25的尺寸设计,软质结构的厚度设计、长度设计,以实现软质结构2折弯后最终造型的稳定性、美观性等;其中,在双色注塑一体成型时,也可以增加浇口数量,具体在靠近弱化槽结构25处增加浇口,可以保证软质结构2注塑成型后单色区域的完整性,例如保证软质结构2中的软质基层21包覆在固定骨架5表面(指固定骨架5远离盛放件1的一侧面以及固定骨架5横向两端面)上的完整性。该夹持机构,对比传统方案,节省了模具的数量,降低了单价成本,减少了装配步骤,也提升了表面外观,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和实用性。需要说明的是,该软质结构2与固定骨架5一体成型后,软质结构2可仅经过一次折弯工艺就可实现如图2所示的最终整个造型,即,软质结构2仅在弱化槽结构25处折弯,以形成软质基层21和第一折弯部22,而第二折弯部23和第三折弯部24的造型可以是在软质结构2与固定骨架5一体成型时就具有的造型。如此,通过在弱化槽结构25处的一次折弯就可以形成如图2所示的最终造型的软质结构2,切槽3也可以是与软质结构2一体成型,工艺更加简单,单价成本更低。
可选地,令所述盛放件1到所述第三折弯部24的垂向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折弯部22与所述第二折弯部23相接的位置到所述盛放件1的垂向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比值的范围为3.7:1至5.5:1,可以保证夹持不同厚度的手机时,变形部都具有一个足够的变形空间,且发生变形的变形部也能给予手机较大的挤压力。
可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22与所述第二折弯部23相接的位置到所述盛放件1的垂向距离为4mm-7mm。
这里,第一折弯部22与第二折弯部23相接的位置到盛放件1的垂向距离为4mm-7mm,可以适应目前市场上几乎所有手机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盛放件1到所述第三折弯部24的垂向距离为22mm-26mm。
这里,盛放件1到第三折弯部24的垂向距离为22mm-26mm,如此,可以使得变形部能够向前变形较大的程度,进而即使手机厚度较大,也可以保证变形部能向前变形。
通过计算和实验分析,第一折弯部22与第二折弯部23相接的位置到盛放件1的垂向距离为6mm,且盛放件1到第三折弯部24的垂向距离为24mm时,该夹持机构可以对手机壁厚为6-20mm区间厚度的手机起到夹持作用。
参见图1-3,可选地,所述盛放件1为呈板状结构的盛放板,所述盛放板倾斜设置,所述盛放板的底端垂直设置有底托板11。
本实施例中,盛放件1可以是一个板状结构,形状简单,容易成型,而且,板状结构的盛放板能够与手机有一个大面积的接触,对手机的支撑效果更好。
其中,无线充电器(图中未显示)可以内嵌于盛放板的内部,也可以设置于盛放板远离所述软质机构的一侧面处。
本实施例中,手机还可以是倾斜放置,即,盛放板为倾斜板,其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手机可以倾斜贴放在盛放板上,并且使手机的底端抵接在底托板11处,通过底托板11可以防止手机下移掉落,通过手机的自重以及发生了变形的变形部对手机的挤压力,共同防止手机上移。
除此之外,该夹持机构也可以对平板电脑进行夹持限位,甚至是可以对其他物件进行夹持限位。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载充电结构,包括如前所述的夹持机构。
由于所述车载充电结构的技术改进和技术效果与所述夹持机构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车载充电结构进行赘述。
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前所述的夹持机构或车载充电结构。
由于所述汽车的技术改进和技术效果与所述夹持机构或车载充电结构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汽车进行赘述。
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和“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盛放件(1)和软质结构(2),所述盛放件(1)用于设置有无线充电器,所述软质结构(2)的内部具有腔体(4),所述软质结构(2)朝向所述盛放件(1)的一侧沿设定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切槽(3),所述切槽(3)与所述腔体(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结构(2)包括软质基层(21),所述软质基层(21)的一端朝向所述盛放件(1)的方向折弯形成有第一折弯部(22),所述第一折弯部(22)靠近所述盛放件(1)的一端朝向所述软质基层(21)的方向折弯形成有第二折弯部(23);
其中,所述切槽(3)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弯部(22)和所述第二折弯部(23)处,所述第一折弯部(22)、所述第二折弯部(23)与所述软质基层(21)之间围合形成所述腔体(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骨架(5),所述软质基层(21)贴设于所述固定骨架(5)远离所述盛放件(1)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弯部(22)和所述第二折弯部(23)均位于所述固定骨架(5)朝向所述盛放件(1)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折弯部(23)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22)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固定骨架(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部(23)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22)的一端折弯形成有第三折弯部(24),所述第三折弯部(24)贴设于所述固定骨架(5)朝向所述盛放件(1)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弯部(24)上设置有卡接部(241),所述固定骨架(5)上设置有卡接配合部,所述卡接部(241)用于卡接于所述卡接配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令所述盛放件(1)到所述第三折弯部(24)的垂向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折弯部(22)与所述第二折弯部(23)相接的位置到所述盛放件(1)的垂向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比值的范围为3.7:1至5.5: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件(1)到所述第三折弯部(24)的垂向距离为22mm-26mm;和/或,所述第一折弯部(22)与所述第二折弯部(23)相接的位置到所述盛放件(1)的垂向距离为4mm-7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骨架(5)与所述软质结构(2)为双色注塑一体成型结构;和/或,所述软质基层(21)与所述第一折弯部(22)之间设置有弱化槽结构(25)。
9.一种车载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充电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夹持机构。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夹持机构,或者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充电结构。
CN202322253598.2U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夹持机构、车载充电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206734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3598.2U CN220673459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夹持机构、车载充电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3598.2U CN220673459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夹持机构、车载充电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3459U true CN220673459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27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53598.2U Active CN220673459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夹持机构、车载充电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34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21723B2 (en) Height adjustable holder for mobile device
EP3243703B1 (en) Exterior trim for a motor vehicle
US7597371B2 (en) Lead-in for trim assembly
US8562064B2 (en) Vehicle interior part
CN220673459U (zh) 一种夹持机构、车载充电结构及汽车
CN1200829C (zh) 仪表板横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08201193A (ja) 車両用アームレスト
CN211252786U (zh) 一种汽车后门槛板总成
EP1798113A2 (en) Vehicle molding clip mounting structure
CN210852296U (zh) 一种行李箱地毯结构及汽车
CN201544862U (zh) 一种地板储物盒安装结构
JP6833389B2 (ja) 自動車ドアガラス用ホルダ
CN213862100U (zh) 环保型轻量化汽车门饰板
CN103241179A (zh) 车辆用带支架的车镜
CN218616535U (zh) 一种新型线束注塑成型前护板结构
CN217532722U (zh) 汽车行李架
CN217682606U (zh) 一种汽车塑料卡扣
CN114607683B (zh) 一种内饰板的连接结构、驾驶室及汽车
JP2001151046A (ja) 自動車用樹脂成形品のハーネス取付構造
CN220682294U (zh) 一种汽车用固定连接件
CN212876241U (zh) 一种带弹力的镜面触摸开关外壳
CN216969279U (zh) 汽车玻璃总成及汽车
CN217804927U (zh) 一种b柱护板的配合结构、内饰护板、以及汽车
CN218858326U (zh) 一种汽车摄像头安装壳体
CN218750217U (zh) 单边定位零件、车窗总成与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