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1268U - 快换支架以及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快换支架以及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1268U
CN218021268U CN202221362673.8U CN202221362673U CN218021268U CN 218021268 U CN218021268 U CN 218021268U CN 202221362673 U CN202221362673 U CN 202221362673U CN 218021268 U CN218021268 U CN 218021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rotection mechanism
quick
wire harness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626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崔亮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626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1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1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1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换支架以及电动车辆,快换支架应用于电动车辆,快换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连接件,其中,支架本体用于连接电动车辆的电池包,支架本体上设置有连接线束和锁止机构,锁止机构用于对电池包进行锁止固定;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支架本体,连接件的另一端沿远离支架本体的方向延伸,且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用于对连接线束提供保护的线束保护机构。通过连接件能够将线束保护机构连接于支架本体的侧壁的外侧,从而能够对设置于支架本体上的线束进行防护,进而能够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并且,连接件的布置灵活,连接方便,一方面本身便于制造,另一方面也便于对已装配于电动车辆上的支架本体进行改造。

Description

快换支架以及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换支架以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换电型电动车辆的电池包一般通过快换支架来与电动车辆可拆卸连接,快换支架上设置有线束以实现电力传输及信号传输。但现有的电动车辆,其快换支架的线束裸露在外,车辆在正常行驶时,路面的石子或者污水会随着车轮的转动被卷到半空从而接触到快换支架的侧边部位。此时裸露在外的线束会因为缺少遮盖,容易造成损伤或者腐蚀,影响电动车辆的使用寿命,维护成本大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快换支架侧边的线束裸露在外的缺陷,提供一种快换支架以及电动车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快换支架,所述快换支架应用于电动车辆,所述快换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连接件,其中,所述支架本体用于连接电动车辆的电池包,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连接线束和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于对所述电池包进行锁止固定;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沿远离所述支架本体的方向延伸,且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用于对所述连接线束提供保护的线束保护机构。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连接件能够将线束保护机构连接于支架本体的侧壁的外侧,从而能够对设置于支架本体上的线束进行防护,进而能够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并且,连接件的布置灵活,连接方便,一方面本身便于制造,另一方面也便于对已装配于电动车辆上的支架本体进行改造。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与所述支架本体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线束保护机构朝向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连接。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连接件可以根据布置的位置或者具体的需求通过第一壁连接于支架本体侧壁或者顶壁上,再通过第二壁与线束保护机构朝向支架本体的一侧连接,从而达到使线束保护机构与支架本体固定连接的效果。其连接方式简单、可靠。
较佳地,所述第一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呈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第一壁与所述支架本体的侧壁连接;
或,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三壁,所述第三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壁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壁所在平面互相平行,所述第一壁与所述支架本体的顶壁连接。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第一壁的一端与第二壁的一端进行连接,连接件呈“L”型。第一壁连接于支架本体侧壁,第二壁与线束保护机构朝向支架本体的一侧连接,使线束保护机构相对于支架本体的侧壁也同样呈“L”型,对支架本体侧边进行包裹从而形成保护。利用第三壁的过渡,改变连接件第一壁以及第二壁的安装面的方向,方便连接件能够适应不同的安装位置,以便线束保护机构与支架本体的顶壁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地,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壁与第二壁呈“L”型或通过第三壁过渡,使得第二壁与支架本体的上表面具有间距,并且,第二壁沿着远离支架本体的方向延伸后与线束保护机构连接,从而能够与支架本体、电动车辆之间形成保护空间,避免障碍物或者污染物自快换支架的下方或侧边进入该保护空间,以对位于支架本体外侧的器件进行保护,比如,能够对设置于支架本体侧边的线束进行防护,进而能够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二壁,所述支架本体具有电连接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电连接器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壁的端部与支架本体连接。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连接件通过第二壁的一端连接在电连接器上,避免连接件的安装面占用电连接器外表面过大的面积,避免连接件与电连接器发生安装干涉,并且能够连接相应的线束保护机构,以保护电连接器处的线束和电连接器。
较佳地,所述第二壁设有螺纹连接孔,所述螺纹连接孔沿着竖直方向延伸;或,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螺母,所述第二壁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螺母与所述贯穿孔同轴并固定设置在所述贯穿孔背离线束保护机构的一侧。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直接在第二壁上开设螺纹连接孔,可以沿竖直方向通过紧固件将线束保护机构与第二壁的螺纹连接孔连接,便于安装。采用螺母设置在贯穿孔背离线束保护机构的一侧,便于安装螺钉,连接方式简单,制造成本低。
较佳地,所述螺母的孔径小于所述贯穿孔的孔径,和/或,所述贯穿孔的孔壁设置有导向面。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贯穿孔的孔径大于螺母的孔径,可以防止螺钉因为贯穿孔的阻碍不能很好的旋紧。贯穿孔的孔壁设置有导向面,该导向面可以引导螺栓插入贯穿孔,进而便于螺栓对准螺帽的螺孔进行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翻边,所述翻边自所述第一壁的边缘向远离所述支架本体的方向延伸;和/或,所述翻边自所述第二壁的边缘向远离所述线束保护机构的方向延伸。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在第一壁或第二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翻边,可根据连接件的安装部位、受力情况灵活增加相应部位的结构强度,降低连接件的加工成本。翻边沿第一壁和/或第二壁的边缘向远离支架本体的方向延伸,可以尽可能地增加连接件与线束保护机构或者支架本体安装面地强度,防止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
较佳地,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连接弯折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或,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三壁连接弯折处以及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三壁连接弯折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第一壁与第二壁连接弯折处或者第一壁与第三壁、第二壁与第三壁连接弯折处设置第一加强筋,防止连接件的弯折处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增加连接件强度。
较佳地,所述第一壁的壁面和所述第二壁的壁面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自所述第一壁的壁面向远离所述支架本体的方向凸起;和/或,所述第二加强筋自所述第二壁的壁面向远离所述线束保护机构的方向凸起。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设置第二加强筋能够防止第一壁或者第二壁受力产生弯曲,进一步增加连接件强度。
较佳地,所述第二加强筋包括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纵向加强筋沿着所述第一壁或所述第二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横向加强筋沿着所述第一壁或所述第二壁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壁或者第二壁在长度方向上更容易因为受力产生变形,纵向加强筋沿着第一壁或第二壁的长度方向延伸,可以避免变形的发生;通过横向加强筋沿宽度方向延伸与纵向加强筋相交并呈“十”字形,能进一步增加第一壁和第二壁在宽度方向的结构强度。
较佳地,所述第一壁上开设有通孔。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第一壁上设置通孔,一方面可用于紧固件连接,另一方面,如果不使用紧固件也可用于焊接。当进行焊接时,通孔可以作为焊接孔,即使操作空间狭小,也可以方便进行焊接操作。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置在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线束保护机构之间。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若线束保护机构为刚性材料时,在第二壁和线束保护机构连接处的两者之间设置缓冲垫,可以缓冲第二壁和线束保护机构的冲击,避免发生变形或零件损伤。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支架本体的侧边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支架加强筋,多个所述连接件依次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架加强筋的一侧。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线束保护机构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支架本体的侧边,支架本体的侧边相较于其他部位受力较大,容易发生变形,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支架加强筋,能够提升支架本体的结构强度。多个连接件设置于支架加强筋的一侧,支架加强筋处的结构强度优于其他区域的结构强度,当连接件进行连接时,能够提升线束保护机构与支架本体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能有效降低线束保护机构重量对支架本体侧边造成损伤的风险。
较佳地,所述第二壁包括直段和弯折段,所述直段与所述第一壁的一端连接,所述弯折段与所述直段相连接,所述直段的中线与所述弯折段的中线呈预设角度。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当连接件设置在支架加强筋旁边时,由于加强筋本身相较于支架侧边存在凸起,第二壁受到支架加强筋的阻碍不能由端部直接弯折,通过设置直段使第二壁沿着支架加强筋延伸一段距离,给弯折段一个过渡空间后再弯折至指定位置,避免第二壁碰到支架加强筋,可以有效避免安装干涉。
较佳地,所述线束保护机构与所述连接件的连接处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自远离所述线束保护机构的表面朝向所述连接件凸起,所述凸起设有连接孔。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凸台由线束保护机构表面朝向连接件方向凸起,且凸台设置有连接孔方便与连接件连接。当凸台通过连接孔与连接件连接时,线束保护机构表面有凸台作为缓冲,可以避免车辆发生颠簸时,表面在连接件作用下发生变形。
较佳地,所述线束保护机构设置有线束保护机构加强筋,所述线束保护机构加强筋沿所述线束保护机构宽度方向延伸。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线束保护机构宽度方向上一端连接在支架主体的侧边,另一端连接在电动车辆上,当车辆行驶过程中,线束保护机构受到宽度方向上的外力较大,因此通过设置沿线束保护机构宽度方向延伸的线束保护机构加强筋,可以增大线束保护机构自身强度以及与连接件连接处的强度。
较佳地,所述线束保护机构上开设有漏水孔。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由于线束保护机构加强筋以及凸台相较于线束保护机构表面向上凸起,为避免其他区域产生积水,设置漏水孔用于排水。
较佳地,线束保护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动车辆。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连接段连接连接件,第二连接段连接于电动车辆,为了防止线束保护机构的第一连接段或者第二连接段与对应部位保持连接状态后,另一端无法对准目标位置,因此,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段的一端活动连接便于线束保护机构整体的灵活调整,方便连接。此外,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活动连接,能够匹配不同底盘宽度的电动车辆。
较佳地,所述连接线束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顶壁外侧边缘处。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连接线束设置于支架本体的顶壁外侧边缘处,可以防止连接线束与其他部件干涉。
一种电动车辆,设置上述的快换支架。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电动车辆通过连接件能够将线束保护机构连接于支架本体的侧壁的外侧,从而能够对设置于支架本体上的线束进行防护,进而能够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并且,连接件的布置灵活,连接方便,一方面本身便于制造,另一方面也便于对已装配于电动车辆上的支架本体进行改造。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连接件能够将线束保护机构连接于支架本体的侧壁的外侧,从而能够对设置于支架本体上的线束进行防护,进而能够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并且,连接件的布置灵活,连接方便,一方面本身便于制造,另一方面也便于对已装配于电动车辆上的支架本体进行改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快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快换支架与线束保护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快换支架与线束保护机构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连接件的另一视角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连接件与支架本体及线束保护机构相连接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连接件的另一视角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的连接件与支架本体及线束保护机构相连接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连接件的另一视角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连接件与支架本体及线束保护机构相连接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快换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快换支架与线束保护机构连接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4A为图14的A部位放大示意图。
图14B为图14的B部位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快换支架与线束保护机构连接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支架本体1;连接线束11;电连接器12;支架加强筋13;连接件2;第一壁21;通孔211;第二壁22;贯穿孔221;直段222;弯折段223;第三壁23;螺母24;翻边25;第一加强筋26;第二加强筋27;纵向加强筋271;横向加强筋272;线束保护机构3;凸台31;线束保护机构加强筋32;漏水孔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换支架,快换支架应用于电动车辆。在具体实施时,快换支架连接于电动车辆的底盘处,并用于将电池包连接于电动车辆上。
如图1-图3所示,快换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和连接件2,其中,支架本体1用于连接电动车辆的电池包(图中未示出),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连接线束11和锁止机构,锁止机构用于对电池包进行锁止固定;连接件2的一端连接于支架本体1,连接件2的另一端沿远离支架本体1的方向延伸,且连接件2的另一端连接用于对连接线束11提供保护的线束保护机构3。
通过连接件2能够将线束保护机构3连接于支架本体1的侧壁的外侧,从而能够对设置于支架本体1上的线束11进行防护,进而能够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并且,连接件2的布置灵活,连接方便,一方面本身便于制造,另一方面也便于对已装配于电动车辆上的支架本体1进行改造。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锁止机构设置于支架本体的侧壁的内表面处,以将电池包连接于支架本体的内侧,支架本体还具有与侧壁连接的顶壁,通过顶壁能够与电动车辆的底盘连接。支架本体的端壁上设有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用于与电池包的端口电连接,连接线束设于顶壁的边缘处,以避免与支架本体上的其他部件干涉。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锁止机构也可以设置于支架本体1的侧壁的外表面处,当锁止机构设置在支架本体1的侧壁的外表面时,只要保证连接件2与锁止机构错开设置,并且,线束保护机构3和支架本体1之间预留能够供解锁件穿过的解锁通道即可,本实施例并不做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连接件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但是不应将连接件的具体结构仅限于以下的结构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采用相应的其他的具体结构。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6所示,连接件2包括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第一壁21与支架本体1的外壁连接,第二壁22与线束保护机构3朝向支架本体1的一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连接件2可以根据布置的位置或者具体的需求通过第一壁21连接于支架本体1侧壁或者顶壁上,再通过第二壁22与线束保护机构3朝向支架本体1的一侧连接,从而达到使线束保护机构3与支架本体1固定连接的效果。其连接方式简单、可靠。
连接件2的第一壁21的一端连接第二壁22,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呈预设角度设置,第一壁21与支架本体1的侧壁连接。具体地,预设角度可以但不局限于为9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种连接件2通过第一壁21的一端与第二壁22的一端进行连接,连接件2呈“L”型,使得第二壁22与支架本体1的上表面具有间距,并且,第二壁22沿着远离支架本体1的方向延伸后与线束保护机构3连接,从而能够与支架本体1、电动车辆之间形成保护空间,避免障碍物或者污染物自快换支架的下方或侧边进入该保护空间,以对位于支架本体1外侧的器件进行保护,比如,能够对设置于支架本体1侧边的线束11进行防护,进而能够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第二壁设有螺纹连接孔,所述螺纹连接孔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直接在第二壁上开设螺纹连接孔,可以沿竖直方向通过紧固件将线束保护机构与第二壁的螺纹连接孔连接,便于安装。作为另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连接件2还包括螺母24,第二壁22设置有贯穿孔221,贯穿孔221的孔壁设置有导向面,螺母24的螺纹孔与贯穿孔221同轴连通,并固定设置在贯穿孔221背离线束保护机构3的一侧。
相比于增加第二壁的壁厚而形成螺纹连接孔,通过螺母形成螺纹连接孔,便于制造,能够减小连接件的重量。螺母24设置在贯穿孔221背离线束保护机构3的一侧,便于安装螺钉,连接方式简单,制造成本低。进一步地,贯穿孔221的孔壁设置有导向面,该导向面可以引导螺栓插入贯穿孔221,进而便于螺栓对准螺帽的螺孔进行连接。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螺母24的孔径小于贯穿孔221的孔径。从而,可以防止螺钉因为贯穿孔221的阻碍不能很好的旋紧。
如图4至图6所示,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均设有翻边25,第一壁21的翻边25自第一壁21的边缘向远离支架本体1的方向延伸;第二壁22的翻边25自第二壁22的边缘向远离线束保护机构3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在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设置翻边25,可根据连接件2的安装部位、受力情况灵活增加相应部位的结构强度,降低连接件2的加工成本。第一壁21的翻边25沿第一壁21的边缘向远离支架本体1的方向延伸,第二壁22的翻边25自第二壁22的边缘向远离线束保护机构3的方向延伸,可以尽可能地增加连接件2与线束保护机构3或者支架本体1安装面地强度,防止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种连接件2的第一壁21与第二壁22连接弯折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26。该结构能防止连接件2的弯折处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增加连接件2强度。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壁21的壁面和第二壁22的壁面上设有第二加强筋27,第一壁21的第二加强筋27自第一壁21的壁面向远离支架本体1的方向凸起;第二壁22的第二加强筋27自第二壁22的壁面向远离线束保护机构3的方向凸起。
第一壁21的第二加强筋27自第一壁21的壁面向远离支架本体1的方向凸起,第二壁22的第二加强筋27自第二壁22的壁面向远离线束保护机构3的方向凸起,设置第二加强筋能够防止第一壁21或者第二壁22受力产生弯曲,进一步增加连接件2强度。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二壁22的第二加强筋27包括纵向加强筋271和横向加强筋272,其中纵向加强筋271沿着第二壁22的长度方向延伸,横向加强筋272沿着第二壁22的宽度方向延伸,横向加强筋272与纵向加强筋271相交并呈“十”字形。
第一壁21或者第二壁22在长度方向上更容易因为受力产生变形,纵向加强筋271沿着第一壁21或第二壁22的长度方向延伸,可以避免变形的发生;通过横向加强筋272沿宽度方向延伸与纵向加强筋271相交并呈“十”字形,能进一步增加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在宽度方向的结构强度。
在又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10所示,连接件2的第一壁21的中间位置上开设有通孔211。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第一壁21上设置通孔211,一方面可用于紧固件连接,另一方面,如果不使用紧固件也可用于焊接。当进行焊接时,通孔可以作为焊接孔,即使操作空间狭小,也可以方便进行焊接操作。比如,当连接件2设置在支架加强筋13的一侧或者设置在相邻支架加强筋13之间时,由于有支架加强筋13的干扰,第一壁21的外端壁不方便进行焊接,通过设置在第一壁21的中间位置的通孔211,便于焊接工具伸入作业。
第二壁22包括直段222和弯折段223,直段222与第一壁21的一端连接,弯折段223与直段222相连接,直段222的中线与弯折段223的中线呈预设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当连接件2设置在支架加强筋13旁边或者相邻支架加强筋13之间时,由于加强筋本身相较于支架侧边存在凸起,第二壁22受到支架加强筋13的阻碍不能由端部直接弯折,通过设置直段222使第二壁22沿着支架加强筋13延伸一段距离,给弯折段223一个过渡空间后再弯折至指定位置,避免第二壁22碰到支架加强筋13,可以有效避免安装干涉。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图12所示,连接件2还包括第三壁23,第三壁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壁21的一端和第二壁22的一端连接呈“Z”字形,第一壁21、第二壁22分别为“Z”字形的连接件2的上端壁和下端壁,第一壁21所在平面与第二壁22所在平面互相平行,第一壁21与支架本体1的顶壁连接,第二壁22与线束保护机构3的上表面连接。连接件2利用第三壁23的过渡,改变连接件2第一壁21以及第二壁22的安装面的方向呈“Z”字形,使得第二壁22与支架本体1的上表面具有间距,并且,第二壁22沿着远离支架本体1的方向延伸后与线束保护机构3连接,从而能够与支架本体1、电动车辆之间形成保护空间,避免障碍物或者污染物自快换支架的下方或侧边进入该保护空间,以对位于支架本体1外侧的器件进行保护,比如,能够对设置于支架本体1侧边的线束11进行防护,进而能够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方便连接件2能够适应不同的安装位置,以便线束保护机构3与支架本体1的顶壁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如图11、图12所示,第三壁23朝向支架本体的一边设置有翻边。该结构根据连接件2的安装部位、受力情况增加相应部位的结构强度,降低连接件2的加工成本。
连接件2的第一壁21与第三壁23连接弯折处以及第二壁22与第三壁23连接弯折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26,能防止连接件2的弯折处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增加连接件2强度。
在具体实施时,线束保护机构可以通过以上至少一种连接件与支架本体连接。如图2、图6、图9、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同时采用以上三种连接件将线束保护机构与支架本体连接的快换支架。图3中的连接件2设置在支架本体1偏两侧的位置并与支架本体1侧边相连,图6中的连接件2设置在支架本体1偏中间的位置并与支架本体1侧边相连,图9中的连接件2设置在支架本体1端部并与支架本体1顶壁相连。其中,对于支架本体上同时连接有三种连接件2,不同的连接件2对应不同连接位置,该结构能够与支架本体1的侧壁和顶壁连接,能够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与支架本体1连接,与单一连接方向的连接方式,其连接更稳定。
除上述三种连接件2以外,如图13所示,连接件2还可以只有第二壁22,支架本体1具有电连接器12,连接件2与电连接器12相邻设置,第二壁22的端部与支架本体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第二壁22连接线束保护机构3能够对电连接器12提供保护,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连接件2通过第二壁22的一端连接在支架本体1上,避免连接件2的安装面占用支架本体1外表面过大的面积,避免连接件2与电连接器12发生安装干涉。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如果支架本体1上在电连接器12附近的安装面积充足,也可以采用以上实施例的连接件2,本实施例并不用于具体限定。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连接件2也可以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以用于支架本体1的两侧壁与线束保护机构3连接,上述实施例并不用于具体限定。
如图1-图3,图14、图14A、图14B所示,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连接件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支架本体1的侧边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支架加强筋13,多个连接件2中有一部分设置在支架加强筋13的一侧或者设置在相邻支架加强筋1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线束保护机构3通过连接件2连接在支架本体1的侧边,支架本体1的外壁相较于其他部位受力较大,容易发生变形。在外壁延长方向上设置支架支架加强筋13,能有效减少线束保护机构3重量对支架本体1侧边造成损伤的风险。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连接件2还包括缓冲垫,缓冲垫设置在第二壁22与线束保护机构3之间。若线束保护机构3为刚性材料时,在第二壁22和线束保护机构3连接处的两者之间设置缓冲垫,可以缓冲第二壁22和线束保护机构3的冲击,避免发生变形或零件损伤。具体地,缓冲垫可以但不局限于采用橡胶或硅胶等柔性材料制成。
在具体实施时,线束保护机构还可以为塑料件,塑料件可以通过紧固件与第二壁连接,塑料件能够抗变形,以抵抗冲击。
如图15所示,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线束保护机构3与连接件2的连接处设有凸台31,凸台31自远离线束保护机构3的表面朝向连接件2凸起,凸起设有连接孔。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凸台31由线束保护机构3表面朝向连接件2方向凸起,且凸台31设置有连接孔方便与连接件2连接。当凸台31通过连接孔与连接件2连接时,线束保护机构3表面有凸台31作为缓冲,可以避免车辆发生颠簸时,表面在连接件2作用下发生变形。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线束保护机构3设置有线束保护机构3加强筋32,线束保护机构3加强筋32沿线束保护机构3宽度方向延伸。
线束保护机构3宽度方向上一端连接在支架主体的侧边,另一端连接在电动车辆上,当车辆行驶过程中,线束保护机构3受到宽度方向上的外力较大,因此通过设置沿线束保护机构3宽度方向延伸的线束保护机构3加强筋32,可以增大线束保护机构3自身强度以及与连接件2连接处的强度。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线束保护机构3上开设有漏水孔33。
由于线束保护机构3加强筋32以及凸台31相较于线束保护机构3表面向上凸起,为避免其他区域产生积水,设置漏水孔33用于排水。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线束保护机构3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的一端连接连接件2,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段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动车辆。
第一连接段连接连接件2,第二连接段连接于电动车辆,为了防止线束保护机构3的第一连接段或者第二连接段与对应部位保持连接状态后,另一端无法对准目标位置,因此,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段的一端活动连接便于线束保护机构3整体的灵活调整,方便连接。
此外,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活动连接,能够匹配不同底盘宽度的电动车辆。具体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活动连接且部分重叠,调整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重叠部分的尺寸即可调整线束保护机构3的宽度,当车身支架安装于不同车型的电动车辆上,车身支架与电动车辆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时,通过调整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以使线束保护机构3的宽度与新的间距匹配即可,操作方便,适配性高。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连接线束11设置于支架本体1的顶壁外侧边缘处。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连接线束11设置于支架本体1的顶壁外侧边缘处,可以防止连接线束11与其他部件干涉。
一种电动车辆,设置上述的快换支架。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电动车辆通过连接件2能够将线束保护机构3连接于支架本体1的侧壁的外侧,从而能够对设置于支架本体1上的线束11进行防护,进而能够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并且,连接件2的布置灵活,连接方便,一方面本身便于制造,另一方面也便于对已装配于电动车辆上的支架本体1进行改造。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快换支架,所述快换支架应用于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连接件,其中,
所述支架本体用于连接电动车辆的电池包,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连接线束和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于对所述电池包进行锁止固定;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沿远离所述支架本体的方向延伸,且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用于对所述连接线束提供保护的线束保护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与所述支架本体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线束保护机构朝向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连接;
和/或,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二壁,所述支架本体具有电连接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电连接器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壁的端部与支架本体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呈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第一壁与所述支架本体的侧壁连接;
或,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三壁,所述第三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壁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壁所在平面互相平行,所述第一壁与所述支架本体的顶壁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设有螺纹连接孔,所述螺纹连接孔沿着竖直方向延伸;
或,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螺母,所述第二壁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螺母与所述贯穿孔同轴并固定设置在所述贯穿孔背离线束保护机构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的孔径小于所述贯穿孔的孔径,和/或,所述贯穿孔的孔壁设置有导向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翻边,所述翻边自所述第一壁的边缘向远离所述支架本体的方向延伸;和/或,所述翻边自所述第二壁的边缘向远离所述线束保护机构的方向延伸;
和/或,
所述第一壁的壁面和所述第二壁的壁面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自所述第一壁的壁面向远离所述支架本体的方向凸起;和/或,所述第二加强筋自所述第二壁的壁面向远离所述线束保护机构的方向凸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包括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纵向加强筋沿着所述第一壁或所述第二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横向加强筋沿着所述第一壁或所述第二壁的宽度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连接弯折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或,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三壁连接弯折处以及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三壁连接弯折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上开设有通孔。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置在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线束保护机构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支架本体的侧边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支架加强筋,多个所述连接件依次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架加强筋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包括直段和弯折段,所述直段与所述第一壁的一端连接,所述弯折段与所述直段相连接,所述直段的中线与所述弯折段的中线呈预设角度。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保护机构与所述连接件的连接处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自远离所述线束保护机构的表面朝向所述连接件凸起,所述凸起设有连接孔;
和/或,
所述线束保护机构设置有线束保护机构加强筋,所述线束保护机构加强筋沿所述线束保护机构宽度方向延伸;
和/或,
所述线束保护机构上开设有漏水孔。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保护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动车辆。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束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顶壁外侧边缘处。
16.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快换支架。
CN202221362673.8U 2022-05-31 2022-05-31 快换支架以及电动车辆 Active CN218021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62673.8U CN218021268U (zh) 2022-05-31 2022-05-31 快换支架以及电动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62673.8U CN218021268U (zh) 2022-05-31 2022-05-31 快换支架以及电动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1268U true CN218021268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73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62673.8U Active CN218021268U (zh) 2022-05-31 2022-05-31 快换支架以及电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1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8591B (zh) 新能源汽车底盘碰撞结构
KR20090023760A (ko) 연료전지 차량의 샤시 프레임
CN211765901U (zh) 一种增程电动汽车的前地板总成
CN218021268U (zh) 快换支架以及电动车辆
CN107554621B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梁结构
CN107554619B (zh) 用于车辆的机舱安装框架结构及车辆
US11807300B2 (en) Cross member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CN21341397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后地板前横梁结构
CN113200090B (zh)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车身结构
CN219948360U (zh) 一种可调节翼子板安装支架
CN212890021U (zh) 一种安全拉手支架及汽车
CN220884557U (zh) 一种汽车b柱、汽车侧围及汽车
CN213768733U (zh) 机舱上层支架总成的安装架、车辆机舱前围和车辆
CN217804334U (zh) 一种副仪表板支架以及车辆
CN114889696B (zh) 一种电动汽车
CN112429096B (zh) 一种前地板上横梁组件及电动汽车
CN220314883U (zh) 一种后车门dcu安装支架及后车门
CN219214915U (zh) 一种车辆组件及汽车
CN218677438U (zh) 电池包的电气支架、电池包及车辆
CN218877405U (zh) 一种机盖锁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3472805U (zh) 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CN212563422U (zh) 一种新型尿素箱辅助安装支架
CN212373506U (zh) 一种汽车前围上部上板结构
CN217994691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CN214451320U (zh) 侧碰吸能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