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19175U - 预制楼板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预制楼板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19175U CN218019175U CN202222093941.7U CN202222093941U CN218019175U CN 218019175 U CN218019175 U CN 218019175U CN 202222093941 U CN202222093941 U CN 202222093941U CN 218019175 U CN218019175 U CN 2180191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template
- vibrating
- floor slab
- di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预制件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预制楼板成型模具,包括模台、模板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模台、模板的支架,所述模板经支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模台上,形成具备至少一个开口的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所述模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模板的振捣窗口,所述振捣窗口上连接设置有形状大小与所述振捣窗口适配的振捣窗门。本申请预制楼板成型模具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振捣棒可以插入振捣窗口深入到模具内部,使形状不规则的模具内部各个位置的混凝土都得以充分振捣,使预制楼板结构稳固、质量更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预制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楼板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预制楼板是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制作时,先将模具摆放成需要的形状,再将钢筋固定在模具中设定好的位置,灌注混凝土,经过设定时长,待混凝土硬化后拆除模具从而得到预制楼板。
在浇筑混凝土时,为了振出气泡和空腔,使混凝土密实,会利用振捣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但是由于预制楼板的形状大小不一,尤其对于一些异型件而言,因为模板的阻挡,模具搭建完成后会出现一些振捣棒棒头无法深入的空间,上述空间中灌注的混凝土成型时无法得到振捣密实,影响成型进度及后期预制楼板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浇筑形状不规则的预制楼板时,由于模板阻挡无法对处于模具内密闭空间中的混凝土充分振捣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楼板成型模具,可以使形状不规则的模具内部各个位置的混凝土都得以充分振捣,使预制楼板结构稳固、质量更佳。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预制楼板成型模具,包括模台、模板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模台和模板的支架,所述模板经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模台上,形成具备至少一个开口的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
所述模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模板的振捣窗口,所述模板上连接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振捣窗口的振捣窗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通过开口进入浇筑空间,当对模具底部进行浇筑时,由于开口位置距离模具底部较远,振捣棒无法深入模具底部空间进行振捣,此时,可以通过设置在模板上的振捣窗口伸入振捣棒对位于模具底部待密实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密实,当浇筑位于振捣窗口上方所在的浇筑空间时,将振捣窗门关闭,从其他窗门或者浇筑开口处伸入振捣棒进行振捣密实,使得浇筑空间中各个部位的混凝土都能得到充分振捣,从而振出混凝土中的气泡和空腔,使得预制楼板结构稳固、质量更佳。
优选的,所述振捣窗口所在模板外壁上设置有插孔和上合页,所述振捣窗门上设置有与所述插孔和上合页适配的插杆和下合页,所述振捣窗门转动连接于所述振捣窗口上,经所述插杆及插孔的配合开启或封闭所述振捣窗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振捣窗门和振捣窗口可以手动打开或封闭,方便将振捣棒深入难以振捣的密闭空间进行振捣密实,在振捣窗口下方的浇筑空间振捣完成后,通过插孔与插杆的结构可以牢固封闭振捣窗口,防止混凝土溢出,影响预制楼板的成型。
优选的,所述振捣窗门和振捣窗口的连接方式配置为门栓结构;
所述模板上位于所述振捣窗口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卡定块,所述振捣窗门上设置有第二卡定块,所述第二卡定块与所述第一卡定块沿同一条直线设置,所述第二卡定块与所述第一卡定块之间可拆卸插接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振捣窗门的栓杆;
当所述栓杆穿过所述第一卡定块及第二卡定块时,所述振捣窗门呈封闭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门栓结构控制振捣窗门和振捣窗口的开闭,操作更加简单,同时可以避免当混凝土灌注时溅射在合页或插销连接处导致振捣窗口难以打开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振捣窗口与振捣窗门成对设置,且在所述模板上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确保异形楼板在浇筑时,所有难以振捣的密闭空间都可以插入振捣棒,使混凝土得到充分振捣,混凝土楼板成型后内部气泡、空腔更少,质量更佳。
优选的,所述模台设置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模板包括阶梯形模板、矩形模板以及封口模板,所述阶梯形模板与矩形模板均沿所述模台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封口模板设置在所述阶梯形模板与矩形模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封闭所述阶梯形模板与矩形模板二者之间形成的开口;
所述阶梯形模板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阶梯形支撑板,所述矩形模板倾斜放置;
所述矩形模板背离所述浇筑空间的侧面沿所述矩形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支撑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浇筑前安装模板时,利用机械吊起模板时,模板不会变形,保证了各个预制楼板形状的一致,保证了预制楼板的良好质量。
优选的,所述矩形模板背离所述浇筑空间的侧面设置有多个所在面垂直于所述矩形模板所在面的片状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沿所述矩形模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所述支撑板的第一固定孔,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条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支撑条与矩形模板相互垂直,起到相互支撑稳固的作用,在安装和拆卸模板时,利用机械吊钩可以与第一固定孔连接,吊起模板,相互支撑的支撑板和支撑条可以避免模板发生变形,保证了各个预制楼板形状的一致。
优选的,所述支架沿模台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垂直所述模台上表面的多个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模板和模台可拆卸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和支架固定了模板和模台的相对位置,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混凝土密度、质量大导致推挤模板,使模具变形,影响预制楼板成型。
优选的,用于连接所述模台的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向水平方向弯折形成固定片;
所述模台上垂直于模台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预埋杆,所述预埋杆的一端插入所述浇筑空间用于形成预埋通道,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脱模后将支架及模板拆除后,在预埋杆位置处会形成预埋通道,方便钢筋穿过与起重机的吊钩连接,对预制楼板进行吊装和运输。
优选的,所述封口模板上均匀开设有用于固定钢筋的第二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结构均匀排列且不会发生移位,使浇筑形成的预制楼板更加坚固、质量更佳。
优选的,所述模台和模板朝向浇筑空间的面上设置有垫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垫层可以隔开混凝土与模板、模台,防止混凝土与模板、模台粘连,简化了脱模时的操作。
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
在浇筑形状不规则的预制楼板时,通过在模板上开设振捣窗口和振捣窗门,在浇筑低于振捣窗口位置的浇筑空间时,可以通过振捣窗口伸入振捣棒对下方待密实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密实,当浇筑位于振捣窗口上方所在的浇筑空间时,则将振捣窗门封闭,振捣棒从另外的振捣窗口或模具顶部开口深入到模具内部,使形状不规则的模具内部各个位置的混凝土都得以充分振捣使预制楼板结构稳固、质量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模台;2、模板;21、阶梯形模板;211、阶梯形支撑板;22、矩形模板;221、支撑条;222、支撑板;223、第一固定孔;23、封口模板;3、支架;31、第一连接杆;311、固定片;32、预埋杆;33、第二连接杆;4、浇筑空间;41、矩形开口;50、振捣窗口;51、振捣窗门;52、上合页;53、下合页;54、插孔;55、插杆;6、门栓结构;61、第一卡定块;62、第二卡定块;63、栓杆;64、卡定槽;7、第二固定孔;8、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预制楼板成型模具,参照图1所示,包括阶梯形模板21、矩形模板22、封口模板23、呈长方体的模台1以及用于固定模台1和各个模板2的支架3,模台1和各个模板2拼接组合形成一个浇筑空间4,向浇筑空间4内浇筑混凝土,待一段时间后混凝土硬化,拆除模台1和模板2得到预制楼板。
阶梯形模板21、矩形模板22沿模台1的长度方向设置,阶梯形模板21的底侧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模台1上表面的长边侧上,阶梯形模板21底侧与模台1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矩形模板22的一条长边侧通过螺栓和固定搭板连接在阶梯形模板21阶梯状侧面的上表面,另一条长边侧通过固定搭板焊接连接另一个矩形模板22,矩形模板22朝向浇筑空间4的方向倾斜放置,封口模板23垂直于模台1通过螺栓连接设置在阶梯形模板21和矩形模板22长度方向的两端,实现对于浇筑空间4的封闭。阶梯形模板21和矩形模板22远离模台1的边侧相接,构成一个沿模台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矩形开口41,用于浇筑混凝土。
阶梯形模板21背离所述浇筑空间4设置有用于支撑阶梯形模板21的阶梯形支撑板211,所述阶梯形支撑板211采用镂空设置,如此设置可以减轻阶梯形支撑板211重量,方便浇筑前的模具组装和预制楼板硬化后的脱模,也可以节省成本。所述封口模板23上均匀开设有用于固定铺设钢筋的第二固定孔7,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在浇筑空间4内均匀铺设预制楼板的内部钢筋桁架结构,将钢筋两端分别穿过第二固定孔7,可以起到固定钢筋桁架的效果,保证预制楼板内部钢筋桁架在浇筑混凝土时结构保持稳定。
如图2所示,矩形模板22背离浇筑空间4的侧面沿矩形模板22的长度方向焊接有支撑条221。所述矩形模板22背离浇筑空间4的侧面垂直焊接有多个片状支撑板222,所述支撑板222上沿所述矩形模板2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所述支撑板222的第一固定孔223,所述支撑板22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条22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在浇筑前的模具组装和预制楼板硬化后的脱模过程中,利用起重机吊钩穿过第一固定孔223吊起矩形模板22,此时,相互支撑的支撑板222和支撑条221可以避免模板2发生形变,保证浇筑空间4的形状大小一致,从而使各个预制楼板形状大小保持一致,保证预制楼板的质量。
沿模台1的宽度方向在模台1中段设置有支架3,支架3呈门形,两端焊接在阶梯形模板21远离模台1的面上,起到支撑固定阶梯形模板21的作用。在支架3距离两端一定距离处竖直焊接有第二连接杆33,所述第二连接杆33焊接在矩形模板22的支撑条221上,用于固定阶梯形模板21和矩形模板22相对位置,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2由于混凝土的密度、质量较大发生位移,保证预制楼板形状大小一致,从而确保预制楼板质量的稳定。
在支架3中段垂直于模台1上表面通过螺栓可拆卸设置有两根第一连接杆31,第一连接杆31远离所述支架3的一端向水平方向弯折形成固定片311,所述固定片311上开设有垂直贯穿所述固定片311的通孔。垂直于模台1上表面设置有两根预埋杆32,预埋杆32远离模台1的一端穿过固定片311上的通孔与所述固定片311焊接固定,另一端垂直于模台1上表面,伸入到浇筑空间4中,在此浇筑空间4浇筑满混凝土后,由于预埋杆32的存在,脱模后会在此处形成一个管状的预埋通道,预埋通道轴线垂直于模台1上表面,当运输、安装预制楼板时,龙门架吊钩通过钢筋穿过预埋通道固定,方便预制楼板的吊装。
为了方便预制楼板硬化后的脱模,在模台1和模板2朝向浇筑空间4的面上设置有垫层8,用于隔开混凝土与预制楼板成型模具,一般选用报纸或者塑料薄膜作为垫层8。在图2中,为了清楚地展示垫层8的位置与结构,对垫层8做了加厚处理,在实际中,垫层8为很薄的一层。
在矩形模板22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模板2的振捣窗口50,如图3所示,所述模板2上连接设置有形状大小与所述振捣窗口50相适配的振捣窗门51。所述振捣窗口50所在模板2外壁上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插块和上合页52,插块上开设有插孔54,穿过所述插孔54设置有适配的插杆55,所述振捣窗门51上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下合页53,上下合页配合使振捣窗门51转动连接于所述振捣窗口50上,通过将插杆55插入或抽出插孔54实现开启或封闭所述振捣窗口50。
当混凝土通过所述矩形开口41进入浇筑空间4,对模具底部进行浇筑时,由于矩形开口41位置距离模具底部较远,振捣棒无法深入浇筑空间4底部位置进行振捣,此时,可以通过设置在模板2上的振捣窗口50伸入振捣棒对浇筑空间4底部位置待密实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密实。当浇筑混凝土到浇筑空间4位于振捣窗口50上方的区域时,将振捣窗门51关闭,从其他振捣窗口50或者浇筑开口处伸入振捣棒进行振捣密实,使得位于浇筑空间4中各个部位的混凝土都能得到充分振捣,从而振出混凝土中的气泡和空腔,使得固化成型后的预制楼板结构稳固、质量更佳。同时,浇筑满混凝土后等待预制楼板硬化时,可以打开振捣窗门51,观察内部混凝土硬化情况,提高制作预制楼板的效率。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一种预制楼板成型模具,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振捣窗口50采用门栓结构6连接,可以同时起到连接和控制振捣窗门51开闭的作用。模板2上位于振捣窗口50两侧位置分别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第一卡定块61,振捣窗门51上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一个第二卡定块62,在第二卡定块62和两个第一卡定块61上分别开设有卡定槽64,多个所述卡定槽64沿同一直线设置,在第二卡定块62和两个第一卡定块61开设的卡定槽64之间插接有栓杆63,利用栓杆63插入、抽出第一卡定块61及第二卡定块62实现封闭或开启所述振捣窗口50。
如果采用实施例1中的方案,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溅射到振捣窗口50的连接合页和插杆55处,硬化后会导致振捣窗门51无法打开的情况,采用实施例2的方案,简化了振捣窗口50的连接开闭方式,避免了混凝土将振捣窗口50粘死难以打开的情况。
预制楼板成型模具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根据所需要的预制楼板形状选取合适的模板和模台进行拼接组装,形成浇筑空间,在浇筑空间的一侧形成浇筑开口;
第二步:在模板和模台之间的浇筑空间内铺设钢筋桁架,钢筋桁架的端部固定在模板上的固定孔内;
第三步:从浇筑开口处浇筑混凝土,在浇筑位于振捣窗口下方的浇筑空间时,将振捣窗口打开,伸入振捣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密实后封闭振捣窗口,继续浇筑混凝土,从其他振捣窗口或者浇筑开口伸入振捣棒进行振捣;
第四步:等待混凝土硬化后,拆除模台和模板得到预制楼板。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楼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台(1)、模板(2)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模台(1)和模板(2)的支架(3),所述模板(2)经所述支架(3)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模台(1)上,形成具备至少一个开口的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4);
所述模板(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模板(2)的振捣窗口(50),所述模板(2)上连接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振捣窗口(50)的振捣窗门(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捣窗口(50)所在模板(2)外壁上设置有插孔(54)和上合页(52),所述振捣窗门(51)上设置有与所述插孔(54)和上合页(52)适配的插杆(55)和下合页(53),所述振捣窗门(51)转动连接于所述振捣窗口(50)上,经所述插杆(55)及插孔(54)的配合开启或封闭所述振捣窗口(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捣窗口(50)的连接方式配置为门栓结构(6);
所述模板(2)上位于所述振捣窗口(50)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卡定块(61),所述振捣窗门(51)上设置有第二卡定块(62),所述第二卡定块(62)与所述第一卡定块(61)沿同一条直线设置,所述第二卡定块(62)与所述第一卡定块(61)之间可拆卸插接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振捣窗门(51)的栓杆(63);
当所述栓杆(63)穿过所述第一卡定块(61)及第二卡定块(62)时,所述振捣窗门(51)呈封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预制楼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捣窗口(50)与振捣窗门(51)成对设置,且在所述模板(2)上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台(1)设置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模板(2)包括阶梯形模板(21)、矩形模板(22)以及封口模板(23),所述阶梯形模板(21)与矩形模板(22)均沿所述模台(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封口模板(23)设置在所述阶梯形模板(21)与矩形模板(22)长度方向的两端封闭所述阶梯形模板(21)与矩形模板(22)二者之间形成的开口;
所述阶梯形模板(21)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阶梯形支撑板(211),所述矩形模板(22)倾斜放置;
所述矩形模板(22)背离所述浇筑空间(4)的侧面沿所述矩形模板(2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支撑条(2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楼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模板(22)背离所述浇筑空间(4)的侧面设置有多个所在面垂直于所述矩形模板(22)所在面的片状支撑板(222),所述支撑板(222)上沿所述矩形模板(2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所述支撑板(222)的第一固定孔(223),所述支撑板(22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条(22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沿所述模台(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架(3)上设置有垂直所述模台(1)上表面的多个第一连接杆(31)和第二连接杆(33),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杆(31)和第二连接杆(33)与所述模板(2)和模台(1)可拆卸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楼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1)远离所述支架(3)的一端向水平方向弯折形成固定片(311);
所述模台(1)上垂直于所述模台(1)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预埋杆(32),所述预埋杆(32)的一端插入所述浇筑空间(4)用于形成预埋通道,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31)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楼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模板(23)上均匀开设有用于固定钢筋的第二固定孔(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台(1)和模板(2)朝向浇筑空间(4)的面上设置有垫层(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93941.7U CN218019175U (zh) | 2022-08-10 | 2022-08-10 | 预制楼板成型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93941.7U CN218019175U (zh) | 2022-08-10 | 2022-08-10 | 预制楼板成型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19175U true CN218019175U (zh) | 2022-12-13 |
Family
ID=84345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093941.7U Active CN218019175U (zh) | 2022-08-10 | 2022-08-10 | 预制楼板成型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19175U (zh) |
-
2022
- 2022-08-10 CN CN202222093941.7U patent/CN2180191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92426A (zh) | 横向预应力全宽钢筋混凝土桥面板预制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218019175U (zh) | 预制楼板成型模具 | |
CN111335355A (zh) | 一种异型块后浇式轻型挡土墙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965302B (zh) | 一种预制梁式楼梯及其专用模具和施工方法 | |
CN106088583B (zh) | 建筑顶面混凝土双模结构 | |
CN211114261U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墙板结构 | |
EP0818287B1 (en) | Mold for prefabricated concrete panels | |
US4872823A (en) |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columnar reinforcement in a concrete wall panel | |
CN210011144U (zh) | 工地围挡预制基础 | |
CN211250603U (zh) | 一种预制楼梯模板 | |
CN209224259U (zh) | 周转式混凝土预制块制作模具 | |
CN218911791U (zh) | 一种空心墙板的水平连接节点 | |
CN217268355U (zh) | 一种构造柱不拆卸浇筑模具 | |
CN218314202U (zh) | 一种建筑预制墙浇注模 | |
CN211590623U (zh) | 一种立浇空腹梁模板 | |
CN220129103U (zh) | 用于墙面加固的装配式高延性混凝土板的生产装置 | |
CN219604663U (zh) | 一种在墙板预制段内设置组合金属模板的预制墙 | |
CN218862085U (zh) | 一种剪力墙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构造 | |
CN217621232U (zh) | 一种再生混凝土预制桩固化成型组件 | |
CN110238962A (zh) | 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内墙的制作方法 | |
CN214187682U (zh) | 用于拼装隧道轨下结构门形涵箱的预制模板 | |
CN220219027U (zh) | 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内墙成组立模 | |
CN216067962U (zh) | 预制围护桩成型模具 | |
CN218255766U (zh) | 一种承重桥梁混凝土预制件成型模具 | |
CN215903701U (zh) | 一种铁路施工用施工预制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