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16682U - 夹持装置及串焊机 - Google Patents
夹持装置及串焊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16682U CN218016682U CN202221610745.6U CN202221610745U CN218016682U CN 218016682 U CN218016682 U CN 218016682U CN 202221610745 U CN202221610745 U CN 202221610745U CN 218016682 U CN218016682 U CN 2180166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piece
- clamping piece
- mounting plate
- horizontal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包括支架、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沿第一水平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支架;第二夹持件与第一夹持件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布设于支架,且绕与第一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一转动轴线可转动;第一夹持件移动的过程中可抵接于第二夹持件,并推动第二夹持件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夹持物料。通过设置上述的夹持装置,既可以通过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夹持并拉紧焊带,同时由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在水平方向夹持焊带,也可以避免将焊带垫起使得焊带的头部翘起的情况,确保焊带与硅片之间紧密贴合,保证焊接质量。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串焊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及串焊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串焊机上一般采用夹钳机构来拉紧焊带,而夹钳机构的夹紧方式为上下夹紧。在拉紧焊带并将焊带放到硅片上时,由于夹钳机构上下夹紧,因此夹钳机构会将焊带垫起,使得焊带的头部翘起,从而导致焊带与硅片之间不能完全贴合,出现虚焊、焊接不牢的情况,焊接质量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夹钳机构导致焊带头部翘起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拉紧焊带,且保证焊带与硅片贴合紧密的夹持装置及串焊机。
一种夹持装置,包括:
支架;
第一夹持件,沿第一水平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及
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布设于所述支架,且绕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一转动轴线可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移动的过程中可抵接于所述第二夹持件,并推动所述第二夹持件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物料。
通过设置上述的夹持装置,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沿水平方向间隔布设,而且第一夹持件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推动第二夹持件转动,从而实现对焊带的夹持。如此,既可以通过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夹持并拉紧焊带,同时由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在水平方向夹持焊带,也可以避免将焊带垫起使得焊带的头部翘起的情况,确保焊带与硅片之间紧密贴合,保证焊接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相对的第一抵接端和第一夹持端,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相对的第二抵接端和第二夹持端;
所述第一夹持件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抵接端可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端,并推动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夹持端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端并夹持物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接端;
所述第一夹持件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抵接端可抵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以推动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二抵接端远离所述第一抵接端的作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接端,且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相抵接,所述第一夹持件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抵接端抵接于所述连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用于推动所述第二夹持件沿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在夹持位置和张开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一夹持件从所述夹持位置移动到所述张开位置的作用力;
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抵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从所述张开位置移动到所述夹持位置;
当所述第一夹持件位于所述夹持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物料;
当所述第一夹持件位于所述张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张开以释放物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在所述夹持位置和所述张开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可经过中间位置;
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且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以及所述第二弹性件配合将所述第一夹持件限位于所述中间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夹持件绕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夹持件及多个第二夹持件,多个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多个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且多个所述第一夹持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交替间隔布设;
所述第一安装板移动的过程中,每一所述第一夹持件抵接于对应的一所述第二夹持件。
一种串焊机,包括上述的夹持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处于夹持状态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处于张开状态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夹持装置中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等结构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夹持装置中第二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夹持装置中第一安装板与第一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100,包括支架10、第一夹持件20及第二夹持件30。
第一夹持件20沿第一水平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支架10,第二夹持件30与第一夹持件20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布设于支架10,且绕与第一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一转动轴线可转动。
第一夹持件20移动的过程中可抵接于第二夹持件30,并推动第二夹持件30绕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使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夹持物料。
其中,第一水平方向为图1中的左右方向,而第一转动轴线为图1中垂直纸面的轴线,第一转动方向为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
另外,本实施例中,物料为焊带。
通过设置上述的夹持装置,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沿水平方向间隔布设,而且第一夹持件20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推动第二夹持件30转动,从而实现对焊带的夹持。如此,既可以通过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夹持并拉紧焊带,同时由于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在水平方向夹持焊带,也可以避免将焊带垫起使得焊带的头部翘起的情况,确保焊带与硅片之间紧密贴合,保证焊接质量。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0包括相对的第一抵接端21和第一夹持端22,第二夹持件30包括相对的第二抵接端31和第二夹持端32。
第一夹持件20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抵接端21可抵接于第二抵接端31,并推动第二夹持件30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使第二夹持端32靠近第一夹持端22并夹持物料。
结合图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夹持件20朝左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夹持端22会朝第二夹持端32移动。同时,第一抵接端21抵接于第二抵接端31,以推动第二夹持件30逆时针转动,而第二夹持件30逆时针转动时,第二夹持端32会靠近第一夹持端22。如此,第一夹持端22和第二夹持端32相互靠近,实现对物料的夹持。
同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夹持件20朝右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夹持端22会远离第二夹持端32,从而可释放物料。
另外,可以确定的是,抵接端和夹持端位于夹持件相对的两端,以第二夹持件30为例,假设第二夹持件30包括位于第二抵接端31和第二夹持端32之间的中间段33,中间段33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架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1,第一弹性件41设置于第二抵接端31,第一夹持件20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抵接端21可抵接于第一弹性件41,以推动第二夹持件30绕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第一弹性件41用于提供使第二抵接端31远离第一抵接端21的作用力。
由此可知,第一抵接端21抵接于的第一弹性件41时,第一弹性件41会发生形变,并且会推动第二夹持件30绕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对物料进行夹持,可避免第一抵接端21和第二抵接端31之间刚性接触。
由于第一抵接端21抵接于第一弹性件41,而第一弹性件41设置于第二抵接端31,故第一抵接端21与第二抵接端31之间的作用力由第一弹性件41提供,对应第一夹持端22和第二夹持端32之间的作用力也由第一弹性件41提供,即第一夹持端22与第二夹持端32之间夹持物料的作用力由第一弹性件41提供,可避免夹坏物料。
进一步地,夹持装置还包括连接件42,连接件42设置于第二抵接端31,且与第一弹性件41相抵接,第一夹持件20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抵接端21抵接于连接件42,从而间接地抵接于第一弹性件41。
请参阅图3及图4,实际应用中,第二夹持件30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安装槽34及第二安装槽35,第一弹性件41装设于第一安装槽34,且部分伸入第二安装槽35,连接件42设置于第二安装槽35,且部分伸出第二安装槽35。
第一夹持件20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抵接端21抵接于连接件42伸出第二安装槽35的部分。
结合图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件41为弹性片,弹性片装设于第一安装槽34内,弹性片的顶端伸入第二安装槽35内,而连接件42抵接于弹性片。第一抵接端21抵接连接件42并推动第二夹持件30逆时针转动时,弹性片的顶端朝左弯曲变形,并提供反作用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夹持件30还开设有与第一安装槽34连通的固定孔36,夹持装置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装设于固定孔36,固定件部分伸入第一安装槽34并抵接于第一弹性件41,以将第一弹性件41固定于第一安装槽34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图未示),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支架10与第二夹持件30之间,用于推动第二夹持件30沿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可以确定的是,第二转动方向为图1和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以图3为例,第二弹性件推动第二夹持件30顺时针转动,而第二夹持件30顺时针转动也会推动第一夹持件20朝右移动,使得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张开以释放物料。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0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抵接端21始终与连接件42相抵接。第一夹持件20朝左移动时,第一夹持件20可推动第二夹持件30克服第二弹性件的作用力并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件41可用于提供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夹持物料的作用力,避免夹坏物料,而第二弹性件则用于推动第二夹持件30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以及第一夹持件20朝右移动,以使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张开。
实际应用中,第二夹持件30上设有凸起部37,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支架10与凸起部37之间。
请参阅图5及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板51及第二安装板52,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均设置于支架10,第一安装板51沿第一水平方向可往复移动,第一夹持件20设置于第一安装板51,第二夹持件30绕第一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安装板52。
实际应用中,第一夹持件20的第一抵接端21与第一安装板51连接,第二夹持件30的第二抵接端31与第二安装板5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夹持件20及多个第二夹持件30,多个第一夹持件20设置于第一安装板51,多个第二夹持件30设置于第二安装板52,且多个第一夹持件20和多个第二夹持件30沿第一水平方向交替间隔布设。
第一安装板51移动的过程中,每一第一夹持件20抵接于对应的一第二夹持件30,以夹持和释放物料。如此,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夹持件20和多个第二夹持件30,实现同时夹持多根焊带,提高加工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每一第二夹持件30上均设有第一弹性件41、连接件42、固定件及凸起部37,而第二弹性件设置于第二安装板52,且第二弹性件为弹簧,每一第二夹持件30处设置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二安装板52和对应的一凸起部37。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0沿第一水平方向在夹持位置和张开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当第一夹持件20位于夹持位置时,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夹持物料;当第一夹持件20位于张开位置时,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张开以释放物料。
其中,第二弹性件用于提供使第一夹持件20从夹持位置移动到张开位置的作用力。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弹性件用于推动第二夹持件30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而第二夹持件30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的过程中也可以推动第一夹持件20从夹持位置移动到张开位置。
此外,图1所示的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夹持物料的夹持状态,图2所示的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释放物料的张开状态。第一夹持件20从夹持位置移动到张开位置,是从夹持状态变化到张开状态,在图1中第一夹持件20朝右移动;而第一夹持件20从张开位置移动到夹持位置,是从张开状态变换到夹持状态,在图2中第一夹持件20朝左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件53,第一驱动件53设置于支架10,且第一驱动件53的驱动端可与第一夹持件20相抵接,以驱动第一夹持件20从张开位置和移动到夹持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装置还包括连杆54,连杆54绕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10,连杆5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一驱动件53的驱动端连接,以在第一驱动件53的作用下转动。
其中,连杆54转动的过程中,连杆54的第二端可与第一安装板51抵接,以推动第一安装板51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即图6中推动第一安装板51从朝左侧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夹持件20从张开位置移动到夹持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转动轴线为图6中垂直纸面的轴线。
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51上设有多个第一夹持件20,第二安装板52上设有多个第二夹持件30,故连杆54的第二端与第一安装板51抵接。而当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的数量为一个时,连杆54可以直接与第一夹持件20抵接,在此不作限制。
另外,连杆54是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为圆周运动,而第一驱动件53的驱动端为直线运动,为了实现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可通过条形槽与轴配合,该配合方式较为常规,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0在夹持位置和张开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可经过中间位置。
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件55,第二驱动件55设置于支架10,且第二驱动件55用于与第一驱动件53以及第二弹性件配合将第一夹持件20限位于中间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件53和第二驱动件55均为气缸。由于气缸的行程固定,也就是说,单独通过第一驱动件53与第二弹性件配合只能实现第一夹持件20在夹持位置和张开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故设置第二驱动件55配合第一驱动件53和第二弹性件使得第一夹持件20能够限位于中间位置。
同时需要解释的是,当第一夹持件20位于夹持位置时,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可完全夹紧焊带;当第一夹持件20位于张开位置时,第二夹持件30和第三夹持件可完全释放焊带;而中间位置位于夹持位置和张开位置之间,故当第一夹持件20位于中间位置时,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没有完全夹紧焊带,但也没有完全释放焊带。
由此可知,在将焊带移动到预设位置,且准备将焊带释放至硅片上之前,将第一夹持件20移动到中间位置,然后通过压网将焊带压紧于硅片上,此时焊带在压网的作用下相对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可活动,避免焊带被拉扯至变形,同时也可避免焊带被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夹持的部分翘起,保证焊带与硅片紧密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装置还包括滑板56,滑板56沿第一水平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支架10,第一驱动件53与滑板56传动连接,第二驱动件55的驱动端可与滑板56相抵接,连杆54的第一端与滑板56连接。
由此可知,第一驱动件53和第二驱动件55调整滑板56位置,滑板56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连杆54转动,从而使得连杆54的第二端左右摆动,连杆54的第二端朝左摆动时推动第一安装板51朝左移动,而连杆54的第二端朝右摆动时,第一安装板51可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朝右移动,进而实现通过调整滑板56的位置调整第一安装板51的位置,即调整第一安装板51上第一夹持件20的位置。
如图6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滑板56从左至右移动的过程中依次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且对于滑板56来说,第二驱动件55的驱动端收回时,第一驱动件53可驱动滑板56在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而第二驱动件55的驱动端伸出后,第一驱动件53驱动滑板56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第二驱动件55的驱动端可与滑板56抵接,从而将滑板56限位于第二位置。
滑板56位于第一位置时,对应第一夹持件20位于张开位置,滑板56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夹持件20位于中间位置,滑板56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夹持件20位于夹持位置。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此结合图6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夹持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第一驱动件53驱动滑板56朝右移动,滑板56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而滑板56带动连杆54顺时针转动,连杆54的第二端朝左摆动,以推动第一安装板51朝左移动,使得第一夹持件20从张开位置移动到夹持位置。
在需要将第一夹持件20从夹持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时,第二驱动件55的驱动端伸出,而第一驱动件53驱动滑板56朝左移动,此时滑板56带动连杆54逆时针转动,连杆54的第二端朝右摆动。滑板56朝左移动直至抵接于第二驱动件55的驱动端,即滑板56被限位于第二位置,第一安装板51则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随着连杆54的第二端朝右移动,使得第一夹持件20移动至中间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51上设有抵接件57,连杆54的第二端可与抵接件57相抵接,从而推动第一安装板51朝左移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53和第二驱动件55也可以直接作用于第一安装板51,在此不作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第一夹持件,沿第一水平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及
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布设于所述支架,且绕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一转动轴线可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移动的过程中可抵接于所述第二夹持件,并推动所述第二夹持件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物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相对的第一抵接端和第一夹持端,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相对的第二抵接端和第二夹持端;
所述第一夹持件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抵接端可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端,并推动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夹持端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端并夹持物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接端;
所述第一夹持件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抵接端可抵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以推动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二抵接端远离所述第一抵接端的作用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接端,且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相抵接,所述第一夹持件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抵接端抵接于所述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用于推动所述第二夹持件沿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在夹持位置和张开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一夹持件从所述夹持位置移动到所述张开位置的作用力;
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抵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从所述张开位置移动到所述夹持位置;
当所述第一夹持件位于所述夹持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物料;
当所述第一夹持件位于所述张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张开以释放物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在所述夹持位置和所述张开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可经过中间位置;
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且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以及所述第二弹性件配合将所述第一夹持件限位于所述中间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夹持件绕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夹持件及多个第二夹持件,多个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多个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且多个所述第一夹持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交替间隔布设;
所述第一安装板移动的过程中,每一所述第一夹持件抵接于对应的一所述第二夹持件。
10.一种串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10745.6U CN218016682U (zh) | 2022-06-24 | 2022-06-24 | 夹持装置及串焊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10745.6U CN218016682U (zh) | 2022-06-24 | 2022-06-24 | 夹持装置及串焊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16682U true CN218016682U (zh) | 2022-12-13 |
Family
ID=84378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10745.6U Active CN218016682U (zh) | 2022-06-24 | 2022-06-24 | 夹持装置及串焊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16682U (zh) |
-
2022
- 2022-06-24 CN CN202221610745.6U patent/CN21801668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095263U (zh) | 一种数控机床的快速装夹工作台 | |
CN108417882B (zh) | 包膜夹具及包膜机 | |
CN218016682U (zh) | 夹持装置及串焊机 | |
CN110977809A (zh) | 一种治具夹具机构及一种治具夹紧装置 | |
CN116495287A (zh) | 胶带封盒装置 | |
CN215815588U (zh) | 电子元件绕线切割一体机 | |
CN217647558U (zh) | 一种钻孔定位夹具 | |
CN211491135U (zh) | 一种治具夹具机构及一种治具夹紧装置 | |
CN218016661U (zh) | 焊接夹具及焊接装置 | |
CN215433303U (zh) | 一种加工夹具 | |
CN112828871B (zh) | 多工位物流机械手装置 | |
CN215588273U (zh) | 定位机构及定位装置 | |
CN214443612U (zh) | 一种可替换攻丝头的双面攻丝机 | |
CN209969950U (zh) | 一种线圈组件夹具 | |
CN113178323A (zh) | 电子元件绕线切割一体机 | |
CN215748837U (zh) | 电子设备外壳定位治具 | |
CN211029016U (zh) | 一种用于高精度合金加工设备的快装夹具 | |
CN211489361U (zh) | 一种板料夹料机构 | |
CN219379597U (zh) | 一种电子元件封装金属外壳焊接夹具 | |
CN110919283A (zh) | 一种自由导向焊接夹具 | |
CN213105579U (zh) | 铰链式自动气动夹具 | |
CN218003687U (zh) | 一种测试设备 | |
CN214818086U (zh) | 一种快速拆装夹具 | |
CN221140164U (zh) | 一种气室芯快速上下料机构 | |
CN214448575U (zh) | 焊接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