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8168U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8168U
CN218008168U CN202221058322.8U CN202221058322U CN218008168U CN 218008168 U CN218008168 U CN 218008168U CN 202221058322 U CN202221058322 U CN 202221058322U CN 218008168 U CN218008168 U CN 2180081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storage
storage cavity
capillary
reservo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583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正滨
李隆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583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81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81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81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包括储液仓、导液件、吸液结构和雾化芯;储液仓形成有储液腔,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储液仓的侧壁上设有出液口,出液口与储液腔的底部间隔设置;导液件设于出液口,与储液腔流体连通;吸液结构设于储液腔,吸液结构的第一端与导液件连接或接触,吸液结构的第二端向储液腔的底部延伸,用于将储液腔底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输送至导液件;雾化芯设于导液件远离储液腔的一侧且与导液件导液接触。通过上述设置,当储液腔内的液面低于出液口时,可以通过吸液结构将储液腔底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输送至导液件,实现对雾化芯的持续供液,且液体输送过程中无需借助微泵等外部助力,实现自助供液。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主要由雾化器和主机构成,雾化器一般包括储液腔和雾化芯,储液腔用于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芯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以形成气溶胶,主机用于向雾化器供电。
现有技术中,雾化芯通过出液口与储液腔流体连通,随着雾化过程的进行,储液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不断被消耗,储液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液面逐渐下降,当储液腔内液面高度低于出液口时,若无微泵等外加助力,气溶胶生成基质无法传输至雾化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储液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液面低于出液口时,无外加助力时无法对雾化芯供液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液仓,形成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储液仓的侧壁上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储液腔的底部间隔设置;导液件,设于所述出液口,所述导液件与所述储液腔流体连通;吸液结构,设置于所述储液腔,所述吸液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导液件连接或接触,所述吸液结构的第二端向所述储液腔的底部延伸,用于将所述储液腔的底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输送至所述导液件;雾化芯,所述雾化芯设于所述导液件远离所述储液腔的一侧且与所述导液件导液接触。
其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导液片,所述导液片的第一端与所述导液件连接,所述导液片的第二端向所述储液腔的底部延伸;
所述导液片与所述储液仓的侧壁间隔设置,所述吸液结构为所述导液片与所述储液仓的侧壁之间所形成的毛细导液间隙;
和/或,所述导液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导液片间隔设置,所述吸液结构为两相邻所述导液片之间所形成的毛细导液间隙。
其中,所述吸液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储液仓的侧壁上的毛细导液槽;
和/或,所述吸液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的毛细管;
和/或,所述吸液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的多孔基体;其中,所述多孔基体包括毛细绳和毛细柱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吸液结构为所述毛细管和/或所述多孔基体时,所述导液件设有凹槽,所述吸液结构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凹槽内;
其中,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等于1.0微米。
其中,所述出液口为圆形孔,所述导液件为与所述圆形孔嵌设装配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凹槽的深度与所述圆柱形结构的直径之比大于等于 1/5。
其中,所述雾化器包括若干所述吸液结构,若干所述吸液结构中的任意两个所述吸液结构自所述导液件至所述储液腔的底部的长度相同或不同。
其中,所述吸液结构为直线型或曲线型分布。
其中,所述导液件的毛细作用力大于所述吸液结构的毛细作用力。
其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盖组件,所述盖组件与所述储液仓连接并封盖所述出液口,且用于固定所述雾化芯。
其中,所述雾化芯为超声波雾化片,所述盖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前盖和后盖,所述超声波雾化片设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之间;所述前盖上设有出雾孔,以使所述超声雾化片雾化生成的气溶胶从所述出雾孔流出;所述后盖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对应所述出液口设置。
其中,所述雾化器还设有换气孔,所述换气孔连通所述储液腔和大气。
其中,所述储液仓设有所述换气孔;和/或
所述雾化芯设有所述换气孔。
其中,所述储液腔包括至少两个子储液腔,所述导液件封堵各所述子储液腔的端口,使得各所述子储液腔相隔离。
其中,所述储液仓包括外壳和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封盖于所述外壳的端口,并构成所述储液腔的底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所述出液口;
其中,所述顶盖组件上设有防伪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主机及如上所述的任一种雾化器,所述主机用于安装所述雾化器并为所述雾化器提供能量。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该雾化器包括储液仓、导液件、吸液结构和雾化芯。储液仓形成有储液腔,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储液仓的侧壁上设有出液口,出液口与储液腔的底部间隔设置;导液件设于出液口,与储液腔流体连通;吸液结构设置于储液腔,吸液结构的第一端与导液件连接或接触,吸液结构的第二端向储液腔的底部延伸,用于将储液腔底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输送至导液件;雾化芯设于导液件远离储液腔的一侧且与导液件导液接触。通过上述设置,当储液腔内的液面低于出液口时,可以通过吸液结构将储液腔底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输送至导液件,通过导液件实现对雾化芯的持续供液,且液体输送过程中无需借助微泵等外部助力,实现自助供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雾化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雾化器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2中雾化器中储液仓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雾化器中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雾化器中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300,电子雾化装置300可以应用于超声雾化美容仪。
现有技术中,电子雾化装置应用于超声雾化美容仪时,用户手持超声雾化美容仪,容易出现将超声雾化美容仪倒置的情况,此时,电子雾化装置中的雾化片位于储液仓的上方,储液仓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在没有微泵等外部助力时难以传输至雾化片所在位置处,导致电子雾化装置难以进行雾化过程。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以应用于超声雾化美容仪的电子雾化装置300,具体介绍如下。
参见图1,电子雾化装置300包括雾化器100、主机200和开关组件400,雾化器100用于存储和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生成气溶胶。雾化器100为半圆形结构,主机200包括雾化座,雾化座截面呈圆形,雾化座中形成有用于安装雾化器100的半圆形定位槽(图未示),雾化器100可拆卸的安装于雾化座的半圆形定位槽中。主机200电连接于雾化器100,用于为雾化器100提供能量。开关组件400位置可调的安装于雾化座上,用于控制电子雾化装置300进行工作。
参阅图2至图5,图2是图1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雾化器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2中雾化器的另一截面示意图,图5是图2中雾化器中储液仓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雾化器100包括储液仓10、导液件20、吸液结构30和雾化芯40。储液仓10形成有储液腔11,储液腔11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储液仓10的侧壁上设有出液口121,出液口121与储液腔11的底部间隔设置。导液件20设于出液口121,与储液腔11流体连通。吸液结构30设置于储液腔11内;吸液结构30的第一端301与导液件20连接或接触,吸液结构30的第二端302向储液腔11的底部延伸,用于将储液腔11 的底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输送至导液件20。雾化芯40设于导液件20远离储液腔11的一侧且与导液件20导液接触。
通过将吸液结构30远离出液口121的一端延伸至储液腔11的底部,吸液结构30可以将储液腔11底部的气溶胶输送至与吸液结构30连接或接触的导液件20。可以理解,即使储液腔1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液面低于出液口121,通过吸液结构30和导液件20,依然可以实现对雾化芯40的持续供液,且供液过程中无需借助微泵等外力作用,即实现自助供液,其结构简单,成本低。
具体地,储液仓10包括外壳12和顶盖组件13,储液仓10的外壳 12和顶盖组件13之间配合形成有储液腔11,储液腔11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顶盖组件13封盖于外壳12的端口,构成了储液腔11的底部。其中,顶盖组件13中包括有密封件131,密封件131可以由硅胶等材质制成,用于封堵储液腔11,避免储液腔1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泄漏。顶盖组件13远离储液腔11的一端设置有防伪件132,防伪件132 用于与主机200连接,检测雾化器100与主机200的适配性。
储液仓10包括至少两个子储液腔,两个子储液腔靠近雾化芯40的一端通过出液口121互相连通,导液件20封堵各子储液腔的端口,使得各子储液腔相隔离。
参见图4及图5,本实施例中,储液仓10的外壳12呈半圆状结构,沿着外壳12的轴线对称形成有两个子储液腔,两个子储液腔靠近雾化芯40的一端通过出液口121互相连通,设于出液口121内的导液件20 将两个子储液腔连通于出液口121一端的端口进行封堵,使得两个子储液腔之间完全隔离开来。外壳12远离雾化芯40的一端设置有两个端口,两个顶盖组件13封盖于外壳12间隔形成的两个端口位置处,以封堵两个子储液腔,防止储液腔1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泄漏。
可选地,储液仓10的外壳12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储液仓10也可以呈圆柱状、长方体、棱柱状等任意形状。储液仓10内也可以只形成有一个储液腔11,外壳12远离雾化芯40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端口,一个顶盖组件13封盖于外壳12的端口中,对储液腔11进行封堵。
储液仓10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液口121,出液口121与储液腔11的底部即顶盖组件13之间间隔设置。具体的,出液口121设置于靠近外壳12远离顶盖组件13的一端,也就是说,出液口121设置在靠近储液腔11顶部的位置处,连通于储液腔11和雾化芯40。
参见图3及图4,导液件20设置于出液口121中,导液件20与储液腔11流体连通。导液件20采用吸液性较强的多孔、纤维、海绵等微结构组成的聚合物、植物类、陶瓷类或者金属类材料制成,例如,导液件20可以为海绵、多孔陶瓷、多孔金属等,其吸液和储液性能均比较强。导液件20可以用于吸收储液腔11内存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并将吸收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输送向雾化芯40,以便于后续雾化过程进行。
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出液口121为圆形孔,圆形的出液口121 设置于储液仓10的外壳12的一侧壁上,与储液腔11的底部之间间隔设置。导液件20设置于出液口121中,且对应于出液口121的形状设置为圆柱形结构,圆柱形的导液件20嵌设装配于圆形的出液口121中。
可选地,出液口121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出液口121可以设置为矩形孔、方形孔、椭圆形孔等任意形状;导液件20也可以对应于出液口121的形状设置为长方体、球形、正方体或椭圆柱状等任意形状。
吸液结构30设置于储液腔11内,需要说明的是,导液件20的毛细作用力要大于吸液结构30的毛细作用力,以此可以保证气溶胶生成基质是由吸液结构30向导液件20传输的,防止气溶胶生成基质逆向流通,使得导液件20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逆向传输向吸液结构30,进而加剧对雾化芯40供液不足的问题发生。可以理解,吸液结构3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导液件20和储液腔11底部,由吸液结构30将储液腔11底部和导液件20进行流体连通,通过吸液结构30的毛细作用力可以将位于储液腔11底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输送至导液件20中,避免了储液腔 11内的液位低于出液口121位置时,储液腔1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无法输送至导液件20内,进而导致对雾化芯40供液不足,影响雾化过程的进行等问题的发生,保证了储液腔1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持续、稳定的传输至导液件20内,进而提升雾化器100的雾化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液结构30可以为设置于储液仓10的侧壁上的毛细导液槽。具体的,毛细导液槽可以设置于储液仓10的外壳12的内侧壁上,其中,毛细导液槽的第一端可以与导液件20接触,第二端延伸至储液腔11的底部,即毛细导液槽的第二端向顶盖组件13延伸,由毛细导液槽连通储液腔11的底部和导液件20,通过毛细导液槽的毛细作用力将位于储液腔11底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持续的输送至导液件 20内,保证对雾化芯40供液充足。
毛细导液槽的截面形状可以呈弧形、方形、椭圆形、菱形等任意形状;毛细导液槽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例如,毛细导液槽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毛细导液槽可以设置在储液仓10的不同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储液仓10的同一侧壁的不同位置处。再例如,毛细导液槽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毛细导液槽可以在储液仓1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对称设置。
毛细导液槽在储液仓10的侧壁上可以呈直线型延伸,也可以呈曲线型延伸;例如,毛细导液槽可以在储液仓10的侧壁上沿着储液腔11 的高度方向呈直线延伸,也可以呈曲线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器100还包括有导液片,导液片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导液片的第一端与导液件20连接,导液片的第二端向储液腔11的底部即顶盖组件13的一端延伸。可选地,导液片的第一端可以设于导液件20内,实现对导液片的固定。导液片可以为弧形、方形等任意形状的薄片或薄板结构,导液片可以沿着储液腔11 的高度方向呈直线型延伸,也可以呈曲线型延伸。
可选地,导液片与储液仓10的侧壁之间间隔设置,且导液片与储液仓10的侧壁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小,此时,导液片与储液仓10的侧壁之间的毛细导液间隙为吸液结构30,通过导液片与储液仓10侧壁之间的毛细导液间隙的毛细作用力,将储液腔11底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输送给导液件20,保证向雾化芯40供液充足。其中,导液片与储液仓10 的侧壁之间形成的毛细导液间隙可以沿着储液腔11的高度方向呈直线延伸,也可以呈曲线延伸。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导液片之间形成的毛细导液间隙构成了吸液结构30,通过相邻两个导液片之间形成的毛细导液间隙的毛细作用力,可以将储液腔11底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持续的输送至导液件20中。
当导液片为多个时,可以是其中的一部分导液片与储液仓10的侧壁之间的毛细导液间隙,以及另一部分导液片中相邻两个导液片之间的毛细导液间隙共同形成吸液结构30;可以是所有的导液片与储液仓10 的侧壁之间的毛细导液间隙形成吸液结构30;也可以是所有导液片中相邻的两个导液片之间的毛细导液间隙形成吸液结构30。
需要说明的是,当导液片设置为多个时,多个导液片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多个导液片可以设置为弧形、正方形或长方形等薄片或薄板中的任意一种形状,也可以设置为弧形、正方形或长方形等薄片或薄板中的多种不同的形状。多个导液片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多个导液片的第一端延伸至导液件20内的深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或者,多个导液片的第二端与储液腔11的底部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可以理解,当导液片设置为多个时,由多个导液片在储液腔11内形成的吸液结构30的数量也为多个,此时,多个吸液结构30对储液腔1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输送效率更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液结构30可以为设置于储液腔11内的毛细管,毛细管的第一端与导液件20连接,第二端向储液腔11的底部延伸,由毛细管的毛细作用力将储液腔11底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输送至导液件20内;或者,吸液结构30也可以为设置于储液腔11内的多孔基体,多孔基体为高吸液性结构,例如多孔基体可以为由高吸液性材料制成的毛细绳或毛细柱等结构;多孔基体第二端可以与顶盖组件13接触或者间隔设置,通过多孔基体自身的毛细作用力将储液腔1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并输送至导液件20。
可以理解,形成吸液结构30的几种方式可以任意选择或任意组合,能够将储液腔11底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导引至导液件20中即可。
当储液腔11内设置多个吸液结构30时,储液腔11内设置的多个吸液结构30自导液件20至储液腔11的底部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就是说沿着储液腔11的高度方向上,多个吸液结构30的第一端301 与第二端302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具体地,当多个吸液结构30自导液件20至储液腔11的底部的长度不相等时,多个吸液结构30的第二端302可以延伸至储液腔1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的不同液位高度位置处,可以分别将不同液位高度处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输送至导液件20内;或者,多个吸液结构30的第一端301接触或连接到导液件 20的不同高度位置处,吸液结构30将储液腔1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输送至导液件20的不同位置处,使得导液件20的吸液能力更强。多个吸液结构30也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输送效率更高,进而提升雾化器100 的雾化效率。
可选地,储液腔11内的吸液结构30为毛细管或者为毛细绳、毛细柱等多孔基体时,导液件20上可以设置有凹槽,凹槽的深度大于等于 1.0微米,上述吸液结构30的第一端插设于导液件20的凹槽内,凹槽的宽度与吸液结构30相匹配,以保证吸液结构30可以深入至导液件20 内部。可以理解,导液件20内设置凹槽可以用于固定储液腔11内的吸液结构30,并将吸液结构30与导液件20之间进行连接,吸液结构30 的第一端深入至导液件20的凹槽内,便于吸液结构30的毛细作用力将储液腔11底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更顺畅的传输至导液件20内部。
本实施例中,吸液结构30为毛细管,导液件20上设置有凹槽,凹槽的深度与圆柱形导液件20的直径之比要大于等于1/5,以此保证吸液结构30的第一端301可以与导液件20实现更好更稳定的连接,进而保证吸液结构30的输液效果。
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毛细管为沿储液腔11的高度方向呈直线型分布的圆管状结构,两个子储液腔内的吸液结构30的设置方式相同,均设置有三个毛细管,三个毛细管位于子储液腔内的不同位置处,两个子储液腔内的吸液结构30对称设置。具体的,三个毛细管分别为第一毛细管31、第二毛细管32、第三毛细管33,其中,第一毛细管31的管壁连接于储液仓10的内侧壁上,第二毛细管32和第三毛细管33分别位于子储液腔内的不同位置处。第一毛细管31和第一毛细管31在子储液腔内自导液件20至子储液腔11的底部的长度相同,第三毛细管33 自导液件20至子储液腔11的底部的长度与第一毛细管31和第二毛细管32的不同,第一毛细管31的第二端312、第二毛细管32的第二端 322和第三毛细管33的第二端332均延伸至储液腔11底部的同一高度处;第一毛细管31的第一端311和第二毛细管32的第一端321插设于导液件20的同一高度不同位置处,第三毛细管33的第一端331插设于导液件20中并位于与第一毛细管31的第一端311和第二毛细管32的第一端321不同的高度处。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在每个子储液腔内均设置有三个毛细管,可以通过毛细管的毛细作用力将储液腔11底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输送至导液件20中,保证储液腔1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稳定持续的输送向导液件20,进而传输向雾化芯40,实现对雾化芯40的自助供液,且每个子储液腔11内设置三个毛细管,可以进一步增强输液能力,提升输液效率,进而可以提升雾化器100的雾化效率。同时,将三个毛细管的第一端插设于导液件20的不同高度不同位置处,可以进一步提升导液件20的吸液能力,使得导液件20的不同位置均可以吸收到气溶胶生成基质,提升导液件20内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储存量,保证导液件20 向雾化芯40供液充足,进一步提升雾化效率。
参阅图6及图7,图6是图2中雾化器中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 是图2中雾化器中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雾化器还包括盖组件50,盖组件50与储液仓10连接并封盖于出液口121,且盖组件50用于固定雾化芯40,将雾化芯40与储液仓10连接。
继续参见图4及图5,储液仓10的外壳12上设置有安装槽122,安装槽122为环绕出液口121设置的圆环状的凹槽,盖组件50和雾化芯40装配于安装槽122内。具体的,盖组件50包括相互连接的前盖52 和后盖51,后盖51设置于安装槽122内,雾化芯40为超声雾化片,超声雾化片装配设置于前盖52和后盖51之间,由前盖52和后盖51共同将超声雾化片固定于储液仓10上。
储液仓10的外壳12上与设置有出液口121的侧壁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两个通孔123,后盖51上与两个通孔123对应的位置处也设置有两个连接孔511,对应于通孔123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顶针60,两个顶针60贯穿于两个通孔123和连接孔511,顶针60的一端延伸至超声雾化片的位置处,另一端延伸出储液仓10的侧壁并于主机200实现电连接,用于为雾化器100供电,使得超声雾化片在通电状态下高速振动,对导液件20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生成气溶胶。
参见图6,后盖51大致呈圆环状结构,后盖51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避让孔512,避让孔512对应于出液口121的位置设置,用于避让导液件20,以使得嵌设于出液口121中的导液件20可以穿过避让孔512 与超声雾化片接触,保证超声雾化片可以对导液件20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进而保证超声雾化过程可以顺利进行。
参见图7,前盖52呈圆环状结构,前盖52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出雾孔521,出雾孔521为圆形孔,用于使超声雾化片雾化生成的气溶胶从出雾孔521中流出。可选地,出雾孔521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出雾孔521可以设置为椭圆形、长方形或菱形等任意形状。
雾化器100上还设置有换气孔(图未示),换气孔连通于储液腔11 和大气,用于为储液腔11进行换气,保证储液腔11内外的气压平衡,进而保证储液腔11内的吸液结构30可以进行稳定持续的供液。可选地,换气孔可以设置在储液仓10上,通过储液仓10上的换气孔实现外部气体对储液腔11的换气过程;或者,换气孔也可以设置在雾化芯40和导液件20中,外部气体通过雾化芯40上的换气孔进入导液件20内,并经由导液件20内的换气孔进入储液腔11内进行换气,以此保持储液腔 11内外气压的平衡。换气孔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例如,换气孔可以设置为一个、两个、四个等任意数量,多个换气孔可以设置在同一个结构的不同位置处,也可以设置在不同的结构上。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100及电子雾化装置300,该雾化器100包括储液仓10、导液件20和吸液结构30和雾化芯40。储液仓10形成有储液腔11,储液腔11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储液仓10的侧壁上设有出液口121,出液口121与储液腔11的底部间隔设置;导液件20设于出液口121,与储液腔11流体连通;吸液结构30设置于储液腔11,吸液结构30的第一端301与导液件20连接或接触,吸液结构30的第二端302向储液腔11的底部延伸,用于将储液腔11的底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输送至导液件20;雾化芯40设于导液件20远离储液腔11的一侧且与导液件20导液接触。通过上述设置,当储液腔11内的液面低于出液口121时,可以通过吸液结构30将储液腔11底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输送至导液件20,通过导液件20实现对雾化芯40的持续供液,且液体输送过程中无需借助微泵等外部助力,实现自助供液。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仓,形成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储液仓的侧壁上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储液腔的底部间隔设置;
导液件,设于所述出液口,所述导液件与所述储液腔流体连通;
吸液结构,设置于所述储液腔,所述吸液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导液件连接或接触,所述吸液结构的第二端向所述储液腔的底部延伸,用于将所述储液腔的底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输送至所述导液件;
雾化芯,所述雾化芯设于所述导液件远离所述储液腔的一侧且与所述导液件导液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导液片,所述导液片的第一端与所述导液件连接,所述导液片的第二端向所述储液腔的底部延伸;
所述导液片与所述储液仓的侧壁间隔设置,所述吸液结构为所述导液片与所述储液仓的侧壁之间所形成的毛细导液间隙;
和/或,所述导液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导液片间隔设置,所述吸液结构为两相邻所述导液片之间所形成的毛细导液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结构为毛细导液槽、毛细管、多孔基体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毛细导液槽设置于所述储液仓的侧壁上,所述毛细管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多孔基体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多孔基体包括毛细绳和毛细柱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结构为所述毛细管和/或所述多孔基体时,所述导液件设有凹槽,所述吸液结构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凹槽内;
其中,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等于1.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为圆形孔,所述导液件为与所述圆形孔嵌设装配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凹槽的深度与所述圆柱形结构的直径之比大于等于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若干所述吸液结构,若干所述吸液结构中的任意两个所述吸液结构自所述导液件至所述储液腔的底部的长度相同或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结构为直线型或曲线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件的毛细作用力大于所述吸液结构的毛细作用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盖组件,所述盖组件与所述储液仓连接并封盖所述出液口,且用于固定所述雾化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为超声波雾化片,所述盖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前盖和后盖,所述超声波雾化片设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之间;所述前盖上设有出雾孔,以使所述超声波雾化片雾化生成的气溶胶从所述出雾孔流出;所述后盖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对应所述出液口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设有换气孔,所述换气孔连通所述储液腔和大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仓设有所述换气孔;和/或
所述雾化芯设有所述换气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包括至少两个子储液腔,所述导液件封堵各所述子储液腔的端口,使得各所述子储液腔相隔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仓包括外壳和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封盖于所述外壳的端口,并构成所述储液腔的底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所述出液口;
其中,所述顶盖组件上设有防伪件。
15.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及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所述主机用于安装所述雾化器并为所述雾化器提供能量。
CN202221058322.8U 2022-05-05 2022-05-05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0081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8322.8U CN218008168U (zh) 2022-05-05 2022-05-05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8322.8U CN218008168U (zh) 2022-05-05 2022-05-05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8168U true CN218008168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72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58322.8U Active CN218008168U (zh) 2022-05-05 2022-05-05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81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3508125A (ja) 電子霧化装置及びそのアトマイザー
CN21471037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147257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958369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2493550A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114568752A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芯
CN21462985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160108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800816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62985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3892697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932317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2120298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6088844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CN215347019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794571A (zh)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762478U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82118U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支架
CN21878424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911674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CN116369591A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5460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113951560B (zh) 雾化结构件、雾化装置与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60317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8737215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