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1662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01662U CN218001662U CN202222309383.3U CN202222309383U CN218001662U CN 218001662 U CN218001662 U CN 218001662U CN 202222309383 U CN202222309383 U CN 202222309383U CN 218001662 U CN218001662 U CN 2180016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ater receiving
- water
- fresh air
- indoor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底座,其形成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上设有贯通孔;外罩,罩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新风模块,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外壳,所述新风外壳内限定有风道腔,所述风道腔的底部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与所述贯通孔相对设置;引流管,其一端连接所述出水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水槽内,且所述引流管穿设在所述贯通孔内;所述风道腔内的凝露通过出水孔、引流管流入接水槽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出水孔与引流管配合,将风道腔内产生的凝露排出至接水槽内,从根本上解决新风凝露在新风模块内聚集、凝露随新风吹出的问题,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室内机内通常设置新风模块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以加强室内外空气循环流动,从而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现有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在新风开启时,遇到高温高湿环境时,由于空气的冷热传递,新风模块的风道腔内壁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凝露。若凝露不及时排出,容易出现新风吹水等现象,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且当空调中出现过多的凝露水,还会影响空调的使用寿命。为减少新风凝露现象,现有的措施是在新风模块的壳体外侧贴海绵,此方式需要粘贴数量较多的海绵,粘贴难以全面,从而容易导致失效,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凝露排出问题,新风凝露的排出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包括:
底座,其形成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上设有贯通孔;
外罩,罩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新风模块,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外壳,所述新风外壳内限定有风道腔,所述风道腔的底部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与所述贯通孔相对设置;
引流管,其一端连接所述出水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水槽内,且所述引流管穿设在所述贯通孔内;
所述风道腔内的凝露流至所述风道腔的底部,通过所述出水孔流入所述引流管且经所述引流管再流入所述接水槽内。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风道腔的侧壁的底部设置出水孔,将风道腔内产生的凝露排出至接水槽内,从根本上解决新风凝露在新风模块内聚集、凝露随新风吹出的问题,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接水槽包括第一侧壁,所述贯通孔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新风模块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远离所述容纳空间中心的一侧;所述第一侧壁背离所述新风模块的侧面上设有挡水部和与所述挡水部连接的加强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挡水部与所述贯通孔之间且至少具有两个,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加强筋提高了具有贯通孔的第一侧壁的强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个排水口,两个所述排水口分别设于所述接水槽的两端底壁上,每个所述排水口处均设置有与所述机壳的外部连通的排水管接口,所述排水管接口用以将接水槽内的凝露水排出至所述机壳的外部;任一排水口均可起排水作用,可快速地将凝露水排出。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底座的前侧形成有换热风出风口,所述换热风出风口位于所述接水槽的下方且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换热风机的弧形容纳槽,且所述弧形容纳槽由换热风机的下侧呈曲线向前方延伸至与所述换热风出风口连通,该设置使得换热风机靠近换热风出风口,便于将换热风吹出。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换热风机的上方,所述外罩的上侧面设置有空调进风口,所述空调进风口与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形成换热风道,进入换热风道内的空气经换热器换热后从换热风出风口排出,保证空调室内机的正常制冷与制热。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底座上还形成有与所述接水槽相对设置的接水通道,所述接水槽位于所述接水通道的前下方,所述底座上设有位于所述弧形容纳槽的一端的端板,所述端板与所述弧形容纳槽之间形成引流槽,所述引流槽连通所述接水通道与所述接水槽,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端板一体成型;通过接水通道收集换热器滴落的冷凝水,并通过引流槽将接水通道内的冷凝水引流至接水槽内。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底座的后壁具有延伸出所述端板的安装部,所述新风模块与所述安装部连接,安装部对新风模块起安装支撑作用,便于新风模块的安装。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新风外壳包括:
蜗壳,所述蜗壳内形成有蜗壳腔,所述蜗壳上具有新风出口;
风道壳,所述风道壳内形成所述风道腔且位于所述接水槽与所述蜗壳之间,所述风道壳连接于所述蜗壳的一侧且与所述蜗壳共同限定出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的新风风道,所述风道壳上具有与所述新风风道连通的新风进口,所述出水孔设置于所述风道壳靠近所述接水槽的侧壁上。该新风模块的结构较为紧凑,成本较低,装配效率较高。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
净化组件,设于所述风道壳内且靠近所述蜗壳设置;
新风风机,设于所述蜗壳内,所述新风风机驱动室外新风从所述新风进口吹向所述新风出口。
通过设置净化组件对进入蜗壳内的新风进行过滤处理,从而可以保证新风出口排出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省略前面板、装饰板以及导风板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底座与新风模块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底座与新风模块的爆炸图1;
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新风模块、底座的爆炸图2;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底座与新风模块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底座与新风模块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底座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新风模块的立体图。
以上各图中:空调室内机100;机壳1;底座11;换热风出风口111;弧形容纳槽112;弧形引导部1121;隔离部1122;端板113;引流槽114;安装部115;外罩12;进风格栅121;空调进风口13;空调出风口14;换热风道15;室内新风出风口16;导风板17;前面板18;装饰板19;接水槽2;第一侧壁21;贯通孔22;排水口23;挡水部24;挡水筋25;新风模块3;新风外壳31;蜗壳311;风道壳312;吸风口313;新风进口314;新风出口315;安装口316;滑槽317;风道腔317;蜗壳腔318;净化组件32;换热器4;换热风机5;引流管6;出水孔7;加强筋8;接水通道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100,下面参考图1-12对空调室内机100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空调室内机100的立体图。
参考图1~图3,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和位于机壳1内的换热器4、换热风机5和新风模块3。
机壳1可形成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外观,机壳1包括底座11和外罩12,外罩12罩设于底座11上,且外罩12与底座1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用于安装换热器4、换热风机5和新风模块3。底座11形成空调室内机100的后侧面,外罩12的后侧敞口,罩设在底座11的前侧。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描述的方向以用户面朝空调室内机的方向为准,其中,定义空调室内机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与之相反的一侧为后侧,左侧、右侧以用户面朝空调室内机的方向区分左右。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可为挂在墙壁上或者其他结构上的挂机,空调室内机可挂靠在墙壁上,其中,底座11适于挂设于墙壁上。
外罩12大致呈长方体框架状,前面板18安装在外罩12的前表面上,装饰板19安装在外罩12的左右两侧面上,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美观性。
外罩12的上侧面设有空调进风口13,底座11的前侧形成有换热风出风口111,且换热风出风口111沿底座11的长度方向延伸,外罩12的前下表面上设有与换热风出风口111位置对应的空调出风口14,空调进风口13与换热出风口连通形成换热风道15。
换热风机5安装在底座11上,能够带动空气流动。换热器4用于实现空调制冷/制热功能,换热器4设于底座11上且位于换热风机5的上方。
参考图3,换热器5可包括多段,相邻两段的换热器件可呈一定的夹角设置。
具体地说,参考图3、图4,底座11上设置有弧形容纳槽112,弧形容纳槽112用以放置换热风机5,弧形容纳槽112由换热风机5的下侧呈曲线向前方延伸至与换热风出风口111连通,便于换热风机5将换热后的空气吹出。其中,弧形容纳槽112沿底座11的长度方向延伸。
参考图4,弧形容纳槽112包括弧形引导部1121和隔离壁1122,弧形引导部1121与换热风出风口111连通,隔离壁1122竖向设置于弧形引导部1121的两侧用以支撑换热风机5的两端。
换热风机5与换热器4位于换热风道15内,换热器4位于空调进风口13的内侧,换热风机5位于换热器4靠近空调出风口14的一侧。其中,换热风机5可以是贯流风扇。
换热风机5用于将室内空气从空调进风口13引入换热风道15内,在换热风机5的驱动下,室内空气经空调进风口13进入到换热风道15内,室内空气流经换热器4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室内空气经换热风出风口111排出,后经空调出风口14排出,从而使得空调室内机100制冷与制热。在此,将经过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称为空调风。
外罩12的上侧面设置空调进风口13处可设置进风格栅121,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避免较大杂质进入室内风道15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过滤网(未图示),过滤网可插设在外罩12上且位于空调进风口13的内侧,过滤网可对从空调进风口13进入到换热风道15的室内空气进行过滤,避免灰尘等杂质随室内空气进入到换热风道15内且避免灰尘在换热器处沉积,避免灰尘等杂质脏污换热器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可减少换热器的清洁次数,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节省使用成本。
为了便于安装与拆卸,过滤网还包括设置在过滤网外框上的过滤网把手。
为了便于将过滤网准确的安装在空调进风口13处,可在外罩上设置过滤网导向槽,将过滤网相对的两端设置在过滤网导向槽内,推拉过滤网使得过滤网沿导向槽移动将过滤网安装在空调进风口13处,或者将过滤网从外罩上拆下。
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空调出风口14形成于形成于前面板18上,供空调风排出,空调出风口14可为长条状,其中,空调出风口14沿外罩12的左右方向设置。
参考图1,空调出风口14处可设置导风板17,导风板17转动的连接在空调出风口14处。导风板17打开或关闭空调出风口14,在导风板17打开空调出风口14时,用于对空调风进行导向。
导风板17大致为矩形,导风板17的横截面为弧形或者平板,从空调出风口14出来的空调风顺着导风板17吹向室内。
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板驱动装置,导风板驱动装置可固设在前面板上,导风板驱动装置可包括导风板驱动电机,导风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导风板的一端连接,导风板驱动电机工作确定导风板17转动以打开或关闭空调出风口14。
空调出风口处还可设置导风格栅,能够对空调出风口处的吹出的空调风进行导向。导风格栅上还可设置微孔,能够使得空调风从微孔中排出,能够使得空调出风口处的出风变得柔和。
参考图4~图7,底座11上形成有接水槽2,接水槽2上开设有贯通孔22。本实施例中,接水槽2形成于底座11的前侧,换热风出风口111位于接水槽2的下方。相应的,接水槽2位于换热风出风口的上方,且接水槽2沿底座11的长度方向延伸。
接水槽2包括第一侧壁21,贯通孔22设于第一侧壁21上,新风模块3设于容纳空间内,且位于第一侧壁21的远离容纳空间中心的一侧,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以提升室内空气的质量。
具体的,新风模块3设于空调室内机的左端或者右端,新风模块3包括新风外壳31,新风外壳31内限定出连通的风道腔和蜗壳腔,风道腔的底部设置有与贯通孔22相对设置的出水孔7。
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引流管6,引流管6的一端连接于出水孔7处,引流管6的另一端延伸至接水槽2内,且引流管6穿设在贯通孔22内,风道腔317内的凝露流至风道腔317的底部,通过出水孔7流入引流管6且经引流管6再流入接水槽2内。
本实施例通过在风道腔的底部设置出水孔7,将风道腔内产生的凝露经引流管6排出至接水槽2内,从根本上解决新风凝露在新风模块3内聚集、凝露随新风吹出的问题,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通过出水孔7与引流管6配合实现防凝露的作用,不需要粘贴海绵保温,也不需要额外的零部件。通过对凝露水的引流至接水槽2内,减少了用于保温的海绵,减少了结构零件的装配,能够有效的提升生产装配效率。
参考图8,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两个排水口23,两个排水口23分别设于接水槽2的两端底壁上,每个排水口23处均设置有与机壳的外部连通的排水管接口,排水管接口用以将接水槽2内的凝露水排出至机壳的外部。
两个排水口23中的任一个排水口23均可起排水作用,利于排水且排水速度快,可快速地将凝露水排出,利于空调室内机内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参考图5,第一侧壁21背离新风模块3的侧面上设置挡水部24以及于挡水部24连接的加强筋8,加强筋8至少具有两个,多个加强筋8位于挡水部24与贯通孔22之间,且多个加强筋8沿第一侧壁2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加强筋8提高了具有贯通孔22的第一侧壁21的强度,进而提高了底座11的强度。
参考图6,底座11上还形成有与接水槽2相对设置的接水通道9,接水槽2位于接水通道9的前下方。相应的,接水通道9沿底座11的长度方向延伸。
底座11上设有位于弧形容纳槽112的一端的端板113,端板113与弧形容纳槽112之间形成引流槽114,引流槽114连通接水通道9与接水槽2。通过设置接水通道9与接水槽2对换热器4上形成的冷凝水进行收集,并通过排水口23实现冷凝水外排,避免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受潮。
本实施例中,新风模块3与接水槽2分别位于端板113的两侧,第一侧壁21与端板113一体成型,简化了结构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地说,空调室内机100在制冷时,换热器4为蒸发器,由空调进风口13进入的室内空气与蒸发器换热的过程中,蒸发器上会形成冷凝水,冷凝水由于重力作用滴落至接水槽2和接水通道9中,接水槽2和接水通道9可对冷凝水进行收集。
接水槽2位于接水通道9的前下方,即接水槽2的位置低于接水通道9的位置,收集在接水通道9内的冷凝水会通过引流槽114流入接水槽2中,从而跟收集在接水槽2内冷凝水以及凝露水一起通过排水口23排出空调室内机的外部,结构简单,布局合理。
参考图4,接水槽2的底壁上设置有若干挡水筋25,若干挡水筋25沿接水槽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该结构使得接水槽2内的凝露水受多条挡水筋25的阻拦,避免直接溅出接水槽2。
参考图6,底座11的后壁具有延伸出端板113的安装部115,新风模块3与安装部115连接。安装部115位于新风模块3的后侧,可将新风模块3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安装部115。新风模块3被包围在外罩12和安装部115围成的空间内,通过设置安装部115便于新风模块3的安装。
参考图12,新风外壳31包括蜗壳311和风道壳312,蜗壳311内形成蜗壳腔316,蜗壳311上具有新风出口315,风道壳312内形成风道腔317,风道壳312位于接水槽2与蜗壳311之间,风道壳312连接于蜗壳311的一侧且与蜗壳311共同限定出与新风出口315连通的新风风道,风道壳312上具有与新风风道连通的新风进口314,出水孔7设置于风道壳靠近接水槽2的侧壁上。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与新风进口314连通的新风管路,新风管路由室内穿墙延伸到室外,新风进风管优选为波纹软管。
蜗壳311的侧面设有吸风口313,新风出口315设于蜗壳311的周部且向外延伸。
风道壳312大致呈长方体盒状,且风道壳312靠近第一侧壁21设置。风道腔317由风道壳312的侧壁和位于下侧的底壁以及位于上侧的顶壁限定出,新风进口314设于风道壳的底壁上,出水孔7设于风道壳远离蜗壳311的侧壁上,且该侧壁与吸风口313相对设置。
风道壳312的一侧敞口,其敞口侧连接在蜗壳311的吸风口313侧,参考图10,新风模块3还包括净化组件32和新风风机,净化组件32设于风道壳312内且靠近蜗壳311设置。净化组件32将吸风口313遮挡,使得从新风进口314进入到新风风道内的新风经过净化组件32的过滤,以实现过滤新风的目的,使得进入到室内的新风清洁,能够提高室内空气的清洁度。
参考图8,净化组件32可拆卸安装于风道壳312内,方便净化组件32的拆装,从而便于净化组件32的拆卸清洁、更换或维修等。
具体的,风道壳312可以具有安装口316,且风道壳312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设置有滑槽317,净化组件32的相对两侧安装于滑槽317内且可沿滑槽317的延伸方向移动,推拉净化组件32使得其沿滑槽317移动,从而将净化组件32通过安装口316插设于滑槽317内,或者使得净化组件32沿着滑槽317从安装口316拆下。
新风风机设于蜗壳311内,在新风风机的驱动下,室外新风从新风进口314引入进新风风道内,室外新风经过吸风口313吹向新风出口315,并由新风出口315吹出。新风风机可以是离心风机,新风风机对应吸风口313安装在蜗壳311内。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上形成有室内新风出风口16,室内新风出风口16与新风出口315位置对应设置,新风风机驱动室外新风进入新风风道内后,由新风出口315吹出的新风再经室内新风出风口16排出至室内,完成新风模块将新风引入室内的过程。
室内新风出风口16可以限定于机壳1的前面板18上,将新风出风口设置在空调室内机100的前面板18上,用户可视化效果较好,新风出风口处不易积尘。当室内新风出风口16设置于前面板18上时,新风出口315对应室内新风出风口16的位置朝向前侧开设,方便新风出口315吹出的新风流向室内新风出风口16。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对新风模块3引入的新风进行加热的加热模块,以对室外新风进行加热,避免引入的室外新风温度太低给用户带来不适。其中,加热模块可设于新风进口314处或者设于风道壳312内,或者设于新风出口315处或者设于新风管路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包括:
底座,其形成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上设有贯通孔;
外罩,罩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新风模块,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外壳,所述新风外壳内限定有风道腔,所述风道腔的底部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与所述贯通孔相对设置;
引流管,其一端连接所述出水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水槽内,且所述引流管穿设在所述贯通孔内;
所述风道腔内的凝露流至所述风道腔的底部,通过所述出水孔流入所述引流管且经所述引流管再流入所述接水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包括第一侧壁,所述贯通孔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新风模块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远离所述容纳空间中心的一侧;
所述第一侧壁背离所述新风模块的侧面上设有挡水部和与所述挡水部连接的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挡水部与所述贯通孔之间且至少具有两个,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排水口,两个所述排水口分别设于所述接水槽的两端底壁上,每个所述排水口处均设置有与所述机壳的外部连通的排水管接口,所述排水管接口用以将接水槽内的凝露水排出至所述机壳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风机,所述底座的前侧形成有换热风出风口,所述换热风出风口位于所述接水槽的下方且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换热风机的弧形容纳槽,且所述弧形容纳槽由换热风机的下侧呈曲线向前方延伸至与所述换热风出风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换热风机的上方,所述外罩的上侧面设置有空调进风口,所述空调进风口与所述换热风出风口连通形成换热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形成有与所述接水槽相对设置的接水通道,所述接水槽位于所述接水通道的前下方,所述底座上设有位于所述弧形容纳槽的一端的端板,所述端板与所述弧形容纳槽之间形成引流槽,所述引流槽连通所述接水通道与所述接水槽,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端板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后壁具有延伸出所述端板的安装部,所述新风模块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外壳包括:
蜗壳,所述蜗壳内形成有蜗壳腔,所述蜗壳上具有新风出口;
风道壳,所述风道壳内形成所述风道腔且位于所述接水槽与所述蜗壳之间,所述风道壳连接于所述蜗壳的一侧且与所述蜗壳共同限定出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的新风风道,所述风道壳上具有与所述新风风道连通的新风进口,所述出水孔设置于所述风道壳靠近所述接水槽的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
净化组件,设于所述风道壳内且靠近所述蜗壳设置;
新风风机,设于所述蜗壳内,所述新风风机驱动室外新风从所述新风进口吹向所述新风出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09383.3U CN218001662U (zh) | 2022-08-31 | 2022-08-31 | 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09383.3U CN218001662U (zh) | 2022-08-31 | 2022-08-31 | 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01662U true CN218001662U (zh) | 2022-12-09 |
Family
ID=84327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309383.3U Active CN218001662U (zh) | 2022-08-31 | 2022-08-31 | 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01662U (zh) |
-
2022
- 2022-08-31 CN CN202222309383.3U patent/CN2180016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930663B9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101631991A (zh) | 空调的减振结构 | |
CN213395604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800166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8487688U (zh) | 厨房空调内机及厨房空调装置 | |
CN21511292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570832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755995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55995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1469905A (zh) | 双循环单室外机的接水盘结构 | |
CN21628170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5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KR20070078250A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CN21806515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06514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5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00165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52200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06514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06514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84629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960722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06514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06514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21666167U (zh) | 窗式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