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1655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01655U CN218001655U CN202221921672.2U CN202221921672U CN218001655U CN 218001655 U CN218001655 U CN 218001655U CN 202221921672 U CN202221921672 U CN 202221921672U CN 218001655 U CN218001655 U CN 2180016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sh air
- air outlet
- air
- fresh
- louver blad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机壳的前侧面设有空调风出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换热器,设于机壳内且与空调风出风口之间形成出风腔;新风模块,设于机壳内且其包括新风外壳,新风外壳内形成有新风腔,新风外壳上具有与新风腔连通的新风排风口,新风排风口的位置与新风出风口的位置相配合,以使新风从新风出风口吹出;多个百叶片,其转动连接于新风出风口处,百叶片至少部分地朝向空调风出风口倾斜,以使新风吹向空调风出风口处;驱动机构,与百叶片连接驱动百叶片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新风出风口。将新风出风口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前侧,用户可视化效果较好且不易积尘,百叶片的设置,可调整新风的出风角度,可有效的与空调出风进行混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室内机内通常设置新风模块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以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现有的空调室内机将一般将新风出风口设置在空调室内的顶部或者前部,使得空调室内机向上出新风或者向前出新风,采用向上出新风的方式时,新风出风口处易积灰尘,且用户不能直观可见的观察到出新风,使得出新风的功能难以较为清楚的展现,采用前出风时,一般将新风出风口设置在前面板上,且新风的出风角度垂直面板,难以与空调风进行混风。因而在冬季时,新风出风口引入温度较低的新风容易直吹到用户身上,给用户带来不适感,从而降低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前侧面设有空调风出风口和新风出风口;
换热器,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其与所述空调风出风口之间形成出风腔;
新风模块,设于所述机壳内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外壳,所述新风外壳内形成有新风腔,所述新风外壳上具有与所述新风腔连通的新风排风口,所述新风排风口的位置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的位置相配合,以使新风从所述新风排风口吹至所述新风出风口;
多个百叶片,其转动连接于所述新风出风口处,所述百叶片至少部分地朝向所述空调风出风口倾斜,以使新风朝向所述空调风出风口的方向吹出;
驱动机构,与所述百叶片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百叶片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出风口。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其将新风出风口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前侧,用户可视化效果较好,且新风出风口处不易积尘;在新风出风口处设置多个百叶片将新风出风口打开与关闭,使得打开时可正常出新风,在关闭时停止出新风,同时,当百叶片打开出新风时,至少部分地百叶片朝向空调风出风口倾斜,使得新风的出风角度可调节,进而使新风朝向空调风出风口的方向吹出,可有效与空调风出风口排出的空调出风进行混风,避免直吹用户,提高用户体验。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空调风出风口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百叶片为曲形百叶片,所述曲形百叶片包括平行部和弧形部,所述平行部水平设置且其靠近所述空调风出口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弧形部由所述平行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机壳的后侧方向折弯延伸形成;通过弧形部的设置,可以调整新风的出风角度,从而可以使得新风与换热后的室内风充分混合,使得室内温度均匀分布,提高换热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多个所述曲形百叶片沿上下方向呈列式排布,且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有的所述曲形百叶片以相同角度旋转;使得曲形百叶片能够同时打开或关闭新风出风口,避免新风出风口打开不完全影响出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曲形百叶片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曲形百叶片转动至关闭所述新风出风口时,相邻两个所述曲形百叶片的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搭接且转动方向相反,使得相邻两个所述曲形百叶片之间互锁密封,即在新风出风口关闭时,曲形百叶片之间互锁密封,避免灰尘以及小型杂质进入机壳内,提高新风出风口关闭时的密封性,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室外风倒灌室内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百叶片的宽度尺寸不小于新风出风口的宽度尺寸,所述百叶片的高度尺寸大于相邻两个百叶片打开时所形成间隙的最大高度尺寸,以使百叶片能够关闭所述新风出风口,保证了百叶片关闭时的密封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齿条;
主动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从动齿轮,其数量配置为与所述百叶片的数量相同,多个从动齿轮与多个百叶片一一对应,所述从动齿轮设于所述百叶片的同一端且与所述百叶片的端部固定连接,所有的所述从动齿轮均与所述齿条啮合;
电机,其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工作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使得所述齿条移动,所述齿条移动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并带动与所述百叶片转动;通过齿条、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与电机配合,实现百叶片打开与关闭新风出风口,结构简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齿轮固定件,所述齿轮固定件上设有齿轮槽,所述从动齿轮设于所述齿轮槽内,所述齿轮固定件靠近所述齿条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齿轮槽连通的导向槽,所述齿条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且所述从动齿轮延伸至所述导向槽内与所述齿条啮合;齿轮固定件能够支撑齿轮且能够为齿条导向,且从动齿轮延伸至导向槽与齿条啮合,避免对齿条的移动造成干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新风腔包括依次连通的新风进风腔、新风风机腔以及新风出风腔,所述新风进风腔设置于所述新风风机腔的一侧,所述新风出风腔靠近所述新风出风口的一侧的腔壁上形成所述新风排风口,结构简单,便于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连通导流件,所述连通导流件设置于新风出风口的内侧,所述新风出风口通过所述连通导流件与所述新风排风口连通,所述百叶片转动连接于所述连通导流件的一侧,设置连通导流件能够将新风排风口与新风出风口连通,便于出新风。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机壳位于所述新风出风口的一侧向所述机壳的内侧凹陷形成放置槽,所述连通导流件安装于所述放置槽内且所述连通导流件与所述机壳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驱动机构卡设于所述容纳槽内,通过设置容纳槽对驱动机构起到一定的防护、固定作用,且外观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又一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新风模块、连通导流件和百叶扇的爆炸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新风模块的左视图;
图9是是图8中A-A处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是图10中B-B处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百叶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百叶扇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百叶扇的仰视图。
以上各图中:空调室内机100;机壳1;前面板11;顶板12;进风格栅121;空调风进风口122;侧板13;空调风出风口14;室内风道15;新风出风口16;导风板17;新风模块2;新风外壳21;第一壳体211;新风连通口2111;第二壳体212;新风过风口2121;第三壳体213;新风排风口2131;新风腔22;新风进风腔221;新风风机腔222;新风出风腔223;净化组件23;新风进风口24;连通导流件3;4;曲形百叶片41;平行部411;弧形部412;插接部413;第一倾斜面414;第二倾斜面415;驱动机构42;齿条421;主动齿轮422;从动齿轮423;电机424;齿轮固定件425;齿轮槽4251;导向槽4252;容纳槽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100,下面参考图1-15对空调室内机100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空调室内机100的正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描述的方向以用户面朝空调室内机的方向为准,其中,左侧、右侧以用户面朝空调室内机的方向区分左右,定义空调室内机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与之相反的一侧为后侧。
参考图1、图2,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机壳1可形成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外观,机壳1包括位于前侧的前面板11,设置在前面板11后方的后面板,设置在前面板11和后面板的左右两侧的一对侧板13,设置在前面板11和后面板的上方的顶板12以及设于前面板11和后面板下方的底板。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可为挂在墙壁上或者其他结构上的挂机,空调室内机可挂靠在墙壁上,其中空调室内机的后面板靠着墙壁。
参考图2,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换热器(未图示)和室内风机(未图示),换热器设置于机壳1内,机壳1的前侧面即前面板11上形成有空调风出风口14,换热器与空调风出风口14之间形成出风腔。
机壳1上还形成有空调风进风口122,空调风进风口122与出风腔连通形成限定于机壳1内的室内风道15,室内风机设于室内风道15内,且换热器也位于室内风道15内,室内换热器位于空调风进风口122的内侧,室内风机位于室内换热器靠近空调风出风口14的一侧。
室内风机用于将室内空气从空调风进风口122引入室内风道15内,在室内风机的驱动下,室内空气经空调风进风口122进入到室内风道15内,室内空气流经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室内空气经空调风出风口14排出,从而使得空调室内机100制冷与制热。
本实施例中,空调风进风口122形成于顶板12上,顶板12设置空调风进风口122处可设置进风格栅121,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避免较大杂质进入室内风道15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空调风进风口122可设置在机壳1的其他地方,只要能够供室内空气进入到室内风道15内即可。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过滤网(未图示),过滤网可插设在空调室内机上且位于空调风进风口122的内侧,过滤网可对从空调风进风口122进入到室内风道15的室内空气进行过滤,避免灰尘等杂质随室内空气进入到室内风道15内且避免灰尘在室内换热器处沉积,避免灰尘等杂质脏污室内换热器影响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可减少室内换热器的清洁次数,提高室内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节省使用成本。
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空调风出风口14形成于形成于前面板11上,供室内空气从室内风道15内排出,空调风出风口14可为长条状,其中,空调风出风口14沿机壳1的左右方向设置。
参考图1,空调风出风口14处可设置导风板17,导风板17转动的连接在空调风出风口14处。导风板17打开或关闭空调风出风口14,在导风板17打开空调风出风口14时,用于对空调室内机100排出的风进行导向。导风板17大致为矩形,导风板17的横截面为弧形或者平板,从空调风出风口14出来的室内风顺着导风板17吹向室内。
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导风板驱动装置,导风板驱动装置可固设在前面板11上,导风板驱动装置可包括导风板驱动电机,导风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导风板17的一端连接,导风板驱动电机工作驱动导风板17转动以打开或关闭空调风出风口14。
导风板17的内壁上向远离导风板17内壁的一侧延伸形成导风板17连接耳,导风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导风板连接耳固定连接。
空调风出风口14处还可设置导风格栅,能够对空调风出风口14处的空气进行导向。导风格栅上还可设置微孔,能够使得室内风从微孔中排出,能够使得空调风出风口14处的出风变得柔和。
机壳1的前侧面上形成有新风出风口16,即新风出风口16限定于机壳1的前面板11上,将新风出风口16设置在空调室内机100的前面板11上,用户可视化效果较好,新风出风口16处不易积尘。
参考图6~图12,本申请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新风模块2,新风模块2设于机壳1内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具体的,新风模块2设于空调室内机100的左端或者右端,新风模块2设于机壳1左右侧板13的内侧且位于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的一端。
新风模块2包括新风外壳21,新风外壳21内形成有新风腔22,新风外壳21上具有与新风腔22连通的新风排风口2131,新风排风口2131的位置与新风出风口16的位置相配合,以使新风从新风排风口2131吹至新风出风口16.
具体地说,参考图7,新风腔22包括依次连通的新风进风腔221、新风风机腔222以及新风出风腔223,新风进风腔221设置于新风风机腔222的一侧,结构简单,便于设置。新风出风腔223靠近新风出风口16的一侧的腔壁上形成新风排风口2131,优选地,新风进风腔221的后侧下部形成新风进风口24。
新风风机腔222与新风进风腔221之间设有新风连通口2111,新风风机腔222与新风出风腔223之间设有新风过风口2121,新风进风腔221内的新风经新风连通口2111进入到新风风机腔222内,再经过新风过风口2121进入新风出风腔223。
更具体地说,新风外壳21包括第一壳体211、第二壳体212和第三壳体213,第一壳体211内形成有新风进风腔221,第二壳体212连接在第一壳体211的一侧,第一壳体211靠近第二壳体212的一侧限定有新风连通口2111,第二壳体212与第一壳体211连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新风风机腔222,新风进风口24形成于第一壳体211的后侧下部。第三壳体213连接于第二壳体212靠近新风出风口16的一侧,且第二壳体212上形成有新风过风口2121,第三壳体213罩设于新风过风口2121处且,第三壳体213内形成新风出风腔223,新风排风口2131形成于第三壳体213上。
参考图5,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连通导流件3,连通导流件3设置于新风出风口16的内侧,新风出风口16通过连通导流件3与新风排风口2131连通,百叶片转动连接于连通导流件3的一侧,设置连通导流件3能够将新风排风口2131与新风出风口16连通,便于出新风。本实施例中,连通导流件3与第三壳体213优选为一体设置,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新风模块2还包括新风风机(未图示),新风风机设于新风风机腔222内,在新风风机的驱动下,室外新风从新风进风口24处进入新风进风腔221后,经新风过风口2121进入新风风机腔222,再经新风过风口2121进入到新风出风腔223,最后依次经过新风排风口2131和新风出风口16进入到室内,完成新风模块2将新风引入室内的过程。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与新风进风口24连通的新风进风管,新风新风管由室内延伸到室外的新风进风管,新风进风管优选为为波纹软管。
进一步的,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对新风模块2引入的新风进行加热的加热模块,以对室外新风进行加热,避免引入的室外新风温度太低给用户带来不适。其中,加热模块可设于新风进风口24处或者设于新风进风腔221内,或者设于新风出风腔223内或者设于新风进风管内。
新风模块2还包括净化组件23,净化组件23设于新风进风腔221内且位于新风连通口2111处,净化组件23将新风连通口2111遮挡,使得从新风进风腔221进入到新风风机腔222的新风经过净化组件23的过滤,使得进入到室内的新风清洁,能够提高室内空气的清洁度。
参考图13~图15,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百叶片和驱动机构42。
百叶片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百叶片转动连接在新风出风口16处,百叶片转动以将新风出风口16打开或者关闭,并且百叶片打开时,百叶片至少部分地朝向空调风出风口14倾斜,以调节新风的出风角度,从而使新风朝向空调风出风口14的方向吹出;实现新风与空调风出风口14处流出的换热风混合,避免直吹用户,同时可以提升吹向用户的风的舒适度,提高用户体验。
参考图1、图4,本实施例中,在新风出风口16处设置多个百叶片,多个百叶片随新风功能启动和停止而打开或关闭,用户可视化较好。同时,当百叶片打开时,新风通过百叶片41,可有效与空调风出风口14的换热风进行混风,避免直吹用户,提高用户体验。如图4所示,空调风出风口14处吹出的空调风即换热风的出风方向如图中的箭头所示,新风出风口16打开时,新风的出风方向如从新风出风口16处的箭头方向所示。
百叶片的宽度尺寸不小于新风出风口16的宽度尺寸,且百叶片的高度尺寸大于相邻两个百叶片打开时所形成间隙的最大高度尺寸,以使百叶片能够关闭所述新风出风口,保证了百叶片关闭时的密封性。
参考图2~图3、图13,驱动机构42固定连接在机壳1内,驱动机构42与所有的百叶片连接,驱动机构42驱动所有的百叶片转动将新风出风口16打开与关闭。在需要出新风时可,驱动机构42驱动百叶片打开新风出风口16,使得新风出风口16可正常出风。且百叶片打开新风出风口16时,在百叶片的作用下,新风与空调风出风口14流出的换热风混合,从而可以提升吹向用户的风的舒适度,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在不需要新风时,驱动机构42可驱动百叶片41关闭新风出风口16,避免灰尘以及杂质从新风出风口16进入机壳1内,且能够有效防止新风倒灌到室内,影响室内温度。
参考图5、图15,新风出风口16位于空调风出风口14的左侧或右侧,百叶片为曲形百叶片41,曲形百叶片41包括平行部411和弧形部412,平行部411水平设置,且平行部411靠近空调风出风口14的一端与驱动机构42连接,弧形部412由平行部411的另一端朝向机壳1的后侧方向折弯延伸形成。本实施例中,曲形百叶片41转动至打开新风出风口16时,弧形部412朝向空调风出风口14倾斜设置,引导新风垂向空调风出风口14达到新风与空调风混风的目的。
弧形部412靠近空调室内机100的左端或右端设置,通过设置弧形部412,在曲形百叶片41打开时,可以调整新风的出风角度,从而可以使得新风与换热后的室内风充分混合,使得室内温度均匀分布,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4所示,曲形百叶片41的平行部411的一端设置有插接部413,插接部413插接固定于从动齿轮423的轴孔内,使得曲形百叶片41与从动齿轮42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新风出风口16设置于前面板11的左端,空调风出风口14设置于前面板的下端且沿机壳1的左右方向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新风出风口16可设置于前面板11的右端。
多个曲形百叶片41沿上下方向呈列式排布,且驱动机构42驱动所有的曲形百叶片41同步转动即以相同的角度旋转,使得曲形百叶片41能够同时打开或关闭新风出风口16,避免新风出风口16打开不完全影响出风效果。
驱动机构42与多个曲形百叶片41构成开闭新风出风口16的百叶窗4,曲形百叶片4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倾斜面414和第二倾斜面415,曲形百叶片41转动至关闭新风出风口16时,相邻两个曲形百叶片41的第一倾斜面414与第二倾斜面415搭接且转动方向相反,使得相邻两个曲形百叶片41之间互锁密封,即在新风出风口16关闭时,曲形百叶片41之间互锁密封,避免灰尘以及小型杂质进入机壳1内,提高百叶窗4的密封性,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室外风倒灌室内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朝向新风出风口16的方向倾斜设置,便于两个曲形百叶片其倾斜方向大致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的倾斜角度进行限制。
参考图10、图13,曲形百叶片41的横截面大致为平行四边形,关闭新风出风口16时,曲形百叶片41的前侧面竖直设置且与新风出风口16处的前面板11的表面平行,避免百叶窗4关闭时凸出于机壳1,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美观度。
参考图14,驱动机构42包括齿条421、主动齿轮422、从动齿轮423和电机424。
齿条421与主动齿轮422啮合,从动齿轮423的数量配置为与百叶片的数量相同,且多个从动齿轮423与多个百叶片一一对应,从动齿轮423设于百叶片的同一端且与百叶片的端部固定连接,所有的从动齿轮423均与齿条421啮合。
电机424固设于机壳1上,电机424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422固定连接,电机424工作带动主动齿轮422转动,主动齿轮422转动带动齿条421移动,齿条421移动带动所有从动齿轮423同步转动并带动与从动齿轮423连接的百叶片转动。通过齿条421、主动齿轮422、从动齿轮423与电机424配合,实现百叶片打开与关闭新风出风口16,结构简单。
百叶片为曲形百叶片41时,齿条421可与曲形百叶片41的平行部411垂直,新风出风口16可大致呈矩形,曲形百叶片41水平设置于新风出风口16处,且齿条421竖直设置。
参考图14,驱动机构42还包括设置于百叶片一侧的齿轮固定件425,齿轮固定件425上开设有容纳从动齿轮423的齿轮槽4251,从动齿轮423设于齿轮槽4251内且与百叶片固定连接,齿轮固定件425开设有与齿轮槽4251连通的导向槽4252,齿条421可移动地设置于导向槽4252内,且从动齿轮423延伸至导向槽4252内与齿条421啮合;齿轮固定件425能够支撑齿轮且能够为齿条421导向,且从动齿轮423延伸至导向槽4252与齿条421啮合,避免对齿条421的移动造成干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齿轮槽4251具有若干个且齿轮槽4251与从动齿轮423一一对应设置,相邻两个齿轮槽4251之间可连通。齿轮固定件425可与曲形百叶片41的平行部411垂直。
参考图5,驱动机构42设置于机壳1内侧,机壳1位于新风出风口16的一侧向机壳1的内侧凹陷形成放置槽,连通导流件3安装于放置槽内且连通导流件3与机壳1之间形成容纳槽5,驱动机构42卡设于容纳槽5内,通过设置容纳槽5对驱动机构42起到一定的防护、固定作用,且外观美观。本实施例中,电机424固定于机壳1上,且优选为步进电机,齿轮固定件425卡设于容纳槽5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前侧面设有空调风出风口和新风出风口;
换热器,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其与所述空调风出风口之间形成出风腔;
新风模块,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其包括新风外壳,所述新风外壳内形成有新风腔,所述新风外壳上具有与所述新风腔连通的新风排风口,所述新风排风口的位置与所述新风出风口的位置相配合,以使新风从所述新风排风口吹至所述新风出风口;
多个百叶片,其转动连接于所述新风出风口处,所述百叶片至少部分地朝向所述空调风出风口倾斜,以使新风朝向所述空调风出风口的方向吹出;
驱动机构,与所述百叶片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百叶片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空调风出风口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百叶片为曲形百叶片,所述曲形百叶片包括平行部和弧形部,所述平行部水平设置且其靠近所述空调风出口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弧形部由所述平行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机壳的后侧方向折弯延伸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曲形百叶片沿上下方向呈列式排布,且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曲形百叶片以相同角度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形百叶片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曲形百叶片转动至关闭所述新风出风口时,相邻两个所述曲形百叶片的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搭接且转动方向相反,使得相邻两个所述曲形百叶片之间互锁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片的宽度尺寸不小于新风出风口的宽度尺寸,所述百叶片的高度尺寸大于相邻两个百叶片打开时所形成间隙的最大高度尺寸,以使百叶片能够关闭所述新风出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齿条;
主动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从动齿轮,其数量配置为与所述百叶片的数量相同,多个从动齿轮与多个百叶片一一对应,所述从动齿轮设于所述百叶片的同一端且与所述百叶片的端部固定连接,所有的所述从动齿轮均与所述齿条啮合;
电机,其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工作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使得所述齿条移动,所述齿条移动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并带动与所述百叶片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齿轮固定件,所述齿轮固定件上设有齿轮槽,所述从动齿轮设于所述齿轮槽内,所述齿轮固定件靠近所述齿条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齿轮槽连通的导向槽,所述齿条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且所述从动齿轮延伸至所述导向槽内与所述齿条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腔包括依次连通的新风进风腔、新风风机腔以及新风出风腔,所述新风进风腔设置于所述新风风机腔的一侧,所述新风出风腔靠近所述新风出风口的一侧的腔壁上形成所述新风排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连通导流件,所述连通导流件设置于新风出风口的内侧,所述新风出风口通过所述连通导流件与所述新风排风口连通,所述百叶片转动连接于所述连通导流件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位于所述新风出风口的一侧向所述机壳的内侧凹陷形成放置槽,所述连通导流件安装于所述放置槽内且所述连通导流件与所述机壳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驱动机构卡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21672.2U CN218001655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21672.2U CN218001655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01655U true CN218001655U (zh) | 2022-12-09 |
Family
ID=84317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921672.2U Active CN218001655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01655U (zh) |
-
2022
- 2022-07-25 CN CN202221921672.2U patent/CN21800165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395604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800165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24459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55995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5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06514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06514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5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06514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06515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06514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5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06514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06514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00166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06514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06513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55995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864337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947380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846292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06514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76368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87616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627081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