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59958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59958U
CN217559958U CN202221383891.XU CN202221383891U CN217559958U CN 217559958 U CN217559958 U CN 217559958U CN 202221383891 U CN202221383891 U CN 202221383891U CN 217559958 U CN217559958 U CN 217559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air outlet
cavity
pipe
communicat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8389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房增峰
侯毛毛
孟庆功
段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8389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59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59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59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其前部限定有新风出风腔;风腔隔板,设于新风出风腔内将新风出风腔分隔为上下设置的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新风出风口,限定于机壳前侧且包括与第一新风出风腔连通的第一新风出风口和与第二新风出风腔连通的第二新风出风口;新风模块,设于机壳内且包括新风外壳,新风外壳内限定有新风腔且新风外壳上限定有与新风腔连通的新风排风口,新风腔通过新风排风口与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连通;使得新风能够进入到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内,设置上下排布的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使得更快的填充满新风出风腔,使得机壳的前部能够较大范围出新风,给用户以新风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室内机内通常设置新风模块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以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现有的空调室内机将一般将新风出风口设置在空调室内的顶部或者前部,使得空调室内机向上出新风或者向前出新风,采用向上出新风的方式时,新风出风口处易积灰尘,且用户不能直观的观察到出新风,使得出新风的功能难以较为清楚的展现,采用前出风时,一般将新风出风口设置在前面板上,能够观察到出新风,但是在冬季时,新风出风口引入温度较低的新风容易直吹到用户身上,给用户带来不适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其前部限定有新风出风腔;
风腔隔板,设于所述新风出风腔内将所述新风出风腔分隔为上下设置的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
新风出风口,限定于所述机壳前侧且包括与所述第一新风出风腔连通的第一新风出风口和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腔连通的第二新风出风口;
新风模块,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包括新风外壳,所述新风外壳内限定有新风腔且所述新风外壳上限定有与所述新风腔连通的新风排风口,所述新风腔通过所述新风排风口与所述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连通。
设置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与新风腔连通,使得新风腔内的新风能够进入到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内,设置上下排布的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使得更快的填充满整个新风出风腔,使得机壳的前部能够较大范围出新风,给用户以新风体验。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
新风出风管,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新风出风管与所述新风排风口连接且与所述新风腔连通;
分流板,设于所述新风出风管内将所述新风出风管内的风管风道分隔为与所述第一新风出风腔连通的第一风管风道和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腔连通的第二风管风道。
设置新风出风管和分流板,使得形成两路送风风道,使得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能够均匀进风。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位于所述新风出风腔内的第一连通口管,所述第一连通口管内风道与所述第一风管风道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管上限定有位于所述第一新风出风腔内的第一连通口且所述第一连通口将所述第一连通口管内风道与所述第一新风出风腔连通,能够将新风导流至第一新风出风腔内。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腔内的第二连通口管,所述第二连通口管内风道与所述第二风管风道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管上限定有第二连通口且所述第二连通口将所述第二连通口管内风道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腔连通,能够将新风导流至第二新风出风腔内。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机壳包括设于其前侧的前面板和设于所述前面板前侧的新风出风板,所述新风出风板罩设在所述前面板的前侧形成位于所述新风出风板与所述前面板之间的所述新风出风腔,所述新风出风口限定于所述新风出风板上,所述新风出风口具有若干个且为微孔,使得新风出风柔和均匀的吹到房间内,可以避免新风直吹人体带来的不适。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前面板上设有将所述第一连通口管内风道与所述第一风管风道连通的前面板第一贯穿口和将所述第二连通口管内风道与所述第二风管风道连通的前面板第二贯穿口,便于形成连续的新风出风路径,结构简单,便于设计。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连通口管与所述第二连通口管左右设置,所述第一新风出风腔位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腔的上侧,所述新风出风管设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腔的后侧,所述第二连通口管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腔内向上延伸并穿过所述风腔隔板延伸至所述第一新风出风腔内,第二连通口管结构简单,便于设计。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连通口为长方形和/或所述第二连通口为长方形,便于出风,可以使新风更快更均匀得填充满整个新风出风腔。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连通口管靠近所述第一新风出风腔的一端设置且所述第二连通口管靠近所述第二新风出风腔远离所述第一连通口管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连通口朝向所述第二连通口管设置,且所述第二连通口朝向所述第一连通口管设置,能够使得新风较为顺便的进入到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内,避免对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形成阻挡影响出风。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机壳上限定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形成限定于所述机壳内的室内风道,所述新风出风板位于所述室内出风口的上方,方便出室内风与新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8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10是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去除新风出风板的局部结构正视图;
图13是图12中E-E处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去除新风出风板的另一局部结构正视图;
图16是图15中G-G处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6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1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图;
图2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新风模块和新风出风管的结构图;
图2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新风模块和新风出风管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2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新风模块和新风出风管的剖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新风模块的剖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新风出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新风出风管的剖视图;
图26是图25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以上各图中:机壳1;顶板101;左右端板102;固定板103;前面板104;前面板第一贯穿口1041;前面板第二贯穿口1042;进风格栅106;新风出风板107;室内进风口11;室内出风口12;室内风道13;新风出风腔14;第一新风出风腔141;第二新风出风腔142;新风出风口15;第一新风出风口151;第二新风出风口152;室内换热器21;室内风机22;新风模块3;新风外壳31;第一壳体301;第二壳体302;第三壳体303;新风入风口311;新风排风口312;新风腔313;新风进风腔3131;新风风机腔3132;新风连通口314;进风连接管32;风腔隔板41;新风出风管51;第一风管风道511;第二风管风道512;分流板52;第一连通口管53;第一连通口531;第二连通口管54;第二连通口5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下面参考图1-26对空调室内机进行描述。
参考图1-图4,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室内换热器21和室内风机22。
机壳1可形成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外观。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可为挂在墙壁上或者其他结构上的挂机。
文中所描述的方向以用户面朝空调室内机的方向为准,其中,左侧、右侧以用户面朝空调室内机的方向区分左右,定义空调室内机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与之相反的一侧为后侧。
参考图4,机壳1上限定有室内进风口11和室内出风口12,室内进风口11与室内出风口12连通形成限定于机壳1内的室内风道13。
参考图4,室内风机22设于室内风道13内,室内换热器21也位于室内风道13内,室内换热器21位于室内进风口11的内侧,室内风机22位于室内换热器21靠近室内出风口12的一侧。
在室内风机22的驱动下,室内空气经室内进风口11进入到室内风道13内,室内空气流至室内换热器21处于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室内空气经室内出风口排出室内风道13。
参考图1-图2,机壳1包括位于其顶部的顶板101、位于其左右两侧的左右端板102、位于其后部的固定板103以及位于其前侧的前面板104。
其中,室内进风口11形成于顶板101上。顶板101设置室内进风口11处可设置进风格栅106,室内进风口11形成于进风格栅106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过滤网(未图示)过滤网可插设在空调室内机上且位于室内进风口11的内侧,过滤网可对从室内进风口11进入到室内风道13的室内空气进行过滤,避免灰尘等杂质随室内空气进入到室内风道内且避免灰尘等杂质在室内换热器处沉积,避免灰尘等杂质脏污室内换热器影响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可减少室内换热器的清洁次数,提高室内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节省使用成本。
过滤网包括过滤网外框和设于网框上的网体,为了提高过滤网的牢固性,过滤网还包括设于过滤网外框内的过滤网筋条,能够提高过滤网的稳定性,为了便于安装且为了使得过滤网的形成适应于机壳顶板设置室内进风口处的形状,过滤网具有一定的弹性。
为了便于安装与拆卸,过滤网还包括设置在过滤网外框上的过滤网把手。
为了便于将过滤网准确的安装在室内进风口处,可在顶板上设置过滤网导向槽,将过滤网相对的两端设置在过滤网导向槽内,推拉过滤网使得过滤网沿导向槽移动将过滤网安装在室内进风口处,或者将过滤网从顶板上拆下。
在本申请中,室内进风口11还可设置在机壳的其他地方,只要能够供室内空气进入到室内风道内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进风口设置在机壳的左右侧板上,或者,室内进风口设置在机壳的顶板和左右侧板上,能够增加空调室内机的进风量。
在本申请中,室内出风口12形成于前面板104上,当然,室内出风口12还可设置在机壳的其他地方,只要能够供室内空气从室内风道内排出即可。
室内出风口12可为长条状,其中,室内出风口12沿机壳的左右方向设置。
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室内出风口处的导风板,导风板打开或者关闭室内出风口,在导风板打开室内出风口时,导风板可对从室内出风口出来的风进行导向。
导风板大致为矩形,导风板的横截面为弧形或者平板,从室内出风口出来的室内风顺着导风板吹向室内。
导风板旋转的连接在室内出风口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板驱动装置,导风板驱动装置可固设在前面板上,导风板驱动装置可包括导风板驱动电机,导风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导风板的一端连接,导风板驱动电机工作确定导风板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室内出风口。
导风板的内壁上向远离导风板内壁的一侧延伸形成导风板连接耳,导风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导风板连接耳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出风口处还可设置导风格栅,能够对室内出风口处的空气进行导向。
导风格栅上还可设置微孔,能够使得室内风从微孔中排出,能够使得室内出风口处的出风变得柔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可包括多段,相邻两段是内换热器件可呈一定的夹角设置。
在本申请中,参考图19,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新风模块3,新风模块3设置于机壳内,新风模块3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
具体的,参考图19-图21,新风模块3设于空调室内机的左端或者右端,新风模块设于机壳左右侧板的内侧且位于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的一端。
参考图21-图23,新风模块3包括设于机壳1内的新风外壳31,新风外壳31上限定有新风入风口311和新风排风口312,新风外壳31内限定有与新风入风口和新风排风口连通的新风腔313。
新风腔313包括新风进风腔3131和新风风机腔3132。新风进风腔3131位于新风风机腔3132的一侧,其中,新风进风腔3131位于新风风机腔3132靠近室内换热器的一侧。
新风进风腔3131与新风风机腔3132之间设有新风连通口314,新风进风腔内的新风经新风连通口进入到新风风机腔内。
参考图21,新风入风口311处可设置进风连接管32,进风连接管连接在新风入风口处且与新风进风腔连通。
参考图20,新风外壳31包括第一壳体301、第二壳体302和第三壳体303,其中,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2连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新风进风腔3131且第二壳体背离第一壳体的一侧形成有新风连通口314,第三壳体303与第二壳体302连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新风风机腔3132。新风外壳还限定有形成于第二壳体内且位于第二壳体前部的新风出风风道(未图示),新风出风风道与新风风机腔连通。
新风排风口312形成于第二壳体上且位于新风出风风道的外端。新风出风口朝向室内换热器的一侧设置。进风连接管32连接在新风进风腔的后部且向新风风机腔的一侧弯折。
新风模块3还包括新风风机(未图示),新风风机设于新风风机腔内,在新风风机的驱动下,室外新风从进风连接管32处进入到新风入风口311处,然后进入到新风进风腔3131内经新风连通口314进入到新风风机腔3132,然后进入到新风出风风道从新风排风口312排出新风外壳3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模块3还包括净化组件(未图示),净化组件设于新风进风腔3131内且位于新风连通口314处,净化组件将新风连通口遮挡,使得从新风进风腔进入到新风风机腔的新风经过净化组件的过滤,使得进入到室内的新风清洁,能够提高室内空气的清洁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与进风连接管连接且由室内延伸到室外的新风进风管,新风进风管可为波纹软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对新风模块引入的新风进行加热的加热模块,以对室外新风进行加热,避免引入的室外新风温度太低给用户带来不适。
其中,加热模块可设于新风入风口处或者设于新风进风腔内或者设于新风进风管内。
参考图4,机壳1的前部限定有新风出风腔14,新风出风腔14位于室内出风口的上方。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新风出风腔内的风腔隔板41,风腔隔板将新风出风腔分隔为上下设置的第一新风出风腔141和第二新风出风腔142。中隔板可水平设置。
参考图1-图3,机壳还包括设于前面板前侧的新风出风板107,新风出风板107罩设在前面板104的前侧与前面板形成位于新风出风板107和前面板104之间的新风出风腔。
参考图3和图5-图6,机壳1上限定有新风出风口15,新风出风口位于机壳的前侧,其中,新风出风口位于新风出风腔的前侧。新风出风口15限定于新风出风板上。
新风出风口15包括与第一新风出风腔连通的第一新风出风口151和与第二新风出风口连通的第二新风出风口152。
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通过新风排风口与新风腔313连通。室外空气进入到新风腔后经新风排风口分别流入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内,然后分别经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排出机壳内。
设置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与新风腔连通,使得新风腔内的新风能够进入到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内,设置上下排布的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使得更快的填充满整个新风出风腔,使得机壳的前部能够较大范围出新风,给用户以新风体验。
新风出风口具有若干个且为微孔,使得新风出风柔和均匀的吹到房间内,可以避免新风直吹人体带来的不适,新风出风口可成行的设于新风出风板上。
新风出风板设于室内出风口的上方,方便出室内风与新风。
参考图24-图26,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新风出风管51和分流板52,新风出风管设于机壳内,新风出风管的一端与新风排风口连接且与新风腔连通;分流板52设于新风出风管内将新风出风管内的风管风道分隔为与第一新风出风腔141连通的第一风管风道511和与第二新风出风腔142连通的第二风管风道512。新风出风管可以为圆形管、长方形管、椭圆形管等。设置新风出风管和分流板,使得形成两路送风风道,使得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能够均匀进风。
其中,新风出风管51位于前面板的内侧且沿前面板的延伸方向设置,其中新风出风管可水平设置。
新风排风口312与新风出风管连接且新风腔与第一风管风道和第二风管风道连通。室外空气进入到新风腔后分别流入第一风管风道和第二风管风道内,第一风管风道内的新风流入第一新风出风腔内然后经第一新风出风口排入到室内,第二风管风道内的新风流入第二新风出风腔内然后经第二新风出风口排入到室内。
参考图9-图10,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位于新风出风腔内的第一连通口管53,第一连通口管内风道与第一风管风道连通,第一连通口管上限定有位于第一新风出风腔内的第一连通口531且第一连通口531将第一连通口管内风道与第一新风出风腔连通,能够将新风导流至第一新风出风腔内。
参考图7-图8,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位于第二新风出风腔内的第二连通口管54,第二连通口管内风道与所述第二风管风道连通,第二连通口管上限定有第二连通口541且第二连通口将第二连通口管内风道与第二新风出风腔连通,能够将新风导流至第二新风出风腔内。
参考图12和图18-图19,第一连通口管与第二连通口管左右设置,第一新风出风腔位于第二新风出风腔的上侧,新风出风管设于第二新风出风腔的后侧,第二连通口管从第二新风出风腔内向上延伸并穿过风腔隔板延伸至第一新风出风腔内,第二连通口管结构简单,便于设计。
参考图8和图10,第一连通口为长方形和/或第二连通口为长方形,便于出风,可以使新风更快更均匀得填充满整个新风出风腔。
前面板上设有将第一连通口管内风道与第一风管风道连通的前面板第一贯穿口1041和将第二连通口管内风道与第二风管风道连通的前面板第二贯穿口1042,便于形成连续的新风出风路径,结构简单,便于设计。
参考图11和图13-图14以及图15-图17,第一连通口管靠近第一新风出风腔的一端设置且第二连通口管靠近第二新风出风腔远离第一连通口管的一端设置,第一连通口朝向第二连通口管设置,且第二连通口朝向第一连通口管设置,能够使得新风较为顺便的进入到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内,避免对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形成阻挡影响出风。
室外新风进入到进风连接管内然后经新风入风口进入到新风进风腔内,然后依次经过新风连通口、新风风机腔、新风出风风道、新风排风口进入到新风出风管内,一部分新风进入到新风出风管内的第一风管风道内然后依次经过第一贯穿口、第一连通口管内风道、第一连通口进入到第一新风出风腔经第一新风出风口排入到室内,另外一部分新风进入到新风出风管内的第二风管风道内然后依次经过第二贯穿口、第二连通口管内风道、第二连通口进入到第二新风出风腔经第二新风出风口排入到室内,完成将新风引入室内的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前部限定有新风出风腔;
风腔隔板,设于所述新风出风腔内将所述新风出风腔分隔为上下设置的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
新风出风口,限定于所述机壳前侧且包括与所述第一新风出风腔连通的第一新风出风口和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腔连通的第二新风出风口;
新风模块,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包括新风外壳,所述新风外壳内限定有新风腔且所述新风外壳上限定有与所述新风腔连通的新风排风口,所述新风腔通过所述新风排风口与所述第一新风出风腔和第二新风出风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新风出风管,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新风出风管与所述新风排风口连接且与所述新风腔连通;
分流板,设于所述新风出风管内将所述新风出风管内的风管风道分隔为与所述第一新风出风腔连通的第一风管风道和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腔连通的第二风管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新风出风腔内的第一连通口管,所述第一连通口管内风道与所述第一风管风道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管上限定有位于所述第一新风出风腔内的第一连通口且所述第一连通口将所述第一连通口管内风道与所述第一新风出风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腔内的第二连通口管,所述第二连通口管内风道与所述第二风管风道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管上限定有第二连通口且所述第二连通口将所述第二连通口管内风道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设于其前侧的前面板和设于所述前面板前侧的新风出风板,所述新风出风板罩设在所述前面板的前侧形成位于所述新风出风板与所述前面板之间的所述新风出风腔,所述新风出风口限定于所述新风出风板上,所述新风出风口具有若干个且为微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上设有将所述第一连通口管内风道与所述第一风管风道连通的前面板第一贯穿口和将所述第二连通口管内风道与所述第二风管风道连通的前面板第二贯穿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口管与所述第二连通口管左右设置,所述第一新风出风腔位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腔的上侧,所述新风出风管设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腔的后侧,所述第二连通口管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腔内向上延伸并穿过所述风腔隔板延伸至所述第一新风出风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口为长方形和/或所述第二连通口为长方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口管靠近所述第一新风出风腔的一端设置且所述第二连通口管靠近所述第二新风出风腔远离所述第一连通口管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连通口朝向所述第二连通口管设置,且所述第二连通口朝向所述第一连通口管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限定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形成限定于所述机壳内的室内风道,所述新风出风板位于所述室内出风口的上方。
CN202221383891.XU 2022-06-06 2022-06-06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7559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3891.XU CN217559958U (zh) 2022-06-06 2022-06-06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3891.XU CN217559958U (zh) 2022-06-06 2022-06-06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59958U true CN217559958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99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83891.XU Active CN217559958U (zh) 2022-06-06 2022-06-06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59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14380U (zh) 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CN21339560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3395611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755995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85362U (zh) 空调器
CN21755995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0166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4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5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4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5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4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3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4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4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4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36779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0165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4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60722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5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4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47380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5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820665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