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0772U - 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液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液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0772U
CN218000772U CN202222189686.6U CN202222189686U CN218000772U CN 218000772 U CN218000772 U CN 218000772U CN 202222189686 U CN202222189686 U CN 202222189686U CN 218000772 U CN218000772 U CN 218000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sealing
sealing element
liquid cooling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896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文聪
陈朝海
陈智伟
李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ve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ve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896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0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0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0772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4131 priority patent/WO2024037655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液冷系统。该液冷管接头结构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密封件,第二接头套设于第一接头上,密封件套设于第一接头外且连接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之间,密封件与第二接头过盈配合。在安装时,第二接头能沿着密封件的边缘套入并压紧于密封件上,以确保第二接头和第一接头之间的密封性,提高密封效果,防止漏液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液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液冷系统。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总成作为新能源设备的主要储能部件,其因大功率、电压输出稳定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电池模组作为动力电池总成的核心部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液冷装置作为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主要部件,承担着电池模组的冷却、加热、温度均衡等功能。
液冷装置上通常连接有接头,接头连通液冷管路,通过液冷管路能够向液冷装置内填充冷却液。液冷管路连接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接头和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用于与外部水管连通,第一接头连接于液冷装置上。现有技术中,在冷却液循环的过程中,第二接头和第一接头之间的接头位置可能存在漏液的现象,导致实用性较差。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液冷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连接结构,能够提高密封性,防止漏液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实用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接头;
第二接头,套设于所述第一接头上;
密封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接头外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之间,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二接头过盈配合。
作为一种管路连接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密封件的外壁上凸设有沿其周向环绕的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与所述第二接头过盈配合。
作为一种管路连接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凸台结构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凸台结构沿所述密封件的轴向间隔排列。
作为一种管路连接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凸台结构包括相连接的导向段和密封段,所述导向段朝所述第二接头的套入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接头能压紧于所述密封段上。
作为一种管路连接结构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凸台结构的所述密封段沿所述第二接头的套入方向长度依次增大。
作为一种管路连接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密封件上先与所述第二接头接触的所述凸台结构的轴向截面为三角形。
作为一种管路连接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由所述第一密封部的端面向内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套设于所述第一接头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密封部贴设于所述第一接头的端面上。
作为一种管路连接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密封件远离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沿轴向开设有间隙槽。
作为一种管路连接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间隙槽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
作为一种管路连接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锁附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锁附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外。
作为一种管路连接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接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锁附部、第二连接部和管路连接部,所述第二锁附部、第二连接部和管路连接部的内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二锁附部与所述第一锁附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套设于所述密封件外,所述管路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管路。
作为一种管路连接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锁附部的长度的二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包括液冷装置,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所述管路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液冷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中,密封件与第二接头之间过盈配合,在安装时,第二接头能沿着密封件的边缘套入并压紧于密封件上,以确保第二接头和第一接头之间的密封性,提高密封效果,防止漏液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系统,通过应用上述管路连接结构,能够避免漏液的现象发生,提高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明显易懂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一;
图3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件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液冷装置;200、管路连接结构;
1、第一接头;11、第一锁附部;12、第一连接部;
2、第二接头;21、第二锁附部;22、第二连接部;23、管路连接部;
3、密封件;31、第一密封部;32、第二密封部;33、间隙槽;
4、凸台结构;41、导向段;42、密封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包括液冷装置100和管路连接结构200,管路连接结构200连接于液冷装置100上。需要说明的是,液冷装置100相对的两端均连接有管路连接结构200,其中一个用于连接进水管路,另一个用于连接出水管路,通过冷却液的流动,将热量带出电池包外。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200包括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和密封件3,第一接头1连接于液冷装置100上,第一接头1与液冷装置100之间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第二接头2套设于第一接头1上,第二接头2用于连接外接管路;密封件3套设于第一接头1外且密封连接于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之间,密封件3与第二接头2之间为过盈配合,以防止漏液的现象发生。其中,第一接头1连通液冷装置100,第二接头2连接外接管路。第二接头2和第一接头1的中心位置沿轴向均开设有通孔,且孔径相同,当第二接头2套设于第一接头1上时,两个通孔对接连通,以向液冷装置100内传输冷却液。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4,为了提高密封效果,密封件3的外壁上凸设有沿其周向环绕的凸台结构4,凸台结构4与第二接头2之间过盈配合。在安装时,第二接头2能沿着凸台结构4的边缘套入并压紧于凸台结构4上,以确保第二接头2和第一接头1之间的密封性,提高密封效果,防止漏液的现象发生,且安装方便,提高了实用性。其中,凸台结构4的外径大于密封件3的外径,凸台结构4的长度小于密封件3的长度,不仅能够提高密封效果,还能方便第二接头2的安装。
优选地,继续参考图4,凸台结构4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凸台结构4沿密封件3的轴向间隔排列。通过采用这种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进一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凸台结构4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凸台结构4沿密封件3的轴向间隔设置。当然,凸台结构4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上述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凸台结构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选择。
作为优选方案,密封件3和多个凸台结构4为一体成型结构。加工时可以减少各部件之间组装的环节,节省了制造成本,结构上更加牢固耐用,安装时更加方便快捷,且取消了连接件的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凸台结构4包括导向段41和密封段42,导向段41朝第二接头2的套入方向倾斜,密封段42连接于导向段41靠近液冷装置100的端面上,第二接头2能压紧于密封段42上。其中,导向段41的轴向截面为三角形,用于对第二接头2的安装起到导向作用,方便安装。密封段42的轴向截面为矩形,密封段42与第二接头2的内壁之间为过盈配合,用于保证密封效果。
优选地,继续参考图5,每个凸台结构4的密封段42沿第二接头2的套入方向长度依次增大。参考图5,以四个凸台结构4为例进行说明,将凸台结构4分为四级,离液冷装置100最远的为第一级,其余三个沿第二接头2的套入方向依次增加。为了方便安装,第一级凸台结构4的轴向截面为三角形,即密封段42的长度为零,仅包括导向段41,该凸台结构4主要起导向作用。随着级数的增加,密封段42的长度依次增加,这样密封效果也随之增加,前两级凸台结构4主要是为了方便安装,后两级凸台结构4主要是确保密封性。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为了有效保证密封的可靠性,密封件3包括第一密封部31和第二密封部32,第二密封部32由第一密封部31的端面向内弯折形成,第一密封部31套设于第一接头1的侧面上,上述凸台结构4均位于第一密封部31的侧壁上,第二密封部32为圆环结构,贴设于第一接头1远离液冷装置100的端面上,以增加密封可靠性。
优选地,继续参考图6,密封件3远离第一接头1的一端沿轴向开设有间隙槽33,间隙槽33沿厚度方向贯穿密封件3的侧壁。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密封件3均需要过盈配合,因此密封件3和第二接头2的安装均存在困难。通过在密封件3前端开设间隙槽33,不仅能够方便密封件3的安装,还能方便第二接头2的安装。当安装第二接头2时,密封件3的间隙槽33处存在形变空间,第二接头2更加方便挤压密封件3,方便安装。进一步优选地,间隙槽33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优选为两个,两个间隙槽33设置于密封件3相对的两侧,能够更加便于密封件3和第二接头2的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接头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锁附部11和第一连接部12,第一锁附部11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接部12的外径,密封件3套设于第一连接部12外。适应性地,第二接头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锁附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管路连接部23,第二锁附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管路连接部23的内径依次减小,第二锁附部21的内孔径与第一锁附部11的外径近似相等。第二锁附部21上设置有内螺纹,第一锁附部11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锁附部21套设于第一锁附部11后与第一锁附部11螺纹连接。第二连接部22套设于密封件3外且与密封件3过盈配合,管路连接部23用于连接外接水管。通过采用这种阶梯形设置,更加方便第二接头2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密封效果,第一密封部31的内孔径可以稍小于第一连接部12的外径,以实现第一密封部31和第一连接部12之间的过盈配合。第二密封部32内孔径与密封件3的内孔径近似相等,装配时,第二密封部32压紧于第一连接部12的端面与第二连接部22的阶梯面之间,以确保密封性。
优选地,为了方便安装,第二连接部22的长度小于第二锁附部21的长度的二倍。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连接部22只进入密封件3的一半时(即到第二级凸台结构4),第二锁附部21恰好碰到第一锁附部11,如图2所示。其中,前两级凸台结构4主要起导向作用,第二连接部22比较好安装,后两级凸台结构4主要起关键密封作用,第二连接部22安装较困难,可以借助锁附工具旋转安装,使安装更加方便,图3为第二接头2安装好之后的示意图。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头(1);
第二接头(2),套设于所述第一接头(1)上;
密封件(3),套设于所述第一接头(1)外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头(1)和所述第二接头(2)之间,所述密封件(3)与所述第二接头(2)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的外壁上凸设有沿其周向环绕的凸台结构(4),所述凸台结构(4)与所述第二接头(2)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结构(4)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凸台结构(4)沿所述密封件(3)的轴向间隔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结构(4)包括相连接的导向段(41)和密封段(42),所述导向段(41)朝所述第二接头(2)的套入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接头(2)能压紧于所述密封段(4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凸台结构(4)的所述密封段(42)沿所述第二接头(2)的套入方向长度依次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上先与所述第二接头(2)接触的所述凸台结构(4)的轴向截面为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包括第一密封部(31)和第二密封部(32),所述第二密封部(32)由所述第一密封部(31)的端面向内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31)套设于所述第一接头(1)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密封部(32)贴设于所述第一接头(1)的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远离所述第一接头(1)的一端沿轴向开设有间隙槽(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槽(33)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锁附部(11)和第一连接部(12),所述第一锁附部(1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的外径,所述密封件(3)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锁附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管路连接部(23),所述第二锁附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管路连接部(23)的内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二锁附部(21)与所述第一锁附部(11)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2)套设于所述密封件(3)外,所述管路连接部(23)用于连接外接管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锁附部(21)的长度的二倍。
13.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装置(100)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200),所述管路连接结构(200)连接于所述液冷装置(100)上。
CN202222189686.6U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液冷系统 Active CN218000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9686.6U CN218000772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液冷系统
PCT/CN2023/114131 WO2024037655A1 (zh) 2022-08-19 2023-08-21 电池模组上盖结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9686.6U CN218000772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液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0772U true CN218000772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20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89686.6U Active CN218000772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液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07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51888B1 (en) Battery heat exchange system
CN114520078A (zh) 一种新能源光伏智慧型电缆
CN218000772U (zh) 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液冷系统
CN210344629U (zh) 插接组件、插接装置、电连接器和电动汽车
CN115306966A (zh) 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液冷系统
CN213299247U (zh) 一种耐火阻燃pe管
CN112461032B (zh) 一种分段式换热管组装装置
CN213873960U (zh) 快接结构及散热器组件
CN207350978U (zh) 太阳能集热器和集热器群组
CN211525783U (zh) 扣压式柔性复合输送管防腐接头
CN220585280U (zh) 一种大容量电池
CN219639700U (zh) 一种耐高温地源热用管
CN216391879U (zh) 一种转接装置和水冷装置
CN212377479U (zh) 一种用于风电叶片除冰的风管及送风组件
CN220604767U (zh) 一种液冷组件及电池
CN219064226U (zh) 一种简便装配式小型换热器
CN218119043U (zh) 一种用于新型换热器的无缝钢管
CN216213562U (zh) 一种端板组件
CN217003548U (zh) 一种用于真空腔内的液体软管连接结构
CN215342707U (zh) 一种电池标准c箱液冷板柔性水路接头
CN213067243U (zh) 一种可拆卸式换热管
CN218471682U (zh) 一种用于螺栓的耐高温、高精度要求的绝缘套管
CN219655525U (zh) 一种连接件及使用该连接件的大容量电池
CN220118828U (zh) 连接管路、热交换系统以及车辆
CN217815525U (zh) 一种复合管密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