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3887U - 一种墨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93887U
CN217993887U CN202221425775.XU CN202221425775U CN217993887U CN 217993887 U CN217993887 U CN 217993887U CN 202221425775 U CN202221425775 U CN 202221425775U CN 217993887 U CN217993887 U CN 217993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hamber
outlet
cavity
liquid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257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敬章
李正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257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93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93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93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墨盒,用于安装在打印装置上,为打印装置供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出墨口和灌墨口,主体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有储存墨水的墨水储存腔和检测墨量的液体检测腔,出墨口安装主体上,墨水储存腔、液体检测腔和出墨口依次连通,或液体检测腔、墨水储存腔和出墨口依次连通,灌墨口设置在主体上,灌墨口能够连通墨水储存腔或液体检测腔中的一个,用于墨水储存腔或液体检测腔补充墨水。本实用新型墨盒,设置墨水储存腔、液体检测腔和出墨口依次连通或液体检测腔、墨水储存腔和出墨口依次连通,使墨盒能够通出墨口为墨盒灌墨,且在墨盒的上外增加一个灌墨口,方便墨水补充到最后一个储墨腔,用于补充墨盒的墨水量。

Description

一种墨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墨盒。
背景技术
打印设备(例如喷墨打印机)在打印过程中,需要使用如墨盒之类的打印耗材,其中,墨盒中容纳有墨水,打印设备使用过程中,墨盒能够持续供墨,用于打印。
在墨盒中,一般设置分设多个储存室储存墨水,但由于墨盒的分腔设置,往往无法满足墨盒足够的墨水量,负压灌墨可能导致最后一个分腔的灌墨不足,进而导致墨盒墨水量不足。
因此,现需要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盒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墨盒,用于安装在打印装置上,为打印装置供墨,包括:
主体,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储存墨水的墨水储存腔和检测墨量的液体检测腔;
出墨口,设置在主体上,墨水储存腔、液体检测腔和出墨口依次连通,或液体检测腔、墨水储存腔和出墨口依次连通;
灌墨口,设置在主体上,灌墨口能够连通墨水储存腔或液体检测腔中的一个,用于墨水储存腔或液体检测腔补充墨水;
且墨水储存腔的最顶端不低于液体检测腔的最顶端。
具有上述结构的墨盒,设置墨水储存腔、液体检测腔和出墨口依次连通或液体检测腔、墨水储存腔和出墨口依次连通,使墨盒能够通出墨口为墨盒灌墨,且在墨盒的上外增加一个灌墨口,方便墨水补充到最后一个储墨腔,用于补充墨盒的墨水量。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灌墨口与出墨口设于主体的不同侧面上,且灌墨口位于出墨口的上方。由此,灌墨口设置出墨口的上方,使灌墨口与出墨口能够连通道不同的储存室内,使出墨口未能灌满最后一个储存室时,能够通够灌墨口补充。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墨盒安装方向上,灌墨口位于出墨口的后侧。由此,使墨盒在安装在打印装置时,不易被打印装置内结构触碰,使灌墨口漏墨。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灌墨口上设有密封灌墨口的塑封膜。由此,能够防止灌墨口漏墨。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墨水储存腔设有第一出口和通气孔,液体检测腔设有第二出口和第二进口,墨水储存腔通过第一出口与第二进口连通连通液体检测腔,液体检测腔通过第二出口与出墨口连通,且通气孔能够连通到主体外;或者,液体检测腔设有第二出口和通气孔,墨水储存腔设有第一出口和第一进口,液体检测腔通过第二出口与第一进口连通连通墨水储存腔,墨水储存腔通过第一出口与出墨口连通,且通气孔能够连通到主体外。由此,使墨水储存腔、液体检测腔和出墨口能够依次连通,或液体检测腔、墨水储存腔和出墨口依次连通。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和通气孔均设置在主体的同一侧面上;或者,第一出口、第一进口、第二出口和通气孔均设置在主体的同一侧面上。由此,方便在主体内的储存室堵塞时进行维修。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还包括棱镜检测部,棱镜检测部与液体检测腔连通。由此,打印装置能够通够棱镜检测部检测墨盒内的墨量。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棱镜检测部设于出墨口的上方。由此,方便墨盒安装在打印装置时,用棱镜检测部进行检测。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棱镜检测部上设有斜面,棱镜检测部通过斜面能够响应于液体检测腔中容纳的墨水而改变接收光的状态,且斜面朝向出墨口插入方向。由此,通过设置斜面,使打印装置能够通过棱镜检测部检测墨盒内的墨量。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墨盒安装方向上,棱镜检测部位于出墨口的后侧。由此,打印装置能够在墨盒安装到位后再进行墨量检测,检测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墨盒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位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墨盒在左侧面去掉盒盖后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主体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墨盒立体;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主体的立体图。
图中:1、主体;11、出墨口;12、墨水储存腔;121、第一出口;122、通气孔;123、墨水回路;13、液体检测腔;131、第二出口;132、第二进口;14、通道;15、储存室;151、第三进口;152、曲折回路;16、灌墨口;17、棱镜检测部;171a、棱边;172a、斜面;171b、棱边;172b、斜面;2、盒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案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墨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墨盒,用于安装在打印装置(未画出)上,为打印装置供墨,包装主体1和盒盖2,主体1内设有容纳墨水的容纳腔和与容纳腔连通的出墨口11,盒盖2安装在主体1的侧面上能够将容纳腔封闭,容纳腔与出墨口11连连通,使墨盒内的墨水能够通过出墨口11导出。
其中,墨盒具有前表面a、后表面b、顶面c、底面d、左侧面e和右侧面f,后表面b与前表面a相对,顶面c与前表面a以及后表面b相交,墨盒的顶面c为位于墨盒3安装姿势放置时上方的面,底面d与顶面c相对,左侧面e与前表面a、后表面b以及顶面c相交,右侧面f与左侧面e相对,前表面a、后表面b、顶面c、底面d、左侧面e和右侧面f相互连接形成大致长方体的墨盒结构。为更好的对墨盒各个部件进行说明,配置墨盒的长度方向为X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表面a在X方向上位于后表面b的前方,即后表面b指向前表面a方向为+X方向,且X方向为出墨口11的轴向方向,也是墨盒的安装方向),墨盒的宽度方向为Y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左侧面e在Y方向上位于右侧面f的后方,即左侧面e指向右侧面f方向为+Y方向),墨盒的高度方向为Z方向(墨盒以正常姿态放置时也是铅锤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面c为墨盒以竖立姿态放置时上方的面,底面d指向顶面c方向为+Z方向),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相互垂直,但墨盒灌墨时,出墨口11一般会呈竖直方向放置,且整个墨盒倒置,依靠负压将墨水由出墨口吸入,即以X方向铅锤方向。
本实施方式中,在前表面a上设有出墨口11,当墨盒安装时,前表面为墨盒安装的前端侧,位于前表面a上的出墨口11能够与打印装置快速连通;盒盖2一般采用塑料材料制作,采用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在主体1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容纳腔内至少分隔成两个存储墨水的分腔,多个分腔能够相互连通,容纳腔各个分腔相互独立,且分腔内均设有出口和进口,各个分腔之间通过出口和进口相互连通,使容纳腔内墨水能够依次流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腔为主体1上设置的凹槽,并通过筋条分隔成两个不同的腔室,分别为储存墨水的墨水储存腔12和检测墨量的液体检测腔13,且墨水储存腔12上设有第一出口121和通气孔122(第一进口),液体检测腔13内设有第二出口131和第二进口132,第二出口131与出墨口11连通,第一出口121与第一进口连通,从而使墨水储存腔12与液体检测腔13连通,液体检测腔13与出墨口11连通,墨水储存腔12、液体检测腔13和出墨口11依次连通;当墨盒灌墨时,墨水能够依次通过出墨口11-液体检测腔13-墨水储存腔12;且在通气孔122通过设置墨水回路123连通到墨水储存腔12内,墨水回路123内设置有海绵等多孔类材料制成的吸附材料,吸附材料通常可以让气体自由通过,而对墨水具有吸附能力,使第三腔体3中的墨水吸附在吸附材料上,在墨盒运输过程或倾倒时,能防止第三腔体3中的墨水从通气孔122溢出。或者,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墨水储存腔内设有第一出口和第一进口,液体检测腔上设有第二出口和通气孔(第二进口),第一出口与出墨口连接,第二出口与第二进口连通,从而使液体检测腔与墨水储存腔连通,墨水储存腔与出墨口连通,液体检测腔、墨水储存腔和出墨口依次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1上墨水储存腔12在Z方向上的最顶端不高于液体检测腔13在Z方向上的最顶端,优选地,在竖直方向上墨水储存腔12的最高处与液体检测腔13的最高处平齐。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1以正常姿态放置时,墨水储存腔12的顶面和液体检测腔13的顶面平齐,使主体1上墨水储存腔12在Z方向上的最顶端与液体检测腔13在Z方向上的最顶端平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出口121、第二出口131和第二进口132均设置在主体1的同一侧面上。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出口121、第二出口131和第二进口132均设置在主体1的左侧面e上,主体1在设置有第一出口121、第二出口131和第二进口132的左侧面e上设有用于连通每一个进水口以及进水口对应的出水口的多条通道14,通过多条通道14能够使第一出口121、第二出口131和第二进口132连通,在通道14堵塞时,能够拆卸贴合在左侧面e上的盒盖2进行维修,方便在主体1内的储存室堵塞时进行维修。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1上还设有储存室15,储存室15连通出墨口11,且液体检测腔13通过储存室15连通出墨口11。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储存室15内设有第三进口151,第二出口131与第三进口151连通,使液体检测腔13与储存室15连通,出墨口11的一端连通到储存室15内,另一端延伸到主体1外,能够将储存室15连通到主体1外部;且储存室15的容积远小于墨水储存腔12和液体检测腔13的容积,使墨盒在为打印装置导墨最后经过储存室15时,墨盒的残墨量尽可能达到最低。且为了保证正常供墨,在储存室15与第三进口151之间设置有曲折回路152。或者,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进口151和出墨口11上还可以设置滤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1上还设有灌墨口16,灌墨口16与容纳腔连通,通过设置灌墨口16连接容纳腔,使容纳腔中最后一个储墨腔墨水不足时,方便将墨水补充到最后一个储墨腔,用于补充墨盒的墨水量。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1在顶面c上设有一通孔,灌墨口16为大致方形的通孔,墨水储存腔12、液体检测腔13和出墨口11依次连通时,通孔能够连接通到墨水储存腔12内,能够为墨水储存腔12加墨,且在灌墨口16不使用时用塑封膜密封,使用时揭开塑封膜即可。或者,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液体检测腔13、墨水储存腔12和出墨口11依次连通时,通孔能够连接通到液体检测腔13内,能够为液体检测腔13加墨。
进一步地,为使灌墨口16能够更好的为容纳腔灌墨,保证墨盒的墨水量充足,灌墨口16连通墨水储存腔12和液体检测腔13中不与出墨口11连接的的一个上,灌墨口16与出墨口11设于主体1的不同侧面上,灌墨口16位于出墨口11的上方,灌墨口16设置出墨口11的上方,使灌墨口16与出墨口11能够连通道14不同的储存室内,使出墨口11未能灌满最后一个储存室时,能够通够灌墨口16补充,并且,在墨盒安装方向上,灌墨口16位于出墨口11的后侧,使墨盒在安装在打印装置时,不易被打印装置内结构触碰,使灌墨口16漏墨。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灌墨口16设置在主体1的顶面c中部位置上,且与墨水储存腔12连通,在容纳腔内,以灌墨口16-墨水储存腔12-液体检测腔13的方式连通,在出墨口11不能够为墨水储存腔12提供足够的墨水时,灌墨口16能够通过灌墨口16为墨水储存腔12加入墨水,保证墨盒的墨水量充足。或者,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液体检测腔、墨水储存腔和出墨口11依次连通时,灌墨口与液体检测腔连通,在容纳腔内,以灌墨口-液体检测腔-墨水储存腔的方式连通,在出墨口不能够为液体检测腔13提供足够的墨水时,灌墨口能够通过灌墨口为液体检测腔13加入墨水,保证墨盒的墨水量充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1上还设有棱镜检测部17,棱镜检测部17与液体检测腔13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棱镜检测部17为单条设置的棱镜检测部17,能够减少配件,成本也可以得到减少。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棱镜检测部17为液体检测腔13在主体1的顶面c的延伸出的凸起,且该凸起上沿X方向的前侧设置为倾斜的棱边171a,与棱边171a连接的两侧面为两个斜面172a,使棱镜检测部17为单条的棱镜检测部17,倾斜的棱边171a设置,使棱镜检测部17在X方向上设置为斜面172a,通过斜面172a使棱镜检测能够响应于所述液体检测腔13中容纳的液位而改变接收光的状态,在墨盒安装在打印装置时,能够与打印装置上安装的光传感器配合,能够检测墨盒内的墨水量。
更进一步地,为使墨水储存腔12在Z方向上的最顶端和液体检测腔13在Z方向上的最顶端平齐,在本实施方式中,棱镜检测部17和灌墨口16在Z方向上的高度平齐。
本实用新型墨盒使用时,墨盒在灌墨状态下,整个墨盒倒置,墨盒的出墨口11一般会呈竖直方向放置,此时出墨口11轴向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均为竖直向下。灌墨时,先将墨盒抽负压,然后从出墨口11开始灌墨至各个腔室。如:墨水可从出墨口11进入储存室15,在储存室15经过第三进口151、第二出口131进入到液体检测腔13,接着从第二进口132流出到第一出口121进入墨水储存腔12,即墨水流向为出墨口11-储存室15-液体检测腔13-墨水储存腔12,即液体检测腔13先灌满墨水,在到墨水储存腔12,使墨盒能够通过负压灌水工艺灌墨;且在墨水储存腔12未能够通过负压灌水工艺灌墨时,能够通过打开灌墨口16,将墨水储存腔12灌墨,使墨盒的墨水量充足。
当墨盒安装至打印设备之上后,墨盒即可通过出墨口11将墨水提供至打印装置时,墨水的消耗顺序与灌墨顺序相反,即为墨水储存腔12-液体检测腔13-储存室15-出墨口11,墨水的供给过程如下:出墨口11不断向打印头供应墨水,即向墨盒外输出墨水,将在墨盒内产生相对外界的负压,负压使空气从通气孔122进入,由于墨水储存腔12与通气孔122连通,墨水储存腔12中的墨水开始随打印的进行而减少,墨水储存腔12中的墨水从第一出口121流向液体检测腔13,当墨水储存腔12中的墨水消耗完后,液体检测腔13中的墨水开始随打印的进行而减少,最后消耗储存室15中的墨水,且由于储存室15的容积远小于墨水储存腔12及液体检测腔13的容积,所以墨盒残墨量可以达到很低。
实施例二:
参考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墨盒,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棱镜检测部17为液体检测腔13在主体1的顶面c的延伸出的凸起,且该凸起上沿X方向的前侧设置与Z方向平行的棱边171b,凸起与棱边171b连接的两侧面为两个斜面172b,使棱镜检测部17为单条的棱镜检测部,倾斜的棱边171b设置,使棱镜检测部在X方向上设置为斜面172b,通过斜面172b使棱镜检测能够响应于所述液体检测腔13中容纳的液位而改变接收光的状态,在墨盒安装在打印装置时,能够与打印装置上安装的光传感器配合,能够检测墨盒内的墨水量。
本实施例中墨盒中的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且使用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墨盒,设置墨水储存腔、液体检测腔和出墨口依次连通或液体检测腔、墨水储存腔和出墨口依次连通,使墨盒能够通出墨口为墨盒灌墨,且在墨盒的上外增加一个灌墨口,方便墨水补充到最后一个储墨腔,用于补充墨盒的墨水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墨盒,用于安装在打印装置上,为打印装置供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储存墨水的墨水储存腔和检测墨量的液体检测腔;
出墨口,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墨水储存腔、所述液体检测腔和所述出墨口依次连通,或所述液体检测腔、所述墨水储存腔和所述出墨口依次连通;
灌墨口,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灌墨口能够连通所述墨水储存腔或所述液体检测腔中的一个,用于所述墨水储存腔或所述液体检测腔补充墨水;
且所述墨水储存腔的最顶端不低于所述液体检测腔的最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灌墨口与所述出墨口设于所述主体的不同侧面上,且所述灌墨口位于所述出墨口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墨盒安装方向上,所述灌墨口位于所述出墨口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灌墨口上设有密封所述灌墨口的塑封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储存腔设有第一出口和通气孔,所述液体检测腔设有第二出口和第二进口,所述墨水储存腔通过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连通所述液体检测腔,所述液体检测腔通过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出墨口连通,且所述通气孔能够连通到所述主体外;或者,所述液体检测腔设有第二出口和通气孔,所述墨水储存腔设有第一出口和第一进口,所述液体检测腔通过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连通所述墨水储存腔,所述墨水储存腔通过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出墨口连通,且所述通气孔能够连通到所述主体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通气孔均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同一侧面上;或者,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通气孔均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同一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棱镜检测部,所述棱镜检测部与所述液体检测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检测部设于所述出墨口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检测部上设有斜面,所述棱镜检测部通过所述斜面能够响应于所述液体检测腔中容纳的墨水而改变接收光的状态,且所述斜面朝向所述出墨口插入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墨盒安装方向上,所述棱镜检测部位于所述出墨口的后侧。
CN202221425775.XU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墨盒 Active CN217993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25775.XU CN217993887U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墨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25775.XU CN217993887U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墨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93887U true CN217993887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93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25775.XU Active CN217993887U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墨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938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1513B (zh) 槽單元、具備槽單元之液體噴射系統
US10183495B2 (en) Liquid supply devic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JP5691307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5644279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EP1707377B1 (en) Liquid container
ES2253178T3 (es) Cartucho para impresion por chorros de tinta, cabezal para impresion por chorros de tinta e impresora.
US8182075B2 (en) Liquid delivery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427001B (zh) 附屬裝置系統及安裝其之方法
US8066361B2 (en) Liquid delivery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20160016408A1 (en) Liquid fill container
JP5691308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US20090237469A1 (en) Liquid delivery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TW201637885A (zh) 液體供給裝置及液體消耗裝置
JP5862812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202782177U (zh) 盖、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217993887U (zh) 一种墨盒
KR101442631B1 (ko) 프린터의 무한 잉크공급기
CN117067778A (zh) 墨盒
JPS60240456A (ja) インク貯蔵器
JP6048518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218430556U (zh) 一种墨盒
CN220198879U (zh) 一种带头墨盒
JP5861732B2 (ja) 注入キット、及び、注入方法
KR20170019065A (ko) 무한 리필 잉크공급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