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87334U - 发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发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87334U
CN217987334U CN202222229687.9U CN202222229687U CN217987334U CN 217987334 U CN217987334 U CN 217987334U CN 202222229687 U CN202222229687 U CN 202222229687U CN 217987334 U CN217987334 U CN 217987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generating
heating
heat
tray
sub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296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俊杰
黄家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296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87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87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87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发热盘组件包括:盘体,盘体包括至少三个分区盘部;以及至少三个发热单元,至少三个发热单元设置于至少三个分区盘部上从而形成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至少三个发热单元与至少三个分区盘部相对应地设置,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的至少一个是可独立发热的,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在水平方向上,热区和冷区可以交替排列,相邻的热区和冷区之间可以形成对流循环区域。发热盘组件对食物进行加热,可以在食物内形成多对对流循环区域,增大对流强度,以产生更大的热动力,促使流体状的食物发生流动而形成翻滚,从而可以使食物受热较为均匀,烹饪一致性较好。

Description

发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烹饪器具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烹饪器具内设置有内锅和加热组件。加热组件通常设置在内锅的底部。加热组件可以将产生的热能通过内锅传递给食物,从而对内锅内的食物进行加热。为了对食物均匀加热,加热组件通常为环形结构,以尽可能覆盖内锅的底部。在加热的过程中,食物从下往上均匀缓慢受热。热能在上下方向形成对流。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食物整体上仍然受热不均。加热组件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烹饪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热盘组件。发热盘组件包括:盘体,盘体包括至少三个分区盘部;以及至少三个发热单元,至少三个发热单元设置于至少三个分区盘部上从而形成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至少三个发热单元与至少三个分区盘部相对应地设置,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的至少一个是可独立发热的,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分区发热部中的至少一个是可独立发热的,因此靠近正在工作的分区发热部处的温度较高,从而可以在内锅内形成热区。而远离正在工作的分区发热部处的温度较低,从而可以在内锅内形成冷区。这样形成了温差。由于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中心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在水平方向上,热区和冷区可以交替排列,相邻的热区和冷区之间可以形成对流循环区域。这样,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盘组件对食物进行加热,可以在食物内形成多对对流循环区域,增大对流强度,以产生更大的热动力,促使流体状的食物发生流动而形成翻滚,从而可以使食物受热较为均匀,烹饪一致性较好。并且,通过对不同的发热单元设置不同的功率,还可以使内锅内不同位置处形成不同的温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流效果。
示例性地,竖直平面经过盘体的中心。这样,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可以相对于盘体对称设置,从而可以使加热的效果更加均匀。
示例性地,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的数量为奇数个,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中的一个为中心分区发热部且其他的为外围分区发热部,中心分区发热部的中心与盘体的中心对准,外围分区发热部关于中心分区发热部对称设置。这样,加热的效果更加均匀。
示例性地,盘体包括中心区域,中心区域位于中心分区发热部上,且中心分区发热部的发热单元围绕中心区域分布。中心区域的中间设置有通孔。该通孔可以用于避让测量内锅底部的温度的测温装置。
示例性地,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的数量为偶数个且对称地设置在盘体的中心的两侧。这样,加热的效果更加均匀。
示例性地,相邻的两个分区发热部之间设置有隔热部。隔热部的热阻较高,从而可以在相邻的两个分区发热部之间隔断热能。因此,隔热部可以将多个分区发热部间隔成多个区域。发热单元产生的热能尽可能传递至内锅,而不会传递至相邻的分区发热部。这样,分区发热部发热的独立性更强,从而可以使对流的效果更强,食物受热更加均匀。
示例性地,隔热部包括与盘体的边缘间隔开设置的连贯性缝隙。如此设置,连贯性缝隙便于加工,从而可以降低发热盘组件的制造成本。并且,连贯性缝隙的隔热效果较好。
示例性地,隔热部包括断续性缝隙。如此设置,相邻的两个分区发热部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从而可以使盘体的结构较为稳定。
示例性地,隔热部包括厚度减薄的凹槽。如此设置,相邻的两个分区发热部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从而可以使盘体的结构较为稳定
示例性地,隔热部包括由绝热材料形成的隔热带。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隔热效果。
示例性地,隔热部设于盘体上。由于盘体结构相对更加简洁,将隔热部设于盘体上可以有利于生产制造,从而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示例性地,隔热部沿着垂直于竖直平面的方向延伸。如此设置,隔热部便于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分区发热部之间。
示例性地,相邻的分区发热部沿着竖直方向具有高度差。这样,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可以与内锅的底部的形状适配。每个分区发热部发热的时候,都可以对内锅进行较好地加热,这样可以提高加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煲体包括内锅,煲体内设置有如上任一种发热盘组件,内锅位于盘体的上侧,盘体与内锅的底部彼此面对。
在实用新型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煲体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发热盘组件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示出的发热盘组件的仰视图;以及
图5为图3中示出的发热盘组件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煲体;100、发热盘组件;200、盘体;210、中心区域;220a、220b、220c、分区盘部;300a、300b、300c、发热单元;310、发热段;320、电连接端;410、连贯性缝隙;500、内锅;510、锅底;520、锅侧壁;60、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热盘组件。发热盘组件作为加热组件中的一种,可以应用至煲体等装置。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但不限于电饭煲或者电压力锅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进行详细介绍。
结合参见图1-5,烹饪器具可以包括煲体10和盖体60。煲体10内可以设置有内锅500。内锅500可以采用金属等材料制成。内锅500可以用于盛放例如米、肉或者蔬菜等食物。盖体60可以通过枢转等任意合适的方式相对于煲体10可开合。当盖体60相对于煲体10打开时,可以将食物放置在内锅500中,或者将食物放从内锅500中取出。当盖体60盖合至煲体10时,盖体60和内锅500之间可以构成烹饪空间。烹饪器具可以对烹饪空间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因此,煲体10内还可以设置有发热盘组件100。
如图2-5所示,发热盘组件100包括盘体200和发热单元。发热单元接通电源,从而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发热单元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类型的发热单元。示例性地,发热单元可以包括电热管发热单元、电热盘发热单元以及线圈发热单元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当采用电热管和/或电热盘发热时,发热单元产生的热能可以通过盘体200传递至内锅500,从而加热内锅500内的食物。当采用线圈发热时,也就是目前常说的电磁加热(IH)技术,发热单元可以直接使金属内锅发热。
内锅500位于盘体200的上侧。盘体200可以与内锅500的底部彼此面对。盘体200与内锅500相邻,两者之间没有其他部件。为了提高加热效率,内锅500的底部与盘体200靠近或接触。示例性地,内锅500可以贴靠盘体200的上表面。在依靠热传递对内锅500进行加热实施例中,内锅500与盘体200热能传递的效率较高,发热盘组件100更加节能环保。盘体200通常可以为一体的金属件。盘体200的整体外周形状可以有多种。盘体的整体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大概呈平面状、或者底部低于周部的大概呈弧状等。
盘体200可以包括至少三个分区盘部。分区盘部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在图示实施例中,盘体200包括分区盘部220a、分区盘部220b和分区盘部220c。分区盘部220a、分区盘部220b和分区盘部220c的中心可以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三个分区盘部可以以其他方式分布,不同的分区盘部对应于内锅500上的不同位置。
发热单元至少包括三个,例如可以为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在图示实施例中,发热单元也为三个,例如发热单元300a、发热单元300b和发热单元300c。发热单元设置于分区盘部上。发热单元与分区盘部可以通过一一对应或者其他任意合适的方式设置。发热单元和对应的分区盘部可以形成分区发热部。因此,可以形成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参见图2-5,发热单元300a与分区盘部220a形成分区发热部A;发热单元300b与分区盘部220b形成分区发热部B;发热单元300c与分区盘部220c形成分区发热部C。
在发热单元通过热传递加热内锅500的实施例中,发热单元可以与对应的分区盘部热耦合,以使发热单元产生的热能可以高效地传递至分区盘部。在发热单元通过IH技术加热内锅500的实施例中,分区盘部对对应的发热单元起到安装和支撑作用。但无论采用何种发热方式,为了提高加热效率和节省内部空间,发热单元可以与分区盘部尽可能靠近或接触。示例性地,发热单元300a、发热单元300b和发热单元300c中的每个可以设置于对应的分区盘部的下侧。示例性地,发热单元300a、发热单元300b和发热单元300c中的每个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于对应的分区盘部的内部。而且,发热单元300a、发热单元300b和发热单元300c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设置在对应的分区盘部上。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分区发热部A、分区发热部B和分区发热部C中的至少一个是可独立发热的。具体地,可独立发热的分区发热部的发热单元可以接通电源,从而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而此时其他分区发热部的发热单元未接通电源,从而不会产生热能。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分区发热部A、分区发热部B分区发热部C中的至少一个是可独立发热的,因此靠近正在工作的分区发热部处的温度较高,从而可以在内锅500内形成热区。而远离正在工作的分区发热部处的温度较低,从而可以在内锅500内形成冷区。这样形成了温差。由于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中心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在水平方向上,热区和冷区可以交替排列,相邻的热区和冷区之间可以形成对流循环区域。这样,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盘组件100对食物进行加热,可以在食物内形成多对对流循环区域,增大对流强度,以产生更大的热动力,促使流体状的食物发生流动而形成翻滚,从而可以使食物受热较为均匀,烹饪一致性较好。并且,通过对不同的发热单元设置不同的功率,还可以使内锅500内不同位置处形成不同的温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流效果。
通过设置不同形状和结构的分区发热部或者改变这些分区发热部的工作模式,可以在待烹饪的食物内形成不同的温度场,产生不同的对流效果。而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食物的不同或者其他因素选择独立发热的分区发热部的个数,和/或分区发热部独立发热的时间等参数。所述参数可以在生产或安装发热盘组件100时预先设定好的,或者由用户自行设定。
为了更好地控制发热盘组件100,烹饪器具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未示出)。控制器可以设置在烹饪器具内任意合适的位置,例如煲体10内。控制器可以采用计时器、比较器、寄存器、数字逻辑电路等电子元件搭建而成,或者采用单片机、微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处理器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实现。
示例性地,分区发热部中的多个是可独立发热的。控制器可以具体用于控制可独立发热的多个分区发热部交替地发热或者间歇性发热,或者控制所有的分区发热部一起发热、或者采用其他形式进行发热。可选地,发热盘组件100以具有上述的各种发热模式,控制器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控制发热盘组件100采用不同的发热模式进行工作。
示例性地,上述竖直平面可以经过盘体200的中心。这样,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可以相对于盘体200对称设置,从而可以使加热的效果更加均匀。
示例性地,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的数量可以为奇数个,例如可以为三个、五个或者更大的奇数。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中的一个可以为中心分区发热部。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中的其他可以为外围分区发热部。示例性地,分区发热部B可以为中心分区发热部。分区发热部A和分区发热部C可以为外围分区发热部。分区发热部A和分区发热部C可以位于分区发热部B的两侧。中心分区发热部的中心可以与盘体200的中心对准。外围分区发热部可以关于中心分区发热部对称设置。这样,加热的效果更加均匀。
示例性地,盘体200还可以包括中心区域210。中心区域210可以位于中心分区发热部上。中心分区发热部的发热单元可以围绕中心区域210分布。中心区域210的结构可以任意,包括但不限于矩形或者其他形状。典型地,中心区域210可以呈环形。中心区域210的中间设置有通孔。该通孔可以用于避让测量内锅500底部的温度的测温装置。
示例性地,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的数量可以为偶数个,例如可以为四个、六个或者更大的偶数。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可以对称地设置在盘体200的中心的两侧。这样,加热的效果更加均匀。
盘体200可以限定出加热空间。示例性地,分区盘部可以沿着盘体200的径向向外的方向向上弯曲地延伸。由此形成碗状的加热空间。内锅500的底部可以插入至该加热空间内。这种形状的盘体200与内锅500的形状较为适配。内锅500可以包括锅底510和锅侧壁520。锅侧壁520可以连接到锅底510的边缘。锅侧壁520的下部和锅底510可以安置在加热空间内。加热空间可以与内锅500的底部的形状适配。内锅500的底部安置在加热空间内时,锅底510和锅侧壁520的下部可以分别与中心区域210和分区盘部彼此面对。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盘体200也可以呈平面状。示例性地,多个分区盘部可以位于同一平面内。在存在中心区域的情况下,多个分区盘部可以与中心区域210位于相同的平面内。在此情况下,可以考虑将内锅500的锅底510设计成平的。
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可以沿着竖直方向具有高度差。示例性地,分区发热部A和分区发热部C可以高于分区发热部B。由此形成碗状的加热空间。这样,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可以与内锅500的底部的形状适配。每个分区发热部发热的时候,都可以对内锅500进行较好地加热,这样可以提高加热效率。
示例性地,相邻的两个分区发热部之间可以设置有隔热部。示例性地,隔热部可以采用玻璃纤维、石棉、岩棉或者硅酸盐等隔热的材料制成。隔热部的热阻较高,从而可以在相邻的两个分区发热部之间隔断热能。因此,隔热部可以将多个分区发热部间隔成多个区域。发热单元产生的热能尽可能传递至内锅500,而不会传递至相邻的分区发热部。这样,分区发热部发热的独立性更强,从而可以使对流的效果更强,食物受热更加均匀。
示例性地,隔热部可以设于盘体200、发热单元或者其他任意合适的部件上。其中,由于盘体200结构相对更加简洁,将隔热部设于盘体200上可以有利于生产制造,从而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示例性地,隔热部可以沿着垂直于上述竖直平面的方向延伸。如此设置,隔热部便于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分区发热部之间。
示例性地,隔热部可以包括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分区发热部之间的缝隙和/或凹槽。可选地,缝隙和/或凹槽可以设置在盘体200上。相较于例如隔热凸起等结构的隔热部,缝隙和/或凹槽不会增加发热盘组件100的尺寸和重量,从而不会导致发热盘组件100因尺寸和重量过大而影响在使用场景中的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的发热盘组件100,隔热部可以包括连贯性缝隙410。连贯性缝隙410可以与盘体200的边缘间隔开。连贯性缝隙410可以至少部分分隔相邻的两个分区发热部。如此设置,连贯性缝隙410便于加工,从而可以降低发热盘组件100的制造成本。并且,连贯性缝隙410的隔热效果较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隔热部可以包括断续性缝隙。在每相邻的两个分区发热部之间,断续性缝隙的数量可以至少两个,例如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由此,在相邻的两个分区发热部之间可以形成连接部。连接部可以与相邻的两个分区发热部一体成型。连接部可以间隔开设置。断续性缝隙可以设置在连接部之间。如此设置,相邻的两个分区发热部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从而可以使盘体200的结构较为稳定。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隔热部可以包括厚度减薄的凹槽。凹槽可以设置在盘体200的外表面上;或者凹槽也可以设置在盘体的内表面上;或者可以在盘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均设置起隔热作用的凹槽。可选地,凹槽也可以设置在发热单元上。由于在相邻的两个分区发热部之间通过凹槽起到隔热作用,因此相邻的分区发热部之间未完全分开,而是通过连接部连接。只是连接部的厚度可以小于相邻的两个分区盘体的厚度。如此设置,相邻的两个分区发热部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从而可以使盘体200的结构较为稳定。
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上文提到的连贯性缝隙410、断续性缝隙和凹槽中设置绝热材料,由此可以形成隔热带,以进一步加强隔热效果。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形成隔热带,例如在相邻的分区发热部之间插入隔热片。
示例性地,每个隔热部的宽度可以是均匀的。示例性地,每个隔热部的宽度可以在1mm-30mm之间。宽度例如可以为1mm、15mm或者30mm等。进一步地,每个隔热部的宽度可以在2mm-10mm之间。示例性地,不同的分区盘部的温度有区别,对应不同温度位置处可以设置不同宽度的隔热部。宽度过小会隔热效果降低,从而影响加热效果。宽度过大会导致盘体200的尺寸过大,这有悖于发热盘组件100小型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宽度在该范围内较为合理。
示例性地,每个发热单元可以包括电连接端和连接至电连接端的发热段。参见图2-5,以发热单元300a为例,其可以包括发热段310和电连接端320。发热段310的两端均可以连接至电连接端320。电连接端320可以用于电连接至电源。发热段310可以产生热能。
发热段310的形状可以任意,例如环形、螺旋形、L形或者V形等。在一个实施例中,发热段310可以为螺旋形,如此,工作发热时分区盘部热能更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区域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区域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区域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4)

1.一种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盘体,所述盘体包括至少三个分区盘部;以及
至少三个发热单元,所述至少三个发热单元设置于所述至少三个分区盘部上从而形成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所述至少三个发热单元与所述至少三个分区盘部相对应地设置,所述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的至少一个是可独立发热的,所述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平面经过所述盘体的中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的数量为奇数个,所述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中的一个为中心分区发热部且其他的为外围分区发热部,所述中心分区发热部的中心与所述盘体的中心对准,所述外围分区发热部关于所述中心分区发热部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包括中心区域,所述中心区域位于所述中心分区发热部上,且所述中心分区发热部的发热单元围绕所述中心区域分布。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分区发热部的数量为偶数个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盘体的中心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区发热部之间设置有隔热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包括与所述盘体的边缘间隔开设置的连贯性缝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包括断续性缝隙。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包括厚度减薄的凹槽。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包括由绝热材料形成的隔热带。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设于所述盘体上。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沿着垂直于所述竖直平面的方向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分区发热部沿着竖直方向具有高度差。
14.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煲体,所述煲体包括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内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盘组件,所述内锅位于所述盘体的上侧,所述盘体与所述内锅的底部彼此面对。
CN202222229687.9U 2022-08-23 2022-08-23 发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7987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29687.9U CN217987334U (zh) 2022-08-23 2022-08-23 发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29687.9U CN217987334U (zh) 2022-08-23 2022-08-23 发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87334U true CN217987334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25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29687.9U Active CN217987334U (zh) 2022-08-23 2022-08-23 发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873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987334U (zh) 发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7987335U (zh) 发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7987333U (zh) 发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
US11304269B2 (en) Cooking utensil
CN107361620B (zh) 烹饪器具
CN210697151U (zh) 内锅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155145U (zh) 电磁炉锅具及电磁炉炊具
CN214048568U (zh) 烹饪器具
CN213429679U (zh) 一种双区独立发热的早餐机
CN210673012U (zh) 内锅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155328U (zh) 一种轻食机
CN211459885U (zh) 烹饪器具
CN214258967U (zh) 一种三区独立发热的早餐机
CN219264375U (zh) 电磁感应加热器具
CN218044727U (zh) 烹饪容器
CN217772087U (zh) 具有石墨烯加热功能的烹饪设备
CN215502556U (zh) 一种可更换不同盘体的炸锅
CN215914133U (zh) 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5529359U (zh) 一种磁条、磁条装配结构和电加热设备
CN220852234U (zh)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6675536U (zh) 烤箱及其烤盘
CN217471765U (zh) 烹饪容器及电烹饪器具
CN210673045U (zh) 内锅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524600U (zh) 一种多功能煎烤机
CN211324320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