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83299U - 固定治具组件 - Google Patents

固定治具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83299U
CN217983299U CN202221667759.1U CN202221667759U CN217983299U CN 217983299 U CN217983299 U CN 217983299U CN 202221667759 U CN202221667759 U CN 202221667759U CN 217983299 U CN217983299 U CN 217983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lot
groove
fixing groove
fool
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6775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育全
聂伟
陈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ongfu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ongfu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ongfu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ongfu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6775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83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83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83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For Recording Dis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治具组件,包括:基板、第一Tary盘和第二Tary盘。基板具有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防呆角和第二防呆角;第一Tary盘的棱角区域上设置有与第一防呆角配合的第一防呆部,且第一Tary盘内的多个IC按照第一极性方向排布;第二Tary盘的棱角区域上设置有与第二防呆角配合的第二防呆部,且第二Tary盘内的多个IC按照第二极性方向排布;其中,在第一Tary盘与第二Tary盘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槽、第二固定槽时,第一极性排布方向与第二极性排布方向一致。由此,在进行人工拼盘时,可保证IC转移过程中晶粒的极性方向保持相同,防止出现拼盘方向错误,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固定治具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芯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治具组件。
背景技术
晶圆在切割完成后会被放置在Tary盘上,在COG作业时,需要将晶粒分成多个批次,当作业至目检站时,需要进行手动拼盘,在现有技术中,需要操作人员确认Tary盘缺角方向后进行手动拼盘,但在拼盘过程中,易因Tary盘方向不一致,导致晶粒极性方向相反,使生产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固定治具组件,所述固定治具组件可在进行拼盘操作时保证晶粒的极性方向相同,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治具组件,包括:基板、第一Tary盘和第二Tary盘。所述基板具有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防呆角和第二防呆角;所述第一Tary盘的棱角区域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防呆角配合的第一防呆部,且所述第一Tary盘内的多个IC按照第一极性方向排布;所述第二Tary盘的棱角区域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防呆角配合的第二防呆部,且所述第二Tary盘内的多个IC按照第二极性方向排布;其中,在所述第一Tary盘与所述第二Tary盘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时,所述第一极性排布方向与所述第二极性排布方向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治具组件,第一Tary盘放置第一固定槽内,并且第一Tary盘上的第一防呆部与第一固定槽内的第一防呆角可进行配合,使第一Tary盘的放置方向固定,第二Tary盘放置在第二固定槽内,并且第二Tary盘上的第二防呆部与第二固定槽内的第二防呆角可进行配合,使第二Tary盘的放置方向固定,第一Tary盘内的IC按照第一极性方向排布,第二Tary盘内的IC按照第二极性方向排布,当第一Tary盘固定在第一固定槽内,第二Tary盘固定在第二固定槽内时,第一Tary盘内IC的第一极性方向与第二Tary盘内IC的第二极性方向相同,在进行人工拼盘时,可保证IC转移过程中晶粒的极性方向保持相同,防止出现拼盘方向错误,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槽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子槽、第二子槽和第三子槽,所述第一子槽、所述第二子槽和所述第三子槽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不同;所述第二固定槽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四子槽、第五子槽和第六子槽,所述第四子槽、所述第五子槽和所述第六子槽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不同;其中,所述第一子槽、所述第四子槽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二子槽、所述第五子槽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三子槽、所述第六子槽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治具组件还包括:取用槽,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上均设置有所述取用槽,且所述取用槽在竖直方向上贯通所述基板以便于拿取所述第一Tary盘、所述第二Tary盘。
可选地,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槽和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槽的所述取用槽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取用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固定槽或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周侧边沿上。
进一步地,所述取用槽的一端凸出所述第一固定槽或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外侧边沿,所述取用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子槽或所述第六子槽。
可选地,所述取用槽延伸至所述第三子槽或所述第六子槽的端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弧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呆角为多个,且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子槽、所述第二子槽和所述第三子槽的同侧棱角上,所述第二防呆角为多个,且分别形成在所述第四子槽、所述第五子槽和所述第六子槽的同侧棱角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槽还包括: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一子槽的多个棱角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槽的多个棱角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子槽多个棱角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二固定槽还包括: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二子槽的多个棱角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槽的多个棱角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子槽多个棱角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过渡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部在所述第一固定槽内的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过渡部在所述第二固定槽的相对位置相同,且所述第一过渡部和所述第二过渡部的数量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构造为铝合金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治具组件的基板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治具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治具组件放置其他规格Tary盘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固定治具组件100、
基板10、
第一固定槽11、
第一防呆角111、
第一子槽112、
第二子槽113、
第三子槽114、
第一过渡部115、
第二固定槽12、
第二防呆角121、
第四子槽122、
第五子槽123、
第六子槽124、
第二过渡部125、
第一Tary盘20、
第一防呆部21、
第二Tary盘30、
第二防呆部31、
取用槽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治具组件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治具组件100,包括:基板10、第一Tary盘20和第二Tary盘30。
其中,基板10具有第一固定槽11和第二固定槽12,第一固定槽11和第二固定槽1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防呆角111和第二防呆角121。第一Tary盘20的棱角区域上设置有与第一防呆角111配合的第一防呆部21,且第一Tary盘20内的多个IC按照第一极性方向排布。第二Tary盘30的棱角区域上设置有与第二防呆角121配合的第二防呆部31,且第二Tary盘30内的多个IC按照第二极性方向排布。其中,在第一Tary盘20与第二Tary盘30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槽11、第二固定槽12时,第一极性排布方向与第二极性排布方向一致。
具体而言,第一Tary盘20放置在第一固定槽11内,并且第一Tary盘20上的第一防呆部21与第一固定槽11内的第一防呆角111可进行配合,使第一Tary盘20的放置方向固定,第二Tary盘30放置在第二固定槽12内,并且第二Tary盘30上的第二防呆部31与第二固定槽12内的第二防呆角121可进行配合,使第二Tary盘30的放置方向固定,第一Tary盘20内的IC按照第一极性方向排布,第二Tary盘30内的IC按照第二极性方向排布,当第一Tary盘20固定在第一固定槽11内,第二Tary盘30固定在第二固定槽12内时,第一Tary盘20内IC的第一极性方向与第二Tary盘30内IC的第二极性方向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治具组件100,在进行人工拼盘时,可保证IC转移过程中晶粒的极性方向保持相同,防止出现拼盘方向错误,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第一固定槽11内的第一防呆角111和第二固定槽12内的第二防呆角121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制,第一防呆角111和第二防呆角121可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槽11和第二固定槽12的任意一角,也可位于第一固定槽11和第二固定槽12的其中一个边上,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相应的,这里对第一Tary盘20的第一防呆部21和第二Tary盘30的第二防呆部31的位置也不做具体限制,可根据第一防呆角111和第二防呆角121的位置进行对应设置,只要保证第一Tary盘20设置于第一固定槽11,第二Tary盘30设置于第二固定槽12时,第一极性排布方向与第二极性排布方向相同即可。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槽11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子槽112、第二子槽113和第三子槽114,第一子槽112、第二子槽113和第三子槽114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不同。第二固定槽12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四子槽122、第五子槽123和第六子槽124,第四子槽122、第五子槽123和第六子槽124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不同。其中,第一子槽112、第四子槽122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相同,第二子槽113、第五子槽123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相同,第三子槽114、第六子槽124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相同。
具体而言,在第一固定槽11与第二固定槽12内,分别设置有三个子槽,第一固定槽11内的三个子槽呈竖直方向设置,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不同,第二固定槽12内的三个子槽也呈竖直方向设置,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不同。其中,第一子槽112与第四子槽122、第二子槽113与第五子槽123、第三子槽114与第六子槽124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相同。第一Tary盘20与第二Tary盘30用于放置IC晶粒,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规格的不同,第一Tary盘20与第二Tary盘30具有不同的尺寸规格,即不同规格的第一Tary盘20与第二Tary盘30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不同。第一固定槽11与第二固定槽12内的多个不同尺寸的子槽,可以用来固定不同尺寸的第一Tary盘20与第二Tary盘30(例如:2寸、3寸、4寸)。
由此,通过在第一固定槽11与第二固定槽12内设置不同尺寸的子槽,可使固定治具组件100固定多种规格的第一Tary盘20和第二Tary盘30,进而增加固定治具组件100的适用范围,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固定槽11内呈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子槽112、第二子槽113和第三子槽114以及在第二固定槽12内呈竖直方向设置的第四子槽122、第五子槽123和第六子槽124,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以此减小,也就是说,在第一固定槽11内,第一子槽112在水平方向的尺寸>第二子槽113在水平方向的尺寸>第三子槽114在水平方向的尺寸,在第二固定槽12内,第四子槽122在水平方向的尺寸>第五子槽123在水平方向的尺寸>第六子槽124在水平方向的尺寸。由此,可降低固定治具组件100的加工难度,并且使第一Tary盘20以及第二Tary盘30的取放更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治具组件100的竖直方向为与基板10板面相垂直的方向,固定治具组件100的水平方向为与基板10板面相平行的方向,除此之外,在固定治具组件100的水平方向上,分别有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为方便理解,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固定治具组件100的前、后、左、右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固定治具组件100还包括:取用槽40,第一固定槽11和第二固定槽12上均设置有取用槽40,且取用槽40在竖直方向上贯通基板10以便于拿取第一Tary盘20、第二Tary盘30。
也就是说,取用槽40在固定治具组件100的竖直方向上贯通基板10,当第一固定槽11与第二固定槽12上放置有第一Tary盘20和第二Tary盘30,并且完成拼盘操作后,可通过取用槽40人工将第一Tary盘20和第二Tary盘30取出,以进行后续作业。
由此,通过在固定治具组件100上设置取用槽40,可使第一Tary盘20和第二Tary盘30的拿取更方便,在拿取过程中不会误触IC晶粒,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取用槽40在基板10上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制,第一固定槽11处的取用槽40和第二固定槽12处的取用槽40可均位于第一固定槽11和第二固定槽12前侧、后侧、左侧或右侧同侧,也可位于第一固定槽11和第二固定槽12的不同侧,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图1所示,可选地,对应第一固定槽11和对应第二固定槽12的取用槽40均为多个,且多个取用槽40形成于第一固定槽11或第二固定槽12的周侧边沿上。当第一固定槽11或第二固定槽12上放置有第一Tary盘20或第二Tary盘30时,取用槽40可在第一Tary盘20或第二Tary盘30的周侧与基板10之间形成空隙,以便人工拿取,在第一固定槽11与第二固定槽12周侧设置的多个取用槽40,可使第一Tary盘20与第二Tary盘30的拿取更方便,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地,与第一固定槽11对应设置的取用槽40位于第一固定槽11的前侧和后侧,与第二固定槽12对应的取用槽40位于第二固定槽12的前侧和后。由此,在人工拿取第一Tary盘20和第二Tary盘30时,可通过对向设置的取用槽40使第一Tary盘20和第二Tary盘30的拿取更稳定。
进一步可选地,在第一固定槽11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周侧以及在第二固定槽12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周侧均设置有取用槽40。由此,可进一步增加第一Tary盘20与第二Tary盘30拿取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取用槽40的一端凸出第一固定槽11或第二固定槽12的外侧边沿,取用槽40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三子槽114或第六子槽124。
具体而言,由于在第一固定槽11和第二固定槽12上均设置有多个子槽,并且第一固定槽11或第二固定槽12内的每个子槽在固定治具组件100的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的尺寸均不同,以第一固定槽11为例,第一子槽112、第二子槽113和第三子槽114在固定治具组件100的水平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不断向下。取用槽40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三子槽114,可保证第一固定槽11上放置较小规格的第一Tary盘20时也可将第一Tary盘20顺利取出,第二固定槽12处同理。由此,在固定治具组件100上放置不同规格的第一Tary盘20或第二Tary盘30时,均可使第一Tary盘20或第二Tary盘30顺利取出,以此提高固定治具组件100的扩展性。
可选地,取用槽40延伸至第三子槽114或第六子槽124的端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弧形。当人工拿取第一Tary盘20或第二Tary盘30时,需要将手伸入相对两侧的取用槽40中,弯曲手部,通过与第一Tary盘20或第二Tary盘30的底部边缘进行接触从而抬起第一Tary盘20或第二Tary盘30,取用槽40在第三子槽114或第六子槽124的端部投影呈弧形,可防止手部在弯曲时被基板10阻挡,影响第一Tary盘20或第二Tary盘30的拿取。由此,通过将取用槽40的端部形成弧形,可进一步增加第一Tary盘20或第二Tary盘30拿取的便利程度,进而增加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呆角111为多个,且分别形成在第一子槽112、第二子槽113和第三子槽114的同侧棱角上,第二防呆角121为多个,且分别形成在第四子槽122、第五子槽123和第六子槽124的同侧棱角上。由于第一固定槽11和第二固定槽12上可放置不同规格的Tary盘,分别在第一子槽112、第二子槽113和第三子槽114的同侧棱角上设置防呆角可保证IC晶粒在进行拼盘转移使的极性方向相同,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第一防呆角111在第一固定槽11内的相对位置和第二防呆角121在第二固定槽12内的相对位置不做具体限制,第一防呆角111可与第二防呆角121设置在同侧,也可设置在不同侧,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图2-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槽11还包括:第一过渡部115,第一子槽112的多个棱角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子槽113的多个棱角中的至少一个、第三子槽114多个棱角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第一过渡部115。第二固定槽12还包括:第二过渡部125,第二子槽113的多个棱角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子槽113的多个棱角中的至少一个、第三子槽114多个棱角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第二过渡部125。第一过渡部115和第二过渡部125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槽11和第二固定槽12内,以第一子槽112为例,第一过渡部115可在第一子槽112的多个棱角处形成圆弧过渡,当第一Tary盘20放置在第一子槽112内时,第一过渡部115位于第一Tary盘20的棱角与第一子槽112的棱角之间,并形成空隙,可使第一Tary盘20在放置以及拿取使更顺利。在第二子槽113和第三子槽114内的第一过渡部115、第四子槽122、第五子槽123以及第六子槽124内的第二过渡部125同理。
由此,通过第一过渡部115和第二过渡部125,可使第一Tary盘20和第二Tary盘30的放置以及拿取更顺利,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渡部115在第一固定槽11内的相对位置和第二过渡部125在第二固定槽12的相对位置相同,且第一过渡部115和第二过渡部125的数量相同。由此,可进一步增加第一Tary盘20和第二Tary盘30放置以及拿取的便利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过渡部115在第一固定槽11内的方位与第二过渡部125在第二固定槽12内的方位相同,例如第一过渡部115与第二过渡部125相对第一固定槽11与第二固定槽12均位于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或右后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0构造为铝合金件。由此,可使基板10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重量,增加固定治具组件100的使用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固定治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10),所述基板(10)具有第一固定槽(11)和第二固定槽(12),所述第一固定槽(11)和所述第二固定槽(1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防呆角(111)和第二防呆角(121);
第一Tary盘(20),所述第一Tary盘(20)的棱角区域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防呆角(111)配合的第一防呆部(21),且所述第一Tary盘(20)内的多个IC按照第一极性方向排布;
第二Tary盘(30),所述第二Tary盘(30)的棱角区域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防呆角(121)配合的第二防呆部(31),且所述第二Tary盘(30)内的多个IC按照第二极性方向排布;其中,
在所述第一Tary盘(20)与所述第二Tary盘(3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槽(11)、所述第二固定槽(12)时,所述第一极性排布方向与所述第二极性排布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治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槽(11)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子槽(112)、第二子槽(113)和第三子槽(114),所述第一子槽(112)、所述第二子槽(113)和所述第三子槽(114)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不同;
所述第二固定槽(12)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四子槽(122)、第五子槽(123)和第六子槽(124),所述第四子槽(122)、所述第五子槽(123)和所述第六子槽(124)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不同;其中,
所述第一子槽(112)、所述第四子槽(122)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二子槽(113)、所述第五子槽(123)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三子槽(114)、所述第六子槽(124)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治具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用槽(40),所述第一固定槽(11)和所述第二固定槽(12)上均设置有所述取用槽(40),且所述取用槽(40)在竖直方向上贯通所述基板(10)以便于拿取所述第一Tary盘(20)、所述第二Tary盘(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治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槽(11)和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槽(12)的所述取用槽(40)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取用槽(40) 形成于所述第一固定槽(11)或所述第二固定槽(12)的周侧边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固定治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用槽(40)的一端凸出所述第一固定槽(11)或所述第二固定槽(12)的外侧边沿,所述取用槽(4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子槽(114)或所述第六子槽(1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治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用槽(40)延伸至所述第三子槽(114)或所述第六子槽(124)的端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治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呆角(111)为多个,且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子槽(112)、所述第二子槽(113)和所述第三子槽(114)的同侧棱角上,所述第二防呆角(121)为多个,且分别形成在所述第四子槽(122)、所述第五子槽(123)和所述第六子槽(124)的同侧棱角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治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槽(11)还包括:第一过渡部(115),所述第一子槽(112)的多个棱角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槽(113)的多个棱角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子槽(114)多个棱角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过渡部(115);
所述第二固定槽(12)还包括:第二过渡部(125),所述第二子槽(113)的多个棱角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槽(113)的多个棱角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子槽(114)多个棱角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过渡部(12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治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部(115)在所述第一固定槽(11)内的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过渡部(125)在所述第二固定槽(12)的相对位置相同,且所述第一过渡部(115)和所述第二过渡部(125)的数量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治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0)构造为铝合金件。
CN202221667759.1U 2022-06-30 2022-06-30 固定治具组件 Active CN217983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7759.1U CN217983299U (zh) 2022-06-30 2022-06-30 固定治具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7759.1U CN217983299U (zh) 2022-06-30 2022-06-30 固定治具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83299U true CN217983299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76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67759.1U Active CN217983299U (zh) 2022-06-30 2022-06-30 固定治具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832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99395B2 (ja) 基板ホルダ、電子デバイス製造装置において基板を搬送する搬送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製造装置
US5492223A (en) Interlocking and invertible semiconductor device tray and test contactor mating thereto
US7190446B2 (en) System for processing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40298968A1 (en) Disk-shaped workpiece dividing method
JP2759037B2 (ja) 分析装置用コンベヤ
CN217983299U (zh) 固定治具组件
JP4296296B2 (ja) 薄型ウエハー挿入体
KR100197091B1 (ko) 웨이퍼 모깎기 장치 및 방법
US20070062889A1 (en) Universal cassette
CN108766926A (zh) 晶圆吸盘及其工作方法
CN216051860U (zh) 双面测试夹具
CN110202281A (zh) Ic大板激光切割治具及工艺方法
US20070177963A1 (en) End effector for transferring a wafer
US5149244A (en) Apparatus for aligning wafers within a semiconductor wafer cassette
JP7313204B2 (ja) 加工装置
US5979756A (en) Cassette fo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e and managemen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cassette, and equipment for semiconductor fabrication
JP2007531196A (ja) ディスクカセットシステム
CN217788354U (zh) 半导体衬底载运容器及前开式晶片传送盒
US10147626B2 (en) Wafer cassette and placement method thereof
TWI537110B (zh) 機械手臂點位校正之方法
CN214203649U (zh) 一种用于ic拼盘的固定治具
TWI684488B (zh) 智慧刀具座
CN219141686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检测治具
JP2002334923A (ja) 電子部材用収納容器
CN221041071U (zh) 晶圆盒夹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