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38319U - 取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取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38319U
CN217938319U CN202221699820.0U CN202221699820U CN217938319U CN 217938319 U CN217938319 U CN 217938319U CN 202221699820 U CN202221699820 U CN 202221699820U CN 217938319 U CN217938319 U CN 217938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stent
stents
control wire
thromb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98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涵
候娟
罗雪莉
扈昕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98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38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38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38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栓系统,包括:支架和输送装置;其中,支架包括沿轴向依次相连的多个子支架;子支架具有内腔,且子支架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且膨胀状态为子支架的近端和远端朝向子支架的内腔凹陷,以使相邻的子支架的中间段相靠近或相接触,并围成凹陷空间。可见,本实用新型利用子支架的形变能力,在控制丝的拉拽下,以控制子支架的膨胀程度,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减轻血管损伤。在子支架膨起后进一步增加拉力,子支架将出现膨胀状态,则相靠近或相接触的两个中间段能够实现夹持血栓,提高支架的取栓能力。且在膨胀状态下所形成的凹陷空间可以容纳夹持的血栓,避免因过大的切割力和夹持力造成碎栓逃逸和碎栓堵塞血管的问题。

Description

取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栓系统。
背景技术
急性脑卒中是当今引起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也是导致成人残疾的首位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急性脑卒中的85%。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较大血管(直径>2mm)栓塞导致,其致死率在53%~92%。目前,针对栓塞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机械取栓和药物溶栓。
机械取栓主要是通过股动脉穿刺,把取栓的器械通过血管内到达血管闭塞的位置,然后穿过闭塞血管,通过取栓的器械或抽栓的导管把血栓取出,使血管血流得以恢复从而达到取栓的目的。与药物溶栓相比,机械取栓明显提高了血管再通率。
但是,目前取栓支架的设计通常为在管状材料上切割出镂空结构,利用支架的波杆对血栓进行切割,同时嵌入血栓内部,回撤取栓支架达到去除血栓的目的。现有的取栓支架为同一直径,无法与血管完全匹配,极易造成释放在血管中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导致损伤血管内壁或者无法去除血栓。而且现有取栓支架为管状结构,支架壁厚较薄,切割形成的碎栓无法得到有效清除,容易向远端血管逃逸,造成二次栓塞。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取栓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栓系统,以解决如何避免在取栓过程中支架对血栓夹取能力不足,血管一次开通概率不高,取栓过程中血栓被支架切割,形成碎栓堵塞远端血管,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以及血栓逃逸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栓系统,包括:支架和输送装置;
所述支架包括沿轴向依次相连的多个子支架;所述子支架具有内腔,且所述子支架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其中,在所述膨胀状态下,所述子支架的近端和远端朝向所述子支架的所述内腔凹陷,以使相邻的所述子支架的中间段相靠近或相接触,并围成凹陷空间;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控制丝和推送杆;所述支架的近端与所述推送杆的远端相接;所述控制丝依次穿过所有所述子支架并向近端延伸,所述控制丝可控制所述子支架在所述收缩状态和所述膨胀状态之间转变。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相邻所述子支架之间经固定件连接,且所述固定件内设有供所述控制丝穿过的通道。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固定件的轴向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子支架的轴向长度。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子支架一体成型,且所述固定件经所述子支架上的编织丝编织而成。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推送杆的远端的外表面设置有显影标记,且所述支架的近端通过所述显影标记固定于所述推送杆的远端。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至少套设于所述显影标记的外表面。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远端连接件,所述支架的远端与所述远端连接件相接。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远端连接件上设置有显影标记。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显影标记为显影弹簧或显影套。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控制丝的远端与所述远端连接件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支架的远端和近端均设置有定位件;所述远端连接件的近端和所述推送杆的远端分别经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支架相接;其中,所述定位件内设有供所述控制丝穿过的通道。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定位件为线圈或管体;且所述定位件的外径小于所述远端连接件的外径。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推送杆内设有通道,所述控制丝的近端穿设于所述通道中;或者,所述控制丝的近端设置于所述推送杆的外部。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推送杆的近端连接;其中,所述手柄上设有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控制丝的近端连接,所述控制元件控制所述控制丝向近端或向远端移动。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控制元件为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手柄上。
可选的,在所述的取栓系统中,所述支架由编织丝一体编织形成,且所有所述子支架的材质相同,或者至少部分个所述子支架的材质不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栓系统,包括:支架和输送装置;其中,所述支架包括沿轴向依次相连的多个子支架;所述子支架具有内腔,且所述子支架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其中,在所述膨胀状态下,所述子支架的近端和远端朝向所述子支架的所述内腔凹陷,以使相邻的所述子支架的所述中间段相靠近或相接触,并围成凹陷空间。可见,本实用新型利用所述子支架的形变能力,在所述控制丝的拉拽作用下,实现控制所述子支架的膨胀程度,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减轻血管损伤。以及,在所述子支架膨起后进一步增加拉力,所述子支架将出现所述膨胀状态,则相靠近或相接触的两个所述中间段能够实现夹持血栓的作用,提高所述支架的取栓能力。并且,在膨胀状态下所形成的凹陷空间可以容纳夹持的血栓,避免因过大的切割力和夹持力而造成碎栓逃逸和碎栓堵塞血管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取栓系统不仅能够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实现控制支架的膨胀程度,还能够提高取栓能力,避免碎栓逃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取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膨胀状态下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膨胀状态下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邻的子支架的中间段相接触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邻的子支架的中间段相交叠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为:
101-子支架;102-固定件;
201-远端连接件;202-控制丝;203-推送杆;204-定位件;205-显影标记;206-手柄;207-控制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本文中“近端”和“远端”的定义为:“远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而“近端”通常是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栓系统,请参阅图1,所述支架包括沿轴向依次相连的多个子支架101;所述子支架101具有内腔,且所述子支架101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其中,在所述膨胀状态下,所述子支架101的近端和远端朝向所述子支架101的所述内腔凹陷,以使相邻的所述子支架101的中间段相靠近或相接触,并围成凹陷空间;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控制丝202和推送杆203;所述支架的近端与所述推送杆203的远端相接;所述控制丝202依次穿过所有所述子支架101并向近端延伸,所述控制丝202可控制所述子支架101在所述收缩状态和所述膨胀状态之间转变。
可见,本实施例利用所述子支架101的形变能力,在所述控制丝202的拉拽作用下,实现控制所述子支架101的膨胀程度,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减轻血管损伤。以及,在所述子支架101膨起后进一步增加拉力,所述子支架101将出现所述膨胀状态,则相靠近或相接触的两个所述中间段能够实现夹持血栓的作用,提高所述支架的取栓能力。并且,在膨胀状态下所形成的凹陷空间可以容纳夹持的血栓,避免因过大的切割力和夹持力而造成碎栓逃逸和碎栓堵塞血管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取栓系统不仅能够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实现控制支架的膨胀程度,还能够提高取栓能力,避免碎栓逃逸。
以下结合附图1-6具体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取栓系统。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支架包括多个子支架101。所述子支架101为网状编织体,具有良好柔顺度,可经压缩形变,便于在取栓过程中控制膨胀程度。其中,所述支架中的多个所述子支架101可以由编织丝一体编织成型,也可以是每个所述子支架101独立编织成型,并沿轴向依次相接,以形成所述支架。进一步的,所有所述子支架101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部分不同,或者均不相同。其目的在于使得不同的材质的所述子支架101具有不同的弹性系数,以便于控制不同的所述子支架101的膨胀或收缩的顺序,提高所述支架对于具有不同直径的血管段的适应能力。其中,所述子支架10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为镍钛合金、钴铬合金、DFT材料或钽合金。并且所述支架的结构可以为单层一压一、二压一或二压二,可以为双层,还可以为多层或几种结构的复合结构。其中,图1示例的子支架101的数量为3,还可以为2个、4个、5个或6个等,本实施例不对所述子支架101的具体数量做限定,同时也不对所述子支架101的轴向长度做限定,各子支架101的轴向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根据不同的病灶情况选择不同长度的所述支架。
请参阅图1和2,相邻所述子支架101之间经固定件102连接,且所述固定件102内设有供所述控制丝202穿过的通道。所述固定件102为所述支架的一部分,且与所述子支架101一体成型。可选的,所述固定件102经所述子支架101的编织丝编织而成。如图2所示,选取所述子支架101的近端或远端处相邻的两根编织丝,以其中一根编织丝为轴线,另一根编织丝环绕轴线缠绕,以形成所述固定件102。当然,本实施例不限定为两个编织丝,还可以为多根编织而成。所述固定件102用于约束所述子支架101,以便于将所述支架分段进行膨胀程度控制,避免部分支架径向膨胀过大或过小。对此,所述固定件102不会随着所述子支架101的膨胀而形变,一般保持原形态,以约束所述子支架101。
进一步的,为保证所述子支架101对血栓的切割和捕捉,以及保证所述固定件102对所述子支架101的束缚,所述固定件102的轴向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子支架101的轴向长度。优选的,所述固定件102的轴向长度为所述子支架101的轴向长度的一半。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远端连接件201、控制丝202、推送杆203、手柄206和控制元件207。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远端连接件201和所述推送杆203之间,即所述支架的远端与所述远端连接件201的近端相接,所述支架的近端与所述推送杆203的远端相接。其中,所述支架的远端和近端可以直接与所述远端连接件201和所述推送杆203相接。或者,在所述支架的远端和近端均连接有所述定位件204,则经所述定位件204连接所述远端连接件201的近端和所述推送杆203的远端。
所述定位件204内设有供所述控制丝202穿过的通道,且所述定位件204可以为金属丝缠绕形成的线圈,例如用铂钨丝缠绕形成一圆环,或者是薄壁管体。当然所述定位件204的材质还可以采用显影材料,例如黄金、铂金或者钽等不透射线金属,亦或者为不透射线的高分子材料。所述定位件204还可以有内外两层管构成,所述支架的近端或远端位于内管和外管之间。其中,所述支架的远端与所述远端连接件201的近端经一所述定位件204固定连接,所述控制丝202的远端也与所述远端连接件201的近端固定连接,其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为焊接、热熔或粘接等。因而,当拉动所述控制丝202时,在所述定位件204的固定连接下以及所述固定件102的约束下,所述子支架101会逐渐膨胀,以实现对所述子支架101膨胀控制,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减轻血管损伤。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204的外径小于所述远端连接件201的外径,用于保证所述控制丝202的拉力稳定性,避免因所述定位件204外径过大,所述远端连接件201脱离原位置,嵌入所述定位件204中,破环取栓系统。
所述推送杆203的远端与所述支架相接,所述推送杆203的近端与所述手柄206相接。所述推送杆203主要起推送作用,用于传递近端的推送力。因而,所述推送杆203可选的为刚度较大的金属管,其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为不锈钢、钴铬合金或镍钛合金等。所述推送杆203还可以为封闭管或者切割海波管。
进一步的,为了掌控输送的情况,所述推送杆203的远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显影标记205,以及所述远端连接件201的外表面也设置有显影标记。所述显影标记包括但不限定为显影弹簧或显影套。其中,所述支架的近端通过所述推送杆203的远端的所述显影标记205固定于所述推送杆203的远端。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套管(未图示),以至少套设于所述显影标记205的外表面,用于保护所述显影标记205。同时,所述套管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还能够起到润滑的作用,使得该输送装置在微导管中能够使较小力即可推送,增强所述输送装置的过弯能力。
所述控制丝202用于控制所述子支架101的膨胀或压缩程度,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无法与血管相配合。其中,所述控制丝202的远端与所述远端连接件201固定连接,以通过拉动所述控制丝202,来缩小或扩大所述远端连接件201和所述推送杆203之间的间距,即实现对所述支架的压缩或膨胀状态的改变。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丝202的远端可以与所述支架的远端直接相连,或者,所述控制丝202的远端与支架远端的定位件204相连接。所述控制丝202的近端依次穿过所有所述子支架101及所述子支架101内的所述固定件102并向近端延伸。其中,所述推送杆203中设置有通道,所述控制丝202的近端可穿设于所述推送杆203的内部;或者,所述控制丝202的近端设置于所述推送杆203的外部,即所述控制丝202的近端不延伸至所述推送杆203的内部,仅从所述支架的近端伸出至外部。
所述手柄206设置于所述推送杆203的近端,以方便操作者握持操作。其中,所述手柄206上设有控制元件207,所述控制元件207与所述控制丝202的近端连接,所述控制元件207控制所述控制丝202向近端或向远端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手柄206上还分布有沿轴向设置的导轨,所述控制元件207为滑块,所述滑块连接于所述导轨上,且能够沿所述导轨滑动。因此,操作者可通过滑动所述滑块,来拉拽所述控制丝202,进而实现对所述子支架101的形态改变。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取栓系统中的所述子支架101具有内腔,且在外力作用下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如图1所示,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控制元件207位于初始位置,所有所述子支架101没有受到拉力,处于松弛状态,呈扁圆状。扁圆状的支架便于在血管中输送,不会对血管产生不良影响,且利于输送。
如图3所示,当所述取栓系统释放至目标区域之后,所述控制元件207开始沿V方向滑动。所述控制元件207带动所述控制丝202沿V方向移动,缩小所述推送杆203和所述远端连接件201之间的间距,所有所述子支架101因受到拉力而逐渐膨胀至呈圆柱形,以用于切割或捕捉血栓。相应的,所述子支架101开始进入膨胀状态。
如图4所示,沿V方向移动进一步拉动所述控制元件207,则在所述控制丝202的牵拉作用下,所述推送杆203和所述远端连接件201之间的间距进一步缩小,同时在所述定位件204和所述固定件102的束缚下,所述子支架101的近端和远端朝向所述子支架101的内腔凹陷,形成类似于碗状的形貌。所述固定件102和所述定位件204作为约束所述子支架101的两端的中心点,所述子支架101的近端和远端朝向内腔凹陷,所述子支架101的中间段继续膨起,以使相邻的所述子支架101的所述中间段相靠近或相接触,并由相邻的一个所述子支架101的近端和另一个所述子支架101的远端围成凹陷空间。相靠近或相接触的两个所述中间段用于夹持血栓,提高所述支架的取栓能力。且所形成的凹陷空间可以容纳夹持的血栓,避免了过大的切割力、夹持力造成碎栓逃逸,避免碎栓堵塞血管。
如图4-6所示,在不同程度的拉力作用下,所述子支架101的近端和远端的凹陷程度不同,可以如图4所示,所述子支架101的中间段相互靠近,并存有较小的间隙。或者,如图5所示,增大拉力,使得所述子支架101的中间段直接接触,封闭上述的间隙。亦或者,如图6所示,进一步增大拉力,使得所述子支架101的中间段存在交叠部分。可以理解的是,无论是所述子支架101的中间段相互靠近还是相触及,甚至是存在交叠部分,相邻的一个所述子支架101的近端和另一个所述子支架101的远端均会围成一凹陷空间,且拉力越大,所述子支架101的中间段之间的间距越小,则越有利于防止血栓的逃逸。因此,所述控制元件207所产生的拉力达到图5或图6的状态为较佳的拉力数值。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取栓系统中的所述子支架101具有形变能力,则由所述控制丝202配合所述推送杆203的拉拽作用下,可以实现控制所述子支架101的膨胀程度,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减轻血管损伤。以及,在所有所述子支架101均膨起后进一步增加拉力,所述子支架101的近端和远端朝向所述子支架101的内腔凹陷。相靠近或相接触的两个所述中间段用于夹持血栓,提高所述支架的取栓能力。并且,所形成的凹陷空间可以容纳夹持的血栓,避免了过大的切割力和夹持力造成碎栓逃逸,避免碎栓堵塞血管。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取栓系统不仅能够避免支架径向支撑力过大或不足,实现控制支架的膨胀程度,还能够提高取栓能力,避免碎栓逃逸。
此外还应该认识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输送装置;
所述支架包括沿轴向依次相连的多个子支架;所述子支架具有内腔,且所述子支架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其中,在所述膨胀状态下,所述子支架的近端和远端朝向所述子支架的所述内腔凹陷,以使相邻的所述子支架的中间段相靠近或相接触,并围成凹陷空间;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控制丝和推送杆;所述支架的近端与所述推送杆的远端相接;所述控制丝依次穿过所有所述子支架并向近端延伸,所述控制丝可控制所述子支架在所述收缩状态和所述膨胀状态之间转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子支架之间经固定件连接,且所述固定件内设有供所述控制丝穿过的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轴向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子支架的轴向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子支架一体成型,且所述固定件经所述子支架上的编织丝编织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杆的远端的外表面设置有显影标记,且所述支架的近端通过所述显影标记固定于所述推送杆的远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至少套设于所述显影标记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远端连接件,所述支架的远端与所述远端连接件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连接件上设置有显影标记。
9.根据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标记为显影弹簧或显影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丝的远端与所述远端连接件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远端和近端均设置有定位件;所述远端连接件的近端和所述推送杆的远端分别经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支架相接;其中,所述定位件内设有供所述控制丝穿过的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线圈或管体;且所述定位件的外径小于所述远端连接件的外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杆内设有通道,所述控制丝的近端穿设于所述通道中;或者,所述控制丝的近端设置于所述推送杆的外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推送杆的近端连接;其中,所述手柄上设有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控制丝的近端连接,所述控制元件控制所述控制丝向近端或向远端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为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手柄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编织丝一体编织形成,且所有所述子支架的材质相同,或者至少部分个所述子支架的材质不同。
CN202221699820.0U 2022-06-29 2022-06-29 取栓系统 Active CN217938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9820.0U CN217938319U (zh) 2022-06-29 2022-06-29 取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9820.0U CN217938319U (zh) 2022-06-29 2022-06-29 取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38319U true CN217938319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18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9820.0U Active CN217938319U (zh) 2022-06-29 2022-06-29 取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383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40296B2 (ja) 拡張リングを備えた編組ステント及びその送達方法
US10722257B2 (en) Retrieval of material from vessel lumens
EP0708621B1 (en) Dual coil medical retrieval device
US8449566B2 (en) Thrombus removal system and process
CN111511296A (zh) 取出系统
CN110420046B (zh) 一种微创介入血栓取出器械、应用及其使用方法
WO2006118863A2 (en) System for controlled delivery of stents and grafts
JP2001095810A (ja) 拡張可能な連結/脱連結メカニズムを備えたインプラント送達アセンブリ
US11684379B2 (en) Retrieval of material from vessel lumens
CN113262007A (zh) 血管内植入物部署系统
US1162278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eurovascular endoluminal intervention
US11129630B2 (en) Retrieval of material from vessel lumens
CN113208690A (zh) 一种有近端保护和远端保护功能的取栓支架系统
CN116784942A (zh) 取栓系统
CN109350180B (zh) 支架状取栓器
US20180325534A1 (en) Retrieval of material from vessel lumens
CN217938319U (zh) 取栓系统
US11298145B2 (en) Retrieval of material from vessel lumens
CN217645295U (zh) 取栓系统
WO2020003492A1 (ja) カテーテル
CN218045267U (zh) 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CN117357209A (zh) 取栓系统
CN109464175B (zh) 血栓取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7257400A (zh) 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CN110507457B (zh) 一种支架、其输送系统及医疗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