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35881U - 拾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拾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35881U
CN217935881U CN202221878450.7U CN202221878450U CN217935881U CN 217935881 U CN217935881 U CN 217935881U CN 202221878450 U CN202221878450 U CN 202221878450U CN 217935881 U CN217935881 U CN 217935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hole
transmitting
transmitting membrane
waterproof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7845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政文
刘艳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ongq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ongq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ongq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ongq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7845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35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35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35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拾音结构及电子设备。其中的拾音结构包括壳体、防水透声膜、密封件及麦克风;壳体设置有透声孔;防水透声膜设置在壳体内并覆盖透声孔;密封件设置在壳体内、并覆盖防水透声膜,密封件与防水透声膜具有间隔,密封件设置有与透声孔对应的通孔;麦克风设置在壳体内并朝向通孔设置,用于自通孔采集声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结构及电子设备,能够避免影响声音的传导,从而避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拾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拾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中,为了实现通话功能或者录音功能,会在电子设备内部设置麦克风(Microphone,mic),来采集用户的声音。麦克风学名为传声器,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为了实现麦克风对用户声音的采集,会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开设透声孔,以便声音能够在损失较小的情况下进入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被麦克风采集。
但是,一些情形下,为了确保电子设备的壳体在透声孔处的防水性能与密封性能,会影响声音的传导,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拾音结构及电子设备,能够避免影响声音的传导,从而避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拾音结构,包括壳体、防水透声膜、密封件及麦克风;壳体设置有透声孔;防水透声膜设置在壳体内并覆盖透声孔;密封件设置在壳体内、并覆盖防水透声膜,密封件与防水透声膜具有间隔,密封件设置有与透声孔对应的通孔;麦克风设置在壳体内并朝向通孔设置,用于自通孔采集声音。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拾音结构。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拾音结构及电子设备,在壳体内设置的覆盖透声孔的防水透声膜,与覆盖防水透声膜的密封件之间具有间隔,间隔可以避免防水透声膜受到密封件的影响。在防水透声膜不会受到密封件影响的情况下,防水透声膜可以随着声音的传播而出现振动,从而实现声音在防水透声膜处的正常传导。并且,防水透声膜依然可以正常起到防水作用,密封件可以正常起到密封作用。通过使防水透声膜与密封件之间具有间隔,可以避免影响声音的传导,从而避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透声孔的至少部分自第一表面朝第二表面延伸,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朝第二表面凹陷的第一安装槽,防水透声膜固定在第一安装槽内。这样,可以通过第一安装槽便于实现防水透声膜在壳体内的固定,第一安装槽可以为防水透声膜的固定起到定位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拾音结构还包括第一背胶,防水透声膜经第一背胶粘接在第一安装槽内,第一背胶设置有与通孔对应的第一穿孔。这样,可以通过第一背胶有效地将防水透声膜固定在壳体表面,并且第一背胶上的第一穿孔能够有利于声音的透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孔在朝向防水透声膜方向上的投影将第一穿孔在朝向防水透声膜方向上的投影环绕在内。这样,可以避免声音在从第一穿孔传导至通孔处时,出现反射或者折射现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朝第二表面凹陷的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与第一安装槽在通孔的轴线方向上呈现为阶梯状,密封件固定在第二安装槽内。这样,可以通过第二安装槽便于实现密封件在壳体内的固定,第二安装槽可以为密封件的固定起到定位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背胶,密封件经第二背胶粘接在第二安装槽内,第二背胶设置有与通孔对应的第二穿孔。这样,可以通过第二背胶有效地将密封件固定在壳体表面,并且第二背胶上的第二穿孔能够有利于声音的透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防水透声膜的外轮廓呈矩形,密封件的外轮廓将防水透声膜覆盖在内。这样,可以有利于密封件对防水透声膜一侧进行隔绝,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防水透声膜的至少一侧贴设有压合件,压合件设置有与通孔对应的过孔。这样,可以通过压合件避免防水透声膜轻易出现变形或者褶皱现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孔在朝向防水透声膜方向上的投影将过孔在朝向防水透声膜方向上的投影环绕在内。这样,可以避免声音在从压合件的过孔传导至密封件的通孔处时,出现反射或者折射现象。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拾音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拾音结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拾音结构中防水透声膜与密封件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在常见的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手表等电子设备中,均能够看到壳体上设置的透声孔。在用户进行通话或者录音时,声音会随着电子设备壳体上的透声孔透过,直至被电子设备壳体内的麦克风接收。电子设备的壳体在开设透声孔后,会影响壳体自身的防水性能与密封性能。因此,通常在电子设备壳体的透声孔处,会设置防水透声膜来实现防水,并设置密封件来实现密封。防水透声膜的微孔直径小于水滴直径,因此,能够阻挡水滴自透声孔渗入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通常,为了确保防水透声膜的防水性能,会减小防水透声膜的微孔,而这会影响声音从微孔透过,此时声音主要依靠防水透声膜的振动传播,
但是,在一些情形下,密封件与防水透声膜贴合在一起。即防水透声膜在电子设备壳体的透声孔处与密封件叠置在一起,二者之间彼此贴合。这样,密封件对防水透声膜的压合会影响到防水透声膜的振动,导致防水透声膜的振动变得较为困难。由于声音主要依靠防水透声膜的振动来传播,因此在防水透声膜的振动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声音的传导性能变差,声音的衰减现象也变得明显。特别是频率较高的声音在透过防水透声膜时会出现明显的衰减现象。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为了避免影响声音的传导,改变了原来密封件与防水透声膜贴合在一起的叠层结构,而使密封件与防水透声膜之间存在一定间隔。从而避免防水透声膜的振动受到密封件的影响。这样,声音在透过防水透声膜时,不会出现明显的衰减现象。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拾音结构包括壳体110、防水透声膜120、密封件130及麦克风140;壳体110设置有透声孔111;防水透声膜120设置在壳体110内并覆盖透声孔111;密封件130设置在壳体110内、并覆盖防水透声膜120,密封件130与防水透声膜120具有间隔,密封件130设置有通孔131;麦克风140设置在壳体110内并朝向通孔131设置,用于自通孔131采集声音。
壳体110即电子设备的壳体110,壳体110上设置的透声孔111用于供外界声音透过。透声孔111可以设置成弯折形或者直线形,即透声孔111中可以存在沿不同方向延伸设置的部分,也可以整体沿同一方向延伸设置。在采用弯折形透声孔111的情况下,可以对灰尘起到阻挡作用,避免外界灰尘直接沿着透声孔111进入电子设备的壳体110内部。另外,透声孔11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或者多边形。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仅示出了壳体110的一部分,并不代表整个壳体110的结构。
防水透声膜120在拾音结构中起到防水的作用,同时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发生振动,以实现外界声音向防水透声膜120一侧的麦克风140的传导。
密封件130在拾音结构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电子设备壳体110的内部环境受到外界的影响。密封件130覆盖防水透声膜120,从而对防水透声膜120一侧的外界环境进行隔绝,确保电子设备壳体110内部的密封性。密封件130上设置的通孔131与壳体110上设置的透声孔111对应,即密封件130上的通孔131与壳体110上的透声孔111在朝向防水透声膜120的方向上的投影具有重叠关系。这样,可以确保外界声音进入后能够从透声孔111顺利到达密封件130上的通孔131,从而顺畅地通过密封件130到达麦克风140。密封件130可以采用泡棉实现,在实际情形中,密封件130可以采用厚度为0.3毫米的泡棉。
麦克风140是电子设备中采集声音的器件。麦克风140朝向密封件130的通孔131设置,使麦克风140可以采集自密封件130的通孔131传导进壳体110内部的声音。麦克风140可以设置在电路板141上,以便实现与电路板141的电连接。同时,电路板141上可以设置贯穿孔,以便声音透过到达麦克风140处。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拾音结构,在壳体110内设置的覆盖透声孔111的防水透声膜120,与覆盖防水透声膜120的密封件130之间具有间隔(图4中X所示),间隔可以避免防水透声膜120受到密封件130的影响。在防水透声膜120不会受到密封件130影响的情况下,防水透声膜120可以随着声音的传播而出现振动,从而实现声音在防水透声膜120处的正常传导。并且,防水透声膜120依然可以正常起到防水作用,密封件130可以正常起到密封作用。通过使防水透声膜120与密封件130之间具有间隔,可以避免影响声音的传导,从而避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2和第二表面113,透声孔111的至少部分自第一表面112朝第二表面113延伸,第一表面112上还设置有朝第二表面113凹陷的第一安装槽114,防水透声膜120固定在第一安装槽114内。
第一表面112为壳体110内侧的表面,第二表面113为壳体110外侧的表面。透声孔111的至少部分自第一表面112朝第二表面113延伸,即透声孔111存在部分的延伸方向为第一表面112指向第二表面113的方向,或者透声孔111整体的延伸方向为第一表面112指向第二表面113的方向。也就是说,透声孔111可以设置成弯折形或者直线形。
第一安装槽114自第一表面112朝第二表面113凹陷,通过第一安装槽114,可以便于实现防水透声膜120在壳体110内的固定。第一安装槽114可以为防水透声膜120的固定起到定位作用,同时,可以为防水透声膜120的固定预留出安装空间。
另外,拾音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一背胶121,防水透声膜120经第一背胶121粘接在第一安装槽114内,第一背胶121设置有与密封件130上的通孔131对应的第一穿孔122。
第一背胶121用于实现防水透声膜120与壳体110表面的粘结,第一背胶121的厚度可以为0.05毫米。第一背胶121上设置有与密封件130上的通孔131对应的第一穿孔122,即第一背胶121上的第一穿孔122与密封件130上的通孔131在朝向防水透声膜120方向上的投影存在重叠。这样,可以使得声音较好地穿过第一背胶121上的第一穿孔122,进而经过防水透声膜120传导至密封件130上的通孔131处,最终到达麦克风140。
为了有利于声音在不同的孔中的依次透过,可以使通孔131在朝向防水透声膜120方向上的投影将第一穿孔122在朝向防水透声膜120方向上的投影环绕在内。
在密封件130上的通孔131与第一背胶121上的第一穿孔122均为圆形孔的情形下,可以使密封件130上的通孔131的直径大于第一背胶121上的第一穿孔122的直径,从而使得密封件130上的通孔131在朝向防水透声膜120方向上的投影能够将第一背胶121上的第一穿孔122在朝向防水透声膜120方向上的投影环绕在内。这样,声音在由第一背胶121上的第一穿孔122透过到达密封件130上的通孔131时,不会出现反射或者折射现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2上还设置有朝第二表面113凹陷的第二安装槽115,第二安装槽115与第一安装槽114在通孔131的轴线方向上呈现为阶梯状,密封件130固定在第二安装槽115内。
第二安装槽115自第一表面112朝第二表面113凹陷,通过第二安装槽115,可以便于实现密封件130在壳体110内的固定。第二安装槽115可以为密封件130的固定起到定位作用,同时,可以为密封件130的固定预留出安装空间。
同时,第二安装槽115与第一安装槽114在密封件130的通孔131的轴线方向上呈现为阶梯状,也就是说,第二安装槽115在朝向防水透声膜120方向上的投影将第一安装槽114在朝向防水透声膜120方向上的投影环绕在内。这样,可以有利于密封件130对防水透声膜120的覆盖。
另外,拾音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二背胶132,密封件130经第二背胶132粘接在第二安装槽115内,第二背胶132设置有与密封件130上的通孔131对应的第二穿孔133。
第二背胶132用于实现密封件130与壳体110表面的粘结,第二背胶132的厚度可以为0.1毫米。第二背胶132上设置有与密封件130上的通孔131对应的第二穿孔133,即第二背胶132上的第二穿孔133与密封件130上的通孔131在朝向防水透声膜120方向上的投影存在重叠。
这样,可以使得声音较好地穿过第二背胶132上的第二穿孔133,进而传导至密封件130上的通孔131处,最终到达麦克风140。为了便于声音依次从第二背胶132上的第二穿孔133、密封件130上的通孔131穿过,且确保密封件130与壳体110表面的有效贴合,可以使第二背胶132上的第二穿孔133的面积与密封件130上的通孔131的面积相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水透声膜120的外轮廓可以呈矩形,密封件130的外轮廓将防水透声膜120覆盖在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防水透声膜120与密封件130贴合在一起时,防水透声膜120的外轮廓通常采用与密封件130的外轮廓一致的方案。这样,仅能使密封件130刚好覆盖防水透声膜120。
而通过使密封件130的外轮廓将防水透声膜120覆盖在内,可以更好地确保密封件130对防水透声膜120一侧的隔绝效果。
另外,可以在防水透声膜120的至少一侧贴设压合件150,压合件150设置有与通孔131对应的过孔151。
压合件150贴设在防水透声膜120的一侧表面,可以使防水透声膜120保持平整,确保防水透声膜120不轻易出现变形和褶皱现象。为了不影响声音在防水透声膜120处的传导,压合件150可以采用厚度较薄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质,例如可以在防水透声膜120的一侧表面贴设一层厚度为0.1毫米的PET,贴合形式可以通过厚度为0.05毫米的第三背胶152实现。同时,第三背胶152上设置有供声音透过的第三穿孔153。
为了使得声音能够顺畅地通过,可以使通孔131在朝向防水透声膜120方向上的投影将过孔151在朝向防水透声膜120方向上的投影环绕在内。
这样,声音在从压合件150的过孔151传导至密封件130的通孔131时,由于通孔131面积大于过孔151面积,可以避免声音出现反射或者折射现象。
图5示出了实际情形中电子设备的拾音结构采用的防水透声膜120与密封件130的叠层形式。在形成拾音结构时,可以先将防水透声膜120贴入壳体110的第一安装槽114内,可以采用厚度为0.03毫米的防水透声膜120,并采用厚度为0.05毫米的第一背胶121进行粘贴。同时,可以在防水透声膜120上采用厚度为0.05毫米的第三背胶152粘贴一层厚度为0.1毫米的PET。进而将厚度为0.3毫米的泡棉通过厚度为0.1毫米的第二背胶132贴入壳体110的第二安装槽115内。最终形成的拾音结构中,防水透声膜120与泡棉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实际情形中,间隔的大小可以控制为0.06毫米。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拾音结构,拾音结构包括壳体、防水透声膜、密封件及麦克风;壳体设置有透声孔;防水透声膜设置在壳体内并覆盖透声孔;密封件设置在壳体内、并覆盖防水透声膜,密封件与防水透声膜具有间隔,密封件设置有与透声孔对应的通孔;麦克风设置在壳体内并朝向通孔设置,用于自通孔采集声音。
电子设备可以为常见的带通话功能或者录音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手表,还可以为录音笔等专门的录音设备。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拾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置有透声孔;
防水透声膜,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覆盖所述透声孔;
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覆盖所述防水透声膜,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防水透声膜具有间隔,所述密封件设置有与所述透声孔对应的通孔;
麦克风,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朝向所述通孔设置,用于自所述通孔采集声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透声孔的至少部分自所述第一表面朝所述第二表面延伸,所述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朝所述第二表面凹陷的第一安装槽,所述防水透声膜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拾音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背胶,所述防水透声膜经所述第一背胶粘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背胶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第一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拾音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在朝向所述防水透声膜方向上的投影将所述第一穿孔在朝向所述防水透声膜方向上的投影环绕在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拾音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朝所述第二表面凹陷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在所述通孔的轴线方向上呈现为阶梯状,所述密封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拾音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背胶,所述密封件经所述第二背胶粘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背胶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第二穿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透声膜的外轮廓呈矩形,所述密封件的外轮廓将所述防水透声膜覆盖在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透声膜的至少一侧贴设有压合件,所述压合件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过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拾音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在朝向所述防水透声膜方向上的投影将所述过孔在朝向所述防水透声膜方向上的投影环绕在内。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拾音结构。
CN202221878450.7U 2022-07-19 2022-07-19 拾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935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78450.7U CN217935881U (zh) 2022-07-19 2022-07-19 拾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78450.7U CN217935881U (zh) 2022-07-19 2022-07-19 拾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35881U true CN217935881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89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78450.7U Active CN217935881U (zh) 2022-07-19 2022-07-19 拾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358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08756B (zh) 麦克风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0932021B2 (en) Speaker box an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using same
CN108566464B (zh) 一种移动终端
US10932022B2 (en) Speaker box an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using same
US6975740B2 (en) Waterproof acoustic structure applicable in conjunction with speaker
JP4435841B2 (ja) 電子機器
EP284655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8370464A (zh) 麦克风
CN111835898A (zh) 电子设备
WO2024001979A1 (zh) 电子设备
US20020076041A1 (en) Method for fixing the substrate of an acoustic transducer
CN217935881U (zh) 拾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JPH0983623A (ja) 接話型マイクロホンの取付構造
CN208227321U (zh) 一种防水硅麦结构及其智能终端
JP5006376B2 (ja) 電子機器
CN212379731U (zh) 防尘组件、电子设备以及智能手表
JP4860144B2 (ja) 電子機器及びマイクホルダ
CN111010467A (zh) 电子设备
CN217011189U (zh) 麦克风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7486622U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
JP6073074B2 (ja) 電子機器
US20030095657A1 (en) Adhesive arrangement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JP5957279B2 (ja) 電子機器
CN115103247B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1378246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