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22221U - T6炉及其热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T6炉及其热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22221U
CN217922221U CN202222325207.9U CN202222325207U CN217922221U CN 217922221 U CN217922221 U CN 217922221U CN 202222325207 U CN202222325207 U CN 202222325207U CN 217922221 U CN217922221 U CN 217922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body
combustion
heat
pipe
solid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252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岑运洪
陈泽林
张海涛
李芳信
林瑞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252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22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22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22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T6炉及其热处理装置,当第一阀体打开时,固溶炉体与所述时效炉体连通,使得固溶炉体产生的高温烟气能够通过连通管流动至时效炉体内对时效炉体进行加热升温,能够实现对固溶炉体的余热的充分利用,降低能耗。当第一阀体关闭而使得固溶炉体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连通管流动至第一排烟管内时,高温烟气将热量传递至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再将热量传递至助燃风管而对助燃风管内的助燃空气进行预热,使得被预热后的助燃空气流入至固溶炉体及时效炉体中的至少一个参与燃烧,不仅能够提高燃烧效率,而且能够进一步对高温烟气的余热进行利用,提高了余热利用率。

Description

T6炉及其热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T6炉及其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上存在大量的铝合金构件,T6炉因其能够减少铝合金材料的应力集中、减少铝合金材料的变形以及提高铝合金表面的硬度,在汽车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T6炉在进行热处理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节能降耗,传统的方式为将固溶炉产生的高温烟气余热引导至时效炉内。传统的方式无法对高温烟气的余热进行有效的利用,余热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余热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T6炉及其热处理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处理装置,应用于T6炉,包括:
固溶炉体;
时效炉体;
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将所述固溶炉体与所述时效炉体连通;
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设置于所述连通管上以控制所述连通管的导通与截止;
第一排烟管,所述第一排烟管具有相互连通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与所述连通管连通,且所述进气端与所述连通管的连通部位相对所述第一阀体靠近所述固溶炉体设置,所述出气端与外界连通;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排烟管热接触配合以与所述第一排烟管内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及
助燃风管,所述助燃风管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热接触配合,所述助燃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固溶炉体及所述时效炉体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处理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元件,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用于对所述时效炉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所述温度检测元件与所述第一阀体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处理装置还包括具有预设开启阈值的开关阀,所述开关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排烟管上并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出气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设有换热腔及预热腔,所述换热腔与所述预热腔热传递设置,且所述预热腔分布在所述换热腔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排烟管穿设于所述换热腔,所述助燃风管的一端与所述预热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处理装置还包括助燃风机,所述助燃风机具有出风端,所述出风端与所述预热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燃风管与所述助燃风机分别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相对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燃风管与所述预热腔的连通部位相对所述时效炉体靠近所述固溶炉体设置,所述出风端与所述预热腔的连通部位相对所述固溶炉体靠近所述时效炉体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处理装置还包括烟气净化元件,所述烟气净化元件设置于所述出气端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排烟管,所述第二排烟管的一端与所述时效炉体连通,所述第二排烟管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T6炉,包括所述的热处理装置。
上述实施例的T6炉及其热处理装置,当第一阀体打开时,固溶炉体与所述时效炉体连通,使得固溶炉体产生的高温烟气能够通过连通管流动至时效炉体内对时效炉体进行加热升温,能够实现对固溶炉体的余热的充分利用,降低能耗。当第一阀体关闭而使得固溶炉体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连通管流动至第一排烟管内时,高温烟气将热量传递至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再将热量传递至助燃风管而对助燃风管内的助燃空气进行预热,使得被预热后的助燃空气流入至固溶炉体及时效炉体中的至少一个参与燃烧,不仅能够提高燃烧效率,而且能够进一步对高温烟气的余热进行利用,提高了余热利用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T6炉的热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热处理装置的连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固溶炉体;200、时效炉体;300、连通管;400、第一阀体;500、第一排烟管;600、换热器;610、换热腔;620、预热腔;700、助燃风管;800、开关阀;900、助燃风机;1000、第二排烟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T6炉,包括热处理装置,从而能够对铝合金构件等部件进行热处理。
如图1所示,具体地,热处理装置包括固溶炉体100、时效炉体200、连通管300、第一阀体400、第一排烟管500、换热器600及助燃风管700。
其中,固溶炉体100用于进行固溶处理,固溶炉体100可以是现有的炉体结构。当然,固溶炉体100可以分为至少两个分腔。
其中,时效炉体200用于进行时效热处理,时效炉体200可以是现有的炉体结构。当然,时效炉体200可以分为至少两个分腔。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道的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固溶炉体100内的温度高于时效炉体200内的温度,因此,固溶炉体100产生的高温烟气的温度高于时效炉体200内的温度。
其中,连通管300的两端分别与固溶炉体100及时效炉体200进行连通,从而利用连通管300将固溶炉体100与时效炉体200连通,使得固溶炉体100的余热能够通过连通管300而传递至时效炉体200内。
具体地,通过连通管300将固溶炉体100产生的高温烟气引导至时效炉体200内,从而利用高温烟气对时效炉体200进行加热升温,能够实现对高温烟气的余热的充分利用,降低能耗,还能降低废气的排放。
可选地,还可以在连通管300靠近固溶炉体100的一端设置相应的开启阀,从而控制连通管300与固溶炉体100的导通或截止。
如图1及图2所示,其中,第一阀体400采取插接等方式安装在连通管300上,从而利用第一阀体400能够控制连通管300的导通与截止,进而能够控制固溶炉体100与时效炉体200的连通与截止。
可选地,第一阀体400可以为开关阀800、电磁阀、电动蝶阀等能够实现开关控制功能的元件。
其中,第一排烟管500具有相互连通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并且,进气端与连通管300连通,而且,进气端与连通管300的连通部位相对第一阀体400靠近固溶炉体100设置,即从固溶炉体100流出的高温烟气先经过进气端与连通管300的连通部位再经过第一阀体400。同时,出气端与外界连通,从而使得高温烟气能够从出气端处排出至外界。
具体地,当第一阀体400打开时,固溶炉体100与时效炉体200连通,使得固溶炉体100产生的高温烟气能够通过连通管300流动至时效炉体200内对时效炉体200进行加热升温,能够实现对固溶炉体100的余热的充分利用,降低能耗。当第一阀体400关闭时,固溶炉体100与时效炉体200截止,使得固溶炉体100产生的高温烟气能够通过连通管300流动至第一排烟管500内并最终从出气端处流出至外界。
其中,换热器600与第一排烟管500热接触配合,从而使得换热器600能够与第一排烟管500内流动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即第一排烟管500内流动的高温烟气能够将热量传递至换热器600。并且,助燃风管700的一端与换热器600热接触配合,助燃风管700的另一端与固溶炉体100及时效炉体200中的至少一个连通。如此设置,当第一阀体400关闭而使得固溶炉体100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连通管300流动至第一排烟管500内时,高温烟气将热量传递至换热器600,通过换热器600再将热量传递至助燃风管700而对助燃风管700内的助燃空气进行预热,使得被预热后的助燃空气流入至固溶炉体100及时效炉体200中的至少一个参与燃烧,不仅能够提高燃烧效率,而且能够进一步对高温烟气的余热进行利用,提高了余热利用率。
当然,当第一阀体400处于部分导通状态时,进入连通管300的高温烟气一部分进入时效炉体200内对时效炉体200进行加热升温,另一部分进入第一排烟管500内而与换热器600进行换热并最终将热量传递至助燃风管700而对助燃风管700内的助燃空气进行预热,使得被预热后的助燃空气流入至固溶炉体100及时效炉体200中的至少一个参与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还能够对高温烟气的余热进行充分地利用,提高了余热利用率。
进一步地,热处理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元件(未图示),从而利用温度检测元件对时效炉体200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并且,温度检测元件与第一阀体400电性连接。如此设置,当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时效炉体200内的温度较低而低于正常工作温度时,则可控制第一阀体400的开度变大或完全导通,使得更多的高温烟气通过连通管300进入时效炉体200内,进而利用高温烟气的余热使得时效炉体200内的温度快速升高,对高温烟气的余热进行充分地利用;当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时效炉体200内的温度较高而高于正常工作温度时,则可控制第一阀体400的开度变小或完全截止,使得较少的高温烟气通过连通管300进入时效炉体200内或完全隔绝高温烟气通过连通管300进入时效炉体200内,避免时效炉体200发生过热而影响正常工作。同时,利用温度检测元件对时效炉体200内的温度检测,从而灵活的调整第一阀体400的开度,进而灵活地调整时效炉体200内的温度,不仅降低能耗,还能降低废气的排放。
其中,温度检测元件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测温探头或其他现有的能够对温度进行检测的元件。温度检测元件可以采取插接或螺接等方式固设在时效炉体200内。
其中,电性连接可以通过数据线连接等有线连接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蓝牙传输等无线传输的方式实现。
如图1所示,此外,热处理装置还包括具有预设开启阈值的开关阀800。其中,开关阀800设置于第一排烟管500上并位于换热器600与出气端之间。如此设置,当第一阀体400完全或部分截止时,高温烟气通过连通管300进入第一排烟管500内,从而使得第一排烟管500内的气压上升,当第一排烟管500内的气压上升至大于或等于预设开启阈值时,开关阀800自动开启从而使得高温烟气通过出气端排出至外界;当第一排烟管500内的气压小于预设开启阈值时,开关阀800关闭从而使得高温烟气与换热器600进行充分的换热以预热助燃风管700内的助燃空气。
其中,开关阀800可以是单向气压阀或其他具有预设开启阈值的阀体结构。开关阀800可以采取卡接或插接等方式设置在第一排烟管500上。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600设有换热腔610及预热腔620,并且,换热腔610与预热腔620热传递设置,而且,预热腔620分布在换热腔610相对的两侧,例如换热腔610的左侧和右侧均分布有预热腔620,左侧与右侧的预热腔620相互连通。同时,第一排烟管500穿设于换热腔610,助燃风管700的一端与预热腔620连通。如此设置,高温烟气在第一排烟管500内流通过程中通过换热腔610将热量传递至预热腔620,从而对与预热腔620连通的助燃风管700内的助燃空气进行预热。
其中,换热腔610与预热腔620之间可以通过铜片等导热介质进行隔开,并且,换热腔610内的热量能够通过铜片等导热介质传递至预热腔620内从而对与预热腔620连通的助燃风管700内的助燃空气进行预热。
当然,为了提高换热效率,可以使得换热腔610的内侧壁包覆在第一排烟管500的外侧壁上。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热处理装置还包括助燃风机900,助燃风机900具有出风端,出风端与预热腔620连通。如此,助燃风机900通过出风端将助燃空气鼓入预热腔620内,助燃空气在预热腔620内被预热后流入助燃风管700内并最终流入至固溶炉体100及时效炉体200中的至少一个参与燃烧,燃烧效率高。
其中,助燃风机900可以是轴流风机等能够产生助燃空气的元件。
如图1所示,更进一步地,助燃风管700与助燃风机900分别设置于换热器600相对的两侧,例如,助燃风机900设置在换热器600的左侧而助燃风管700设置在换热器600的右侧,或助燃风机900设置在换热器600的右侧而助燃风管700设置在换热器600的左侧。如此设置,延长了助燃空气在预热腔620内从出风端流入至助燃风管700过程中的流通路径,保证助燃空气在预热腔620内能够被充分的预热,使得助燃空气的温度上升的较高后再流入助燃风管700内并最终流入至固溶炉体100及时效炉体200中的至少一个参与燃烧,能够有效地提高燃烧效率。
如图1所示,还进一步地,助燃风管700与预热腔620的连通部位相对时效炉体200靠近固溶炉体100设置,出风端与预热腔620的连通部位相对固溶炉体100靠近时效炉体200设置。如此设置,进一步延长了助燃空气在预热腔620内从出风端流入至助燃风管700过程中的流通路径,进一步保证助燃空气在预热腔620内能够被充分的预热,使得助燃空气的温度上升的较高后再流入助燃风管700内并最终流入至固溶炉体100及时效炉体200中的至少一个参与燃烧,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燃烧效率。
此外,热处理装置还包括烟气净化元件(未图示)。其中,烟气净化元件设置于出气端处。如此,利用烟气净化元件能够对高温烟气先进行净化后再排出至外界,避免高温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有利于环保。
其中,烟气净化元件可以是三元催化器或其他能够对高温烟气进行净化的元件。烟气净化元件可以采取螺接、插接或卡接等方式设置在出气端处,便于拆装以及后续的维修与更换。
如图1所示,另外,热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排烟管1000。其中,第二排烟管1000的一端与时效炉体200连通,第二排烟管1000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如此,通过第二排烟管1000能够将时效炉体200内的高温烟气及时地排出至外界,避免高温烟气对时效炉体200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当然,也可以在第二排烟管1000上设置烟气净化元件以对高温烟气进行净化。同时,第二排烟管1000上也可以设置相应的具有预设开启阈值的开关阀800或设置手动阀体进行与外界的导通和截止的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申请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申请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热处理装置,应用于T6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溶炉体;
时效炉体;
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将所述固溶炉体与所述时效炉体连通;
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设置于所述连通管上以控制所述连通管的导通与截止;
第一排烟管,所述第一排烟管具有相互连通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与所述连通管连通,且所述进气端与所述连通管的连通部位相对所述第一阀体靠近所述固溶炉体设置,所述出气端与外界连通;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排烟管热接触配合以与所述第一排烟管内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及
助燃风管,所述助燃风管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热接触配合,所述助燃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固溶炉体及所述时效炉体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元件,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用于对所述时效炉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所述温度检测元件与所述第一阀体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装置还包括具有预设开启阈值的开关阀,所述开关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排烟管上并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出气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设有换热腔及预热腔,所述换热腔与所述预热腔热传递设置,且所述预热腔分布在所述换热腔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排烟管穿设于所述换热腔,所述助燃风管的一端与所述预热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装置还包括助燃风机,所述助燃风机具有出风端,所述出风端与所述预热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风管与所述助燃风机分别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相对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风管与所述预热腔的连通部位相对所述时效炉体靠近所述固溶炉体设置,所述出风端与所述预热腔的连通部位相对所述固溶炉体靠近所述时效炉体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装置还包括烟气净化元件,所述烟气净化元件设置于所述出气端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排烟管,所述第二排烟管的一端与所述时效炉体连通,所述第二排烟管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10.一种T6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热处理装置。
CN202222325207.9U 2022-08-31 2022-08-31 T6炉及其热处理装置 Active CN217922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5207.9U CN217922221U (zh) 2022-08-31 2022-08-31 T6炉及其热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5207.9U CN217922221U (zh) 2022-08-31 2022-08-31 T6炉及其热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22221U true CN217922221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71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25207.9U Active CN217922221U (zh) 2022-08-31 2022-08-31 T6炉及其热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222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037680A3 (en) Integrated boiler and air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s
CN205535744U (zh) 燃气锅炉空气和补水循环预热系统
CN217922221U (zh) T6炉及其热处理装置
CN216113990U (zh) 一种工业锅炉水循环装置
CN210601624U (zh) 分级燃烧的蓄热式平焰烧嘴
CN201215322Y (zh) 炉灶
CN211694837U (zh) 一种烟气换热装置
CN211091553U (zh) 一种二次热交换式隧道炉
CN210050814U (zh) 一种节能蓄热式燃烧炉
CN208058867U (zh) 一种蓄热式焚化炉
CN201059859Y (zh) 燃废气集中供热装置
CN207622009U (zh) 三维传导换热式燃烧器
CN106705076B (zh) 蓄热式焚烧炉
CN212691792U (zh) 一种直燃焚烧炉
CN219083069U (zh) 一种燃气辐射管用节能型换热器
CN214791228U (zh) 燃烧系统节能装置
CN204494816U (zh) 新型模块式铸铁锅炉用锅炉片
CN204853503U (zh) 一种节能型焚烧炉
CN215723310U (zh) 一种锅炉烟气充分利用的余热回收装置
CN218459095U (zh) 烟气净化装置及排烟设备
CN216769768U (zh) 一种基于烟气自循环的低氮热水器
CN212006241U (zh) 一种节能燃气热水器
CN214891298U (zh) 一种节能高效燃气锅炉
CN212204612U (zh) 一种组合式空气预热器
CN219913197U (zh) 燃气取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