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12815U - 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12815U
CN217912815U CN202222093066.2U CN202222093066U CN217912815U CN 217912815 U CN217912815 U CN 217912815U CN 202222093066 U CN202222093066 U CN 202222093066U CN 217912815 U CN217912815 U CN 217912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ical
cavity
conical shaft
di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930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新江
卢坤鹏
史建涛
卢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Ao Qi Sheng New Metal Material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ding Ao Qi Sheng New Metal Material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ding Ao Qi Sheng New Metal Material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ding Ao Qi Sheng New Metal Material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930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12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12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128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包括模具,模具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圆锥轴,模具内侧中部固定设置有两组竖杆,两组竖杆关于模具中心线对称布置;每组竖杆对应一组圆锥轴,竖杆位于圆锥轴内部并与圆锥轴可拆卸连接;圆锥轴内部靠近竖杆顶端的位置设置有卡接组件,卡接组件与竖杆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纵向布置的竖杆,以及在圆锥轴内部开设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第二空腔,两者相互适配,在圆锥轴下落时,竖杆会实时对下落的圆锥轴进行引导,对其下落轨迹进行修整,最终引导圆锥轴回到之前的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金浇铸用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合金锭生产过程中,当浇铸在模具内部的合金液体冷却成型后,需要机器抓取模具中的圆锥轴,通过提拉圆锥轴将冷却成型的合金锭从模具中取出,然后需要将圆锥轴与合金锭进行分离;但是现有的圆锥轴从合金锭中脱落后会掉落一地,即使掉落进模具中,也不能回到之前的位置,还需要操作人员重新定位摆放,费时费力;因此,亟需一种脱模后可以自动复位的圆锥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圆锥轴,所述模具内侧中部固定设置有两组竖杆,两组所述竖杆关于所述模具中心线对称布置;每组所述竖杆对应一组所述圆锥轴,所述竖杆位于所述圆锥轴内部并与所述圆锥轴可拆卸连接;所述圆锥轴内部靠近所述竖杆顶端的位置设置有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与所述竖杆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两组所述圆锥轴外型均为圆台型;每组所述圆锥轴内部上方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横向设置且与所述圆锥轴顶面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圆锥轴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二空腔的纵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二空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的上方,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空腔两侧的所述圆锥轴内壁均开设有容纳槽,每组所述容纳槽的一端与所述通槽的一侧壁连通,所述容纳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一侧壁连通。
优选的,所述容纳槽内部转动连接有拐臂,所述拐臂上的拐点与所述容纳槽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拐臂的一端贯穿所述容纳槽一端并位于所述通槽内部,所述拐臂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容纳槽的另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部。
优选的,所述容纳槽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拐臂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纳槽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竖杆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部的杆身周向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容纳槽的端部相互对应,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拐臂的一端相互卡接。
优选的,所述容纳槽内部设置有上限位斜面和下限位斜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纵向布置的竖杆,以及在圆锥轴内部开设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第二空腔,两者相互适配,在圆锥轴下落时,竖杆会实时对下落的圆锥轴进行引导,对其下落轨迹进行修整,最终引导圆锥轴回到之前的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与圆锥轴位置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圆锥轴与竖杆连接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圆锥轴归位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圆锥轴与脱离时结构示意图。
其中:306、模具;308、圆锥轴;103、第一空腔;104、竖杆;105、通槽;106、拐臂;107、容纳槽;108、环形凹槽;109、第二空腔;1010、上限位斜面;1011、弹簧;1012、下限位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包括模具306,模具306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圆锥轴308,模具306内侧中部固定设置有两组竖杆104,两组竖杆104关于模具306中心线对称布置;每组竖杆104对应一组圆锥轴308,竖杆104位于圆锥轴308内部并与圆锥轴308可拆卸连接;圆锥轴308内部靠近竖杆104顶端的位置设置有卡接组件,卡接组件与竖杆104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纵向布置的竖杆104,以及在圆锥轴308内部开设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第二空腔109,两者相互适配,在圆锥轴308下落时,竖杆104会实时对下落的圆锥轴308进行引导,对其下落轨迹进行修整,最终引导圆锥轴308回到之前的位置。
两组圆锥轴308外型均为圆台型;每组圆锥轴308内部上方开设有通槽105,通槽105横向设置且与圆锥轴308顶面相互平行。通槽105便于机械手对圆锥轴308的抓取,圆锥轴308为圆台形,底面面积大于顶面面积,能够实现圆锥轴308的脱落。
圆锥轴308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103和第二空腔109,第一空腔103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第二空腔109的纵截面呈矩形,第二空腔109位于第一空腔103的上方,第二空腔109与第一空腔103相互连通。第一空腔103便于竖杆104插入圆锥轴308内部,第一空腔103和第二空腔109也能够配合竖杆104引导圆锥轴308进入到原来位置。
第二空腔109两侧的圆锥轴308的内壁均开设有容纳槽107,每组容纳槽107的一端与通槽105的一侧壁连通,容纳槽107的另一端与第二空腔109一侧壁连通。容纳槽107内部设置有上限位斜面1010和下限位斜面1012。上限位斜面1010的作用是,当圆锥轴308脱离竖杆104时,上限位斜面1010可以阻挡拐臂106发生过大的偏转,保证下次拐臂106和竖杆104顶部弧面接触时,可以由弧面引导拐臂106进入到环形凹槽108中;上限位斜面1010可以有效防止因为拐臂106偏转角度过大,导致竖杆104无法再次进入到第二空腔109的情况。下限位斜面1012可以为拐臂106提供可偏转的空间,当机械手推动拐臂106的一端时,拐臂106的另一端可以完全脱离环形凹槽108,便于圆锥轴308与竖杆104脱离。
容纳槽107内部转动连接有拐臂106,拐臂106上的拐点与容纳槽107中部转动连接,拐臂106的一端贯穿容纳槽107一端并位于通槽105内部,拐臂106的另一端贯穿容纳槽107的另一端并位于第二空腔109内部。竖杆104位于第二空腔109内部的杆身周向上开设有环形凹槽108,环形凹槽108与容纳槽107的端部相互对应,环形凹槽108与拐臂106的一端相互卡接。容纳槽107内部设置有弹簧1011,弹簧1011的一端与拐臂106固定连接,弹簧1011的另一端与容纳槽107内壁固定连接。弹簧1011的为拉力弹簧1011,可以实时拉紧拐臂106,使拐臂106的一端和环形凹槽108卡接。
工作过程:当合金锭冷却成型后,机械抓取机构会将机械手从通槽105的两端部插入,当机械手插入时,机械手的端部会向内推动拐臂106的一端,进而使关闭的另一端环形凹槽108中脱离,使得圆锥轴308在机械手的提取下可以与竖杆104脱开,进而实快速提取合金锭,当合金锭被提到直到高度后,机械手会将圆锥轴推离合金锭,此时圆锥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自由下落,当圆锥轴底部接触到竖杆104时,第一空腔103和竖杆104相互配合,可以引导圆锥轴掉落回原来的位置,当竖杆104的顶部到达第二空腔109内部时,竖杆104顶部的圆弧面会引导拐臂106进入到环形凹槽108中,再次实现卡紧。在圆锥轴308落回原来位置时,由于通槽105的位置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采用灵活的机械手抓取,也可以人工将其转正。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306),所述模具(306)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圆锥轴(308),所述模具(306)内侧中部固定设置有两组竖杆(104),两组所述竖杆(104)关于所述模具(306)中心线对称布置;每组所述竖杆(104)对应一组所述圆锥轴(308),所述竖杆(104)位于所述圆锥轴(308)内部并与所述圆锥轴(308)可拆卸连接;所述圆锥轴(308)内部靠近所述竖杆(104)顶端的位置设置有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与所述竖杆(104)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圆锥轴(308)外型均为圆台型;每组所述圆锥轴(308)内部上方开设有通槽(105),所述通槽(105)横向设置且与所述圆锥轴(308)顶面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轴(308)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103)和第二空腔(109),所述第一空腔(103)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二空腔(109)的纵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二空腔(109)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03)的上方,所述第二空腔(109)与所述第一空腔(103)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109)两侧的所述圆锥轴(308)内壁均开设有容纳槽(107),每组所述容纳槽(107)的一端与所述通槽(105)的一侧壁连通,所述容纳槽(10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109)一侧壁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07)内部转动连接有拐臂(106),所述拐臂(106)上的拐点与所述容纳槽(107)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拐臂(106)的一端贯穿所述容纳槽(107)一端并位于所述通槽(105)内部,所述拐臂(106)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容纳槽(107)的另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二空腔(109)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07)内部设置有弹簧(1011),所述弹簧(1011)的一端与所述拐臂(106)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011)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纳槽(107)内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04)位于所述第二空腔(109)内部的杆身周向上开设有环形凹槽(108),所述环形凹槽(108)与所述容纳槽(107)的端部相互对应,所述环形凹槽(108)与所述拐臂(106)的一端相互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07)内部设置有上限位斜面(1010)和下限位斜面(1012)。
CN202222093066.2U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 Active CN217912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93066.2U CN217912815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93066.2U CN217912815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12815U true CN217912815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55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93066.2U Active CN217912815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128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6620B2 (en) Mold for producing cast parts
CN217912815U (zh) 一种脱模后模具圆锥轴自动复位装置
CN217749252U (zh) 一种圆筒铸件铸造用砂箱
EP0356624A3 (en) Vacuum countergravity cas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backflow valve
CN209716459U (zh) 套钢包长水口装置
CN104325082B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形状非标型壳的标准化加固工装
CN116060602A (zh) 一种铸件加工用浇注架
CN205929299U (zh) 一种两项插头电源线注塑模具
CN210937064U (zh) 一种前后模顶出的压铸模具
KR20010098729A (ko) 외부 주형부 및 내부에 삽입된 주형 재료 코어를 포함하는주형
CN220532956U (zh) 一种铸造机脱模结构
CN112757586B (zh) 具有自动去渣包功能的自动生产线及加工方法
JP2505229B2 (ja) 崩壊性置中子の保持方法
CN209578144U (zh) 一种蜗轮浇铸机
CN214023440U (zh) 一种翻砂模砂芯手动顶出装置
EP134162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castings produced in a mould foundry plant
CN219541648U (zh) 一种叶片精密铸造模具
EP084403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amping cope and drag
JPH0515410Y2 (zh)
JPS60245512A (ja) 成形金型
CN219900137U (zh) 一种用于冒口的溢流观察装置
CN217901331U (zh) 一种低压铸造用拉伸试样砂型结构
CN100358654C (zh) 曲轴铸造模型分型方法
CN112222376B (zh) 一种用于生产中控骨架的生产模具
CN211993828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的浇注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