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3092U - 定位装置及晶圆夹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定位装置及晶圆夹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3092U
CN217903092U CN202222333507.1U CN202222333507U CN217903092U CN 217903092 U CN217903092 U CN 217903092U CN 202222333507 U CN202222333507 U CN 202222333507U CN 217903092 U CN217903092 U CN 217903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ositioning device
wafer
positioning
bod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335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佳
陆峰
殷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MC China Co Ltd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TSMC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MC China Co Ltd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TSM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MC China Co Ltd,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TSMC Ltd filed Critical TSMC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335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3092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0671 priority patent/WO202404524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3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30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ositioning, orientation or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及晶圆夹持系统,所述定位装置用于晶圆夹持系统,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本体部和限位部,本体部设置于支撑机构上,限位部与本体部连接且相对于本体部凸出,限位部和本体部之间围合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的至少部分表面为弧形面,其中,定位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于第一状态下,本体部和支撑机构活动连接,本体部能够相对于支撑机构移动;于第二状态下,本体部和支撑机构之间锁定。本申请的定位装置能够提高用于夹持晶圆的夹持机构的安装精确度,并且能够提高产品良率。

Description

定位装置及晶圆夹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及晶圆夹持系统。
背景技术
晶圆是生产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核心元件,可以在晶圆上加工制作电路与电子元件,上述制作过程需要多道工序,其中在各个工艺腔室之间传送晶圆是必不可少的工序。
在传送晶圆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元件磨损,需要更换元件例如夹持机构,更换后的夹持机构可能会发生偏移,导致晶圆无法精准设置于晶圆夹持系统上,从而使得晶圆在传送过程中发生歪斜,造成晶圆破损等现象,如此将会降低产品的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定位装置及晶圆夹持系统,旨在提高用于夹持晶圆的夹持机构的安装精确度,并且能够提高产品良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晶圆夹持系统,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本体部和限位部,本体部设置于支撑机构上,限位部与本体部连接且相对于本体部凸出,限位部和本体部之间围合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的至少部分表面为弧形面,其中,定位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于第一状态下,本体部和支撑机构活动连接,本体部能够相对于支撑机构移动;于第二状态下,本体部和支撑机构之间锁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部靠近限位部的表面为弧形面,且弧形面朝向限位部的方向凸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部和限位部之间圆滑过渡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部包括彼此相对的两端,两端中的其中一端设置有限位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部沿支撑机构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与支撑机构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部沿支撑机构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与支撑机构错开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机构包括支撑主体和延伸部;延伸部连接于支撑主体且凸出于支撑主体,延伸部呈弧形结构,延伸部上设置有本体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延伸部包括与支撑主体连接的多个子部,多个子部沿延伸部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各子部上均设置有本体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主体包括主体部和减重部;主体部与延伸部连接;减重部连接于主体部,且减重部的质量小于主体部的质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晶圆夹持系统,所述晶圆夹持系统包括基座、夹持机构和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为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定位装置;夹持机构可拆卸连接于基座上,且用于夹持晶圆;定位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于基座的支撑机构和具有本体部的定位机构,其中,定位装置于第一状态下,本体部和支撑机构活动连接,本体部能够相对于支撑机构移动,以调节本体部和夹持机构的相对位置;于第二状态下,本体部和支撑机构之间锁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在需要更换夹持机构时,能够通过支撑机构和晶圆夹持系统的基座锁定,提高更换过程的稳定性;定位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本体部和限位部,本体部和限位部之间围合形成容纳腔,该容纳腔能够用于容纳晶圆夹持系统的夹持机构,有利于定位机构对夹持机构的安装位置的精准定位,且容纳腔的至少部分表面为弧形面,能够使得容纳腔和夹持机构的轮廓相匹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安装位置定位的精确度;通过本体部相对于支撑机构移动,能够调节本体部和晶圆夹持系统的夹持机构的相对位置,从而确定夹持机构的安装位置;限位部连接于本体部且相对于本体部凸出,凸出的限位部能够对夹持机构进行进一步限位,能够更准确地定位夹持机构的安装位置,从而提高对晶圆的夹持精度,降低晶圆在夹持、传送过程中发生破损的风险,从而能够提高产品良率。并且本申请的定位装置实用便捷,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晶圆夹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晶圆夹持系统在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晶圆夹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未必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中各附图标记:
X、厚度方向;W、晶圆;
1、晶圆夹持系统;
10、定位装置;
11、支撑机构;
111、支撑主体;1111、主体部;1112、减重部;
112、延伸部;1121、子部;113、第二固定件;
12、定位机构;121、本体部;1211、第一弧面;122、限位部;123、容纳腔;124、第三固定件;125、安装孔;
20、夹持机构;21、夹持面;22、第一固定件;
30、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晶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从大气环境进入传送腔体再进入反应腔室,并可能需要在不同的反应腔室之间进行传递,以及完成工艺生产后从反应腔室转移至传送腔室,每一转移的步骤均需要晶圆夹持系统的配合,将晶圆设置于晶圆夹持系统上,通过晶圆夹持系统夹持晶圆并将晶圆转移至下一工序中。
为了提高晶圆夹持系统的夹持精确度,本申请从晶圆夹持系统的结构改进出发,在晶圆夹持过程中设置有辅助装置例如定位装置,通过定位装置对晶圆夹持系统的夹持机构进行定位,能够使得更换后的夹持机构的安装位置较为精确,从而提高传送系统的夹持精确度。接下来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晶圆夹持系统1。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晶圆夹持系统1用于夹持晶圆,所述晶圆夹持系统1包括基座30、夹持机构20和定位装置10。图1中所示的W表示晶圆。
基座30作为安装基础,其可以用于与其他构件连接,例如晶圆夹持系统1的机械手臂连接,机械手臂能够带动基座30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从而实现对晶圆W在不同方向上的传送。基座30可以采用多种材质,例如采用铝、铝合金等。
夹持机构20可拆卸连接于基座30上,夹持机构20用于夹持晶圆,可选地,夹持机构20具有与晶圆相接触的夹持面21,该夹持面21与晶圆的外轮廓相配合。晶圆一般为圆片状结构,其外轮廓可以为晶圆的外周轮廓;相应地,夹持面21可以为圆弧面或类似于圆弧面,其可以与晶圆的外周相互配合,起到对晶圆的固定作用。夹持机构20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与晶圆相接触,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磨损现象,例如夹持机构20出现凹槽;夹持机构20出现磨损后将会影响对晶圆的夹持精度,在此情况下,需要更换夹持机构20。鉴于夹持机构20可拆卸连接于基座30上,可以将需要更换的夹持机构20从基座30上拆除,然后将新的夹持机构20安装于基座30上。
夹持机构20设置于基座30上,其可以通过第一固定件22安装于基座30上。示例性地,第一固定件22可以为销轴或者螺栓。在需要更换夹持机构20时,可以松动第一固定件22,以使夹持机构20能够从基座30上脱离;然后将新的夹持机构20通过第一固定件22固于基座30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机构20可以包括多个安装部,相应地,基座30可以包括与多个安装部相对设置的配合部;相应地,第一固定件22设置为多个。可以将各第一固定件22分别设置于安装部和配合部中,以紧固夹持机构20和基座30。示例性地,安装部可以为通孔形式或凹槽形式。配合部也可以为通孔形式或凹槽形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机构20的部分轮廓与基座30的部分轮廓相匹配。上述结构设置可以使得夹持机构20在晶圆的轴向上的投影,位于基座30在晶圆的轴向上的投影内,从而能够使得夹持机构20占用的空间较少,并能够减少夹持机构20对其他构件的干涉。
夹持机构20用于夹持晶圆。夹持机构20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一个夹持机构20可以环绕晶圆的外周设置;当夹持机构20设置为多个时,多个夹持机构20沿晶圆的周向相继设置,多个夹持机构20的夹持面21环绕设置于晶圆的外周;设置多个夹持机构20可以灵活更换夹持机构20。进一步地,多个夹持机构20可以间隔设置,相邻夹持机构20之间基本不会发生干涉,从而使得夹持机构20的更换更灵活。示例性地,夹持机构20可以设置为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等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各夹持机构20的夹持面21的至少部分朝向晶圆的轴线倾斜。倾斜的夹持面21能够为晶圆移动至夹持机构20上起到导向作用。可以是一部分夹持面21朝向晶圆的轴线倾斜,为晶圆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另一部分夹持面21可以垂直于晶圆的轴线,该另一部分夹持面21与一部分夹持面21连续设置,晶圆通过一部分夹持面21的引导后可以停留于另一部分夹持面21上,即另一部分夹持面21可以承载晶圆。当然,夹持面21的全部均可以朝向晶圆的轴线倾斜;夹持面21包括沿晶圆的轴线彼此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多个夹持面21的第一边缘所在的圆周轮廓的直径大于晶圆的直径,以使晶圆能够由第一边缘向第二边缘移动,多个夹持面21的第二边缘所在的圆周轮廓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晶圆的直径,以使晶圆能够停留在第二边缘或者停留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
定位装置10能够对夹持机构20进行定位,例如,在需要更换夹持机构20时,可以将定位装置10安装于基座30上,并使得定位装置10对需要更换的夹持机构20进行定位,即对夹持机构20的安装位置进行位置标记,然后将需要更换的夹持机构20从基座30上拆除,将新的夹持机构20安装于基座30上,鉴于定位装置10对夹持机构20的安装位置进行了标记,可以提高夹持机构20的安装精度,从而保证对晶圆的夹持精度。
接下来对定位装置1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定位装置10。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定位装置10可以用于晶圆夹持系统1,所述定位装置10包括支撑机构11和定位机构12。
支撑机构11可拆卸连接于基座30上,在需要更换夹持机构20时,将支撑机构11安装于基座30上,在更换夹持机构20结束后,可以将支撑机构11从基座30上拆除。示例性地,支撑机构11设置于基座30上,其可以通过第二固定件113设置于基座30上。示例性地,第二固定件113可以为销轴或者螺栓。在需要更换夹持机构20时,可以通过第二固定件113紧固支撑机构11和基座30,使得定位装置10能够稳定且准确地标记夹持机构20的位置;在更换夹持机构20结束后,可以松动第二固定件113,以使支撑机构11能够从基座30上脱离。
支撑机构11可以为定位机构12提供安装基础。支撑机构11可以采用多种材质,例如铝、铝合金或不锈钢等材质;铝合金的材质较轻,适合系统的轻量化设计;不锈钢的强度较高,其力学性能相对较好,具有优异的抗变形能力,且具有优秀的抗腐蚀能力。
定位机构12可以与夹持机构20相对设置,定位机构12可以设置于支撑机构11和夹持机构20之间,从而使得定位机构12可以用于具体地标记夹持机构20的安装位置;例如,定位机构12包括本体部121和限位部122,本体部121设置于支撑机构11上,限位部122与本体部121连接且相对于本体部121凸出,限位部122和本体部121之间围合形成容纳腔123,容纳腔123的至少部分表面为弧形面。容纳腔123可以用于容纳夹持机构20,以使定位机构12和夹持机构20能够相对设置。鉴于晶圆通常为圆片状结构,为配合晶圆的结构形式,夹持机构20可以设置为弧状结构,而容纳腔123是为了配合夹持机构20使用,故容纳腔123的至少部分表面可以设置弧形面,定位机构12能够更好地与夹持机构20的轮廓相匹配,从而能够提高定位机构12对夹持机构20的安装位置标记的精确度。限位部122由于凸出于本体部121,其可以对夹持机构20起到限位作用,并且能够起到对夹持机构20安装位置的定位作用,进一步提高夹持机构20安装位置的定位精度。
本体部121和支撑机构11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在调节本体部121的位置后,能够使得定位机构12和夹持机构20相对设置,以使定位机构12能够对夹持机构20进行定位。并且在定位机构12调节到位后(定位机构12和夹持机构20能够相对设置,以使定位机构12对夹持机构20的安装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将本体部121固定于支撑机构11。
具体地,定位装置10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于第一状态下,本体部121和支撑机构11活动连接,本体部121相对于支撑机构11能够移动,本体部121的移动将带动限位部122共同移动,从而能够调节定位机构12整体的位置,以改变定位机构12和夹持机构20的相对位置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在调节定位机构12的位置满足定位机构12和夹持机构20相对设置时,需要将定位机构12固定,即将定位机构12的本体部121和支撑机构11锁定,此状态即为第二状态。鉴于定位机构12和夹持机构20满足相对设置的关系,将定位机构12固定后,即相当于确定了夹持机构20的安装位置,此时可以将需要更换的夹持机构20从基座30上拆除,然后将新的夹持机构20安装于基座30上,并使得新的夹持机构20和定位机构12相对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装置10,定位装置10包括支撑机构11,在需要更换夹持机构20时,能够通过支撑机构11和晶圆夹持系统1的基座30锁定,提高更换过程的稳定性;定位装置10还包括定位机构12,定位机构12包括本体部121和限位部122,本体部121和限位部122之间围合形成容纳腔123,该容纳腔123能够用于容纳晶圆夹持系统1的夹持机构20,有利于定位机构12对夹持机构20的安装位置的精准定位,且容纳腔123的至少部分表面为弧形面,能够使得容纳腔123和夹持机构20的轮廓相匹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安装位置定位的精确度;通过本体部121相对于支撑机构11移动,能够调节本体部121和晶圆夹持系统1的夹持机构20的相对位置,从而确定夹持机构20的安装位置;限位部122连接于本体部121且相对于本体部121凸出,凸出的限位部122能够对夹持机构20进行进一步限位,能够更准确地定位夹持机构20的安装位置,从而提高对晶圆的夹持精度,降低晶圆在夹持、传送过程中发生破损的风险,从而能够提高产品良率。并且本申请的定位装置10实用便捷,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中,定位机构12连接于支撑机构11,二者可以通过第三固定件124连接。示例性地,第三固定件124为销钉或螺栓等。在需要调节定位机构12的位置时,可以松动第三固定件124,使得定位机构12和支撑机构11之间活动连接,定位机构12能够相对于支撑机构11调节位置。
为了配合定位机构12的调节过程,支撑机构11可以设置有安装孔125,第三固定件124的一端设置于支撑机构11的安装孔125中,另一端设置于定位机构12的本体部121中。安装孔125可以设置为具有一定长度的长条形孔或弧形孔,第三固定件124能够在安装孔125内移动,从而带动定位机构12移动。当然,安装孔125可以为孔径与第三固定件124相互配合的通孔,该通孔可以设置为多个,在调节定位机构12的位置时,可以将第三固定件124设置于不同的通孔中,从而调节定位机构12的位置。
鉴于晶圆通常为圆片状结构,为了配合晶圆的结构,夹持机构20的整体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弧形结构或类似于弧形结构。为了配合夹持机构20的结构,本体部121可以为弧形结构体,其朝向夹持机构20的方向凸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部121靠近限位部122的表面为弧形面,且弧形面朝向限位部122的方向凸出。图4中示出的1211表示本体部121的弧形面,在此将本体部121的弧形面定义为第一弧面1211。
第一弧面1211能够与夹持机构20的轮廓相匹配。通过第一弧面1211与夹持机构20的轮廓相匹配,可以使得定位机构12能够和夹持机构20保持相对设置的状态,继而能够使得锁定后的定位机构12精准定位夹持机构20的安装位置,以使更换后的夹持机构20的安装位置更为准确。在本申请中,第一弧面1211与夹持机构20的轮廓相匹配,可以是指第一弧面1211与夹持机构20的轮廓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间接接触可以指通过中间部件间接连接。
作为一些示例,本体部121可以与夹持机构20直接接触,即本体部121的弧形面与夹持机构20的外表面相接触。在此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夹持机构20的外表面与第一弧面1211相接触。
作为另一些示例,本体部121可以嵌设于夹持机构20中,且本体部121的弧形面与夹持机构20的内表面相接触。例如,夹持机构20可以为具有夹持凹槽的结构,本体部121嵌设于夹持凹槽中。具体地,夹持机构20可以包括夹持本体和夹持凹槽,夹持凹槽相对于夹持本体朝向背离支撑机构11的方向凹陷,夹持凹槽具有面向支撑机构11的底面,可以理解为夹持机构20的内表面包括底面。本体部121嵌设于夹持凹槽中,且第一弧面1211与底面相接触。通过第一弧面1211与底面相接触的方式,能够通过第一弧面1211的定位来定位底面的位置,从而通过定位机构12的定位来定位夹持机构20的位置。
作为再一些示例,夹持机构20也可以嵌设于定位机构12中。在此种结构形式下,定位机构12可以具有定位凹槽,夹持机构20设置于定位凹槽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部121和限位部122之间圆滑过渡连接,本体部121和限位部122的连接处较为平缓,体现为圆滑过渡连接,在连接处不易出现应力集中问题,能够提高定位机构12自身的结构稳定性。当然,本体部121和限位部122之间可以通过直角、锐角或钝角等形式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部121可以包括彼此相对的两端,两端中的其中一端设置有限位部122。示例性地,本体部121为弧形结构体时,其可以沿圆周方向延伸,两端可以认为是沿圆周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部。在两端中的其中一端设置有限位部122,有利于夹持机构20从本体部121的另一端向本体部121的一端移动,并移动至夹持机构20与本体部121相互配合,且在移动至容纳腔123中并使得定位机构12和夹持机构20相对设置时,限位部122能够对夹持机构20起到限位作用,对夹持机构20进行精确定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部121沿支撑机构11的厚度方向X的投影与支撑机构11部分重叠。沿支撑机构11的厚度方向X的投影可以认为是投影方向平行于支撑机构11的厚度方向X,其投影面垂直于厚度方向X。本体部121沿支撑机构11的厚度方向X的投影与支撑机构11部分重叠,有利于本体部121相对于支撑机构11调节二者的相对位置,并且本体部121不会额外侵占过多的空间,降低对其它构件的干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部122沿支撑机构11的厚度方向X的投影与支撑机构11错开设置,在限位部122对夹持机构20起到限位作用时,支撑机构11基本不会对夹持机构20起到干涉作用,从而能够保证夹持机构20安装的精确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机构11包括支撑主体111和延伸部112,延伸部112连接于支撑主体111且凸出于支撑主体111,延伸部112呈弧形结构,延伸部112上设置有本体部121。将延伸部112设置为弧形结构,更有利于延伸部112和本体部121等相互配合,提高对夹持机构20的定位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延伸部112包括与支撑主体111连接的多个子部1121,多个子部1121沿延伸部112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各子部1121上均设置有本体部121。延伸部11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部1121,一方面能够降低支撑机构11整体的重量,减少其对基座30的压力,保证晶圆夹持系统1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多个子部1121沿延伸部112的周向间隔设置,各子部1121上均设置有本体部121,各子部1121分别对应的本体部121均能够对夹持机构20起到定位作用,从而能够对不同的夹持机构20分别起到定位作用。
鉴于基座30可以采用较软的材质,为了保证基座30能够对支撑机构11起到良好的支撑,换言之,支撑机构11不会对基座30造成过大的压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主体111包括主体部1111和减重部1112,减重部1112的质量小于主体部1111的质量,减重部1112能够减少支撑机构11整体的重量,从而降低支撑机构11对基座30造成的压力,提高晶圆夹持系统1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具体地,减重部1112可以是其材质与主体部1111的材质不同,减重部1112的密度相对较小,使得减重部1112的质量小于主体部1111的质量,在此情况下,减重部1112与主体部1111可以连续设置,支撑主体111体现为连续的实心结构形式。或者,减重部1112可以是相对于主体部1111凹陷的结构,其可以与主体部1111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材质。再或者,减重部1112可以为沿其支撑机构11的厚度方向X贯穿支撑主体111的减重孔。
进一步地,减重部1112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减重部1112之间间隔分布,能够在保证支撑机构11自身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降低对基座30产生过大压力的风险,从而保证晶圆夹持系统1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定位装置,用于晶圆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支撑机构;以及
定位机构,其包括本体部和限位部,所述本体部设置于所述支撑机构上,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本体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凸出,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本体部之间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至少部分表面为弧形面,
其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本体部和所述支撑机构活动连接,所述本体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机构移动;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本体部和所述支撑机构之间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靠近所述限位部的表面为弧形面,且所述弧形面朝向所述限位部的方向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和所述限位部之间圆滑过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彼此相对的两端,所述两端中的其中一端设置有所述限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沿所述支撑机构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与所述支撑机构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沿所述支撑机构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与所述支撑机构错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支撑主体;
延伸部,其连接于所述支撑主体且凸出于所述支撑主体,所述延伸部呈弧形结构,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所述本体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与所述支撑主体连接的多个子部,多个所述子部沿所述延伸部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各所述子部上均设置有所述本体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包括:
主体部,其与所述延伸部连接;以及
减重部,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且所述减重部的质量小于所述主体部的质量。
10.一种晶圆夹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夹持机构,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基座上,且用于夹持所述晶圆;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基座的支撑机构和具有本体部的定位机构,
其中,所述定位装置于第一状态下,所述本体部和所述支撑机构活动连接,所述本体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机构移动,以调节所述本体部和所述夹持机构的相对位置;于第二状态下,所述本体部和所述支撑机构之间锁定。
CN202222333507.1U 2022-09-02 2022-09-02 定位装置及晶圆夹持系统 Active CN217903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3507.1U CN217903092U (zh) 2022-09-02 2022-09-02 定位装置及晶圆夹持系统
PCT/CN2022/120671 WO2024045242A1 (zh) 2022-09-02 2022-09-22 定位装置及晶圆夹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3507.1U CN217903092U (zh) 2022-09-02 2022-09-02 定位装置及晶圆夹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3092U true CN217903092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07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33507.1U Active CN217903092U (zh) 2022-09-02 2022-09-02 定位装置及晶圆夹持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3092U (zh)
WO (1) WO202404524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6555B1 (en) * 1998-12-02 2001-07-03 Newport Corporation Robot arm with specimen edge gripping end effector
JP2008103544A (ja) * 2006-10-19 2008-05-01 Yaskawa Electric Corp アライナー装置
CN102709222A (zh) * 2011-06-28 2012-10-03 清华大学 一种利用线绳弹簧拉伸的晶圆夹持装置
CN105810620B (zh) * 2014-12-30 2018-12-28 亦立科技有限公司 晶片传送手臂、晶片传送装置和晶片保持机构
CN113725143A (zh) * 2020-05-25 2021-11-30 上海众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晶圆夹持件、晶圆夹持机构及晶圆加工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5242A1 (zh) 2024-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17130B1 (en) Self positioning vacuum chuck
KR100973610B1 (ko) 엔드 이펙터 및 엔드 이펙터를 구비한 로봇
US10946488B2 (en) Fixture and clamping housing
CN101303994B (zh) 用于衬底传递的高温抗下垂终端受动器
JP2014093329A (ja) 位置出し治具及び位置調整方法
CN217903092U (zh) 定位装置及晶圆夹持系统
CN114378751B (zh) 晶圆用承载环的安装夹具
CN112355579B (zh) 旋转类机匣的加工方法
US20240025670A1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system carrier
WO2022193334A1 (zh) 定位治具
US20150279720A1 (en) End effector pads
KR20140003992U (ko) 기판 유지 부재
US20090065995A1 (en) Ambidexturous Shuttle Spoon
JP2022112495A (ja) 重荷重アライメント用フラットヘッドユニット
KR200471149Y1 (ko) 데카르트 로봇 블레이드
CN213459669U (zh) 石墨片组件以及石墨舟
CN219642799U (zh) 一种晶圆托盘
JP2005224798A (ja) コーティング装置
JP2020113574A (ja) ウエハ搬送用トレイ
CN218788366U (zh) 零件夹具
CN218910503U (zh) 异质结电池生产系统及载具
KR102229722B1 (ko) 반송 장치 및 반송 시스템
CN112629579B (zh) 校准机构及检测系统
CN217860197U (zh) 一种承载装置和加工系统
KR102506296B1 (ko) 사이드 트랙 버퍼의 가스배관-노즐 어셈블리용 조립 지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