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9935U - 一种供油系统、热再生设备及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油系统、热再生设备及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9935U
CN217899935U CN202222002888.5U CN202222002888U CN217899935U CN 217899935 U CN217899935 U CN 217899935U CN 202222002888 U CN202222002888 U CN 202222002888U CN 217899935 U CN217899935 U CN 217899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torage container
pipe
overflow
oil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0288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林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de San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de San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de San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de San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0288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9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9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9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油系统、热再生设备及工程机械,涉及热再生技术领域,该供油系统包括油泵、第一储油容器、过滤器、增压泵、第二储油容器和溢流管路组件,第一储油容器以及过滤器均设置于第二储油容器的下方,第一储油容器、过滤器、增压泵、第二储油容器和油泵依次连通,且第二储油容器通过溢流管路组件与过滤器连通,油泵用于与用油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增压泵的电机出现损坏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供油系统、热再生设备及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再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油系统、热再生设备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供油管路系统是热再生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供油管路系统通常采用低位燃油罐和高位燃油罐组合的方式给燃烧器供油。在工作时,增压泵将低位燃油罐中的燃油输送至高位燃油罐,然后再通过油泵将高位燃油罐中的燃油输送至燃烧器进行燃烧,在实际工况中,由于机器故障,有时会出现高位燃油罐注满燃油后增压泵仍然继续运行的情况,此时会造成增压泵“憋死”,时间一长,会造成增压泵的电机损坏,从而大大增加了增压泵的电机损坏的概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如何降低增压泵的电机出现损坏的概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油系统、热再生设备及工程机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油系统,包括油泵、第一储油容器、过滤器、增压泵、第二储油容器和溢流管路组件,所述第一储油容器以及所述过滤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储油容器的下方,所述第一储油容器、所述过滤器、所述增压泵、所述第二储油容器和所述油泵依次连通,且所述第二储油容器通过所述溢流管路组件与所述过滤器连通,所述油泵用于与用油装置连通。
可选地,所述溢流管路组件包括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分别与所述第二储油容器和所述过滤器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储油容器设有溢流口和进油口,所述溢流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储油容器的顶部,所述第二储油容器通过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增压泵连通,所述第二储油容器通过所述溢流口与所述溢流管连通。
可选地,所述溢流管路组件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溢流管的位于所述第一储油容器上方的部分连通。
可选地,所述排气管的排气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储油容器的上方;和/或,
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口朝向下方设置。
可选地,所述排气管上设有单向阀。
可选地,还包括放油管,所述放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油容器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溢流管连通,所述放油管上设有阀体。
可选地,还包括回油管,所述回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油容器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用油装置连通。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再生设备,包括用油装置以及如上所述的供油系统,所述用油装置为燃烧器。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热再生设备。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用油装置开始用油后,油泵将第二储油容器中的燃油输送至用油装置,同时增压泵工作,第一储油容器中的燃油流经过滤器后先输送至第二储油容器,在第二储油容器的燃油注满后,再通过溢流管路组件溢流回过滤器以实现循环,不会造成增压泵出现“憋死”情况,从而降低了增压泵的电机出现损坏的概率,而且当燃油为重油时,循环流动的重油能够减小重油加热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供油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燃烧器;2、油泵;3、第一储油容器;4、过滤器;5、增压泵;6、第二储油容器;7、溢流管路组件;71、溢流管;72、排气管;8、单向阀;9、阀体;10、回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供油系统,包括油泵2、第一储油容器3、过滤器4、增压泵5、第二储油容器6和溢流管路组件7,第一储油容器3以及过滤器4均设置于第二储油容器6的下方,第一储油容器3、过滤器4、增压泵5、第二储油容器6和油泵2依次连通,且第二储油容器6通过溢流管路组件7与过滤器4连通,油泵2用于与用油装置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储油容器3以及过滤器4均设置于第二储油容器6的正下方或者斜下方,这里不做限制,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需要理解的是,在实际工况中,第二储油容器6一般安装于主楼上,过滤器4设置于主楼附近,第一储油容器3距离主楼较远,也就是说,第二储油容器6到过滤器4的距离小于第二储油容器6到第一储油容器3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用油装置可以为燃烧器1,在燃烧器1开启点火后,油泵2将第二储油容器6中的燃油输送至燃烧器1进行燃烧,同时增压泵5工作,第一储油容器3中的燃油流经过滤器4后先输送至第二储油容器6,在第二储油容器6的燃油注满后,再通过溢流管路组件溢流回过滤器4以实现循环,不会造成增压泵出现“憋死”情况,从而降低了增压泵5的电机出现损坏的概率,而且当燃油为重油时,循环流动的重油能够减小重油加热的时间。同时,第二储油容器6到过滤器4的距离小于第二储油容器6到第一储油容器3的距离,故第二储油容器6与过滤器4连通相对于第二储油容器6与第一储油容器3连通,第二储油容器6与过滤器4之间的管路长度短于第二储油容器6与第一储油容器3之间的管路长度,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在运输重油时,减小了由于管路过长导致重油堵塞的概率。
可选地,溢流管路组件7包括溢流管71,溢流管71分别与第二储油容器6和过滤器4连通。
如图1所示,溢流管71的上端与第二储油容器6连通,溢流管71的下端与过滤器4连通,如此,在增压泵5向第二储油容器6持续供油时,第二储油容器6中的燃油会经过溢流管71流向过滤器4,经过过滤器4过滤后,最终由增压泵5再次输送至第二储油容器6中,从而实现第二储油容器6中始终具有足够的燃油。
在本实施例中,溢流管71可以是一根整管,其也可以是多根单管通过管接头连接而成的组合管。
可选地,第二储油容器6设有溢流口和进油口,溢流口设置于第二储油容器6的顶部,第二储油容器6通过进油口与增压泵5连通,第二储油容器6通过溢流口与溢流管71连通。
如图1所示,第二储油容器6的上端面设有溢流口和进油口,两者位于第二储油容器6的顶部,第二储油容器6的进油口和增压泵5的出油口之间通过进油管连通,第二储油容器6的溢流口和过滤器4的进油口之间通过溢流管71连通。
如此,循环的燃油在经过第二储油容器6时,由于溢流口设置于第二储油容器6的顶部,不仅能够使第二储油容器6存储更多的燃油,而且从溢流口能够极大程度地排出第二储油容器6中的空气。
在本实施例中,进油管可以是一根整管,其也可以是多根单管通过管接头连接而成的组合管。
可选地,溢流管路组件7还包括排气管72,排气管72与溢流管71的位于第一储油容器3上方的部分连通。
如图1所示,排气管72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在排气管72与溢流管71装配完成后,排气口位于进气口的上方,排气管72通过进气口与溢流管71的位于第一储油容器3上方的部分连通,排气管72用于通过排气口与大气连通。
如此,在燃烧器1启动点火时,增压泵5开始工作,此时管路中的空气随着燃油一起流动,当第二储油容器6注满燃油后,燃油流入溢流管71,此时溢流管71中的空气通过排气管72排出。由流体力学理论可得:当溢流管71中的油位高于第一储油容器3的油位时,溢流管71的油压高于第一储油容器3油压,增压泵5优先抽溢流管71中的燃油,当第一储油容器3的油位高于溢流管71的油位时,第一储油容器3的油压高于溢流管71中的油压,增压泵5优先抽第一储油容器3中的燃油,因此,溢流管71中的油位高度一直在第一储油容器3的油位高度附近波动,过滤器4中不会混有空气,增压泵5不会抽空,其能够持续供油,不会出现管路中存在空气导致供油断断续续的现象。
可选地,排气管72的排气端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储油容器6的上方,和/或,排气管72的排气口朝向下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排气管72的排气端为L型管,L型管的水平段位于第二储油容器6的上方,此处的上方可以为正上方或者斜上方,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燃油从排气管72溢出,L型管的竖直段朝向下方设置,即排气管72的排气口开口朝向地面,从而避免雨水或者其他杂质通过排气口进入排气管72内部。
进一步地,排气管72上设有单向阀8。
如图1所示,排气管72的上端,也就是排气管72设置排气口的一端设有单向阀8,如此,溢流管71中的空气进入排气管72后,排气管72中的气压促使单向阀8打开,以便排气管72中的空气排出至大气,当排气管72中的空气排出后,排气管72中的气压减小不足以打开单向阀8,此时单向阀8关闭,大气不能通过单向阀8进入排气管72中。
可选地,供油系统还包括放油管,放油管的一端与第二储油容器6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溢流管71连通,放油管上设有阀体9。
如图1所示,第二储油容器6的底壁或者侧壁靠近底壁的位置设有放油口,第二储油容器6的放油口和溢流管71之间通过放油管连通,放油口和溢流管71之间的管路上设有阀体9,以导通或者截断第一储油容器3和溢流管71。阀体9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时,以截断述第一储油容器3和溢流管71,在供油系统长时间不工作时,打开阀体9,第一储油容器3和溢流管71导通,以便将第二储油容器6中的燃油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阀体9为开关阀、球阀或者电磁阀。优选地,如图1所示,阀体9为球阀,在需要导通第一储油容器3和溢流管71时,手动打开球阀,第二储油容器6中的燃油会通过放油口进入溢流管71中。
可选地,还包括回油管10,回油管10的一端与第二储油容器6连通,另一端用于与用油装置连通。
如图1所示,用油装置的进油口与油泵2通过用油管连通,用油装置的回油口与第二储油容器6通过回油管10连通,如此,在用油装置开始用油时,油泵2通过用油管为用油装置提供燃油,用油装置中未能充分使用的燃油能够通过回油管10回流,避免用油装置熄火,同时,用油装置位于第二储油容器6的正上方或者斜上方,由此第二储油容器6中的燃油不会通过回油管10进入用油装置中。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用油管和回油管10连通。如此,能够保持用油管和回油管10内的压力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热再生设备,包括用油装置以及如上所述的供油系统,用油装置为燃烧器1。
本实施例的热再生设备与上述供油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热再生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工程机械可以为热再生站、一体机或者沥青站。本实施例的工程机械与上述供油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读者应理解,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泵(2)、第一储油容器(3)、过滤器(4)、增压泵(5)、第二储油容器(6)和溢流管路组件(7),所述第一储油容器(3)以及所述过滤器(4)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储油容器(6)的下方,所述第一储油容器(3)、所述过滤器(4)、所述增压泵(5)、所述第二储油容器(6)和所述油泵(2)依次连通,且所述第二储油容器(6)通过所述溢流管路组件(7)与所述过滤器(4)连通,所述油泵(2)用于与用油装置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路组件(7)包括溢流管(71),所述溢流管(71)分别与所述第二储油容器(6)和所述过滤器(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油容器(6)设有溢流口和进油口,所述溢流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储油容器(6)的顶部,所述第二储油容器(6)通过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增压泵(5)连通,所述第二储油容器(6)通过所述溢流口与所述溢流管(7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路组件(7)还包括排气管(72),所述排气管(72)与所述溢流管(71)的位于所述第一储油容器(3)上方的部分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72)的排气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储油容器(6)的上方;和/或,
所述排气管(72)的排气口朝向下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72)上设有单向阀(8)。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油管,所述放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油容器(6)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溢流管(71)连通,所述放油管上设有阀体(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油管(10),所述回油管(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油容器(6)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用油装置连通。
9.一种热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油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供油系统,所述用油装置为燃烧器(1)。
10.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再生设备。
CN202222002888.5U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供油系统、热再生设备及工程机械 Active CN217899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02888.5U CN217899935U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供油系统、热再生设备及工程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02888.5U CN217899935U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供油系统、热再生设备及工程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9935U true CN217899935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37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02888.5U Active CN217899935U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供油系统、热再生设备及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99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7115102A3 (en) Fuel system with pressure regulation and pressure relief
CN102434500A (zh) 抽水、虹吸两用泵管
CN107709716A (zh) 用于内燃机的油供给系统
CN217899935U (zh) 一种供油系统、热再生设备及工程机械
CN109630894B (zh) 长距离管道自动补排气装置及操作方法
CN210532742U (zh) 一种具有回油及排油功能的制冷系统
CN101275706A (zh) 大中型潜水电泵油室自动补油换油装置
CN104265528A (zh) 燃油循环过滤系统、油箱及工程机械
CN110735745A (zh) 油路自动排空装置、工程车辆和油路自动排空方法
CN115788859A (zh) 一种煤矿井下压裂泵柱塞润滑冷却装置及柱塞泵
CN110725667B (zh) 一种lng洗井清蜡车
CN202467726U (zh) 一种洗井装置
CN204738898U (zh) 一种新型电动燃油泵结构
CN211115920U (zh) 一种lng洗井清蜡车
CN206458583U (zh) 一种联动开停机控制装置
CN2842510Y (zh) 乳化液泵站自动控制装置
CN207035145U (zh) 一种回转窑的进料装置
CN207003141U (zh) 具有自动排油增压阀的造纸机干网清洗装置
CN215946754U (zh) 多功能码头配管站
CN220647854U (zh) Lng储罐放散回收装置
CN206053910U (zh) 一种油套双抽输送装置
CN111075798A (zh) 一种活塞式充填工业泵液压系统
CN219807107U (zh) 一种液态特种化学品供应柜的回流存储结构
CN110778552B (zh) 闭式液压系统、闭式液压系统排气方法及洗扫车
CN110360035A (zh) 提升柴油机起动能力的专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