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8099U - 一种便携打气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打气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98099U CN217898099U CN202222133979.2U CN202222133979U CN217898099U CN 217898099 U CN217898099 U CN 217898099U CN 202222133979 U CN202222133979 U CN 202222133979U CN 217898099 U CN217898099 U CN 2178980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assembly
- cylinder
- air
- ca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打气泵,该便携打气泵包括壳体、驱动组件、连杆、气缸组件和气嘴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容纳空间,所述驱动组件、所述连杆和所述气缸组件均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气嘴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其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壳体外,所述气缸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气嘴组件连接,所述气缸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连杆的第二端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连杆往复移动,其中,所述连杆往复移动时,所述气缸组件适于使得空气单向向外流动。该打气筒体积小,方便携带,能够重复利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打气泵。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各类自行车、踏板车、电动车、摩托车承载着绝大部分人群的通勤需求,自行车更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目前各类车胎绝大部分采用充气式设计。复杂的路况往往会导致出现许多半路爆胎的情况,长距离骑行时胎压也会随着时间不断下降。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打气泵,存在着携带不便、无法重复使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打气泵,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打气泵,包括壳体、驱动组件、连杆、气缸组件和气嘴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容纳空间,所述驱动组件、所述连杆和所述气缸组件均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气嘴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其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壳体外,所述气缸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气嘴组件连接,所述气缸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连杆的第二端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连杆往复移动,其中,所述连杆往复移动时,所述气缸组件适于使得空气单向向外流动。
可选地,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单向阀垫和皮碗,所述气缸具有两端连通的通孔,所述皮碗的外径与所述通孔至少部分的内径相适配,所述皮碗连接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所述单向阀垫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气缸远离所述连杆的端面且适于封堵所述通孔。
可选地,所述皮碗的外形呈圆台形且套设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皮碗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径,所述第二端部朝向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气嘴组件。
可选地,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绕其轴向环绕的环形槽,所述皮碗套设于所述环形槽上。
可选地,所述气嘴组件包括出气气嘴,所述出气气嘴套设于所述气缸的具有所述单向阀垫的一端的外周,且所述出气气嘴与所述气缸之间设有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支架、驱动件和飞轮,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且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安装支架,所述飞轮构造为偏心轮,所述偏心轮套设与所述输出端上,且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飞轮连接。
可选地,所述飞轮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孔以及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相互连通,所述输出端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输出端上设有与所述输出端垂直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伸入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可选地,所述飞轮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平行于所述飞轮的轴向,所述连杆的第二端形成有连接孔,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连接孔内。
可选地,所述驱动件为无刷电机。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端盖,所述外壳和端盖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还设有用于向所述无刷电机供电的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该打气筒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连杆往复移动,从而可以利用气缸组件单向向气嘴的方向输入空气,一方面可以使得打气筒能够重复利用,有利于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其利用驱动组件带动连杆往复移动,相比手动打气筒而言,可以降低打气筒的体积,从而方便用户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提供的便携打气泵的外形图;
图2为图1的第一种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第二种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示例性提供的皮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示例性提供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外壳;20-电池包;30-飞轮;31-第一安装孔;32-连接部;33-第二安装孔;40-连杆;41-环形槽;42-第二连接孔;50-皮碗;51-第一端部;52-第二端部;60-端盖;61-电路板;62-开关按键;63-顶丝;70-单向阀垫;71-第一连接孔;80-气缸;81-凸柱;90-出气气嘴;91-密封圈;100-气嘴主体;110-美嘴顶针;120-气嘴帽;130-无刷电机;131-输出端;132-固定部;133-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往往通过三种方式来给轮胎打气,具体如下:
第一种:手动打气筒,其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打气或者补气。
第二种:电动打气筒,采用手持式的电动打气泵进行打气或者补气。
第三种:使用专用的小型二氧化碳气瓶进行打气或者补气。
发明人研究发现,上述给轮胎打气的三种方式存在以下的缺点:
第一种打气方式:手动打气筒由于体积巨大,携带不便,在户外基本无人使用。
第二种打气方式:当前市面上的电动气筒普遍采用有刷电机+齿轮传动作为动力,同时使用至少两节18650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导致产品体积较大,整机尺寸超过50*50*150mm,重量普遍超过400克。对于一些专业的骑行玩家,仍然存在携带不方便等问题。
第三种打气方式:产品体积较小,携带方便。但是所有此类产品都是一次性产品,使用完毕后不能重复循环使用,造成资源浪费。并且,此类产品使用时会产生低温,产品表面甚至会结冰,操作不当的情况下极易对人体造成冻伤。
基于此,如图1-图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打气泵,包括壳体、驱动组件、连杆40、气缸组件和气嘴组件。
壳体具有容纳空间,驱动组件、连杆40和气缸组件均安装在容纳空间内,气嘴组件安装在壳体上且其至少部分凸出于壳体外,具体而言,气嘴组件包括气嘴主体100、气嘴帽120和美嘴顶针110,美嘴顶针110设置于气嘴主体100内,气嘴帽120盖合于气嘴主体100上,气嘴组件用于与非机动车的轮胎接触,从而通过美嘴顶针110顶开轮胎的气阀,从而向轮胎内充气,气缸组件的一端与气嘴组件连接,气缸组件的另一端与连杆40的第一端连接,驱动组件与连杆40的第二端连接且用于带动连杆40往复移动,其中,连杆40往复移动时,气缸组件适于使得空气单向向外流动。
本申请中,上述的非机动车可以是自行车、踏板车、摩托车等。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打气筒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连杆40往复移动,从而可以利用气缸组件单向向气嘴的方向输入空气,一方面可以使得打气筒能够重复利用,有利于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其利用驱动组件带动连杆40往复移动,相比手动打气筒而言,可以降低打气筒的体积,从而方便用户携带。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气缸组件包括气缸80、单向阀垫70和皮碗50,这里的气缸80外形呈圆柱状,气缸80具有两端连通的通孔,通孔呈圆柱状,也即,通孔同时贯穿气缸80的两端,皮碗50的外径与通孔至少部分的内径相适配,这里的相适配主要是指皮碗50与通孔为过盈配合,因此,皮碗50是处于通孔内的,皮碗50连接于连杆40的第一端,单向阀垫70可活动地设置在气缸80远离连杆40的端面且适于封堵通孔,可以理解,当连杆40在驱动组件的带动下向气嘴组件的方向移动时,连杆40会推动皮碗50在通孔内移动,进而将皮碗50远离连杆40的一侧的空气向气嘴组件的方向推动,此时,空气会推动单向阀垫70与气缸80的端面分离,从而让空气进入气嘴组件,当连杆40在驱动组件的带动下向背离气嘴组件的方向移动时,连杆40会拉动皮碗50向背离气嘴组件的方向移动,此时,皮碗50背离连杆40的一侧的空气压力会降低,使得单向阀垫70紧紧贴在气缸80的端面上,从而有效防止空气的回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封堵是指,当单向阀垫70贴合在气缸80的端面时,单向阀垫70是能够完全遮挡通孔的。
如图4所示,其中,单向阀垫70可以挂设在气缸80的端面,具体可在气缸80的端面设置凸柱81,并在单向阀垫70上设置第一连接孔71,且将凸柱81穿设于第一连接孔71,由此,单向阀垫70就能够相对于气缸80活动连接。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皮碗50的外形呈圆台形且套设于连杆40的第一端,皮碗50包括第一端部51和第二端部52,其中,第一端部51的外径大于第二端部52的外径,也即,皮碗50的一端直径较大,另一端直径较小,第二端部52朝向驱动组件,第一端部51朝向气嘴组件,并且,第一端部51与通孔是过盈配合的关系,而第二端部52与通孔是间隙配合的关系,这种情况下,相比呈圆柱形而言,圆台形的皮碗50可以减小与气缸80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降低皮碗50与气缸80之间的摩擦力,同时,当连杆40拉动皮碗50向驱动组件的方向移动时,空气能够更加容易地从皮碗50靠近驱动组件的一侧进入到皮碗50靠近气嘴组件的一侧。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杆40的第一端设置有绕其轴向环绕的环形槽41,皮碗50套设于环形槽41上,通过这种设计方式,可以提高皮碗50与连杆40的连接稳定性,避免皮碗50从连杆40上脱落。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皮碗50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连杆40上。
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气嘴组件包括出气气嘴90,出气气嘴90套设于气缸80的具有单向阀垫70的一端的外周,由于单向阀垫70贴设在气缸80的端面,因而,在出气气嘴90和气缸80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对单向阀垫70进行限位,防止单向阀垫70完全脱离于气缸80的端面,其中,凸柱81可以与出气气嘴90的内表面接触,这样,当单向阀垫70受到空气的推力时,单向阀垫70不会从凸柱81上脱落,出气气嘴90与气缸80之间设有密封圈91,通过设置密封圈91,当空气在向气嘴组件的方向流动时,可以防止部分空气从出气气嘴90和气缸80之间的间隙处流出,这样可以保证空气尽可能向气嘴组件的方向流动,从而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打气量。具体来说,可在出气气嘴90的内表面设置台阶部或者圆环形的槽,从而用于安装密封圈91。当然,也可以在气缸80的外周面设置圆环形的槽,以将密封圈91安装在气缸80的外周面的圆环形槽内。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安装支架133、驱动件和飞轮30,安装支架133固定设置于壳体内,具体地,安装支架133可通过至少两个顶丝63固定在壳体内,驱动件固定连接于安装支架133且驱动件的输出端131贯穿安装支架133,飞轮30构造为偏心轮,偏心轮套设与输出端131上,且连杆40的第二端与飞轮30连接,由此,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其带动飞轮30旋转,从而可以实现连杆40的快速往复移动,达到泵送空气的目的,这种结构设计,最高气压可达到100psi,从而可以满足大部分非机动车辆车胎的充气气压,另外,因为连杆40套设于驱动组件的输出端131,即,连杆4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驱动组件的延伸方向,这样的设计,很好地利用了壳体内的上下空间,从而可以降低打气泵的体积,实现打气泵的小型化,同时也方便打气泵的携带。
如图3所示,飞轮30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孔31以及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孔33,第一安装孔31贯穿飞轮30的上下表面,第一安装孔31和第二安装孔33相互连通,输出端131伸入第一安装孔31内,输出端131上设有与输出端131垂直的固定部132,固定部132伸入第二安装孔33内,通过设置固定部132和第二安装孔33,可以使得飞轮30与驱动件的输出端131同步转动。具体组装时,固定部132与输出端131可设置为可拆卸的方式,例如,可以将固定部132设置为螺纹部,而在输出端131上开设螺纹孔,由此,首先将飞轮30的第一安装孔31对准输出端131,先行将输出端131套设于第一安装孔31内,再将固定部132伸入第二安装孔33并与输出端131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输出端131可以设置非圆柱状,相应地,第一安装孔31也可以设置为非圆形孔,例如,输出端13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相应地,第一安装孔31也可以为半圆形,这种设计,可以避免输出端131和第一安装孔31在径向方向发生位移,从而可以使得驱动件更好地带动飞轮30旋转。
如图3所示,飞轮30上设有连接部32,连接部32平行于飞轮30的轴向,具体来说,连接部32呈圆柱状,连接部32位于飞轮30远离驱动件的一侧,连杆40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连接孔42,连接部32套设于第二连接孔42内,同时,连接部32的外径应当小于第二连接孔42的内径。以实现连接部32与连杆40之间的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驱动件为无刷电机130,相应地,输出端131即为无刷电机130的电机轴。通过使用无刷电机130,可以省略传统的齿轮传动机构,达到减轻重量的作用,同时,同时由于无刷电机130本身相对有刷电机的高效率特性,即在同等输出功率的情况下,无刷电机130可以做到体积更小、更轻。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外壳10和端盖60,外壳10和端盖60形成容纳空间,且外壳10与端盖60之间可通过螺丝固定,例如,在端盖60的上下各设置两个螺丝,并在外壳10的上下各对应设置两个螺丝孔,容纳空间内还设有用于向无刷电机130供电的电池包20。电池包20中可以设置可充电电池,采用高放电倍率可充电电池,充气过程中最大电流不超过6A,使得电池整体体积可以压缩在30*20*15mm以内。整机机身尺寸仅56*47*28mm,加上气嘴总重量仅97g,远远低于其他产品。
为了保持一定的打气速度,1分钟内将700*23C公路车胎打气至80psi±5psi。且最高需打气至100psi。
为保证打气速度和最高气压的目标,相关参数应当符合以下要求:无刷电机130的直径应处于20-25mm之间,KV值应当处于1000-2000kv之间,连杆40行程应当处于6-12mm之间,气缸80缸径应当处于10-18mm之间。气缸80余隙高度应当低于1.5mm以内,气缸80压缩比应至少大于7。
如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壳体内还设置有电路板61,电路板61上设置有开关按键62,开关按键62凸出于壳体,即,开关按键62的一部分暴露于壳体外,无刷电机130与电路板61上的控制电路电连接,由此,通过开关按键62可以控制无刷电机130的开启或关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打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驱动组件、连杆、气缸组件和气嘴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容纳空间,所述驱动组件、所述连杆和所述气缸组件均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气嘴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其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壳体外,所述气缸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气嘴组件连接,所述气缸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连杆的第二端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连杆往复移动,其中,所述连杆往复移动时,所述气缸组件适于使得空气单向向外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打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单向阀垫和皮碗,所述气缸具有两端连通的通孔,所述皮碗的外径与所述通孔至少部分的内径相适配,所述皮碗连接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所述单向阀垫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气缸远离所述连杆的端面且适于封堵所述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打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皮碗的外形呈圆台形且套设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皮碗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径,所述第二端部朝向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气嘴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便携打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绕其轴向环绕的环形槽,所述皮碗套设于所述环形槽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打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嘴组件包括出气气嘴,所述出气气嘴套设于所述气缸的具有所述单向阀垫的一端的外周,且所述出气气嘴与所述气缸之间设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打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支架、驱动件和飞轮,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且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安装支架,所述飞轮构造为偏心轮,所述偏心轮套设与所述输出端上,且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飞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打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孔以及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相互连通,所述输出端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输出端上设有与所述输出端垂直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伸入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打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平行于所述飞轮的轴向,所述连杆的第二端形成有连接孔,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连接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打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无刷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打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端盖,所述外壳和端盖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还设有用于向所述无刷电机供电的电池包。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33979.2U CN217898099U (zh) | 2022-08-12 | 2022-08-12 | 一种便携打气泵 |
JP2023002849U JP3244014U (ja) | 2022-08-12 | 2023-08-04 | 携帯式空気ポン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33979.2U CN217898099U (zh) | 2022-08-12 | 2022-08-12 | 一种便携打气泵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98099U true CN217898099U (zh) | 2022-11-25 |
Family
ID=84142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33979.2U Active CN217898099U (zh) | 2022-08-12 | 2022-08-12 | 一种便携打气泵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244014U (zh) |
CN (1) | CN21789809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86590A (zh) * | 2023-12-11 | 2024-01-12 | 成都晨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打气泵 |
-
2022
- 2022-08-12 CN CN202222133979.2U patent/CN217898099U/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8-04 JP JP2023002849U patent/JP3244014U/ja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86590A (zh) * | 2023-12-11 | 2024-01-12 | 成都晨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打气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244014U (ja) | 2023-10-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898099U (zh) | 一种便携打气泵 | |
US10837433B2 (en) | Portable pump | |
CN205112880U (zh) | 自充气轮胎 | |
CN218717308U (zh) | 一种充气泵双缸机芯 | |
EP4089281A1 (en) | Portable pump | |
CN211715281U (zh) | 一种直筒式微型充气泵机芯 | |
CN210290046U (zh) | 充气泵 | |
CN221628338U (zh) | 一种便携式充气泵 | |
CN204163951U (zh) | 一种直线型布局的充电式气筒 | |
CN111516440A (zh) | 可踩踏充气的自行车 | |
CN2851656Y (zh) | 便携式充气泵 | |
CN219139285U (zh) | 一种橡皮艇快速充气机 | |
CN212642986U (zh) | 一种直充式电动充气筒 | |
CN2176450Y (zh) | 微型高压气筒 | |
CN217464070U (zh) | 多功能气具 | |
CN218258476U (zh) | 一种自行车座管 | |
CN207931895U (zh) | 一种手摇式自行车内置打气装置 | |
CN221664863U (zh) | 具有双电机式高低压充气组件的多功能车载充气泵 | |
CN220319770U (zh) | 一种新型打气泵 | |
US20220203941A1 (en) | Rotary air pipe and inflator | |
CN2411355Y (zh) | 轮胎自动充气装置 | |
CN206636717U (zh) | 一种电动打气泵 | |
CN201124737Y (zh) | 带有充气装置的自行车轮胎 | |
CN2182288Y (zh) | 圆盘状自行车随车充气泵 | |
CN2180504Y (zh) | 自行车微型高压自动充气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