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4070U - 多功能气具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气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4070U
CN217464070U CN202220630804.XU CN202220630804U CN217464070U CN 217464070 U CN217464070 U CN 217464070U CN 202220630804 U CN202220630804 U CN 202220630804U CN 217464070 U CN217464070 U CN 217464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shell
inflator pump
valve
valve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308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伟
贺国忠
王军杰
叶萌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aibo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aibo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aibo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aibo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308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4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4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4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气具,气瓶和充气筒设于壳体内,气瓶的瓶口伸入充气筒内,充气筒通过连接气阀与外界相连通,顶针和气门芯设于充气筒内,顶针的内端为针头并朝向气瓶的瓶口;推进座设于壳体上,推进座能推动气瓶向内移动而使瓶口被顶针戳破,进而使气瓶内的气体进入充气筒内,顶杆在外力作用下向内移动打开气门芯,且气门芯打开状态下,充气筒内的气体能通过连接气阀向外排出。该多功能气具给需要充气的自行车充气时,由于气门芯是用手控制,因而不用担心过量充气导致车胎爆炸,该多功能气具体积较小,便于携带,此外,还多功能气具还具有照明功能和报警功能,在光线暗的情况下可以打开照明灯,需要救援时,可以打开蜂鸣器进行呼救。

Description

多功能气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气具。
背景技术
自行车、电瓶车等非机动车辆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及,为了确保车辆能正常使用,车辆轮胎需要及时打气。早期,人们较多的采用打气筒进行打气,打气筒需要人工用力操作,比较费力。为此,人们发明了各种能自动充气的充气泵,如专利号为ZL93223804.1(公告号为CN2168094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微型充气泵》就披露了这么一种自动充气泵。该自动充气泵包括有电机、与电机输出端传动相连的飞轮、铰接在飞轮上且相对飞轮偏心设置的活塞杆、气缸,其中活塞杆端部设置在气缸内,气缸顶部设置有可单向进气的进气孔和出气口以及与其相连通的出气孔。虽然,该充气泵能实现自动充气,但结构不够紧凑。
此外,现有的自动充气泵,虽能实现自动充气,但却不能自动停止充气,即它们均存在当轮胎内气体充满时,气体却不受自动控制而仍然继续输入到轮胎内的问题,实际使用时,往往需要人为地控制自动充气泵,随时查看充气情况,但许多缺少经验的使用者,对轮胎内气体是否充满的情况判断并不清楚,非常容易造成轮胎打爆的后果,严重的,还会危及人们的安全。此外,现有的充气泵功能较为单一,仅仅只能实现充气功能。综上所述,有待对现有的充气泵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携带方便、使用安全的多功能气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多功能气具,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气瓶,设于所述壳体内;
充气筒,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具有排气口,所述气瓶的瓶口伸入该充气筒内;
连接气阀,该连接气阀的进气口与所述充气筒的排气口相连通,连接气阀的出气口与壳体外部相连通;
顶针,设于所述充气筒内,该顶针的内端为针头并朝向所述气瓶的瓶口;
气门芯,设于所述充气筒内;
推进座,设于所述壳体上,该推进座的内端与所述气瓶的尾部相抵,推进座的外端外露于壳体,推进座能推动气瓶向内移动而使瓶口被顶针戳破,进而使气瓶内的气体进入所述充气筒内;以及
顶杆,内端与所述气门芯相抵,该顶杆的外端外露于所述壳体,顶杆在外力作用下向内移动能带动气门芯向内同步移动而打开气门芯,且气门芯打开状态下,所述充气筒内的气体能通过连接气阀向外排出。
为了便于气门芯复位,在所述充气筒内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在气门芯被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处于蓄能状态而使气门芯保持有关闭的趋势,在作用于顶杆上的外力消失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能带动气门芯和顶杆向外同步复位而关闭气门芯。
为了提高充气筒的密封性,在所述充气筒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密封环架和第二密封环架,所述第一密封环架和第二密封环架分别位于充气筒的内外两端,所述气瓶的瓶口与第一密封环架相抵,所述顶针穿过所述第一密封环架,所述顶杆穿过所述第二密封环架。
进一步优选,所述顶针的尾部具有径向凸台,在顶针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第一端与径向凸台相抵,第二复位弹簧的第二端与第一密封环架相抵。这样,气瓶向内运动而被打开后,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气瓶保持有向外复位的趋势。
为了提高连接气阀与充气筒之间的密封性,所述连接气阀与充气筒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为了便于操作,所述推进座安装在壳体的后端,所述顶杆安装在壳体的前端,所述连接气阀安装在壳体的侧部。
为了便于操作者能轻松旋进或旋出推进座,在所述推进座上转动设置有指环。
为了使该多功能气具具备照明功能,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发光组件和给发光组件供电的电池。
为了使该多功能气具具备报警功能,在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蜂鸣器和给蜂鸣器供电的电池。
为了控制发光组件和蜂鸣器,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发光组件和蜂鸣器,在所述壳体上安装有用来控制所述发光组件和蜂鸣器的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多功能气具进行充气时,按压顶杆就可以打开气门芯,充气筒内的气体通过连接气阀放出,给需要充气的自行车轮胎进行充气,由于气门芯是用手控制,因而不用担心过量充气导致车胎爆炸,使用较为安全,而且该多功能气具体积较小,便于携带,此外,还多功能气具还可以具有照明功能和报警功能,在光线暗的情况下可以打开照明灯,需要救援时,可以打开蜂鸣器进行呼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气门芯关闭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气门芯打开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功能气具包括壳体1、气瓶2、充气筒3、连接气阀4、顶针5、气门芯6、推进座7、顶杆8、第一复位弹簧9、第二复位弹簧10、第一密封环架11、第二密封环架12、密封圈13、指环14、发光组件15、蜂鸣器16、电池 17和开关18等主要组件。
其中,气瓶2和充气筒3均沿着轴向安装在壳体1内部,气瓶2内充满气体,如二氧化碳。充气筒3安装在壳体1内部并具有排气口,气瓶2的瓶口伸入充气筒3内。充气筒3的排气口安装与有连接气阀4,连接气阀4的进气口与充气筒3的排气口相连通,连接气阀4的出气口与壳体1外部相连通,连接气阀4与充气筒3之间安装有密封圈13,以防止漏气。
推进座7螺纹连接在壳体1上,推进座7的内端与气瓶2的尾部相抵,推进座7的外端外露于壳体1,为便于旋转推进座7,推进座7的外端安装有指环14。顶针5、气门芯6和第一复位弹簧9均沿轴向设于充气筒3内。顶针5固定在充气筒3内部,顶针 5的针头朝向气瓶2的瓶口。气门芯6位于顶针5的外侧,第一复位弹簧9安装在气门芯6上。
第一密封环架11安装在充气筒3的内部1并位于充气筒3的内端,气瓶2的瓶口与第一密封环架11相抵,顶针5穿过第一密封环架11。顶针5的尾部具有径向凸台51,第二复位弹簧10套设在顶针5上,第二复位弹簧10的第一端与径向凸台51相抵,第二复位弹簧10的第二端与第一密封环架11相抵。当气瓶2在推进座7的驱动下朝顶针 5移动时,第一密封环架11随气瓶2同步移动,从而使第二复位弹簧10被压缩,使气瓶2保持有向外复位的趋势。
第二密封环架12安装在充气筒3的内部并位于充气筒3的外端。顶杆8向内穿过第二密封环架12,顶杆8的里端与气门芯6相抵,顶杆8的外端向外伸出于充气筒3 并外露于壳体1。
以图3中箭头A所示方向为前向,为便于操作,本实施例的推进座7安装在壳体1 的后端,顶杆8安装在壳体1的前端,连接气阀4安装在壳体1的侧部。
本实施例的多功能气具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推进座7向前拧入,顶住气瓶2,使气瓶2与顶针5相接触,随着推进座7 拧紧,顶针5戳破气瓶2的瓶口,此时,气瓶2中的气体蜂拥而出并进入充气筒3内,此时气门芯6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向内按压顶杆8,顶杆8带动气门芯6向内移动,从而打开气门芯6,充气筒3的气体通过连接气阀4向外排出,连接气阀4可外接充气设备进行充气,此时,第一复位弹簧9被压缩而使气门芯6保持有关闭的趋势;最后,充气完毕后,松开顶杆8,在第一复位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气门芯6和顶杆8向外同步复位,气门芯6关闭。
另外,本实施例的多功能气具还具有照明和蜂鸣器功能。具体结构为:在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发光组件15、蜂鸣器16、电池17和开关18,发光组件15采用LED灯,电池给LED灯和蜂鸣器16供电,开关18用来控制发光组件15和蜂鸣器16。比如,第一次按开关18时,LED灯打开,按第二次时蜂鸣器16打开,按第三次时LED灯熄灭,按第四次时蜂鸣器16关闭。这样,光线较暗的场合可以打开LED灯进行照明,需要救援时,可以打开蜂鸣器16进行呼救。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气具,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气瓶(2),设于所述壳体(1)内;
充气筒(3),设于所述壳体(1)内并具有排气口,所述气瓶(2)的瓶口伸入该充气筒(3)内;
连接气阀(4),该连接气阀(4)的进气口与所述充气筒(3)的排气口相连通,连接气阀(4)的出气口与壳体(1)外部相连通;
顶针(5),设于所述充气筒(3)内,该顶针(5)的内端为针头并朝向所述气瓶(2)的瓶口;
气门芯(6),设于所述充气筒(3)内;
推进座(7),设于所述壳体(1)上,该推进座(7)的内端与所述气瓶(2)的尾部相抵,推进座(7)的外端外露于壳体(1),推进座(7)能推动气瓶(2)向内移动而使瓶口被顶针(5)戳破,进而使气瓶(2)内的气体进入所述充气筒(3)内;以及
顶杆(8),内端与所述气门芯(6)相抵,该顶杆(8)的外端外露于所述壳体(1),顶杆(8)在外力作用下向内移动能带动气门芯(6)向内同步移动而打开气门芯(6),且气门芯(6)打开状态下,所述充气筒(3)内的气体能通过连接气阀(4)向外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气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气筒(3)内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9),在气门芯(6)被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处于蓄能状态而使气门芯(6)保持有关闭的趋势,在作用于顶杆(8)上的外力消失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能带动气门芯(6)和顶杆(8)向外同步复位而关闭气门芯(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气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气筒(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密封环架(11)和第二密封环架(12),所述第一密封环架(11)和第二密封环架(12)分别位于充气筒(3)的内外两端,所述气瓶(2)的瓶口与第一密封环架(11)相抵,所述顶针(5)穿过所述第一密封环架(11),所述顶杆(8)穿过所述第二密封环架(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5)的尾部具有径向凸台(51),在顶针(5)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0),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0)的第一端与径向凸台(51)相抵,第二复位弹簧(10)的第二端与第一密封环架(11)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气阀(4)与充气筒(3)之间安装有密封圈(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座(7)安装在壳体(1)的后端,所述顶杆(8)安装在壳体(1)的前端,所述连接气阀(4)安装在壳体(1)的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气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进座(7)上转动设置有指环(14)。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功能气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发光组件(15)和给发光组件供电的电池(17)。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功能气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内部安装有蜂鸣器(16)和给蜂鸣器供电的电池(17)。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功能气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发光组件(15)和蜂鸣器(16),在所述壳体(1)上安装有用来控制所述发光组件(15)和蜂鸣器(16)的开关(18)。
CN202220630804.XU 2022-03-22 2022-03-22 多功能气具 Active CN217464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0804.XU CN217464070U (zh) 2022-03-22 2022-03-22 多功能气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0804.XU CN217464070U (zh) 2022-03-22 2022-03-22 多功能气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4070U true CN217464070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5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30804.XU Active CN217464070U (zh) 2022-03-22 2022-03-22 多功能气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40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25959B2 (en) Portable, battery-powered air compressor for a pneumatic tool system
CN217464070U (zh) 多功能气具
CN100491194C (zh) 一种便携式自动充气水上救生装置
JP3244014U (ja) 携帯式空気ポンプ
CN209535415U (zh) 快速充气救生装置
CN201795295U (zh) 一种救生手电筒
EP2754605B1 (en) bicycle pump
CN201037454Y (zh) 轻便型打气筒
CN213981089U (zh) 一种卧式气泵
CN213776558U (zh) 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天然气阀门
CN201856890U (zh) 一种救生装置的触发机构
CN206394847U (zh) 一种带安全锤的自救手环
CN108970141B (zh) 一种充气气球密封装置
CN219139285U (zh) 一种橡皮艇快速充气机
CN201046772Y (zh) 一种便携式自动充气水上救生装置
CN218493746U (zh) 一种充气装置
CN2139998Y (zh) 圆形机械打气筒
CN215409045U (zh) 一种便携式简易电动打气泵
CN208858508U (zh) 一种直筒充气泵
CN212642986U (zh) 一种直充式电动充气筒
CN216588988U (zh) 一种具有闪光警示功能的打气筒
CN2175131Y (zh) 摩托车自身充气装置
CN221272948U (zh) 充气组件及快速充气装置
CN1330508C (zh) 便携式摩托车充气装置
CN2364292Y (zh) 轮胎充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