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2598U - 头枕组件、靠背组件、座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头枕组件、靠背组件、座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2598U
CN217892598U CN202221919361.2U CN202221919361U CN217892598U CN 217892598 U CN217892598 U CN 217892598U CN 202221919361 U CN202221919361 U CN 202221919361U CN 217892598 U CN217892598 U CN 217892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rest
locking
hole
backres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193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传峰
刘臻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2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25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2Head-rests detach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汽车内饰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头枕组件、靠背组件、座椅及具有该座椅的车辆,头枕组件包括:头枕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头枕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靠背的第一连接件相互插接,以使得所述头枕和靠背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头枕可相对所述靠背前后移动。本申请技术方案有效地避免了纵向安装空间受限的情况,有助于满足头枕造型设计的需要。同时,头枕可以相对靠背前后移动,也可以调节头枕的前后位置,更加适应用户的需求。

Description

头枕组件、靠背组件、座椅及车辆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02月08日递交的,申请号为2022101192573以及2022202586741的国内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国内专利申请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内饰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枕组件、靠背组件、座椅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汽车内饰结构的设计也越来越新颖。传统的头枕设计比较古板、外观显得十分臃肿,一般通过头枕杆固定在座椅上,无法满足当前汽车内饰的新颖设计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头枕组件、靠背组件、座椅及车辆。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头枕安装装置,用于车辆座椅的靠背和头枕,所述头枕安装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件,用于设置在所述靠背;以及,
第二连接件,用于设置在所述头枕,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互插接,以使得所述头枕和靠背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头枕可相对所述靠背前后移动。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头枕组件,应用于车辆,所述头枕组件包括:头枕和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头枕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靠背的第一连接件相互插接,以使得所述头枕和靠背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头枕可相对所述靠背前后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其中一者设有滑槽,另一者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滑槽沿所述头枕指向所述靠背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所述滑槽,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滑槽的槽壁贴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其中一者呈套筒状,另一者为套杆而与所述套筒紧配插合。
可选地,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将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锁紧。
可选地,还包括头枕装饰板,所述头枕装饰板设置在所述头枕面向所述靠背的一侧,且所述头枕装饰板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靠背抵接;
所述延伸部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可选地,还包括头枕罩和遮盖件,所述头枕罩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遮盖件位于所述头枕罩内,并遮盖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遮盖件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连接件穿出的适配孔。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靠背组件,用于连接头枕组件,靠背组件包括:
靠背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靠背上,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插接,以使得所述头枕和靠背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头枕可相对所述靠背前后移动。
可选地,还包括:
支撑骨架,用于与所述靠背连接,所述支撑骨架设有安装孔;
活动骨架,用于与所述安装孔沿上下方向活动插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活动骨架。
可选地,还包括锁紧解锁机构,所述锁紧解锁机构包括:触发件和锁紧主体,所述触发件能够朝靠近或远离所述锁紧主体的方向运动,以推动所述锁紧主体处于锁紧位置或解锁位置,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活动骨架相对所述支撑骨架固定;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活动骨架能够相对所述支撑骨架上下运动。
可选地,所述锁紧主体设有锁紧部,所述锁紧主体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供所述活动骨架穿过,所述锁紧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锁紧主体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以使所述锁紧部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的部分与所述活动骨架锁紧或分离。
可选地,所述锁紧主体还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贯穿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壁,所述锁紧部与所述第四通孔插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骨架设有让位孔,所述让位孔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安装孔的孔壁;
所述锁紧主体自所述让位孔伸入所述安装孔,所述锁紧主体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以处于所述锁紧位置或所述解锁位置。
可选地,所述锁紧解锁机构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锁紧主体,所述触发件与所述第二端驱动连接;
当所述第二端受到所述触发件施加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作用力时,所述第一端带动所述锁紧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运动,以使所述锁紧解锁机构处于所述解锁位置。
可选地,所述锁紧解锁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用以对所述触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复位;和/或,
所述锁紧解锁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用以对所述锁紧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复位。
可选地,所述活动骨架设有卡槽,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锁紧主体与所述卡槽卡接而锁紧;
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紧主体与所述卡槽分离。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还提出一座椅,包括:
靠背组件和/或头枕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的上述所述的座椅。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申请通过增设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以连接头枕和靠背,使得头枕和靠背两者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头枕相对于靠背产生悬浮式的效果。可见,本申请将头枕与靠背呈相对式设置相较于现有的都是将头枕设置在靠背的上端而言,大大地节省了车内的纵向安装空间,有效地避免了纵向安装空间受限的情况,有助于满足头枕造型设计的需要。此外,本申请通过使得该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为插接,这样,有效地确保了头枕与靠背之间的固定连接的同时,还便于头枕和靠背的分离。再者,头枕可以相对靠背前后移动,也可以调节头枕的前后位置,更加适应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座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座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座椅中的头枕与靠背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座椅中的头枕与靠背组装后的剖切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活动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靠背与锁紧解锁机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2中的A-A处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的锁紧主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头枕和靠背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头枕和靠背组装后的剖切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头枕和靠背组装后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头枕;2000:靠背;1003:头枕骨架;2008:头枕装饰板;4001:靠背骨架;2012:支撑骨架;2012a:安装孔;2001:活动骨架;2001a:卡槽;2100、头枕罩;2002:头枕前罩盖;2003:遮盖件;2004:头枕后罩盖;2005:按压部;2007:解锁壳体;2007a:腔体;2009:锁紧部;2010:锁紧主体;2010a:第三通孔;2010b:第四通孔;2010c:解锁通孔;1:第一连接件;11:翻边;12:加强筋;2:第二连接件;3:延伸部;4:头枕发泡;5:紧固件;6:高度调节机构;7:锁紧解锁机构;8:让位孔;9:传动件;91:第一端;92:第二端;20:第一弹性复位件;30:第二弹性复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传统高度调节机构设计尺寸大,无法布置在当前纤薄外观设计的头枕中。传统头枕结构复杂,重量大,不符合当前降低碳排放的目标。此外,现有的头枕通常都是安装在座椅的上端,这样,会大大地占用车内的纵向空间,使得安装受限、安装过程比较复杂,安装效率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纵向空间”是指上下方向空间,即沿着车体的底部到车体的顶部的方向为“纵向”。
基于上述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头枕安装装置、头枕组件、靠背组件、座椅及车辆。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头枕组件,头枕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2和头枕1000。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靠背组件,该靠背组件用于连接头枕组件,靠背组件包括靠背2000和第一连接件1。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头枕1000与该靠背2000呈相对式设置,头枕1000设置在靠背2000的前侧,且两者在前后方向呈间隔设置。第一连接件1设置在该靠背2000,第二连接件2设置在该头枕1000,其中,该第一连接件1与该第二连接件2可拆卸式连接为一体。
具体地,本申请通过增设该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并使得该第一连接件1设置在该靠背2000上,同时,使得该第二连接件2设置在该头枕1000上,从而使得头枕1000与靠背2000呈相对式设置,并且两者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头枕1000相对于靠背2000产生悬浮式的效果。相较于现有的都是将头枕1000设置在靠背2000的上端而言,大大地节省了车内的纵向安装空间,有效地避免了纵向安装空间受限的情况,有助于满足头枕造型设计的需要。此外,本申请通过使得该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为可拆卸式连接,这样,就有效地确保了该头枕1000与靠背2000之间的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头枕1000安装在靠背2000的“前侧”是指朝向车体的前端的方向。
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具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插接、卡接、螺钉连接等等。示例性的,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相互插接,相互插接包括紧配插合和可滑动式的插接配合。
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5,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滑动配合。滑动配合的可实现方式也具有多种,例如滑块和滑槽配合、未设置滑块和滑槽,第一连接件1仅在第二连接件2上进行滑动、或者丝杆和螺母的形式实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滑动等。示例性的,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其中一者设有滑槽,另一者与滑槽滑动配合,滑槽沿头枕1000指向靠背2000的方向延伸。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2设有滑槽,滑槽的开口朝后开设,第一连接件1与滑槽滑动配合,以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滑槽沿头枕1000指向靠背2000的方向延伸具体指的是滑槽沿前后方向延伸,由此第一连接件1可以相对第二连接件2沿前后方向滑动。
滑动配合指的是,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两者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能够实现顺畅的滑动,同时,可以对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连接起到滑动导向作用。
请结合参考图6,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1设有翻边11,翻边11与滑槽的槽壁贴合。可选地,第一连接件1的端部设有朝上翻折的翻边11。翻边11的设置,可以增加与滑槽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有效地支撑滑槽的槽壁,避免第二连接件2发生损坏。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还设有加强筋12,以增强该第一连接件1的结构强度,避免其在受力的过程中,发生损坏的情况。可选地,第一连接件1呈板状,其板厚的方向沿上下方向,加强筋12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增强板的强度。同样地,第二连接件2也呈扁平状,其内部形成一扁平的滑槽。
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可以滑动插入到第二连接件2的滑槽中,滑槽可以很好实现第一连接件1的导向定位,同时,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滑动配合具有一定的间隙,能够方便两者较为顺畅的拆装。
请结合参考图11至图13,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采用套杆和套筒的形式紧配插合。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其中一者呈套筒状,另一者为套杆而与套筒紧配插合。示例性的,第一连接件1为套筒,其内形成插接槽,第二连接件2作为套杆而与第一连接件1上的插接槽紧配插合。紧配插合为过盈配合,可以实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锁紧,通常需要使用较大的外力才能够将两者分离。该对插的方式具有装配简单、稳定性强、强度高的效果。
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形状具有多种,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内部形成插接槽,该第一连接件1可呈方管状、三角管状、圆管状、变形管或者其它异形管。示例性的,第一连接件1呈方管状,第一连接件1的横截面呈正方形。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座椅还包括紧固件5,第一连接件1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件2设有第二连接孔,紧固件5穿设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以将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锁紧。由此在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滑动到位或者插合到位后,通过紧固件5将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锁紧,防止两者脱离。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紧固件5优选为螺栓。此外,该紧固件5也可为螺杆或螺钉或插销等。即,只要该紧固件5能够满足锁紧的要求即可,对于该紧固件5的具体结构形式,此处不做具体的限定。
第一连接件1上可以直接开设螺纹孔来形成第一连接孔,或者,第一连接件1上设置螺母,螺母的内孔构成第一连接孔。同样地,第二连接件2上可以直接开设螺纹孔来形成第二连接孔,或者,第二连接件2上设置螺母,螺母的内孔构成第二连接孔。
紧固件5可以从下至上固定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或者,紧固件5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的后侧,从后至前的方向穿过第一连接件1而锁紧第二连接件2。当然,也可以同时在多个方向设置多个紧固件5。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紧固件5设置在头枕1000与靠背2000之间,因而,设置的位置比较隐蔽,不会影响整体的美观性。
上述中,第一连接件1可以采用金属件,例如钣金件加工形成,金属件的强度较高,可以更好支撑起前方凸出的头枕1000。第二连接件2可以采用塑料件,塑料件的重量较轻,因此在整个头枕1000向前凸出时的整体重量较小,使得后方起到支撑作用的第一连接件1的受力较小。当然,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都可以采用塑料件或者金属件加工形成。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传动件与传动件通过打螺钉或打螺栓的方式连接为一体。
或者,该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连接杆与连接杆通过打螺钉或打螺栓的方式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座椅还包括头枕装饰板2008,头枕装饰板2008设置在头枕1000面向靠背2000的一侧,且头枕装饰板2008设有延伸部3,延伸部3与靠背2000抵接;延伸部3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穿设于第一通孔。具体地,该头枕装饰板2008的形状与该头枕1000后侧面的形状相适配,头枕装饰板2008大体上覆盖头枕1000的后侧面,通过增设该头枕装饰板2008,从而可以起到增强该头枕1000的美观性的作用。通过将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隐藏在头枕装饰板2008内,避免了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显露在外,起到美观性作用。可选地,头枕装饰板2008为塑料件。
进一步地,头枕组件还包括头枕罩2100和遮盖件2003,头枕罩2100设有第二通孔2002a;遮盖件2003位于头枕罩2100内,并遮盖第二通孔2002a,遮盖件2003上设有供第一连接件1穿出的适配孔2003a。具体地,由于设置在该头枕罩2100上的第二通孔2002a尺寸相对较大,肉眼可以看见,为了美观性,通过增设该遮盖件2003,从而可以有效地遮挡住经该第二通孔2002a露出的其余部分。可以理解的是,该适配孔2003a的设置是供第一连接件1穿出。适配孔的孔径较小,并与第一连接件1适配,第一连接件1与适配孔2003a为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基本将适配孔2003a完全填满。
如1图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头枕罩2100包括头枕前罩盖2002和头枕后罩盖2004,头枕前罩盖2002设置在头枕后罩盖2004的前侧,且两者相互连接。头枕前罩盖2002和头枕后罩盖2004之间形成一开口向下的空腔,活动骨架2001(在后面实施例中介绍)的上端从开口伸入空腔中,因此头枕前罩盖2002位于活动骨架2001的前侧,头枕后罩盖2004位于活动骨架2001的后侧。头枕前罩盖2002设有第二通孔。需要说明的是,该头枕前罩盖2002可与该头枕后罩盖2004采用插拔式或凹凸配合的方式连接为一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头枕1000包括头枕骨架1003和头枕发泡4,头枕骨架1003嵌入到头枕发泡4内,头枕骨架1003作为强度件,对头枕发泡4起到定型作用。头枕发泡4则作为弹性软质件,对乘客颈部起到缓冲和支撑作用。第二连接件2与头枕骨架1003固定,两者可以采用一体成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头枕1000还可以相对靠背2000前后移动,当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相互插接时,通过调整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插接深度,即两者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配合长度,可以实现头枕1000相对靠背2000的前后移动。
在需要对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进行固定时,可以在第一连接件1上设置多个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件2上设置多个第二连接孔,多个第一连接孔和多个第二连接孔分别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由此当调整好头枕1000的前后位置后,可以将紧固件5插入到相应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进行锁固。
通过将头枕1000相对靠背2000前后移动,可以调节头枕1000的前后位置,更好适应用户的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靠背2000和头枕1000之间设有高度调节机构6,高度调节机构6用于调节头枕1000的上下高度。具体地,由于乘客的身高各不相同,为提高乘客乘车时的舒适性,则可以增设该高度调节机构6,通过调节该高度调节机构6相对该靠背骨架的纵向距离即上下距离,便可以使乘客可以找到一个舒适的乘车方位,大大地提高了乘客乘车的舒适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高度调节机构6包括:
支撑骨架2012,与靠背2000连接,支撑骨架2012设有安装孔2012a;
活动骨架2001,与安装孔2012a沿上下方向活动插接,第一连接件1固定于活动骨架2001。
具体地,支撑骨架2012设有两个安装孔2012a,活动骨架2001设有两个插杆,两个插杆一一对应插接到两个安装孔2012a内,通过调节该活动骨架2001的插杆在该安装孔2012a内的位置,便可以实现对该活动骨架2001在纵向位置上的调节。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背2000包括靠背骨架4001,支撑骨架2012的下端插入到靠背骨架4001上的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骨架2001的整体类似为倒置的“U”形。第一连接件1设置在活动骨架2001的上端,且位于两个插杆之间。
当然,其它实施例中,高度调节机构6也可以采用类似于雨伞伞杆的伸缩结构以及钢珠的锁紧和解锁的方式。或者,高度调节机构6采用电机或者气缸的形式进行驱动。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高度调节机构6还包括锁紧解锁机构7,锁紧解锁机构7可设置在支撑骨架2012,锁紧解锁机构7具有锁紧位置和解锁位置;在锁紧位置,锁紧解锁机构7与活动骨架2001锁紧,以限制活动骨架2001上下活动;在解锁位置,锁紧解锁机构7与活动骨架2001分离,以使得活动骨架2001能够上下活动。当活动骨架2001在上下方向调节到适合的高度后,通过该锁紧解锁机构7,便可以实现对该活动骨架2001的锁定,防止活动骨架2001继续移动。反之,当需要再次调节该活动骨架2001的上下高度时,通过该锁紧解锁机构7,便可以实现对该活动骨架2001的解锁。
锁紧解锁机构7的实现方式可以采用类似于雨伞上的钢珠或者V形弹片,因此相应的,活动骨架2001和支撑骨架2012上均设置一个或者多个限位孔,钢珠或者V形弹片可以伸入到限位孔内进行锁定或者离开限位孔进行解锁。
如图1,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骨架2012设有让位孔8,让位孔8沿第一方向贯穿安装孔2012a的孔壁;可选地,让位孔8的轴线与安装孔2012a轴线垂直,即第一方向垂直于安装孔2012a的轴线。示例性的,第一方向为自外向内的方向,即沿让位孔8贯通方向且指向安装孔2012a的方向。该实施例中,锁紧解锁机构7穿设于让位孔8,并伸入安装孔2012a,锁紧解锁机构7能够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以处于锁紧位置或解锁位置。
上述中,锁紧解锁机构7可以插入到安装孔2012a内,并抵接活动骨架2001,使得活动骨架2001被锁紧而无法上下运动。锁紧解锁机构7也可以完全退出安装孔2012a,则活动骨架2001与锁紧解锁机构7分离。当然,在解锁位置时,锁紧解锁机构7也可以部分位于安装孔2012a内,只要与活动骨架2001间隔或者轻微接触即可避免阻挡活动骨架2001的上下活动。
请再次结合参考图6,进一步地,活动骨架2001设有卡槽2001a,在锁紧位置,锁紧解锁机构7与卡槽2001a卡接而锁紧;在解锁位置,锁紧解锁机构7与卡槽2001a分离。活动骨架2001上沿上下方向设有多个呈间隔式设置的卡槽2001a,当将该活动骨架2001调节到适合的角度后,通过将该锁紧部2009插入到该第四通孔2010b内并与相应的卡槽2001a相适配,可实现对该活动骨架2001在上下方向上位置的锁紧。
当然,其它实施例中,活动骨架2001也可以设置凸块,锁紧解锁机构7设置凹槽,在锁紧位置,凸块插入到锁紧解锁机构7的凹槽内,在解锁位置,凸块与凹槽分离。
请结合参考图1、图7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解锁机构7包括锁紧主体2010和锁紧部2009,锁紧主体2010设有第三通孔2010a,第三通孔2010a供活动骨架2001穿过,锁紧部2009至少部分位于第三通孔2010a内;锁紧主体2010穿设于让位孔8,并伸入安装孔2012a,锁紧主体2010能够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以使锁紧部2009位于第三通孔2010a内的部分与活动骨架2001锁紧或分离。
本实施例中,活动骨架2001插入到支撑骨架2012的安装孔2012a内,并伸入到锁紧主体2010的第三通孔2010a中。当沿第一方向即朝内的方向推动锁紧主体2010时,第三通孔2010a内的锁紧部2009会卡入活动骨架2001上的卡槽2001a,而处于锁紧位置。当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即朝外的方向推动或拉动锁紧主体2010时,第三通孔2010a内的锁紧部2009随着锁紧主体2010一起向外运动而脱离卡槽2001a,处于解锁位置。
锁紧部2009与锁紧主体2010可以是一体成型,当然,为了方便加工,锁紧部2009与锁紧主体2010采用分体设置的方式。具体地,锁紧主体2010还设有第四通孔2010b,第四通孔2010b贯穿第三通孔2010a的孔壁,锁紧部2009与第四通孔2010b插接。可选地,第四通孔2010b与第三通孔2010a垂直,该第四通孔2010b的中心线与该第三通孔2010a的中心线呈“十字型”设置。锁紧部2009可以是插销或插板等形式。
具体地,当活动骨架2001在上下方向上调节到适合的位置后,为实现对该活动骨架2001在上下方向上的固定,通过将该锁紧部2009插入到该第四通孔2010b内并穿过该活动骨架2001后,便可以实现对该活动骨架2001的定位,避免其在上下方向上发生窜动。
为了实现锁紧主体2010沿第一方向来回运动,进一步地,锁紧解锁机构7还包括触发件和传动件9,传动件9具有相对的第一端91和第二端92,第一端91连接锁紧主体2010,触发件与第二端92驱动连接。当第二端92受到触发件施加的沿第一方向的作用力时,第一端91带动锁紧主体2010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运动,以使锁紧解锁机构7处于解锁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主体2010还设有解锁通孔2010c,传动件9的第一端91与解锁通孔2010c插接。此外,传动件9的第一端91可以与解锁通孔2010c活动插接,该传动件9的第一端91可以在外力作用下,自由地在该解锁通孔2010c内进行沿第一方向的来回摆动。
其它实施例中,传动件9也可以与锁紧主体2010通过螺钉固定或者卡接等。当然,传动件9也可以与锁紧主体2010一体成型。
传动件9可以呈长条板状,其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锁紧主体2010可大体呈长条块状,其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
进一步地,触发件包括解锁壳体2007和按压部2005,按压部2005与解锁壳体2007活动连接,解锁壳体2007设有贯通孔;传动件9的第二端92对应贯通孔,按压部2005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穿过贯通孔以推动第二端92沿第一方向运动。
该按压部2005可为朝解锁壳体2007进行延伸的凸柱、凸部或凸块等。具体地,该解锁壳体2007包括底板和设置在该底板的四周的侧板,底板和侧板围合形成一个敞口的腔体2007a,按压部2005可以从该敞口进出腔体2007a。其中,该解锁壳体2007呈竖向设置,即,该底板呈竖向设置,该贯通孔设置在该底板靠上的位置,该底板的其它位置依然为实心的板体结构。
按下按压部2005,按压部2005穿过该贯通孔以推动传动件9的上端朝靠近活动骨架2001的方向(第一方向)进行运动,同时,传动件9的下端会朝远离该活动骨架2001的方向进行运动并与该解锁通孔2010c的对侧边相抵接,此时,该传动件9的下端便会施加给该锁紧主体2010朝外侧运动(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的推力,在该推力的作用下,朝远离该活动骨架2001的方向向外抽拉该锁紧主体2010,以对该活动骨架2001进行解锁,即,使得该活动骨架2001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上下调节。
反之,松开该按压部2005,该锁紧主体2010携带该锁紧部2009复位,以重新对活动骨架2001进行锁紧。
可见,本申请通过增设上述的传动件9,从而可以使得该锁紧解锁机构7能够设置在支撑骨架2012的左侧、右侧、上侧等,不再受安装空间的限制,安装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锁紧解锁机构7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20,第一弹性复位件20用以对触发件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复位。具体地,第一弹性复位件20设置在解锁壳体2007和按压部2005之间,用以对按压部2005进行复位。解锁壳体2007则相对靠背2000固定。具体地,在该按压部2005朝向该解锁壳体2007的方向构造有固定杆,第一弹性复位件20套设在固定杆上,且第一弹性复位件20抵接在解锁壳体2007的底板上,当按下按压部2005后,第一弹性复位件20会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反之,松开按压部2005后,第一弹性复位件20会复位到最初状态。当未设置第一弹性复位件20时,可以采用手动的方式将按压部2005朝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推动。
进一步地,锁紧解锁机构7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件30,第二弹性复位件30用以对锁紧主体2010沿第一方向复位。具体地,第二弹性复位件30分别连接锁紧主体2010和支撑骨架2012,在解锁位置,第二弹性复位件30处于拉伸状态,以具有拉动锁紧主体2010向第一方向运动的趋势。当未设置第二弹性复位件30时,可以采用手动的方式将锁紧主体2010向第一方向推动。
第一弹性复位件20和第二弹性复位件30为弹簧、扭簧或其它具有弹性功能的部件。
以下详细介绍解锁和锁紧的过程:
以上下方向为例,第一端91可为下端,第二端92为上端。当沿第一方向按下按压部2005时,按压部2005会克服第一弹性复位件20的弹力,并部分穿过贯通孔而朝第一方向抵推传动件9的上端,由于传动件9的下端连接锁紧主体2010,故传动件9的下端会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运动,并带动锁紧主体2010一起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运动,直至锁紧主体2010上的锁紧部2009退出活动骨架2001上的卡槽2001a,此时锁紧解锁机构7处于解锁位置,第二弹性复位件30被拉伸。
当释放按压部2005时,按压部2005在第一弹性复位件20的作用下朝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复位,并松开对传动件9上端的抵接。锁紧主体2010在第二弹性复位件30的作用下带动传动件9的下端向第一方向运动,直至锁紧部2009卡入活动骨架2001上的卡槽2001a,此时锁紧解锁机构7处于锁紧位置。
上述中,为更好确保传动件9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朝不同方向摆动,因此可以将传动件9与支撑骨架2012转动连接。其转动连接处具体可见图中的S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头枕安装装置,头枕安装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1设置在该靠背2000,第二连接件2设置在该头枕1000,其中,该第一连接件1与该第二连接件2可插接,以使得头枕1000和靠背2000在前后方向呈间隔设置,且头枕1000还可以相对靠背2000前后移动。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具体结构请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座椅,座椅包括上述中的靠背组件和头枕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车体,还包括设置在该车体内的上述实施例的座椅。
需要说明的是,该车辆可为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油电混合车等。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座椅靠背,座椅靠背包括靠背2000和锁止解锁组件7。靠背2000适于与头枕1000相连接,该靠背2000包括靠背骨架4001和设置在该靠背骨架4001上的高度调节机构6。
锁紧解锁机构7包括头枕解锁锁止部40、传动件9以及设置在该高度调节机构6上的锁止部201,其中,该传动件9的上端与该头枕解锁锁止部40相接触,该传动件9的下端活动穿过该锁止部201,其中,通过该头枕解锁锁止部40的运动,以促使该传动件9的下端带动该锁止部201朝解锁和锁定的方向进行运动,从而对该高度调节机构6进行解锁和锁止。具体地,本申请通过增设该头枕解锁锁止部40、传动件9以及锁止部201,该头枕解锁锁止部40通过该传动件9与该锁止部201相连接,即,该传动件9的上端与该头枕解锁锁止部40相接触,该传动件9的下端活动穿过该锁止部201,其中,通过该头枕解锁锁止部40的运动,以促使该传动件9的下端带动该锁止部201朝解锁和锁定的方向进行运动,从而对该高度调节机构6进行解锁和锁止。可见,本申请通过增设该传动件9,从而可以使得该锁紧解锁机构7的安装不再受安装方位的限制,该头枕解锁锁止部40可以布置在靠背2000的任意侧,即,可以布置在靠背2000的左侧、右侧、前侧、后侧、上侧或下侧等,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该头枕解锁锁止部40安装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乘客的身高各不相同,为提高乘客乘车时的舒适性,则可以增设该高度调节机构6,通过调节该高度调节机构6相对该靠背骨架4001的纵向距离,便可以使乘客可以找到一个舒适的乘车方位,大大地提高了乘客乘车的舒适性。同时,通过该传动件9,从而可以使得该锁紧解锁机构7的安装不再受安装方位的限制,该头枕解锁锁止部40可以布置在靠背2000的任意侧,使得对高度调节机构6的调节更加的方便。还需要说明的是,该传动件9的“上端”是以图6所示的方位的上端,即,该传动件9靠近车体的顶部的一端为上端,远离车体的顶部的一端为下端。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高度调节机构6包括插接在该靠背骨架4001上的头枕杆支撑塑料骨架2012以及插设在该头枕杆支撑塑料骨架2012上并可以沿纵向(是指沿车体的底部到顶部的竖直方向)进行上下滑动的头枕骨架组件。具体地,在该头枕杆支撑塑料骨架2012的两端构造有贯穿的竖向通孔2012a,该头枕骨架组件的两端适于插设到该竖向通孔2012a内,通过调节该头枕骨架组件的两端在该竖向通孔2012a内的位置,便可以实现对该头枕骨架组件在纵向位置上的调节。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头枕骨架组件包括插设在该头枕杆支撑塑料骨架2012上并可沿纵向进行滑动的头枕骨架2001。
需要说明的是,该头枕骨架2001的整体类似为倒置的“U”形。
当头枕骨架2001在纵向上调节到适合的高度后,通过该锁紧解锁机构7,便可以实现对该头枕骨架2001的锁定。
反之,当需要再次调节该头枕骨架2001的纵向高度时,通过该锁紧解锁机构7,便可以实现对该头枕骨架2001的解锁。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该头枕杆支撑塑料骨架2012上构造有开口朝向外侧的凹槽8,该锁止部201包括设置在该凹槽8内的头枕锁止销片2010,在该头枕锁止销片2010上构造有供该头枕骨架2001穿过的纵向通孔2010a,在该头枕锁止销片2010的侧端面构造有横向通孔2010b,其中,该横向通孔2010b穿过该纵向通孔2010a,该横向通孔2010b的中心线与该纵向通孔2010a的中心线相垂直。
具体地,当头枕锁止销片2010上的纵向通孔2010a运动至与该头枕骨架2001相适配时,可以使得该头枕骨架2001在该纵向通孔2010a内进行上下活动,以方便其能够调节到适合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纵向通孔2010a”中的“纵向”是指贯穿该头枕锁止销片201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方向。
所谓的“横向通孔2010b”中的“横向”是指贯穿该头枕锁止销片2010的左侧端面和右侧端面的方向。该横向通孔2010b的中心线与该纵向通孔2010a的中心线呈“十字型”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锁止部201还包括活动式设置在该横向通孔2010b内的锁止销2009,该锁止销2009适于穿过该头枕骨架2001且对该头枕骨架2001进行锁止。具体地,当头枕骨架2001在纵向上调节到适合的位置后,为实现对该头枕骨架2001在纵向上的固定,通过将该锁止销2009插入到该横向通孔2010b内并穿过该头枕骨架2001后,便可以实现对该头枕骨架2001的定位,避免其在纵向上发生窜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头枕骨架2001上沿纵向可构造有多个呈间隔式设置的卡槽,当将该头枕骨架2001调节到适合的角度后,通过将该锁止销2009插入到该横向通孔2010b内并与相应的卡槽相适配,也可实现对该头枕骨架2001在纵向上位置的锁紧。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该头枕锁止销片2010上还构造有解锁通孔2010c。
该头枕解锁锁止部40包括头枕解锁按钮2005和头枕解锁按钮罩盖2007,其中,该传动件9的上端与该头枕解锁按钮罩盖2007相接触,该传动件9的下端活动式插入到该解锁通孔2010c内。需要说明的是,该传动件9优选为连接板,该连接板的上端宽度大于下端宽度,下端可为杆状,以方便其与该解锁通孔2010c相适配。
需要说明的是,该头枕解锁按钮罩盖2007的整体构造为开口朝向外侧的槽体。该传动件9的下端可以在外力作用下,自由地在该解锁通孔2010c内进行摆动。
在该头枕解锁按钮2005上构造有按压部2005a,该按压部2005a可为朝头枕解锁按钮罩盖2007进行延伸的凸柱、凸部或凸块等。在该头枕解锁按钮罩盖2007上构造有贯通孔(图中未示出),具体地,该头枕解锁按钮罩盖2007包括底板和设置在该底板的四周的侧板,其中,该头枕解锁按钮罩盖2007呈竖向设置,即,该底板呈竖向设置,该贯通孔设置在该底板的上端,该底板的下端依然为实心的板体结构。
按压该头枕解锁按钮2005,该按压部2005a穿过该贯通孔以推动该传动件9的上端朝靠近该头枕骨架2001的方向进行运动,同时,该传动件9的下端会朝远离该头枕骨架2001的方向进行运动并与该解锁通孔2010c的对侧边相抵接,此时,该传动件9的下端便会施加给该头枕锁止销片2010朝外侧运动的推力,在该推力的作用下,从而朝远离该头枕骨架2001的方向向外抽拉该头枕锁止销片2010,以对该头枕骨架2001进行解锁,即,使得该头枕骨架2001能够在纵向上进行上下调节。
反之,松开该头枕解锁按钮2005,该头枕锁止销片2010携带该锁止销2009复位,以重新对头枕骨架2001进行锁止。
可见,本申请通过增设上述所述的传动件9,从而可以使得该锁紧解锁机构7设置在该头枕杆支撑塑料骨架2012的左侧、右侧、上侧、下侧、前侧、后侧等,不再受安装空间的限制,安装更加方便、灵活。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锁紧解锁机构7还包括弹性复位件20,该弹性复位件20设置在该头枕解锁按钮2005和该头枕解锁按钮罩盖2007之间。具体地,在该头枕解锁按钮2005朝向该头枕解锁按钮罩盖2007的方向构造有固定杆,该弹性复位件20的一端的套设在该固定杆上,另一端抵接在该头枕解锁按钮罩盖2007的底板上,当按下该头枕解锁按钮2005后,该弹性复位件20会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反之,松开该头枕解锁按钮2005后,该弹性复位件20会复位到最初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弹性复位件20优选为弹簧、扭簧或其它具有弹性功能的部件。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头枕骨架组件还包括包裹该头枕骨架2001与该头枕杆支撑塑料骨架2012的头枕罩。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头枕罩包括设置在该头枕骨架2001与该头枕杆支撑塑料骨架2012的前侧的头枕前罩盖2002和设置在该头枕骨架2001与该头枕杆支撑塑料骨架2012的后侧的头枕后罩盖2004,其中,在该头枕前罩盖2002上构造有通口。需要说明的是,该头枕前罩盖2002可与该头枕后罩盖2004采用插拔式或凹凸配合的方式连接为一体。
通口可供与该头枕1000相连接的连接件穿出。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该头枕罩内设有适于遮盖该通口的头枕遮盖片。具体地,由于设置在该头枕前罩盖2002上的通口尺寸相对较大,肉眼可以看见,为了美观性,通过增设该头枕遮盖片2003,从而可以有效地遮挡住经该通口露出的其余部分。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座椅,包括上述所述的座椅靠背。其中,头枕1000与该靠背2000相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还包括设置在该车体内的上述所述的座椅。
需要说明的是,该车辆可为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或商务车等。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增设该头枕解锁锁止部40、传动件9以及锁止部201,该头枕解锁锁止部40通过该传动件9与该锁止部201相连接,即,该传动件9的上端与该头枕解锁锁止部40相接触,该传动件9的下端活动穿过该锁止部201,其中,通过该头枕解锁锁止部40的运动,以促使该传动件9的下端带动该锁止部201朝解锁和锁定的方向进行运动,从而对该高度调节机构6进行解锁和锁止。可见,本申请通过增设该传动件9,从而可以使得该锁紧解锁机构7的安装不再受安装方位的限制,该头枕解锁锁止部40可以布置在靠背2000的任意侧,即,可以布置在靠背2000的左侧、右侧、前侧、后侧、上侧或下侧等,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该头枕解锁锁止部40安装的灵活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9)

1.一种头枕组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辆,所述头枕组件包括:头枕和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头枕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靠背的第一连接件相互插接,以使得所述头枕和靠背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头枕可相对所述靠背前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其中一者设有滑槽,另一者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滑槽沿所述头枕指向所述靠背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所述滑槽,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滑槽的槽壁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其中一者呈套筒状,另一者为套杆而与所述套筒紧配插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将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锁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枕装饰板,所述头枕装饰板设置在所述头枕面向所述靠背的一侧,且所述头枕装饰板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靠背抵接;
所述延伸部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枕罩和遮盖件,所述头枕罩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遮盖件位于所述头枕罩内,并遮盖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遮盖件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连接件适配穿出的适配孔。
9.一种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头枕组件,包括:
靠背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靠背上,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插接,以使得所述头枕和靠背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头枕可相对所述靠背前后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骨架,用于与所述靠背连接,所述支撑骨架设有安装孔;
活动骨架,用于与所述安装孔沿上下方向活动插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活动骨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解锁机构,所述锁紧解锁机构包括:触发件和锁紧主体,所述触发件能够朝靠近或远离所述锁紧主体的方向运动,以推动所述锁紧主体处于锁紧位置或解锁位置,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活动骨架相对所述支撑骨架固定;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活动骨架能够相对所述支撑骨架上下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主体设有锁紧部,所述锁紧主体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供所述活动骨架穿过,所述锁紧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锁紧主体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以使所述锁紧部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的部分与所述活动骨架锁紧或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主体还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贯穿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壁,所述锁紧部与所述第四通孔插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设有让位孔,所述让位孔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安装孔的孔壁;
所述锁紧主体自所述让位孔伸入所述安装孔,所述锁紧主体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以处于所述锁紧位置或所述解锁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解锁机构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锁紧主体,所述触发件与所述第二端驱动连接;
当所述第二端受到所述触发件施加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作用力时,所述第一端带动所述锁紧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运动,以使所述锁紧解锁机构处于所述解锁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解锁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用以对所述触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复位;和/或,
所述锁紧解锁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用以对所述锁紧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复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任意一项所述的靠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骨架设有卡槽,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锁紧主体与所述卡槽卡接而锁紧;
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紧主体与所述卡槽分离。
18.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枕组件,和/或,如权利要求9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靠背组件。
19.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的上述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座椅。
CN202221919361.2U 2022-02-08 2022-07-22 头枕组件、靠背组件、座椅及车辆 Active CN21789259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586741 2022-02-08
CN202220258674 2022-02-08
CN2022101192573 2022-02-08
CN202210119257 2022-02-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2598U true CN217892598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365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9462.1A Pending CN116572813A (zh) 2022-02-08 2022-07-22 头枕组件、靠背组件、座椅及车辆
CN202221919361.2U Active CN217892598U (zh) 2022-02-08 2022-07-22 头枕组件、靠背组件、座椅及车辆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9462.1A Pending CN116572813A (zh) 2022-02-08 2022-07-22 头枕组件、靠背组件、座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6572813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72813A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92598U (zh) 头枕组件、靠背组件、座椅及车辆
CN109398193B (zh) 头枕锁止机构及汽车座椅
CN113306468B (zh) 一种头枕支架的滑动锁定机构以及汽车座椅头枕支架
KR101178414B1 (ko) 차량용 글로브 박스 모듈
CN107499202B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的调节结构
CN214396508U (zh) 一种头枕导套锁止结构、座椅及车辆
CN216684188U (zh) 一种手动调节头枕
WO2001023207A1 (en) Force transmission for releasing the locking catch of a folding backrest of a motor vehicle seat
CN111874108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结构
CN210478476U (zh) 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加装后背小桌板组件
CN217320153U (zh) 汽车座椅及车辆
CN220053609U (zh) 头枕安装装置、头枕组件、座椅靠背、座椅以及车辆
CN106965724A (zh) 机械手动腿部倾斜装置
GB2263620A (en) An actuator for an adjustable seat belt pillar loop
CN214001424U (zh) 用于汽车座椅的滑轨解锁机构
CN220904776U (zh) 车辆
CN115257491B (zh) 带有脚踏板的汽车座椅
CN219325751U (zh) 一种汽车扶手箱、汽车副仪表板总成及汽车
CN215883418U (zh) 颈部支撑机构
WO2018135042A1 (ja) アームレスト
CN220720781U (zh) 遮阳板总成及车辆
CN216761551U (zh) 头枕解锁机构及汽车座椅
CN215632335U (zh) 一种带阻尼的外掀式车门外开启手柄及氢能汽车
CN217574974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多功能车载护颈枕
CN214267413U (zh) 调节机构及儿童安全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