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71356U - 预制构件及其模具和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预制构件及其模具和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71356U
CN217871356U CN202221183544.2U CN202221183544U CN217871356U CN 217871356 U CN217871356 U CN 217871356U CN 202221183544 U CN202221183544 U CN 202221183544U CN 217871356 U CN217871356 U CN 217871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prefabricated
core mold
fram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835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凤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18354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713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71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713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及其模具和连接结构,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构件主体;所述预制构件配置有多组水平钢筋和纵向钢筋;所述预制构件主体内构造有浆锚空腔;所述纵向钢筋的下端裸露在所述浆锚空腔内;至少一组所述纵向钢筋包括前后布置的两条,两条纵向钢筋的底端通过封闭端衔接,从而形成第一封闭结构;两条纵向钢筋的顶端也通过封闭端衔接,从而形成第二封闭结构,以使得上下层预制构件装配时,下层预制构件的所述第二封闭结构能够伸入到上层预制构件的所述浆锚空腔内,形成上下层预制构件的双环锚连接。

Description

预制构件及其模具和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预制构件及其模具和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预制构件是在工厂中预先制作好的构件,与完全通过现场浇筑的构件相比,预制构件在工厂中可以更好地把控构件的品质。在制作完成后,预制构件会送到现场进行装配,现场浇筑后,混凝土填充预制构件的锚固区域,完成相邻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
但是,相关技术中,预制构件锚固区域的强度仍有待提高。
因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构件及其模具和连接结构,以提升上下层预制构件锚固区的强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构件,包括:
预制构件主体;所述预制构件配置有多组水平钢筋和纵向钢筋;
所述预制构件主体内构造有浆锚空腔;
所述纵向钢筋的下部裸露在所述浆锚空腔内;
至少一组所述纵向钢筋包括两条,两条纵向钢筋的底端通过封闭端衔接,从而形成第一封闭结构;
两条纵向钢筋的顶端也通过封闭端衔接,从而形成第二封闭结构,以使得上下层预制构件装配时,下层预制构件的所述第二封闭结构能够伸入到上层预制构件的所述浆锚空腔内,形成上下层预制构件的双环锚连接。
可选地,所述浆锚空腔连通有用于从所述浆锚空腔顶部注浆的注浆通道。
可选地,所述浆锚空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浆锚空腔通过串联通道连在一起,所述注浆通道和至少一个所述浆锚空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浆锚空腔为底部压力注浆的浆锚空腔。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包括上层预制构件和下层预制构件,所述上层预制构件和所述下层预制构件均为第一方面所述的预制构件,所述下层预制构件顶部的纵向钢筋伸入到所述上层预制构件的浆锚空腔内,并通过浆锚的方式锚固,且利用所述第一封闭结构和第二封闭结构实现双环锚连接。
可选地,所述浆锚空腔连通有用于从所述浆锚空腔顶部注浆的注浆通道。
可选地,所述浆锚空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浆锚空腔通过串联通道连在一起,所述注浆通道和至少一个所述浆锚空腔连通;所述注浆通道的入口被构造在所述预制构件主体的顶部、侧面或立面。
可选地,所述浆锚空腔为底部压力注浆的浆锚空腔。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制作第一方面所述预制构件的预制构件模具,包括:
模具框架,
用于构造所述浆锚空腔的芯模;所述芯模能够容纳所述纵向钢筋的下端;
所述模具框架被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第一方面所述的预制构件。
可选地,所述芯模包括内部为空腔的芯模主体,所述纵向钢筋的底部位于所述芯模主体内,所述芯模主体顶部具有可打开或封闭所述芯模主体内空腔的转板,所述转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纵向钢筋通过的孔。
可选地,所述芯模包括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芯模底部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以使得在所述整体中容纳至少两组纵向钢筋。
可选地,所述模具框架为平模模具框架或立模模具框架,所述平模模具框架由四条边模围合而成,在其中一条边模上构造出供所述芯模穿过的孔;或者,所立模模具框架由两边的侧边模和底部的底边模围合而成,在所述底边模上构造出供所述芯模穿过的孔。
可选地,所述模具框架外侧设有保温层和背板,所述模具框架、保温层和背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用于立模制作的整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模具框架外侧设有保温层、预制构件外页模具和背板,所述模具框架、保温层、预制构件外页模具和背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用于立模制作的整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预制构件外页模具为已浇筑好的状态或未浇筑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芯模具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于连接自动拆装所述芯模的设备。
可选地,所述自动拆装所述芯模的设备包括基础架,所述基础架上设置多组芯模支撑架,芯模安装在所述芯模支撑架上;
所述基础架包括横梁,每组所述芯模支撑架的上端和/或下端通过第一滑动连接件与所述横梁滑动配合,以芯模间距为准调整第一滑动连接件使得所述芯模支撑架移动到相应位置后用顶丝固定在所述横梁上;
所述芯模支撑架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位于所述横梁的侧面且与所述固定部件连接;
所述芯模的底部连接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滑动连接件和主轴,所述芯模可围绕所述主轴转动进而产生倾斜,所述第二滑动连接件和所述背板的侧缘滑动配合;所述背板的侧面设有倾斜预留槽,以使得所述第二滑动连接件运动到所述倾斜预留槽时与所述背板侧缘至少部分分离;所述主轴的下方连接有带动所述芯模沿着所述背板上下运动的第一动力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纵向钢筋在浆锚区域裸露且形成双环锚结构,相对于普通的直型钢筋搭接,增加了注浆料和纵向钢筋的结合面,提升了锚固区域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底部靠近侧面位置的线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主视的线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在靠近边缘处的线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图6在上下层预制构件连接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在上下层预制构件连接处的侧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预制构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预制构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芯模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的芯模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9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预制构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预制构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预制构件模具与模箱组合后得到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侧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预制构件模具背板和预制构件外页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预制构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拆装芯模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支模状态);
图22为图21在基础架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1在基础架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背面);
图24为图23在滑道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自动拆装芯模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收缩状态);
图26为图25在芯模支撑架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拆装芯模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倾斜状态);
图28为图27在芯模支撑架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的底面视图;
图31为图29在底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图32在底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预制构件主体;2-水平钢筋;3-纵向钢筋;31-第一封闭结构;32-第二封闭结构;4-浆锚空腔;5-注浆通道;6-串联通道;7-出浆孔;101-上层预制构件;102-下层预制构件;8-预制构件模具;81-模具框架;810-边模;811-第二孔;812-侧边模;813-底边模;82-芯模;83-连接部;820-芯模主体;821-转板;822-第一孔;823-铰接轴;84-保温层;85-背板;86-预制构件外页模具;87-预制构件外页;88-连接端;9-自动拆装芯模的设备;94-基础架;95-横梁;96-立柱;97-滑道;98-第一螺栓;99-第二螺栓;911-背侧板;912-主轴;913-倾斜预留槽;914-第一动力装置;915-第一连接板;916-第二连接板;917-第三连接板;918-滑块;919-第三螺栓;920-第二动力装置;921-倾斜传力架;922-U型豁口;923-斜面;924-第一限位板;925-第二限位板;926-第三限位板;928-倾斜传动杆;929-双轮;103-模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预制构件及其连接结构>
请参考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构件,包括由混凝土构成的预制构件主体1;预制构件主体1配置有多组水平钢筋2和纵向钢筋3。水平钢筋2从预制构件主体1的两侧伸出,用于实现相邻预制构件之间的水平连接。纵向钢筋3的顶端从预制构件主体1的顶部伸出,用于实现上下层预制构件的纵向连接。预制构件主体1内构造有浆锚空腔4,浆锚空腔4大体上位于预制构件主体1底部,且从预制构件主体1的底面导通;纵向钢筋3的下端裸露在所述浆锚空腔4内,这样在浆锚空腔4内注入的锚固用浆料(如C60灌浆料等)就可以和裸露的纵向钢筋3形成裹握,增强了锚固强度。
纵向钢筋3包括沿着预制构件主体厚度方向间隔平行布置的两条,两条纵向钢筋的底端通过封闭端衔接,从而形成第一封闭结构31,封闭端大体上呈弧形,以使得两条纵向钢筋3底部形成一个环状的第一封闭结构31。
两条纵向钢筋3的顶端也通过封闭端衔接,从而形成第二封闭结构32,以使得上下层预制构件装配时,下层预制构件的所述第二封闭结构32能够伸入到上层预制构件的所述浆锚空腔4内,类似地,纵向钢筋3顶部的封闭端也大体上呈弧形,从而形成了一个大体上呈环状的第二封闭结构32,最终,第一封闭结构31和第二封闭结构32同时裸露在上层预制构件底部的浆锚空腔4,形成上下层预制构件的双环锚连接,由于第一封闭结构31和第二封闭结构32大体上沿着预制构件主体1的厚度方向布置,所以相对于纵向钢筋3的竖直部分而言,形成了一个在水平方向的受力形态,和浆锚空腔4内注入的灌浆料裹握后,能够起到抗剪力的作用。
结合图3-5,在一些实施例中,浆锚空腔4连通有用于从浆锚空腔4顶部注浆的注浆通道5;注浆通道5的入口被构造在所述预制构件主体1的顶部、侧面或立面。例如,注浆通道5的末端连通在浆锚空腔4顶端,注浆通道5一直向上延伸,直至首端导通到预制构件主体1顶部。又或者,在预制构件主体立面(即预制构件保持竖直状态的正面或背面)靠近浆锚空腔4上方的位置,开始一个注浆通道5,然后先使得该注浆通道5一直导通到浆锚空腔4的顶部。上述的注浆通道5可以使用内部为空心的埋件预埋在预制构件模具内形成。通过向注浆通道5内注浆,可以实现上下层预制构件的锚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浆锚空腔4包括多个,多个浆锚空腔4通过水平布置的串联通道6连在一起,这样,注浆通道5只需要和一个浆锚空腔4连通,就可以通过串联通道6将灌浆料注入到全部的浆锚空腔4内,节约了构造多个注浆通道5所需的原材料和时间成本。
浆锚空腔4为底部压力注浆的浆锚空腔4,即可以不设置注浆通道5,而通过压力设备从浆锚空腔4的底部压入灌浆料,在预制构件主体1上设有出浆孔7(其构造类似于上文开设在立面的注浆通道,从另一方面来说,立面的注浆通道也可以用于出浆,立面的出浆孔7也可以用于注浆),导通至浆锚空腔4顶部,这样当从浆锚空腔4底部压入的灌浆料填充满后,就可以从出浆孔7留出,方便施工人员观察。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9-31,浆锚空腔4的至少一侧构造有容纳纵向钢筋3的露筋槽41,本实施例中,是在浆锚空腔4的前后两侧均设置露筋槽41,以容纳两条纵向钢筋3的底部,凹槽41可以增加纵向钢筋3和灌浆料的结合面积,提升浆锚区域的整体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2-33,浆锚空腔4是由嵌入在预制构件主体内部的管状部件42形成的,在预制构件模具组装时,可以将表面具有凹凸状(如波纹状)的管状部件配置在模具框架的内侧,这样当混凝土浇筑到模具框架内侧后,就会与管状部件的表面形成嵌合,无需拆除该管状部件42就可以形成对应形状的浆锚空腔4。并且,具有波纹状的管状部件一方面与混凝土主体1形成嵌合,提升了预制构件的刚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纵向钢筋3和灌浆料的结合面积,提升了锚固强度。
结合图6-8,基于上述预制构件的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包括上层预制构件101和下层预制构件102,其中上层预制构件101和下层预制构件102均为上文所述的预制构件,只不过一个位于上方,另一个位于下方,下层预制构件102顶部的纵向钢筋3伸入到上层预制构件101的浆锚空腔4内,上下层之间的空隙在施工现场用模板围合(图中未示出),并通过注入灌浆料的浆锚的方式锚固,即向上层预制构件101内注入灌浆料,灌浆料填充到浆锚空腔4和上下层预制构件的空隙(即楼板位置),形成浆锚,且利用第一封闭结构31和第二封闭结构32实现双环锚连接,提升了锚固强度。
<预制构件模具>
结合图9,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制作上述预制构件的预制构件模具8,包括:模具框架81,用于构造所述浆锚空腔4的芯模82;所述芯模82的形状至少部分与浆锚空腔的形状适配,内部为空心,即能够容纳所述纵向钢筋3的下端。模具框架81被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进入芯模82和模具框架81之间的空隙,形成预制构件主体1。
结合图11,芯模82包括内部为空腔的芯模主体820,纵向钢筋3的底部位于芯模主体820内,所述芯模主体820顶部具有可打开或封闭所述芯模主体820内空腔的转板821,转板821上开设有供所述纵向钢筋3通过的第一孔822。本实施例中,转板821在芯模主体820顶部的一侧通过铰接轴823铰接,实现上下转动,在模具的组装阶段,纵向钢筋3可以穿过孔进入到模具框架81内侧。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将芯模82抽出时,转板821和第一封闭结构31接触,使得转板821可以转动到打开芯模主体820内空腔的位置,让芯模82不受第一封闭结构31的阻碍,从模具框架81脱出,从而在预制构件主体1内留下与芯模82对应形状的浆锚空腔4。
结合图12-13,芯模82包括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芯模82底部通过水平布置的连接部83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以使得在所述整体中容纳至少两组纵向钢筋3。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83还可以用于连接更多数量的芯模82,从而使得形成的整体容纳更多组的纵向钢筋3。
模具框架81为平模模具框架或立模模具框架,若为平模模具框架,结合图10,则由四条边模810围合而成,在其中一条边模810上构造出供芯模穿过的第二孔811。若为立模模具框架,结合图9,则模具框架81由两边的侧边模812和底部的底边模813围合而成,这是由于立模模具框架是在竖直状态下浇筑的,所以不用四边围合,而是在顶部留出用于浇筑混凝土的区域。在所述底边模813上构造出供所述芯模82穿过的第二孔811。
可选地,结合图14,所述模具框架81外侧设有保温层84和背板85,所述模具框架81、保温层84和背板85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用于立模制作的整体结构。可选地,结合图15,所述模具框架81外侧设有保温层84、预制构件外页模具86和背板85,所述模具框架81、保温层84、预制构件外页模具86和背板85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用于立模制作的整体结构。
这样,工作人员可以在水平状态下完成整套预制构件模具的组装,在将整体结构吊起时,保温层84在固定状态下不会发生位移,保证整体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保证预埋件及其他部分不脱落,从而可以可靠稳定地运送到立模的模箱103上完成混凝土浇筑和制作(结合图16-17)。
可选地,所述预制构件外页模具86为已浇筑好的状态(即形成预制构件外页87,如图18-20)或未浇筑的状态。由于预制构件外页87是在水平状态下预先浇筑好的,所以整体结构的刚度、整体性和稳定性更强。
可选地,所述芯模82具有连接端88,所述连接端88用于连接自动拆装芯模的设备9。
结合图21-28,可选地,所述自动拆装芯模的设备9包括包括基础架94,基础架94包括上下两道横梁95和左右两侧的立柱96。基础架94上水平设置多组芯模支撑架,每组芯模支撑架上均安装有芯模82。
每组芯模支撑架91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第一滑动连接件与横梁95滑动配合,第一滑动连接件包括在芯模支撑架910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将其固定在横梁95上的固定部件。以位于上端横梁95的固定部件和第一滑动连接件为例,第一滑动连接件包括大体上呈方形的滑道97,滑道97与横梁95滑动配合。滑道97内侧具有设置在横梁95端部的双轮929,双轮929可以沿着横梁95运动,从而带动芯模支撑架910横向运动。固定部件为顶丝,具体地,包括滑道97远离芯模82的一侧连接的若干第一螺栓98,控制滑道97可以带动芯模支撑架沿着横梁95左右运动,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上面的两组第一螺栓98固定滑道97内侧的双轮929,下面两组第二螺栓99固定横梁95,从而使得芯模支撑架位置相对于横梁95固定。
芯模支撑架包括背侧板911,背侧板911位于横梁95的侧面且与滑道97连接,芯模82的底部连接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滑动连接件和主轴912,芯模82可围绕主轴912转动进而产生倾斜,第二滑动连接件和背侧板911的侧缘滑动配合;背侧板911的侧面设有倾斜预留槽913,以使得第二滑动连接件运动到倾斜预留槽913时与背侧板911侧缘分离;主轴912的下方连接有带动芯模82沿着背侧板911上下运动的第一动力装置914。
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在芯模82下方,从内而外(从中间向两侧)依次设置的两组第一连接板915、两组第二连接板916和两组第三连接板917。第一连接板915直接连接在芯模82的底端,第二滑动连接件为一对竖向设置的柱形滑块918,该滑块918设置在第三连接板917的后端内侧。滑块918和背侧板911的侧缘滑动配合,将背侧板911的侧缘作为芯模82上下运动的滑道。滑块918运动到倾斜预料槽后,与背侧板911之间解除滑动配合,此时芯模82倾斜动作不会因为滑块918被背侧板911限制而卡住。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背侧板911内侧滑块918的长度大于位于背侧板911外侧滑块918的长度,以使得位于背侧板911外侧的滑块918运动到所述倾斜预留槽913时,位于背侧板911内侧滑块918的上部还贴在背侧板911上,这样的好处在于,当芯模82从倾斜状态复位时,位于内侧的滑块918可以紧贴背侧板911,起到限位和找垂直度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内侧滑块918对应的第三连接板917部分的长度也相应增长。
第二连接板916可沿着竖向调整位置并在调整到指定位置后被第一连接板915和第三连接板917夹住固定,这样就可以用第二连接板916灵活调整芯模82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芯模82、预制构件的需求。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915、第二连接板916和第三连接板917通过将三者穿置在一起的第三螺栓919固定。
主轴912横向穿置在两组第二连接板916上,例如第二连接板916和主轴912采用转动连接,使得第二连接板916可以相对主轴912转动,从而带动芯模82倾斜。主轴912下方连接的第一动力装置914可以为油缸,油缸推杆向上。油缸推杆向下运动时,控制芯模支撑架和芯模82向下运动,完成将芯模82从模具框架内抽出的抽模动作。油缸推杆向上运动时,完成芯模82进入模具框架的支模动作。
背侧板911下部开设有通孔,第二动力装置920(如可以前后推拉的油缸等)通过通孔连接倾斜传力架921。倾斜传力架921包括一对竖向设置的U型豁口922,第二连接板916下部内侧设有倾斜传动杆928,以使得芯模82沿着背侧板911下降后,倾斜传动杆928可以落入倾斜传力架921的U型豁口922内,并在第二动力装置920的带动下令芯模82产生倾斜。芯模82上升时,U型豁口922可以起到滑轨作用,未升到尽头时,背侧板911内侧的滑块918卡到背侧板911,全程都有固定作用。
倾斜传动杆928可以设置两组,即每个第二连接板916内侧各设置一组,可以设置为一组。
每个所述倾斜传力架921连接一个独立的第二动力装置920,或者也可以由一组机构同时控制倾斜。
当需要对某个芯模支撑架上的芯模82进行清理,即需要该芯模82倾斜时,带动倾斜传力架921运动,使得芯模82倾斜。
第二连接板916底端靠近背侧板911的一侧构造有斜面923,以使得芯模82沿着主轴912倾斜时,斜面923向后转动到竖直状态,抵靠在背侧板911上,这样的芯模82可以得到背侧板911和倾斜传力架921的双重支撑,提升倾斜时的稳定性。
倾斜预留槽913的内侧设有第一限位板924,倾斜预留槽913下方的背侧板911的外缘设有第二限位板925,使得第二连接板916可运动到第一限位板924和所述第二限位板925之间;背侧板911上还水平设置第三限位板926,使得所述倾斜传力架921可落在第三限位板926上。三组限位板可以在芯模82倾斜时起到扶正的作用、不发生倾斜、歪曲。
至此,在一块背侧板911上同时集成了滑轨、限位、倾斜等多项功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背侧板911上的空间。此外,芯模支撑架的所有零部件都可以拆卸更换,如果只有局部零件损坏,可以单独更换,而不用更换整套设备。
进一步地,背侧板911和固定部件之间留有供第二滑动连接件通过的距离,以使得第二滑动连接件能够运动到所述横梁95的上方。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实用新型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制构件主体;所述预制构件主体配置有多组水平钢筋和纵向钢筋;
所述预制构件主体内构造有浆锚空腔;
所述纵向钢筋的下部裸露在所述浆锚空腔内;
至少一组所述纵向钢筋包括的两条,两条纵向钢筋的底端通过封闭端衔接,从而形成第一封闭结构;
两条纵向钢筋的顶端也通过封闭端衔接,从而形成第二封闭结构,以使得上下层预制构件装配时,下层预制构件的所述第二封闭结构能够伸入到上层预制构件的所述浆锚空腔内,形成上下层预制构件的双环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浆锚空腔连通有用于从所述浆锚空腔顶部注浆的注浆通道;所述注浆通道的入口被构造在所述预制构件主体的顶部、侧面或立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浆锚空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浆锚空腔通过串联通道连在一起,所述注浆通道和至少一个所述浆锚空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浆锚空腔为底部压力注浆的浆锚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浆锚空腔的至少一侧内壁上构造有容纳纵向钢筋下部的露筋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浆锚空腔为嵌入在所述预制构件主体内部的管状部件形成;所述管状部件具有能够和所述预制构件主体嵌合的结构。
7.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预制构件和下层预制构件,所述上层预制构件和所述下层预制构件均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所述下层预制构件顶部的纵向钢筋伸入到所述上层预制构件的浆锚空腔内,并通过浆锚的方式锚固,且利用所述第一封闭结构和第二封闭结构实现双环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浆锚空腔连通有用于从所述浆锚空腔顶部注浆的注浆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浆锚空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浆锚空腔通过串联通道连在一起,所述注浆通道和至少一个所述浆锚空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浆锚空腔为底部压力注浆的浆锚空腔。
11.用于制作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预制构件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框架,
用于构造所述浆锚空腔的芯模;所述芯模能够容纳所述纵向钢筋的下端;
所述模具框架被浇筑混凝土后形成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预制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模包括内部为空腔的芯模主体,所述纵向钢筋的底部位于所述芯模主体内,所述芯模主体顶部具有可打开或封闭所述芯模主体内空腔的转板,所述转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纵向钢筋通过的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模包括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芯模底部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以使得在所述整体中容纳至少两组纵向钢筋。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框架为平模模具框架或立模模具框架,所述平模模具框架由四条边模围合而成,在其中一条边模上构造出供所述芯模穿过的孔;或者,所立模模具框架由两边的侧边模和底部的底边模围合而成,在所述底边模上构造出供所述芯模穿过的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框架外侧设有保温层和背板,所述模具框架、保温层和背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用于立模制作的整体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框架外侧设有保温层、预制构件外页模具和背板,所述模具框架、保温层、预制构件外页模具和背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用于立模制作的整体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外页模具为已浇筑好的状态或未浇筑的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模具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于连接自动拆装所述芯模的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拆装所述芯模的设备包括基础架,所述基础架上设置多组芯模支撑架,芯模安装在所述芯模支撑架上;
所述基础架包括横梁,每组所述芯模支撑架的上端和/或下端通过第一滑动连接件与所述横梁滑动配合,以芯模间距为准调整第一滑动连接件使得所述芯模支撑架移动到相应位置后用顶丝固定在所述横梁上;
所述芯模支撑架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位于所述横梁的侧面且与固定部件连接;
所述芯模的底部连接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滑动连接件和主轴,所述芯模可围绕所述主轴转动进而产生倾斜,所述第二滑动连接件和所述背板的侧缘滑动配合;所述背板的侧面设有倾斜预留槽,以使得所述第二滑动连接件运动到所述倾斜预留槽时与所述背板侧缘至少部分分离;所述主轴的下方连接有带动所述芯模沿着所述背板上下运动的第一动力装置。
CN202221183544.2U 2022-05-17 2022-05-17 预制构件及其模具和连接结构 Active CN2178713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83544.2U CN217871356U (zh) 2022-05-17 2022-05-17 预制构件及其模具和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83544.2U CN217871356U (zh) 2022-05-17 2022-05-17 预制构件及其模具和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71356U true CN217871356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90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83544.2U Active CN217871356U (zh) 2022-05-17 2022-05-17 预制构件及其模具和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713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08385U (zh) 一种水泥预制块自动浇制装置
CN111749714B (zh) 一种圆形输水隧洞洞壁逐窗分层浇筑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4016509B (zh) 自行式混凝土挡墙现浇施工设备及方法
CN104924426A (zh) 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
CN110863507A (zh) 一种加装电梯整体式预制基础构件、成型模具和使用方法
CN111645185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墙板制作工艺
KR100463032B1 (ko) 암거 제작용 이동식 철재 거푸집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암거의 증기촉진양생 연속시공방법
KR101199997B1 (ko)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용 성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정화조 성형물의 제조방법
CN104924433A (zh) 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
CN217871356U (zh) 预制构件及其模具和连接结构
CN106965302B (zh) 一种预制梁式楼梯及其专用模具和施工方法
CN110714462A (zh) 预制混凝土桩及接头及生产方法
CN112144412A (zh) 预制装配式柱间系梁的施工方法
CN216787957U (zh) 柱式检查坑现浇混凝土轨道立柱
CN216196585U (zh) 一种基础后浇带免剔凿免支模施工模具
CN113482007B (zh) 一种腰梁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034149A (zh) 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
KR20020035038A (ko) 아이엘엠용 박스거더 동시타설형 거푸집장치와 이를이용한 동시타설식 박스거더 제작 방법
CN206999248U (zh) 一种预制梁式楼梯及其专用模具
CN104960077A (zh) 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
CN104924432A (zh) 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
CN104924430A (zh) 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
CN211057781U (zh) 预制混凝土桩接头
CN220954805U (zh) 一种楼体承重墙体加固结构
CN204748898U (zh) 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