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67636U - 吊具 - Google Patents

吊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67636U
CN217867636U CN202221976057.1U CN202221976057U CN217867636U CN 217867636 U CN217867636 U CN 217867636U CN 202221976057 U CN202221976057 U CN 202221976057U CN 217867636 U CN217867636 U CN 217867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carrier
spreader
moving
counter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760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辰
张晓�
马晓刚
陈永刚
于利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760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67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67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67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吊具,包括本体、承载件、配重件以及传动件,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于主体部上的吊装部与连接部,吊装部用于与起吊设备连接,连接部用于与待吊装部件连接,承载件与本体连接,承载件包括耦合部,配重件设置于承载件上且与承载件可移动连接,以调节吊具的重心,传动件包括转轴和转动部,转轴设置于配重件上且与转动部连接,转动部与耦合部传动配合,由转轴带动转动部相对耦合部转动,以驱动配重件在承载件上移动,使配重件在承载件上的位置可调。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吊具,能够减少调平吊具重心的用力,提高吊具调平的效率。

Description

吊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吊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吊具。
背景技术
吊具能够将相应的物体由现所在位置吊装移动至指定位置,在各领域应用均十分广泛。例如,在风电市场开发需求的不断推动下,相关风电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产品更新迭代周期越来越短,风电机组容量也在日益增加。在机组整机吊装和机组大部件吊装中,梁式吊具是最常用的工艺装备,一般采用单钩或双钩起吊方式,并要求吊梁在起吊前和吊装过程中水平,现有技术中是通过拆卸配重块,调整使用数量和位置使吊梁吊起时大致水平。
然而,通过拆卸再安装配重块,操作反复且费时费力,操作人员的工作难度较大,调平吊具重心的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吊具,能够减少调平吊具重心的用力,操作简单,提高吊具调平的效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吊具,包括本体、承载件、配重件以及传动件,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于主体部上的吊装部与连接部,吊装部用于与起吊设备连接,连接部用于与待吊装部件连接,承载件与本体连接,承载件包括耦合部,配重件设置于承载件上且与承载件可移动连接,以调节吊具的重心,传动件包括转轴和转动部,转轴设置于配重件上且与转动部连接,转动部与耦合部传动配合,由转轴带动转动部相对耦合部转动,以驱动配重件在承载件上移动,使配重件在承载件上的位置可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传动件还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部,每个固定部与配重件连接,转轴插接于各固定部并与固定部转动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转动部包括齿轮,耦合部包括齿条,齿轮设置于转轴上且与齿条啮合,实现转动部与耦合部的传动配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承载件包括移动轨道,配重件具有与移动轨道对应的凹槽,配重件通过凹槽卡接在移动轨道并与移动轨道滑动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承载件还包括限位部,限位部设置于移动轨道的末端,以限制配重件在移动轨道的延伸方向与移动轨道分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配重件上设置移动件,移动件设置于配重件靠近承载件的一侧,配重件在承载件上移动时,移动件相对承载件运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配重件上还设置有锁紧件,锁紧件设置于移动件的一侧,当配重件在承载件上的位置确定后,锁紧件与承载件抵接以使配重件固定在承载件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移动件为滚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吊具还包括防护件,防护件与配重件连接且覆盖转动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主体部包括主梁以及设置于主梁两端的边梁,吊装部设置于主梁且连接部设置于边梁,承载件与主梁的一端连接且沿背离主梁的方向延伸。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通过利用传动件驱动配重件在承载件上移动,能够方便且高效的调平吊具的重心,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拆卸再拼装,利用传动件将配重件移动更加省时省力,能够提高调平效率,在快速调平吊具重心的同时更加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同时该方式相较于拆卸拼装更加安全可靠,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吊具的侧视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配重件与传动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配重件与传动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配重件与传动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吊具的俯视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附图标记:
100-吊具;1-本体;11-主体部;101-主梁;102-边梁;
12-吊装部;13-连接部;
2-承载件;21-耦合部;22-限位部;
3-配重件;31-锁紧件;32-凹槽;33-移动件;34-遮挡板;35-起吊部;
4-传动件;41-转轴;42-转动部;43-固定部;5-移动轨道;
6-防护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申请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吊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图1至图10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吊具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吊具100,该吊具100包括本体1、承载件2、配重件3以及传动件4,本体1包括主体部11以及设置于主体部11上的吊装部12与连接部13,吊装部12用于与起吊设备连接,连接部13用于与待吊装部12件连接,承载件2与本体1连接,承载件2包括耦合部21,配重件3设置于承载件2上且与承载件2可移动连接,以调节吊具100的重心,传动件4包括转轴41和转动部42,转轴41设置于配重件3上且与转动部42连接,转动部42与耦合部21传动配合,由转轴41带动转动部42相对耦合部21转动,以驱动配重件3在承载件2上移动,使配重件3在承载件2上的位置可调。
可选地,所用的吊具100可以是梁式吊具100,因此,本体1的主体部11可以采用梁式结构,一般为“工”字形结构,在主体部11上需要设置吊装部12和连接部13,利用起吊机等设备通过吊钩连接吊装部12,能够将吊具100吊起,在连接部13上设置吊索与待吊装部12件连接,最终将待吊装部12件吊起。
对于吊装部12的结构,可以采用吊耳结构设置在主体部11上,在吊耳上设置多个不同的吊孔以调节吊点位置,选择合适的吊点位置对吊具100进行调平。
一般采用单钩或双钩起吊方式,单钩起吊仅与一个吊孔连接,双钩起吊需与两个吊孔连接,两种方式均需要确保吊具100在起吊前和吊装时的平衡,一般允许一定的倾斜,以保证吊装作业的安全。
主体部11上的连接部13需要连接吊索,吊索的一端与连接部13连接且另一端与待吊装部12件连接,可选地,吊索可以采用具有一定连接强度的绳索,待吊装部12件可以是风力发电机组中的齿轮箱和传动系等设备。
在本体1上连接承载件2,可选地,承载件2可以是板状结构,可选用托架,承载件2可焊接在本体1上,其用于支撑配重件3并为配重件3的移动提供空间。
可选地,配重件3可以包括配重块,将配重件3放置于承载件2上且能够在承载件2上移动,当吊具100在起吊设备时,可能会出现重心不稳导致失衡的情况,通过调节配重件3在承载件2上的位置,能够调节吊具100整体的重心,使之保持平衡。
考虑到配重件3具有一定的重量且不易在承载件2上移动,所以在配重件3上设置了传动件4,操作人员可通过传动件4带动配重件3移动,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通过在配重件3上设置转轴41并将转动部42连接在转轴41上,能使转轴41带动转动部42转动,转动部42与承载件2上的耦合部21转动配合形成驱动力,从而牵引配重件3在承载件2上移动。
其中,对于转轴41的转动方式来说,可人工采用棘轮扳手等工具拧动转轴41使其转动,也可以在转轴41上安装电机,通过电驱动方式使转轴41转动,本申请对转轴41的转动方式不作特殊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100,通过利用传动件4驱动配重件3在承载件2上移动,能够方便且高效的调平吊具100的重心,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拆卸再拼装,利用传动件4将配重件3移动更加省时省力,在快速调平吊具100重心的同时更加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同时该方式相较于拆卸拼装更加安全可靠,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请具体参阅图4至图7,传动件4还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部43,每个固定部43与配重件3连接,转轴41插接于各固定部43并与固定部43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轴41与配重件3间接连接的方式,通过在配重件3上设置固定部43使得转轴41固定在配重件3上,并形成固定部43与转轴41的转动连接。
由于转轴41相对于配重件3是转动的,可选地,固定部43可以采用带座轴承,将转轴41插接于固定部43中,具体是插接于带座轴承的内圈,并随着转轴41一起转动,带座轴承的外圈与座体相连并连接在配重件3上,从而将转轴41固定于配重件3上。
可选地,固定部43的带座轴承可通过座体连接在配重件3上,可采用螺栓连接方式或其他连接方式。
考虑到固定转轴41以及转动部42的稳定性,可设置至少两个固定部43连接在配重件3上,可将转动部42设置于转轴41的中心,两个固定部43间隔插接于转动部42的两侧,固定部43分别设置于转动部42的两侧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可根据实际连接稳定性的需求选择固定部43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100,通过将转轴41插接于配重件3上的固定部43,实现了配重件3上转轴41的固定,提高了转轴41以及转动部42转动时的稳定性,降低了脱落的风险,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7,转动部42包括齿轮,耦合部21包括齿条,齿轮设置于转轴41上且与齿条啮合,实现转动部42与耦合部21的传动配合。
具体地,转动部42可采用齿轮结构,与之对应的耦合部21可采用齿条,通过齿轮与齿条的啮合且在齿条上滚动形成驱动力,完成对所连接配重件3的拖动过程。
通常在承载件2上设置的齿条为直线型,一般是在主体部11的主梁101长度方向上的进一步延伸,齿轮通过啮合齿条并在齿条上做直线运动以带动配重件3在承载件2上做直线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100,提出了一种转动部42和耦合部21的具体结构,通过齿轮配合齿条传动的方式驱动配重件3的移动,由于转轴41与齿轮之间存在一定长度的力臂,因此转动转轴41传动时更加省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请参阅图3至图6,承载件2包括移动轨道5,配重件3具有与移动轨道5对应的凹槽32,配重件3通过凹槽32卡接在移动轨道5并与移动轨道5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承载件2上设置移动轨道5,该移动轨道5为在承载件2上向上凸起的结构,通过在配重件3的底部对应设置凹槽32以使配重件3卡接在移动轨道5上,配重件3移动时与移动轨道5产生滑动摩擦。
通常在承载件2上设置两条移动轨道5,因此配重件3上对应设置两道凹槽32,以提高滑动时的稳定性,降低了脱轨的风险。
可选地,移动轨道5可由金属或非金属(如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制成,移动轨道5与配重块接触面摩擦系数要低,以节省移动时的用力。
移动轨道5的延伸方向决定了配重件3的可移动方向,通常移动轨道5沿主体部11的主梁101长度方向直线延伸设置,两条移动轨道5设置于耦合部21的两侧且均平行设置,配重件3能够沿移动轨道5进行直线移动。
可选地,可根据实际吊装需求设计移动轨道5的延伸长度,其延伸长度越长,则对应配重件3可移动的位置越多,有利于调节吊具100的重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100,通过在承载件2上设置移动轨道5,能够引导配重件3的移动方向,同时,配重件3对应设置的凹槽32与移动轨道5卡接,能够降低配重件3与承载件2的接触面积,减小了配重件3移动时的滑动摩擦力,更有利于配重件3的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请参阅图2和图3,承载件2还包括限位部22,限位部22设置于移动轨道5的末端,以限制配重件3在移动轨道5的延伸方向与移动轨道5分离。
为了防止配重件3沿移动轨道5移动后滑出承载件2,需在移动轨道5的末端设置限位部22以形成对配重件3的阻挡。
可选地,限位部22可以是限位块以形成限位凸起,可以与承载件2一体连接或分体连接,该限位部22的宽度或高度等尺寸需大于对应的凹槽32的尺寸,当凹槽32移动至限位部22时,限位部22能够对凹槽32形成阻挡,以使配重件3停止移动。
可选地,限位部22也可以采用挡板等结构,只要能够在移动轨道5的末端阻挡住配重件3移动均可,本申请对限位部22的具体结构不作特殊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100,通过在移动轨道5远离本体1的一端设置限位部22,防止了配重件3脱离移动轨道5,确保配重件3能够始终在承载件2上移动,提高了调节重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请参阅图8和图9,配重件3上设置移动件33,移动件33设置于配重件3靠近承载件2的一侧,配重件3在承载件2上移动时,移动件33相对承载件2运动。
可选地,承载件2包括承载板和位于承载板下部的支撑板,承载板的一端与本体1连接且另一端悬臂设置,支撑板与本体1连接并支撑承载板,配重件3以及耦合部21均设置于承载板上。
可选地,支撑板在自身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形成移动槽,移动件33包括滚轮,配重件3还包括遮挡板34,遮挡板34连接在配重件3上且在高度方向上延伸,滚轮设置于遮挡板34的内侧,滚轮抵靠在移动槽中且能够跟随配重件3在移动槽中移动。
对于承载件2的具体结构来说,其中的承载板与支撑板可以垂直相交设置,承载板可以作为主体部11的主梁101上的延伸板,支撑板提高了承载板的承载能力,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能。
其中,当承载板与一个支撑板垂直相交时,承载件2整体的横断面为“T”形截面,支撑板的两侧形成两个移动槽,当承载板与两个支撑板垂直相交时,承载件2整体的横断面为“π”形截面,两个支撑板与承载板的两侧边缘之间形成两个移动槽。
可选地,遮挡板34可以是配重件3本身向下延伸出的挡板结构,也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在配重件3底部的单独挡板结构,以遮挡住承载板的两侧边缘以及两个移动槽,防止配重件3偏移出承载板的两侧边缘。
在遮挡板34的内侧设置滚轮,使滚轮位于形成的移动槽中,当配重件3移动时,能够带动滚轮贴紧移动槽中的承载板滚动,在防止配重件3偏移的同时提高了配重件3的可移动性。
可选地,可在配重件3靠近承载板边缘的两侧均设置遮挡板34和滚轮,每个遮挡板34的内侧可设置两个滚轮以进一步提高移动的稳定性,遮挡板34对应为滚轮支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100,通过在配重件3靠近承载件2的一侧设置移动件33,使移动件33与承载件2之间形成转动配合,既可以确保配重件3不会在承载件2上脱出,又进一步提高了配重件3的可移动性,节省了配重件3移动时的用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请继续参阅图8和图9,配重件3上还设置有锁紧件31,锁紧件31设置于移动件33的一侧,当配重件3在承载件2上的位置确定后,锁紧件31与承载件2抵接以使配重件3固定在承载件2上。
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吊具100平衡重心对应的位置时,通过设置锁紧件31以将配重件3进行固定,使最终调节好的吊具100重心稳定。
可选地,将锁紧件31设置于遮挡板34的内侧,并且与遮挡板34上的滚轮间隔设置,避免相互之间造成影响。
可选地,锁紧件31可采用锁紧螺栓,由于锁紧件31在遮挡板34上且均位于配重件3的底部,所以当配重件3移动到平衡位置后,拧紧螺栓使螺栓抵接在配重件3的底部即可使配重件3固定,当需要移动配重件3时,松开螺栓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100,通过在配重件3上设置锁紧件31,能够实现对配重件3的固定,防止配重件3在承载件2上任意移动对吊具100造成失衡影响,提高了吊装时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请继续参阅图9,吊具100还包括防护件6,防护件6与配重件3连接且覆盖转动部42。
可选地,防护件6可以是防护罩,防护件6对传动件4的转动部42进行隔离保护,在防护件6上需开设沿转轴41的轴向贯穿的开口,使得转轴41既能穿过防护件6,又能露出端部,便于工作人员拧动端部使转轴41转动。
可选地,防护件6上还需开设能够使承载件2上的耦合部21通过的开口,由于配重件3移动时需要防护件6内部的转动部42与耦合部21配合,所以需确保耦合部21能够穿过开口与防护件6内部的转动部42传动配合。
本申请对防护件6的具体结构不作特殊限定,能够满足对转动部42的覆盖保护均可,可选地,防护件6可以连接在配重件3上,也可以连接在固定部43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100,通过在转动部42处覆盖设置防护件6,能够防止转动部42的外露,对转动部42形成隔离保护,避免了外界环境对转动部42造成磨损,延长了转动部42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对工作人员形成保护,避免了直接与转动部42接触,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配重件3包括起吊部35,起吊部35设置于配重件3上,配重件3通过起吊部35吊起。
可选地,起吊部35为吊环结构,起吊设备可通过吊钩与起吊部35连接,以将配重件3吊起。
对于在配重件3上设置起吊部35的位置和数量不作特殊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选地,通常将起吊部35设置于配重件3的顶部,便于维持配重件3吊起时的重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100,通过在配重件3上设置起吊部35,能够利用起吊设备对配重件3进行吊装,避免了操作人员直接与配重件3接触进行拆装作业,更有利于配重件3的调配,更加省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0,主体部11包括主梁101以及设置于主梁101两端的边梁102,吊装部12设置于主梁101且连接部13设置于边梁102,承载件2与主梁101的一端连接且沿背离主梁101的方向延伸。
通常情况下,主体部11主梁10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边梁102垂直连接以形成“工”字形结构,主梁101与边梁102可采用焊接结构。
一般是在主梁101上设置吊装部12,起吊设备通过吊装部12与吊具100连接并吊起,在每个边梁102的两端处设置连接部13用于连接吊索,吊索再与待吊装部12件连接。
可选地,承载件2焊接在主梁101的一端上且与主梁101在同一条直线上,配重件3通过在该直线上变换位置以调节吊具100整体的重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100,提供了一种梁式吊具100的结构,将承载件2设置于主梁101上并调节配重件3在承载件2上的位置,更加便利地调节了吊具100整体的重心,提高了调平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100,通过利用传动件4驱动配重件3在承载件2上移动,能够方便且高效的调平吊具100的重心,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拆卸再拼装,利用传动件4将配重件3移动更加省时省力,在快速调平吊具100重心的同时更加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同时该方式相较于拆卸拼装更加安全可靠,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吊具(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主体部(11)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1)上的吊装部(12)与连接部(13),所述吊装部(12)用于与起吊设备连接,所述连接部(13)用于与待吊装部(12)件连接;
承载件(2),所述承载件(2)与所述本体(1)连接,所述承载件(2)包括耦合部(21);
配重件(3),所述配重件(3)设置于所述承载件(2)上且与所述承载件(2)可移动连接,以调节所述吊具(100)的重心;
传动件(4),所述传动件(4)包括转轴(41)和转动部(42),所述转轴(41)设置于所述配重件(3)上且与所述转动部(42)连接,所述转动部(42)与所述耦合部(21)传动配合,由所述转轴(41)带动所述转动部(42)相对所述耦合部(21)转动,以驱动所述配重件(3)在所述承载件(2)上移动,使所述配重件(3)在所述承载件(2)上的位置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4)还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部(43),每个所述固定部(43)与所述配重件(3)连接,所述转轴(41)插接于各所述固定部(43)并与所述固定部(43)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42)包括齿轮,所述耦合部(21)包括齿条,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转轴(41)上且与所述齿条啮合,实现所述转动部(42)与所述耦合部(21)的传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2)包括移动轨道(5),所述配重件(3)具有与所述移动轨道(5)对应的凹槽(32),所述配重件(3)通过所述凹槽(32)卡接在所述移动轨道(5)并与所述移动轨道(5)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2)还包括限位部(22),所述限位部(22)设置于所述移动轨道(5)的末端,以限制所述配重件(3)在所述移动轨道(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移动轨道(5)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3)上设置移动件(33),所述移动件(33)设置于所述配重件(3)靠近所述承载件(2)的一侧,所述配重件(3)在所述承载件(2)上移动时,所述移动件(33)相对所述承载件(2)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3)上还设置有锁紧件(31),所述锁紧件(31)设置于所述移动件(33)的一侧,当所述配重件(3)在所述承载件(2)上的位置确定后,所述锁紧件(31)与所述承载件(2)抵接以使所述配重件(3)固定在所述承载件(2)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为滚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100)还包括防护件(6),所述防护件(6)与所述配重件(3)连接且覆盖所述转动部(4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包括主梁(101)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梁(101)两端的边梁(102),所述吊装部(12)设置于所述主梁(101)且所述连接部(13)设置于所述边梁(102),所述承载件(2)与所述主梁(101)的一端连接且沿背离所述主梁(101)的方向延伸。
CN202221976057.1U 2022-07-29 2022-07-29 吊具 Active CN217867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6057.1U CN217867636U (zh) 2022-07-29 2022-07-29 吊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6057.1U CN217867636U (zh) 2022-07-29 2022-07-29 吊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67636U true CN217867636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56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76057.1U Active CN217867636U (zh) 2022-07-29 2022-07-29 吊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676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8100B (zh) 风车旋翼的悬挂装置、风车旋翼的安装方法和风力发电装置的建设方法
CN201411635Y (zh) 防撞栏模板施工台车
WO2008010643A1 (en) Hoist for low space crane
CN109704186B (zh) 叶片更换工装
CN217867636U (zh) 吊具
CN216301107U (zh) 一种电缆沟盖板搬运装置
CN109066420A (zh) 一种手车式断路器检修装置
CN219136203U (zh) 下水道格栅板搬运装置
CN211594874U (zh) 提升装置及超大采高液压支架搬运车
CN217789515U (zh) 一种电机检修平台
CN214114710U (zh) 一种建筑工程吊装装置
CN213085125U (zh) 电梯井曳引旋转伸缩式施工升降机
CN113697683A (zh) 一种设备部件更换吊具
CN211444694U (zh) 一种靶材加工的移动吊装装置
CN208522333U (zh) 一种手车式断路器检修装置
CN207973419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钢支撑拆装的吊装机
CN216945888U (zh) 起重吊机和车辆换电系统
CN220334513U (zh) 一种双吊具起重机的起升机构
CN210393474U (zh) 新型行车安全防坠落装置和行车
CN210825203U (zh) 一种高空吊物装置
CN218619872U (zh) 一种风力发电叶片吊具的吊挂装置
CN214828353U (zh) 一种吊点可调的旋转吊具
KR102029259B1 (ko) 풍력발전기용 요 시스템의 슬라이딩 패드 교체시스템 및 교체방법
CN220220693U (zh) 一种换电机器人
CN218025096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吊装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