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63721U - 副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副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63721U
CN217863721U CN202222807183.0U CN202222807183U CN217863721U CN 217863721 U CN217863721 U CN 217863721U CN 202222807183 U CN202222807183 U CN 202222807183U CN 217863721 U CN217863721 U CN 217863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assembly
rail
vehicle
lay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071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平忠
闫志刚
康保山
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Radar New Energy Vehicle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Radar New Energy Vehicle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Radar New Energy Vehicle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071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637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63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637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和车辆,其中,副仪表板总成包括下层本体、上层本体以及滑动组件。上层本体位于所述下层本体之上并覆盖部分所述下层本体,所述上层本体能相对于所述下层本体滑动;滑动组件的一侧与所述上层本体相连接,以使所述上层本体相对于所述下层本体滑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Description

副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副仪表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的车身有越做越宽的趋势,但是相应地停车却越来越不方便。不管是倒车入库还是侧方停车,停车空间都越来越狭小,遇到停车不规范的旁车,甚至可能打不开车门,打开也会下车困难。
车辆副仪表板(又名中央通道)是用来操控挂换挡放置茶杯等物件的一个机构,位于驾驶室正中位置。
在特殊停车情况下,前排司机和乘客可能需要跨过副仪表板到另一侧的车门处下车。但是,传统车型副仪表板通常是固定式的,不方便主副驾的通过性,从而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副仪表板总成,旨在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副仪表板总成,包括:
下层本体;
上层本体,位于所述下层本体之上并覆盖部分所述下层本体,所述上层本体能相对于所述下层本体滑动;以及
滑动组件,其一侧与所述上层本体相连接,以使所述上层本体相对于所述下层本体滑动。
可选地,所述下层本体为中空设置以容纳所述滑动组件,且所述下层本体背离所述上层本体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滑动组件背离所述上层本体的一侧用于与车辆的地板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至少一组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包括上滑轨和下滑轨,所述上滑轨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下滑轨内,所述上滑轨背离所述下滑轨的一侧与所述上层本体相连接,所述下滑轨背离所述上滑轨的一侧用于与车辆的地板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滑轨背离所述下滑轨的一侧安装有上支架,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上层本体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下滑轨背离所述上滑轨的一侧安装有下支架,所述下支架用于与车辆的地板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滑动单元还包括导杆,所述导杆沿所述上滑轨的滑动方向贯穿所述上滑轨,并安装于所述下滑轨,所述导杆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限位件,两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上滑轨的滑动。
可选地,所述下层本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用于与主仪表板相连接,所述上层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滑动,所述第二本体设有隐藏储物腔,所述隐藏储物腔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靠近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设有开放储物腔,所述开放储物腔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副仪表板总成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滑动组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通过在副仪表板总成中设置分开的上层本体和下层本体,将上层本体设于下层本体之上并覆盖部分的下层本体,并且使滑动组件与上层本体相连接,以使上层本体能相对于下层本体滑动。如此,上层本体相对于下层本体朝向车辆的后方滑动后,使得副仪表板总成朝向车辆的前方的一端的高度降低。在车辆的前排乘员需要跨过副仪表板总成到另一侧的车门下车的情况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副仪表板总成的固定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上层本体能相对于下层本体滑动,从而使得副仪表板总成朝向车辆的前方的一端的高度降低,进而提高了主副驾的横向通过性,从而提高了乘员的乘车体验,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副仪表板总成未滑动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副仪表板总成滑动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副仪表板总成未滑动时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滑动组件和驱动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下层本体 312 下滑轨
110 第一本体 313 上支架
111 开放储物腔 314 下支架
120 第二本体 315 导杆
121 隐藏储物腔 316 限位件
200 上层本体 400 驱动组件
300 滑动组件 410 电机
310 滑动单元 420 转轴
311 上滑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车辆的车身有越做越宽的趋势,但是相应地停车却越来越不方便。不管是倒车入库还是侧方停车,停车空间都越来越狭小,遇到停车不规范的旁车,甚至可能打不开车门,打开也会下车困难。
车辆副仪表板(又名中央通道)是用来操控挂换挡放置茶杯等物件的一个机构,位于驾驶室正中位置。
在特殊停车情况下,前排司机和乘客可能需要跨过副仪表板到另一侧的车门处下车。但是,传统车型副仪表板通常是固定式的,不方便主副驾的通过性,从而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副仪表板总成。
请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副仪表板总成包括下层本体100、上层本体200以及滑动组件300。上层本体200位于下层本体100之上并覆盖部分下层本体100,上层本体200能相对于下层本体100滑动;滑动组件300的一侧与上层本体200相连接,以使上层本体200相对于下层本体100滑动。
具体地,副仪表板总成分为上下两部分,也即上层本体200和下层本体100,下层本体100与车辆的地板相连接,从而实现副仪表板总成与车辆的地板之间的连接固定。上层本体200位于下层本体100之上,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层本体200和下层本体100均具有一定的长度,但下层本体100的长度大于上层本体200的长度,从而使上层本体200覆盖部分的下层本体100。同时,上层本体200能相对于与下层本体100滑动,也即副仪表板总成具有两个状态。一是上层本体200覆盖在下层本体100之上,没有相对滑动的原位状态,二是上层本体200相对于下层本体100向车辆的后方滑动的滑动后状态。上层本体200可以相对于下层本体100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往复滑动,以在原位状态和滑动后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滑动组件300的一侧与上层本体200相连接,如此,滑动组件300可以使上层本体200相对于下层本体100滑动,从而实现副仪表板总成的两种状态。
沿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层本体200和下层本体100均具有一定的高度,滑动组件300的一侧与上层本体200相连接,如此使得上层本体200能相对于下层本体100滑动。上层本体200相对于下层本体100朝向车辆的后方滑动后,使得副仪表板总成相较于未滑动的原位状态,副仪表板总成朝向车辆的前方的一端的高度降低。如此,在特殊停车情况下或者其他情况下,车辆的前排乘员需要跨过副仪表板总成到另一侧的车门处下车时,上层本体200相对于下层本体100朝向车辆的后方滑动,从而使得副仪表板总成朝向车辆的前方的一端的高度降低,从而方便了前排乘员的脚从副仪表板总成的一侧跨到另一侧,降低了在跨过副仪表总成时的难度和不舒适度。同时,上层本体200相对于下层本体100向后滑动后,上层本体200还可以作为承力面,方便前排乘员以坐姿横向挪动。如此提高了主副驾的横向通过性,从而提高了乘员的乘车体验,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另外,副仪表板总成还具有扶手箱的作用,上层本体200相对于下层本体100可滑动,也使得副仪表板总成具备了驾驶时,根据不同的驾驶姿态选择舒适的扶手位置的功能,进而使得副仪表板总成可以满足不同的驾驶员和不同的驾驶姿态的需求,提高了副仪表板总成的适用范围,进而提高了车辆的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通过在副仪表板总成中设置分开的上层本体200和下层本体100,将上层本体200设于下层本体100之上并覆盖部分的下层本体100,并且使滑动组件300与上层本体200相连接,以使上层本体200能相对于下层本体100滑动。如此,上层本体200相对于下层本体100朝向车辆的后方滑动后,使得副仪表板总成朝向车辆的前方的一端的高度降低。在车辆的前排乘员需要跨过副仪表板总成到另一侧的车门下车的情况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副仪表板总成的固定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上层本体200能相对于下层本体100滑动,从而使得副仪表板总成朝向车辆的前方的一端的高度降低,进而提高了主副驾的横向通过性,从而提高了乘员的乘车体验,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请参照图3,进一步地,下层本体100为中空设置以容纳滑动组件300,且下层本体100背离上层本体200的一侧设有开口,滑动组件300背离上层本体200的一侧用于与车辆的地板相连接。具体地,下层本体100为中空设置,也即下层本体100为空腔结构,从而可以将滑动组件300容纳在下层本体100的空腔内。在一实施例中,下层本体100背离上层本体200的一侧设有开口,也即下层本体100朝向车辆的地板的一侧设有开口,滑动组件300背离上层本体200的一侧可直接与车辆的地板相连接,也即滑动组件300直接与车辆的地板固定连接。如此,将滑动组件300与车辆的车身直接固定连接,从而增加了滑动组件300的连接稳定性,提高了副仪表板总成的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定性。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下层本体100还可以是有底的中空结构,也即下层本体100朝向车辆的地板的一侧设有底板,滑动组件300背离上层本体200的一侧与下层本体100的底板固定连接,如此也能实现滑动组件300的连接固定。在又一实施例中,滑动组件300的一侧与上层本体200相连接,另一侧与下层本体100相连接,也即将滑动组件300夹设在上层本体200和下层本体100之间。如此也能实现滑动组件300的固定,同时实现滑动组件300对上层本体200的辅助滑动。
请参照图4,进一步地,滑动组件300包括至少一组滑动单元310,滑动单元310包括上滑轨311和下滑轨312,上滑轨311可滑动的安装于下滑轨312内,上滑轨311背离下滑轨312的一侧与上层本体200相连接,下滑轨312背离上滑轨311的一侧用于与车辆的地板相连接。具体地,滑动组件300包括至少一组滑动单元310,滑动单元310包括相配合的上滑轨311和下滑轨312,上滑轨311安装在下滑轨312内并能相对于下滑轨312滑动。上滑轨311和下滑轨312均具有一定的长度,其长度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相平行。使上滑轨311和下滑轨312的长度方向与副仪表板总成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副仪表总成可以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滑动。上滑轨311背离下滑轨312的一侧与上层本体200相连接,从而实现滑动组件300与上层本体200的连接。下滑轨312背离上滑轨311的一侧与车辆的地板相连接,从而实现滑动组件300的固定。在本实用新型图中示出的方案中,滑动组件300包括两组间隔设置的滑动单元310,两组滑动单元310分别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设于副仪表板总成的相对两侧。两组滑动单元310的设置使得滑动组件300对上层本体200的连接更加的稳定,使得副仪表板总成的滑动更加稳定。
请参照图4,进一步地,上滑轨311背离下滑轨312的一侧安装有上支架313,上支架313与上层本体200相连接。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滑动组件300靠近车辆的地板安装,也即下滑轨312与车辆的地板相连接,从而实现滑动组件300的固定连接。上滑轨311滑动嵌设于下滑轨312之内,如此为了实现上滑轨311对上层本体200的连接,在上滑轨311背离下滑轨312的一侧安装有上支架313,上支架313具有一定的高度,也即上支架313可以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使上支架313远离上滑轨311的一端与上层本体200相连接,如此上滑轨311通过上支架313与上层本体200相连接,从而实现了对上层本体200的辅助滑动。在本实用新型图中示出的方案中,上支架313设置有两个,两个上支架313沿滑动组件3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从而使得上滑轨311对上层本体200的辅助滑动更加顺畅、稳定。在此不对上支架313的具体形状、数量做限制,只要上支架313能够实现上滑轨311与上层本体200之间的连接即可。在一实施例中,上支架313采用钣金件,如此有利于滑轨组件与上层本体200之间的连接强度。
请参照图4,进一步地,下滑轨312背离上滑轨311的一侧安装有下支架314,下支架314用于与车辆的地板相连接。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下滑轨312通过下支架314与车辆的地板相连接。下滑轨312背离上滑轨311的一侧安装有下支架314,如此通过下支架314实现下滑轨312和车辆的地板之间的连接,相较于下滑轨312与车辆的地板直接连接的方案,通过设置下支架314,可以避免车辆的颠簸直接传递至滑轨组件,通过下支架314的缓冲,避免了颠簸对副仪表板总成的滑动的影响。在本实用新型图中示出的方案中,下滑轨31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下支架314,如此,有利于下支架314和下滑轨3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增加下支架314的高度,使得上滑轨311可以与上层本体200直接相连接,从而省去上支架313的设置。如此,也能实现滑动组件300与上层本体200的连接。当然,也可以在副仪表板总成中均设置上支架313和下支架314。在一实施例中,下支架314采用钣金件,如此有利于滑轨组件与车辆的地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上支架313和下支架314均采用钣金件,同时也有利于副仪表板总成的整体结构的强度。当上层本体200相对于下层本体100向后滑动后,前排乘员以坐姿横跨副仪表板总成时,借助于向后滑动的上层本体200作为承力面,上支架313和下支架314的钣金设置有利于增强上层本体200的承力性能,方便了前排乘员的横向挪动,提高了车辆的横向通过性,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请参照图4,进一步地,滑动单元310还包括导杆315,导杆315沿上滑轨311的滑动方向贯穿上滑轨311,并安装于下滑轨312,导杆315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限位件316,两限位件316用于限制上滑轨311的滑动。具体地,上滑轨311安装在下滑轨312内后,上滑轨311和下滑轨312之间形成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导杆315。导杆315沿上滑轨311的滑动方向贯穿上滑轨311,也即导杆315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上滑轨311的长度。导杆315可拆卸的安装在下滑轨312上,在一实施例中,导杆315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滑轨312上。沿滑动组件300的长度方向,导杆315的两端均设有限位件316,两个限位件316用于限制上滑轨311的滑动。也即,当上滑轨311相对于下滑轨312向后滑动时,当上滑轨311与导杆315的后端的限位件316抵接时,上滑轨311的后移行程达到最大。当上滑轨311相对于下滑轨312向前滑动时,上滑轨311与导杆315的前端的限位件316抵接时,上滑轨311的前移行程达到最大。如此,通过在导杆315的两端设置限位件316,使得对上滑轨311的前后滑动的行程范围进行控制。在此不对限位件316在导杆315上的具体位置做限制,具体可以根据上层本体200的滑动行程需求进行调整。在一实施例中,限位件316可以是安装在导杆315上的限位块,也可以是安装在导杆315上的螺栓,只要其能与上滑轨311抵接即可。
请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地,下层本体10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第一本体110用于与主仪表板相连接,上层本体200相对于第二本体120滑动,第二本体120设有隐藏储物腔121,隐藏储物腔121位于第二本体120靠近第一本体110的一端。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下层本体100还与主仪表板相连接,如此使得副仪表板总成和主仪表板之间相连接,使得副仪表总成的连接稳定性更强。下层本体10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方便了下层本体100的加工制造。其中,第一本体110用于与主仪表板相连接,也即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第一本体110位于第二本体120的前方。上层本体200能相对于第二本体120滑动,当副仪表板总成处于原位状态时,上层本体200覆盖于第二本体120之上。第二本体120上设有隐藏储物腔121,隐藏储物腔121位于第二本体120靠近第一本体110的一端。当上层本体200相对于第二本体120向后滑动后,隐藏储物腔121露出;当上层本体200覆盖于第二本体120之上时,隐藏储物腔121被隐藏。如此,隐藏储物腔121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副仪表板总成的储物空间,提高了车辆的使用便捷性;另一方面将储物腔设置为储藏式的,有利于车辆乘员存放重要物品,有利于物品存放的隐私性和安全性。
请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地,第一本体110设有开放储物腔111,开放储物腔111位于第一本体110靠近第二本体120的一端。具体地,下层本体100与主仪表板相连接,也即下层本体100中的第一本体110与主仪表板相连接。如此,方便在第一本体110上再增加储物空间,提高副仪表板的储物性能。第一本体110靠近第二本体120的一端开设有开放储物腔111,开放储物腔111可以用于放置水杯、眼镜、纸巾等常用物品,方便前排乘员的取用。开放储物腔111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副仪表板总成的储物能力,从而方便了乘员的使用,提高了车辆的使用便捷性。更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上层本体200上也开设有储物空间,在上层本体200朝向主仪表板的一端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可以用于存放水杯等常用物品,进一步地提高了副仪表板总成的储物能力,从而提高了乘员的使用便捷性。
请参照图4,进一步地,副仪表板总成还包括驱动组件400,驱动组件400包括电机410和与电机410传动连接的转轴420,转轴420与滑动组件300传动连接,以驱动滑动组件300。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副仪表板总成还包括驱动组件400,驱动组件400用于驱动滑动组件300滑动,从而带动上层本体200滑动。如此,可以通过电动的方式实现副仪表板总成的滑动,提高了副仪表板总成的科技感、仪式感和实用性,也提高了乘员的使用满意度。驱动组件400包括电机410和转轴420,转轴420与电机410传动连接,转轴420与滑动组件300的上滑轨311传动连接。电机410为驱动组件400的动力源,电机410将动力传递至转轴420,转轴420再将动力传递至滑动组件300的上滑轨311,上滑轨311滑动,从而带动上支架313滑动,进而带动上层本体200滑动。如此实现了上层本体200相对于下层本体100的滑动。在一实施例中,滑动组件300包括两组滑动单元310,电机410通过电机410支架安装在两滑动单元310之间,从而实现电机410对两滑动单元310的同时驱动。在一实施例中,副仪表板总成可自带记忆功能,可以记忆个人舒适性姿态模式,在下次使用时可直接调整到该记忆位置。同时,副仪表板总成还可以一键复原到预设状态,也即副仪表板总成的原位状态,从而满足后排乘员的空间使用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副仪表板总成的记忆功能和一键复原功能的实现,其控制逻辑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副仪表板总成的滑动还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来实现。无论是电动滑动还是手动滑动,副仪表板总成的滑动的前后位置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副仪表板总成,该副仪表板总成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层本体;
上层本体,位于所述下层本体之上并覆盖部分所述下层本体,所述上层本体能相对于所述下层本体滑动;以及
滑动组件,其一侧与所述上层本体相连接,以使所述上层本体相对于所述下层本体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本体为中空设置以容纳所述滑动组件,且所述下层本体背离所述上层本体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滑动组件背离所述上层本体的一侧用于与车辆的地板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至少一组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包括上滑轨和下滑轨,所述上滑轨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下滑轨内,所述上滑轨背离所述下滑轨的一侧与所述上层本体相连接,所述下滑轨背离所述上滑轨的一侧用于与车辆的地板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轨背离所述下滑轨的一侧安装有上支架,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上层本体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轨背离所述上滑轨的一侧安装有下支架,所述下支架用于与车辆的地板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单元还包括导杆,所述导杆沿所述上滑轨的滑动方向贯穿所述上滑轨,并安装于所述下滑轨,所述导杆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限位件,两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上滑轨的滑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本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用于与主仪表板相连接,所述上层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滑动,所述第二本体设有隐藏储物腔,所述隐藏储物腔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靠近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设有开放储物腔,所述开放储物腔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仪表板总成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滑动组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组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
CN202222807183.0U 2022-10-25 2022-10-25 副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78637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07183.0U CN217863721U (zh) 2022-10-25 2022-10-25 副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07183.0U CN217863721U (zh) 2022-10-25 2022-10-25 副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63721U true CN217863721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82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07183.0U Active CN217863721U (zh) 2022-10-25 2022-10-25 副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637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16097A (en) Motor car with three front seats side by side
US6203088B1 (en) Sliding console system
US7140656B2 (en) Motor vehicle with partition
EP1593543A1 (en) Structrural seat system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EP1544027A3 (en) Vehicle seat
EP1586494A2 (en) Structural seat system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CN217863721U (zh) 副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US7413242B2 (en) Structural seat system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US6773050B1 (en) Space efficient and adaptable vehicle interior
CN217574865U (zh) 副仪表装置及车辆
JPH07156807A (ja) 自動車
EP0350458B1 (en) A vehicle seat, particularly for motor cars
CN110979127A (zh) 坐卧两用的商用车卧铺和商用车
JP3146521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220555360U (zh) 商用车驾驶室及车辆
JP6661254B1 (ja) フロアボード
EP1226998B1 (en) Cab of an industrial vehicle, provided with a seat
US3694025A (en) Automobile
WO2021070286A1 (ja) セレクタスイッチを備えたスライド可能なセンタコンソール
CN219214794U (zh) 坐垫骨架总成和车辆
CN115610285A (zh) 一种车辆座椅、车辆内饰件及车辆
CN212373216U (zh) 一种卧铺及卡车
US5727478A (en) Pop-up table assembly
EP0419474A1 (en) Arrangement for a guide device for lines
CN201305040Y (zh) 三轮摩托车驾驶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