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53190U - 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53190U
CN217853190U CN202220698309.2U CN202220698309U CN217853190U CN 217853190 U CN217853190 U CN 217853190U CN 202220698309 U CN202220698309 U CN 202220698309U CN 217853190 U CN217853190 U CN 217853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
sheath
channel
binding wire
convey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9830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剑男
张恒柱
刘春俊
樊剑
徐延峰
金伟
闫慧颖
严龙
卢淼
施月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wei Xinuo Medical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wei Xinuo Medical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wei Xinuo Medical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wei Xinuo Medical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9830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53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53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53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涉及鼻外科手术用容置通道器械。旨在改善经鼻手术易对鼻腔造成损伤的问题。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包括护套网、输送器以及捆绑线,护套网用于在扩张的状态下形成保护通道;输送器的远端具有能够关闭或者打开的容置通道;容置通道用于在关闭的状态下容置护套网,或者容置通道用于在打开的状态下释放护套网;捆绑线连接于输送器;捆绑线用于与护套网缠绕,以收紧压缩护套网;或者捆绑线用于与护套网脱离,以松开护套网。在进行经鼻手术前,通过输送器将护套网送到鼻腔内,护套网释放后对鼻腔进行柔性扩张,形成保护通道,对鼻腔粘膜以及纤毛形成柔性保护,以保护鼻腔在手术过程中不受损伤。

Description

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鼻外科手术用容置通道器械,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内镜技术在鼻颅底区域外科手术中的不断应用和实践;鼻科、神经外科等领域医生专家通过经鼻内镜外科手术治疗鼻颅底区域疾病的技术已非常成熟。医生们通过鼻腔“进出自如”,对应的手术策略已成为日常工作中的基本程序。从脑脊液鼻漏到复杂的颅底区联合肿瘤,鼻科、神经外科、影像科以及脑瘤放化疗科多学科合作,已逐渐形成以“鼻颅底区域”为治疗中心的专业学术领域。
目前,经鼻颅底内镜手术在神经外科、(耳鼻喉)鼻科广泛开展。经鼻内镜鼻腔鼻窦前颅底外科手术治疗包括:鼻窦、鼻咽部良恶性肿瘤切除,颅底修复重建手术,经蝶窦视神经减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径路鼻颅眶肿物切除修复术,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眶尖及鞍区肿瘤切除术以及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等等;鼻颅底区发生的,也就是颅腔内:垂体瘤、颅咽管瘤、胶质瘤、脑膜瘤;还有颅腔外:鼻咽癌、腺样囊性癌、胆脂瘤、骨肉瘤;以及颅内外交界:脊索瘤等破坏颅底骨的恶性肿瘤。
最理想的颅底手术入路是在保证切除肿瘤或修复结构的前提下,能清晰辨认重要神经组织,必要时,可扩大切除范围的手术入路。该入路应能保留神经以及咀嚼功能,减少面部疤痕,避免造成面部畸形,同时为重建与修复提供条件,而经鼻内镜入路能基本满足上述要求。鼻内镜利用鼻腔鼻窦自然腔隙容置通道,直达颅底各个结构,无需在头面部留下任何切口,更不需要移动颌面部骨骼结构。但纵然鼻内镜有如此天然优势,我们仍在努力优化手术方式,为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创造更优的手术入路,避免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在选择鼻内镜入路时,应将获取皮瓣以及转位等组织重建所需的结构保留,与此同时,应尽可能的保留嗅觉与鼻腔纤毛功能。手术结束时,鼻腔应被鼻腔黏膜(原位、移植或瓣)完全覆盖。
目前针对经鼻手术的临床方面,主要还是通过硬质器械进行扩张,这样的手术方式会对鼻腔内膜或者纤毛功能造成损伤,影响嗅觉,造成术后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其能够改善经鼻手术易对鼻腔造成损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包括护套网、输送器以及捆绑线;
所述护套网用于在扩张的状态下形成保护通道;所述输送器的远端具有能够关闭或者打开的容置通道;所述容置通道用于在关闭的状态下容置所述护套网,或者所述容置通道用于在打开的状态下释放所述护套网;所述捆绑线连接于所述输送器;所述捆绑线用于与所述护套网缠绕,以收紧压缩所述护套网;或者所述捆绑线用于与所述护套网脱离,以松开所述护套网。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捆绑线与所述护套网的远端的至少一个网孔穿设,所述捆绑线用于在拉直的状态下收紧压缩所述护套网。
可选地,所述捆绑线沿所述输送器的远端到所述输送器的近端的方向延伸;所述捆绑线的远端置于所述输送器内,所述捆绑线的近端用于受力拉动所述捆绑线移动,以使所述捆绑线与所述护套网脱离。
可选地,所述护套网的材质为金属材质、塑料材质或者硅胶材质。
可选地,所述护套网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网部以及第二网部,所述第二网部在扩张状态下呈喇叭状,所述第一网部相对所述第二网部靠近所述输送器的远端。
可选地,所述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还包括覆膜,所述覆膜包覆在所述护套网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输送器包括外管、中管以及定位块;
所述中管设置在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中管的外壁与所述中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容置通道;所述容置通道用于在所述外管相对所述中管移动的过程中打开或者关闭;
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容置通道内,所述定位块设置第一限位通道以及第二限位通道,所述第一限位通道与所述第二限位通道并排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限位通道用于供所述中管穿设,所述第二限位通道用于供所述捆绑线穿过。
可选地,所述输送器还包括拉动件、小车、扳机以及手柄;所述拉动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手柄的近端,且所述拉动件与所述捆绑线连接;
所述扳机和所述小车共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手柄上,所述扳机与所述小车传动连接,所述小车与所述外管连接;所述扳机用于在反复扳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小车以及所述外管朝所述输送器的近端移动,以打开所述容置通道;所述小车用于在移动到预设位置的情况下与所述拉动件抵持,以推动所述拉动件同步移动,从而使所述捆绑线与所述护套网脱离。
可选地,所述输送器还包括后端定位块;所述后端定位块设置在所述手柄的近端,所述后端定位块与所述中管连接;所述拉动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后端定位块上。
可选地,所述后端定位块设置有拉动孔;所述拉动件包括相互连接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拉动孔内,且所述第一拉杆与所述捆绑线连接;所述第二拉杆位于所述手柄的近端外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包括护套网、输送器以及捆绑线;护套网用于在扩张的状态下形成保护通道;输送器的远端具有能够关闭或者打开的容置通道;容置通道用于在关闭的状态下容置护套网,或者容置通道用于在打开的状态下释放护套网;捆绑线连接于输送器;捆绑线用于与护套网缠绕,以收紧压缩护套网;或者捆绑线用于与护套网脱离,以松开护套网。
经鼻手术中,鼻腔自身具有一个腔道,护套网通过输送器送入鼻腔内,捆绑线脱离护套网后,护套网柔性扩张,对鼻腔前端膜进行柔性牵开,在鼻腔内形成保护通道,以供内窥镜等器械进入,避免手术器械对鼻腔内膜或者纤毛功能造成损伤,保护鼻腔软组织不受损伤。此外,护套网通过捆绑线直接收紧压缩,捆绑线脱离护套网后,护套网上无其他残留物,保证进入保护通道的内窥镜具有清晰的视野,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再者,捆绑线与护套网直接连接,捆绑线抽离护套网更加快速,减小护套网在捆绑线脱离过程中的移动量,保证保护通道在鼻腔设定的位置形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器的远端的容置通道关闭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器的远端的容置通道打开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护套网与捆绑线的主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套网与捆绑线的侧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护套网与捆绑线的主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器的近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护套网;140-网孔;200-输送器;210-输送头部;211-容置孔;212-注射孔;220-外管;230-中管;231-容置通道;240-定位块; 241-第一限位通道;242-第二限位通道;250-拉动件;251-第一拉杆;252- 第二拉杆;260-小车;270-扳机;271-第一单向齿;280-手柄;281-第二单向齿;290-后端定位块;201-复位件;300-捆绑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图2以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包括护套网100、输送器200以及捆绑线300;护套网100用于在扩张的状态下形成保护通道;输送器200的远端具有能够关闭或者打开的容置通道231;容置通道231用于在关闭的状态下容置护套网100,或者容置通道231用于在打开的状态下释放护套网100;捆绑线300连接于输送器200;捆绑线300用于与护套网100缠绕,以收紧压缩护套网100;或者捆绑线300用于与护套网100脱离,以松开护套网100。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全文中,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输送器200的前端用于伸入鼻腔内,将护套网100送入鼻腔,输送器200的后端由医生操作。因此,相对地,每个零部件靠近输送器200前端的部分称为该零部件的远端,该零部件靠近输送器200后端的部分称为该零部件的近端。其中,输送器200的前端即为输送器200的远端,输送器200的后端即为输送器200的后端。
护套网100在被捆绑线300缠绕的同时被压缩至很小直径后容置于输送器200远端的容置通道231内,输送器200在伸入鼻腔后,容置通道231 打开,护套网100释放后将在其自身弹性和记忆性能下柔性恢复到原先设计的形状,对鼻腔前端膜进行柔性牵开,形成供显微镜或者内窥镜治疗所需要的保护通道,避免手术器械对鼻腔粘膜或者纤毛功能造成损伤,保护鼻腔软组织不受损伤。本实施例中,恢复原状的护套网100呈中空的圆柱状。
参照图2、图4以及图5,本实施例中,捆绑线300与护套网100的远端的至少一个网孔140穿设,捆绑线300用于在拉直的状态下收紧压缩护套网100。
具体的,护套网100的远端具有多个网孔140。“至少一个网孔140”,包括一个网孔140、两个网孔140、三个网孔140或者多个网孔140。例如,捆绑线300穿过护套网100的远端的一个网孔140。再如,两个网孔140分别为第一网孔以及第二网孔,捆绑线300穿过第一网孔以及第二网孔,捆绑线300拉直后将护套网100压缩。同理,三个网孔140分别为第三网孔、第四网孔以及第五网孔,第三网孔、第四网孔以及第五网孔间隔设置,第五网孔与第三网孔的间距以及第五网孔与第四网孔的间距均大于第三网孔与第四网孔的间距,第五网孔与第三网孔的间距以及第五网孔与第四网孔的间距近似相等,捆绑线300从第三网孔穿出,又穿入第四网孔,然后从第五网孔穿出,这样能够将护套网100的远端从中部收紧压缩。简单高效,在其他实施例中,捆绑线300也可以穿过护套网100的远端的多个网孔140。
参照图2以及图3,本实施例中,捆绑线300向输送器200的远端到输送器200的近端的方向延伸;捆绑线300的远端置于输送器200内,捆绑线300的近端用于受力拉动捆绑线300移动,以使捆绑线300与护套网100 脱离。
本实施例中,输送器200包括位于输送器200的远端的输送头部210,输送头部210上设置与容置通道231的远端连通容置孔211;捆绑线300呈拉直状态时,捆绑线300的远端容置于容置孔211内,捆绑线300的近端向输送器200的近端延伸,捆绑线300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从而拉动捆绑线300脱离护套网100。
输送头部210用于在经鼻手术时伸入鼻腔内。以图中的相对位置进行介绍,输送头部210设置在输送器200的最左端,从左到右依次设置输送头部210和容置通道231,容置孔211的右端与容置通道231连通。捆绑线 300的远端伸入容置孔211内,容置孔211对捆绑线300具有支撑和限位的作用,防止捆绑线300任意移动,保持护套网100收紧在捆绑线300上,从而保持护套网100的压缩状态,同时对护套网100位置具有限位作用,防止护套网100向容置通道231的近端移动。本实施例中,容置孔211设置在输送头部210的侧部,容置孔211的设置位置根据捆绑线300拉直状态后远端所在的位置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中,容置孔211的左端贯穿输送头部210,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置孔211的左端可以呈封闭状态。
本实施例中,护套网100的材质为金属材质、塑料材质或者硅胶材质。具体的,护套网100由金属材质制成,例如,镍钛合金的记忆性材质;或者护套网100由塑料材质制成,或者护套网100由硅胶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护套网100由记忆合金材料编织而成。
本实施例中,护套网100包括至少以下几种结构:
第一实施例,参照图4,护套网100在扩张状态下整体为直筒状。
第二实施例,护套网1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网部以及第二网部,第二网部在扩张状态下呈喇叭状,第一网部相对第二网部靠近输送器200的远端。在护套网100展开后,第一网部呈中空的圆柱状,第二网部呈喇叭状,第一网部以及第二网部共同形成保护通道。第二网部呈喇叭状易于引导手术器械伸入保护通道。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一网部在扩张状态下呈喇叭状,第二网部在扩张状态下呈圆柱状。护套网100 的近端呈喇叭状,有助于护套网100挂在鼻腔内,防止护套网100从鼻腔内脱出。护套网100的远端在扩张后呈喇叭状,有助于引导器械进入保护通道。
第三实施例,参照图6,护套网1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网部、第四网部以及第五网部,第三网部相对第五网部靠近输送器200的远端,第三网部以及第五网部在扩张状态下均呈喇叭状,第四网部在扩张状态下呈圆柱状。第三网部在释放后能够增大与鼻腔的接触力,便于护套网100在手术过程中的固定,能够防止护套网100从鼻腔内滑出。第五网部扩张后能够引导器械进入保护通道。
手术完成后,将护套网100最后编织丝接口的位置截断或者收紧,可降低护套网扩张性,缩小体积后,便于术后取出。
本实施例中,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还包括覆膜,覆膜包覆在护套网100 的外表面。覆膜能够提高护套网100外表面的光滑度,以减少对鼻腔的损伤。
参照图2、图3以及图7,本实施例中,输送器200包括外管220、中管230以及定位块240;中管230设置在外管220的内部,中管230的外壁与中管230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置通道231;容置通道231用于在外管220相对中管230移动的过程中打开或者关闭;定位块240设置在容置通道231 内,定位块240设置第一限位通道241以及第二限位通道242,第一限位通道241与第二限位通道242并排设置且相互连通,第一限位通道241用于供中管230穿设,第二限位通道242用于供捆绑线300穿过。
具体的,输送头部210还设置有注射孔212,中管230的远端与输送头部210连接,且中管230与注射孔212连通。外管220套设在中管230的外部,外管220的远端与输送头部210接触,容置通道231关闭;外管220 相对中管230向输送器200的近端移动,容置通道231打开。
第二限位通道242对捆绑线300具有限位的作用,使捆绑线300更易保持拉直的状态,减少其他部件对捆绑线300拉直状态的影响。第一限位通道241与第二限位通道242相互连通,降低捆绑线300穿设的难度。
定位块240设置在容置通道231的远端,定位块240与输送头部210 之间具有间隙,护套网100的远端位于该间隙内,捆绑线300的远端穿过第二限位通道242后,伸入容置孔211内。
此外,定位块240位于护套网100的内部,护套网100的远端被压缩后,护套网100受到定位块240的阻挡,无法向容置通道231的近端移动,定位块240能够阻止护套网100向容置通道231的近端移动。
参照图1以及图8,本实施例中,输送器200还包括拉动件250、小车 260、扳机270以及手柄280;拉动件250可滑动地设置于手柄280的近端,且拉动件250与捆绑线300连接;扳机270和小车260共同可滑动地设置在手柄280上,扳机270与小车260传动连接,小车260与外管220连接;扳机270用于在反复扳动的过程中带动小车260以及外管220朝输送器200 的近端移动,以打开容置通道231;小车260用于在移动到预设位置的情况下与拉动件250抵持,以推动拉动件250同步移动,从而使捆绑线300与护套网100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扳机270用于在反复扳动的过程中”中反复扳动扳机270的过程是这样的:扳动扳机270,放开扳机270后,扳机270复位,不断反复扳动和放开扳机270,形成反复扳动扳机270的状态。
具体的,不断扳动扳机270使小车260不断向输送器200的近端移动,同步带动外管220向输送器200的近端移动,容置通道231打开,释放护套网100;护套网100的近端扩张,护套网100的远端受到捆绑线300的捆绑仍然处于压缩状态,继续扳动扳机270,小车260继续向输送器200的近端移动,直到小车260抵住拉动件250,小车260向输送器200的近端移动的过程中推动拉动件250同步向输送器200的近端移动,从而拉动捆绑线 300从护套网100脱离,直到护套网100的远端扩张。
具体的,小车260设置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扳机270设置多个第一单向齿271;手柄280设置多个第二单向齿281;不同的第一单向齿271用于与第一弹片配合,以带动小车260相对手柄280间歇性地移动,以使第二弹片与不同的第二单向齿281配合,从而将移动中的小车260锁止在手柄280的不同位置。其中,第一弹片呈夹角设置在小车260的底部,第二弹片呈夹角设置在小车260的侧部。
扳机270向输送器200的近端扳动时,扳机270的第一单向齿271与小车260的第一弹片锁止,小车260的第二弹片与手柄280的第二单向齿 281滑动配合,扳机270带动第一弹片以及小车260向输送器200的近端移动。扳机270向输送器200的远端移动复位时,扳机270的第一单向齿271 与小车260的第一弹片滑动配合,小车260的第二弹片与手柄280的第二单向齿281锁止,扳机270复位过程中,小车260锁止在手柄280上。
具体的,输送器200还包括复位件201;复位件201连接扳机270和手柄280之间,复位件201用于使扳机270具有向输送器200的远端移动的运动趋势。具体的,复位件201为弹簧。
扳动扳机270后,小车260向输送器200的近端移动一段距离,放开扳机270后,扳机270在复位件201的作用下复位,小车260继续锁止在手柄280上,待下次扳动扳机270,小车260又向输送器200的近端再移动一段距离。
参照图8,本实施例中,输送器200还包括后端定位块290;后端定位块290设置在手柄280的近端,后端定位块290与中管230连接;拉动件 250可滑动地设置于后端定位块290上。后端定位块290与中管230的近端连接。
参照图8,本实施例中,后端定位块290设置有拉动孔;拉动件250包括相互连接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拉杆251以及第二拉杆252,第一拉杆251 可滑动地设置在拉动孔内,且第一拉杆251与捆绑线300连接;第二拉杆 252位于手柄280的近端外部。第一拉杆251与拉动孔滑动配合,第二拉杆 252位于手柄280的外部,用于起到止位的作用,防止第一拉杆251脱离拉动孔。具体的,第一拉杆251与第二拉杆252近似呈“L”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还包括锁扣,锁扣与手柄280卡接,锁扣用于与手柄280卡接的情况下对小车260进行止位。防止意外扳动扳机270,带动小车260移动,造成容置通道231意外打开。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使用过程如下:
第一步:移除锁扣;
第二步:扳动扳机270,此时外管220向输送器200的近端移动,不断反复扳动扳机270,直到护套网100完全露出,此时护套网100的近端张开,护套网100的远端由于捆绑线300的捆绑,固定在输送头部210和定位块 240之间。
第三步:继续扳动扳机270,小车260向输送器200的近端移动,小车 260移动到预设位置,小车260抵住拉动件250同步移动,带动捆绑线300 从容置孔211和定位块240中抽出,护套网100的近端被释放,此时护套网100与中管230无连接,护套网100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圆柱状,形成鼻腔粘膜保护通道,移出输送器20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护套网100通过输送器200放入鼻腔后,进行柔性扩张,在鼻腔内形成保护通道,以供内窥镜等器械进入,避免手术器械对鼻腔内膜或者纤毛功能造成损伤,保护鼻腔软组织不受损伤。
护套网100通过捆绑线300直接收紧压缩,捆绑线300脱离护套网100 后,护套网100上无其他残留物,保证进入保护通道的内窥镜具有清晰的视野,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捆绑线300与护套网100直接连接,捆绑线300抽离护套网100更加快速,减小护套网100在捆绑线300脱离过程中的移动量,保证保护通道在鼻腔设定的位置形成。
捆绑线300与护套网100的脱离由小车260带动拉动件250移动实现,全程只需要不断扳动扳机270即可完成保护通道的形成,单手操作即可,不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或者另外一只手,手术效率更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护套网(100),所述护套网(100)用于在扩张的状态下形成保护通道;
输送器(200),所述输送器(200)的远端具有能够关闭或者打开的容置通道(231);所述容置通道(231)用于在关闭的状态下容置所述护套网(100),或者所述容置通道(231)用于在打开的状态下释放所述护套网(100);
以及捆绑线(300),所述捆绑线(300)连接于所述输送器(200);所述捆绑线(300)用于与所述护套网(100)缠绕,以收紧压缩所述护套网(100);或者所述捆绑线(300)用于与所述护套网(100)脱离,以松开所述护套网(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捆绑线(300)与所述护套网(100)的远端的至少一个网孔(140)穿设,所述捆绑线(300)用于在拉直的状态下收紧压缩所述护套网(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捆绑线(300)沿所述输送器(200)的远端到所述输送器(200)的近端的方向延伸;所述捆绑线(300)的远端置于所述输送器(200)内,所述捆绑线(300)的近端用于受力拉动所述捆绑线(300)移动,以使所述捆绑线(300)与所述护套网(100)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套网(100)的材质为金属材质、塑料材质或者硅胶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套网(1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网部以及第二网部,所述第二网部在扩张状态下呈喇叭状,所述第一网部相对所述第二网部靠近所述输送器(200)的远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还包括覆膜,所述覆膜包覆在所述护套网(100)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器(200)包括外管(220)、中管(230)以及定位块(240);
所述中管(230)设置在所述外管(220)的内部,所述中管(230)的外壁与所述中管(230)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容置通道(231);所述容置通道(231)用于在所述外管(220)相对所述中管(230)移动的过程中打开或者关闭;
所述定位块(240)设置在所述容置通道(231)内,所述定位块(240)设置第一限位通道(241)以及第二限位通道(242),所述第一限位通道(241)与所述第二限位通道(242)并排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限位通道(241)用于供所述中管(230)穿设,所述第二限位通道(242)用于供所述捆绑线(300)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器(200)还包括拉动件(250)、小车(260)、扳机(270)以及手柄(280);所述拉动件(250)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手柄(280)的近端,且所述拉动件(250)与所述捆绑线(300)连接;
所述扳机(270)和所述小车(260)共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手柄(280)上,所述扳机(270)与所述小车(260)传动连接,所述小车(260)与所述外管(220)连接;所述扳机(270)用于在反复扳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小车(260)以及所述外管(220)朝所述输送器(200)的近端移动,以打开所述容置通道(231);所述小车(260)用于在移动到预设位置的情况下与所述拉动件(250)抵持,以推动所述拉动件(250)同步移动,从而使所述捆绑线(300)与所述护套网(100)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器(200)还包括后端定位块(290);所述后端定位块(290)设置在所述手柄(280)的近端,所述后端定位块(290)与所述中管(230)连接;所述拉动件(250)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后端定位块(29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端定位块(290)设置有拉动孔;
所述拉动件(250)包括相互连接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拉杆(251)以及第二拉杆(252),所述第一拉杆(251)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拉动孔内,且所述第一拉杆(251)与所述捆绑线(300)连接;所述第二拉杆(252)位于所述手柄(280)的近端外部。
CN202220698309.2U 2022-03-28 2022-03-28 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 Active CN217853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8309.2U CN217853190U (zh) 2022-03-28 2022-03-28 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8309.2U CN217853190U (zh) 2022-03-28 2022-03-28 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53190U true CN217853190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85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98309.2U Active CN217853190U (zh) 2022-03-28 2022-03-28 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531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0473A (zh) * 2023-09-27 2023-11-24 南微纽诺医学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0473A (zh) * 2023-09-27 2023-11-24 南微纽诺医学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7100473B (zh) * 2023-09-27 2024-03-01 南微纽诺医学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腔道手术用输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4073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y of a ligating suture
KR101893987B1 (ko) 복강경 수술용 조직 적출 장치
EP2010069B1 (en) Medical instrument to place a pursestring suture, open a hole and pass a guidewire
KR101716520B1 (ko) 수술 장비 및 방법
US6986737B2 (en) Endoscopic method for forming an artificial valve
US767809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sinusitis
EP2155074B1 (en) Suture anchor loader
US20090259234A1 (en) Suture cutting method and device
JPH11511373A (ja) 複ループ結紮糸供給器付き結紮器具とその方法
WO1997038634A1 (en) Malleable clip applier and method
JP2002511772A (ja) 指先装着される低侵襲性外科手術器具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03513737A (ja) 体組織圧迫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JP2001502955A (ja) 無結紮縫合糸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6970815B2 (ja) 組織を引き込む為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1528949A (ja) 組織に縫合糸を送出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器具
CN217853190U (zh) 经鼻手术用通道装置
US11540839B2 (en) Clip unit, mucous membrane lifting system, and mucous membrane lifting method
US9375228B2 (en) Laparoscopic tool for grasping tissue
CN208988995U (zh) 微创手术推线勾线器
JP2000023989A (ja) ミニループレトラクタ
EP3666199A1 (en) Systems for soft tissue repair
JP2002253562A (ja) 医療用処置具
JP4129325B2 (ja) 内視鏡用結紮装置
US20230035426A1 (en) Clip device and connection method of clip unit and actuator
US20200237206A1 (en) Dilation devices, methods, and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