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6495U - 助力机构及电子器件老化单元 - Google Patents

助力机构及电子器件老化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46495U
CN217846495U CN202221695453.7U CN202221695453U CN217846495U CN 217846495 U CN217846495 U CN 217846495U CN 202221695453 U CN202221695453 U CN 202221695453U CN 217846495 U CN217846495 U CN 217846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tray
rotating handle
electronic device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54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升
曾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hangch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Changc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Changch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Changc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54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46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46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46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力机构及电子器件老化单元,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该助力机构包括卡接件和助力组件;卡接件配置为安装于托盘的侧壁;助力组件包括转动把手,转动把手设有卡接槽,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转动把手位于第一位置时,卡接件能够进入卡接槽内,转动把手位于第二位置时,在拔取电子器件时,卡接槽的侧壁与卡接件抵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电子器件拔取困难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助力机构及电子器件老化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助力机构及电子器件老化单元。
背景技术
在电子器件,例如PCB板(印刷电路板,英文全称为:printed circuit board)生产完成后、出厂前,通常需要再成批的产品中抽取数个样品进行检测,以保证出厂的产品为合格产品,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将电子器件放置于老化试验设备上,并对其通电,使电子器件持续工作,进而测试其使用寿命。
目前老化单元所用到的对插连接件一般为插头和插针对插的形式,当需要将插头和插针分离时,因为插头和插针连接强度大,导致操作人员操作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力机构及电子器件老化单元,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器件拔取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力机构包括卡接件和助力组件;
所述卡接件配置为安装于托盘的侧壁;
所述助力组件包括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设有卡接槽,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转动把手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卡接件能够进入所述卡接槽内,所述转动把手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在拔取所述电子器件时,所述卡接槽的侧壁与所述卡接件抵接。
可选地,所述转动把手包括卡接部、手握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卡接部和所述手握部之间。
可选地,所述卡接部包括至少两个凸起;
多个所述凸起间隔设置,且相邻的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所述卡接槽。
可选地,所述凸起设有垫套,所述垫套与所述凸起转动连接;
所述垫套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连接部的转动轴线平行。
可选地,所述垫套沿所述卡接槽的深度方向凸出于所述凸起。
可选地,所述助力机构还包括支撑结构,所述转动把手与所述支撑结构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固定立柱,所述固定立柱设有凹槽,所述转动把手与所述凹槽的侧壁转动连接;
或者,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固定立柱和支架;
所述固定立柱设有凹槽,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转动把手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凹槽的底壁包括平面和斜面;
所述平面的一端与所述斜面的一端连接;
所述斜面自靠近所述平面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平面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平面的轴线的方向倾斜;
所述斜面配置为限制所述转动把手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极限角度。
可选地,当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固定立柱和支架时,所述凹槽的侧壁设有安装槽;
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
可选地,所述助力组件包括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把手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结构连接;
所述转动把手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件产生弹性变形。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器件老化单元包括背板、托盘、滑轨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助力机构;
所述背板与所述托盘相对设置,所述背板配置为承载插座;
所述托盘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所述托盘配置为承载所述电子器件;
所述助力机构中的卡接槽的开口与所述托盘相对设置,卡接件安装于所述托盘与所述卡接槽相对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滑轨和所述助力机构均设置有两个;
两个所述滑轨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两个所述助力机构分别与两个所述滑轨背离所述背板的一端连接,且两个所述助力机构相对设置。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分析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力机构包括卡接件和助力组件;卡接件配置为安装于托盘的侧壁;助力组件包括转动把手,转动把手设有卡接槽,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转动把手位于第一位置时,卡接件能够进入卡接槽内,转动把手位于第二位置时,在拔取电子器件时,卡接槽的侧壁与卡接件抵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力机构可应用于电子器件老化单元,电子器件安装在托盘上,助力机构设置在托盘的侧面。在插接电子器件时,转动把手处于第一位置,使卡接件能够进入卡接槽内,为后续拔取电子器件做准备;在拔取电子器件时,使转动把手向靠近于第二位置的方向转动,转动过程中,卡接槽的侧壁驱动卡接件运动,卡接件带动托盘运动,进而实现将安装在托盘上的电子器件拔出。转动把手利用杠杆原理降低了操作人员拔取电子器件时所需的力,解决了拔取电子器件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器件老化单元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器件老化单元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器件老化单元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器件老化单元的局部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助力机构中固定立柱的立体示意图。
图标:
100-卡接件;200-助力组件;210-转动把手;211-卡接部;215-凸起;216-垫套;212-手握部;213-连接部;214-卡接槽;217-连接槽;220-支撑结构;221-固定立柱;224-凹槽;225-平面;226-斜面;227-安装槽;222-支架;228-支撑段;229-安装段;230-弹性件;400-背板;410-插座;600-滑轨;700-电子器件;710-插头;500-托盘;510-推动件;a-转动把手的厚度方向;b-手握部的长度方向;c-卡接槽的深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助力机构包括卡接件100和助力组件200;卡接件100配置为安装于托盘500的侧壁;助力组件200包括转动把手210,转动把手210设有卡接槽214,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转动把手210位于第一位置时,卡接件100能够进入卡接槽214内,转动把手210位于第二位置时,在拔取电子器件700时,卡接槽214的侧壁与卡接件100抵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助力机构应用于电子器件老化单元,电子器件700安装在托盘500上,助力机构设置在托盘500的侧面。在插接电子器件700时,转动把手210处于第一位置,使卡接件100能够进入卡接槽214内,为后续拔取电子器件700做准备;在拔取电子器件700时,使转动把手210向靠近于第二位置的方向转动,转动过程中,卡接槽214的侧壁驱动卡接件100运动,卡接件100带动托盘500运动,进而实现将安装在托盘500上的电子器件700拔出。转动把手210利用杠杆原理,降低了操作人员拔取电子器件700时所需的力,解决了拔取电子器件700困难的问题。
以下对助力机构的形状和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转动把手210包括卡接部211、手握部212和连接部213,连接部213连接于卡接部211和手握部212之间。
具体地,请参见图3和图4,转动把手210设置为L形,其中L形的长臂一端为手握部212,短臂一端为卡接部211,长臂和短臂的连接处为连接部213,操作人员通过手握部212施加力,带动卡接部211以连接部213为支点转动;根据杠杠原理,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相等,因为手握部212的长度大于卡接部211的长度,则施加于手握部212的动力小于卡接部211所受的阻力,降低了操作人员使转动把手210向靠近于第二位置的方向转动时,施加在手握部212上的力。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13固定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沿转动把手的厚度方向a延伸。
手握部212的长度大于卡接部211的长度,根据杠杠原理,施加于手握部212的动力小于卡接部211所受的阻力,降低了操作人员使转动把手210向靠近于第二位置的方向转动时,施加在手握部212上的力。
卡接部211、手握部212和连接部213一体成型。具体地,可利用模具进行制作,形成具有卡接部211、手握部212和连接部213的转动把手210。
卡接部211、手握部212和连接部213一体成型,提高了卡接部211、手握部212和连接部213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在使用转动把手210时,转动把手210断裂,延长了转动把手210的使用寿命。当然,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粘接等,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卡接部211包括至少两个凸起215;多个凸起215间隔设置,且相邻的凸起215之间形成卡接槽214。
具体地,卡接部211包括两个、三个或四个凸起215等,本实施例中,卡接部211包括两个凸起215;两个凸起215设于卡接部211背离手握部212的端面,且沿手握部的长度方向b间隔设置,使卡接槽214的开口向远离手握部212的方向设置,且沿转动把手的厚度方向a延伸。更进一步地,卡接件100设置为平板状。
卡接件100设置为平板状,与卡接槽214的形状相匹配,便于卡接件100与卡接槽214的配合。
凸起215设有垫套216,垫套216与凸起215转动连接;垫套216的转动轴线与连接部213的转动轴线平行。
具体地,凸起215设有连接槽217,连接槽217的开口方向与卡接槽214的开口方向一致,且沿手握部的长度方向b延伸,连接槽217的侧壁设有连接孔;垫套216固定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轴线与第一转轴的轴线平行;垫套216插设于连接槽217内,第二转轴插设于连接孔内,并与凸起215转动配合,实现垫套216与凸起215的转动连接。当然,连接槽217的侧壁固定设有第二转轴,垫套216设有连接孔,第二转轴插设于连接孔内,并与垫套216转动配合的连接方式,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更进一步地,垫套216设置为圆柱形,外径大于凸起215的宽度;安装垫套216时,沿卡接槽的深度方向c,垫套216凸出于凸起215。
垫套216插设于连接槽217内,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槽217的两个侧壁连接,对第二转轴的两端均进行了固定,避免第二转轴倾斜,进而避免垫套216歪斜,连接槽217的两个侧壁对垫套216沿第二转轴轴线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避免垫套216从第二转轴上脱落,提高了垫套216的安装稳定性;垫套216通过第二转轴与凸起215转动连接,且凸出于凸起215,当卡接件100需要进入或脱离卡接槽214时,卡接件100先与垫套216抵接,垫套216转动时带动卡接件100进入或脱离卡接槽214,便于卡接件100进入或脱离卡接槽214,且避免了凸起215被卡接件100撞击,导致断裂的问题;拔取电子器件700时,垫套216的圆周面与卡接件100抵接,因为垫套216与凸起215为转动连接,所以垫套216与卡接件100之间为滚动摩擦,降低了垫套216和卡接件10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降低操作人员施加的力,且减小对卡接件100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助力机构还包括支撑结构220,转动把手210与支撑结构220转动连接。
具体地,连接部213固定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沿转动把手的厚度方向a延伸。支撑结构220设有通孔,第一转轴插设于通孔内,并与支撑结构220转动配合,实现连接部213与支撑结构220的转动连接。当然,支撑结构220固定设有第一转轴,连接部213设有通孔,第一转轴插设于通孔内,并与连接部213转动配合的连接方式,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支撑结构220对转动把手210进行支撑,方便操作者对转动把手210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支撑结构220包括固定立柱221;固定立柱221设有凹槽224,转动把手210与凹槽224的侧壁转动连接。
具体地,请参见图5,凹槽224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均设有安装孔,两个安装孔的轴线共线且沿竖直方向延伸;连接部213上的第一转轴插设于安装孔内,并与固定立柱221转动连接,实现转动把手210与支撑结构220的转动连接。
转动把手210安装于凹槽224内,固定立柱221为转动把手210提供支撑力,且凹槽224为转动把手210的转动提供避让空间。
作为另一种实施例,支撑结构220包括固定立柱221和支架222;固定立柱221设有凹槽224,支架222安装于凹槽224内;转动把手210与支架222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支架222设有通孔,连接部213上的第一转轴插设于通孔内,并与支架222转动连接,支架222安装于固定立柱221的凹槽内。具体地,支架222包括支撑段228和两个安装段229,支撑段22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段229垂直连接,两个安装段229位于支撑段228的同侧。两个安装段229相对的表面设有通孔,且两个通孔的轴线共线,转动把手210的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通孔内。两个安装段229与凹槽224可拆卸式连接,螺钉穿过安装段229后与凹槽224螺纹连接;或者,销钉穿过安装段229后与凹槽224连接。当然,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固定连接等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动把手210安装于支架222后,支架222与固定立柱221连接,固定立柱221为转动把手210和支架222提供了支撑力。支架222与固定立柱221可拆卸连接,方便支架222的安装或拆卸。支撑段228和两个安装段229形成用于容纳转动把手210的空间,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段229连接,避免第一转轴歪斜或连接部213脱离第一转轴,提高了转动把手210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见图5,凹槽224的底壁包括平面225和斜面226;平面225的一端与斜面226的一端连接;斜面226自靠近平面225的一端至远离平面225的一端,向远离平面225的轴线的方向倾斜;斜面226配置为限制转动把手210在第二位置的极限角度。
具体地,固定立柱221设置为长方体,且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请参见图3和图5,斜面226自靠近平面225的一端至远离平面225的一端,向远离托盘500的方向倾斜。请参见图3,操作者使转动把手210绕第一转轴的轴线顺时针转动时,电子器件700被拔取,当转动把手210转动至与斜面226贴合时,操作者无法继续顺时针转动转动把手210,转动把手210达到在第二位置的极限角度。
通过设置斜面226限制转动把手210绕第一转轴的轴线顺时针旋转的最大角度。请参见图3,转动把手210与斜面226贴合,处于绕第一转轴的轴线顺时针旋转时的最大角度,图示中靠近卡接件100的凸起215与卡接件100在竖直面上的投影无交集,图示中远离卡接件100的凸起215与卡接件100在竖直面上的投影具有重合部分,其中,竖直面是指与卡接件100的轴线垂直的面。插接电子器件700时,托盘500向靠近转动把手210的方向运动,带动卡接件100同向运动;卡接件100运动过程中,图示中靠近卡接件100的凸起215因为与卡接件100在竖直面上的投影无交集,所以对卡接件100的运动不会产生影响,卡接件100可进入卡接槽214;当卡接件100进入卡接槽214后,图示中远离卡接件100的凸起215因为与卡接件100在竖直面上的投影具有重合部分,将卡接件100限定在卡接槽214内,卡接槽214的侧壁与卡接件100抵接,避免在插接电子器件700时卡接件100与卡接槽214脱离,在拔取电子器件700时转动把手210无法驱动卡接件100。
凹槽224的侧壁设有安装槽227;支架222安装于安装槽227。
具体地,凹槽224的两个侧壁均设有安装槽227,两个安装槽227相对设置。支架222插设于凹槽224内,且两个安装段229分别与两个安装槽227连接。更进一步地,螺钉穿过安装段229后,与安装槽227的底壁螺纹连接。
支架222安装于安装槽227,避免支架222凸出于固定立柱221,节省助力机构的占用空间;两个安装段229分别与两个安装槽227可拆卸连接,方便支架222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助力组件200包括弹性件230;弹性件230的一端与转动把手210连接,另一端与支撑结构220连接;转动把手210处于第一位置时,弹性件230产生弹性变形。
具体地,固定立柱221设有第一定位销,转动把手210设有第二定位销,弹性件230设置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定位销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定位销连接。请参见图3,转动把手210逆时针转动时,弹簧沿自身轴线方向产生弹性变形。
当插接电子器件700时,转动把手210逆时针转动,弹簧拉伸变形;当拔取电子器件700时,操作人员顺时针转动转动把手210,弹簧恢复原形产生沿着拉动转动把手210顺时针转动的力,为操作人员转动转动把手210提供辅助作用,进一步减轻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强度。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器件老化单元,包括了实施例一中的助力机构,因此,也具备实施例一中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见图1和图2,电子器件老化单元还包括背板400、托盘500和滑轨600;背板400与托盘500相对设置,背板400配置为承载插座410;托盘500与滑轨600滑动配合,托盘500配置为承载电子器件700;助力机构的卡接槽214的开口与托盘500相对设置,卡接件100安装于托盘500与卡接槽214相对的侧壁。
具体地,插座410设置有多个,多个插座410沿背板4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或者,多个插座410沿背板4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或者,多个插座410沿背板40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电子器件700与背板400相对的面设有多个插头710,多个插头710与多个插座410一一对应设置。卡接件100安装于托盘500的侧壁的端部,方便对卡接件100的安装,且不影响托盘500与滑轨600的滑动配合。请参见图3,当背板400与电子器件700之间的距离较远时,托盘500处于被抽出的状态,此时转动把手210与卡接件100之间互不干涉;当托盘500沿滑轨600向靠近背板400的方向运动至卡接件100与卡接槽214位置相近时,转动转动把手210,使卡接件100位于卡接槽214内;当继续推动托盘500向靠近背板400的方向运动时,转动把手210克服弹性件230的弹性力逆时针转动,直至电子器件700与插座410对接。当需要断开插座410和电子器件700之间的连接时,顺时针转动转动把手210,转动把手210依靠杠杆原理和弹性件230的弹力克服插座410和电子器件700之间的连接力,实现拔取电子器件700。
背板400和托盘500相对设置,且背板400与托盘500相对的表面安装有插座410,当托盘500承载电子器件700向靠近或远离背板400的方向运动,实现插座410与电子器件700的插接和拔取。托盘500与滑轨600滑动配合,滑轨600引导了托盘500的运动方向。卡接槽214位于托盘500的侧面,方便操作人员推动托盘5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滑轨600和助力机构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滑轨600沿背板4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助力机构分别与两个滑轨600背离背板400的一端连接,且两个助力机构相对设置。
具体地,托盘500背离背板400的一端设有推动件510;推动件510设置为弧形,且两端均与托盘500连接,中间与托盘500之间留有空隙;空隙用于放置操作者的手部。当然,推动件510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凹字形,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对电子器件700进行拔取时,同时转动两个转动把手210,进一步减轻了需要施加于一个转动把手210上的力,并且,两个助力机构相对设置,实现同时对托盘500的两侧施加力,避免仅对托盘500一侧施力导致托盘500的运动方向歪斜,方便对拔取电子器件700的力的控制。
以下对电子器件老化单元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2和图3,将电子器件700安装于托盘500上,推动托盘500之前,转动把手210与斜面226抵接;推动托盘500,卡接件100插入卡接槽214内;继续推动托盘500,转动把手210克服弹性件230的弹力逆时针随托盘500运动,直至电子器件700完成插接。当拔取电子器件700时,操作人员顺时针转动转动把手210,且弹性件230恢复原形为转动把手210的顺时针转动提供了辅助力,卡接槽214的侧壁驱动卡接件100向远离背板400的方向运动,卡接件100带动托盘500向背离背板400的方向运动,进而将电子器件700上的插头710和背板400上的插座410分离,实现电子器件700的拔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接件(100)和助力组件(200);
所述卡接件(100)配置为安装于托盘(500)的侧壁;
所述助力组件(200)包括转动把手(210),所述转动把手(210)设有卡接槽(214),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转动把手(21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卡接件(100)能够进入所述卡接槽(214)内,所述转动把手(21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在拔取电子器件(700)时,所述卡接槽(214)的侧壁与所述卡接件(100)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把手(210)包括卡接部(211)、手握部(212)和连接部(213),所述连接部(213)连接于所述卡接部(211)和所述手握部(2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211)包括至少两个凸起(215);
多个所述凸起(215)间隔设置,且相邻的所述凸起(215)之间形成所述卡接槽(2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15)设有垫套(216),所述垫套(216)与所述凸起(215)转动连接;
所述垫套(216)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连接部(213)的转动轴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套(216)沿卡接槽的深度方向(c)凸出于所述凸起(215)。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机构还包括支撑结构(220),所述转动把手(210)与所述支撑结构(220)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20)包括固定立柱(221),所述固定立柱(221)设有凹槽(224),所述转动把手(210)与所述凹槽(224)的侧壁转动连接;
或者,所述支撑结构(220)包括固定立柱(221)和支架(222);
所述固定立柱(221)设有凹槽(224),所述支架(222)安装于所述凹槽(224)内;
所述转动把手(210)与所述支架(222)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4)的底壁包括平面(225)和斜面(226);
所述平面(225)的一端与所述斜面(226)的一端连接;
所述斜面(226)自靠近所述平面(225)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平面(225)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平面(225)的轴线的方向倾斜;
所述斜面(226)配置为限制所述转动把手(210)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极限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结构(220)包括固定立柱(221)和支架(222)时,所述凹槽(224)的侧壁设有安装槽(227);
所述支架(222)安装于所述安装槽(227)。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组件(200)包括弹性件(230);
所述弹性件(230)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把手(2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结构(220)连接;
所述转动把手(21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件(230)产生弹性变形。
11.一种电子器件老化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400)、托盘(500)、滑轨(600)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助力机构;
所述背板(400)与所述托盘(500)相对设置,所述背板(400)配置为承载插座(410);
所述托盘(500)与所述滑轨(600)滑动配合,所述托盘(500)配置为承载所述电子器件(700);
所述助力机构中的卡接槽(214)的开口与所述托盘(500)相对设置,卡接件(100)安装于所述托盘(500)与所述卡接槽(214)相对的侧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器件老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600)和所述助力机构均设置有两个;
两个所述滑轨(600)沿所述背板(4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两个所述助力机构分别与两个所述滑轨(600)背离所述背板(400)的一端连接,且两个所述助力机构相对设置。
CN202221695453.7U 2022-06-30 2022-06-30 助力机构及电子器件老化单元 Active CN217846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5453.7U CN217846495U (zh) 2022-06-30 2022-06-30 助力机构及电子器件老化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5453.7U CN217846495U (zh) 2022-06-30 2022-06-30 助力机构及电子器件老化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46495U true CN217846495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35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5453.7U Active CN217846495U (zh) 2022-06-30 2022-06-30 助力机构及电子器件老化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46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2984B (zh) 托盘机构及其服务器设备
JP3308862B2 (ja) 回路基板脱/装着機によるプラグインユニット電源スイッチのon/offメカニズム
US20070076366A1 (en) Loadable/unloadable adapter for substrate
US20060290245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rack moun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ounting the electronic apparatus in the rack mount apparatus
CN203434662U (zh) 充电柜
CN114207953B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连接器
CN217846495U (zh) 助力机构及电子器件老化单元
TWM581355U (zh) Fixing mechanism and server housing containing the same
CN102208719A (zh) 电子装置及其芯片卡卡持机构
KR20050118570A (ko) 디스플레이 설치장치
JP2006202615A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CN109388199B (zh) 一种硬盘固定装置
EP1020883A2 (en) Operating device having operating button adapted to slide in housing while being pushed to effect switching operation
JP2933595B1 (ja) 基板固定具
CN210128727U (zh) 校准治具
CN217217100U (zh) 一种通信设备
CN113840486B (zh) 机箱安装架及机箱
CN218295132U (zh) 一种用于电装控制器的便捷安装结构
CN217753660U (zh) 结构紧凑且运行稳定的车载手机支架
CN217955038U (zh) 承载装置及具有该承载装置的机箱
CN214846560U (zh) 一种硬盘快拆固定支架
CN220233671U (zh) 一种适配器及轨道插座
CN208156583U (zh) 一种硬盘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TWI793990B (zh) 機箱及其承載座
CN219979862U (zh) 应用于转接端子的固定座及电气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