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0451U - 一种隐框式隔墙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隐框式隔墙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40451U CN217840451U CN202222022777.0U CN202222022777U CN217840451U CN 217840451 U CN217840451 U CN 217840451U CN 202222022777 U CN202222022777 U CN 202222022777U CN 217840451 U CN217840451 U CN 2178404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edge
- plate
- abutting
- partition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隐框式隔墙,包括: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包括多根首尾相接的框架型材,框架型材在沿隐框式隔墙结构厚度方向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且相连的两根框架型材的第一安装槽相连通;框架型材在靠近框架结构外圈边缘的部位形成第一抵靠面和第一围挡面;角码,设于两根框架型材的连接部位,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分别嵌入相连的两个框架型材的第一安装槽内,且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第一安装槽内;墙板单元,包括相背设置的内表面和外立面,内表面和外立面通过边缘面相连,内表面的边缘与第一抵靠面贴合,且边缘面与第一围挡面贴合,从而使墙板单元嵌入框架结构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隐框式隔墙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通常由围墙和屋顶围合而成。伴随着建造技术的发展,组合式围墙墙壁在市场上越来越普遍,采用这样的墙壁可以快速拼接成围墙,满足了高效搭建的要求,但是当前的墙壁存在多种缺点,比如存在较多的连接零部件,且包住墙壁边缘的边框非常厚重,从外观上看不够轻盈美观;同时墙壁的强度较差,结构不稳定,无法保证使用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隐框式隔墙结构。
一种隐框式隔墙结构,包括:
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多根首尾相接的框架型材,所述框架型材在沿所述隐框式幕墙结构厚度方向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且相连的两根所述框架型材的第一安装槽相连通;所述框架型材在靠近所述框架结构外圈边缘的部位形成第一抵靠面和第一围挡面,所述第一抵靠面和所述第一围挡面在逐渐远离所述框架结构中心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抵靠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口平齐,所述第一围挡面朝向所述框架结构的中部;
角码,设于两根所述框架型材的连接部位,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嵌入相连的两个所述框架型材的第一安装槽内,且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墙板单元,包括相背设置的内表面和外立面,所述内表面和外立面通过边缘面相连,所述内表面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抵靠面贴合,且所述边缘面与所述第一围挡面贴合,从而使所述墙板单元嵌入所述框架结构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皆包括设于宽度方向两侧的内边缘和外边缘,所述外边缘、所述内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远离所述框架结构中心的外圈槽壁和靠近所述框架结构中心的内圈槽壁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边缘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边缘通过弧形边缘过渡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边缘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边缘在相连的部位设置让位凹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上分别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紧固连接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墙板单元为玻璃板,所述玻璃板的外立面边缘设有一圈遮掩膜,沿所述玻璃板的厚度方向,所述角码的投影落在所述遮掩膜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横撑型材,设于所述框架结构内,所述横撑型材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框架结构上相对的两根框架型材,所述横撑型材在沿所述隐框式隔墙结构厚度方向的侧边形成第二抵靠面,用于抵靠支撑所述墙板单元的内表面。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靠面在远离中心部位的两侧边缘凹陷形成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沿所述横撑型材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抵靠面在靠近中心部位设有凸条,所述凸条沿所述横撑型材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凸条朝向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槽的表面分别形成第二围挡面。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撑型材由一对侧支撑板和一对连接板围成,所述侧支撑板包括第二抵靠板体、槽壁板体和槽底板体,所述槽壁板体一侧与所述第二抵靠板体相连,另一侧向所述横撑型材的内部延伸且与所述槽底板体的一侧垂直相连,所述槽底板体的另一侧垂直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板面,从而与所述连接板、所述槽壁板体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安装槽;在沿所述隐框式隔墙结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抵靠板体与所述连接板的同侧端部平齐。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围挡面在远离所述第二抵靠面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围挡面在靠近所述第二抵靠面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之差为2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型材包括沿逐渐远离所述框架结构中心的方向依次设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通过竖支撑板连接,从而在所述支撑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分别形成由两个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竖支撑板围成的两个第一安装槽;所述竖支撑板向远离所述框架结构中心的方向延伸形成支撑沿,所述第二支撑板侧边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抵靠板从而在所述第一抵靠板背对所述支撑沿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抵靠面,并且所述第一抵靠板和所述支撑沿在远离所述框架结构中心的方向上的尺寸一致;所述框架型材还包括第一围挡板,所述第一围挡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且所述第一围挡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抵靠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围挡板的另一侧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宽度方向平行且远离所述第一抵靠面的方向延伸,从而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围挡面。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围挡面在远离所述第一抵靠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围挡面在靠近所述第一抵靠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之差为2mm。
上述隐框式隔墙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相较于传统的框架设计方式来说,角码设在墙板单元内表面与框架结构的侧面之间,从外部看不到角码,整体上更加美观;框架结构厚度方向的两侧面皆通过角码固定连接,结构对称,框架结构两侧面受力对称平衡,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强、不易被扭转变形,进而保证了墙板单元的位置稳定,不易变形、晃动甚至脱落;
由于墙板与框架结构的连接方式简单,安装方便,同时拆卸也同样简单,从而便于随时更换个性化的墙板单元,替换下的墙板单元也能够被重复利用,不会直接报废处理,大大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隐框式隔墙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角码示意图;
图6为横撑型材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主视图;
图8为横撑型材与墙板单体配合示意图;
图9为框架型材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主视图;
图11为框架型材与墙板单元配合示意图;
图中,110、框架结构;111、框架型材;1111、第一安装槽;1111a、外圈槽壁;1111b、内圈槽壁;1112、第一抵靠面;1113、第一围挡面;111a、第一支撑板;111b、第二支撑板;111c、竖支撑板;111d、支撑沿;111e、第一抵靠板;111f、第一围挡板;
120、角码;121、第一连接段;122、第二连接段;123、让位凹槽;124、紧固连接孔;
130、墙板单元;131、内表面;132、外立面;133、边缘面;134、墙板单体;
140、遮掩膜;
150、横撑型材;151、第二抵靠面;152、第二围挡面;153、第二安装槽;154、凸条;1501、第二抵靠板体;1502、槽壁板体;1503、槽底板体;1504、连接板;
160、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各种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作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
贯穿本申请文件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词语“包括”和“包含”以及词语的变型,例如“包括有”和“包括”意味着“包含但不限于”,而不意在(且不会)排除其他部件、整体或步骤。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方面、实施例或示例所描述的特征、整体或特性将被理解为可应用于本文所描述的任意其他方面、实施例或示例,除非与其不兼容。
应当理解的是,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含复数的指代,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其他规定。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表述“包含”和/或“可以包含”意在表示相对应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而非意在限制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包含”和/或“具有”意在表示申请文件中公开的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因此,术语“包含”和/或“具有”应当被理解为,存在一个或多个其他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额外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表述“或”包含一起列举的词语的任意或所有的组合。例如,“A或B”可以包含A或者B,或可以包含A和B两者。
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或“耦合”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文中提到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应理解的是,术语(比如常用词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和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这样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隐框式隔墙结构,包括:
框架结构110,所述框架结构110包括多根首尾相接的框架型材111,所述框架型材111在沿所述隐框式隔墙结构厚度方向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1111,且相连的两根所述框架型材111的第一安装槽1111相连通;所述框架型材111在靠近所述框架结构110外圈边缘的部位形成第一抵靠面1112和第一围挡面1113,所述第一抵靠面1112和所述第一围挡面1113在逐渐远离所述框架结构110中心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抵靠面1112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1的槽口平齐,所述第一围挡面1113朝向所述框架结构110的中部;
角码120,设于两根所述框架型材111的连接部位,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段121和第二连接段122,所述第一连接段12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22分别嵌入相连的两个所述框架型材111的第一安装槽1111内,且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1内;
墙板单元130,包括相背设置的内表面131和外立面132,所述内表面131和外立面132通过边缘面133相连,所述内表面131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抵靠面1112贴合,且所述边缘面133与所述第一围挡面1113贴合,从而使所述墙板单元130嵌入所述框架结构110内。
具体的,墙板单元130的内表面131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抵靠面1112贴合,且所述边缘面133与所述第一围挡面1113贴合,从而使所述墙板单元130直接嵌入所述框架结构110内,嵌入式设计使得墙板单元130的外周围设部件的小厚度设计成为了可能,从外观看轻盈美观,且安装灵活方便;第一抵靠面1112和第一围挡面1113分别为墙板单元130的内表面131、边缘面133提供配合支撑,从而墙板单元130的各个表面皆可被同时限位,整体可被牢固地定位安装,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
传统的框架结构110中,通常是在框架的内圈设置角铁连接相邻型材的端部,能直接看到角铁,且连接不稳固,容易发生扭转变形。
相较于传统的框架设计方式来说,角码120设在墙板单元130内表面131与框架结构110的侧面之间,从外部看不到角码120,整体上更加美观;框架结构110厚度方向的两侧面皆通过角码120固定连接,结构对称,框架结构110两侧面受力对称平衡,框架结构110的稳定性强、不易被扭转变形,进而保证了墙板单元130的位置稳定,不易变形、晃动甚至脱落;
由于墙板与框架结构110的连接方式简单,安装方便,同时拆卸也同样简单,从而便于随时更换个性化的墙板单元130,替换下的墙板单元130也能够被重复利用,不会直接报废处理,大大节约了资源。
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12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22皆包括设于宽度方向两侧的内边缘和外边缘,所述外边缘、所述内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1远离所述框架结构110中心的外圈槽壁1111a和靠近所述框架结构110中心的内圈槽壁1111b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121的外边缘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22的外边缘通过弧形边缘过渡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段121的内边缘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22的内边缘在相连的部位设置让位凹槽12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121的外边缘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22的外边缘通过弧形边缘过渡相连,方便嵌入到第一安装槽1111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段121的内边缘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22的内边缘在相连的部位设置让位凹槽123提供了让位空间,能够避免与第一安装槽1111靠近所述框架结构110中心的内圈槽壁1111b的直角连接部位相互干涉导致无法嵌入到安装槽内,即使制造出的角码120的第一连接段121和第二连接段122宽度尺寸较大致使安装后内、外边缘与第一安装槽1111的内圈槽壁1111b、外圈槽壁1111a的间隙较小也能够顺利安装到安装槽内。
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12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22上分别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紧固连接孔124。具体的,螺钉穿过两个紧固连接孔124旋入第一安装槽1111的槽底板即可实现牢固连接,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紧固连接孔124保证了角码120连接后的两个框架型材111连接牢固稳定。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墙板单元130为玻璃板,所述玻璃板的外立面132边缘设有一圈遮掩膜140,沿所述玻璃板的厚度方向,所述角码120的投影落在所述遮掩膜140内。具体的,所述遮掩膜140设计为不透明的薄膜,用于覆盖角码120,从外部看不到角码120,整体上更加美观。
当然,除了玻璃板,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墙板单元130还可以采用无机板,木板,金属板、化工板、塑料板或复合材料板等板材,此处不做限制。
参考图6-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横撑型材150,设于所述框架结构110内,所述横撑型材15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框架结构110上相对的两根框架型材111,所述横撑型材150在沿所述隐框式隔墙结构厚度方向的侧边形成第二抵靠面151,用于抵靠支撑所述墙板单元130的内表面131。本实施例中,横撑型材150的第二抵靠面151与墙板单元130贴合,为墙板单元130提供了中部支撑,避免墙板中部承受重载荷发生弯曲形变导致破损。
参考图7-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靠面151在远离中心部位的两侧边缘凹陷形成第二安装槽153,所述第二安装槽153沿所述横撑型材15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抵靠面151在靠近中心部位设有凸条154,所述凸条154沿所述横撑型材15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凸条154朝向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槽153的表面分别形成第二围挡面152。以凸条154为界,墙板单元130可分成两个墙板单体134,两个墙板单体134的边缘面133可分别与凸条154两侧的两个第二围挡面152相贴合,且内表面131的边缘与凸条154两侧的第二抵靠面151贴合,从而使两个墙板单体134分别嵌入框架结构110内。
本实施例中,两个墙板单体134的各个表面皆可被同时限位,整体可被牢固地定位安装;此外,正常拼接安装时也可不设置凸条154,此时两个墙板单体134彼此靠近的一侧表面直接拼接在一起容易互相划伤边缘表面,且由于工艺的原因墙板单体134成品的边缘可能不整齐或歪斜,如果直接拼在一起外观看起来很不整齐,因此表面凸条154的第二围挡面152不仅起到边缘限位的作用,也对墙板单体134的边缘提供保护、避免边缘表面损伤,同时沿直线延伸的凸条154还起到突出对比度和修饰的作用,避免边缘歪斜、瑕疵影响整体观感,从而不需要因为边缘瑕疵更换新的墙板单体134,降低了成本,更不必苛求提升墙板单体134的边缘加工精度进而带来加工难度和成本的提升。
第二安装槽153内可设置粘结块或磁条,与墙板单元130的内表面131粘结或磁吸相连,墙板单元130的固定更牢靠稳固,进而保证了墙板单元130的位置稳定牢固,不易变形、晃动或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横撑型材150在沿所述隐框式隔墙结构厚度方向的两侧边结构对称。从而框架结构110两侧的墙板单元130皆可通过同样的方式与横撑型材150配合安装和自由拆卸。
参考图7-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撑型材150由一对侧支撑板和一对连接板1504围成,所述侧支撑板包括第二抵靠板体1501、槽壁板体1502和槽底板体1503,所述槽壁板体1502一侧与所述第二抵靠板体1501相连,另一侧向所述横撑型材150的内部延伸且与所述槽底板体1503的一侧垂直相连,所述槽底板体1503的另一侧垂直连接于所述连接板1504的板面,从而与所述连接板1504、所述槽壁板体1502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安装槽153。本实施例中,由一对侧支撑板和一对连接板1504围成的横撑型材150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可由板材一体弯折焊接成型或挤压成型,制造工艺简单、工艺和材料成本低,且重量轻易运输和搬运;在内部可设置供暖线、隔热垫、防火材料、电连接线等管线160,使横撑型材150和墙板具备更多功能性,也避免在墙板外部单独走线的麻烦和繁乱,同时对走线进行保护。
进一步的,在沿所述隐框式隔墙结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抵靠板体1501与所述连接板1504的同侧端部平齐。具体的,第二抵靠板体1501与第二安装槽153平齐,既能够利用第二抵靠板体1501为墙板单元130提供抵靠力,第二安装槽153中的粘结块或磁条也能够与墙板单元130的内表面131保持贴合从而提供牢固的结合力。
参考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围挡面152在远离所述第二抵靠面151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板1504之间的距离L2与所述第二围挡面152在靠近所述第二抵靠面151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板1504之间的距离L1之差为2mm。这是因为,如果二者没有尺寸差,则第二围挡面152与连接板1504平行,当墙板单元130的边缘面133置于第二围挡面152时,由于溢胶的存在,边缘面133不可能与第二围挡面152完全贴合,一方面溢胶会从二者之间的间隙渗出至表面难以清理且容易风化,另一方面边缘面133与第二围挡面152之间有缝隙,影响外观质量。本实施例中,由于有2mm的尺寸差,第二围挡面152不与连接板1504平行,当墙板单元130的边缘面133置于第二围挡面152时,边缘面133、第二围挡面152、第二抵靠面151之间围成预留间隙,用于容纳粘结胶,第二围挡面152远离连接面的部位与边缘面133之间没有间隙,不会溢胶流出;粘结胶在边缘面133、第二围挡面152、第二抵靠面151围成的空间内,不会暴露于外部空气、水汽,减少了风化、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外观上也看不到缝隙,不影响观感。
参考图9-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型材111包括沿逐渐远离所述框架结构110中心的方向依次设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板111a和第二支撑板111b,两个所述支撑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通过竖支撑板111c连接,从而在所述支撑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分别形成由两个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竖支撑板111c围成的两个第一安装槽1111;所述竖支撑板111c向远离所述框架结构110中心的方向延伸形成支撑沿111d,所述第二支撑板111b侧边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111a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抵靠板111e从而在所述第一抵靠板111e背对所述支撑沿111d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抵靠面1112,并且所述第一抵靠板111e和所述支撑沿111d在远离所述框架结构110中心的方向上的尺寸一致;所述框架型材111还包括第一围挡板111f,所述第一围挡板111f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1a平行,且所述第一围挡板111f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抵靠板111e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111a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围挡板111f的另一侧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1a宽度方向平行且远离所述第一抵靠面1112的方向延伸,从而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111a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围挡面1113。
具体的,由第一支撑板111a、第二支撑板111b、竖支撑板111c、第一围挡板111f围成的框架型材111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可由板材一体弯折焊接成型或挤压成型,制造工艺简单、工艺和材料成本低,且重量轻易运输和搬运;各板体围成多个隔开的腔体,在多个腔体内部可分别设置供暖线、电连接线、隔热垫、防火材料等部件,使框架型材111和墙板具备更多功能性,也避免在墙板外部单独走线的麻烦和繁乱,同时对内部走线进行保护;所述第一抵靠板111e和所述支撑沿111d在远离所述框架结构110中心的方向上的尺寸一致,第一抵靠板111e背对第一支撑板111a的一侧表面和支撑沿111d可共同为整个幕墙结构提供稳定的支撑力,避免长时间承压导致变形直至倒塌。
当然,所述框架型材111优选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1a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结构对称,即,框架结构110在沿所述隐框式隔墙结构厚度方向的两侧结构对称,从而框架结构110两侧的墙板单元130皆可通过同样的嵌入方式灵活安装到框架结构110上,且对称的两个第一抵靠板111e和支撑沿111d对于整个幕墙结构提供的支撑力更加平衡。
参考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围挡面1113在远离所述第一抵靠面111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1a之间的距离L4与所述第一围挡面1113在靠近所述第一抵靠面111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1a之间的距离L3之差为2mm。这是因为,如果二者没有尺寸差,则第一围挡面1113与第一支撑板111a平行,当墙板单元130的边缘面133置于第一围挡面1113时,由于溢胶的存在,边缘面133不可能与第一围挡面1113完全贴合,一方面溢胶会从二者之间的间隙渗出至表面难以清理,另一方面边缘面133与第一围挡面1113之间有缝隙,影响外观质量。本实施例中,由于有2mm的尺寸差,第一围挡面1113不与第一支撑板111a平行,当墙板单元130的边缘面133置于第一围挡面1113时,边缘面133、第一围挡面1113、第一抵靠面1112之间围成预留间隙,用于容纳粘结胶,第一围挡面1113远离第一抵靠面1112的部位与边缘面133之间没有间隙,不会溢胶流出;粘结胶在边缘面133、第一围挡面1113、第一抵靠面1112围成的空间内,不会暴露于外部空气、水汽,减少了风化、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外观上也看不到缝隙,不影响观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墙板单元130内表面131的边缘黏附于第一抵靠面1112。黏附的方式使墙板单元130的固定牢靠稳固,进而保证了墙板单元130的位置稳定牢固,不易脱落。进一步的,所述墙板单元130的边缘设有安装孔,螺钉从外部穿过所述安装孔并旋入框架结构110,从而将所述墙板单元130固定于所述框架结构110,提升了墙板单元130的安装稳定性,避免晃动脱落的情况。
以上描述中,尽管可能使用例如“第一”和“第二”的表述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元件,但它们并未意于限定相对应的元件。例如,上述表述并未旨在限定相对应元件的顺序或重要性。上述表述用于将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区分开。
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单数的表述包含复数的表述,除非在其间存在语境、方案上的显著差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相应地省去、添加或者以任意方式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简单变换方式以及对现有技术做出适应性和功能性的结构变换的方案,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虽然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形和改进,而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隐框式隔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多根首尾相接的框架型材,所述框架型材在沿所述隐框式幕墙结构厚度方向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且相连的两根所述框架型材的第一安装槽相连通;所述框架型材在靠近所述框架结构外圈边缘的部位形成第一抵靠面和第一围挡面,所述第一抵靠面和所述第一围挡面在逐渐远离所述框架结构中心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抵靠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口平齐,所述第一围挡面朝向所述框架结构的中部;
角码,设于两根所述框架型材的连接部位,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嵌入相连的两个所述框架型材的第一安装槽内,且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墙板单元,包括相背设置的内表面和外立面,所述内表面和外立面通过边缘面相连,所述内表面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抵靠面贴合,且所述边缘面与所述第一围挡面贴合,从而使所述墙板单元嵌入所述框架结构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框式隔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皆包括设于宽度方向两侧的内边缘和外边缘,所述外边缘、所述内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远离所述框架结构中心的外圈槽壁和靠近所述框架结构中心的内圈槽壁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边缘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边缘通过弧形边缘过渡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边缘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边缘在相连的部位设置让位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框式隔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上分别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紧固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框式隔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单元为玻璃板,所述玻璃板的外立面边缘设有一圈遮掩膜,沿所述玻璃板的厚度方向,所述角码的投影落在所述遮掩膜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框式隔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撑型材,设于所述框架结构内,所述横撑型材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框架结构上相对的两根框架型材,所述横撑型材在沿所述隐框式隔墙结构厚度方向的侧边形成第二抵靠面,用于抵靠支撑所述墙板单元的内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隐框式隔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靠面在远离中心部位的两侧边缘凹陷形成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沿所述横撑型材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抵靠面在靠近中心部位设有凸条,所述凸条沿所述横撑型材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凸条朝向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槽的表面分别形成第二围挡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隐框式隔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撑型材由一对侧支撑板和一对连接板围成,所述侧支撑板包括第二抵靠板体、槽壁板体和槽底板体,所述槽壁板体一侧与所述第二抵靠板体相连,另一侧向所述横撑型材的内部延伸且与所述槽底板体的一侧垂直相连,所述槽底板体的另一侧垂直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板面,从而与所述连接板、所述槽壁板体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安装槽;在沿所述隐框式隔墙结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抵靠板体与所述连接板的同侧端部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框式隔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围挡面在远离所述第二抵靠面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围挡面在靠近所述第二抵靠面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之差为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框式隔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型材包括沿逐渐远离所述框架结构中心的方向依次设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通过竖支撑板连接,从而在所述支撑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分别形成由两个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竖支撑板围成的两个第一安装槽;所述竖支撑板向远离所述框架结构中心的方向延伸形成支撑沿,所述第二支撑板侧边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抵靠板从而在所述第一抵靠板背对所述支撑沿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抵靠面,并且所述第一抵靠板和所述支撑沿在远离所述框架结构中心的方向上的尺寸一致;所述框架型材还包括第一围挡板,所述第一围挡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且所述第一围挡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抵靠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围挡板的另一侧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宽度方向平行且远离所述第一抵靠面的方向延伸,从而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围挡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隐框式隔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挡面在远离所述第一抵靠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围挡面在靠近所述第一抵靠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之差为2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22777.0U CN217840451U (zh) | 2022-08-01 | 2022-08-01 | 一种隐框式隔墙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22777.0U CN217840451U (zh) | 2022-08-01 | 2022-08-01 | 一种隐框式隔墙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40451U true CN217840451U (zh) | 2022-11-18 |
Family
ID=84011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022777.0U Active CN217840451U (zh) | 2022-08-01 | 2022-08-01 | 一种隐框式隔墙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40451U (zh) |
-
2022
- 2022-08-01 CN CN202222022777.0U patent/CN2178404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153574B1 (en) | Curtainwall system | |
US4738065A (en) | Curtainwall system | |
US4621478A (en) | Extruded plastic flush stop window mullion and framing system | |
CN203347544U (zh) | 一种组合建筑结构 | |
US20100112265A1 (en) | Paper honeycomb core composite panel | |
CH666506A5 (it) | Rivestimento con lastre di vetro per superfici esterne di edifici. | |
KR101356423B1 (ko) | 스틸커튼월의 비노출 단열결합구조 | |
CN217840451U (zh) | 一种隐框式隔墙结构 | |
JP4743859B2 (ja) | カーテンウォール構造 | |
CN104769195A (zh) | 一种组合式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3795652U (zh) | 一种组合式墙体 | |
CN212078536U (zh) | 一种护墙板与安装面安装的型材组件 | |
CN218541120U (zh) | 一种组合式建筑 | |
KR200420873Y1 (ko) | 알루미늄 합금 서브프레임과 합성수지 서브프레임이 결합된슈퍼 윈도우 프레임 | |
CN113404195A (zh) | 一种钢板肋明框装配式幕墙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H690921A5 (it) | Membro di giunzione fra due elementi provvisto di un setto sporgente perpendicolarmente. | |
ITPD20100316A1 (it) | Cellula di una facciata strutturale a cellule, kit di montaggio di una cellula di una facciata strutturale a cellule e metodo di montaggio di una cellula di una facciata strutturale a cellule | |
CN115233880A (zh) | 一种组合式建筑 | |
CN217581884U (zh) | 联排窗窗框连接结构 | |
ITMI972742A1 (it) | Complesso di profilati metallici per la fabbricazione di facciate continue di edifici | |
KR101271205B1 (ko) | 양면 모두 사용할 수 있는 간판프레임 시스템 | |
CN218990743U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装配式墙体系统 | |
KR200295294Y1 (ko) | 천장용 판넬 조립구조 | |
CN214739510U (zh) | 一种模块化集成装饰结构板 | |
CN209837414U (zh) | 一种方便拼接组装的保温式玻璃幕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