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35335U - 锁体组件、电池包、锁止机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锁体组件、电池包、锁止机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35335U
CN217835335U CN202221541483.2U CN202221541483U CN217835335U CN 217835335 U CN217835335 U CN 217835335U CN 202221541483 U CN202221541483 U CN 202221541483U CN 217835335 U CN217835335 U CN 217835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body
body assembly
mounting seat
section
gas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414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舒
张宁
杨潮
靖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414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35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35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35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体组件、电池包、锁止机构及车辆。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锁止机构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差的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的锁体组件包括呈筒状结构的安装座,其底部敞开,顶部开设有安装孔;防坠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座的底部,防坠件中部设置有过孔;连接件,具有操作部和紧固部,操作部可自由滑动地设置于容纳腔,紧固部的上部能够穿过安装孔并旋转紧固于目标紧固件;防松件,设置于操作部与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其被设置成在紧固部与目标紧固件旋转紧固时被挤压在操作部与顶部内壁之间并且与顶部内壁之间无相对转动。本申请可以提高锁体组件的耐久性和连接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机构复杂度。

Description

锁体组件、电池包、锁止机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体组件、电池包、锁止机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换电是目前电动汽车的重要补能方式之一,其换电时间通常可控制在3分钟以内,与传统燃油车的加油时间接近,因此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换电方案中,用于连接车身与电池包的锁止机构是实现“车-电分离”的重要一环,锁止机构的耐久性能和连接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用户的换电体验,以及换电方案是否能够被广泛应用。
当前用于连接车身与电池包的锁止机构包括设置于电池包上的锁体组件和设置于车身上的锁合组件,二者多采用螺纹连接,通过对螺纹连接件施加一定的预紧力,来实现螺纹连接件与对应的螺纹紧固件之间的结合。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螺纹连接件的法兰面与被连接件的承压面之间磨损程度逐步加深,导致二者之间的摩擦系数发生变化,不仅影响螺纹连接件和被连接件的使用寿命,也严重影响了螺纹连接件的预紧力和连接可靠性。针对该问题,现有技术中选择在锁体组件中增加额外的防松机构,通过防松机构来保持螺纹连接件的连接可靠性,但显然,该解决方案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锁止机构的结构复杂度和制造成本。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锁止机构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锁体组件,所述锁体组件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呈筒状结构,所述安装座的底部敞开,顶部开设有安装孔;
防坠件,所述防坠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并与所述安装座之间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防坠件的中部设置有过孔,所述过孔被设置成允许加解锁头穿过;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彼此连接的操作部和紧固部,所述操作部可自由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并且所述操作部的下部能够与所述加解锁头对接,所述紧固部的上部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旋转紧固于目标紧固件;
防松件,所述防松件设置于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所述防松件被设置成在所述紧固部与所述目标紧固件旋转紧固时被挤压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并且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无相对转动。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松件包括:
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呈环形且套设于所述紧固部的下部,所述第一垫片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放射状凸纹,所述第一垫片下表面沿周向形成有第一楔形面;
第二垫片,与所述第一垫片成对使用,所述第二垫片呈环形且套设于所述第一垫片的下方,所述第二垫片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二放射状凸纹,所述第二垫片上表面沿周向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楔形面匹配的第二楔形面,
在所述紧固部与所述目标紧固件旋转紧固时,所述第一放射状凸纹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彼此挤压,所述第二放射状凸纹与所述操作部彼此挤压,所述第一楔形面与所述第二楔形面彼此挤压。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放射状凸纹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是所述第一楔形面与所述第二楔形面之间的摩擦系数的2.0~2.5倍;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放射状凸纹与所述操作部之间的摩擦系数是所述第一楔形面与所述第二楔形面之间的摩擦系数的2.0~2.5倍。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紧固部的上部为螺纹段,所述螺纹段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螺接于所述目标紧固件。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楔形面和所述第二楔形面的坡度均大于所述螺纹段的螺纹升角。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紧固部的下部为光轴段,所述光轴段的上端与所述螺纹段连接、下端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套设于所述光轴段。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光轴段的外径小于所述螺纹段的螺纹外径,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的环形内径均小于所述螺纹段的螺纹外径。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松件为垫圈,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紧固部的下部,并且所述垫圈的上表面的粗糙度大于其下表面的粗糙度。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垫圈的上表面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是所述垫圈的下表面与所述操作部之间的摩擦系数的2.0~2.5倍。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紧固部的上部为螺纹段,所述螺纹段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螺接于所述目标紧固件。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紧固部的下部为光轴段,所述光轴段的上端与所述螺纹段连接、下端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光轴段。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光轴段的外径小于所述螺纹段的螺纹外径,所述垫圈的内径小于所述螺纹段的螺纹外径。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松件为垫圈,所述垫圈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垫圈上设置有沉头孔,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开设有螺纹孔,沉头螺钉穿过所述沉头孔后螺接于所述螺纹孔,实现所述垫圈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紧固部的上部为螺纹段,所述螺纹段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螺接于所述目标紧固件。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螺纹段为粗牙螺纹。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松件的表面硬度大于所述连接件的表面硬度。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松件的表面硬度为460~510HV。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操作部包括法兰段和螺帽段,所述法兰段的上表面与所述紧固部连接、下表面与所述螺帽段连接,所述法兰段的轴向投影面积大于所述螺帽段的轴向投影面积。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法兰段的外径与所述安装座的内径大致相等。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紧固部与所述目标紧固件未紧固的状态下,所述操作部在重力作用下抵接于所述防坠件上,所述连接件的上部通过所述安装孔伸出。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坠件为挡环,所述挡环的底面沿周向设置有对接槽,所述挡环的外周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挡环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螺接。
在上述锁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坠件为弹性挡圈,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内壁沿周向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弹性挡圈嵌设于所述安装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锁体组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合组件和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锁体组件,所述锁体组件与所述锁合组件配合连接。
在上述锁止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锁合组件包括固定板、浮动板和锁止件,所述固定板固定能够连接于车辆,所述浮动板可浮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板,所述锁止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浮动板。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体、电池包和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锁止机构,所述电池包通过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车体连接。
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通过在操作部与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设置防松件,可以提高锁体组件的耐久性和连接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机构复杂度。具体地,现有锁止机构在锁止过程中,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作为承压面直接与连接件产生摩擦,久而久之会导致连接件和安装座的顶部内壁磨损程度增加,并且由于锁体组件的安装座通常直接固定连接在电池包上的设置方式,还使得磨损后的安装座不便更换。而本申请通过在操作部与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设置防松件,可以将磨损面由连接件与安装座顶部内壁之间转移到防松件与连接件之间,从而大大减少安装座顶部内壁的磨损程度,起到保护安装座的作用。而且,相较于安装座,连接件和防松件更换更为方便,还能降低锁体组件的维护成本。
另一方面,虽然增加防松机构可以提高二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但是在连接件和安装座的磨损程度逐步加深后,仍严重影响连接件的预紧力,导致多个连接件之间的加解锁扭矩一致性差。而本申请通过增加防松件,不仅可以保证连接件在加锁状态下的预紧力衰减在一定范围内,更重要的是可以省略防松机构的设置,从而大幅简化锁体组件的结构,有利于实现锁止机构的小型化、轻量化需求,降低锁止机构的制造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经发明人反复试验、观测、分析和比较,在上述设置方式前提下,防松件与连接件之间的接触面状态稳定、磨损正常,锁体组件在其设计寿命周期内,加锁状态下的预紧力衰减可以控制在25%以内,完全满足设计和使用需求,保证电池包与车身可靠连接。
进一步地,防松件选用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的设置方式,使得连接件产生松动趋势时,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的楔形面之间相对转动而产生抬升张力,来阻止连接件的松动,从而提高防松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楔形面和第二楔形面的坡度大于螺纹段的螺纹升角的设置方式,使得螺纹段在产生松动趋势时,两个垫片之间在轴向上的提升量要大于螺纹段在轴向上爬升量,二者之间形成了行程差,反馈至连接件内部即为增加了连接件的轴向预紧力,通过这种楔形效应,使得连接件松动的趋势被消减,因此不会发生松动。
进一步地,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的环形内经小于螺纹段的螺纹外径,且光轴段的外径小于螺纹段的螺纹外径的设置方式,使得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可以始终保持在光轴段上,拆装方便,还可以消除防松件漏装、错装、或掉落的风险,并且连接件与防松件可作为组合件和易损件备仓。
进一步地,防松件为垫圈时,垫圈上表面的粗糙度大于其下表面的粗糙度的设置方式,使得垫圈与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没有相对转动,而连接件与垫圈之间可产生相对转动,从而将磨损面转移至垫圈与连接件之间,减少安装座的磨损,提高维护便利性。进一步地,通过将垫圈套设于光轴段,且设置光轴段的外径小于螺纹段的螺纹外径,垫圈的内径小于螺纹段的螺纹外径,使得垫圈可以始终保持在光轴段上,拆装方便,还可以消除防松件漏装、错装、或掉落的风险,并且连接件与垫圈可作为组合件和易损件进行备仓。
进一步地,通过将垫圈固定连接在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上,可以避免垫圈与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产生摩擦,保护安装座免受磨损,提高安装座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螺纹段选用粗牙螺纹,相较于细牙螺纹具有更高的连接耐久性,可以提高连接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通过将防松件的表面硬度设置为大于连接件的表面硬度,使得连接件与垫圈的接触面状态更稳定,磨损正常。
进一步地,通过将法兰段的轴向投影面积设置为大于螺帽段的轴向投影面积,使得连接件与防松件之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防松效果。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法兰段的外径与安装座的内径大致相等,可以保证连接件的滑动稳定性和连接精度,避免出现连接件轴向偏斜而导致的咬死和滑丝等。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连接件的上部始终通过安装孔伸出,可以在不影响电池包流转的前提下,利用安装孔对连接件进行导向,提高连接精度,并且利于实现连接件与目标紧固件的尽早咬合。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挡环与安装座螺纹连接,并且挡环底面设置对接槽,方便挡环的安装和拆卸,进而提高连接-防松组合件的维修便利性。
进一步地,通过采用弹性挡圈作为防坠件,方便装拆,且弹性挡圈作为标准件直接采购,可降低制造成本。
本申请的电池包,通过外壳上设置带有防松件的锁体组件,可以保证电池包的连接可靠性,提高电池包的维护便利性,降低电池包的制造成本。
本申请的锁止机构,通过在锁体组件中设置防松件,能够提高锁止机构的锁止可靠性和使用耐久性,延长锁止机构的使用寿命,降低机构复杂度。
进一步地,通过锁合组件设置为浮动板相对于固定板浮动,可以降低锁止机构的锁止难度,并且使得锁合组件的更换更方便,维护成本更低。
本申请的车辆,通过车辆的电池包采用上述具有防松件的锁止机构与车体连接,可以提高电池包与车辆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降低车辆的安全风险,使得车辆的维护更加方便。
方案1.一种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组件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呈筒状结构,所述安装座的底部敞开,顶部开设有安装孔;
防坠件,所述防坠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并与所述安装座之间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防坠件的中部设置有过孔,所述过孔被设置成允许加解锁头穿过;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彼此连接的操作部和紧固部,所述操作部可自由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并且所述操作部的下部能够与所述加解锁头对接,所述紧固部的上部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旋转紧固于目标紧固件;
防松件,所述防松件设置于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所述防松件被设置成在所述紧固部与所述目标紧固件旋转紧固时被挤压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并且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无相对转动。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件包括:
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呈环形且套设于所述紧固部的下部,所述第一垫片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放射状凸纹,所述第一垫片下表面沿周向形成有第一楔形面;
第二垫片,与所述第一垫片成对使用,所述第二垫片呈环形且套设于所述第一垫片的下方,所述第二垫片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二放射状凸纹,所述第二垫片上表面沿周向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楔形面匹配的第二楔形面,
在所述紧固部与所述目标紧固件旋转紧固时,所述第一放射状凸纹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彼此挤压,所述第二放射状凸纹与所述操作部彼此挤压,所述第一楔形面与所述第二楔形面彼此挤压。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射状凸纹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是所述第一楔形面与所述第二楔形面之间的摩擦系数的2.0~2.5倍;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放射状凸纹与所述操作部之间的摩擦系数是所述第一楔形面与所述第二楔形面之间的摩擦系数的2.0~2.5倍。
方案4.根据方案2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的上部为螺纹段,所述螺纹段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螺接于所述目标紧固件。
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面和所述第二楔形面的坡度均大于所述螺纹段的螺纹升角。
方案6.根据方案4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的下部为光轴段,所述光轴段的上端与所述螺纹段连接、下端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套设于所述光轴段。
方案7.根据方案6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轴段的外径小于所述螺纹段的螺纹外径,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的环形内径均小于所述螺纹段的螺纹外径。
方案8.根据方案1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件为垫圈,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紧固部的下部,并且所述垫圈的上表面的粗糙度大于其下表面的粗糙度。
方案9.根据方案8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的上表面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是所述垫圈的下表面与所述操作部之间的摩擦系数的2.0~2.5倍。
方案10.根据方案8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的上部为螺纹段,所述螺纹段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螺接于所述目标紧固件。
方案11.根据方案10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的下部为光轴段,所述光轴段的上端与所述螺纹段连接、下端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光轴段。
方案12.根据方案11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轴段的外径小于所述螺纹段的螺纹外径,所述垫圈的内径小于所述螺纹段的螺纹外径。
方案13.根据方案1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件为垫圈,所述垫圈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
方案14.根据方案13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上设置有沉头孔,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开设有螺纹孔,沉头螺钉穿过所述沉头孔后螺接于所述螺纹孔,实现所述垫圈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
方案15.根据方案13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的上部为螺纹段,所述螺纹段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螺接于所述目标紧固件。
方案16.根据方案4、10或15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段为粗牙螺纹。
方案17.根据方案1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件的表面硬度大于所述连接件的表面硬度。
方案18.根据方案17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件的表面硬度为460~510HV。
方案19.根据方案1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包括法兰段和螺帽段,所述法兰段的上表面与所述紧固部连接、下表面与所述螺帽段连接,所述法兰段的轴向投影面积大于所述螺帽段的轴向投影面积。
方案20.根据方案19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段的外径与所述安装座的内径大致相等。
方案21.根据方案1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紧固部与所述目标紧固件未紧固的状态下,所述操作部在重力作用下抵接于所述防坠件上,所述连接件的上部通过所述安装孔伸出。
方案22.根据方案1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件为挡环,所述挡环的底面沿周向设置有对接槽,所述挡环的外周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挡环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螺接。
方案23.根据方案1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件为弹性挡圈,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内壁沿周向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弹性挡圈嵌设于所述安装槽。
方案24.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方案1-2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体组件。
方案25.一种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合组件和方案1-2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体组件,所述锁体组件与所述锁合组件配合连接。
方案26.根据方案25所述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组件包括固定板、浮动板和锁止件,所述固定板固定能够连接于车辆,所述浮动板可浮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板,所述锁止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浮动板。
方案2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体、电池包和方案25或26所述的锁止机构,所述电池包通过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车体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锁体组件、电池包、锁止机构及车辆。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锁止机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的锁体组件的连接件与防松件的装配图;
图3为本申请的锁体组件的防松件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的连接件处于锁止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的连接件预紧力变化曲线图;
图6为本申请的锁止机构的落锁状态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的锁止机构的锁止状态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的可替换实施方式的锁止过程图;
图9为本申请的另一可替换实施方式的连接件与防松件的装配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再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安装座与防松件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锁体组件;11、安装座;111、安装孔;12、防坠件;121、过孔;122、对接槽;13、连接件;131、操作部;1311、法兰段;1312、螺帽段;132、紧固部;1321、螺纹段;1322、光轴段;14、防松件;141、第一垫片;1411、第一放射状凸纹;1412、第一楔形面;142、第二垫片;1421、第二放射状凸纹;1422、第二楔形面;15、沉头螺钉;
20、锁合组件;21、固定板;22、浮动板;23、锁止件;
30、横梁;
40、加解锁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申请的下述实施方式是结合电动汽车进行说明的,但是这并非旨在于限值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本申请的锁体组件、电池包和锁止机构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车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上”、“下”、“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本申请的锁体组件进行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解决现有锁止机构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差的问题,本申请的锁体组件10包括安装座11、防坠件12、连接件13和防松件14。安装座11呈筒状结构,其顶部开设有安装孔111、底部为敞口。防坠件12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座11的底部并与安装座11之间围设形成容纳腔。防坠件12的中部设置有过孔121,过孔121被设置成允许加解锁头穿过。连接件13具有彼此连接的操作部131和紧固部132,操作部131可沿其轴向(即图1中的竖直方向)自由滑动地设置于容纳腔,并且操作部131的下部能够与加解锁头对接,紧固部132的上部能够穿过安装孔111并旋转紧固于目标紧固件。防松件14设置于操作部131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防松件14被设置成在紧固部132与目标紧固件旋转紧固时,被挤压在操作部131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并且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无相对转动。
举例而言,当锁体组件10应用于车辆时,锁体组件10固定于电池包上,目标紧固件可以为车辆底盘,底盘上开设有锁紧孔,或者目标紧固件可以为车辆底盘上设置的锁合件或锁合组件。安装电池包时,将电池包举升至车辆底盘的安装位处,然后驱动加解锁装置运行,加解锁装置的加解锁头上升并穿过防坠件12的过孔121后与连接件13的操作部131对接。连接件13进而在加解锁头的带动下沿容纳腔上升,直至紧固部132的上部与目标紧固件对接后,加解锁头向连接件13施加加锁扭矩并继续抬升,使得连接件13旋转紧固于目标紧固件上。安装好后,加解锁头40从防坠件12的过孔121中退出,防松件14被挤压在操作部131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在连接件13受到震动等情况而出现松动趋势时,防松件14能够阻止该趋势,使得连接件13始终保持稳定连接。
在需要拆卸电池包时,加解锁装置的加解锁头先与连接件13的操作部131对接,然后施加与加锁相反的扭矩并平稳下降,连接件13因此旋转退出目标紧固件。退出过程中,由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与防松件14之间无相对转动,因此二者之间不会产生磨损。
在连接件13与防松件14之间的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拆卸防坠件12,可以将连接件13和防松件14拆卸并更换。
可以看出,通过在操作部131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设置防松件14,可以提高锁体组件10的耐久性和连接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机构复杂度。具体地,现有锁止机构在锁止过程中,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作为承压面直接与连接件13产生摩擦,久而久之会导致连接件13和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磨损程度增加,并且由于锁体组件10的安装座11通常直接固定连接在电池包上的设置方式,还使得磨损后的安装座11不便更换。而本申请通过在操作部131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设置防松件14,可以将磨损面由连接件13与安装座11顶部内壁之间转移到防松件14与连接件13之间,从而大大减少安装座11顶部内壁的磨损程度,起到保护安装座11的作用。而且,相较于安装座11,连接件13和防松件14更换更为方便,还能降低锁体组件10的维护成本。
另一方面,虽然增加防松机构可以提高二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但是在连接件13和安装座11的磨损程度逐步加深后,仍严重影响连接件13的预紧力,导致多个连接件13之间的加解锁扭矩一致性差。而本申请通过增加防松件14,不仅可以保证连接件13在加锁状态下的预紧力衰减在一定范围内,更重要的是可以省略防松机构的设置,从而大幅简化锁体组件10的结构,有利于实现锁止机构的小型化、轻量化需求,降低锁止机构的制造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
下面参照图1至图7,对本申请的锁体组件1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介绍。
首先参见图1和图6,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锁体组件10包括安装座11、防坠件12、连接件13和防松件14。安装座11呈筒状结构,其底部为敞口,敞口内部开设有内螺纹。安装座11的顶部具有一定厚度,顶部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111。
参见图1,防坠件12为挡环,挡环为塑料件或金属件,其底面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对接槽122,该对接槽122能够与专用的装拆工具相匹配。挡环的外周侧设置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安装座11底部设置的内螺纹相适配。安装时,通过专用的拆装工具与对接槽122对接并施加旋转扭矩,使得挡环与安装座11的底部螺接,在螺接到位后继续施加预设的拧紧扭矩,保证挡环的安装稳定性。当需要拆卸挡环时,拆装工具与对接槽122对接并施加反向扭矩,挡环因此退出安装座11的底部。
参见图2和图6,连接件13为高强度螺栓,该螺栓一体成型并形成有彼此连接的操作部131和紧固部132。具体地,紧固部132的上部为螺纹段1321,下部为光轴段1322,操作部131包括法兰段1311和螺帽段1312,螺纹段1321的顶端设置有倒角,底端与光轴段1322的上端连接,光轴段1322的下端与法兰段1311的上表面连接,法兰段1311的下表面与螺帽段1312连接。其中,螺纹段1321选用粗牙螺纹,螺纹段1321能够穿过安装孔111并螺接于目标紧固件,光轴段1322的外径小于螺纹段1321的螺纹外径。法兰段1311的外径与安装座11的内径大致相等,螺帽段1312选用标准的外六角螺帽,法兰段1311的轴向投影面积大于螺帽段1312的轴向投影面积。其中,法兰段1311的外径与安装座11的内径大致相等可以是法兰段1311的外径与安装座11的内径在设计时尺寸相等,但法兰段1311的外径设置上偏差为负值、并且/或者安装座11的内径设置下偏差为正值。或者二者大致相等也可以是法兰段1311的外径比安装座11的内径稍小(如二者之差在1-3mm),使得二者之间具有微小间隙。
参见图6,在连接件13未与目标紧固件旋转紧固的状态下,连接件13在安装座11的内壁和安装孔111的双重导向下处于可自由滑动状态,其中,在重力作用下法兰段1311抵接在挡环的上表面,螺纹段1321此时通过安装孔111伸出并且螺纹段1321的上端高于安装孔111。
参见图3和图4,防松件14包括第一垫片141和第二垫片142,二者彼此啮合成对使用。其中,第一垫片141呈环形且套设于光轴段1322,第一垫片141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放射状凸纹1411,下表面沿周向形成有第一楔形面1412。第二垫片142呈环形,其同样套设于光轴段1322并且位于第一垫片141的下方,第二垫片142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二放射状凸纹1421,第二垫片142上表面沿周向形成有与第一楔形面1412匹配的第二楔形面1422。优选地,第一放射状凸纹1411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于第一楔形面1412与第二楔形面1422之间的摩擦系数,第二放射状凸纹1421与法兰段1311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于第一楔形面1412与第二楔形面1422之间的摩擦系数,第一楔形面1412和第二楔形面1422的坡度(图4中的α)均大于螺纹段1321的螺纹升角(图4中的β),第一垫片141和第二垫片142的环形内径均小于螺纹段1321的螺纹外径,防松件14的表面硬度大于连接件13的表面硬度。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放射状凸纹1411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是第一楔形面1412与第二楔形面1422之间的摩擦系数的2.0~2.5倍,第二放射状凸纹1421与法兰段1311之间的摩擦系数是第一楔形面1412与第二楔形面1422之间的摩擦系数的2.0~2.5倍。更为具体地,第一楔形面1412与第二楔形面1422之间的摩擦系数选取0.10~0.17之间的任意值,第一放射状凸纹1411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第二放射状凸纹1421与法兰段1311之间的摩擦系数选取0.20~0.35之间的任意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有选择性地选取两垫片的材料和表面涂层,来使得两个垫片的上下表面满足上述摩擦系数之间的特定关系。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螺栓制造时,可以将第一垫片141和第二垫片142先套设在光轴螺栓上,然后对光轴螺栓的上部执行搓牙工艺,使得搓牙后形成的螺纹外径(即螺纹段1321的外径)大于第一垫片141和第二垫片142的环形内径,从而保证第一垫片141和第二垫片142无法从螺栓上脱落。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防松件14的表面硬度选取460~510HV,该范围大于常用性能等级高强度螺栓的表面硬度。其中,8.8级高强度螺栓的表面硬度为250~320HV,10.9级高强度螺栓的表面硬度为320~380HV,12.9级高强度螺栓的表面硬度为380~430HV,而本申请的高强度螺栓可以选取上述几个强度等级中的一个作为制造标准。
参见图7,在连接件13与目标紧固件旋转紧固后,第一放射状凸纹1411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彼此挤压,第二放射状凸纹1421与连接件13的法兰段1311彼此挤压,第一楔形面1412与第二楔形面1422彼此啮合挤压。由于第一放射状凸纹1411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和第二放射状凸纹1421与法兰段1311之间的摩擦系数均大于第一楔形面1412与第二楔形面1422之间的摩擦系数,因此第一垫片141的上表面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无相对滑动,第二垫片142的下表面与法兰段1311的上表面之间无相对滑动,相对滑动只发生于第一楔形面1412与第二楔形面1422之间。
连接件13产生松动趋势时,由于第一楔形面1412和第二楔形面1422的坡度均大于螺纹段1321的螺纹升角(即α>β),因此两个垫片之间在轴向上的提升量要大于螺纹段1321在轴向上爬升量,二者之间形成了行程差,反馈至连接件13内部即为增加了连接件13的轴向预紧力,通过这种楔形效应,使得连接件13松动的趋势被消减,因此不会发生松动。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通过设置挡环与安装座11螺纹连接,并且挡环底面设置对接槽122,方便挡环的安装和拆卸,进而提高连接-防松组合件的维修便利性。
螺纹段1321选用粗牙螺纹,相较于细牙螺纹具有更高的连接耐久性,可以提高连接件13的使用寿命。通过将法兰段1311的轴向投影面积设置为大于螺帽段1312的轴向投影面积,使得连接件13与防松件14之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防松效果。通过设置法兰段1311的外径与安装座11的内径大致相等,可以保证连接件13的滑动稳定性和连接精度,避免出现连接件13轴向偏斜而导致的咬死和滑丝等。通过设置连接件13的上部始终通过安装孔111伸出,可以利用安装孔111对连接件13进行导向,提高连接精度,并且利于实现连接件13与目标紧固件的尽早咬合。
防松件14选用第一垫片141和第二垫片142的设置方式,使得连接件13产生松动趋势时,第一垫片141与第二垫片142的楔形面之间相对转动而产生抬升张力,来阻止连接件13的松动,从而提高防松效果。具体地,第一放射状凸纹1411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第二放射状凸纹1421与法兰段1311之间的摩擦系数均大于第一楔形面1412与第二楔形面1422之间的摩擦系数的设置方式,使得磨损只发生在第一楔形面1412与第二楔形面1422之间,大大减少了对安装座11顶部内壁的损耗,不仅可以保护安装座11,防松件14的更换也更为方便。第一楔形面1412和第二楔形面1422的坡度大于螺纹段1321的螺纹升角的设置方式,使得螺纹段1321在产生松动趋势时,两个垫片之间在轴向上的提升量要大于螺纹段1321在轴向上爬升量,二者之间形成了行程差,反馈至连接件13内部即为增加了连接件13的轴向预紧力,通过这种楔形效应,使得连接件13松动的趋势被消减,因此不会发生松动。第一垫片141和第二垫片142的环形内经小于螺纹段1321的螺纹外径,且光轴段1322的外径小于螺纹段1321的螺纹外径的设置方式,使得第一垫片141和第二垫片142可以始终保持在光轴段1322上,拆装方便,还可以消除防松件14漏装、错装、或掉落的风险,并且连接件13与防松件14可作为组合件和易损件备仓。通过将防松件14的表面硬度设置为大于连接件13的表面硬度,使得连接件13与垫圈的接触面状态更稳定,磨损正常。
参见图5,经发明人反复试验、观测、分析和比较,在上述设置方式前提下,相比于未设置防松件14的技术方案,本申请防松件14与连接件13之间的接触面状态稳定、磨损正常,锁体组件10在其设计使用寿命周期内(3000次以上重复加解锁),加锁状态下的预紧力衰减可以控制在25%以内,完全满足设计和使用需求,保证电池包与车身可靠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仅仅用于阐述本申请的原理,并非旨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设置方式进行调整,以便本申请能够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防松件14是以第一垫片141与第二垫片142的组合进行说明的,但是这仅仅是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进行调整,只要调整后的防松件14能够满足设置在操作部131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并且被挤压时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无相对转动的条件即可。
举例而言,参见图9,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在其他设置方式不变的前提下,防松件14还可以为垫圈,垫圈套设于光轴段1322,垫圈的内径小于螺纹段1321的螺纹外径,垫圈的上表面的粗糙度大于其下表面的粗糙度。优选地,垫圈的上表面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是垫圈的下表面与法兰段1311之间的摩擦系数的2.0~2.5倍。如此设置时,当垫圈被挤压后,由于其上表面的粗糙度大于下表面的粗糙度,因此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与垫圈的上表面之间无相对转动,而连接件13的法兰段1311的上表面与垫圈的下表面可以相对转动,该相对转动使得磨损面被转移至法兰段1311的上表面与垫圈的下表面之间。
防松件14为垫圈时,垫圈上表面的粗糙度大于其下表面的粗糙度的设置方式,使得垫圈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没有相对转动,而连接件13与垫圈之间可产生相对转动,从而将磨损面转移至垫圈与连接件13之间,减少安装座11的磨损,提高维护便利性。通过将垫圈套设于光轴段1322,且设置光轴段1322的外径小于螺纹段1321的螺纹外径,垫圈的内径小于螺纹段1321的螺纹外径,使得垫圈可以始终保持在光轴段1322上,拆装方便,还可以消除防松件14漏装、错装、或掉落的风险,并且连接件13与垫圈可作为组合件和易损件进行备仓。
参见图10,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防松件14为垫圈,垫圈固定连接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具体地,垫圈上设置有沉头孔(图中未示出),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开设有螺纹孔,沉头螺钉15穿过沉头孔后螺接于螺纹孔,实现垫圈固定连接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螺接好后,沉头螺钉15的外表面位于沉头孔内部不露出。如此设置时,由于垫圈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通过沉头螺钉15固定连接,因此二者之间无相对转动,摩擦只发生在法兰段1311的上表面与垫圈的下表面之间。
通过将垫圈固定连接在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上,可以避免垫圈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产生摩擦,保护安装座11免受磨损,提高安装座11的使用寿命。
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防坠件12是以挡环进行介绍的,但是其设置方式并非唯一,只要能够实现防坠功能的零部件,均可以对上述挡环进行替换。
举例而言,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调整挡环与安装座11的连接形式为旋转卡接、卡扣连接等,还可以调整挡环底部的对接槽122结构,如可以省略该结构或调整为其他能够与装拆工具相对接的结构。
参见图8,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防坠件12还可以为弹性挡圈,安装座11的底部内壁沿周向设置有安装槽(图中未标出),弹性挡圈嵌设于安装槽。
通过采用弹性挡圈作为防坠件12,方便装拆,且弹性挡圈作为标准件直接采购,可降低制造成本。
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连接件13是以螺栓进行介绍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其替换,只要替换后的连接件13具有操作部131和紧固部132,并且能够实现旋转紧固在目标紧固件的条件即可。举例而言,在保持连接件13是螺栓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调整操作部131和紧固部132的具体设置方式,如将操作部131整体设置为螺纹段1321,或者螺纹段1321采用细牙螺纹,或者将紧固部132的法兰段1311省略、调整法兰段1311的直径,再或者调整螺帽段1312为外十二角螺帽或其他专用螺帽等。除螺栓外,连接件13还可以设置为旋转扣,此时将连接件13的螺纹段1321替换为横设的挂板,挂板始终位于安装座11的安装孔111外部,相应地目标紧固件设置长槽,长槽两侧各设置具有一定坡度的弧形凸起,在将挂板穿过该长槽后旋转,通过挂板沿弧形凸起爬升,实现二者的旋转紧固。
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安装座11在设置筒状结构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设置方式进行调整,该调整包括但不限于安装孔111的厚度、大小等。
再如,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防松件14采用第一垫片141与第二垫片142的组合形式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调整两个垫片的设置参数。举例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调整第一楔形面1412和第二楔形面1422的坡度,放射状凸纹的数量、形状,第一垫片141和第二垫片142的环形内经、防松件14的表面硬度等。
当然,上述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之间、以及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之间还可以交叉配合使用,从而组合出新的实施方式以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锁体组件10,其中锁体组件10的安装座11固定连接在外壳上。
本申请的电池包,通过外壳上设置带有防松件14的锁体组件10,可以保证电池包的连接可靠性,提高电池包的维护便利性,降低电池包的制造成本。
返回参见图1和图6,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锁止机构,该锁止机构包括锁合组件2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锁体组件10,锁体组件10与锁合组件20配合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锁合组件20包括固定板21、浮动板22和锁止件23,固定板21固定能够连接于车辆,浮动板22可浮动地设置于固定板21,锁止件23固定设置于浮动板22。具体地,固定板21通过螺接、焊接或卡接等方式设置在车辆的底盘横梁30上,底盘横梁30和固定板21上开设有允许连接件13的上部穿过的通孔,固定板21两个彼此相对的侧边向上弯折与底侧围设形成浮动空间,浮动板22被限制在该浮动空间内并可在该浮动空间内自由浮动。浮动板22的中部还一体形成有作为锁止件23的螺母,固定板21的两个侧边围设形成允许螺母伸出的开口,螺母通过该开口伸出并可在该开口限制的范围内浮动。浮动板22的底部在对应螺母的位置设置有倒角,当螺栓在加解锁装置的带动下旋转上升时,在螺栓的上端倒角与浮动板22的底部倒角的导向下实现螺栓与螺母的认帽,螺栓继续旋转上升后,与螺母螺纹连接。
本申请的锁止机构,通过在锁体组件10中设置防松件14,能够提高锁止机构的锁止可靠性和使用耐久性,延长锁止机构的使用寿命,降低机构复杂度。通过锁合组件20设置为浮动板22相对于固定板21浮动,可以降低锁止机构的锁止难度,并且使得锁合组件20的更换更方便,维护成本更低。
当然,锁合组件20的具体设置方式并非仅限于此,在满足能够与锁体组件10配合连接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设置方式进行调整。举例而言,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锁合组件20还可以只包括固定板21和锁止件23,锁止件23固定设置在固定板21上,固定板21固定设置在车辆上。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包括车体、电池包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锁止机构,电池包通过锁止机构与车体的底盘连接。具体地,锁体组件10的安装座11固定连接在电池包上,锁合组件20设置在车辆的底盘横梁30上,通过锁体组件10与锁合组件20的锁合,实现电池包固定在车辆底盘。
本申请的车辆,通过车辆的电池包采用上述具有防松件14的锁止机构与车体连接,可以提高电池包与车辆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降低车辆的安全风险,使得车辆的维护更加方便。
下面结合图6和图7,对本申请的锁止机构的锁止过程和解锁过程进行简要说明。
锁止机构锁止过程中,加解锁装置运行驱动加解锁头40上升,加解锁头40穿过挡环后与螺栓的螺帽对接,对接好后,加解锁头40带动螺栓上升,螺栓上升过程中通过法兰段1311与安装座11内壁、以及光轴段1322与安装孔111实现双重导向,保持螺栓姿态稳定。当螺栓顶端的倒角与浮动板22中部的倒角接触后,浮动板22浮动使得螺母与螺栓对正,实现螺栓螺母的首牙啮合。然后加解锁头40在上升的同时向螺栓施加加锁力矩,螺栓的螺纹段1321实现与螺母的螺纹紧固,当紧固到位后,第一垫片141和第二垫片142被挤压在法兰段1311与安装座11的顶部内壁之间。
当螺栓受到震动产生松动趋势时,第一垫片141与第二垫片142之间产生相对转动,第一楔形面1412与第二楔形面1422之间相互滑动,且在轴向上的提升量要大于螺纹段1321在轴向上爬升量,二者之间形成了行程差,该行程差增加了连接件13的轴向预紧力,使得连接件13松动的趋势被消减。
锁止机构解锁过程中,加解锁装置运行驱动加解锁头40上升,加解锁头40穿过挡环后与螺栓的螺帽对接,对接好后,加解锁头40向螺栓施加反向解锁力矩并平稳下降,螺栓在加解锁头40的带动下退出螺母,当螺栓与螺母完全分离后,螺栓随加解锁头40继续下降。当加解锁头40退出挡环后,螺栓的法兰段1311在重力作用下抵接在挡环的上表面上,螺栓的顶端保持伸出安装孔11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组件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呈筒状结构,所述安装座的底部敞开,顶部开设有安装孔;
防坠件,所述防坠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并与所述安装座之间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防坠件的中部设置有过孔,所述过孔被设置成允许加解锁头穿过;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彼此连接的操作部和紧固部,所述操作部可自由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并且所述操作部的下部能够与所述加解锁头对接,所述紧固部的上部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旋转紧固于目标紧固件;
防松件,所述防松件设置于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所述防松件被设置成在所述紧固部与所述目标紧固件旋转紧固时被挤压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并且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无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件包括:
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呈环形且套设于所述紧固部的下部,所述第一垫片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放射状凸纹,所述第一垫片下表面沿周向形成有第一楔形面;
第二垫片,与所述第一垫片成对使用,所述第二垫片呈环形且套设于所述第一垫片的下方,所述第二垫片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二放射状凸纹,所述第二垫片上表面沿周向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楔形面匹配的第二楔形面,
在所述紧固部与所述目标紧固件旋转紧固时,所述第一放射状凸纹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彼此挤压,所述第二放射状凸纹与所述操作部彼此挤压,所述第一楔形面与所述第二楔形面彼此挤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射状凸纹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是所述第一楔形面与所述第二楔形面之间的摩擦系数的2.0~2.5倍;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放射状凸纹与所述操作部之间的摩擦系数是所述第一楔形面与所述第二楔形面之间的摩擦系数的2.0~2.5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的上部为螺纹段,所述螺纹段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螺接于所述目标紧固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面和所述第二楔形面的坡度均大于所述螺纹段的螺纹升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的下部为光轴段,所述光轴段的上端与所述螺纹段连接、下端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套设于所述光轴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轴段的外径小于所述螺纹段的螺纹外径,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的环形内径均小于所述螺纹段的螺纹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件为垫圈,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紧固部的下部,并且所述垫圈的上表面的粗糙度大于其下表面的粗糙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的上表面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是所述垫圈的下表面与所述操作部之间的摩擦系数的2.0~2.5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的上部为螺纹段,所述螺纹段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螺接于所述目标紧固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的下部为光轴段,所述光轴段的上端与所述螺纹段连接、下端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光轴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轴段的外径小于所述螺纹段的螺纹外径,所述垫圈的内径小于所述螺纹段的螺纹外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件为垫圈,所述垫圈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上设置有沉头孔,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开设有螺纹孔,沉头螺钉穿过所述沉头孔后螺接于所述螺纹孔,实现所述垫圈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内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的上部为螺纹段,所述螺纹段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螺接于所述目标紧固件。
16.根据权利要求4、10或15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段为粗牙螺纹。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件的表面硬度大于所述连接件的表面硬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件的表面硬度为460~510HV。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包括法兰段和螺帽段,所述法兰段的上表面与所述紧固部连接、下表面与所述螺帽段连接,所述法兰段的轴向投影面积大于所述螺帽段的轴向投影面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段的外径与所述安装座的内径大致相等。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紧固部与所述目标紧固件未紧固的状态下,所述操作部在重力作用下抵接于所述防坠件上,所述连接件的上部通过所述安装孔伸出。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件为挡环,所述挡环的底面沿周向设置有对接槽,所述挡环的外周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挡环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螺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件为弹性挡圈,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内壁沿周向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弹性挡圈嵌设于所述安装槽。
24.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体组件。
25.一种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合组件和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体组件,所述锁体组件与所述锁合组件配合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组件包括固定板、浮动板和锁止件,所述固定板固定能够连接于车辆,所述浮动板可浮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板,所述锁止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浮动板。
2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体、电池包和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锁止机构,所述电池包通过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车体连接。
CN202221541483.2U 2022-06-20 2022-06-20 锁体组件、电池包、锁止机构及车辆 Active CN217835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41483.2U CN217835335U (zh) 2022-06-20 2022-06-20 锁体组件、电池包、锁止机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41483.2U CN217835335U (zh) 2022-06-20 2022-06-20 锁体组件、电池包、锁止机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35335U true CN217835335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23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41483.2U Active CN217835335U (zh) 2022-06-20 2022-06-20 锁体组件、电池包、锁止机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353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17140A (zh) * 2022-12-22 2023-03-21 北京胜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锁止结构及电动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17140A (zh) * 2022-12-22 2023-03-21 北京胜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锁止结构及电动汽车
CN115817140B (zh) * 2022-12-22 2023-12-29 北京胜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锁止结构及电动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35335U (zh) 锁体组件、电池包、锁止机构及车辆
CN217239662U (zh) 锁轴、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WO2018040759A1 (zh) 电池箱锁紧装置以及包括该电池箱锁紧装置的电池箱
US8403611B2 (en) Single piece nut assembly
US6742756B1 (en) Pivot with a detent
CN218316230U (zh) 锁体组件、电池包、锁止机构及车辆
CN215861239U (zh) 一种带锁止防松功能的连接装置
CN217917679U (zh) 一种电池快速换电锁止机构
CN112193046A (zh) 一种锁紧机构、电动车辆及锁紧方法
CN217435494U (zh) 锁体组件、电池包、锁止机构及车辆
CN117301837A (zh) 锁体组件、电池包、锁止机构及车辆
CN218085164U (zh) 锁体组件、加解锁装置、电池包、锁止机构及车辆
CN218661323U (zh) 锁体组件、电池包、锁止机构及车辆
CN211082527U (zh) 一种具有防退功能的锁紧装置
CN117301838A (zh) 锁体组件、电池包、锁止机构及车辆
CN116568553A (zh) 快换锁组件和使用它的锁定装置
CN116093530A (zh) 锁紧机构、车辆
CN219888417U (zh) 锁紧部件及具有其的电池
CN117301939A (zh) 锁体组件、加解锁装置、电池包、锁止机构及车辆
CN201262183Y (zh) 一种弹簧滚珠式防松防盗螺母
CN220895747U (zh) 锁体组件、电池包、锁止机构、加解锁装置及车辆
CN213768246U (zh) 一种锁紧机构及电动车辆
CN211252183U (zh) 动力电池的固定装置
CN112443557A (zh) 一种具有防退功能的锁紧装置
CN116529120A (zh) 快换锁组件和使用它的锁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