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22388U - 一种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22388U
CN217822388U CN202221869574.9U CN202221869574U CN217822388U CN 217822388 U CN217822388 U CN 217822388U CN 202221869574 U CN202221869574 U CN 202221869574U CN 217822388 U CN217822388 U CN 217822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in
wire
substrate
axis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6957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政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un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un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un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un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22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22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包括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第一导针及第二导针,第一定位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第二半轴和第二定位件用于抵顶在基板两端,以实现对基板的定位,第一半轴、第二半轴及第二定位件同轴设置,第二半轴和第二定位件均能够绕第二定位件的轴线同步转动,第一半轴的转速大于第二定位件的转速,第一导针与第一定位件可拆卸连接,第二导针临近第二定位件设置,第二定位件带动基板同步转动,使得第二导针在基板的一面绕制线圈,第一半轴带动第一导针同步转动,使得第一导针在基板的另一面绕制线圈,本申请实现了单一线材在基板的两面同时绕制线圈,线圈绕制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绕线机一次只能在基板的一个面上单向绕制线圈,这对于基板的双面均绕制有线圈,双面的线圈为单一线且以各自所在面为参照旋向相同的产品来说,传统的绕线机线圈绕制的效率低下,只能先在基板的一面进行线圈的绕制,然后再次在基板的另一面进行线圈的绕制,且传统的绕线机线圈难以使用单一线材在基板的两侧绕制线圈。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单一线材能够同时在基板的两侧进行线圈绕制的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包括:
第一定位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
第二定位件,用于抵顶在基板一端,所述第二半轴远离所述第一半轴的一端用于抵顶在所述基板的另一端,以实现对基板的定位,所述第一半轴、所述第二半轴及所述第二定位件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半轴和所述第二定位件能够绕第二定位件的轴线同步转动,所述第一半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半轴转动,且所述第一半轴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二定位件的转速;
第一导针,与所述第一半轴可拆卸连接;
第二导针,临近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
线材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针、所述基板及所述第二导针,所述第二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半轴能够带动所述基板绕所述第二定位件的轴线同步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导针在所述基板的一面绕制线圈,所述第一半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导针绕所述第一半轴的轴线同步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导针在所述基板的另一面绕制线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半轴的转速是所述第二定位件的转速的两倍。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件朝向所述第二半轴的一端设置有芯轴,所述第二半轴朝向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基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芯轴与所述通孔相适配,所述芯轴能够穿过所述通孔并伸入所述凹槽内,从而实现第二半轴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对所述基板的定位。
优选地,所述芯轴能够沿第二定位件的轴向升降。
优选地,所述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还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半轴上,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导针,以实现所述第一导针相对于所述第一半轴的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还包括穿线组件,所述穿线组件用于为所述线材提供动力,以使所述线材能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针、所述基板及所述第二导针。
优选地,所述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还包括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用于输出热风,所述送风管能够将热风输出至所述基板上的所述线材上,以加热所述线材,从而使所述线材粘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热风的温度为60℃-250℃。
优选地,所述基板具有间隔贯穿所述基板的第一PIN针和第二PIN针,所述第一导针还用于在绕制线圈后,将所述线材的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PIN针上,所述第二导针还用于在绕制线圈后,将所述线材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PIN针上。
优选地,所述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还包括第一夹爪和缠脚件,所述第一夹爪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导针,所述第一夹爪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导针绕所述第一PIN针的轴线转动,将以所述线材的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PIN针上,所述第二导针固定在所述缠脚件上,所述缠脚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导针绕所述第二PIN针的轴线转动,将以所述线材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PIN针上。
优选地,第一导针的轴线和第二导针的轴线均与基板垂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线材依次穿过第一导针、基板及第二导针,第二半轴和第二定位件用于抵顶在基板两端,以实现对基板的定位,第二定位件和第二半轴带动基板绕第二定位件的轴线同步转动,由于临近第二定位件的第二导针是不动的,从而穿过第二导针的线材会逐渐在基板靠近第二定位件的一面绕制线圈,此外,由于第一半轴带动第一导针绕第一半轴的轴线同步转动,且第一半轴的转速大于第二定位件的转速,从而第一导针的转速大于基板的转速,即,第一导针与基板存在转速差,从而穿过第一导针的线材会逐渐在基板靠近第一定位件的一面绕制线圈,且第一导针和第二导针在基板的两面绕制的线圈,以各自所在面为参照旋向相同,从而本申请实现了单一线材在基板的两面同时绕制线圈,线圈绕制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装置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第一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缠脚件和第二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处放大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C处放大图;
图9为图7的D处放大图;
图10为一实施例的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的抵顶件和剪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E处放大图;
图13为一实施例的穿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F处放大图;
图15为一实施例的基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第一定位件;110.第一半轴;120.第二半轴;121.凹槽;200.第二定位件;210.芯轴;211.第一轴;212.第二轴;2121.凸起;300.第一导针;400.第二导针;500.夹持组件;510.第一夹板;520.第二夹板;530.推板;540.连接件;550.弹性件;600.抵顶件;700.穿线组件;710.第一夹线柱;720.第二夹线柱;730.第一驱动件;740.第一固定杆;750.第二固定杆;751.夹爪气缸;760.固定板;770.第二驱动件;780.第一移动板;790.导线板;791.导线槽;800.送风管;810.出风口;900.第一夹爪;1000.缠脚件;1100.第二夹爪;1200.剪线组件;1210.第一剪线件;1220.第二剪线件;1230.第三驱动件;1240.第二移动板;
1.基板;11.通孔;12.缺口;2.线材;3.第一PIN针;4.第二PIN针;5.第三PIN针。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6所示,一种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包括第一定位件100、第二定位件200、第一导针300及第二导针400,第一定位件100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半轴110和第二半轴120,第二定位件200用于抵顶在基板1一端,第二半轴120远离第一半轴110的一端用于抵顶在基板1的另一端,以实现对基板1的定位,第一半轴110、第二半轴120及第二定位件200同轴设置,第二半轴120和第二定位件200能够绕第二定位件200的轴线同步转动,第一半轴110能够相对第二半轴120转动,且第一半轴110的转速大于第二定位件200的转速,第一导针300与第一半轴110可拆卸连接,第二导针400临近第二定位件200设置,线材2依次穿过第一导针300、基板1及第二导针400,第二定位件200和第二半轴120能够带动基板1绕第二定位件200的轴线同步转动,以使第二导针400在基板1的一面绕制线圈,第一半轴110能够带动第一导针300绕第一半轴110的轴线同步转动,以使第一导针300在基板1的另一面绕制线圈。
线材2依次穿过第一导针300、基板1及第二导针400,第二半轴120和第二定位件200用于抵顶在基板1两端,以实现对基板1的定位,第二定位件200和第二半轴120带动基板1绕第二定位件200的轴线同步转动,由于临近第二定位件200的第二导针400是不动的,从而穿过第二导针400的线材2会逐渐在基板1靠近第二定位件200的一面绕制线圈,此外,由于第一半轴110带动第一导针300绕第一半轴110的轴线同步转动,且第一半轴110的转速大于第二定位件200的转速,从而第一导针300的转速大于基板1的转速,即,第一导针300与基板1存在转速差,从而穿过第一导针300的线材2会逐渐在基板1靠近第一定位件100的一面绕制线圈,且第一导针300和第二导针400在基板1的两面绕制的线圈,以各自所在面为参照旋向相同,从而本申请实现了单一线材2在基板1的两面同时绕制线圈,线圈绕制效率高。
在本实施例中,线材2可以但不限于为漆包铜线或漆包铝线,基板1为PCB板。
具体地,第一半轴110和第二半轴120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半轴110套设于轴承的外圈外,第二半轴120套设于轴承的内圈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半轴120套设于轴承的外圈外,第一半轴110套设于轴承的内圈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00具有中心孔,且第一定位件100侧壁开设有出线口,出线口与中心孔连通,具体地,线材2经第一固定件100的中心孔,并经出线口穿出第一固定件100,随后线材2依次穿过第一导针300、基板1及第二导针400,如此设置,避免在绕线过程中线材2受到其它零件的干扰而无法转动,或线材2在绕线过程中直接缠绕在第一定位件100的外周,进而导致绕线过程无法正常进行。
进一步地,第一半轴110的转速是第二定位件200的转速的两倍,具体地,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进行绕线时,第一导针300随着第一半轴110绕第一半轴110的轴线同步转动,第二导针400不转动,由于第一半轴110的转速是第二定位件200的转速的两倍,因此,基板1相对第一导针300的转速与基板1相对第二导针400的转速相同,从而第一导针300和第二导针400能够在基板1的两面同进度绕线,进而第一导针300和第二导针400能够同步完成绕线过程。
进一步地,参考图6-8,第二定位件200朝向第二半轴120的一端设置有芯轴210,第二半轴120朝向第二定位件200的一端设置有凹槽121,基板1上开设有通孔11,芯轴210与通孔11相适配,芯轴210能够穿过通孔11并伸入凹槽121内,从而实现第二半轴120和第二定位件200对基板1的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21开设于第二半轴120远离第一半轴110的一端。
再进一步的,参考图6及图8,通孔11具有向外延伸的缺口12,芯轴210的侧壁具有凸起2121,凸起2121与缺口12相适配,具体地,芯轴210穿过基板1的通孔11时,凸起2121容置于缺口12中,从而基板1无法相对第二定位件200的芯轴210转动,进而第二定位件200绕自身的轴线转动时,能够带动基板1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参考图6及图8,芯轴210包括相连接第一轴211和第二轴212,第二轴212远离第一轴211的一端设置于第二定位件200上,凸起2121位于第二轴212的侧壁上,具体地,芯轴210穿过基板1的通孔11被部分容置于凹槽121内时,第二轴212上的凸起2121容置于缺口12中,第一轴211容置于凹槽12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211和第二轴212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芯轴210还包括第三轴,第二轴212通过第三轴与第二定位件200连接,具体地,当定位基板1时,第一轴211容置于凹槽121内;第二轴212上的凸起2121容置于缺口12中,以限制基板1相对第二轴212的转动;第三轴与第二半轴120抵顶在基板1两端,以限制基板1沿第二半轴120的轴向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轴与第二轴212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件200能够沿自身的轴向升降,具体地,当需要定位基板1时,将基板1放置于第二半轴120和第二定位件200之间,然后第二定位件200沿自身的轴向上升,从而带动芯轴210沿第二定位件200的轴向同步上升,芯轴210穿过通孔11并伸入凹槽121内,从而通过第二半轴120和第二定位件200实现对基板1的定位;当需要转移基板1时,第二定位件200沿自身的轴向下降,从而带动芯轴210沿第二定位件200的轴向同步下降,从而第二定位件200逐渐远离第二半轴120,进而解除对基板1的定位。
再进一步地,芯轴210能够沿第二定位件200的轴向升降,具体地,当需要转移基板1时,芯轴210沿第二定位件200的轴向下降,使芯轴210退出凹槽121,并穿过通孔11缩回第二定位件200内,然后第二定位件200沿自身的轴向下降,从而第二定位件200逐渐远离第二半轴120,以解除对基板1的定位,本申请中芯轴210先缩回第二定位件200内,从而避免芯轴210与第二定位件200同步下降时,芯轴210带动绕制好的线圈移动,而使线圈脱离或部分脱离基板1。
进一步地,参考图3及图7,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还包括夹持组件500,夹持组件500设置于第一半轴110上,夹持组件500用于夹持第一导针300,从而实现第一导针300相对于第一半轴110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参考图3、图7及图9,夹持组件500包括第一夹板510、第二夹板520、推板530、连接件540及弹性件550,连接件540的一端与第一夹板510连接,连接件540的另一端与推板530连接,且连接件540穿过第二夹板520,连接件540能够同第一夹板510和推板530一起相对第二夹板520沿连接件540的轴向移动,弹性件550套设于连接件540外,且弹性件550的一端与第二夹板520抵接,弹性件550的另一端与推板530抵接,具体地,常态下,弹性件550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弹性件550的弹力给推板530施加一个远离第二夹板520的力,从而与推板530通过连接件540连接的第一夹板510会受到靠近第二夹板520的力,从而第一夹板510和第二夹板520能够夹紧第一导针300,当需要解除对第一导针300的夹持时,给推板530施加一个朝向第二夹板520的力,使得弹性件550被进一步压缩,第一夹板510逐渐远离第二夹板520,从而解除对第一导针300的夹持。
进一步地,参考图10-11,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还包括抵顶件600,抵顶件600用于给推板530施加驱动力,以使推板530朝第二夹板520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参考图1及图13,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还包括穿线组件700,穿线组件700用于为线材2提供动力,以使线材2能够依次穿过第一导针300、基板1及第二导针400。
进一步地,参考图13-14,穿线组件7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线柱710和第二夹线柱720,第一夹线柱710和第二夹线柱720位于第一定位件100远离第二定位件200的一侧,第一夹线柱710和第二夹线柱720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夹紧线材2或取消对线材2的夹紧,第一夹线柱710能够绕自身的轴线转动,具体地,当绕线前需要进行穿线时,第一夹线柱710和第二夹线柱720相互靠近,以夹紧线材2,然后第一夹线柱710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夹线柱720一起转动,进而第一夹线柱710和第二夹线柱720的会给第一夹线柱710和第二夹线柱720之间的线材施加摩擦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线材2依次穿过第一导针300、基板1及第二导针400,在本实施例中,穿线组件700带动线材2穿过第二导针400时,要使线材2穿过第二导针400预设长度,从而保证预设长度的线材2足够使得第二导针400在基板1上完成线圈的绕制,在其他实施例中,穿线组件700进行穿线前,线材2已经部分伸入第一导针300内,从而通过穿线组件700能够可靠地使线材2依次穿过第一导针300、基板1及第二导针400,避免了线材2偏离第一导针300。
进一步地,参考图13-14,穿线组件70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730,第一驱动件730与第一夹线柱710连接,第一驱动件730用于驱动第一夹线柱710转动,具体地,第一驱动件730可以但不限于为电机。
进一步地,参考图13-14,穿线组件700还包括第一固定杆740、第二固定杆750及固定板760,第一固定杆740和第二固定杆750均滑动设置于固定板760上,第一夹线柱710转动设置于第一固定杆740上,第二夹线柱720转动设置于第二固定杆750上,第一固定杆740和第二固定杆750能够沿固定板760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使得第一夹线柱710和第二夹线柱720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使得第一夹线柱710和第二夹线柱720夹紧线材2或取消对线材2的夹紧。
进一步地,参考图13,穿线组件700还包括夹爪气缸751,第一固定杆740和第二固定杆750设置于夹爪气缸751上,夹爪气缸751设置于固定板760上,夹爪气缸751用于驱动第一固定杆740和第二固定杆750相互靠近或远离。
进一步地,参考图13,穿线组件70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770,第二驱动件770与固定板760连接,第二驱动件770用于带动固定板760沿第二驱动件770的轴线移动,从而使得一固定杆740、第二固定杆750、第一夹线柱710及第二夹线柱720沿第二驱动件770的轴线移动,进而使得第一夹线柱710和第二夹线柱720能够对准线材2,避免线材2不在第一夹线柱710和第二夹线柱720之间,使得第一夹线柱710和第二夹线柱720无法夹紧线材2,具体地,第二驱动件770可以但不限于为伺服电机。
进一步地,参考图13,穿线组件700还包括第一移动板780,第二驱动件770设置于第一移动板780上,第一移动板780能够朝靠近或远离第一定位件100的方向移动,具体地,当需要进行穿线时,第一移动板780朝靠近第一定位件100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夹线柱710和第二夹线柱720位于线材2两侧,然后第一固定杆740和第二固定杆750沿固定板760相互靠近,以使第一夹线柱710和第二夹线柱720相互靠近并夹紧线材2,随后进行穿线过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板780由伺服电机驱动。
进一步地,参考图14,穿线组件700还包括导线板790,导线板790设置于第二夹线柱720上,导线板790上开设导线槽791,导线槽791用于在线材穿过第一导针300、基板1及第二导针400进行导向,具体地,进行穿线时,线材2穿过导线槽791被第一夹线柱710和第二夹线柱720夹紧,然后通过第一夹线柱710和第二夹线柱720进行穿线过程,在本实施例中,导线槽791一端开口,从而线材2能够经开口从侧面进行导向槽。
在其他实施例中,穿线组件700为能够沿第一定位件100的轴向升降的夹爪,具体地,通过夹爪直接夹紧线材2,然后夹爪带动线材2沿第一定位件100的轴向下降,从而使得线材2依次穿过第一导针300、基板1及第二导针400,以实现穿线过程。
进一步地,参考图1,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还包括送风管800,送风管800用于输出热风,送风管800能够将热风输出至基板1上的线材2上,以加热线材2,从而使线材2粘在基板1上,热风的温度为60℃-250℃,具体地,当第一导针300和第二导针400分别在基板1的两侧进行绕线时,送风管800吹送热风吹拂基板1上的线材2,以使线材2快速粘在基板1上。
进一步地,送风管800还用于输出冷风,送风管800能够将冷风输出至基板1上的线材2上,以使线材2凝固在基板1上,具体地,线材2被第一导针300和第二导针400分别在基板1的两侧绕制为线圈后,送风管800吹送冷风吹拂基板1上的线材2,以使线材2快速凝固在基板1上,在本实施例中,冷风的温度为室温,冷风的温度为具体为25℃左右。
进一步地,参考图1,送风管800具有出风口810,送风管800能够沿自身的轴向升降,以使送风管800的出风口810能够对准或远离基板1上的线材2,具体地,当需要送风管800给基板1上的线材2送风时,驱动送风管800沿第二定位件200的轴向下降,直至送风管800的出风口810能够对准基板1上的线材2,当送风管800给基板1上的线材2送风完毕后,驱动送风管800沿第二定位件200的轴向上升,以避免送风管800对其他过程造成干扰。
进一步地,参考图6及图15,基板1具有间隔贯穿基板1的第一PIN针3和第二PIN针4,第一导针300还用于在绕制线圈后,将线材2的一端缠绕在第一PIN针3上,第二导针400还用于在绕制线圈后,将线材2的另一端缠绕在第二PIN针4上。
进一步地,参考图6及图15,基板1具有贯穿基板1的第三PIN针5,第三PIN针5与第一PIN针3及第二PIN针4间隔设置,再进一步地,第三PIN针5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地,参考图4-5、图10及图13,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还包括第一夹爪900和缠脚件1000,第一夹爪900用于夹持第一导针300,第一夹爪900能够带动第一导针300绕第一PIN针3的轴线转动,将以线材2的一端缠绕在第一PIN针3上,第二导针400固定在缠脚件1000上,缠脚件1000能够带动第二导针400绕第二PIN针4的轴线转动,将以线材2的另一端缠绕在第二PIN针4上,在本实施例中,将线材2缠绕在第一PIN针3和第二PIN针4上为缠脚过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爪900也设置于固定板760上,以节省空间。
具体地,当通过第一导针300和第二导针400分别在基板1的两侧绕制线圈时,第一导针300与第一半轴110连接,第二导针400被缠脚件1000固定在原始位置;当线圈绕制结束,开始在第一PIN针3和第二PIN针4上缠脚时,第一夹爪900夹持第一导针300,且第一半轴110解除与第一导针300的连接,然后第一夹爪900带动第一导针300绕第一PIN针3的轴线转动,以进行缠脚,此外,缠脚件1000带动第二导针400绕第二PIN针4的轴线转动,以进行缠脚,再进一步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第一导针300缠脚结束后,第二导针400再进行缠脚,或第二导针400缠脚结束后,第一导针300再进行缠脚。
进一步地,第一导针300的轴线和第二导针400的轴线均与基板1垂直,具体地,如此设置避免第一导针300和第二导针400在绕制线圈时,线材2、第一导针300或第二导针400碰触到任意的PIN针,而对线圈的绕制造成干扰。
进一步地,第一夹爪900能够朝靠近或远离第一定位件100的方向移动,具体地,当需要缠脚时,第一夹爪900朝靠近第一定位件100的方向移动,并夹持第一导针300,随后带动第一导针300绕第一PIN针3的轴线转动,以进行缠脚。
进一步地,缠脚件1000能够带动第二导针400朝靠近或远离第二定位件200的方向移动,具体地,当需要穿线时,缠脚件1000带动第二导针400靠近第一定位件100的方向移动,随后进行穿线、绕线及缠脚过程。
进一步地,缠脚件1000能够带动第二导针400升降,以使第二导针400靠近或远离第一导针300,具体地,当需要穿线时,缠脚件1000带动第二导针400上升,以使第二导针400穿过基板1的通孔11并抵持第一导针300,然后在穿线组件700的作用下,使线材2依次穿过第一导针300及第二导针400,随后缠脚件1000带动第二导针400下降,以使第二导针400远离第一导针300并退出基板1的通孔11,此时便完成了穿线,线材2处于穿过第一导针300、基板1的通孔11及第二导针400的状态。
进一步地,参考图1及图4-5,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还包括第二夹爪1100,第二夹爪1100用于夹紧线材2穿过第二导针400的一端,并用于拖拉线材2,以使线材2穿过第二导针400预设长度,从而保证预设长度的线材2足够使得第二导针400在基板1上完成线圈的绕制,具体地,在进行线圈绕制时,第二夹爪1100会根据线圈绕制的进度逐渐靠近第二导针400,从而避免线圈绕制时线材2被扯断,此外,第二夹爪1100给线材2施加了张力,从而避免线材2卷曲,以便于线材2在基板1进行线圈的绕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爪1100给线材2施加的张力的大小可以调节,第二夹爪1100给线材2施加的张力越大,线材2在基板1绕制的线圈越紧凑;第二夹爪1100给线材2施加的张力越小,线材2在基板1绕制的线圈越松散,即线圈中临圈的线材2间可能存在间隙。
进一步地,参考图10-12,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还包括剪线组件1200,剪线组件1200用于在线材2的两端分别缠绕在第一PIN针3及第二PIN针4上后,将线材2剪断,具体地,第一剪线件1210和第二剪线件1220在完成缠脚后,将线材2两端的线头剪掉。
进一步地,参考图12,剪线组件12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剪线件1210和第二剪线件1220,第一剪线件1210和第二剪线件1220能够相互靠近,以将第一剪线件1210和第二剪线件1220之间的线材2剪断。
进一步地,参考图12,剪线组件1200还包括第三驱动件1230,第一剪线件1210和第二剪线件1220设置于第三驱动件1230上,第三驱动件1230用于驱动第一剪线件1210和第二剪线件1220相互靠近或远离,具体地,当需要对线材2进行剪切时,第三驱动件1230驱动第一剪线件1210和第二剪线件1220相互靠近,以将第一剪线件1210和第二剪线件1220之间的线材2剪断,具体地,第三驱动件1230可以但不限于为气缸。
进一步地,参考图12,剪线组件1200还包括第二移动板1240,第三驱动件1230设置于第二移动板1240上,第二移动板1240能够带动第三驱动件1230及第一剪线件1210和第二剪线件1220朝靠近或远离第一定位件100的方向移动,具体地,当需要剪线时,第二移动板1240带动第三驱动件1230及第一剪线件1210和第二剪线件1220朝靠近第一定位件100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剪线件1210和第二剪线件1220位于线材2的两侧,然后第三驱动件1230驱动第一剪线件1210和第二剪线件1220相互靠近,以将第一剪线件1210和第二剪线件1220之间的线材2剪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移动板1240由伺服电机驱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移动板1240还能够带动第三驱动件1230及第一剪线件1210和第二剪线件1220左右或上下移动,以调节第一剪线件1210和第二剪线件1220相对线材2的位置,保证可以使线材2位于第一剪线件1210和第二剪线件1220之间。
进一步地,参考图1,第一定位件100、第二定位件200、第一导针300及第二导针400的数量均包括多个,从而本申请能够同时分别在多个基板1的两面进行线圈绕制,提高加工效率。
进一步地,夹持组件500、抵顶件600、穿线组件700、送风管800、第一夹爪900、缠脚件1000、第二夹爪1100及剪线组件1200的数量均为多个,且与第一定位件100的数量相同,具体地,上述结构与第一导针300或第二导针400一一对应,从而配合多个第一导针300和多个第二导针400对多个基板进行线圈绕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定位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
第二定位件,用于抵顶在基板一端,所述第二半轴远离所述第一半轴的一端用于抵顶在所述基板的另一端,以实现对基板的定位,所述第一半轴、所述第二半轴及所述第二定位件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半轴和所述第二定位件能够绕所述第二定位件的轴线同步转动,所述第一半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半轴转动,且所述第一半轴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二定位件的转速;
第一导针,与所述第一半轴可拆卸连接;
第二导针,临近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
线材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针、所述基板及所述第二导针,所述第二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半轴能够带动所述基板绕所述第二定位件的轴线同步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导针在所述基板的一面绕制线圈,所述第一半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导针绕所述第一半轴的轴线同步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导针在所述基板的另一面绕制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轴的转速是所述第二定位件的转速的两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朝向所述第二半轴的一端设置有芯轴,所述第二半轴朝向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基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芯轴与所述通孔相适配,所述芯轴能够穿过所述通孔并伸入所述凹槽内,从而实现所述第二半轴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对所述基板的定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能够沿第二定位件的轴向升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还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半轴上,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导针,以实现所述第一导针相对于所述第一半轴的可拆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还包括穿线组件,所述穿线组件用于为所述线材提供动力,以使所述线材能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针、所述基板及所述第二导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还包括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用于输出热风,所述送风管能够将热风输出至所述基板上的所述线材上,以加热所述线材,从而使所述线材粘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热风的温度为60℃-25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具有间隔贯穿所述基板的第一PIN针和第二PIN针,所述第一导针还用于在绕制线圈后,将所述线材的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PIN针上,所述第二导针还用于在绕制线圈后,将所述线材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PIN针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还包括第一夹爪和缠脚件,所述第一夹爪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导针,所述第一夹爪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导针绕所述第一PIN针的轴线转动,将以所述线材的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PIN针上,所述第二导针固定在所述缠脚件上,所述缠脚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导针绕所述第二PIN针的轴线转动,将以所述线材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PIN针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针的轴线和第二导针的轴线均与基板垂直。
CN202221869574.9U 2022-04-28 2022-07-20 一种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 Active CN21782238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82519 2022-04-28
CN202221018251 2022-04-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22388U true CN217822388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66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69574.9U Active CN217822388U (zh) 2022-04-28 2022-07-20 一种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223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50179U (zh)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电缆收卷装置
CN207806202U (zh) 扁形线拉丝机
CN217822388U (zh) 一种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装置
CN108054687A (zh) 一种端头绝缘胶带自动缠绕装置
CN113353736A (zh) 辐照电线生产线水平收卷脱卷自动输送系统及方法
CN108750760A (zh) 一种不干胶粘纸生产用胶带卷绕装置
CN205249004U (zh) 一种电机绕线用放线装置
CN217214458U (zh) 一种基板的pin针安装及绕线装置
CN117012542A (zh) 一种单一线基板双面绕线方法及装置
CN210884660U (zh) 一种电线缠绕机
CN208998481U (zh) 一种云母带双工位放卷烘干装置
KR20230059425A (ko) 테이프 권취드럼 및 테이프 권출장치
CN202363238U (zh) 一种环形变压器退线机构
CN210048305U (zh) 一种机械同心绞复绕摩擦驱动装置
JP2002308214A (ja) 巻回体を結束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長手状部材を巻取り・結束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CN208631748U (zh) 一种不干胶粘纸生产用胶带卷绕装置
CN101996757A (zh) 单相环形线圈和环形铁心变压器
CN202535230U (zh) 空心杯电机线圈绕线机
CN207430939U (zh) 一种金属丝线加工防断裂过线轮装置
CN206872162U (zh) 线缆卷脱离机构
CN218525451U (zh) 一种绕线张力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
CN219443263U (zh) 一种共模电感生产用切脚装置
JPH06342730A (ja) トロイダル巻線装置
CN217498302U (zh) 一种涂覆铝箔自动叠卷装置
CN212588233U (zh) 一种电机维修辅助绕线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