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11947U - 一种金属瓦及光伏屋面组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属瓦及光伏屋面组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11947U
CN217811947U CN202221395955.8U CN202221395955U CN217811947U CN 217811947 U CN217811947 U CN 217811947U CN 202221395955 U CN202221395955 U CN 202221395955U CN 217811947 U CN217811947 U CN 217811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proof
mounting groove
positioning
parts
photovolta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9595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太国
张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iental Risheng Green Power Zhejia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riental Risheng Green Power Zhejia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iental Risheng Green Power Zhejia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Oriental Risheng Green Power Zhejia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9595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11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11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11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金属瓦,包括本体,本体的两端均依次设置有防水部和连接部;本体适于通过连接部固定安装于屋顶;防水部凸起设置,以使得本体于防水部之间形成下凹的安装槽,安装槽的一端设置有通孔;安装槽用于安装光伏组件以及排水,光伏接线部件适于沿本体的背部通过通孔与光伏组件进行连接。通过防水部便于将雨水进行汇聚并导入至下凹的安装槽内。在方便安装光伏组件安装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排水效率。还公开了一种光伏屋面组合系统,包括多块上述的金属瓦以及多个连接组件,相邻的金属瓦通过连接组件进行密封固定连接,以保证相邻金属瓦的接缝在雨水时不会受到雨水的侵袭。

Description

一种金属瓦及光伏屋面组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瓦及光伏屋面组合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在民用领域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是广受欢迎的。在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中,往往需要将光伏组件通过支撑件(金属瓦)安装于屋顶。由于支撑件与光伏组件是露天安装,因此会经常受到雨水的侵袭,各支撑件的接缝处会被雨水灌入。
有鉴于此,现在急需一种具有良好导水性的金属瓦及光伏屋面组合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水效果好且结构简单的金属瓦。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效率高,安装方式简单且安装牢固的光伏屋面组合系统。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金属瓦,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两端均依次设置有防水部和连接部;所述防水部凸起设置,以使得所述本体于所述防水部之间形成下凹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光伏组件以及排水;所述本体适于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安装于屋顶;所述本体于所述安装槽的其中一端设置有通孔,用于导电的光伏接线部件适于沿所述本体的背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光伏组件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上设置有粘接区,所述光伏组件适于和所述粘接区进行粘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水部靠近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呈倾斜或竖直设置,以使得所述安装槽的截面呈梯形、矩形以及平行四边形中的任一种。
优选的,所述本体于所述安装槽的中部通过下凹结构形成下凹筋,所述下凹筋可以提高所述本体的强度。
一种光伏屋面组合系统,包括多块上述的金属瓦以及多个连接组件;所述金属瓦整齐的铺设于屋顶,且任意相邻的两块所述金属瓦通过相邻端的所述连接部被所述连接组件密封固定于屋顶。
优选的,任意相邻的两块所述金属瓦的相邻端通过对应的所述连接部进行叠加设置;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紧固件和盖板;所述紧固件适于将叠加的所述连接部固定于屋顶,所述盖板适于将叠加的所述连接部以及两侧的所述防水部进行遮盖;进而形成密封结构以避免雨水沿叠加的所述连接部的接缝处流至屋内。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定位部,相邻于所述盖板的所述防水部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盖板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部进行卡接配合,进而得以将叠加的所述连接部以及两侧的所述防水部进行盖合。
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中部与叠加的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定位件的两端分别向相邻的所述防水部进行延伸并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定位件,并通过两端设置的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进行卡接配合,进而得以对叠加的所述连接部以及两侧的所述防水部进行遮盖。
优选的,所述盖板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侧均延伸设置有贴合部;当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定位件时,所述贴合部适于和对应的所述防水部或所述安装槽相贴合,以进一步的提高相叠加的所述连接部位置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直板段;或,所述连接部包括直板段和/或翘起段;所述紧固件适于通过叠加的所述直板段将所述金属瓦固定于屋顶;所述翘起段适于和相邻所述金属瓦的所述防水部进行相抵配合,以保证所述金属瓦在铺设时不会发生脱离散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申请的金属瓦结构简单,方便加工。通过凸起设置的防水部便于将雨水进行汇聚并导入至下凹的安装槽内。并且安装槽的尺寸较大,在方便进行光伏组件安装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排水效率。
(2)本申请的光伏屋面组合系统,整体的铺设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安装操作。通过连接组件在将组合成本申请的光伏屋面组合系统的金属瓦固定安装于屋顶的同时,还能够对安装位置进行密封,以保证相邻金属瓦的接缝在雨水时不会受到雨水的侵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瓦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瓦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瓦安装光伏组件的截面方向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瓦的其中一个变形实施例安装光伏组件的截面方向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瓦安装光伏组件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瓦组合形成光伏屋面组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瓦的其中一个实施例通过连接组件进行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瓦的另一个实施例通过连接组件进行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屋面组合系统的局部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中:本体1、防水部11、连接部12、直板段121、翘起段122、安装槽100、通孔110、下凹筋120、粘接区200、铭牌300、光伏组件400、连接组件5、盖板51、第一定位部510、贴合部511、定位件52、第二定位部520、紧固件600、光伏接线部件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高了一种金属瓦。如图1至图7以及图10所示,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包括本体1,本体1的两端均依次设置有防水部11和连接部12。防水部11呈凸起设置,以使得本体1于两个防水部11之间形成下凹结构的安装槽100,安装槽100可以用于安装光伏组件400以及在下雨天进行排水。连接部12连接于防水部12远离安装槽100的一侧,金属瓦在进行铺设安装时,金属瓦的本体1可以通过连接部12固定安装于屋顶。
可以理解的是,金属瓦的本体1呈矩形结构,其在进行加工时,可以将凸起的防水部11以及连接部12与本体1一体化加工成型。相比较传统的金属瓦,本申请的金属瓦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并且通过凸起设置的防水部11可以便于将雨水进行汇聚并导入至下凹的安装槽100内;从而较大尺寸的安装槽100在方便进行光伏组件400安装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雨水的排放效率。
同时,防水部11由金属板材凸起成型,可以于金属瓦的本体1背部形成空腔;通过空腔可以加强对光伏板组400工作时的散热。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安装槽100上设置有粘接区200,光伏组件400可以和粘接区200进行粘合连接。
具体的,光伏组件400与粘接区200的粘接方式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的两种。
粘接方式一:光伏组件400的背部通过粘接剂与安装槽100的粘接区200进行粘接。
可以理解的是,粘接剂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单双组分结构胶、硅酮密封胶、EVA、POE等。
粘接方式二:粘接区200进行表面粗糙处理或设置有磁性涂层,光伏板组400通过背部摩擦粘附或磁性粘附于粘接区200。
本实施例中,粘接区200的设置结构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的三种结构。
结构一:如图3所示,粘接区200有多个且纵向间隔设置于安装槽100的端面。
可以理解的是,粘接区200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图3所示,粘接区200的数量为三个,从而当光伏组件400安装于安装槽100时,三个粘接区200可以分别与光伏组件400的纵向两侧以及中部进行粘接,以保证光伏组件400与安装槽200的粘接牢固。
结构二:粘接区200有多个,且横向间隔设置于安装槽100的端面。
可以理解的是,光伏组件400通过结构二与安装槽100进行粘接的方式与上述结构一的粘接方式类似。并且在本申请中结构一和结构二也能够同时进行组合使用。
结构三:粘接区200均布于安装槽100的端面,从而光伏组件400可以通过整个背部与粘接区200进行粘接。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槽100的截面结构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梯形、矩形以及平行四边形。
可以理解的是,当防水部11靠近安装槽100端部的板段呈竖直设置时,安装槽100的截面形状呈矩形。当防水部11靠近安装槽100端部的板段呈倾斜设置,且两个板段的倾斜方向相同,则安装槽100的截面形状呈平行四边形;若两个板段的倾斜方向不同,则安装槽100的截面形状可以呈倒梯形或正梯形。为了方便安装,同时也为了方便雨天排水,安装槽100的截面形状优选为倒梯形,即安装槽100的上部开口尺寸大于下部安装位置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金属瓦的本体1于安装槽100的中部通过下凹结构形成下凹筋120。
可以理解的是,本体1中对应于安装槽100的板段可以是平直段,由于该平直段的尺寸较长,在进行安装时,容易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弧形的下凹,从而造成安装槽100的端面与光伏组件400之间存在间隙,进而影响光伏组件400与粘接区200的粘接强度。通过在本体1的中部设置下凹筋120,可以使本体1于安装槽100对应的板段,产生向上的凸起趋势以抵消本体1以及光伏组件400重力带来的下凹趋势,从而可以提高本体1的支撑强度以及光伏组件400与粘接区200的粘接强度。并且下凹筋120可以随本体1一体化加工成型。
应当注意的是,在进行下凹筋120的加工成型时,为了保证金属瓦的铺设平整,下凹筋120的底部要平齐于连接部12的底部;或下凹筋120的底部稍高于连接部12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10所示,本体1于安装槽100的其中一端设置有通孔110。用于导电的光伏接线部件700可以沿本体1的背部通过通孔110与光伏组件400进行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体1的背部为正对屋顶的一侧。为了保证安装槽100在排水时不会对光伏接线部件700产生雨水侵袭。通孔110于安装槽100端面的位置四周均设置有粘接区200,以使得光伏组件400在与安装槽100进行粘接时,可以对通孔110的四周进行密封;以保证雨水不会沿通孔110流落至光伏接线部件700与光伏组件400进行连接的部位。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6和图10所示,当光伏组件1安装于安装槽100内时,光伏板组100的其中一端与安装槽100同方向的一端之间存在间隙。本体1于该间隙位置安装有铭牌,以便于安装人员进行检查安装。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屋面组合系统,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包括多块上述的金属瓦以及多个连接组件5。多块金属瓦通过本体1整齐的铺设于屋顶,且任意相邻的两块金属瓦通过相邻端的连接部12被连接组件5固定于屋顶;并且连接组件5还可以对被固定的连接部12进行密封,以避免下雨时,雨水沿连接部12的接缝流入屋内。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块金属瓦通过相邻端的两个连接部12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的两种。
连接方式一:两个连接部12对齐贴合设置,从而连接组件5将两个连接部12对应固定于屋顶。
连接方式二:如图8和图9所示,两个连接部12之间上下叠加设置,从而连接组件5可以直接将两个连接部12对应固定于屋顶。
可以理解的是,方便金属瓦的铺设,本申请优选上述的连接方式二。
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每个连接组件5均包括紧固件600和盖板51。紧固件600可以将叠加的连接部12固定于屋顶,盖板51可以将叠加的连接部12以及两侧的防水部11进行遮盖,进而于相邻的两个金属瓦的相邻防水部11之间形成密封结构,以避免雨水沿叠加的连接部12的接缝处流至屋内。
可以理解的是,紧固件600的结构有多种,常用的为紧固螺丝。同时,盖板51可以将相邻于叠加的连接部12两侧的防水部11进行遮盖,从而在下雨时,飘向相叠加的连接部12位置的雨水可以在盖板51的引导下流向两侧金属瓦的安装槽100进行汇聚排放。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8和图9所示,连接部12包括直板段121。从而连接组件5在进行固定安装时,可以通过紧固件600穿过叠加的直板段121将金属瓦固定于屋顶。
同时,连接部12还可以包括翘起段122,翘起部122设置于直板段121远离防水部11的一侧。从而在相邻的两个金属瓦在通过连接部12进行叠加铺设时,连接部12可以通过翘起部122与相邻金属瓦的防水部11进行相抵配合,以保证金属瓦在铺设时不会发生脱离散乱。
可以理解的是,翘起部12可以对金属瓦向分离的方向产生限位。从而在金属瓦进行铺设时,翘起部12可以保证相邻的两个金属瓦在完成铺设后很难或不发生分离。
所以,为了满足上述的功能,相邻的两块金属瓦的相邻两个连接部12中,至少一个连接部12要包括翘起部122。
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连接组件5还包括定位件52,定位件52的中部可以和叠加的连接部12通过紧固件600进行固定连接;定位件52的两端分别向相邻的防水部11进行延伸并设置有第二定位部520。盖板51盖合于定位件52,并且盖板51可以通过两端设置的第一定位部510与第二定位部520进行卡接配合;进而盖板51在通过定位件52进行方便安装同时,还可以对叠加的连接部12以及两侧的防水部11进行遮盖。
可以理解的是,盖板51可以和金属瓦的本体1的长度相同,以避免出现接缝影响密封性。定位件52的尺寸可以小于盖板51的长度,也可以和盖板51的长度相等或近似。对于长度小于盖板51的定位件52,为了保证盖板51的安装稳定,可以在同一相邻的金属瓦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定位件52,即沿着本体1长度方向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定位件52;优选为两个。
同时,对于盖板51的安装,也可以不需要定位件52,可以直接将防水部11的顶部设置成第二定位部520。但是会导致防水部11的成型结构复杂,从而提高了金属瓦的加工成本,但是可以省略定位件52的使用。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盖板51于两个第一定位部510的一侧均延伸设置有贴合部511。从而当盖板51盖合于定位件52时,贴合部511可以和对应的防水部11或安装槽100相贴合,以进一步的提高相叠加的连接部12位置的密封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下雨时,雨水滴落至安装槽100或防水部11的侧部,在重力的冲击下,雨水会发生飞溅。所以,通过设置贴合部511,可以避免掉落的雨水飞溅至相叠加的连接部12的接缝处。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金属瓦,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两端均依次设置有防水部和连接部;所述本体适于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安装于屋顶;所述防水部凸起设置,以使得所述本体于所述防水部之间形成下凹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光伏组件以及排水,光伏接线部件适于沿所述本体的背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光伏组件进行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上设置有粘接区,所述光伏组件适于和所述粘接区进行粘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部靠近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呈倾斜或竖直设置,以使得所述安装槽的截面呈梯形、矩形以及平行四边形中的任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于所述安装槽的中部通过下凹结构形成下凹筋,所述下凹筋可以提高所述本体的强度。
5.一种光伏屋面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瓦以及多个连接组件;所述金属瓦整齐的铺设于屋顶,且任意相邻的两块所述金属瓦通过相邻端的所述连接部被所述连接组件密封固定于屋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屋面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块所述金属瓦的相邻端通过对应的所述连接部进行叠加设置;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紧固件和盖板;所述紧固件适于将叠加的所述连接部固定于屋顶,所述盖板适于将叠加的所述连接部以及两侧的所述防水部进行遮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屋面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定位部,相邻于所述盖板的所述防水部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盖板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部进行卡接配合,进而得以对叠加的所述连接部以及两侧的所述防水部进行盖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屋面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中部与所述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定位件的两端分别向相邻的所述防水部进行延伸并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定位件,并通过两端设置的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进行卡接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屋面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侧均延伸设置有贴合部;当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定位件时,所述贴合部适于和对应的所述防水部或所述安装槽相贴合。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屋面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直板段;
或,所述连接部包括直板段和翘起段;
其中,所述紧固件适于通过叠加的所述直板段将所述金属瓦固定于屋顶;所述翘起段适于和相邻所述金属瓦的所述防水部相抵配合。
CN202221395955.8U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金属瓦及光伏屋面组合系统 Active CN217811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95955.8U CN217811947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金属瓦及光伏屋面组合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95955.8U CN217811947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金属瓦及光伏屋面组合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11947U true CN217811947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90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95955.8U Active CN217811947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金属瓦及光伏屋面组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119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10231600A (ja) 建築物への太陽電池取付構造
CN213626319U (zh) 一种光伏彩钢瓦组件
US20100288338A1 (en) Solar cell module
JPH1113224A (ja) 太陽光発電用モジュール取付構造
CN217811947U (zh) 一种金属瓦及光伏屋面组合系统
JP3652165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付け構造およびその取付け方法
CN113027044A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彩钢瓦及其安装方法
CN211473125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建筑的bhpv光伏阵列安装结构
JP2000096792A (ja) 太陽エネルギー利用パネルおよび太陽エネルギー利用屋根
WO2019242157A1 (zh) 光伏组件、光伏系统、屋面板及交通工具
JP3499725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付き屋根構造
CN213186004U (zh) 光伏组件安装机构、光伏组件及其系统
JP3780934B2 (ja) 太陽電池フレーム構造
JP3269778B2 (ja) 屋根構造体
JP2006132111A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支持具及び太陽電池パネルの支持構造
CN213125903U (zh) 一种光伏bipv组件及光伏系统
CN213585646U (zh) 适于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光伏组件边框、光伏组件及其系统
JP3618070B2 (ja) 太陽電池付屋根
JP4738669B2 (ja) 太陽電池屋根材
WO2019242158A1 (zh) 光伏系统、屋面板、交通工具
KR200246322Y1 (ko) 태양광 발전 루프 및 태양광 발전 벽면재의 결합구조
CN217840234U (zh) 引流装置以及光伏组件
CN215498853U (zh) 一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
CN218597545U (zh) 一种光伏金属瓦屋面系统
CN214380753U (zh) 一种光伏屋面件及屋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