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08337U - 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 - Google Patents

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08337U
CN217808337U CN202222167793.9U CN202222167793U CN217808337U CN 217808337 U CN217808337 U CN 217808337U CN 202222167793 U CN202222167793 U CN 202222167793U CN 217808337 U CN217808337 U CN 217808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lifting
bearing
shaped steel
rectangula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677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Tuoda Industri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Tuoda Industri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Tuoda Industri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Tuoda Industri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677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08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08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08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包括工字钢矩形框体和承重梁,承重梁搭接在工字钢矩形框体的相对两条边框上,工字钢矩形框体和承重梁的厚度相同;以形成承载钢架;承载钢架作为主要受力支撑部位,利用工字钢结构能够加强承载载荷以及吊装稳定性;还包括两个外延架,固设于承载钢架相对的两侧,且外延架与承载钢架的相接位置设置有吊耳,作为一个吊装受力点;外延架的端部也设置有吊耳;作为另一个吊装受力点;其中,外延架的厚度小于工字钢矩形框体的厚度,那么可以直观的观察到工字钢矩形框体作为整体吊装平台的中心位置,配合八个吊耳来实现吊装,能够快速确认物体放置的中心位置,并且平稳迅速完成吊装;吊装平稳安全。

Description

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吊装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
背景技术
在高层的建筑主体建造完毕后,需要将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放置在高层建筑内,有部分材料和设备所占用的体积较大,无法用电梯进行输送,因此就需要吊装平台对大型的设备和材料对其进行输送,从而将大型的的设备和一些占地大的材料进行输送,通过吊车对吊装平台进行输送至高层建筑内;吊装是指用起重设备将在工厂或工地预先制作好的构件或结构吊起,移动至指定位置。除了预制构件外,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工器具也需要垂直运输到指定高度。
在装配式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吊装平台对施工材料进行吊装转移,而现有技术中由于通常采用的是厚度一致的平台钢架结构,那么无论在上货还是卸货过程,都不能提供一个更好的参照系来切入引导货物装载,并且其被吊装物体无法第一时间找准吊装平台的中心,导致吊装过程稳定性差,往往需要观察调整;如申请号为201620823008.2的文件公开了一种底托式小型挖掘机吊装平台;其通过两条平行的竖向边框和两条平行的横向边框,两竖向边框之间是中梁,两竖向边框和中梁之间是承重梁,两横向边框之间设有横梁;但是该方案不易在第一时间就找准平台的中心位置,导致吊装平稳性不够。
因此,亟需一种吊装稳定性高,并且能够方便定位吊装平台中心位置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吊装平台无法快速确认平台中心位置,并且不能达到高稳定性放置的问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包括:
工字钢矩形框体和承重梁,所述承重梁搭接在所述工字钢矩形框体的相对两条边框上,所述工字钢矩形框体和所述承重梁的厚度相同;以形成承载钢架;
两个外延架,固设于所述承载钢架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外延架与所述承载钢架的相接位置设置有吊耳,所述外延架的端部也设置有吊耳;其中,所述外延架的厚度小于所述工字钢矩形框体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外延架远离地面的表面与所述工字钢矩形框体远离地面的表面共面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外延架由两条相互平行的竖向边框,以及固接在两条所述竖向边框之间的横向边框组成,所述竖向边框一端与所述工字钢矩形框体固接,另一端与所述横向边框固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延架还包括有中梁,所述中梁连接于所述工字钢矩形框体和所述横向边框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边框和所述竖向边框均为工字钢。
作为优选,设置于所述外延架与所述承载钢架的相接位置的吊耳为第一吊耳,设置于所述外延架端部的吊耳为第二吊耳;所述第一吊耳与所述工字钢矩形框体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吊耳通过加强梁与所述横向边框固定,所述加强梁设置于所述横向边框靠近地面的一端,所述加强梁与所述横向边框的整体厚度与所述工字钢矩形框体的厚度一致。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载物平板,所述载物平板固设于所述承载钢架上,且所述载物平板在所述承载钢架上的正投影面覆盖所述外延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包括工字钢矩形框体和承重梁,承重梁搭接在工字钢矩形框体的相对两条边框上,工字钢矩形框体和承重梁的厚度相同;以形成承载钢架;承载钢架作为主要受力支撑部位,利用工字钢结构能够加强承载载荷以及吊装稳定性;还包括两个外延架,固设于承载钢架相对的两侧,且外延架与承载钢架的相接位置设置有吊耳,作为一个吊装受力点;外延架的端部也设置有吊耳;作为另一个吊装受力点;其中,外延架的厚度小于工字钢矩形框体的厚度,那么可以直观的观察到工字钢矩形框体作为整体吊装平台的中心位置,并且配合八个吊耳来实现吊装,能够快速确认物体放置的中心位置,并且平稳迅速完成吊装;并且每个吊耳采用插入式焊接,可以承受50吨的拉力,吊装平稳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略去载物平板时结构图;
图5-图9为本实用新型有限元分析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工字钢矩形框体;
2、承重梁;
3、外延架;31、竖向边框;32、横向边框;33、中梁;
4、吊耳;41、第一吊耳;42、第二吊耳;
5、载物平板;51、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在下文描述中,给出了普选实例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深入的理解。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应当理解所述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包括:
工字钢矩形框体1和承重梁2,承重梁2搭接在工字钢矩形框体1的相对两条边框上,工字钢矩形框体1和承重梁2的厚度相同;以形成承载钢架;首先形成规则的矩形吊装平台,能够更好的承载各种规格的物料;
两个外延架3,固设于承载钢架相对的两侧,且外延架3与承载钢架的相接位置设置有吊耳4,外延架3的端部也设置有吊耳4;其中,外延架3的厚度小于工字钢矩形框体的厚度。由于有外延架的存在,能够极大的加长吊装平台整体的长度,并且由于外延架的厚度小于承载平台的厚度,那么在放置物品是能够第一时间观察确定到承载平台是整个吊装平台的中心位置,并且可以更稳定的放置待吊装物品;由于吊装时通常使用四角吊装的方式,如果没有外延架端部的吊耳,万一物品重心放置较偏,那么将导致吊装过程容易晃动,而添加有外延架端部的吊耳,既能够增加整体吊装的拉力,又能够更加平稳的抬升。在实际应用中,吊耳采用插入式焊接法,共计8个吊耳,每个吊耳能够承受50吨的拉力。其中,利用了工字钢矩形框体来连接两端的外延架,形成组装结构,并且保证了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外延架3远离地面的表面与工字钢矩形框体远离地面的表面共面设置。由于存在厚度的差异,为了能够更加平稳的放置待吊装物料,所以保证上表面的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外延架3由两条相互平行的竖向边框31,以及固接在两条竖向边框之间的横向边框32组成,竖向边框31一端与工字钢矩形框体1固接,另一端与横向边框32固接。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后实用加固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保证结构刚度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外延架3还包括有中梁33,中梁33连接于工字钢矩形框体和横向边框之间。以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横向边框32和竖向边框31均为工字钢。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外延架与承载钢架的相接位置的吊耳4为第一吊耳41,设置于外延架端部的吊耳为第二吊耳42;第一吊耳41与工字钢矩形框体焊接固定;第二吊耳42通过加强梁与横向边框固定,加强梁设置于横向边框靠近地面的一端,加强梁与横向边框的整体厚度与工字钢矩形框体的厚度一致。加强梁设置在外延架的最外侧边框的底部,既能够让第二吊耳更好的固定,也能够让整体平台更加稳定,受力更加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载物平板5,载物平板5固设于承载钢架上,且载物平板在承载钢架上的正投影面覆盖外延架。能够更好的放置待吊载物体。更优选地,在载物平板上设置有护栏51,护栏依次穿过载物平板和竖向边框,伸入在竖向边框的工字钢凹槽内进行限位固定;增加护栏既能够方便对吊装物体进行捆绑固定,也能够防止物体坠落,同时提供扶手增加随行人员的安全性。而且固定在工字钢的凹槽内,方便进行安装或者拆卸,并且不会破坏工字钢本身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外延架的厚度小于工字钢矩形框体的厚度,那么可以直观的观察到工字钢矩形框体作为整体吊装平台的中心位置,并且配合八个吊耳来实现吊装,能够快速确认物体放置的中心位置,并且平稳迅速完成吊装;并且每个吊耳采用插入式焊接,可以承受50吨的拉力,吊装平稳安全;在实际使用中,进行吊装平台的有限元力学计算如下,请参见图5-图9;
一、参考标准及资料
GB3811-2008 《起重机设计规范》
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二、设计验算内容
考核该吊具在起吊有效荷载 50t 时的强度,另外考虑未参入强度计算的平板的质量 4.5t。该吊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平衡框,下部为钢架托盘,共有 8 组吊耳。
三、有限元分析
3.1 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
采用 Design Modeler 建立吊具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如下图5:
3.2 计算及结果
3.2.1 边界条件及荷载示意图(图6)
托盘上表面施加 50+4.5=54.5t 的荷载,考虑整个吊具的自重;
3.2.2 吊具应力云图(图7)
将阈值调至 345/1.34 Mpa=257MPa,可见吊具无红色区域,整体安全系数>1.34;
3.2.3 吊具变形云图(图8)
吊具中部最大下沉量为-19mm,刚性较强。
3.2.4 索具拉力图(图9)
索具中最大拉力为 253.08kN。
综上所有工况分析判断,该吊装平台强度满足要求。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字钢矩形框体和承重梁,所述承重梁搭接在所述工字钢矩形框体的相对两条边框上,所述工字钢矩形框体和所述承重梁的厚度相同;以形成承载钢架;
两个外延架,固设于所述承载钢架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外延架与所述承载钢架的相接位置设置有吊耳,所述外延架的端部也设置有吊耳;其中,所述外延架的厚度小于所述工字钢矩形框体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架远离地面的表面与所述工字钢矩形框体远离地面的表面共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架由两条相互平行的竖向边框,以及固接在两条所述竖向边框之间的横向边框组成,所述竖向边框一端与所述工字钢矩形框体固接,另一端与所述横向边框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架还包括有中梁,所述中梁连接于所述工字钢矩形框体和所述横向边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边框和所述竖向边框均为工字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外延架与所述承载钢架的相接位置的吊耳为第一吊耳,设置于所述外延架端部的吊耳为第二吊耳;所述第一吊耳与所述工字钢矩形框体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吊耳通过加强梁与所述横向边框固定,所述加强梁设置于所述横向边框靠近地面的一端,所述加强梁与所述横向边框的整体厚度与所述工字钢矩形框体的厚度一致。
CN202222167793.9U 2022-08-17 2022-08-17 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 Active CN217808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7793.9U CN217808337U (zh) 2022-08-17 2022-08-17 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7793.9U CN217808337U (zh) 2022-08-17 2022-08-17 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08337U true CN217808337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74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67793.9U Active CN217808337U (zh) 2022-08-17 2022-08-17 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083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25503A (zh) 一种大跨度钢梁安装滑移与提升结合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4740171U (zh) 一种古建筑墙体吊装迁移装置
CN217808337U (zh) 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
CN217808336U (zh) 具有护栏的抬升稳定的吊装平台
CN105952129A (zh) 一种电梯井组合式整体提升操作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205527291U (zh) 一种用于吊装两块叠合板的框型架
CN209583386U (zh) 预制构件吊装工具及吊装系统
CN208294101U (zh) 一种大跨度钢梁安装滑移与提升结合装置
CN111847218A (zh) 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平衡吊具及其制作方法
JP2022144148A (ja) 揚重冶具
CN203419665U (zh) 一种用于重型设备吊装的撑梁装置
CN112777484A (zh) 一种货架的吊装方法
CN211569851U (zh) 牌坊吊装工具
CN211444690U (zh) 一种用于大型结构模块吊装专用平衡梁
CN212893471U (zh) 一种用于t梁模板的吊具
CN205023729U (zh) 一种龙门吊架
CN219194178U (zh) 一种用于钢板叠合梁起吊的吊具
CN215561942U (zh) 钢箱梁下翼缘板吊装焊接简易平衡吊具
CN207092509U (zh) 一种电梯井防坠提升钢平台
CN217897228U (zh) 自稳性三角式电梯井操作平台
CN217106237U (zh) 一种模块化房屋屋顶次梁安装装置
CN214989915U (zh) 一种化学注入绞车用框架
CN215711088U (zh) 一种钢管起吊调垂吊笼
CN216379498U (zh) 一种桩基灌注桩钢筋笼安装用构件
CN217867682U (zh) 多功能卸船机实验吊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