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04839U - 台车 - Google Patents

台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04839U
CN217804839U CN202221914485.1U CN202221914485U CN217804839U CN 217804839 U CN217804839 U CN 217804839U CN 202221914485 U CN202221914485 U CN 202221914485U CN 217804839 U CN217804839 U CN 217804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rod
trolley
frame
placing space
work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144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敏诗
田延钊
熊容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144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04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04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04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台车,台车包括台车架和限位机构,其中,台车架内具有放置空间,放置空间内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用于从工件的下方支撑工件;限位机构设置于台车架上且位于放置空间的一侧,限位机构包括活动杆和至少一个固定柱,固定柱设置于活动杆上,固定柱的数量与支撑组件的数量一致并一一对应设置;活动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当活动杆位于第一位置,固定柱伸入放置空间内并位于对应的工件的上方,用于固定对应的工件,当活动杆位于第二位置,固定柱伸出放置空间。在运输工件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台车的各固定柱对对应的工件起到固定作用,从而有效防止对应的工件在台车内晃动,使工件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晃动变形。

Description

台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运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台车。
背景技术
在生产线上工件的运输过程中,常常需要将工件放置于台车内,通过台车实现工件的运输。但是,台车在运输工件的过程中,存在由于台车颠簸,造成工件在台车内晃动,导致工件变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台车,旨在解决现有的台车在运输工件的过程中,由于台车颠簸,造成工件在台车内晃动,导致工件变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台车,所述台车包括:
台车架,所述台车架内具有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内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从工件的下方支撑工件;以及
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台车架上且位于所述放置空间的一侧,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活动杆和至少一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设置于所述活动杆上,所述固定柱的数量与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一致并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活动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当活动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各所述固定柱伸入所述放置空间内并位于对应的所述工件的上方,用于固定对应的所述工件,当活动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固定柱伸出所述放置空间。
优选地,所述活动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台车架上以使所述活动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转动连杆,所述转动连杆的轴线与所述活动杆的轴线相交,所述转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台车架上以使所述活动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台车架上。
优选地,所述台车架包括底框和多根立柱,多根所述立柱围设于所述底框上并与所述底框围成所述放置空间,多个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立柱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立柱上;
所述活动杆与所述立柱平行设置,多个所述固定柱沿所述活动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活动杆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转动连杆水平设置,所述活动杆朝向所述底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底框上。
优选地,所述台车架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安装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上并与所述活动杆同侧设置,所述活动杆位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放置空间之间。
优选地,所述活动杆的一侧设置有可移动的插销,所述底框上对应所述插销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其中,当所述活动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插销插入所述第一限位孔内将所述活动杆限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活动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插销插入所述第二限位孔内将所述活动杆限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优选地,所述插销背离所述第一限位孔的一端设置有手柄。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靠近所述立柱设置。
优选地,各所述固定柱均套设有保护壳。
本实用新型的台车在运输工件前,将各工件放置于对应的支撑组件上,通过各支撑组件从工件的下方支撑对应的工件。然后将活动杆移至第一位置,从而在活动杆的带动下使各固定柱伸入放置空间内与对应的工件的上表面抵接。其中,各支撑组件从工件的下方支撑对应的工件,各固定柱从工件的上方抵接对应的工件,可以将工件稳固的固定在放置空间内。在运输工件过程中,各固定柱对对应的工件起到固定作用,从而有效防止对应的工件在台车内晃动,使工件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晃动而变形,避免了由于工件变形造成工件需要返修,减少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台车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活动杆位于第一位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台车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活动杆位于第二位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台车中的限位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台车 15 限位板
10 台车架 20 限位机构
11 放置空间 21 活动杆
12 支撑组件 22 固定柱
13 底框 23 转动连杆
131 第一限位孔 24 插销
132 第二限位孔 241 手柄
14 立柱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至图3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至图3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台车100。
本实施例的一种台车100,如图1至图5所示,台车100包括台车架10 和限位机构20,其中,台车架10内具有放置空间11,放置空间11内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组件12,支撑组件12用于从工件的下方支撑工件;限位机构20 设置于台车架10上且位于放置空间11的一侧,限位机构20包括活动杆21 和至少一个固定柱22,固定柱22设置于活动杆21上,固定柱22的数量与支撑组件12的数量一致并一一对应设置;活动杆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当活动杆21位于第一位置时,固定柱22伸入放置空间11内并位于对应的工件的上方,用于固定对应的工件,当活动杆21位于第二位置时,固定柱22伸出放置空间1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限位机构20设置于台车架10上且位于放置空间11的后侧。各支撑组件12均包括多个支撑板,多个支撑板安装于台车架10上并位于同一平面上。本实用新型的台车100在运输工件前,将各工件放置于对应的支撑组件12上,通过各支撑组件12从工件的下方支撑对应的工件。然后将活动杆21移至如图1所示的第一位置,从而在活动杆21的带动下使各固定柱22伸入放置空间11内与对应的工件的上表面抵接。针对任一工件而言,支撑组件12从工件的下方支撑工件,固定柱22从工件的上方抵接工件,可以将工件稳固的固定在放置空间11内。在运输工件过程中,各固定柱22对对应的工件起到固定作用,从而有效防止对应的工件在台车100 内晃动,使工件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晃动而变形,避免了由于工件变形造成工件需要返修,减少了生产成本。可以理解地,在需要将工件从放置空间11 内取出时,将活动杆21移动至如图2所示的第二位置,从而在活动杆21的带动下使固定柱22伸出放置空间11,使各固定柱22从对应工件的上方脱离,即可从各支撑组件12的上方将工件从放置空间11内取出。
可以理解地,活动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可以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平移,也可以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活动杆21可转动地连接于台车架10上以使活动杆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活动杆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可以简单方便的实现活动杆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变换,结构设计合理。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限位机构20还包括转动连杆23,转动连杆 23的轴线与活动杆21的轴线相交,转动连杆23的一端与活动杆21的一端连接,转动连杆23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安装于台车架10上,以使所述活动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台车架上。参阅图1,下面以转动连杆23的轴线与活动杆 21的轴线垂直为例进行具体说明。转动连杆23的前端与活动杆21的下端端连接,转动连杆23的后端可转动的安装于台车架10上。通过转动连杆23在台车架10上转动,实现活动杆2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转动,结构设计简单合理。
在一实施例中,台车架10包括底框13和多根立柱14,多根立柱14围设于底框13上并与底框13围成放置空间11,多个支撑组件12沿立柱14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立柱14上;活动杆21与立柱14平行设置,多个固定柱22 沿活动杆2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活动杆21的一侧。
如图1所示,台车架10包括底框13和四根立柱14,四根立柱14围设于底框13上并与底框13围成放置空间11。立柱14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多个支撑组件12沿上下方向方向间隔设置于立柱14上,活动杆21与立柱14 平行设置使活动杆21的延伸方向也为上下方向,多个固定柱2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于活动杆21的一侧。可以理解地,活动杆21与立柱14平行设置,使活动杆21与立柱14的延伸方向一致,进而使多个固定柱22与多个支撑组件12的分布方向一致均为上下方向,有利于固定柱22与支撑组件12对应设置,结构设计合理。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支撑组件12沿立柱14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各支撑组件12均包括多个支撑板,各支撑组件12中的多个支撑板与多根立柱14 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且各支撑组件12中的多个支撑板处于同一水平面。
如图1所示,各支撑组件12均包括四个支撑板,各支撑组件12中的四个支撑板与四根立柱14一一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台车100在运输工件过程中,各支撑组件12的四个支撑板从工件的下方支撑对应的工件,有利于实现台车100支撑工件的功能,结构设计简单合理。
在一实施例中,转动连杆23水平设置,活动杆21朝向底框13的一端与转动连杆23的一端连接,转动连杆23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安装于底框13上。如图1所示,活动杆21的下端与转动连杆23的前端连接。转动连杆23的后端可转动的安装于底框13上,转动连杆23水平设置,活动杆21竖直设置,活动杆21通过转动连杆23在水平方向转动,延长了活动杆21水平方向的转动范围,进而延长了固定柱22的活动范围,使短的固定柱22也可伸入设置空间,进而可以缩短固定柱的尺寸,有利于节省生产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台车架10还包括限位板15,所述限位板15安装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14上并与所述活动杆21同侧设置,所述活动杆21位于所述限位板15与所述放置空间11之间。
如图1所示,限位板15与活动杆21均位于台车架10后侧的两根立柱14 上。在活动杆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过程中,限位板15对活动杆21起到限位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活动杆21从台车架10的后侧脱出,结构设计合理。
在一实施例中,活动杆21的一侧可移动的设置有插销24,底框13上分别对应插销24设置有第一限位孔131和第二限位孔132;其中,当活动杆21 位于第一位置时,插销24插入第一限位孔131内将活动杆21限位于第一位置,当活动杆21位于第二位置时,插销24插入第二限位孔132内将活动杆 21限位于第二位置。
如图3所示,活动杆21的后侧设置有可移动的插销24。如图1所示,当活动杆21位于第一位置时,插销24插入第一限位孔131内,将活动杆21稳固的固定在第一位置,提升了限位机构20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稳定性,使限位机构20可以稳定的固定工件。如图2所示,当活动杆21位于第二位置时,插销24插入第二限位孔132内,将活动杆21稳固的固定在第二位置,提升了限位机构20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稳定性。可以理解地,在需要活动杆21活动时提起插销24即可使活动杆21自由活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插销24背离第一限位孔131的一端设置有手柄241。如图1所示插销24的上端设置有手柄241,手柄241与插销24形成倒L形的结构。在需要提起插销24时,通过握持手柄241可以方便地提起插销24,提升了插销24使用的便利性,进而提升了台车100使用的便利性。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机构20靠近立柱14设置,使限位机构20靠近立柱 14上的支撑组件12中的支撑板。各支撑组件12中的支撑板从工件的下方支撑对应的工件,各限位机构中的固定柱22从工件的上方抵接对应的工件,限位机构20靠近支撑板设置,可以缩短各固定柱22与支撑板的相对位置,使固定柱22与支撑板可以更稳定的固定工件。
在一实施例中,各固定柱22均套设有保护壳。在固定柱22伸入放置空间11内与对应的工件的上表面抵接的过程中,保护壳对工件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固定柱22擦伤工件。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保护壳为软胶制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包括:
台车架,所述台车架内具有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内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从工件的下方支撑工件;以及
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台车架上且位于所述放置空间的一侧,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活动杆和至少一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设置于所述活动杆上,所述固定柱的数量与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一致并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活动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当活动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各所述固定柱伸入所述放置空间内并位于对应的所述工件的上方,用于固定对应的所述工件,当活动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固定柱伸出所述放置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台车架上以使所述活动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转动连杆,所述转动连杆的轴线与所述活动杆的轴线相交,所述转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台车架上以使所述活动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台车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架包括底框和多根立柱,多根所述立柱围设于所述底框上并与所述底框围成所述放置空间,多个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立柱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立柱上;
所述活动杆与所述立柱平行设置,多个所述固定柱沿所述活动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活动杆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杆水平设置,所述活动杆朝向所述底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底框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架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安装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上并与所述活动杆同侧设置,所述活动杆位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放置空间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的一侧设置有可移动的插销,所述底框上对应所述插销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
其中,当所述活动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插销插入所述第一限位孔内将所述活动杆限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活动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插销插入所述第二限位孔内将所述活动杆限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背离所述第一限位孔的一端设置有手柄。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靠近所述立柱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固定柱均套设有保护壳。
CN202221914485.1U 2022-07-22 2022-07-22 台车 Active CN217804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4485.1U CN217804839U (zh) 2022-07-22 2022-07-22 台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4485.1U CN217804839U (zh) 2022-07-22 2022-07-22 台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04839U true CN217804839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69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14485.1U Active CN217804839U (zh) 2022-07-22 2022-07-22 台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048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90050773A (ko) 선박의 화물창 코너 패널부착을 위한 리프트 장치
CN217804839U (zh) 台车
CN112894243A (zh) 一种承载式客车底架组焊、翻转、转运及合拼于一体的工装
CN114715212B (zh) 一种集装箱承载装置及集装箱运输设备
CN217515918U (zh) 一种货架以及立体仓库
CN213620951U (zh) 一种汽车前门内板料架
CN213974900U (zh) 汽车后挡风玻璃料架
CN211252644U (zh) 一种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
CN210832986U (zh) 一种木片烘干用轨道
CN110589434A (zh) 一种大型冷却缓存机
CN218558931U (zh) 一种前地板减震垫用的运输车
CN216994378U (zh) 工厂运输推车
CN218143392U (zh)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大部件的储运一体化装置
CN220996455U (zh) 一种掀背门板周转台车
CN218791179U (zh) 一种可折叠堆垛货架
CN214602472U (zh) 一种用于自动化货架垫梁成型的焊接装置
CN216882575U (zh) 瓶体装配流水线
CN220719301U (zh) 一种上部放置架可翻动的放料架
CN213892725U (zh) 用于多种车型的非承载式车架总成运输工装
CN217108816U (zh) 一种便于搬运的重型设备
CN109484152A (zh) 电池包支架
CN216508718U (zh) 一种汽车驾驶舱模块周转系统
CN212557230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通用支架
CN214296048U (zh) 一种柜体转运底盘小车
CN209777504U (zh) 一种用于小型生产线体的成卷物料装卸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