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8123U - 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88123U
CN217788123U CN202222102941.9U CN202222102941U CN217788123U CN 217788123 U CN217788123 U CN 217788123U CN 202222102941 U CN202222102941 U CN 202222102941U CN 217788123 U CN217788123 U CN 2177881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ature
electromagnet
face
copper sheet
magnetic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029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忠明
周国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Xunlian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liner Nanj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liner Nanj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liner Nanj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029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881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881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881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涉及电磁铁技术领域。其包括导磁套管、线圈和衔铁,线圈绕设于导磁套管上,衔铁插设并滑动于导磁套管内,衔铁与导磁套管内部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减小残磁的影响的组合组件。本申请具有减小残磁对衔铁复位迟滞的影响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磁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
背景技术
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在铁芯的外部缠绕与其功率相匹配的导电绕组,这种通有电流的线圈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它也叫做电磁铁。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电磁铁结构,参照图1所示,包括导磁套管1、线圈3和衔铁2,线圈3绕设于导磁套管1上,衔铁2插设并滑动于导磁套管1内。使用时,首先衔铁2的初始状态是与导磁套管1内部的端面12分离,然后将线圈3通电,此时线圈3得电后产生磁场推力来推动衔铁2沿自身轴向运动直至与导磁套管1的端面12相贴合;当线圈3断电后,将对衔铁2进行复位,即与端面12分离。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线圈断电后,导磁套管会留有残磁继续对衔铁进行吸附,那么在对衔铁恢复至初始状态时,需克服导磁套管残磁对衔铁的吸力才能对衔铁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导致衔铁迟滞而减缓电磁铁的响应速度,故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需克服导磁套管残磁对衔铁的吸力才能对衔铁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导致衔铁迟滞而减缓电磁铁的响应速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包括导磁套管、线圈和衔铁,线圈绕设于导磁套管上,衔铁插设并滑动于导磁套管内,所述衔铁与所述导磁套管内部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减小残磁的影响的组合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首先衔铁的初始状态是与端面分离,然后将线圈通电,此时线圈得电后产生磁场推力来推动衔铁沿自身轴向运动直至与端面相贴合,并且此过程中衔铁将带动推动杆滑动,推动杆将传递衔铁的运动和力至电磁阀阀芯处,使得电磁阀相应的油口得到开启或关闭控制;线圈断电后,将需要对推动杆进行复位,即对衔铁与端面进行分离,但导磁套管会留有残磁对衔铁仍有吸力,此时通过组合组件将有效地减小因残磁而导致导磁套管对衔铁的磁吸影响,从而减少衔铁的迟滞反应来提高电磁铁的响应速度。
可选的,所述组合组件包括第一凸棱,所述第一凸棱设于所述端面上且相邻所述第一凸棱之间和所述第一凸棱与所述端面之间均形成凹槽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一可以减小衔铁与端面所接触的面积而减小吸力的影响,从而当线圈断电后能够有效地减小因残磁而导致导磁套管对衔铁的磁吸影响,进而减少衔铁的迟滞反应来提高电磁铁的响应速度。
可选的,所述组合组件包括第一铜片,所述第一铜片设于所述衔铁靠近所述端面一端的端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铜片具有隔磁和消磁的效果,从而当线圈断电后,第一铜片能够有效地减小因残磁而导致导磁套管对衔铁的磁吸影响,进而减少衔铁的迟滞反应来提高电磁铁的响应速度。
可选的,所述组合组件包括第二凸棱和第二铜片,所述第二凸棱设于所述端面上且相邻所述第二凸棱之间和所述第二凸棱与所述端面之间均形成凹槽二,所述第二铜片设于所述衔铁靠近所述端面一端的端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凹槽二可以减小衔铁与端面所接触的面积而减小吸力的影响和第二铜片具有隔磁和消磁的效果,然后通过两者的结合,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减小因残磁而导致导磁套管对衔铁的磁吸影响,进而减少衔铁的迟滞反应来提高电磁铁的响应速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铜片与所述衔铁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铜片使用年限过长而需要更换时,可将衔铁先从导磁套管内取出,然后通过连接组件即可将第二铜片从衔铁上取下并进行更换。相较于焊接的方式,若对第二铜片进行更换,由于将第二铜片和衔铁焊接而导致衔铁将无法再次利用,此时通过连接组件,衔铁可不断地重复使用。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插块和卡块,所述插块与所述第二铜片固定连接,所述衔铁上开设有插孔,所述卡块固定于插孔的内壁上,所述插块上贯穿开设有卡孔,所述插块插设至所述插孔内且所述卡块过盈插设至所述卡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可将插块向插孔内插入,此时由于卡块为橡胶材质制成,因此卡块会被压缩形变,然后当插块完全插入插孔内后,卡块慢慢恢复形变且恢复性变的过程中将自动地过盈插设至卡孔内,从而对第二铜片与衔铁之间完成了固定;拆卸时,先将衔铁从导磁套管内取出,然后握住第二铜片并用力向远离衔铁的一侧拉动,即可将插块从插孔内拔出,从而对旧的第二铜片进行更换。
可选的,所述衔铁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通过固定件固定插设有固定球,且所述固定球与所述导磁套管的内壁相抵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衔铁沿自身轴向运动时,通过固定球,衔铁与导磁套管内壁的接触由面与面接触代替为点与面接触,从而减小了衔铁在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进而加快衔铁的滑动速度来提高电磁铁的响应速度。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为螺杆,所述固定球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固定件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球的表壁出现磨损后,可将衔铁从导磁套管取出,然后将固定球从固定件拧下,即可更换旧的固定球。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使用时,首先衔铁的初始状态是与端面分离,然后将线圈通电,此时线圈得电后产生磁场推力来推动衔铁沿自身轴向运动直至与端面相贴合,并且此过程中衔铁将带动推动杆滑动,推动杆将传递衔铁的运动和力至电磁阀阀芯处,使得电磁阀相应的油口得到开启或关闭控制;线圈断电后,将需要对推动杆进行复位,即对衔铁与端面进行分离,但导磁套管会留有残磁对衔铁仍有吸力,此时通过组合组件将有效地减小因残磁而导致导磁套管对衔铁的磁吸影响,从而减少衔铁的迟滞反应来提高电磁铁的响应速度。
2、由于第一铜片具有隔磁和消磁的效果,从而当线圈断电后,第一铜片能够有效地减小因残磁而导致导磁套管对衔铁的磁吸影响,进而减少衔铁的迟滞反应来提高电磁铁的响应速度。
3、当固定球的表壁出现磨损后,可将衔铁从导磁套管取出,然后将固定球从固定件拧下,即可更换旧的固定球。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的一种电磁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用于体现固定球与固定件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导磁套管;11、内孔;111、推动杆;12、端面;2、衔铁;21、插孔;22、固定孔;221、固定球;2211、螺纹孔;3、线圈;4、组合组件;41、第一凸棱;42、第一铜片;43、第二凸棱;44、第二铜片;5、连接组件;51、插块;511、卡孔;52、卡块;6、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
实施例一:
参照图2,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包括导磁套管1、线圈3和衔铁2,线圈3绕设于导磁套管1上,导磁套管1内设置有内孔11且内孔1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推动杆111,衔铁2可装配地插设并滑动于导磁套管1内且衔铁2与推动杆111相抵接。衔铁2与导磁套管1内部的端面12之间设置有减小残磁影响的组合组件4。使用时,首先衔铁2的初始状态是与端面12分离,然后将线圈3通电,此时线圈3得电后产生磁场推力来推动衔铁2沿自身轴向运动直至与端面12相贴合,并且此过程中衔铁2将带动推动杆111滑动,推动杆111将传递衔铁2的运动和力至电磁阀阀芯处,使得电磁阀相应的油口得到开启或关闭控制;线圈3断电后,将需要对推动杆111进行复位,即对衔铁2与端面12进行分离,但导磁套管1会留有残磁对衔铁2仍有吸力,此时通过组合组件4将有效地减小因残磁而导致导磁套管1对衔铁2的磁吸影响,从而减少衔铁2的迟滞反应来提高电磁铁的响应速度。
参照图2,组合组件4包括第一凸棱41,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凸棱41为八个,八个第一凸棱41沿端面12的周向均匀排布,且八个第一凸棱41之间和八个第一凸棱41与端面12之间均形成凹槽一。凹槽一可以减小衔铁2与端面12所接触的面积而减小吸力的影响,从而当线圈3断电后能够有效地减小因残磁而导致导磁套管1对衔铁2的磁吸影响,进而减少衔铁2的迟滞反应来提高电磁铁的响应速度。
实施例一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首先衔铁2的初始状态是与端面12分离,然后将线圈3通电,此时线圈3得电后产生磁场推力来推动衔铁2沿自身轴向运动直至与端面12相贴合,并且此过程中衔铁2将带动推动杆111滑动,推动杆111将传递衔铁2的运动和力至电磁阀阀芯处,使得电磁阀相应的油口得到开启或关闭控制;线圈3断电后,由于凹槽一可以减小衔铁2与端面12所接触的面积而减小吸力的影响,从而当线圈3断电后能够有效地减小因残磁而导致导磁套管1对衔铁2的磁吸影响,进而减少衔铁2的迟滞反应来提高电磁铁的响应速度。
实施例二: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中的组合组件4包括第一铜片42,第一铜片42焊接于衔铁2靠近端面12一端的端壁上且第一铜片42为环形。由于第一铜片42具有隔磁和消磁的效果,从而当线圈3断电后,第一铜片42能够有效地减小因残磁而导致导磁套管1对衔铁2的磁吸影响,进而减少衔铁2的迟滞反应来提高电磁铁的响应速度。
实施例二的实施原理为:由于第一铜片42具有隔磁和消磁的效果,从而当线圈3断电后,第一铜片42能够有效地减小因残磁而导致导磁套管1对衔铁2的磁吸影响,进而减少衔铁2的迟滞反应来提高电磁铁的响应速度。
实施例三: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中的组合组件4包括第二凸棱43和第二铜片44,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凸棱43为八个,八个第二凸棱43沿端面12的周向均匀排布,且八个第二凸棱43之间和八个第二凸棱43与端面12之间均形成凹槽二。第二铜片44焊接于衔铁2靠近端面12一端的端壁上且第二铜片44为环形。由于凹槽二可以减小衔铁2与端面12所接触的面积而减小吸力的影响和第二铜片44具有隔磁和消磁的效果,然后通过两者的结合,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减小因残磁而导致导磁套管1对衔铁2的磁吸影响,进而减少衔铁2的迟滞反应来提高电磁铁的响应速度。
实施例三的实施原理为:由于凹槽二可以减小衔铁2与端面12所接触的面积而减小吸力的影响和第二铜片44具有隔磁和消磁的效果,然后通过两者的结合,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减小因残磁而导致导磁套管1对衔铁2的磁吸影响,进而减少衔铁2的迟滞反应来提高电磁铁的响应速度。
实施例四: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中第二铜片44与衔铁2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5,当第二铜片44使用年限过长而需要更换时,可将衔铁2先从导磁套管1内取出,然后通过连接组件5即可将第二铜片44从衔铁2上取下并进行更换。相较于焊接的方式,若对第二铜片44进行更换,由于将第二铜片44和衔铁2焊接而导致衔铁2将无法再次利用,此时通过连接组件5,衔铁2可不断地重复使用。
参照图6,连接组件5包括插块51和卡块52,插块51与第二铜片44靠近衔铁2的一侧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插块51为两个,且两个插块51沿第二铜片44的周向均匀排布。插块51的侧壁开设有卡孔511,衔铁2靠近第二铜片44一端的端壁开设有与插块51一一对应的插孔21,插块51插设至插孔21内。本申请实施例中卡块52为两个,两个卡块52均与插孔2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两个卡块52相对设置,卡块52由橡胶材质制成并为半球状,卡块52均过盈插设至卡孔511内。安装时,可将插块51向插孔21内插入,此时由于卡块52为橡胶材质制成,因此卡块52会被压缩形变,然后当插块51完全插入插孔21内后,卡块52慢慢恢复形变且恢复性变的过程中将自动地过盈插设至卡孔511内,从而对第二铜片44与衔铁2之间完成了固定;拆卸时,先将衔铁2从导磁套管1内取出,然后握住第二铜片44并用力向远离衔铁2的一侧拉动,即可将插块51从插孔21内拔出,从而对旧的第二铜片44进行更换。
参照图7和图8,衔铁2的侧壁开设有固定孔22,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孔22为四个,每两个为一组,且一组中两个固定孔22沿衔铁2的长度方向排布。固定孔22内通过固定件6固定插设有固定球221,且固定球221与导磁套管1的内壁相抵贴。当衔铁2沿自身轴向运动时,通过固定球221,衔铁2与导磁套管1内壁的接触由面与面接触代替为点与面接触,从而减小了衔铁2在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进而加快衔铁2的滑动速度来提高电磁铁的响应速度。
参照图8,固定件6为螺杆,固定件6固定于固定孔22内,固定孔22的表壁开设有螺纹孔2211,固定件6螺纹连接于螺纹孔2211内。当固定球221的表壁出现磨损后,可将衔铁2从导磁套管1取出,然后将固定球221从固定件6拧下,即可更换旧的固定球221。
实施例四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时,可将插块51向插孔21内插入,此时由于卡块52为橡胶材质制成,因此卡块52会被压缩形变,然后当插块51完全插入插孔21内后,卡块52慢慢恢复形变且恢复性变的过程中将自动地过盈插设至卡孔511内,从而对第二铜片44与衔铁2之间完成了固定;拆卸时,先将衔铁2从导磁套管1内取出,然后握住第二铜片44并用力向远离衔铁2的一侧拉动,即可将插块51从插孔21内拔出,从而对旧的第二铜片44进行更换。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包括导磁套管(1)、线圈(3)和衔铁(2),线圈(3)绕设于导磁套管(1)上,衔铁(2)插设并滑动于导磁套管(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2)与所述导磁套管(1)内部的端面(12)之间设置有用于减小残磁的影响的组合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组件(4)包括第一凸棱(41),所述第一凸棱(41)设于所述端面(12)上且相邻所述第一凸棱(41)之间和所述第一凸棱(41)与所述端面(12)之间均形成凹槽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组件(4)包括第一铜片(42),所述第一铜片(42)设于所述衔铁(2)靠近所述端面(12)一端的端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组件(4)包括第二凸棱(43)和第二铜片(44),所述第二凸棱(43)设于所述端面(12)上且相邻所述第二凸棱(43)之间和所述第二凸棱(43)与所述端面(12)之间均形成凹槽二,所述第二铜片(44)设于所述衔铁(2)靠近所述端面(12)一端的端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铜片(44)与所述衔铁(2)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插块(51)和卡块(52),所述插块(51)与所述第二铜片(44)固定连接,所述衔铁(2)上开设有插孔(21),所述卡块(52)固定于插孔(21)的内壁上,所述插块(51)上贯穿开设有卡孔(511),所述插块(51)插设至所述插孔(21)内且所述卡块(52)过盈插设至所述卡孔(5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2)上开设有固定孔(22),所述固定孔(22)通过固定件(6)固定插设有固定球(221),且所述固定球(221)与所述导磁套管(1)的内壁相抵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6)为螺杆,所述固定球(221)上开设有螺纹孔(2211),所述固定件(6)固定于所述固定孔(22)内,所述固定件(6)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2211)内。
CN202222102941.9U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 Active CN2177881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2941.9U CN217788123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2941.9U CN217788123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88123U true CN217788123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43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02941.9U Active CN217788123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881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86531B (zh) 解锁保持双线圈电磁铁及其通电解锁保持方法
CN106895194B (zh) 小型高压自锁阀
CN205859301U (zh) 一种电磁插装阀
CN217788123U (zh) 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电磁铁
CN204850761U (zh) 多线圈磁悬浮电磁运动机构及磁悬浮电磁锁
CN114110037A (zh) 一种双稳态电磁离合器
CN102942089B (zh) 电磁夹轨器
CN110111971B (zh) 基于弹簧压力和磁吸力实现位置稳定的双向自保持电磁铁
CN203931705U (zh) 一种带状态检测的高频动作电磁铁
CN107524844B (zh) 一种电磁阀线圈组件结构
CN111312468B (zh) 一种高频开关型电磁铁的电容储能驱动方法
CN108735419B (zh) 具有双重导磁力结构的电磁线圈
CN201383467Y (zh) 单稳态单线圈永磁机构
CN112780792B (zh) 自保持电控永磁阀
CN214541781U (zh) 一种电磁阀衔铁止位结构
CN105064807A (zh) 多线圈磁悬浮电磁运动机构及磁悬浮电磁锁
CN214838339U (zh) 一种驻车换挡器的吸盘式电磁铁
CN215444836U (zh) 磁控制动器
CN212900016U (zh) 一种耐高压直流电磁铁
CN206711785U (zh) 一种汽车起动机的电磁开关
CN110634643A (zh) 一种电磁铁闭锁及解锁机构
CN212161433U (zh) 一种保持式电磁铁
CN210949880U (zh) 一种电磁阀
CN214753204U (zh) 一种推拉式自保持电磁铁
CN216597179U (zh) 一种长行程长时间通电电磁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1638, Hatching Building, No. 99, Tuanjie Road, Yanchuang Park, China (Jiangsu) Pilot Free Trade Zo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Patentee after: Nanjing Xunlian Hydraul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638, Hatching Building, No. 99, Tuanjie Road, Yanchuang Park, China (Jiangsu) Pilot Free Trade Zo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Patentee before: SOLINER (NANJ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