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2053U - 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82053U
CN217782053U CN202221551858.3U CN202221551858U CN217782053U CN 217782053 U CN217782053 U CN 217782053U CN 202221551858 U CN202221551858 U CN 202221551858U CN 217782053 U CN217782053 U CN 217782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pipe
pipe body
joint
wall
end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518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新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a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gha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ha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gha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15518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82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82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820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包括多个接头管管体、底座以及连接装置,两所述接头管管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装置进行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接头管管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底座;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室和连接销,所述连接室位于所述接头管管体两端,且嵌设于所述接头管管体内,所述连接销分别连接两所述接头管管体的所述连接室。由于采用了连接室和连接销的连接方式,可快速实现对所述接头管管体的连接或拆卸,根据深基坑深度确定对应数量的所述接头管管体进行连接,提高了接头管的适用性,而且单个所述接头管管体的安放和运输相对于固定长度的接头管更加方便,拔管时通过拆解,避免接头管管体过高,使拔管操作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在地铁、房建等大型深基工程中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是由许多墙段拼组而成,为保持墙段之间连续施工,接头采用接头管工艺,即在灌注槽段混凝土前,在槽段的端部预插一根直径和槽宽相等的接头管,待混凝土初凝后将接头管通过拔管机徐徐拔出,使混凝土端部形成半凹榫状接状。然后下幅地墙钢筋笼的凸口放下衔接,然后浇筑混凝土,使两幅地墙形成一个整体。
以上是传统的施工方法,有一定缺点,首先传统的接头管长度固定,在深基坑深度不一致时,必须更换合适长度的接头管,而且接头管的长度较长,对接头管的安放和运输都受到较大的限制;其次是拔管时,随着接头管被拔高,容易发生倾倒,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接头管长度固定,在深基坑深度不一致时,必须更换合适长度的接头管,而且接头管的长度较长,对接头管的安放和运输都受到较大的限制;其次是拔管时,随着接头管被拔高,容易发生倾倒,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包括多个接头管管体、底座以及连接装置,两所述接头管管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装置进行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接头管管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底座;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室和连接销,所述连接室位于所述接头管管体两端,且嵌设于所述接头管管体内,所述连接销分别连接两所述接头管管体的所述连接室。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销包括连杆、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所述第一端头和所述第二端头由所述连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头的端面形状与所述第二端头的端面形状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头的端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二端头的端面形状为圆形通过与所述连杆相切的两平行直线切割的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头的端面形状与所述第二端头的端面形状相同,且不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头和所述第二端头的端面形状均为圆形通过与所述连杆相切的两平行直线切割的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室为空腔结构,且设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销的外轮廓。
进一步地,两所述连接室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端头的端面形状相匹配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卡槽扣合所述接头管管体的环形筋板并与所述接头管管体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由活门进行遮挡,所述活门可向外开合,并通过弹性件保持常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多个所述接头管管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进行连接,实现了所述接头管管体的可拆卸性,尤其是在采用了连接室和连接销的连接方式,可快速实现对所述接头管管体的连接或拆卸,提高了便捷性。
可根据深基坑深度确定对应数量的所述接头管管体进行连接,提高了接头管的适用性,而且单个所述接头管管体的安放和运输相对于固定长度的接头管更加方便;同时在拔管时,随着拔管进程,可以逐一拆解被拔上来的所述接头管管体,从而降低了因接头管过高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一些实施例的连接销立体示意图;
图4为另一些实施例的连接销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的B-B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C剖视示意图;
图中:1、接头管管体;2、底座;3、连接室;4、连接销;40、连杆;41、第一端头;42、第二端头;30、操作口;31、通孔;20、连接板;21、卡槽;10、环形筋板;22、通气孔;23、活门;5、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包括多个接头管管体1、底座2以及连接装置。两所述接头管管体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装置进行连接,可根据深基坑深度确定需要的所述接头管的数量,相对于固定长度的接头管来说,提高了接头管的适用性,而且单个所述接头管管体1的安放和运输也相对于固定长度的接头管更加方便。在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接头管管体1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底座2,所述底座2可防止在浇筑时混凝土进入所述接头管管体1内,堵塞所述接头管管体1。
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室3和连接销4,所述连接室3位于所述接头管管体1两端,且嵌设于所述接头管管体1内,不凸出所述接头管管体1的安装形式,能保持所述接头管管体1的外表面整体一致性,避免在拔管过程中形成运动干涉。所述连接销4分别连接两所述接头管管体1的所述连接室3,使两所述接头管管体1通过所述连接销4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销4与所述连接室3的连接方式相对于螺栓连接,安装和拆卸过程更加方便,使用更加快捷高效;同时相对于横向设置的插销,插销插入销孔后,由于采用过盈配合,需要从插入插销的反方向将插销顶出,而管类件,又无法采用这样的操作,给拆卸带来了不便。因此采用所述连接室3和所述连接销4的连接方式,是对所述接头管管体1的应用场景,以及可操作性的考虑而研发设计的。在拔管时,随着拔管进程,可以很方便的逐一拆解被拔上来的所述接头管管体1,从而降低了因接头管过高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请参考图3或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销4包括连杆40、第一端头41和第二端头42,所述第一端头41和所述第二端头42分别进入两所述接头管管体1的所述连接室3,并与所述连接室3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端头41和所述第二端头42由所述连杆40连接,通过所述连杆40将两所述接头管管体1连接在一起。
请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头41的端面形状与所述第二端头42的端面形状不同。所述第一端头41的端面形状可以为椭圆形、多边形等,所述第二端头42的端面形状可以为椭圆形、多边形等。例如所述第一端头41的端面形状为圆形,能够增加与所述连接室3的接触面积,所述第二端头42的端面形状为圆形通过与所述连杆40相切的两平行直线切割的形成,不但制造方便,而且也能够避免在承受拉力时,应力的集中。
请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头41的端面形状与所述第二端头42的端面形状相同,且不为圆形,所述第一端头41的端面形状和所述第二端头42的端面形状可以为椭圆形、多边形等,其中所述第一端头41的端面在所述第二端头42的端面上的投影大致相互重合。例如所述第一端头41和所述第二端头42的端面形状均为圆形通过与所述连杆40相切的两平行直线切割的形成,不但制造方便,而且也能够避免在承受拉力时,应力的集中。
请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室3为空腔结构,且设有操作口30,所述操作口30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销4的外轮廓,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所述操作口30取放所述连接销4。
请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两所述连接室3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端头41的端面形状相匹配的通孔31,所述通孔31的内轮廓稍大于所述第一端头41的外轮廓。当需要连接两所述接头管管体1时,通过在其中一所述连接室3放入所述连接销4,所述连接销4的所述第一端头41穿过所述通孔31,到达另一所述连接室3,然后将所述第一端头41旋转一定角度,例如在所述第一端头41的端面形状为圆形通过与所述连杆40相切的两平行直线切割的形成时,可以是将所述第一端头41旋转90°,使所述第一端头41靠近所述连杆40的端面与所述连接室3的内壁相抵接,此时所述第二端头42靠近所述连杆40的端面与另一所述连接室3的内壁相抵接。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头41的端面形状和所述第二端头42的端面形状不同的情况,需要以所述第一端头41进行穿过所述通孔31的操作。如果所述第一端头41的端面形状和所述第二端头42的端面形状相同的情况,则可以任选其中一端头进行穿过所述通孔31的操作,降低了操作的难度。
请参考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连接板20,所述连接板20上设置有卡槽21,所述底座2通过所述卡槽21扣合所述接头管管体1的环形筋板10与所述接头管管体1进行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板20包括六块,沿水平轴线对称分布在所述底座2上的不同位置,并与所述环形筋板10连接,连接牢固,所述底座2不易脱落所述接头管管体1。
请参考图1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通气孔22,所述通气孔22由活门23进行遮挡,所述活门23一端与所述底座2铰接,所述活门23可向外开合,并通过弹性件5保持常闭状态。其中弹性件5可以选用橡胶条,所述橡胶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接头管管体1的内壁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活门23上,通过所述橡胶条的弹力收缩拉紧所述活门23保持常闭状态,可防止在浇筑时混凝土进入所述接头管管体1内,堵塞所述接头管管体1。在进行拔管操作时,气体可由所述接头管管体1进入,并由所述活门23涌出到达所述底座2下方来平衡压力,避免底座2下方形成负压,增大拔管的难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接头管管体、底座以及连接装置,两所述接头管管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装置进行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接头管管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底座;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室和连接销,所述连接室位于所述接头管管体两端,且嵌设于所述接头管管体内,所述连接销分别连接两所述接头管管体的所述连接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销包括连杆、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所述第一端头和所述第二端头由所述连杆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头的端面形状与所述第二端头的端面形状不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头的端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二端头的端面形状为圆形通过与所述连杆相切的两平行直线切割形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头的端面形状与所述第二端头的端面形状相同,且不为圆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头和所述第二端头的端面形状均为圆形通过与所述连杆相切的两平行直线切割的形成。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室为空腔结构,且设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销的外轮廓。
8.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连接室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端头的端面形状相匹配的通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卡槽扣合所述接头管管体的环形筋板并与所述接头管管体进行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由活门进行遮挡,所述活门可向外开合,并通过弹性件保持常闭状态。
CN202221551858.3U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 Active CN217782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51858.3U CN217782053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51858.3U CN217782053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82053U true CN217782053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34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51858.3U Active CN217782053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820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20105093A (ko) 울타리 설치용 기초콘크리트의 울타리지주 고정구조
CN110242041A (zh) 立柱模板
CN217782053U (zh) 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
KR100888209B1 (ko) 알루미늄폼 거푸집 지지용 지지바 고정장치
CN114960658A (zh) 一种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对接装置
CN204703678U (zh) 一种组合门框
CN207539621U (zh) 一种拼装结构
KR102148899B1 (ko) 옹벽구조물
CN207017630U (zh) 防松型脚手架
CN211447773U (zh) 用于混凝土施工缝的免凿毛可周转阻拦装置
CN209816836U (zh) 钢筋笼对接连接结构
CN210049552U (zh) 一种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及脚手架
CN217782426U (zh) 一种带有锁定结构的拼装式保温板
CN110821145A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高密封性建筑模板材料
CN219315696U (zh) 用于支护桩的排水空腔的成形装置、支护桩组合体及拔具
CN220704506U (zh) 一种预制桩护筒口定位保护装置
CN211690779U (zh)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
CN21392710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连接辅助装置
CN220868232U (zh) 一种基坑支护拼接板
JPS585806Y2 (ja) マンホ−ル用柵
CN219931027U (zh) 一种拼接式土工格栅
CN215443073U (zh) 一种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
CN221031907U (zh) 一种生态环境屏障装置
CN218813667U (zh) 一种端板结构
CN219973286U (zh) 一种适用于大尺寸的井盖支座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