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49552U - 一种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及脚手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及脚手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49552U CN210049552U CN201920459993.7U CN201920459993U CN210049552U CN 210049552 U CN210049552 U CN 210049552U CN 201920459993 U CN201920459993 U CN 201920459993U CN 210049552 U CN210049552 U CN 2100495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connecting piece
- bolt
- plug
- j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及脚手架,该节点连接装置包括用于与竖直杆连接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用于连接斜杆的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水平杆的第二连接件以及插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竖直杆上设置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然后在水平杆和斜杆上分别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插销将第一底座和第一连接杆连接、第二底座和第二连接杆连接,进而实现斜杆、水平杆和竖直杆的连接。该节点连接装置使架体的装拆功效优于传统脚手架,同时也保证了架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及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
目前承插型脚手架是国内建筑领域较受欢迎的一种支架体系,其搭拆方便性、安装功效及损耗率均优于传统支架(如扣件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
现市场较为主流的承插型脚手架,主要有盘扣式脚手架和轮扣(插口)式脚手架,二者共同点是立杆插座主要采用连接盘,盘上开孔,通过楔形插销和水平杆端部连接插头与连接盘开孔承插连接。
但上述架体连接盘与立杆有限的焊接面积造成杆件连接节点的可靠性受限;对于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水平杆插头上的开孔与连接盘上的开孔对准起来较为不便,容易出现架体搭设过程中楔形插销穿入插座不够顺畅的情况,且受楔形插销上所安装铆钉外形局部凸出的影响,连接盘上的开孔尺寸通常大于楔形插销,使得节点连接存在一定程度的松动,近而削弱了节点锁紧力。对于轮扣(插口)式钢管脚手架,若受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或外界水平撞击作用,水平杆插头易从连接盘拔出,严重者会造成架体失稳、坍塌,危急人身安全;且该架体未设置斜杆连接,搭接时通常需与扣件式钢管杆件混合使用,混搭架体整体性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及脚手架,解决现有的脚手架架体容易失稳且整体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该装置用于连接脚手架节点的水平杆、竖直杆和斜杆,该装置包括用于与竖直杆连接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用于连接斜杆的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水平杆的第二连接件以及插销;
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与第一底座匹配的插槽,所述的第一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插接所述的插销的第一插孔,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插接所述的插销的第二插孔,所述的插销通过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底座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第二连接件一端设置有插头,所述的第二底座上设置有供插头插入的开口;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插接所述的插销的第三插孔,第二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插接所述的插销的第四插孔,所述的插销通过第三插孔和第四插孔将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底座固定在一起。
具体的,所述的第一底座为V形板体,板体的开口端固定在竖直杆上,板体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的第一插孔。
具体的,所述的第二底座为V型板体,板体的开口端固定在竖直杆上,板体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的开口和第四插孔。
具体的,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为C形板体,所述的C形板体的开口形成所述的插槽,C形板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设置有所述的第二插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C形板体上端面的第二插孔周围设置为凸向C形板体内部的弧形凸面,该户弧形凸面与第一底座上表面接触。
具体的,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板体和插头,所述的插头连接在两个板体的一端,两个板体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水平杆;两个板体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的空隙形成所述的第三插孔。
具体的,所述的插头为弧形板,弧形板的上端垂直连接在所述的板体上,弧形板的下端靠近插销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的插销的两端设置有安装铆钉的铆钉孔,通过安装在插销两端的铆钉限制插销的移动距离。
具体的,所述的插销为楔形块,该楔形块的厚度均匀。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脚手架,包括水平杆、竖直杆、斜杆和用于连接水平杆、竖直杆和斜杆的节点连接装置,所述的节点连接装置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装置;
所述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围绕竖直杆周向设置,所述的第一底座通过插销与第一连接件一端连接,第一连接件另一端与斜杆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第二底座通过插销和第二连接件一端连接,第二连接件另一端与水平杆连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竖直杆上设置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然后在水平杆和斜杆上分别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插销将第一底座和第一连接杆连接、第二底座和第二连接杆连接,进而实现斜杆、水平杆和竖直杆的连接。该节点连接装置使架体的装拆功效优于传统脚手架,同时也保证了架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尺寸形状相匹配的C形板体结构的第一连接件、楔形插销和V型第一底座三者插接后,限制了插销与第一连接件在第一底座上的位移以及转动,增强了斜杆对架体的支撑作用,提高了架体的整体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插头的第二连接件、楔形插销和V型第二底座三者插接后,通过插销楔形特性与插头的协调性加强了架体节点的锁紧力,增强了水平杆对立杆的侧向约束,提高了架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是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4是第二底座、第二连接件和插销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第二连接件与水平杆连接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连接装置,2-水平杆,3-竖直杆,4-斜杆;
101-第一底座,102-第二底座,103-第一连接件,104-第二连接件,105-插销,106-插槽,107-第一插孔,108-第二插孔,109-开口,110-第三插孔,111-第四插孔,112-弧形凸面,113-板体,114-插头,115-弧形凸起,116-铆钉。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等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了一种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该装置用于连接脚手架节点的水平杆2、竖直杆3和斜杆4。该装置包括用于与竖直杆3连接的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用于连接斜杆4的第一连接件103、用于连接水平杆2的第二连接件104以及插销105。
其中,第一连接件103上设置有与第一底座101匹配的插槽106,所述的第一底座101上设置有用于插接所述的插销105的第一插孔107,第一连接件103上设置有用于插接所述的插销105的第二插孔108,插销105通过第一插孔107和第二插孔108将第一连接件103和第一底座101固定在一起。
第二连接件104一端设置有插头114,所述的第二底座102上设置有供插头114插入的开口109;第二连接件104上设置有用于插接所述的插销105的第三插孔110,第二底座102上设置有用于插接所述的插销105的第四插孔111,所述的插销105通过第三插孔110和第四插孔111将第二连接件104与第二底座102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一底座101为V形板体,板体的开口端固定在竖直杆3上,板体之间的空隙形成第一插孔107。第二底座102为V型板体,板体的开口端固定在竖直杆3上,板体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的开口109和第四插孔1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的形状相同,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开口端均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竖直杆3上。其中第二底座102可根据水平杆2的数量设置多个,第一底座和多个第二底座围绕竖直杆3均匀对称周向设置,当竖直杆3直径较小时候,将多个第二底座102沿竖直杆不同高度错落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103为C形板体,C形板体的开口形成插槽106,C形板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设置有第二插孔108,连接时,将C形板体插入第一底座上,然后将插销105插入第三插孔110和V形板体以此来固定第一底座和第一连接件。另外,在C形板体侧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斜杆4的连接孔,通过铆钉116将斜杆4连接在C形板体侧面。C形板体结构的第一连接件、楔形插销和V型第一底座三者插接后,限制了插销与第一连接件在第一底座上的位移以及转动,增强了斜杆对架体的支撑作用,提高了架体的整体性。
更为优选的,如图1所示,插销105的为楔形块,该楔形块的厚度均匀,楔形块上宽下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插销105的两端设置有安装铆钉116的铆钉孔,通过安装在插销105两端的铆钉116限制插销的移动距离,避免了插销105从插槽中脱出,减小了损耗率。
更为优选的,如图3所示,C形板体上端面的第二插孔108周围设置为凸向C形板体内部的弧形凸面112,该户弧形凸面112与第一底座101上表面接触。二者扣接后同时限制了插销105和插头114的位移与转动,增强了斜杆对架体的支撑作用,提高了架体的整体性。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件104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板体113和插头114,插头114连接在两个板体113的一端,两个板体113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水平杆2;两个板体113之间设置有空隙,该空隙形成所述的第三插孔110。其中,插头114焊接在板体113的另一端,插头114与板体113形成L型结构。通过设置有插头的第二连接件、楔形插销和V型第二底座三者插接后,通过插销楔形特性与插头的协调性加强了架体节点的锁紧力,增强了水平杆对立杆的侧向约束,提高了架体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插头114为凸向板体113方向的弧形板,弧形板的上端垂直连接在板体113上,弧形板的下端靠近插销105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凸起115,该弧形凸起115为鱼腹状,插销105的楔形特性与插头114的鱼腹形特性的协调性加强了架体节点的锁紧力,增强了水平杆对立杆的侧向约束,提高了架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脚手架,如图1所示,该脚手架包括水平杆2、竖直杆3、斜杆4和用于连接水平杆2、竖直杆3和斜杆4的节点连接装置,节点连接装置为上述实施例记载的连接装置1。
其中,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围绕竖直杆3周向设置,第一底座101通过插销105与第一连接件103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件103另一端与斜杆4连接在一起。具体的,斜杆4的杆体末端压制为扁平状,并在该端开设螺钉孔,然后通过铆钉116固定在第一连接件103上。
第二底座102通过插销105和第二连接件104一端连接,第二连接件104另一端与水平杆2连接在一起。具体的,在水平杆2的端部开设开口,将两个板体113一端焊接在该开口中,然后将插头114焊接在板体113的另一端,插头114与板体113形成L型结构。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节点连接装置,使得整个手脚架架体稳定。
下面以整体连接结构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脚手架的搭设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安装时,首先将连接在水平杆2上的插头114插入第二底座102的“V”形开口中,将楔形插销105穿入第二底座102的“V”形开口中,锤击楔形插销105挤顶插头底部的弧形凸起115,直至锁紧即可;然后,将连接在斜杆3上的C形第一连接件103与“V”形第一底座101对接,将楔形插销4穿入C形第一连接件上下端面上的第一插孔107和第一底座101的“V”形开口,锤击楔形插销4直至锁紧即可。
在以上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其中的“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等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方案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该装置用于连接脚手架节点的水平杆(2)、竖直杆(3)和斜杆(4),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包括用于与竖直杆(3)连接的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用于连接斜杆(4)的第一连接件(103)、用于连接水平杆(2)的第二连接件(104)以及插销(105);
所述的第一连接件(103)上设置有与插销(105)匹配的插槽(106),所述的第一底座(101)上设置有用于插接所述的插销(105)的第一插孔(107),所述的第一连接件(103)上设置有用于插接所述的插销(105)的第二插孔(108),所述的插销(105)通过第一插孔(107)和第二插孔(108)将第一连接件(103)和第一底座(101)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第二连接件(104)一端设置有插头(114),所述的第二底座(102)上设置有供插头(114)插入的开口(109);第二连接件(104)上设置有用于插接所述的插销(105)的第三插孔(110),第二底座(102)上设置有用于插接所述的插销(105)的第四插孔(111),所述的插销(105)通过第三插孔(110)和第四插孔(111)将第二连接件(104)与第二底座(102)固定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底座(101)为V形板体,板体的开口端固定在竖直杆(3)上,板体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的第一插孔(10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底座(102)为V型板体,板体的开口端固定在竖直杆(3)上,板体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的开口(109)和第四插孔(1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103)为C形板体,所述的C形板体的开口形成所述的插槽(106),C形板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设置有所述的第二插孔(10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形板体上端面的第二插孔(108)周围设置为凸向C形板体内部的弧形凸面(112),该户弧形凸面(112)与第一底座(101)上表面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件(104)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板体(113)和插头(114),所述的插头(114)连接在两个板体(113)的一端,两个板体(113)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水平杆(2);两个板体(113)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的空隙形成所述的第三插孔(11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头(114)为凸向板体(113)方向的弧形板,弧形板的上端垂直连接在所述的板体(113)上,弧形板的下端靠近插销(105)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凸起(11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销(105)的两端设置有安装铆钉(116)的铆钉孔,通过安装在插销(105)两端的铆钉(116)限制插销的移动距离。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销(105)为楔形块,该楔形块的厚度均匀。
10.一种脚手架,包括水平杆(2)、竖直杆(3)、斜杆(4)和用于连接水平杆(2)、竖直杆(3)和斜杆(4)的节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点连接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1);
所述的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围绕竖直杆(3)周向设置,所述的第一底座(101)通过插销(105)与第一连接件(103)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件(103)另一端与斜杆(4)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第二底座(102)通过插销(105)和第二连接件(104)一端连接,第二连接件(104)另一端与水平杆(2)连接在一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59993.7U CN210049552U (zh) | 2019-04-04 | 2019-04-04 | 一种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及脚手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59993.7U CN210049552U (zh) | 2019-04-04 | 2019-04-04 | 一种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及脚手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49552U true CN210049552U (zh) | 2020-02-11 |
Family
ID=69378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59993.7U Active CN210049552U (zh) | 2019-04-04 | 2019-04-04 | 一种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及脚手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4955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35094A (zh) * | 2021-12-31 | 2022-03-04 | 中建八局广西建设有限公司 |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的插销紧固装置及其紧固状态检测方法 |
-
2019
- 2019-04-04 CN CN201920459993.7U patent/CN21004955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35094A (zh) * | 2021-12-31 | 2022-03-04 | 中建八局广西建设有限公司 |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的插销紧固装置及其紧固状态检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997243B1 (ko) | 건축용 조립식 동바리 | |
CN210032616U (zh) | 一种使用更安全的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 | |
CN201802058U (zh) | 一种新型插盘式扣件脚手架 | |
CN210049552U (zh) | 一种承插型脚手架节点连接装置及脚手架 | |
CN202866267U (zh) | 快拆脚手架 | |
CN211143690U (zh) | 一种悬挑式脚手架 | |
CN202266009U (zh) | 一种圆盘脚手架 | |
CN219261475U (zh) | 一种防错台连接结构 | |
CN210067026U (zh) | 一种承插型钢管支架节点连接装置及钢管支架 | |
CN215291379U (zh) | 横杆组件和脚手架 | |
CN212176578U (zh) | 一种钢管支架及其插扣式节点连接装置 | |
CN212176529U (zh) | 一种脚手架 | |
KR20140062386A (ko) | 시스템비계 | |
WO2009123567A2 (en) | A connector claw | |
CN213572954U (zh) | 一种预埋式可调节的山墙外脚手架扶墙结构 | |
CN210482949U (zh) | 一种新型插接式脚手架 | |
CN111236643A (zh) | 一种钢管支架及其插扣式节点连接装置 | |
CN211421768U (zh) | 一种连接组件及脚手架 | |
CN210482999U (zh) | 一种脚手架用自锁扣接头 | |
CN207017630U (zh) | 防松型脚手架 | |
CN108612295B (zh) | 卡位型建筑用搭架组件 | |
CN203238936U (zh) | 多点多向自动锁紧直插式脚手架 | |
JP4023756B2 (ja) | 仮設足場用連結金具におけるクサビの取付け方法 | |
CN111719841A (zh) | 一种钢管脚手架的交叉连接机构 | |
CN218952775U (zh) | 一种万向盘扣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30 Address after: No.272, north section of Huancheng West Road, Lianhu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anxi Jiank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00 No. 272, north section of Huancheng West Road, Lianhu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ARCHITECTURE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