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9867U - 一种移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9867U
CN217779867U CN202221531703.3U CN202221531703U CN217779867U CN 217779867 U CN217779867 U CN 217779867U CN 202221531703 U CN202221531703 U CN 202221531703U CN 217779867 U CN217779867 U CN 217779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roller
transfer
plac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317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Hui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Hui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Hui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Hui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317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9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9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9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载装置,包括第一放置机构、第二放置机构和移载机构,所述第一放置机构包括第一辊道座,所述前工序工位中设有前工序输送带,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放置机构包括第二辊道座,所述第二辊道座中设有多个辊道,所述后工序工位中设有后工序输送带,所述第二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与所述后工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移载机构包括移载带,所述移载带的移动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和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模具的输送方向进行转化,而且能够在转换的过程中不改变模具的朝向。

Description

一种移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载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生产线通常为单向生产线,单向生产线即为只沿一个方向延伸的生产线,单向生产线中的运输机构通常使用单一的运输带或运输辊道朝着单个方向输送或滚动,具有输送结构简单、方便与各工位设备配合的优点,但是随着生产线工序的增多以及双向或多向生产线的出现,运输机构常常需要进行换向,单向生产线中的单一运输带或运输辊道已不再适于双向或多向生产线的使用,因此需要对单向运输机构进行改进,以满足新的生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移载装置,能够对模具的输送方向进行转化,而且能够在转换的过程中不改变模具的朝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载装置,用于将模具从前工序工位转移至后工序工位,包括第一放置机构、第二放置机构和移载机构,所述第一放置机构位于所述前工序工位的侧部,所述第二放置机构位于所述后工序工位的侧部,所述第一放置机构和所述第二放置机构并排设置。
所述第一放置机构包括第一辊道座,所述第一辊道座中设有多个辊道,所述前工序工位中设有前工序输送带,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放置机构包括第二辊道座,所述第二辊道座中设有多个辊道,所述后工序工位中设有后工序输送带,所述第二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与所述后工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
所述移载机构包括移载带,所述移载带设于所述第一放置座与所述第二放置座之间,所述移载带的移动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和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移载装置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放置座支撑架,所述放置座支撑架设于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的下方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相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移载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放置座支撑架上,所述升降驱动件的活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的下部相连接,所述升降驱动件能够分别驱动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在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导向杆和导向座,所述导向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的下部,所述导向座中设有过孔,所述导向杆竖直设置,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放置座支撑架固定,所述导向杆能够穿过所述过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移载机构还包括移载驱动件、连动杆和带轮,所述移载驱动件的活动端与所述连动杆连接,所述带轮同轴固定于所述连动杆上,所述移载带环绕于所述带轮上,所述移载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连动杆带动所述移载带往复循环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移载机构还包括导向轨,所述导向轨设于所述第一放置座与所述第二放置座之间,所述带轮设于所述导向轨的两端,所述移载带通过所述带轮环绕于所述导向轨中。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移载机构还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固定于所述导向轨两端的侧部,所述调节板上设有安装孔和调节孔,所述带轮同轴固定于所述安装孔上,所述导向轨的侧部设有固定槽,所述调节孔的位置与所述固定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固定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向轨的长度方向平行。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放置座和所述第二放置座上设有避让槽,所述导向轨和所述移载带能够穿过所述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放置座和所述第二放置座的升降高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移载机构还包括张紧轮,所述移载带环绕于所述张紧轮上,所述张紧轮设于所述第一放置座与所述第二放置座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移载支撑架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移载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上设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的位置与所述固定槽的位置相对应。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移载装置设有第一放置机构、第二放置机构和移载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放置机构与前工序工位相接,所述第二放置结构与后工序工位相接,所述移载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放置结构和所述第二放置机构中。所述第一放置机构包括第一辊道座,所述前工序工位中设有前工序输送带,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放置机构包括第二辊道座,所述第二辊道座中设有多个辊道,所述后工序工位中设有后工序输送带,所述第二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与所述后工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移载机构包括移载带,所述移载带的移动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和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因此在输送时,模具先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输送至所述第一辊道座上,随后所述移载带以垂直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输送方向的方向将所述模具输送至所述第二辊道座上,最后所述第二辊道座再次以垂直于所述移载带输送方向的方向将所述模具输送至所述后工序输送带中,在此过程中,所述模具的运行方向变换了2次,从而实现换向的目的,而且在此过程中,由于所述模具未产生转动,因此所述模具本身的朝向并未改变,从而实现在转换的过程中不改变模具的朝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载装置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载装置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局部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放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载装置,用于将模具8从前工序工位6转移至后工序工位7,在此过程中,需要将所述模具8的移动方向进行转换,所述移载装置包括第一放置机构1、第二放置机构2和移载机构3,所述第一放置机构1位于所述前工序工位6的侧部,所述模具8从所述前工序工位6移动至所述第一放置机构1,所述第二放置机构2位于所述后工序工位7的侧部,所述模具8从所述第二放置机构2移动至所述后工序工位7,所述第一放置机构1和所述第二放置机构2并排设置,从而便于将所述模具8从所述第一放置机构1移送至所述第二放置机构2。
具体地,所述第一放置机构1包括第一辊道座11,所述第一辊道座11中设有多个辊道111,所述前工序工位6中设有前工序输送带61,所述第一辊道座11中的辊道111滚动方向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61的输送方向平行,因此,所述模具8首先在所述前工序输送带61上朝着所述第一辊道座11输送,而所述第一辊道座11中辊道111滚动的方向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61的输送方向平行,因此所述模具8转移至所述第一辊道座11上时,其朝向不变。所述第二放置机构2包括第二辊道座21,所述第二辊道座21中设有多个辊道111,所述后工序工位7中设有后工序输送带71,所述第二辊道座21中的辊道111滚动方向与所述后工序输送带71的输送方向平行,因此所述第二辊道座21将所述模具8输送至所述后工序输送带71时,所述模具8的朝向不变。为了将所述模具8从所述第一放置座移送至所述第二放置座,所述移载机构3包括移载带31,所述移载带31设于所述第一放置座与所述第二放置座之间,所述移载带31的移动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辊道座11中的辊道111滚动方向和所述第一辊道座11中的辊道111滚动方向,所述移载带31能够从垂直于所述第一辊道座11的辊道111滚动方向将所述模具8转移至所述第二辊道座21,此时,所述模具8经历第一次换向,而在换向过程中,所述模具8的朝向未变,之后所述第二辊道座21从垂直于所述移载带31移送方向的方向将所述模具8转移至所述后工序输送带71上,此时,所述模具8经历第二次换向,而在换向过程中,所述模具8的朝向依然未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载装置设有第一放置机构1、第二放置机构2和移载机构3,其中所述第一放置机构1与前工序工位6相接,所述第二放置结构与后工序工位7相接,所述移载机构3连接于所述第一放置结构和所述第二放置机构2中。所述第一放置机构1包括第一辊道座11,所述前工序工位6中设有前工序输送带61,所述第一辊道座11中的辊道111滚动方向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61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放置机构2包括第二辊道座21,所述第二辊道座21中设有多个辊道111,所述后工序工位7中设有后工序输送带71,所述第二辊道座21中的辊道111滚动方向与所述后工序输送带71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移载机构3包括移载带31,所述移载带31的移动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辊道座11中的辊道111滚动方向和所述第一辊道座11中的辊道111滚动方向,因此在输送时,模具8先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61输送至所述第一辊道座11上,随后所述移载带31以垂直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61输送方向的方向将所述模具8输送至所述第二辊道座21上,最后所述第二辊道座21再次以垂直于所述移载带31输送方向的方向将所述模具8输送至所述后工序输送带71中,在此过程中,所述模具8的运行方向变换了2次,从而实现换向的目的,而且在此过程中,由于所述模具8未产生转动,因此所述模具8本身的朝向并未改变,从而实现在转换的过程中不改变模具8的朝向。
进一步地,所述移载装置还包括支撑机构4,所述支撑机构4包括放置座支撑架41,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辊道座11和所述第二辊道座21,所述放置座支撑架41设于所述第一辊道座11和所述第二辊道座21的下方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辊道座11和所述第二辊道座21相连接。所述移载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5,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升降驱动件51,所述升降驱动件51可以为直线电机、直线气缸等具有直线往复运动特性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件51为气缸。所述升降驱动件51固定于所述放置座支撑架41上,所述升降驱动件51的活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辊道座11和所述第二辊道座21的下部相连接,所述升降驱动件51能够分别驱动所述第一辊道座11和所述第二辊道座21在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所述升降机构5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辊道座11和所述第二辊道座21的升降移动,在所述模具8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61输送至所述第一辊道座11上前,所述升降驱动件51先驱动所述第一辊道座11上升,所述第一辊道座11上升后,所述移载带31隐藏在所述第一辊道座11内,从而使所述模具8移动到所述第一辊道座11上时,不会受到所述移载带31的阻挡,从而使所述模具8顺利到达所述第一辊道座11,之后,所述升降驱动件51驱动所述第一辊道座11下降,使所述移载带31凸出于所述第一辊道座11表面并逐渐托住所述模具8,随后所述移载带31开始运行,将所述模具8朝着所述第二辊道座21移动。所述第二辊道座21中,所述升降驱动件51会驱动所述第二辊道座21下降,等到所述模具8到达所述第二辊道座21上方时,所述升降驱动件51再驱动所述第二辊道座21上升,使所述第二辊道座21接替所述移载带31对所述模具8进行承托,最后所述第二辊道座21再将所述模具8带到所述后工序输送带71上。所述升降机构5能够实现对所述模具8的顺利转向,使所述模具8的移动不受所述移载带31的影响。
参见图4,为了方便所述第一放置座、所述第二放置座和所述移载带31轮流承托所述模具8,所述第一放置座和所述第二放置座上设有避让槽12,所述导向轨35和所述移载带31能够穿过所述避让槽12,所述避让槽12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放置座和所述第二放置座的升降高度。在驱动所述第一辊道座11和所述第二辊道座21上升时,所述移载带31的高度不变,但是所述移载带31相对于所述第一辊道座11和所述第二辊道座21下降,在所述避让槽12的作用下,所述移载带31能够收入所述避让槽12中。
为了保证升降时的稳定性,所述升降机构5还包括导向杆52和导向座53,所述导向座53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辊道座11和所述第二辊道座21的下部,所述导向座53中设有过孔,所述导向杆52竖直设置,所述导向杆52的一端与所述放置座支撑架41固定,所述导向杆52能够穿过所述过孔。在升降时,所述导向杆52在所述导向座53中上下移动,所述导向座53为所述导向杆52提供限位作用,从而使所述导向杆52在升降过程中保持竖直,从而保持所述第一辊道座11和所述第二辊道座21能够进行稳定升降。
所述移载机构3还包括移载驱动件32、连动杆33和带轮34,所述移载驱动件32的活动端与所述连动杆33连接,所述带轮34同轴固定于所述连动杆33上,所述移载驱动件32能够驱动所述连动杆33进行旋转,同时会带动所述带轮34进行同轴旋转,所述移载驱动件32可以为旋转电机、旋转气缸等具有旋转运动特性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载驱动件32为旋转电机。所述移载带31环绕于所述带轮34上,所述移载驱动件32能够驱动所述连动杆33带动所述移载带31往复循环移动。所述移载机构3还包括导向轨35,所述导向轨35设于所述第一放置座与所述第二放置座之间,所述带轮34设于所述导向轨35的两端,所述移载带31通过所述带轮34环绕于所述导向轨35中,所述导向轨35用于承托所述移载带31并使所述移载带31平稳运行。
参见图3,为了能够使所述移载带31不发生松弛,所述移载机构3还包括调节板36,所述调节板36固定于所述导向轨35两端的侧部,所述调节板36上设有安装孔361和调节孔362,所述带轮34同轴固定于所述安装孔361上,所述导向轨35的侧部设有固定槽351,所述调节孔362的位置与所述固定槽35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调节板36可以通过所述调节孔362固定于所述固定槽351中,所述固定槽35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向轨35的长度方向平行。当需要张紧所述移载带31时,可以通过调节所述调节板36相对于所述固定槽351的位置,从而拉开所述移载带31使所述移载带31进行张紧。另外,所述移载机构3还包括张紧轮37,所述移载带31环绕于所述张紧轮37上,所述张紧轮37设于所述第一放置座与所述第二放置座之间,所述张紧轮37也可以对所述移载带31进行张紧调节。
所述支撑机构4还包括移载支撑架42和支撑板43,所述支撑板43的一端与所述移载支撑架42连接,另一端上设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的位置与所述固定槽351的位置相对应。利用所述固定槽351,可以将所述支撑板43固定于所述导向轨35上,从而将所述导向轨35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以保证所述导向轨35的平稳运行。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载装置,用于将模具从前工序工位转移至后工序工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放置机构、第二放置机构和移载机构,所述第一放置机构位于所述前工序工位的侧部,所述第二放置机构位于所述后工序工位的侧部,所述第一放置机构和所述第二放置机构并排设置;
所述第一放置机构包括第一辊道座,所述第一辊道座中设有多个辊道,所述前工序工位中设有前工序输送带,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放置机构包括第二辊道座,所述第二辊道座中设有多个辊道,所述后工序工位中设有后工序输送带,所述第二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与所述后工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
所述移载机构包括移载带,所述移载带设于所述第一放置座与所述第二放置座之间,所述移载带的移动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和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装置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放置座支撑架,所述放置座支撑架设于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的下方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放置座支撑架上,所述升降驱动件的活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的下部相连接,所述升降驱动件能够分别驱动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在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导向杆和导向座,所述导向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的下部,所述导向座中设有过孔,所述导向杆竖直设置,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放置座支撑架固定,所述导向杆能够穿过所述过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机构还包括移载驱动件、连动杆和带轮,所述移载驱动件的活动端与所述连动杆连接,所述带轮同轴固定于所述连动杆上,所述移载带环绕于所述带轮上,所述移载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连动杆带动所述移载带往复循环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机构还包括导向轨,所述导向轨设于所述第一放置座与所述第二放置座之间,所述带轮设于所述导向轨的两端,所述移载带通过所述带轮环绕于所述导向轨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机构还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固定于所述导向轨两端的侧部,所述调节板上设有安装孔和调节孔,所述带轮同轴固定于所述安装孔上,所述导向轨的侧部设有固定槽,所述调节孔的位置与所述固定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固定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向轨的长度方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座和所述第二放置座上设有避让槽,所述导向轨和所述移载带能够穿过所述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放置座和所述第二放置座的升降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机构还包括张紧轮,所述移载带环绕于所述张紧轮上,所述张紧轮设于所述第一放置座与所述第二放置座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移载支撑架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移载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上设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的位置与所述固定槽的位置相对应。
CN202221531703.3U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移载装置 Active CN217779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1703.3U CN217779867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移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1703.3U CN217779867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移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9867U true CN217779867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35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31703.3U Active CN217779867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移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98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27040U (zh) 一种中空式双层轻载皮带线
CN104828459A (zh) 一种中空式双层轻载皮带线
CN209853188U (zh) 带拐角的双层循环线系统
CN209367100U (zh) 一种伸缩皮带机
CN206654442U (zh) 一种夹瓶运输装置
CN202763576U (zh) 一种平移机构及具有其的移栽机械手
CN103659413B (zh) 一种平移机构及具有其的移栽机械手
CN109795868A (zh) 一种传送设备的辅助推料装置
CN217779867U (zh) 一种移载装置
CN110356814B (zh) 智能制造生产线多尺寸工件用二级自动整料上料装置
CN219078393U (zh) 罐体制作设备
CN209537301U (zh) 一种快速切割的划片机
CN209209875U (zh) 一种工件传送装置
CN210849761U (zh) 一种金属表面处理自动流水线的自动送料装置
CN207275598U (zh) 一种适应性轨道
CN208324100U (zh) 一种注塑机用机械手装置
CN208790479U (zh) 一种可伸缩侧移升降式皮带输送机
CN112278357A (zh) 一种快递仓库智能包装机器人
CN218779226U (zh) 一种裁剪布料并输送的机床
CN209209680U (zh) 一种平台移送驱动机构
CN215156034U (zh) 一种包装用自动补齐设备
CN110224340A (zh) 一种用于岸电伸缩臂电缆卷车的电缆输送器
CN211440212U (zh) 一种横环刀数控裁切设备用海绵压架
CN219030987U (zh) 皮带加工用上料装置
CN208560766U (zh) 一种升降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