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8547U - 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8547U
CN217778547U CN202221814777.8U CN202221814777U CN217778547U CN 217778547 U CN217778547 U CN 217778547U CN 202221814777 U CN202221814777 U CN 202221814777U CN 217778547 U CN217778547 U CN 217778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eam
bracket
support
lower cross
upper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147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锋
张萍
邓建明
龚循飞
张俊
邹发明
熊慧慧
吴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147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8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8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8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包括第一上线束支架、第一上纵梁、第一上横梁、第二上线束支架、第二上横梁、第三上线束支架、第三上横梁、第二上纵梁、第四上横梁、四合一控制器安装点、上下支架合装孔,第一上横梁和第三上横梁横向平行布置且两端分别设有第二上横梁和第四上横梁,第一上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上线束支架和第二上线束支架,第一上线束支架和第四上横梁相邻;本实用新型支架的主体采用上支架和下支架的两层结构设计,采用上下支架分段安装工艺,解决了装配困难的问题,支架通过采用上下支架两层支架结构,节省了安装空间,而且重量也可以减重。

Description

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除了包括电机、变速箱、减速器等,还需配备电机控制器实现控制,导致狭窄的机舱内的可利用空间越来越有限;现有的多合一控制器安装支架采用单独安装支架,需要的安装空间大,不利于整车布置,同时也不利于减重设计,且驱动电机控制器支架主要采用的角钢或板材,支架比较重,支架容易出现应力点集中,在车况不好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支架断裂,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架采用单独安装支架,需要的安装空间大,不利于整车布置,同时也不利于减重设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
上支架包括第一上线束支架、第一上纵梁、第一上横梁、第二上线束支架、第二上横梁、第三上线束支架、第三上横梁、第二上纵梁、第四上横梁、四合一控制器安装点、上下支架合装孔,第一上横梁和第三上横梁横向平行布置且两端分别设有第二上横梁和第四上横梁,第一上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上线束支架和第二上线束支架,第一上线束支架和第四上横梁相邻,第四上横梁上靠近第一上线束支架的位置设有第一上纵梁,第三上横梁上靠近第四上横梁的一端设有第二上纵梁,第三上横梁的两端均设有第三上线束支架,第二上横梁和第四上横梁顶部两端均设有四合一控制器安装点,第一上纵梁和第二上纵梁底部均开有上下支架合装孔,第一上横梁和第三上横梁顶部靠近第二上横梁的一端也开有上下支架合装孔;
下支架包括上下支架合装脱焊螺母、总成支架与电池包支架安装孔、总成支架与车架安装孔、第一下横梁、第二下横梁、第三下横梁、第一下纵梁、第一下线束支架、第四下横梁、第二下纵梁、ISG电机控制器安装孔,第一下横梁和第三下横梁横向平行布置且两端分别设有第二下横梁和第四下横梁,第一下横梁上靠近第四下横梁的位置连接有第一下纵梁,第三下横梁和第四下横梁连接的直角处设有第二下纵梁,第四下横梁顶部设有第一下线束支架,第一下纵梁和第二下纵梁上下两端均开有总成支架与电池包支架安装孔,第一下纵梁和第二下纵梁中间均开有总成支架与车架安装孔,第二下横梁和第四下横梁顶部两侧均开有ISG电机控制器安装孔,第一下横梁、第三下横梁、第一下纵梁和第二下纵梁上均开有通孔,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通过上下支架合装脱焊螺母对上下支架合装孔固定。
进一步,第三下横梁顶部两端均设有水泵安装支架。
进一步,第一上横梁、第三上横梁、第二上横梁和第四上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进一步,第一下横梁、第三下横梁、第二下横梁和第四下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进一步,第一上纵梁上的上下支架合装孔与第一下横梁上的通孔对应,第三上横梁上的上下支架合装孔与第二下纵梁上的通孔对应。
进一步,第一下线束支架位于靠近第四下横梁顶部中间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实用新型支架的主体采用上支架和下支架的两层结构设计,采用上下支架分段安装工艺,解决了装配困难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支架采用上下支架两层支架结构,节省了安装空间,而且重量也可以减重;
3、本实用新型的支架总成安装固定在车架和电池包支架上,加强了结构强度;
4、本实用新型支架总体设计简单,安装方便,结构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支架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下支架合装孔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支架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下支架合装脱焊螺母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总成支架与电池包支架安装孔分布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总成支架与车架安装孔分布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ISG电机控制器安装孔分布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上线束支架、2.第一上纵梁、3.第一上横梁、4.第二上线束支架、5.第二上横梁、6.第三上线束支架、7.第三上横梁、8.第二上纵梁、9. 第四上横梁、10.四合一控制器安装点、11.上下支架合装孔、12.上下支架合装脱焊螺母、13.总成支架与电池包支架安装孔、14.总成支架与车架安装孔、15. 第一下横梁、16.第二下横梁、17.第三下横梁、18.第一下纵梁、19.第一下线束支架、20.第四下横梁、21.第二下纵梁、22.水泵安装支架、23.ISG电机控制器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属于技术领域,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多合一控制器安装支架采用单独安装支架,需要的安装空间大,不利于整车布置,同时也不利于减重设计,且驱动电机控制器支架主要采用的角钢或板材,支架比较重,支架容易出现应力点集中,在车况不好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支架断裂。
基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成为了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参考图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
上支架包括第一上线束支架1、第一上纵梁2、第一上横梁3、第二上线束支架4、第二上横梁5、第三上线束支架6、第三上横梁7、第二上纵梁8、第四上横梁9、四合一控制器安装点10、上下支架合装孔11,第一上横梁3和第三上横梁7横向平行布置且两端分别设有第二上横梁5和第四上横梁9,第一上横梁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上线束支架1和第二上线束支架4,第一上线束支架1和第四上横梁9相邻,第四上横梁9上靠近第一上线束支架1的位置设有第一上纵梁2,第三上横梁7上靠近第四上横梁9的一端设有第二上纵梁8,第三上横梁7的两端均设有第三上线束支架6,第二上横梁5和第四上横梁9 顶部两端均设有四合一控制器安装点10,第一上纵梁2和第二上纵梁8底部均开有上下支架合装孔11,第一上横梁3和第三上横梁7顶部靠近第二上横梁5 的一端也开有上下支架合装孔11;
下支架包括上下支架合装脱焊螺母12、总成支架与电池包支架安装孔13、总成支架与车架安装孔14、第一下横梁15、第二下横梁16、第三下横梁17、第一下纵梁18、第一下线束支架19、第四下横梁20、第二下纵梁21、ISG电机控制器安装孔23,第一下横梁15和第三下横梁17横向平行布置且两端分别设有第二下横梁16和第四下横梁20,第一下横梁15上靠近第四下横梁20的位置连接有第一下纵梁18,第三下横梁17和第四下横梁20连接的直角处设有第二下纵梁21,第四下横梁20顶部设有第一下线束支架19,第一下纵梁18 和第二下纵梁21上下两端均开有总成支架与电池包支架安装孔13,第一下纵梁18和第二下纵梁21中间均开有总成支架与车架安装孔14,第二下横梁16 和第四下横梁20顶部两侧均开有ISG电机控制器安装孔23,第一下横梁15、第三下横梁17、第一下纵梁18和第二下纵梁21上均开有通孔,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通过上下支架合装脱焊螺母12对上下支架合装孔11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下横梁17顶部两端均设有水泵安装支架22,水泵安装支架22的设置可用于安装水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横梁3、第三上横梁7、第二上横梁5和第四上横梁 9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下横梁15、第三下横梁17、第二下横梁16和第四下横梁2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如此可保证横梁整体的稳固性,提高支架的稳定支撑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纵梁2上的上下支架合装孔11与第一下横梁15上的安装孔对应,第三上横梁7上的上下支架合装孔11与第二下纵梁21上的通孔对应,实现上支架与下支架的精准安装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下线束支架19位于靠近第四下横梁20顶部中间的位置,如此可以将线束通过第一下线束支架19进行固定,避免线束缠绕。
步骤:
1、将第一下横梁15和第三下横梁17横向平行布置且两端分别焊接第二下横梁16和第四下横梁20,将第一下横梁15和第一下纵梁18进行焊接,第二下纵梁21与第三下横梁17和第四下横梁20连接的直角处进行焊接,实现对下支架的制作;
2、通过电池包支架安装孔13与相应的紧固件进行装配,以及通过总成支架与车架安装孔14与相应的紧固件进行装配,实现将下支架安装车架上;
3、通过脱焊螺母与ISG电机控制器安装孔23配合,将ISG电机控制器安装在下支架上,通过水泵安装支架22对水泵进行安装;
4、将第一上横梁3和第三上横梁7横向平行布置且两端分别焊接第二上横梁5和第四上横梁9,将第四上横梁9和第一上纵梁2进行焊接,第三上横梁7 和第二上纵梁8进行焊接,实现上支架的制作;
5、将上支架的第一上纵梁2和第二上纵梁8上的上下支架合装孔11分别对准第一下横梁15和第三下横梁17上的通孔,第一下纵梁18的通孔与第一上横梁3上的上下支架合装孔11对齐,第二下纵梁21的通孔与第三上横梁7对齐,然后通过上下支架合装脱焊螺母12放进重合的通孔与上下支架合装孔11 之间进行拧紧,实现上支架与下支架的安装和固定;
6、通过四合一控制器安装点10对四合一控制器进行安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
上支架包括第一上线束支架(1)、第一上纵梁(2)、第一上横梁(3)、第二上线束支架(4)、第二上横梁(5)、第三上线束支架(6)、第三上横梁(7)、第二上纵梁(8)、第四上横梁(9)、四合一控制器安装点(10)、上下支架合装孔(11),第一上横梁(3)和第三上横梁(7)横向平行布置且两端分别设有第二上横梁(5)和第四上横梁(9),第一上横梁(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上线束支架(1)和第二上线束支架(4),第一上线束支架(1)和第四上横梁(9)相邻,第四上横梁(9)上靠近第一上线束支架(1)的位置设有第一上纵梁(2),第三上横梁(7)上靠近第四上横梁(9)的一端设有第二上纵梁(8),第三上横梁(7)的两端均设有第三上线束支架(6),第二上横梁(5)和第四上横梁(9)顶部两端均设有四合一控制器安装点(10),第一上纵梁(2)和第二上纵梁(8)底部均开有上下支架合装孔(11),第一上横梁(3)和第三上横梁(7)顶部靠近第二上横梁(5)的一端也开有上下支架合装孔(11);
下支架包括上下支架合装脱焊螺母(12)、总成支架与电池包支架安装孔(13)、总成支架与车架安装孔(14)、第一下横梁(15)、第二下横梁(16)、第三下横梁(17)、第一下纵梁(18)、第一下线束支架(19)、第四下横梁(20)、第二下纵梁(21)、ISG电机控制器安装孔(23),第一下横梁(15)和第三下横梁(17)横向平行布置且两端分别设有第二下横梁(16)和第四下横梁(20),第一下横梁(15)上靠近第四下横梁(20)的位置连接有第一下纵梁(18),第三下横梁(17)和第四下横梁(20)连接的直角处设有第二下纵梁(21),第四下横梁(20)顶部设有第一下线束支架(19),第一下纵梁(18)和第二下纵梁(21)上下两端均开有总成支架与电池包支架安装孔(13),第一下纵梁(18)和第二下纵梁(21)中间均开有总成支架与车架安装孔(14),第二下横梁(16)和第四下横梁(20)顶部两侧均开有ISG电机控制器安装孔(23),第一下横梁(15)、第三下横梁(17)、第一下纵梁(18)和第二下纵梁(21)上均开有通孔,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通过上下支架合装脱焊螺母(12)对上下支架合装孔(11)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下横梁(17)顶部两端均设有水泵安装支架(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上横梁(3)、第三上横梁(7)、第二上横梁(5)和第四上横梁(9)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下横梁(15)、第三下横梁(17)、第二下横梁(16)和第四下横梁(2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上纵梁(2)上的上下支架合装孔(11)与第一下横梁(15)上的通孔对应,第三上横梁(7)上的上下支架合装孔(11)与第二下纵梁(21)上的通孔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下线束支架(19)位于靠近第四下横梁(20)顶部中间的位置。
CN202221814777.8U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 Active CN217778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4777.8U CN217778547U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4777.8U CN217778547U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8547U true CN217778547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37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14777.8U Active CN217778547U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85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79370B1 (ko) 전기자동차의 배터리 유닛 부착 구조
CN215475353U (zh) 一种车架横梁及汽车
CN217778547U (zh) 一种增程式轻卡多合一安装支架结构
CN213831536U (zh) 一种汽车上远程监控终端安装结构
CN213892144U (zh) 用于车辆的机舱托架以及车辆
CN210912602U (zh) 车架纵梁、后纵梁以及c柱的多功能接头及汽车
CN211617408U (zh) 三电托架及三电托架总成
CN210706859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电池包安装支架及汽车
CN109291996B (zh) 电动汽车的框梁及电动汽车
CN213167687U (zh) 一种集成化的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集成装置
CN219584290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驾驶室下方轻量化控制器支架
CN112319199A (zh) 用于汽车的高压电池托架
CN216994554U (zh) 一种新型仪表板横梁
CN219769682U (zh) 具有快换连接器安装支架的电动汽车
CN215097430U (zh) 车辆蓄电池支撑结构和车辆
CN216994556U (zh) 一种车用仪表板横梁
CN115402418B (zh) 车辆前舱结构
CN22053576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冷却模块安装结构
CN218085722U (zh) 车架组件和车辆
CN220701203U (zh) 车辆及其下弯梁总成
CN220809112U (zh) 用于电池盒的横梁支撑结构、框架及电池盒
CN210082922U (zh) 一种用于安装动力电池的纵梁中段总成结构及车辆
CN218085050U (zh) 一种机舱布置结构
CN216861164U (zh) 客车用电池箱的安装结构
CN217864376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前端与车身之间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