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6332U - 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6332U
CN217776332U CN202221592626.2U CN202221592626U CN217776332U CN 217776332 U CN217776332 U CN 217776332U CN 202221592626 U CN202221592626 U CN 202221592626U CN 217776332 U CN217776332 U CN 217776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strip
workstation
cushion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926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忠
魏竞
王朝
庞慧君
王俊
刘波
蒋康
查华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om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om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om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om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926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6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6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6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它包括工作台(1)、压块(2)、固设于工作台(1)底表面上的升降气缸(3),工作台(1)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垫块(4),工作台(1)上开设有位于垫块(4)正下方的通槽(5),升降气缸(3)的活塞杆伸入于通槽(5)内且延伸端上固设有连接块(6),连接块(6)上固设有多个与带料上条形毛坯件(19)相对应的连接杆(7),每个连接杆(7)的顶端均固设有T形件(8),压块(2)的右端面上开设有与T形件(8)相配合的T形槽(9),T形槽(9)贯穿压块(2)的底表面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极大减轻工人工作强度、极大提高成品条形件生产效率、节省工作台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条形毛坯件压紧工装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某带料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左边框15和右边框16,左边框15和右边框16上均开设有牵引孔17,左边框15与右边框16之间通过载体18依次连接有条形毛坯件19,各个条形毛坯件19的底表面均平整,各个条形毛坯件19的中部均开设有腰形孔20,各个条形毛坯件19的两端处的顶表面上均成型有弧面21。工艺上要求通过铣床的铣刀对各个条形毛坯件19两端的弧面21进行铣削加工,使弧面21光洁,经铣削加工后,即可由条形毛坯件19加工生产出所需的成品条形件。
在铣削前,需采用夹具将带料工装固定住,现有夹具的结构包括工作台、固设于工作台上的多个与条形毛坯件19相对应的压板夹紧机构,压板夹紧机构包括焊接于工作台上的螺纹杆,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压板,使用时,工人将带料平放在工作台的台面上,而后向下旋转其中一个压板夹紧机构的压板,以使该压板压在其中一个条形毛坯件19的顶表面上,如此重复操作,即可将其余压板夹紧机构上的压板分别对应的压在其它条形毛坯件19的顶表面上,然后工人操作铣床使铣床的铣刀依次铣削各个条形毛坯件19上的弧面21,铣削后,即可最终生产加工出所需的成品条形件。
然而,这种夹具虽然能够工装固定各个条形毛坯件19,但是工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I、需要压紧的条形毛坯件19的数量较多,每次工装都需要依次向下旋转压板以使压板压在条形毛坯件19的顶表面,这无疑是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同时降低了工装固定条形毛坯件19的效率,进而降低了成品条形件的生产效率。
II、工作台上固设有大量的压板夹紧机构,这些压板夹紧机构占用了工作台的大量空间,当整个夹具不使用时,又不能将各个压板夹紧机构拆下来,以在工作台的台面上放置其他物件,因此该夹具存在占用空间大的技术缺陷。因此,亟需一种极大减轻工人工作强度、极大提高成品条形件生产效率的工装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极大提高成品条形件生产效率、节省空间的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它包括工作台、压块、固设于工作台底表面上的升降气缸,所述工作台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垫块,工作台上开设有位于垫块正下方的通槽,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入于通槽内且延伸端上固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上固设有多个与带料上条形毛坯件相对应的连接杆,每个连接杆均贯穿垫块且延伸于垫块上方,每个连接杆的顶端均固设有T形件,所述压块的右端面上开设有与T形件相配合的T形槽,T形槽贯穿压块的底表面设置。
所述工作台的顶表面上固设有两个定位销,两个定位销分别设置于垫块的左右侧。
所述定位销的直径与牵引孔的直径相等。
所述工作台的底表面上固设有两个压紧气缸,两个压紧气缸分别设置于升降气缸的左右侧,两个压紧气缸的活塞杆均贯穿工作台设置,且延伸端上固设有压板。
所述工作台的底表面上还固设有多个连接柱,各个连接柱的底端部之间固设有底板。
所述压块为条形块,压块的长度小于条形毛坯件的长度。
所述垫块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多个与条形毛坯件相对应的凸台,凸台位于两个定位销之间,各个连接杆分别向上贯穿凸台顶表面设置。
它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升降气缸的电磁阀和两个压紧气缸的电磁阀经信号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紧凑、极大提高成品条形件生产效率、节省工作台空间。
附图说明
图1 为带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图2的主视图;
图4 为图2的I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 为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 为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 为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去掉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图8的II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及压紧带料边框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压块压紧条形毛坯件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压块,3-升降气缸,4-垫块,5-通槽,6-连接块,7-连接杆,8-T形件,9-T形槽,10-定位销,11-压紧气缸,12-压板,13-底板,14-凸台,15-左边框,16-右边框,17-牵引孔,18-载体,19-条形毛坯件,20-腰形孔,21-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2~9所示,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它包括工作台1、压块2、固设于工作台1底表面上的升降气缸3,所述工作台1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垫块4,工作台1上开设有位于垫块4正下方的通槽5,所述升降气缸3的活塞杆伸入于通槽5内且延伸端上固设有连接块6,连接块6上固设有多个与带料上条形毛坯件19相对应的连接杆7,每个连接杆7的下端部均焊接在连接块6上,每个连接杆7均贯穿垫块4且延伸于垫块4上方,每个连接杆7的顶端均固设有T形件8,所述压块2的右端面上开设有与T形件8相配合的T形槽9,T形槽9贯穿压块2的底表面设置,压块2为条形块,压块2的长度小于条形毛坯件19的长度。
所述工作台1的顶表面上固设有两个定位销10,两个定位销10分别设置于垫块4的左右侧,定位销10的直径与牵引孔17的直径相等。所述工作台1的底表面上固设有两个压紧气缸11,两个压紧气缸11分别设置于升降气缸3的左右侧,两个压紧气缸11的活塞杆均贯穿工作台1设置,且延伸端上固设有压板12,所述工作台1的底表面上还固设有多个连接柱,各个连接柱的底端部之间固设有底板13。
所述垫块4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多个与条形毛坯件19相对应的凸台14,凸台14位于两个定位销10之间,各个连接杆7分别向上贯穿凸台14顶表面设置。它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升降气缸3的电磁阀和两个压紧气缸11的电磁阀经信号线电连接,工人可通过控制器控制升降气缸3和两个压紧气缸11活塞杆的伸出或缩回,方便了工人的操作,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技术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S1、工人将带料平放到垫块4的顶表面上,且将带料的左边框15和右边框16的牵引孔17分别套设在两个定位销10上,从而实现了带料边框的定位如图10所示,此时带料上各个条形毛坯件19分别对应的支撑在各个凸台14的顶表面上,同时各个连接杆7上的T形件8对应的贯穿各个条形毛坯件19的腰形孔20;
S2、工人控制两个压紧气缸11的活塞杆同时缩回,活塞杆带动压板12向下运动,当压紧气缸11的活塞杆完全缩回后,两个压板12分别将左边框15和右边框16压紧在垫块4的顶表面上,从而实现了边框的固定如图10所示;
S3、工人将压块2侧面的T形槽9与T形件8相配合,如此操作,即可在每个T形件8上均配合一个压块2;
S4、工人控制升降气缸3的活塞杆向下缩回,活塞杆带动连接块6向下运动,连接块6带动各个连接杆7同步向下运动,连接杆7带动T形件8同步向下运动,T形件8带动压块2同步向下运动,当升降气缸3的活塞杆完全缩回后,各个压块2的顶表面分别将各个条形毛坯件19压紧在凸台14的顶表面上,从而一次性的实现了多个条形毛坯件19的工装固定如图11所示;由此可知,该工装夹具替代了传统采用压板夹紧机构来固定条形毛坯件19,因此无需向下旋转多个压板,工人只需将压块2从侧面套在T形件8上,而后通过升降气缸3活塞杆的缩回,即可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将各个条形毛坯件19工装固定住,从而极大了提高了条形毛坯件19的工装固定效率,进而极大的提高了成品条形件生产效率,同时极大的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
此外,当该工装夹具不使用时,可控制升降气缸3的活塞杆缩回,以使各个连接杆7缩回到垫块4内,从而即可在垫块4和工作台1上放置其他物件,相比传统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压板夹紧机构,该工装夹具极大的节省了工作台空间。
S5、条形毛坯件工装固定好后,工人操作铣床使铣床的铣刀依次铣削各个条形毛坯件19上的弧面21,铣削后,即可最终生产加工出所需的成品条形件;
S6、当要取走成品条形件时,工人控制升降气缸3的活塞杆向上伸出,活塞杆带动T形件8向上运动,T形件8带动压块2向上运动,当升降气缸3的活塞杆完全伸出后,工人将压块2从T形件8的侧面取走;随后工人控制两个压紧气缸11的活塞杆向上伸出,活塞杆带动压板12向上运动,压板12与边框分离后,工人将带有成品条形件的带料从定位销10上取走;
S7、如此重复步骤S1~S6的操作,即可连续的将带料上的条形毛坯件加工成成品条形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工作台(1)、压块(2)、固设于工作台(1)底表面上的升降气缸(3),所述工作台(1)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垫块(4),工作台(1)上开设有位于垫块(4)正下方的通槽(5),所述升降气缸(3)的活塞杆伸入于通槽(5)内且延伸端上固设有连接块(6),连接块(6)上固设有多个与带料上条形毛坯件(19)相对应的连接杆(7),每个连接杆(7)均贯穿垫块(4)且延伸于垫块(4)上方,每个连接杆(7)的顶端均固设有T形件(8),所述压块(2)的右端面上开设有与T形件(8)相配合的T形槽(9),T形槽(9)贯穿压块(2)的底表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表面上固设有两个定位销(10),两个定位销(10)分别设置于垫块(4)的左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10)的直径与牵引孔(17)的直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底表面上固设有两个压紧气缸(11),两个压紧气缸(11)分别设置于升降气缸(3)的左右侧,两个压紧气缸(11)的活塞杆均贯穿工作台(1)设置,且延伸端上固设有压板(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底表面上还固设有多个连接柱,各个连接柱的底端部之间固设有底板(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2)为条形块,压块(2)的长度小于条形毛坯件(19)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4)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多个与条形毛坯件(19)相对应的凸台(14),凸台(14)位于两个定位销(10)之间,各个连接杆(7)分别向上贯穿凸台(14)顶表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升降气缸(3)的电磁阀和两个压紧气缸(11)的电磁阀经信号线电连接。
CN202221592626.2U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 Active CN217776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92626.2U CN217776332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92626.2U CN217776332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6332U true CN217776332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37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92626.2U Active CN217776332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63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84591U (zh) 发动机进气管气动夹具
CN217776332U (zh) 一种高效加工条形件的工装夹具
CN219786298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五金件冲压模具
CN102059380A (zh) 一种粗铣缸头端面的专用机床
CN203426751U (zh) 一种铣床机座底模
CN212169637U (zh) 一种液压机械夹头
CN111941900B (zh) 一种拉压及零部件拆分多功能液压机
CN213352164U (zh) 一种多穴快速夹具
CN205552061U (zh) 一种单体泵车横孔的夹具
CN213470291U (zh) 一种基于半自动夹紧找正技术的薄壁铝型框装夹组件
CN210909020U (zh) 一种用于加工中心的螺栓倒角加工治具
CN210648570U (zh) 一种可调节的机械加工用自动钻孔装置
CN217167493U (zh) 桥架双面铣加工工装
CN203316523U (zh) 一种行走式校直机
CN220446280U (zh) 新能源汽车三合一双电机壳体加工用夹具
CN201552331U (zh) 丹佛斯缸体粗铣缸头端面专机
CN101708576A (zh) 棘轮扳手连接头侧铣专用夹具
CN217667835U (zh) 自平衡压紧治具
CN219704262U (zh) 四工位双工序汽车转向泵异形前盖钻铣一体液压卡具
CN216882831U (zh) 一种用于全电叉车电动机外壳加工的气动工装
CN216501774U (zh) 一种特种钢铸造用连续式冲压装置
CN201596916U (zh) 铣汽车倒档轴专用夹具
CN219541884U (zh) 一种用于阶梯轴开槽的工装夹具
CN219112946U (zh) 一种气动执行器壳体加工装置
CN216939612U (zh) 一种加工产品上孔的浮动销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