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0442U - 等离子发射头及使用该等离子发射头的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发射头及使用该等离子发射头的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0442U
CN217770442U CN202121525798.3U CN202121525798U CN217770442U CN 217770442 U CN217770442 U CN 217770442U CN 202121525798 U CN202121525798 U CN 202121525798U CN 217770442 U CN217770442 U CN 217770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emission head
positive plate
plate
negativ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257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占军
佟心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5257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0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0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04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等离子发射头及使用该等离子发射头的发动机,本实用新型将等离子发射头设计成由多个同心圆环组成的平面板状结构,在发动机的吸力作用下,空气能够顺畅的经过等离子发射头后进入发动机的进气管道内;同时,本实用新型在正极板正对负极板的一侧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放电刺,且若干放电刺均匀分布在每一个同心圆环的端面上,使得空气在经过等离子发射头时能够均匀的发生电离并产生等离子态气体后进入发动机内;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等离子发射头将发动机进气侧的空气进行电离,形成等离子态气体,替代单纯的空气进入发动机燃烧室,提高了燃油的燃烧率,降低燃烧温度,实现了发动机的增氧减排,并能够提升发动机的动力。

Description

等离子发射头及使用该等离子发射头的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等离子发射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发射头及使用该等离子发射头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燃料式发动机是以内燃机为代表的动力机械装置。燃料式发动机为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代文明社会的诸多交通工具都是依靠燃料式发动机作为其动力源。从燃料式发动机的诞生到今天已经有100多年历史,100年来特别是近20-30年来燃料式发动机的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发动机的热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排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燃料基础研究的发展和燃料控制技术的提高对燃料式发动机的改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为止燃料式发动机仍然主要依靠石油类燃料,而石油资源的短缺和石油燃烧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燃料式发动机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现有石油燃料发动机的节能和污染控制、石油替代燃料发动机、可再生能源发动机和新型燃料发动机上,目标是通过石油类燃料发动机节能延长石油资源的使用期,开发燃烧式发动机的石油替代燃料实现发动机的燃料替代,开发新型发动机燃烧技术实现高效清洁燃烧。
但目前为止,发动机燃料从进入到排放整个过程中一直没有得到大的改变,无非就是两种:汽油,吸入混合气-压缩-做功-排放。柴油,吸入纯空气-压缩-喷油做功-排放。虽然现在利用电子喷油技术起到一定的节油作用,但这仅仅是一种改变进油的方式而已,对于其压缩和燃料做功排放并没有改变,就汽油机而言,在运转时吸进的是汽油和空气混合气,压缩比越大,压缩终了的混合气压力和温度就越高,混合气中的汽油分子就能气化得更安全,燃烧也更迅速更充分,因而发动机发出的功率越大,经济性越好,排气质量也能相应得到改善。反过来说,低压缩比的发动机燃烧时间相对延长,增加了能量消耗从而降低动力输出。至于燃烧的完不完全,涡轮增压器应用就能很好的证明,在技术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一辆没有排放污染控制装置的典型小汽车行驶一天约可排放600多克污染物。
近几年油改气得以应用,汽车改气后,能省油50%,排放减少85%-90%,但油改气技术还存在相应的缺陷,如使用安全系数低,加气不方便等,至于生物油的使用也存在着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水分含量高、含颗粒杂质、粘度大、稳定性差、有腐蚀性等,这与传统的石化燃料有很大不同,也给生物油的使用带来了很多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提升发动机燃烧率的等离子发射头及使用该等离子发射头的发动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等离子发射头,包括电源模块和与电源模块相连的发射头本体,所述发射头本体包括绝缘套筒以及设置在绝缘套筒内侧的正极板、负极板,正极板和负极板的结构相同且两者间相对设置,并且两者间具有间距;
正极板和负极板均为由多个同心圆环组成的平面板状结构,多个同心圆环之间通过肋条相连,所述正极板在正对负极板的一侧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放电刺,且若干放电刺均匀分布在每一个同心圆环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套筒的两端内侧均具有用于安装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凸台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均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的电源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套筒包括但不仅限于由尼龙、橡胶和陶瓷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的进气管道内或者进气管道的入口处设置有等离子发射头,所述等离子发射头包括电源模块和与电源模块相连的发射头本体,所述发射头本体包括绝缘套筒以及设置在绝缘套筒内侧的正极板、负极板,正极板和负极板的结构相同且两者间相对设置,并且两者间具有间距;
正极板和负极板均为由多个同心圆环组成的平面板状结构,多个同心圆环之间通过肋条相连,所述正极板在正对负极板的一侧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放电刺,且若干放电刺均匀分布在每一个同心圆环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套筒的两端内侧均具有用于安装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凸台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均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的电源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套筒包括但不仅限于由尼龙、橡胶和陶瓷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等离子发射头设计成由多个同心圆环组成的平面板状结构,在发动机的吸力作用下,空气能够顺畅的经过等离子发射头后进入发动机的进气管道内;同时,本实用新型在正极板正对负极板的一侧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放电刺,且若干放电刺均匀分布在每一个同心圆环的端面上,使得空气在经过等离子发射头时能够均匀的发生电离并产生等离子态气体后进入发动机内;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等离子发射头将发动机进气侧的空气进行电离,形成等离子态气体,替代单纯的空气进入发动机燃烧室,提高了燃油的燃烧率,降低燃烧温度,实现了发动机的增氧减排,并能够提升发动机的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等离子发射头的原理框图;
图2是发射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正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绝缘套筒,2、正极板,201、同心圆环,202、肋条,203、放电刺,3、负极板,4、凸台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等离子发射头,包括电源模块和与电源模块相连的发射头本体,其中,如图1所示,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电压为24V,功率为5-10W,其输出端电压为30-40万伏。
如图2所示,所述发射头本体包括绝缘套筒1以及设置在绝缘套筒1内侧的正极板2、负极板3,绝缘套筒1包括但不仅限于由尼龙、橡胶和陶瓷材料制成,正极板2和负极板3的结构相同且两者间相对设置,并且两者间具有间距。所述正极板2和负极板3均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的电源模块。
正极板2和负极板3均为由多个同心圆环201组成的平面板状结构,本实施例以正极板2为例对正极板2和负极板3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多个同心圆环201之间通过肋条202相连,所述正极板2在正对负极板3的一侧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放电刺203,且若干放电刺均匀分布在每一个同心圆环201的端面上。为了保证放电刺的强度和放电效果,正极板2优选为由钨铜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将等离子发射头设计成由多个同心圆环组成的平面板状结构,在发动机的吸力作用下,空气能够顺畅的经过等离子发射头后进入发动机的进气管道内;同时,本实用新型在正极板正对负极板的一侧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放电刺,且若干放电刺均匀分布在每一个同心圆环的端面上,使得空气在经过等离子发射头时能够均匀的发生电离并产生等离子态气体后进入发动机内。
为了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所述绝缘套筒1的两端内侧均具有用于安装正极板2和负极板3的凸台状结构4。
以下对使用该等离子发射头的发动机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发动机进气管道的入口处设置有等离子发射头,所述等离子发射头包括电源模块和与电源模块相连的发射头本体,所述发射头本体包括绝缘套筒1以及设置在绝缘套筒内侧的正极板2、负极板3,正极板和负极板的结构相同且两者间相对设置,并且两者间具有间距;正极板2和负极板3均为由多个同心圆环201组成的平面板状结构,多个同心圆环之间通过肋条202相连,所述正极板2在正对负极板3的一侧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放电刺203,且若干放电刺均匀分布在每一个同心圆环的端面上。所述绝缘套筒1的两端内侧均具有用于安装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凸台状结构4。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均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的电源模块。所述绝缘套筒1包括但不仅限于由尼龙、橡胶和陶瓷材料制成。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的进气管道内设置有等离子发射头,所述等离子发射头包括电源模块和与电源模块相连的发射头本体,所述发射头本体包括绝缘套筒1以及设置在绝缘套筒内侧的正极板2、负极板3,正极板和负极板的结构相同且两者间相对设置,并且两者间具有间距;正极板2和负极板3均为由多个同心圆环201组成的平面板状结构,多个同心圆环之间通过肋条202相连,所述正极板2在正对负极板3的一侧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放电刺203,且若干放电刺均匀分布在每一个同心圆环的端面上。所述绝缘套筒1的两端内侧均具有用于安装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凸台状结构4。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均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的电源模块。所述绝缘套筒1包括但不仅限于由尼龙、橡胶和陶瓷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等离子发射头将发动机进气侧的空气进行电离,形成等离子态气体,替代单纯的空气进入发动机燃烧室,提高了燃油的燃烧率,降低燃烧温度,实现了发动机的增氧减排,并能够提升发动机的动力。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等离子发射头,包括电源模块和与电源模块相连的发射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头本体包括绝缘套筒以及设置在绝缘套筒内侧的正极板、负极板,正极板和负极板的结构相同且两者间相对设置,并且两者间具有间距;
正极板和负极板均为由多个同心圆环组成的平面板状结构,多个同心圆环之间通过肋条相连,所述正极板在正对负极板的一侧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放电刺,且若干放电刺均匀分布在每一个同心圆环的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发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筒的两端内侧均具有用于安装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凸台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发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均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的电源模块。
4.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该发动机的进气管道内或者进气管道的入口处设置有等离子发射头,所述等离子发射头包括电源模块和与电源模块相连的发射头本体,所述发射头本体包括绝缘套筒以及设置在绝缘套筒内侧的正极板、负极板,正极板和负极板的结构相同且两者间相对设置,并且两者间具有间距;
正极板和负极板均为由多个同心圆环组成的平面板状结构,多个同心圆环之间通过肋条相连,所述正极板在正对负极板的一侧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放电刺,且若干放电刺均匀分布在每一个同心圆环的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筒的两端内侧均具有用于安装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凸台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均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的电源模块。
CN202121525798.3U 2021-07-06 2021-07-06 等离子发射头及使用该等离子发射头的发动机 Active CN217770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25798.3U CN217770442U (zh) 2021-07-06 2021-07-06 等离子发射头及使用该等离子发射头的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25798.3U CN217770442U (zh) 2021-07-06 2021-07-06 等离子发射头及使用该等离子发射头的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0442U true CN217770442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69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25798.3U Active CN217770442U (zh) 2021-07-06 2021-07-06 等离子发射头及使用该等离子发射头的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04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8892B (zh) 一种基于替代燃料的发动机混合动力系统
CN217770442U (zh) 等离子发射头及使用该等离子发射头的发动机
CN205936892U (zh) 汽车柴油发动机的动力系统
CN200993060Y (zh) 汽车节油器
CN2909640Y (zh) 增强混合油气均匀度的火花塞
KR20020054178A (ko) 배기가스 재순환 장치
CN112483286A (zh) 一种燃油节油装置
CN101113683A (zh) 一种直喷式柴油机燃烧系统
CN1704565A (zh) 一种汽车尾气电直热三效净化的装置
CN214577398U (zh) 氢气与汽油混合燃烧的动力系统
CN219631008U (zh) 一种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辅助化学吸收法捕集co2的装置
CN115788709B (zh) 一种基于分缸式内燃机两阶段燃料重整的混合动力系统与方法
CN2430302Y (zh) 内燃机尽燃催化装置
CN214944622U (zh) 一种介质阻挡电场式燃油路装置
CN214944621U (zh) 一种单筒臭氧等离子助燃强力节油净化器装置
CN216008740U (zh) 一种带有多喷孔预燃室的发动机点火装置
CN214698053U (zh) 一种带粒子荷电装置的内燃机
CN201334974Y (zh) 内燃机电子燃油节能处理器
CN2615351Y (zh) 内燃机节油减污净化器
CN212690177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预燃室结构、发动机燃烧系统及汽车
CN2654875Y (zh) 柴油机电子滤烟三元催化转化器
CN214944623U (zh) 一种针式臭氧等离子助燃节油净化器
CN215672438U (zh) 一种节能柴油发动机
CN110118139B (zh) 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及其氢气供应装置
CN113047968A (zh) 一种氢气与柴油混合燃烧的动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